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女主的矮小黑妹妹-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雨桐笑而不语,上辈子她在深市打工,见过一个专卖阳城特产的店,里头品相不太好的鸡枞都能卖六百多块一公斤,还供不应求。可在阳城本地,上品也只卖五六十。
躺床上,林雨桐祈祷雨下得更大,雷打得更猛,这样第二天鸡枞就越多。
果然,夜里一点多来了一场大雨,屋檐瓦沟成了小河淌水,没多久还听见大伯起床用盆和桶接雨水。大伯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帮奶奶干活,他人高马大,力气也大,十二岁就能拿成年男子满工分,老二和老三的房子,每家三间屋都他一个人盖的。
反倒他自己住的是老房子,缝缝补补,拾掇拾掇,每年新增几片瓦,也还是拦不住漏雨的地方。
林雨桐在“还是得挣钱”的觉悟里迅速睡去。
感觉没睡多大会儿,定的闹钟就响了。她恋恋不舍掀开被子,大梅和阳子已经穿戴整齐,在收拾上山的工具。
所谓“工具”,也不过是两个背篓,两把镰刀,三把小锄头。伯娘怕他们饿,给烙了几张鸡蛋饼,罐满一壶热开水,到山上吃正合适。
乔大花也被他们吵醒,一人给他们一盒火柴,“别淋湿了,以防万一用得上”。陈家坪前后左右都是大山,海拔本就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山峰垂直高度均在五六百米,待山上不是一般冷。
他们这么大阵仗,林大伯不放心,“要不还是我带你们去吧?”
三个孩子兴奋得直摇头,长这么大不是第一次进山,压根不怕。
“要找不到就快回来,咱们也不图钱不钱的,安全第一。”伯娘把银色的铝皮手电筒递给他们,再三交代阳子看好两个妹妹。
出门,雨还在下,天还黑着,村里的狗听见脚步声,纷纷吠起来,林雨桐却兴奋得小脸通红。上辈子削尖脑袋想进城找父母,大伯家过成什么样压根不关心,更别说帮忙赚钱,现在的她……终于有种“做人”的感觉了。
出了村子,他们从三叔家屋后小路拐上去,顺着泥泞的山路,拽着路边野草,艰难地往上爬。
“等等!”
“妹跌倒啦?我拉你。”大梅叉开两腿,都快劈成大叉了,稀泥特滑。
“那儿,鸡枞。”电筒光下,路边不远处有一窝刚冒土皮的小宝贝。
兄妹三人高兴坏了,“妹这眼睛真亮!”
“妹咋这么厉害?鸡枞就跟长你眼皮子底下似的。”
阳子打着电筒,又在不远处找到小小一窝,虽然才三朵,但特别肥,压秤,怎么说也能有半斤。
有了这个“开门红”,三人别提多兴奋了,顺着山路往上爬得更起劲,一面爬一面找,一面挖,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雨也停了。连续下了快二十天雨的天气终于放晴,太阳悄悄露出脸蛋。
阳子找到块光滑的大石头,铺上塑料雨布让两个妹妹坐,大家就着温开水一人吃了块鸡蛋煎饼,又原地满血复活。
“妹,鸡枞真能拿城里卖?”大梅忍了一路,终于问道。
“能,而且还不便宜。”
“多少钱?”
林雨桐也没卖过,在心里算了一下,按大米六毛一斤算,大概能卖大米的十倍,“六块一斤。”
“这么多?”
林雨桐翘起嘴角,“这算啥多,咱们要能弄市里能卖更多,临市更更多,省会城市更更更多……出省那就得二三十了吧。”前提是运输成本和保鲜成本也不低。
大梅惊掉了下巴,“我的妹啊,你咋这么聪明,啥都知道。”
阳子和雨桐对视一眼,“噗嗤”乐了,异口同声道:“让你不好好读书。”
三人嘻嘻哈哈,直找到太阳当空才下山。
“阳子咋不带她们早点回来,都晒晕了,快来吃饭,你妈给你们下面条。”
谁知仨孩子却摇头,“我们先去卖鸡枞。”拿三块早上烙的饼,再灌一壶开水,背着背篓就出门,一路狂奔。
“这兄妹几个是怎么了,还真以为能卖钱啊?”
