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一九八三-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人都是拿这个当做笑话看,只有她了解别人的心酸,没人能了解那种明明冰凌绝望的时候,却还要给自己一点点希望,不然就真的丧失了努力的意义。
大家都想看开一点,在已经形成的结果后,也在考虑这个事情究竟该怎么办?
不过再怎么考虑还是和以前一样,还是三种选择。
复读又要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结果一定是康庄大道吗出委培费上高中,考不上大学还是白搭,不读也得有不能就在家种田,然后等一两年然后就找个男孩子结婚生孩子,这是梁一宁所能知道的三种办法,不管哪一种梁一宁都觉得都不好。
梁一宁能考虑到的,赵春娥和梁平山就想不到吗?
复读得冒险,要是再没有考上就真的是在浪费时间了,而且现在政策原来越严格了,对于复读的学生来说考中专都得在录取分数上加上不少分,考不上的话又得再面临一次今天的情况。
交委培费上高中,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几百块不是一点点小钱,就算筹够了委培费,还有高中学费。
主要是高中学费贵,不是买一两只鸭子凑学费就可以解决的,猪笼里还有一两只猪,要是卖了,估计还是不够,除了舅子家可以借到一点,剩下的该怎么办?交了委培费,这以后的学费呢?一宁上初中了,这马上一然也要上初中了,这要是上高中肯定供不上。
要是不让梁一静上学了,不只是梁一静本人不甘心,就是他们两个也是不甘心的,
梁平川坐在门槛上,烦躁地一口一口吸着烟,看来烟也不要抽了,得把这钱省下来,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可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赵春娥坐在屋里的凳子上默不作声,因为她也是没有办法了,现在谁也拍不了那个板说一定要这样做,结果太让人不敢下决定了。
这边赵春娥和梁平山是急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有人过来了。
梁家实际的掌权人梁老太,那里有事总是少不了她,每次她一插手的事情,总会变得更加棘手。
梁老太太不这么想啊,知道消息的时候她就坐不住了,马上来了梁一宁家,她光一个人来还不算,带着梁老头,甚至梁大海一家也来了。
这下梁一宁家又热闹了。
本来就气氛就很凝重,她们的到来更是让氛围一下子静谧起来,梁一宁感觉空气都凝固了,感觉很压抑。
“你看我是不是早就说了,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你瞧瞧你家里过得是什么日子,村子里能有几家比你们的日子过得还寒酸,你说我说,不是我不拿钱给你,是她根本就不是读书那块料,再怎么折腾都是白搭。
村子里自然是没有孩子上学的家庭比较宽裕,没什么负担条件好一点不也是自然的吗?
“妈,我们家自己的事情你可不可以不管,他们是不想让孩子上学吗?那是他们的孩子成绩不好,才没有读书的。”梁平山因为梁一静的事情本来心情就够烦了的,又受到梁老太的数落,就更加烦闷了。
你说你这做奶奶的,看见孙女没有考上,你不过来安慰,想想解决办法,进到家里来就是一通数落,感觉好像来落井下石的,搁谁谁受得了,这样真的比一个陌生人还不如。
“就你们家的学习成绩好,考了两次不也没有考上。”她可不会顾及梁一静还在场,要照顾到她的心情。她为了梁一静想,谁理解她啊,这没考上不就是在浪费钱。
那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不是自己儿子辛辛苦苦挣回来的,又不是没有让她考,考了两次不上还能怪谁呢。
“我这次来不是和你争吵这个的,就是希望你不要再想着让她还读下去了,也不看看你们家有钱没钱让她糟蹋。话说得这么好,不要我们管,你以为我老婆子是闲的没事做,非得管你们家这破事,那还是谁以前向我们借来着,有本事就不要开这个口,我还是那句话,拿钱给梁一静上学没有,给一然上学才有。”
她就是不想他们拿着这个女儿当成宝一样。要说有不有钱,她肯定是有的,主要是她不想给。
