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七零之怦然心动-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什么样子?”
“在这,在这,我大概量了一下,这个舞蹈有六个女孩子,罗小诲这样的有三个,还有一个小点的,两个大一点的。”杨阿姨把量的尺寸给唐湘香说。
唐湘香接过来看了看,又想想说:“这样吧,今天先裁大号的等做好了,让孩子们试试,小诲他们三个就按我这件做。”
“行,你只管裁好,我带回去自己缝,我还约了几个家长过来帮忙,我看呀,要不了几天这六件都能做好,唉,总算完成一件大事。”杨阿姨松了口气。
“这绣铁锚要费些功夫,可是没有铁锚又不好看。”唐湘香边说边摊开白色的确良用尺子上下量,公家的布料就不像她给自家裁衣服,计划的天衣无缝,连边角料用都用上,每次都是量半天才下手裁剪。
唐湘香大胆的裁起衣服,孩子的尺寸都在脑子里,现在只要放大一至二寸就可以,何况小孩子只需要宽松即可。
一个中午裁出三套大号的,唐湘香又画了铁锚的样子交给杨阿姨说“把这个放在连衣裙胸口当模型,印上去,然后再绣,噢,先不急,明天中午来的时后,把做好的拿来再说。”
“行,都听你的。”杨阿姨点头道。
下午,唐湘香在缝衣服,现在家里没有缝纫机,所以得衣服都是手工缝,罗小毓拉着小妹妹学走路,自从小妹妹会走路就不让人抱,要不停地走,见什么抓什么,家里地方又小,她就成了专职保姆,她身板又小,没一会小妹妹还精神抖擞,她却满头大汗。
直到罗景全把孩子都哄睡,唐湘香才缝完一套,昨天裁了三套,她拿回来一套。她把衣服抖抖展开,满意的点点头。
☆、第四十八章 沔水印象
唐湘香伸了伸胳膊,顺手敲敲肩膀,罗景全看到后摇摆头走过去给她按按肩。
“景全,中午你去王跃进他说什么啦?”唐湘香想起中午的事问丈夫。
“哎呀,你不知道,今天是小毓的生日,咱俩都忘了。”罗景全一下子想起来,遗憾的说。
唐湘香也愣住了,前几天还想起大女儿过生日,想给她做条裙子,昨天被杨阿姨的事忙忘了,今天更是忙的没影没边。
“唉,算了,现在都这么晚了,以后补上吧,本来打算给她做条裙子,刚好杨阿姨说剩的布料都给我,今天我算了一下,还可以给小毓做一身连衣裙。”唐湘香想到大女儿真懂事,也不提醒他们过生日的事觉得委屈了她。
后面的几天唐湘香又是裁,又是缝,还要教别人绣铁锚。
终于在六一前一天完成所以得海军裙,还顺便把剩的布料给大女儿也做了身海军裙,只是布料不够,做出的裙子没过膝盖,而且腰间的褶子打的不够密。她有点遗憾。
六一儿童节那天早上,家长们都提前来到托儿所,唐湘香也请了几个小时的
假,罗小毓穿上海军裙也来到托儿所。
当大家看见她身上的海军裙时都瞪大眼睛,有认识她们的上前问唐湘香:“唐湘香,这条裙子自己做的?做的太好了,我怎么没有发现,这裙子短一点更好看,这腰间少些褶子显得更洋气。。。。。。。。。”
唐湘香尴尬万分,这时候衣服都是往大一号做,可以多穿几年,她这是歪打正着?
当然托儿所的小海军表演也吸引着家长们,一群小萌娃装出正规的样子,踏着军步走出来,走着走着就乱了,有的脚步跟不上就往前颠一下,有的走成一顺顺,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还好接下来他们的海军舞蹈跳的不错,家乡们给了很长时间的掌声,杨阿姨终于露出笑脸。
事后可把唐湘香忙坏了,熟人直接把布料拿到她家里让她裁,不熟的就托人找她帮忙,那一阵家里很热闹,桌上都是唐湘香帮忙的谢礼,有水果糖,瓜子,花生,还有点心呢。
点心都吃不完,又是夏天,坏了不少,全家心疼不已。
后来再有人送,罗小毓就和大妹妹装些给小舅舅送去,李月华高兴极了,给她们装了大同的特产——小米和豆腐干。
罗小毓很奇怪,虽然关系有点缓和,但后姥姥也没这么大方呀?