大伯娘比较开明,“妈随他们去吧,反正走不丢,卖不掉他们自个儿就回来了。”几乎所有人都是抱着这心态,笃定要让他们撞一回南墙。
路上,雨桐用镰刀割了许多新鲜芋头叶子,又捡了两把淋湿的稻草备用。平时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今天居然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只是时间不早不晚,镇上人还不多。
找到一块宽敞水泥地,在地上铺一块塑料雨布,他们才小心翼翼将鸡枞宝宝们拿出来,依次排开。林雨桐把“开花”的和“骨朵儿”分开,肥的瘦的又分开,平均三四朵作一堆,用芋头叶包住根部,再用稻草捆紧,打个漂亮的结。
碧绿的叶子衬托下,显得特别赏心悦目,像一束束漂亮的花儿。
“哟,这么多鸡枞?怎么卖的呀?”有个穿皮鞋的女人走过来。
大梅眼睛一亮,“六……六块。”会不会太贵了呀,妹妹去过城里,以为啥都跟城里一样贵,报价这么高会不会把客人吓走啊?
女人一愣,“真的六块?你们家大人呢?”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兴奋与意外,就差在脸上写“这也太便宜了吧”。
林雨桐眼睛一转,知道报价低了,抢在姐姐之前开口,“对,开花那几朵瘦的卖六块。”
“那其他的呢?”
“其他骨朵儿的按品相,瘦的十块,肥的十二块。”
阳子和大梅眼珠子一瞪,这……这么快就涨价了?但他们都聪明的没有多嘴。
女人吓一跳,“这么贵?都快赶上我在县城买的了。”犹豫一下,因这东西真是可遇不可求,她自己又爱吃,狠狠心,“开花的我全要了。”
阳子和大梅眼珠子都快掉了,六块一斤的东西说买就买,好大一堆呢。
然而,林雨桐却没有想象中的开心,因为……走得太匆忙,又没经验,忘记一个顶顶重要的事儿。
“阿姨不好意思,我们没带杆秤……”正好旁边有个卖梨子的老奶奶,她嘴巴甜,请老奶奶帮他们称的,一共一斤八两。
刚报出重量,阳子就心算出金额——“十块零八毛。”
女人爽快的给了他们十一块,“几个孩子挺懂事,不用找了。”
大梅悄悄摸了好几次怀里的钱,还是不敢相信他们真的五分钟时间挣了十一块。“妹咋这么厉害啊?”
阳子恨铁不成钢,“让你好好读书不读,看妹妹多厉害,知识就是力量,就是金钱。”大家都以为她是书上学来的。
虽然有个不错的开头,但乡镇人口简单,经济不景气,购买力实在不行,半个小时了问价的人有几个,却一朵也没再卖出去。
“哥,姐,咱们收拾收拾,坐车去。”
“坐车干啥呀?”
“咱上城里卖,不去县城,去市里!”她没记错的话,三点半还有一趟去市区的班车,到那儿正好能赶上菜市场晚集。
第008章
三人刚收好东西,正准备去搭车,一辆“突突突”停在他们面前。
“林雨阳!”
阳子一头雾水看着拖拉机师傅。
“咳,我家孩儿他妈叫刘芳,在镇上教初二,还记得不?”
“刘老师?”
大叔一拍大腿,“对咯!刘老师现在还经常提起你呢,都说这么聪明的学生以后一定能上大学,出息了她也跟着有面子……你们要上县城吗?”也不待他们说话,大叔自来熟,“我正好要去市里领下学期课本,顺道送你们到县城吧。”
哎哟,这运气不要太好。
林雨桐赶紧把他们也要去市里的事说了,还硬要按三块一个人头塞车费给他。毕竟,班车可比这贵一块呢。
“刘老师当过你哥班主任,不用这么客气,我办事少说也得两个小时,你们要能等就在菜市场等我,我完事了顺路来接你们,别说钱不钱的。”
三个孩子喜笑颜开,左一声“叔叔真好”,右一声“叔叔世界第一好”。本来还担心来回路费贵,怕得不偿失,谁知拖拉机大叔只是象征性的每人收他们一块钱。
而且敞篷的透气,不会太晕车。鸡枞他们怕颠坏,用衣服包好放司机位旁,希望借此保护一下。
中途免去辗转倒腾的时间,两个小时就到市里了。
这个时候正是下班高峰期,整个菜市场人头攒动,大梅一看就怂了。“妹啊,这么多……多人,咱们能不能卖出去?”