”妈,你非得这样弄得全家不开心才好吗?我们是没有什么钱,我们这不是在想办法不是?钱是死的,人是活的。”本来梁平山还想说一句,不管怎么样你还不是不会帮忙的。想想还是不能把话说得太满了,万一真需要老太太做什么了,估计就彻底没戏了。
“是啊,我觉得大哥说的对,我们做父母的都是一样的,谁不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能过好日子。大哥,你看这是要怎么办?看我们能不能帮得上忙,要是需要钱早就直说,虽然我们也不是很宽裕,好歹经济条件比你们还是宽裕点。“
一直站在梁平川身边没有说话的刘满芬惊呆了,她没想到会这么说,在外面她一直是给梁平川面子的,不知道的人以为什么事都好像是梁平川是一家之主。
很多人都夸奖说她治家有方,家里条件好,老公对她还算体贴,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没有和她商量就做出了这样的许诺,刚刚只是瞪了他一眼也故意装作没看见。
这下刘满芬急了。
梁平川没顾得上刘满芬的暗示,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他知道他现在不说,她老婆肯定巴不得自己的妈妈和哥哥吵起来,吵起来有什么用呢,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读书真的这是孩子一辈的事情,千万不能耽误。
刘满芬这样,现在是实在忍不下去了,拿手扯了扯梁平川的衣袖。
现在是什么场合,轮得上他发表意见,在她看来,要是梁平山和老婆婆因为这件事才起来才好呢,这样婆婆肯定是不想管他们家这一堆破事,那两个老人家走后,东西自然是他们的。
弟弟的一番好意,梁平山和赵春娥还是心领了,他们知道梁平川在家里做不了主,要是真的向他们借了钱,估计一刘满芬的性格肯定会闹的家里永无宁日。
他们也不想让梁平川为难。
这样想赵春娥夫妇就错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也让梁平川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可现在真的没人知道啊。
只不过要是梁平川在私下说可能结果又是不一样,问题是梁平川也是个直性子,不会这样做。
自己的小儿子也在替他们说话,梁老太很气愤,但是还是没有发脾气,只装作好言好语的相劝道:“女孩子就不应该读那么多书,迟早是要嫁出去的,是别人家的人,你有这个条件还不如好好的培养一然,只有他才是梁家人,是你们以后的依靠。”
“一然不是在上学吗?现在还是一静的事情比较重要。”
他这个儿子是榆木脑袋吗?感情她说了这么多都白说了,浪费口水不是。按理说他是大儿子,她也不至于真的偏心到这个地步,有些事情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你也不瞅瞅你们住的房子,连个像样的住的地方都没有,以后一然要上大学,还要建房子娶媳妇,你们能有这个钱吗?没能力做的事情老是想解决,该考虑的问题又不考虑。”
梁一宁家的房子不是梁一宁爸爸建的,也不是他爷爷建的而是那个时候土改队里分的,后来梁平山和梁平川长大了各自娶妻生子,人口增加了房子自然住不下,住在一起矛盾就多,梁平川两兄弟商量后,就把属于梁平川的那一部分房子全部装卖给了梁一宁家,他叔叔家前几年就在旁边另外建了新房子。
所以梁一宁家的房子破旧程度可想而知。
“妈,你说那么远干什么。”梁平山也不知道怎么和这个老太太交流了,固执得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是啊,妈你说那么远干什么?”梁数虽然是笑着反问,但是确实衣服不容拒绝的语气,“大老远就听到你的声音了,讨论什么呢情绪这么激动。”
☆、第十一章
大家都在说梁一静这个事情,连梁家小姑子回了娘家都没有察觉。
听到这个声音,梁平山抬头一看,见是自己妹妹回来了,眼睛里露出惊喜的光芒,看到了梁数就有了希望的曙光。梁数回来是想知道梁一静这次考没考上,就想回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
哪里想得到刚回来梁家就见到这么壮观的一幕。
她虽然不喜欢梁家人,但是做姑姑的对侄儿侄女总是没什么意见的,平时对她们也是很好的,有什么好东西也常常记挂他们,大人是大人,孩子是孩子,完全是两码事,这个她还是分得清楚的。
“哦。是二姐回来了啊。姐夫和孩子怎么没有一起回来玩呢?”
