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仕途风流(斑马)-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儿,乔达才看到杨学斌鼓励的眼神,接着说道:“我觉得县长当年在黄洼子乡推广的那个办法就很好,选拔年轻有上进心的干部进行驻村帮扶,效果肯定要比较现在强,而且年轻干部更需要接地气,这就和干部需要基层经验同样的道理。”
乔达才看到杨学斌微笑的眼神,心里万分的欣喜,知道这次自己说得太对了,正和县长的心意。
自从做了杨学斌的秘书,乔达才就特别关注杨学斌的一举一动,从中学习和提高自己。
这也正常的事情,做领导的秘书,领导就是最重要的,领导的心意和想法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
除此之外,乔达才还详细的了解了杨学斌一路走来的历程,特别是起家的黄洼子乡是重点,从中就看过推广的青年干部奋进计划。效果也相当的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青年干部,现在看来杨县长有意要在皇明县进行这个推广了。
这当然是好事儿,皇明县的官场暮气太重,各个岗位上面年龄大的领导太多,求新求变的意愿不强烈,如此就更加的注重论资排辈。
县里太多年轻的干部有上进之心,却没有相应的门路,一直都被压制着。如果杨县长的这个计划能够进行推广,真是年轻干部之福。
年轻干部成长起来了,就能够逐渐取代那些思想僵化的干部,皇明县才会真正迎来大发展的契机。
并且还有,借机机会,杨学斌就能够掌控住整个皇明县,到那时韦清远也无可奈何了。





    正文 第三百六十章 计划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2…27 1:30:37 本章字数:3223


“只是县长,真要这样做的话,会不会引起那边的反弹?”乔达才有些担心的说道。这个所谓的那边,自然是指韦清远了。
杨学斌有意掌控全县,这当然是好事儿,对于乔达才来说,领导权势越大,他当秘书的就越滋润。
只是有一点,身为秘书就必须要提醒领导,有些事情得慎重进行。杨学斌这样做,会打破目前的均势,引起新一轮的斗争浪潮。这对杨学斌建设皇明县的总体规划,会有不可预知的影响。
杨学斌摆手笑道:“没事儿,我只是负责提出这样的一个计划,具体实施还归那边,相信怎么做,那边应该是知道的。”
啊?!乔达才当时就愣住了,真没想到杨县长居然会这样做。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随手就丢给韦清远那边?实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只要运作好了,皇明县的基层干部就都会向县长这边靠拢的。
“呵呵,驻村干部是得进行一番改变了,否则不利于皇明到的建设。”杨学斌笑道,“咱们的干部得接地气,不能老浮着,特别是驻村干部,得有切实沉下去的决心和行动,否则驻村就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乔达才眼神越发的明亮,心里是真的明白了,杨学斌将会把文章在县里进行讨论,推动驻村干部的改进工作,提出一些的新的要求和考核原则。
然后……指望那些人踏踏实实在村子里面干工作,还不如指望太阳打东边升起,乔达才对此是深有体会。
可以想见,这个建议提出来,肯定会让那些干部们怨声载道,想方设法地的进行逃避。
到那时,杨县长就可以提出来青年干部计划了,中央都在强调要培养和大力使用年青干部吗,这样正好顺应潮流。
如果韦清远不同意,就是与全县青年干部为敌,就是和中央的政策过不去,相信他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可他如果答应了,原先的那些干部又会心生不满,还得韦清远去进行安抚。这样一来,韦清远也就更没心思算计杨学斌了。
县长这可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一步一步的环环相扣,根本由不得韦清远不上钩。
并且韦清远还得出力,不能把事情搞砸了,否则会让人看到——人家杨县长这么好的一个经验,有过实践效果出过成绩的,却被韦清远唱歪了经,搞成四不象。这对韦清远来说,绝对的不能接受。