“我的傻姐姐,就是人多才容易卖出去呢,乡镇上咱们能把开花的卖出去都算运气好……”话未说完,阳子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咱们把价报高点,那边有一家,东西没咱们的好,卖十三呢。”
林雨桐点头,心里有数了。
他们鸡枞新鲜,叶子好看,捆绑又整齐,才刚摆开就有人问价。
“瘦的十三,肥的十五。”
大梅:我的个乖乖,在山上不是说才六块吗,这都两倍多了……
“这可有点贵呀小姑娘。”
“叔叔阿姨你们看我家全是骨朵儿,炒的时候不会出水,吃着又香又脆,吃不完还能多放几天都没事儿。”
大家一听还真是这个理,一分钱一分货嘛,都纷纷掏钱,有的买半斤,有的一斤,没多大会儿就卖了三分之一。
他们起得早,挖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刚冒土皮的骨朵儿,压秤不说,还有卖相。十分钟就进账三十多块,就连最稳重的阳子也忍不住翘嘴角。
三十多块在二十年后还不够一顿外卖钱,可在这年代却够奶奶吃半个月的药了。林雨桐笑眯眯的把钱揣好,留阳子守着摊子,她带大梅姐到处逛逛。
大梅长这么大也没进过几次城,看啥都新鲜,就连人卖的辣椒青菜都比自家菜地里的好,再看到一家接一家的服装店,里头挂着自己从没见过的裙子,脚就挪不动了。
“姐,这些东西华而不实,咱们先买刚需品吧。”
雨桐上辈子矮小黑,稍微打扮下被人取笑“东施效颦”,索性也懒得捯饬自己,怎么舒服怎么穿,化妆品几乎没用过,夏天清水洗脸,冬天擦点大宝,所以能攒下钱来。
“啥刚需品?”
雨桐拉着她进了批发市场,给家里六口人每人买一双合脚的雨靴,雨伞,雨衣,还有上头蒙了油纸布的帽子,几十双厚薄均有的袜子,大袋装的洗衣粉,洗洁精……全是这个季节必不可少的。
大梅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些啊,那妹再买几片瓦吧,我那屋漏雨,我妈他们屋也有好几处漏……”越说越小声,总感觉是在提要求。
这些钱可都是妹妹自己挣的呢,是她的钱。
她红着脸,手指绞在一处,生怕妹妹生气,小心翼翼道:“要……要不方便就算了,过几天我自个儿上山捡,就能给爸妈添瓦了。”
“傻姐姐,咱们是一家人,不许说这种话。”原来,大伯一家四口把唯一不会漏雨的屋子留给她和奶奶……上辈子的她真是瞎了眼。
趁着有拖拉机,她们边走边问找到砖瓦市场,买了一百块瓦片,五斤石灰,三袋水泥,磨破嘴皮卖货的才愿意帮她们送到菜市场门口。
“怎么才回来?鸡枞都卖完了。”
“多少钱?”
阳子哭笑不得,瞪了大梅一眼,“一天尽想着钱,我这儿有六十八块五。”加镇上的十一块,刚才的三十二块,一共一百一十多,刨去车费和买刚需品的,也还剩九十多。
雨桐顺便跟刚才借秤的大爷买了十斤桃,大爷乐得嘴都合不拢,一口答应明天继续借他们用。再把买来的桃分成两袋,一袋送给拖拉机大叔做人情,也当孝敬刘老师,另一袋提回家大家一起吃。
四季青菜家里不缺,腊肉也还有,他们只买了几斤豆腐豆芽,并肉摊上便宜处理的大骨头,最后还能带回家八十块钱。
刚走到半路就遇见来寻他们的大伯,“卖不掉就算了,你们仨怎么这么死心眼。”守到天都黑透了也不敢回家。
“我们不怪你们,知道挣钱不容易了吧,世上哪有挖金子的事儿……诶等等,这么多东西哪来的?”
“卖掉了。”
“啥?!”
大梅平复一下心情,压着嗓子道:“我们全卖光了爸,估计还能再卖二十斤,愁的是没那么多鸡枞。”
“等等,你们在哪儿卖的?镇上哪有这么多傻……这么多买鸡枞的?”
大梅嘚吧嘚吧嘚,边走边说。
林大伯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们在家种地,一日不得清闲,一年下来刨去化肥农药成本,也才剩五六百,几个孩子一天就挣一百多?
奶奶和伯娘也不信,可一沓货真价实的纸币摆在跟前,那些还散发着塑料气味的雨靴雨具也是真的,听说还有瓦片和水泥寄放在镇上带不回来……他们没说谎。
既然能挣钱,那还等啥?