整个夏天,先是她们家属区,接着整个铁路地区,再后来罗小毓没上街她不知道,整个街上都是,小男孩子海军衫,女孩子都是海军裙,裙子有的长,有的短。
绵水顾名思义,这里有条河叫绵水,它是汉水的支流,外地人称这个地方为绵水车站,铁路上的人叫它绵水地区。。。。。。。。。。。。。。
龙丁文那天在王跃进家听了罗景全说调动的流程,走了同样的路线,顺利的调进铁路上,分配到绵水车务段。
绵水地区唯一一条马路绵铁路和铁路线平行,它把这个地区分成两块,南边生活区,北边工作区。
架子山不高,山脚下就是依山而建的生活区,简单,整齐。。。。。。。。。。。
最西边机务段家属区,一条往东走过水库就是整个地区地势最高的绵水医院,它下面就是铁路子弟中学和小学,一条下坡到绵铁路。
学校地绵水地区繁华中心,粮店,菜店,商店,邮局,地区食堂,托儿所还有澡堂会聚一起。
每天早上这里人群聚集,有上学的学生,有下夜班的职工,还有买菜买粮的家属,这种热闹也只持续短短两个小时就寂静无声了。。。。。。。。。。。
再往东就是八栋家属楼,四层灰砖的家属楼两两并肩排着,这是当年铁道兵修建那条铁路时建的,龙建兵的家就在八号楼一单元三楼。趴在窗户上还可以看下面的露天电影,那是他最感兴趣的事。
电影院后面是一个大下坡,下坡处就是电务段家属区和供电段家属区。
工作区依家属区而建,比如最西边是机务段家属区对应的工作区就是机务段。往东就到了车站,车站的旁边是车务段。。。。。。。。。。。。。。。
依次往下是信号楼,地区办公楼,电务段,供电段。最东边是小型维修车辆的站修所。
家属区到工作区上班的职工都要过绵铁路到铁路底下的涵洞。
这种涵洞共有三个,东西各一个,中间一个在龙建兵家属区附近。
涵洞没有照明设施,铁路职工上常白班的很少,大部分都是三班倒,一个班就是十二小时,交接班在早上八点和晚上八点,个别凌晨两点交接班的工人不用回家就地休息。
所以晚上八点之后涵洞里几乎没有人走动。
工作区的北边是农田,左边是左村,右边是右村,两村都紧挨绵水河,河的斜对岸就是绵水县城。
铁路地区到绵水县城有三条路可走,一条走涵洞通过工作区沿左村右村到绵水河,顺河边走几公里就到绵水大桥,过桥就到县城,一般人都选择这条路。
第二条沿铁路线一直走到绵水大桥,这条路最短但不安全,放假时学生急的回家就走这里,这里离下一个车站只有五公里。
第三条,顺着铁路地区唯一的一条马路绵铁路到绵水大桥,路况不好,路程最长,但骑车开车方便。
逢年过节放假,一家人就会选择其中一条去县城采买东西。龙建兵还没有机会去县城逛逛呢,他家就像是没进过学校的文盲,对铁路概况还不懂。
他不着急,他有种感觉,这个地方他会待很长很长时间,在这里上学,或者在这里上班。
龙丁文到自己的新单位绵水车务段人事报道,人事主任很欣赏他这个从兵团过来支援铁路建设的军人,人事主任姓黄,知道龙丁文的妻子也姓黄,就更没有架子了。。。。。。。。。。。。。。
☆、第四十九章 入学
黄主任详细说了龙丁文分配工作的地方,段部旁边的信号楼上,让他先休息几天。
一切手续办完,龙丁文拿了两本书回家,三个儿子,争先恐后地翻看。
“技规,行规。”大儿子念着字,小儿子翻看书上的图画,当看到红绿灯和手势信号还是彩色的,兴奋地朝龙丁文喊道:“爸爸,小人书,还是彩色的呢。”
龙丁文被他的一句‘小儿书’弄得哭笑不得,而龙建军和龙建兵从这本书里学到很多知识,从门外汉到真正的内行。。。。。。。。。。。。。。
第二天龙丁文领着他们先去工作区参观一番。
西边的机务段最有气势,一进段大门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圆盘,中间横恒着铁桥,龙丁文问了人才知道这是给车体转方向用的。
他们从铁桥上通过,前面是一个大厂房,挂的牌子上写着‘检修车间’,右边是二层小楼,牌子写着‘运转车间’。