可是那些青年干部会感谢韦清远吗?当然不会,只会感谢杨县长给他们机会,否则他们还得在那些‘老’干部们的压制之下,不知何时才能够出头。
只要一想起韦清远会苦着脸,捂着鼻子为杨学斌出力,乔达才就想笑。
杨县长别看平时云淡风轻的,对干部任用方面一点也不上心。可是只要一出手,那就是大招,让人无可抗拒。
这就是本事啊,和韦清远那些人比起来,完全就是境界的不同。韦清远那些人都是目光短浅之辈,最多看到眼前三寸远的地方。
可是杨学斌县长哪?目光之长远,真是让人惊讶。只要这个计划真正实施下去,用不了多久,皇明县就会被杨学斌切实的掌控,韦清远就老老实实的当个好班长吧。
随后的几天,杨学斌提出来的驻村干部改进计划,引起县里的广泛争议。
不少干部都很不高兴,觉得本身驻村就很苦了,县里居然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简直就是不近人情。
可还有相当数量的干部为之振奋,觉得死气沉沉的皇明县官场,终于要迎来质变了,而带来这一变化的,正是杨学斌杨县长。
想想杨学斌县长的年龄就知道了,必然是一位开拓进取,有创新有干劲的县长,前程还无比的远大,跟着这样的县长干工作,那才叫干事业。
所以这个鼓励干部‘接地气’的计划一经提出,真正的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更有人把这个计划当成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契机,开始抓紧时间忙活起来。
杨学斌放了这么一把火之后,却是转身即走,根本不再理会这方面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了韦清远书记。
这也让原本觉得杨学斌手伸得太长,现在都对县里干部建设工作指手画脚的指责落了空。
韦清远不得不接招,也不得不认真的对待,否则杨学斌虎视眈眈的,可不是摆设。
不提韦清远有没有在背后骂杨学斌,只说侯淑云带队的投资团,近期也开始出成果了,一共有三家工厂的投资落定,准备签署正式的协议。
杨学斌县长也就成为最忙碌的那个人,每场签约会那是必须得到,同时也邀请了市里的领导出席。
政府的事情,特别是经济建设方面,自然得找市长,也就是顾光明,签署正式协议的时候,有大市长莅临指导,也是特有面子的事情。
只是顾大市长最烦的恐怕就是杨学斌了,面对这样的邀请,还真是腻歪得很,有心拒绝吧,可又不行,会被扣上对工作不上心的帽子的,还有就是打压下级的恶名。
可如果答应吧,参加这样的签约会,完完全全的就是给杨学斌长脸,顾光明怎么会乐意哪。
想来想去,干脆就又拉上黄来胜书记,表面上也算是尊重班长,还可以皇明县的韦清远陪着。
这样上级领导干部一多,他杨学斌的风头也就被分薄了,顾光明心里也算是好受一些。
杨学斌才闲工夫关注顾光明的这点小心思,现在皇明县招商引资形式一片大好,事情每天都多得忙不完,就他那强健的身体都有些觉得吃不消,神经也绷得紧紧的,一个人恨不得分成八个人用。
还是多亏这次侯淑云也来了,可以找机会帮他放松一下神经,不然的话,杨学斌都觉得支撑得实在辛苦。
不过再辛苦也是值得的,皇明县的招商引资又放了一颗卫星,三个工厂投资项目的签约,也能够拉动皇明县工业的整体发展。
其中杨学斌比较关注的是纺织厂项目的,属于是劳动密集性产业,能够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对于这样的项目,杨学斌一向都是最支持的态度。
根据省农科院专家的评估,皇明县还有周边一些县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比较适合进行棉花种植,这也将会是杨学斌今后会加大投资引导进入的一个项目。
等到好不容易忙过这一段时间,侯淑云所带来的投资团也准备打道回府,此次投资考察,投资团里不少商家都有了心仪的项目,有的直接签署的投资协议,准备到皇明县进行建设。
还有一些心里也有了计划,回去之后再仔细考虑之后,再决定是不是会在皇明县投资,抱有这样想法的有两位,杨学斌对于他们也很重视,亲自接见并进行了会谈,也算是达成了一些共识,让这两位比较接受在皇明县进行投资。
不过还有一位却是比较特殊的,整个考察过程汇总过来的信息表明,这位名叫莫理友的投资商,好像对皇明县提供的投资项目都不太关心。
可又不能说他只是过来走走过场的,平时跟着其他人一起实地考察的时候,比任何人还都认真,让人无法弄明白他心里在想什么。