于是,睡到半夜三点半,全家人起来随便弄点吃的,分头行动。大伯体力好,对附近又熟悉,去最远最深的大山,背最大的背篓。阳子和伯娘去稍微远一点的,大梅和雨桐就在昨天找过那片,奶奶腿脚不好,留在村子附近,不用走远。
大家约好,太阳升到当空的时候就往家赶,伯娘带着她们分类捆绑,简单的用杆秤称了下,虽然没下雨,冒出来的没有昨天多,可人多力量大,居然有十六斤多。
这次没有拖拉机坐,林雨桐和大伯坐班车去,天黑半天才到家,除去车费也还剩两百出头。
这愈发增强了全家人的信心。
于是,村里人都发现,林老大家不一样了。平时晚饭后可爱出门聊闲的乔大花,快半个月没见了。还有那个城里黑丫头,平时走家串户找伙伴玩,现伙伴找上门去,一家子黑灯瞎火全睡了。
林雨桐打个哈欠,废话,每天半夜三点就起,能不早睡嘛?
但眼看着兜里的钱越来越多,屋顶添上新瓦片,再也不用担心漏雨,家里陆陆续续添了不少家什,生活越来越方便,心情又格外美丽。
除了大梅,有那么一丢丢不开心。“妹,她们都说我脸晒黑了,真的吗?”
雨桐点头。堂姐得了伯娘真传,一直比她白很多,可这半月天天睡不好吃不好,进山一晒就晒半天,她脸上的皮肤被晒红脱皮,黑了两个度。
反倒是她自己,明明晒一样的太阳,却越晒越白,已经接近正常人的肤色,村里人对她的称呼也从“黑丫头”变成“桐丫头”。
第009章
钱是要挣,但读书也不能耽误。
阳子只有十天就上高三了,全家人坚决反对他再上山,下午卖鸡枞也不让雨桐和大梅去了,由大伯和伯娘去,三个孩子必须留家看书写作业。
这可憋坏林雨梅了,好容易熬到初中毕业,本以为就此“解放”,谁知爸妈听了妹子的“谗言”,硬要送她上卫校,说是学门技术。
看书是不可能看的,这辈子不可能,下辈子也不可能。
她能把“磨洋工找窍门”发挥到极致,喂猪能喂两个小时,喂鸡一个小时,做饭三个小时……林雨桐正被二十年前的方程式应用题折磨得生不如死,也没注意她跑哪儿去了。
这天,距离收假只有一个星期。
阳子趁着天晴,去后山背英语单词,雨桐在院里昏昏欲睡。
“大梅!”
雨桐强打精神,见一个穿花衬衫的年轻男人自顾自进了院子。
“城里丫头,你姐呢?”男人嘴里叼着根草,吊儿郎当。
林雨桐一瞬间清醒过来,是那个害了姐姐一生的狗男人二流子,王亚军。
“喂,问你话呢,聋了?”
雨桐翻个白眼,站起来狠狠的在他大脚趾上踩一脚,用力一百八十度旋转,摩擦。
“哎哟!死丫头瞎了?你他妈故意的吧?”王亚军嘴都气歪了。
“什么故意?亚军哥来了,妹快请亚军哥进屋坐。”大梅不知从哪儿野回来,头戴一圈野花编的花环。虽然年纪小,但皮肤恢复不少,少女挺拔渐渐显露出来,也是一枚赏心悦目的小佳人。
果然,王亚军眼睛都直了。“没事没事,别跟哥客气,我是来问问你,明晚市里有电影,我朋友给弄到两张票,要不分你一张?”
林雨桐没来得及阻挠,大梅就眼睛一亮,“好啊!谢谢亚军哥!”
雨桐气得跺脚,姐姐现在还小,头脑简单,对他是没男女之情,但耐不住王亚军这头饿狼虎视眈眈啊。
到底是直截了当找奶奶和伯娘告状,毕竟她们更有经验,能迅速掐灭姐姐尚未萌芽的少女心……还是自己跟着去,见机行事?只要有她在,王亚军甭想占到姐姐一分便宜。
还没想清楚,三个大人就回来了。雨桐一看闹钟,才十点半呢,平时这个点儿正是找鸡枞的黄金时段。
“奶今天咋回这么早?”