再左边就是一排排的铁道,上面停放着庞然大物,龙丁文告诉他们这是蒸汽机车。
展现在兄弟三人面前的是他们很崇拜的蒸汽机车,厚重的黑色,高昂的吼声,还有那喷射出并迅速弥漫开的蒸汽,头顶上高高烟冲冒着黑烟,白烟,让人心跳加快。
黑色的外壳,配上美轮美奂的大红色车轮,鲜明地对比成为一道风景线。
站在车下只能看见机车中部的驾驶室,空间很小,一堆复杂的手柄阀门脚踏等,工作时需要三人正司机副司机,司炉。
龙丁文告诉儿子们:“司机叔叔们很辛苦,基本工资43块钱,每跑一趟车多拿三毛钱,看着驾驭这庞然大物很威风,其实他们熬根守夜很辛苦。”
龙丁文说以后会带他们坐机头的,新鲜的事物总是让孩子们盼望,等真正上到机头却是另一番感受。。。。。。。。。。。。。。
走出机务段前面是一个小院,那是养路二工区,主要是维修保养线路的,平时上班都在钢轨上,调整轨距水平,清理线路外观等工作。
接着参观龙丁文单位——车务段,车务段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在沿线车站和调车场,段部就是一个二层楼。
继续向前是信号楼,这是个比段部大楼还要高一层的楼房,主要管整个绵水铁路地区的行车调度。
再往前是电务段和供电段,龙建国走不动了,龙丁文抱起小儿子说:“前面咱们就不去了,电务段是负责红绿灯的单位,平时还要维修信号设备。”
他把小儿子往上抱了抱接着说:“我也是大概知道一点儿,以后你们要在这生活,慢慢会了解很多。”
整个绵水铁路工作区全部走完了,兄弟三个有兴奋,也有茫然,还有呼呼大睡的,更多的是对铁路生活的憧憬。
一大早黄彩莲帮两个儿子换上清一色的军便服,深蓝色的裤子,解放鞋,小军跨,军挎很抢手,可他家不缺。
六一刚过,他们兄弟俩要在沔水铁路子弟小学上学,这里是春季招生。
龙丁文这几天忙得脚不着地,又是报到,又是学习,又是迁户口,最重要的是儿子们要上学了。
他拿了调令户口本去了一趟学校,找到校长董祥瑞。
董校长是一个很和蔼,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体竟然没有发福,个子很高,一口的东北口音,脸上看着特别沧桑,皱纹很深,跟他的实际年龄不符。
他很热情的接待了龙丁文,例行公事的办好两个孩子的入学手续。
两人又一见如故的聊起来。
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北疆,共同的特点就是冬天漫天大雪,说起恶劣天气,两个男人都深有体会,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才发现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
龙丁文忙起身告辞,双方握住对方的手,客套的说了再见。
。。。。。。。。。。。。。。。。。。。。。。。
第二天,龙丁文领着兄弟两走进沔水铁路小学,兄弟两好奇的看着周围,几节楼梯上去后是半圆形的铁大门。
大门上方印着‘绵水铁小’四个字,远远地就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
进入铁大门,眼前是一个长长的花廊,粉红色的蔷薇爬满了花廊。
就像走进结婚礼堂一样,温馨神圣。
哥哥龙建军带着口罩看着沉稳的样子,可是眼睛不时的瞄一下,掩饰他兴奋的心情。
龙建兵就没那么多的想法,伸手摸了摸圆形花廊上的竹条,透过竹藤的空隙看向远处。
小沙粒铺成的足球场,远处还有双杠单杠。
哇塞!竟然还有篮球场。
不知不觉走过了花廊,眼前是二层的教学楼。
龙建军很想坐在教室里,很想知道三年级的课本和他们那边一样不一样?