见梁数回来了,刘满芬这下也不找梁平川的麻烦了,上前迎了上去。
相对于这弟媳的热情,梁数表情倒是没什么变化,她一贯不喜欢见风使舵的人,所以也一直对这个弟媳感觉都是冷冷的。
让她在意的是家里的大嫂,也不知道怎么说这个大嫂,你说她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做嫂嫂的就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坐在那里,也不知道上前来打个招呼,其实她一看就知道梁一静事情恐怕不好,这大侄女怕是没考上。
可是也不能这样啊。
她知道大嫂是个实在人,没什么心眼儿,今天这样她的态度她本身也没什么意见,就是觉得大嫂这样的性格在外面肯定吃亏,毕竟她体谅,不代表别人未必会体谅啊。
弟媳倒是太会做人了些,不过还是大嫂对她的口味。
要说这赵春娥为了这事也忒着急上火了,有句俗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自然直。
梁数算是三姊妹里面结婚最早的,也育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最小的是个女儿,他们家不像其他的人家,对这个女儿可是宝贝的很,用现在的话来讲完全就是当成公主来养的。
虽然梁一宁感觉那样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但是梁老太一提起这事就很怀疑觉得女儿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你姐夫在忙,我就是回来看看,还得回去呢。你们今天倒是人来的很齐,我刚刚先去你家找爸妈,都没见到人,原来都在大哥家里了,在商量什么好事呢?”虽然一早就猜到了结果,梁数还是问了。
“一静,没有考上,我们正发愁该怎么办呢?一宁考上区中学,老师说录取过去的成绩还是年纪前几名。”梁平山心情不好,都不想提这事了,只是这妹妹大老远的回来了,也得和人家说说。
梁数以前只是听说这个侄女学习成绩不错,没想到还真的是不错的。
如果一直保持在前几名也就意味考高中是完全没有问题了,就是考中专也是没有问题了,梁数不得不对眼前这个不是很起眼的孩子刮目相看。
梁一宁倒是读书的好苗子,也算对得起大哥大嫂这么辛勤付出了这么多。
梁一宁是重生以后第一次见到这个姑姑,但是村子里每次有什么聊天的活动啊,那些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说说这梁家老二。就好比说,人已经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上还流传这人的传说。
梁数在村子里也是每次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人物。梁数嫁的不错是一回事,就单单是她的事情也是够讲的上好些天了。
梁数的老公张方是本村人,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病过世了,他由叔叔伯伯抚养长大的,当然这样的条件又是没爹没妈的人家,梁老头和梁老太自然是看不上的,碰巧遇到年代问题吃都吃不饱,迫于无奈张方就选择去当了兵,目的自然是为了不让自己饿死。
哪里想得到还会有如此好事,复原回来以后,运气不错就分配了在机关里负责每年招兵的工作,也说了几个女孩子,人家都觉得他条件不好,不是很乐意。
张方是家里条件差了点,可是长的是一表人才啊,一般的女孩子他也看不上,后来这说媒的人的人说了梁数,不知怎么两人就看对眼了,这梁老太才愿意两人在一起。
生了孩子以后,没有公公婆婆自然就帮忙没人带,加上梁老头和老太也不愿意带,梁数就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等孩子大一点了,又生了老二更加忙不过来了,没有办法梁数就去了张方工作的地方,两个人一起带孩子,没想到这样的一个举动也让她以后的生活有了新的开始。
本来梁数只是在那里带自己的孩子,孩子大一点了时间久比较闲,加上在大院里生活久了以后和机关里面的人也比较熟悉,恰巧财务室忙不过来,就让她去试试。
以前好在上过几年学,认识几个字,那时候虽然成绩还可以,初中也是考上了的,但是上了小学以后真的就没有上了,梁平山和梁平川上学的成绩真的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但是梁老太还努力的供他们上,却让成绩好的她不要读了。
所以机缘巧合就在做了出纳,开始的时候都不正规,就是管一下钱,也算是混上了一碗饭吃,后来自己又慢慢的开始正式的接触财务上面的东西,不懂就去学,以前的底子差就没日没夜看书的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张方调到市里去的时候,人家看她工作能力不错,就一并调过去了解决了工作,虽然不是很好的工作,但是现在全家都在市里生活的还算好。
他们家有今天这样的除了有点运气,大部分还是靠梁数自己的努力。
“那你们是打算让她复读吗?”