这不就在投资考察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这个莫理友请求见一见杨学斌县长,说是有重要的项目要洽谈。
杨学斌也看过那些汇总的信息,对于这位莫理友也挺有兴趣,于是就答应接见他。
就在县长办公室内,杨学斌和莫理友进行了亲切的会谈。
莫理友年纪有四十来岁,个头不高身材偏瘦,不过灵活的双眸,还是给杨学斌深刻的印象,谈吐方面也挺文雅的,听他自己介绍,是南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属于是高学历的人才。
也许是前期考察的差不多了,莫理友明显已经是心里有数,所以见到杨学斌,简单的寒暄致意之后,就开始实质内容的会谈。
“杨县长,我是比较看好皇明县发展的,觉得将来十几二十年期间,皇明县能够发展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和对岸的前江市相得益彰,可以成为整个中西省的经济发动机。”
哦?虽说杨学斌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也是他建设皇明县的目标之一,不过这个莫理友能够如此直白的说出来,还是让他有些吃惊,当时就引起了不小的兴趣,示意莫理友继续往下说。
“特别是随着过江大桥的建设有通行使用,再加上铁路线路的通过,皇明县的经济发展前程不可限量。”莫理友继续微笑说道。
杨学斌想听得是正题,不过心里对莫理友接下来想说的话,也隐隐有了些猜测与判断,切听听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投资项目和其他人不同,着眼点在于商业圈的建设。杨县长,我看好几个地块,想要拿在手里,建设属于我的商业市场,用来带动整个皇明县的经济发展。”莫理友也不再废话,直接说出自己的计划。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一章 尾巴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2…28 1:29:59 本章字数:3210


“哦?莫总的手笔相当大啊,居然要一口气吃这么多的地块,只是用来建设市场吗?”杨学斌眉头一扬,瞅着莫理友说道。
“是商圈,杨县长,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在华夏来说,也是一个正在摸索的概念性商业活动。不过在国外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商圈建设方案,我们可以借鉴。”莫理友微笑着说道。
虽然他的态度显得很是谦恭,不过内里那种傲然,隐隐显现出来,貌似有些笑话杨学斌的见识浅薄,不会懂得商圈的概念。
“是这样啊,倒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杨学斌双眉微蹙,仔细思考起来。
不过他的脑海中想的却不是这个什么新概念,关于商圈,他是懂得不多,可是有前世的经验和见识帮忙,还是可以知道一些情况的。
所谓的商圈就是指店铺以其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的扩展,那些优先选择到该店来消费的顾客所分布的地区范围,换而言之就是店铺顾客所在的地理范围。
店铺的销售活动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不同的店由于经营商品、交通因素、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其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差别。
即使是同一个店,在不同时间也可以会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引致商圈的变化,比如说原商圈内出现了竞争,吸引了一部分的顾客,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多角形。
为便于分析,通常是以商店设定地点为圆心,以周围一定距离为半径所划定的范围作为商圈设定考虑的因素。
反正具体概念杨学斌是记不清楚了,只是知道如果真正的商圈,可不会只是建设市场就能够完成的。