乔大花冷哼一声,将背篓狠狠甩地上。
“妈,咋了?”大梅小声问。
伯娘唉声叹气,“也不知道谁传出去的,今儿山上人比鸡枞多,有几家去的比咱们还早。”果然,三人的背篓空空如也。
一年只冒一茬的东西,被林家连续挖了二十多天,本就越来越少,现在全村倾巢而出,谁也别想再靠这个挣钱了。林雨桐早有心理准备,这种无主的东西,总有被其他人发现的一天,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乔大花气不过,非得弄清楚到底是哪个大嘴巴传出去的。
大伯和伯娘都是老实人,想着息事宁人算了,反正自家已经白得了两三千块钱,三个孩子的学费都不用愁了。大家谁也不敢火上浇油,静悄悄该干嘛干嘛。
可饶是如此,老太太出门溜达一圈,十分钟后气呼呼回来,“你三婶那白眼狼,老娘哪儿亏待过她?”
“她现在住的屋都老大两口子盖的,亏不亏心?”
“以后那一家三口再敢来蹭饭,给老娘打出去!”
不是奶奶偏心,有赚钱点子不照顾小儿子,实在是那两口子太藏不住事儿。奶奶早就预料到一旦三叔三婶知道,全村人都会知道的结局,以前吃的亏太多了。
而且,最关键的,他们又没大伯伯娘勤快,即使告诉他们也不一定愿意早起挣这个辛苦钱。
老太太越想越气,命咋这么苦,老大老实巴交没头脑,老二狡猾过头不孝顺,老三好吃懒做还坏事儿……三个儿子没一个拿得出手,气得当天晚上就叫胸口痛。
好在上次买的药还有,雨桐又是喂药又是揉胸口,“奶别气,大伯虽然老实但孝顺啊,大伯和伯娘好吃好喝养了咱们这么多年,一句怨言也没有,您放眼整个陈家坪,整个荣安镇,再找不出第二个。”
老太太被她逗笑,“是是是,你就会夸他们……也不枉他们一把屎一把尿将你拉扯大。”
被开解过,又吃了药,乔大花胸口不是那么疼了。雨桐却仍不放心,小手在她胸脯上逆时针揉着,“这儿痛不痛?”
“这儿呢?”
“这儿有个蚕豆大的小疙瘩,大夫说了这种病最忌生气,您越气疙瘩就越长。”还不能吃太补,骨头汤乌鸡汤少喝,豆浆花生也不能吃,雨桐帮她全记着。
乔大花嘴上不说,心里是听进去的。去年没吃药前痛得可厉害了,一生气那儿就像有针在刺,有时候又像鸡在啄,得打几个屁才舒服。自从吃了快两个月的药,已经很少会痛了。
第二天,听说村里人找的鸡枞都卖不出去,她心情愈发舒坦了。
“还好你大伯只是说去镇上卖,要说去市里,全村人还不得跟着去?”
林雨桐深以为然,这年代实在是太穷了,好容易有个挣钱点子,人人跟风,这回彻底玩坏了吧?
***
“忙呢妈?”三婶神情自若的进屋,见一家子正吃着饭,她伸头一看,韭菜炒鸡蛋,青椒炒腊肉,“吃这么好,阳子给婶拿双筷子。”
一家人:“……”
阳子看看奶奶,不敢动。
老太太憋了两天的火气,终于找到出口,筷子一放,“吃啥吃,我跟你谁是谁?有本事跟外人好你上外人那儿吃去啊!”
三婶低着头,哼哼哧哧,“我不是不小心嘛,妈也是偏心,有……”
嫌她偏心?这可点着乔大花这□□桶了,掰着手指头从三兄弟小时候第一口奶开始讲起,到娶媳妇盖房子,到分家,一桩桩一件件,力证她一碗水端平……三婶老神在在,筷子下得比谁都快,嘴里还能抽空附和两句。
林雨桐再次见识到她的厚脸皮。婆婆要骂就骂,她也不还口,要打就让她打两下,反正做什么都别耽搁她占便宜。
庆幸奶奶早早的给三兄弟分了家,不然天天看着她这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不病也得气病。
吃得肚饱肥圆,三婶见奶奶骂完了,才小声道:“妈别气,他们挖了也白挖,三块一斤都卖不出去。”
“三块一斤?”
“对呀,卖的人多,乱喊价,有人喊五块,有人四块,最后降到三块都没人买,两块一块见钱就卖。”
市场就是这么搞乱的。
不过——“奶,那咱们买过来吧。”
“啥?!就让他们砸手里,帮他们干啥?”
林雨桐摇头,小声道:“咱们便宜些买过来,重新捆绑拾掇一下,带城里去卖,赚个差价,还不用起早贪黑,翻山越岭。”
“这可是咱们出钱呐,万一卖不出去不就砸手里了?”
“就是,雨桐别胡说,你城里爸妈有钱,可你不能这么造你大伯和伯娘的钱啊……”
素来忍她让她的伯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