“这不是考虑到经济条件,一直还没有拿定主意。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梁平山实在是没辙了,只能求救于这个妹妹。
梁老太很不满意大家把她排除在外的状态,明明她才是这个家的主导者,“还读什么读,我看完全没有那个必要了,梁数,不是我说你,你这大老远跑回来,就是为了这些小事,实在是没有必要的”
终于把情况弄清楚了,梁数也不喜欢拐弯抹角,“依我看一静复读的事情也还是没必要了。”
“是吧是吧啊,我刚刚怎么都说都不听,现在你们该打消这个念头了吧。”梁老太终于找到和自己站在一边的人了,怎么也得多说几句。
她这女儿可没少给她长脸,村子里的人都说她挑女婿的眼光好,女婿不但人很不是错,还在镇上上班,甚至都把她女儿都弄到了工作,真是好本事。她自己也逢人说我家女儿女婿怎么怎么样,不知道的人呢,还以为真是她培养出来的。
梁数每次听见这样的话都很想对这个偏心的老妈嘘之以鼻。
“实话说了吧,我这次回来是。一宁和大海都上初中了,我做姑姑的很开心,也希望你们好好上学,我看一静就不要去了复读了吧啊,去那里上班,市里有个单位要人,一静你看怎么样?”
有这好事,大家都惊得把眼睛瞪直了。
也让一直沉默不语缩在角落的人,终于有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梁一静一直觉得自己的姑姑是见过世面的人,想想也对,就点了头。
“二姐,你开什么玩笑呢?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刘满芬是知道自家这姑子有点能耐,可是这件事事多少人想都不刚想的,这就这么轻易的从她口里说出来,真的好想那单位是她开的一样。
“人家要城市户口的。”梁数自然没这本事,既然是单位肯定有人家的要求的。
刘满芬就知道天底下那有掉馅饼的好事情,还不是照样需要城市户口,要是梁平山家里能拿的出买户口的钱,今天还会有今天所有人在他家讨论该怎么办的事情啊,说了不也是白说嘛,真的是。
她不由得冷哼了一声。
每次婆婆一说就说我女儿怎么怎么样,老公也说我姐姐姐夫在市里混的不错,在她看来也不过如此。
虽然农村里很多人都想跳出农门,可是也有一部分人对这些人很不屑,这类人通常在农村里日子过得还不错,那个时候贫富差距还不是特别大,很多人家里劳动力多的,日子过得真心还可以,也就对这也有工作的人很仇视。
大家也可以是理解成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里吧。
梁数也不生气,或者说根本没有把刘满芬放在眼里,接着说道:“就先去做临时工,有钱了再买户口,总比在乡下强。还有你们要有心理准备,那可是比委培费多了不只一点点,我的意思是让梁一静先去上班,有时间还可以提升一下自己,如果钱凑够了就把户口的事情解决。
梁平山就更加犹豫了,这可是很大的一笔钱,就连委培费和这笔钱相比较来说都是不值得一提的。
最后还是赵春娥拍的板,说就听梁数的,人家在城里的总比她这农村妇女懂得多,做姑姑的也不会害自己的侄女啊,何况去了市里还有姑姑的照顾,总比在家里种田来的实在。
吵吵嚷嚷之后,终于是把这件事情解决了。
赵春娥和梁平山包括梁一静本人,甚至整个梁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梁一宁不用看梁一静天天愁眉苦脸的样子了,也不用看梁平川和赵春娥唉声叹气的样子了,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第十二章
又是一年夏天,傍晚时分,天气异常燥热。
星期五学校就放假了,平时都是五点多才放学吃饭,周五都会在三点半就放学了。天气很闷热,梁一宁没有在路上耽搁,从学校赶回到家,竟然比平时少用了半个小时。
现在她已经是上初一的学生了,下半年就开始上初二了。
去了初中,梁一宁的学习成绩也是没得说的,基本上都在前几名,以前的她没有什么优点,也就是头脑比较好用。