那么这个莫理友隐藏着的想法是什么?刚才他可是说过要打造商圈的,如何打造?这应该才是最主要的问题,也是莫理友最终的目的所在。
“杨县长,你是如此的年轻,充满着创新意识以及开拓精神,相信只要了解到商圈的意义和作用,肯定就会大力支持的。”看到杨学斌颇有些意动,莫理友微笑着继续说服。
杨学斌微微的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也是一副好学的模样。
这对莫理友来说也是一个鼓励的表示,于是他的精神一振,说道:“皇明县的基础很差,无论是商业还是工业基础几乎没有,如此难度就大一些。不过经过县长努力的开拓工作,过江大桥以及铁路线路的通过,已经为皇明县打开了枷锁,未来商圈的建设也就有了基础。”
这位不愧是经商多年的人精,笑容让人如沐春风不说,说话的技巧也高。不知不觉间,对杨学斌的称呼变成了县长,亲近感拉近不小,还特别的自然。
“嗯,你说得有些道理,商业活动首先需要流通吗,四通八达的交通,流畅的运输通道,是商业活动能够活跃起来的基础。”杨学斌顺着他的话说道。
莫理友一拍手,满脸都是赞叹的神情,“县长的确学识丰厚,说得太对了,商业活动和运输通道的关系,类似于咱们人体上的血脉,血脉流畅,人就会活得舒畅,商业活动也是如此,皇明到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所以我想进行投资,从无到有的打造一个全新的商圈。”
杨学斌满脸的欣然,对莫理友的恭维照单全收,只是心里却是一哂,这算什么学识了,是常识好不?要想富先修路,就是对这一道理最朴素的诠释。
这个莫理友如此的表现,貌似所图非小啊,背地里肯定有小算盘,杨学斌心里一动,刚才隐隐想到的那一点,又浮现在心中,不过现在还不急,听听莫理友接下来怎么说再决定如何回应。
“县长,皇明县只有交通是不行,关键还在于靠近前江市,依我个人来看,这才是皇明县今后商业发展的最重要契机。”莫理友说话的语气一转,表情也变得严肃,“恕我个人直言,依皇明县的条件和发展潜力,要想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县市,不太可能。”
哦?杨学斌这下有了兴趣,仔细地看着莫理友,想听听他的高见。
带领辖下的皇明县成为明星县,进而带动附近县市的经济发展,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县市,这可是杨学斌的梦想,也是最大的成就,政绩方面更不必说了,必定是无比的辉煌。
可是现在这个莫理友说断言,说这种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自然引起杨学斌的兴趣。
“县长,我说话直接,还请原谅,不过相信县长虚怀若谷,能够听得进去肺腑之言的。”莫理友看到杨学斌的神态,越发来了情绪,笑着说道。
杨学斌当然不会责怪,示意他赶紧往下说,心里也的确好奇。
“一个县市的定位问题,决定了这个县市的发展方向潜力。皇明县是有潜力,可是因为临近前江市,所以想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县市,也就不可能了。”莫理友笑着分析道。
“别的不说,前江市已经走在前面,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会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先机已占,皇明县要想后来赶上,不仅仅是竞争的问题,还会牵涉到上级领导全盘考虑的问题。就这一点,皇明县也不可能和前江市竞争。”
这说得有道理,杨学斌缓缓的点头,前江市现在发展真是一日千里,皇明县要想赶上甚至是超越,难度实在太大。并且上级领导从全局考虑,不会答应前江市和皇明县的正面竞争,这是根本性的问题。
“分则力散,我认为皇明县还是跟随比较好,利用前江市的资源建设自己,拉近和前江市的距离,成为前江市商业建设的一部分,那样皇明县的前景也是无比光明的。”莫理友终于说完了长篇大论,自信满满的看着杨学斌。
“莫总说得有道理,我受教了。”杨学斌微笑着说道。
不过莫理友还是看差了一点,杨学斌的野心可不会只是跟随者的角色,现在前江市是安姐坐镇,双方差距又太大,跟随发展完全可以,等到安心离开前江市,皇明县的基础也打牢了,到那时可就由不得前江市说了算了。
杨学斌脸上带着笑容,心中暗想,前江市的商业打造可是有我一份,前景规划甚至都是我做的,内情能不清楚?