不要说她成绩为什么不是年级第一,不是她考不到,而是她觉得麻烦。因为你老是考第一名,要是有一次没有考第一名你的压力会增加,对于你寄予希望的人也会失望,还有就是老是第一名肯定会树立很多敌人,就像梁大海那样的。
梁一宁是怕了,所以她宁愿普通一点,正常一点。
现在就更加不用说了,人家是读书觉得越上越难,只有她越来越得心应手,这点知识对于在名牌大学里面也是品学兼优的她来说也确实太小儿科了一点,所以论学习,她是很占优势的。
家里的经济情况也比以前稍有好转,但是要供两个孩子上学也确实不容易,加上还有存钱给梁一静买户口,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
好在梁平山和赵春娥也是吃得苦的,什么都撑着,既然打算让他们上学了,从来没因为没钱,少过梁一宁上学用的东西了。
如果学校那天吃油豆腐或者好吃的菜,她肯定是不吃的,留下来带回家给心心念念的弟弟吃。
甚至有时候都会把一周那一点少得可怜的零用钱省下来,买油条回来给梁一然吃,这也是做姐姐对弟弟的一点心意。
所以梁一然每次最盼望的事情就是他的二姐从学校回来了。
要说梁一宁的性格,有点独特,这是很多人对她的看法,你说她一个活了两世的人,到现在也不是很在乎自己的形象,衣服哪里烂掉了或者开了线缝,赵春娥没时间帮她缝,她自己不会学着缝,走路的时候就一搭一搭的,也不会在意,好像看不见一样,真是让人挺无语的。
梁一宁很多事情都明白,她知道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带着全家奔小康,对于这些要麻烦赵春娥的事情,她一般都是不会开口的。
没人会知道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竟然会成为村子的第一位女大学生,当然这是后话。
就想一句话说的好,踏实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梁一宁到家的时候就看见梁一然在整理那些树枝。梁一然在村里上小学,放学比较早,单就路程来说肯定也是比梁一宁先到家的。
见梁一宁回家来,便停下手中的活,对梁一宁说:“姐,你回来了啊。妈走的时候吩咐了,你回来就做晚饭吃,她去砍柴了,可能要晚点才回来,要是饿了我们就先吃。”
还没到酷暑,天气就很是炎热,天色也暗得很晚,赵春娥估计等太阳小的时候,就和别人结伴去山里砍柴了。虽然家里已经有很多了,都堆在柴里,但还是她有空了就会去砍柴。
有时候不是说你是女人体力活就可以不用做了,大部分都是环境驱使你不得不做。
梁平山很多时候都在市里帮人家干活,得空的时候才会回来,不可能所有的重事都等他回来做。要是他没回来,那事情就不做了啊。所以很多时候赵春娥都在做一个男人做的活,砍柴,挑水,这些重活累活都是不可以避免的。
柴房堆了不少柴都是赵春娥去砍得,梁一然现在柴房里把它们堆彻好,虽然人不大,却也开始帮家里做事情了。
烧煤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至少现在梁一静家里是想都不敢想的,有柴烧就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了,这年代家家户户烧得都是柴,所以要得很勤快很勤快,才能比别人打得更多更大的柴火。
赵春娥盼望着也许今年会比去年冷的早,她现在便进山多砍些柴火,反正现在也没有其他的事情要忙活,到时候等天气凉了到时把柴烧成木炭去城里卖,应该是可以卖到不少的一笔钱。
正因为现在她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所以赵春娥才会在省钱之余想方设法的挣钱。
说是砍柴实际是用锄头去挖,把那些被砍掉的树根挖出来。因为如果要做成木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