皇明县的发展道路有和前江市重合的地方,可是未来却是走得完全不同的路线。
这一点莫理友不可能知道,也没必要现在就说出来,杨学斌心里有数。
“莫总,你的想法还是很新颖的,很有学习研究的价值。只是不知道莫总具体看好那几个地块,投资额度有多少哪?”杨学斌话风一转,直接开始问最根本的问题。
莫理友笑了起来,就知道杨学斌会这样问,估计全华夏当官的也都会关心这个问题,只有具体的钱数才是最应该关心的,至于其他的,说说而已。
“我看中的地块分为四块,其中三块是在园山乡,还有一块在皇明县区内。至于我的投资额度,初期估计有八千万,后期再追加的话,最高能够达到一亿四千万。”
莫理友坐在沙发上面,身子挺得笔直,说出来的数字给了他相当的自信。也相信杨学斌听到这个数字,就会表现出最为欢迎的态度。
象皇明县这样的落后县区,一笔前期八千万。远期达到一亿四千万的投资,意味着什么?傻子也能知道。
杨学斌不傻子,却也不会相信天上掉馅饼,莫理友的一系列表现,已经引起他的警惕。当然听到莫理友乐意投资八千万,还是会表现出万分欢迎的态度。
“这可真是太好了,莫总,我在这里表个态,一定会支持莫总的商业建设,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来找我。”
很是满意杨学斌的态度,莫理友挥了挥手,气势俨然的说道:“县长不必客气,以后也肯定少麻烦不了县长。相信县长一心为公,也会尽全力帮忙的。”
“这是自然的,莫总现在就可以直接去找唐鹏举县长,关于地块的问题可以和他谈,土地转让金肯定会酌情进行减免,相应的优惠政策也绝对不会少的。”
“这些都好说,只是有一点我得事先说明。打造商圈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还需要相应的人气积累以及配套产业的构建,所以土地方面的事情就需要县长进行帮忙协调,我先谢谢县长了。”
呵呵,就知道你忍不住要图穷匕现了,杨学斌心里在暗自的微笑,莫理友觉得已经是胜券在握,自然而然的就把最终目的说了出来。
什么打造商圈,什么为了皇明县的经济建设,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就在于,莫理友就是想炒地皮,甚至他就是一个炒房团的代表。
杨学斌现在已经完全可以肯定这一点,难怪刚才就隐隐有了这方面的感觉,经过一系列的试探,莫理友终于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





    正文 第三百六十二章 突发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2…29 1:30:11 本章字数:3263


对于此类人物,杨学斌还真不算陌生,说起来前世他甚至还跟着一个炒房团混过日子哪,其中的一些奥妙不敢说门清,可也知道得不少。
所谓的炒房团,是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上进行投资,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商品房价格产生影响,由各地购房者组成的团队。
出于政策的影响,房市价格的攀升,一些人借机囤积房源,转手获利,慢慢的产生了炒房团。
此类团体最风光的时候,应该是在零三到零四年,炒房团的大名可以说是全国知名了。
杨学斌还清楚得记着,当时他跟在一个炒房团代表身边,全国各地到处跑,只要有投资价值的房地产,就要掺和一下子,升值之后抛出进行牟利。
不过对于炒房团的评价,一直都是有着正反两方,各有各的理由和观点。
有说炒房只是市场经济行为,很正常的。有说炒房有利房地产高声发展的,这属于正方。
反方则认为炒房团危害房地产市场,同时把风险转嫁给了银行,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
对老百姓来说,炒房团的名声可就差得更多了,用一群‘吸血鬼’来称呼炒房团,也不为过。
现在杨学斌的身份转变了,对于此类炒房团采取各种态度,心里也有些费思量。
有些地方其实挺欢迎炒房团的,炒高了房地产的价格,多方受益,至于受损失的老百姓,在乎的人不多。
可杨学斌却得在乎,也不得不在乎,这关系到他在皇明县的经常理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
皇明县是要建设成可持续性发展的类型,房价也不是不可以高,却应该是受控范围之内的高,是在老百姓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否则杨学斌不会考虑。
再有,这个莫理友也是相当的不地道。目前来看,不只是炒房了,直接就是在炒地皮,然后再炒房,要来一个一锅煮,把收益最大化,吃亏的当然还是皇明县的老百姓。
听听这个莫理友说得是什么就可以明白了,居然想让杨学斌出头帮忙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这明显是把杨学斌当傻瓜看,以为杨学斌听到八千万还有一亿四千万什么的,脑子就会一团浆糊,任由他揉捏了。
老子在你眼里纯粹是一个乡巴佬,对吧?听到几千万上亿的投资,就眼红脖子粗的往上扑的主儿?杨学斌心里冷笑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