很想知道这里最好的学生跟他比怎么样?他有点儿跃跃欲试。
他分到了三年级一班,班主任是个很漂亮,梳着麻花辫的年轻女老师,叫薛勤!
当知道薛老师是教英文的时候,龙建军顿时傻眼了!他那边不学英文,只见他眉头不自然的聚在一起,像小老头一样的蔫了。。。。。。。。。
龙建兵分到了一年级二班,班主任是一个表情肌不发达的年轻女老师,叫蔡红芬,教数学。
把两个孩子各自送进教室后,龙丁文才离开。
龙建兵在同学们好奇的注视下走进了教室里,蔡老师面无表情直接让龙建兵坐在最左边的第三排位置上。
他有点儿不好意思低着头,更没有看到同桌投来不爽的眼神。
全班都在早读,没有课本,龙建兵很拘束,不知道要干什么?
手不自觉的摸出书包里的馒头,一点一点的捏着,撒的满地的馍渣渣。
女同桌投去嫌弃的白眼。
还好早读很快就结束了,大家一窝蜂的跑了出去,也没有人跟他搭讪,龙建兵觉得他要把凳子坐穿,这种滋味真的不好受。他真的想念兵团的学校了,在那里有一群人围着他,这个给他递地瓜干,那个给他沙枣,更有妹妹牛新莉甜甜的喊他建兵哥哥。。。。。。。。。。。
☆、第五十章 重操旧业
“起立!”
一声清脆的喊声把龙建兵拉回现实。
“同学们好”
“老师好”
“坐下!”公式版的问候完,龙建兵才抬起头看向讲台,黑板上方是毛主席和周恩来的照片,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
不同的是这里是春季班,现在的一年级是新生,在兵团就是秋季班,他可比这里的学生多上了一个学期,算是占便宜了,想到这里他轻松多了。
果然听到蔡老师说:“昨天我们学习了7和8的写法,现在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写1到8的数字。”
龙建兵又傻眼了,来的时候母亲只准备了铅笔,说学校要发课本和本子。
这时傲慢的女同桌分给他半张纸,龙建兵开始在纸片上面写数字。
蔡老师沿着过道巡视,走到龙建兵的桌前,看了一眼他写的作业。
写完后,龙建兵在上面写好自己的名字,作业本从后往前传交上去,他顺便看了一样同桌的作业本。
‘张瑜!’他记住了。
数学课连上两节,接着是两节语文课,语文老师是一个很矮很瘦的男老师。名字很怪!贠西平!
当时龙建兵的脑子闪过的是孕妇的孕。所以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噗嗤笑了出来!
下课后,“刚开始也不知道是哪个贠?还有这种姓氏?”
坐在龙建兵后排的张忠安,头伸的老长,凑在他旁边说道。
“我们当时听到这个名字也笑了!”旁边的郑文豪插话道。
“有什么好笑的,没见的多了!百家姓百家姓!就有一百个姓!”同桌张瑜说道。
在大家叽叽喳喳的聊天中,龙建兵知道了张瑜是蔡老师的女儿,她们家就住在学校教学楼后边的一排房子里。
一年级的课程有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和体育。语文和数学都是两节课连上,其他都是一节。
龙建兵利用课间抄了一份课程表,当然还是同桌贡献的纸片。
贠老师语速很慢,口音里夹着河南腔,教的是龙建兵最头痛的拼音,别看他多上了一学期,他还是不会把声母和韵母连在一起拼出来,母亲都敲了他好几次脑门!他也急的一头汗。
还好现在才学声母!不行!趁着这个时候,回家赶紧问问哥哥,不能丢脸!
龙建兵在想哥哥的时候,哥哥龙建军正一头雾水的看着黑板上的字母,和同学们合不上拍!
只能听一遍,然后自己再小声的念着。
当薛老师让大家一起念小对话时,那可是听一遍都学不来的。
龙建军在兵团学校可是三好学生,老师都很喜欢他,因为他成绩优异,这个班主任会喜欢他吗?他的英文怎么学好?
放学后兄弟俩一路滴滴咕咕,一进家门就闻到菜香味儿,“咕咕”肚子立刻叫了起来。
龙建国飞奔到门口,拽着他们的衣服撒娇道:“哥哥,带我一起上学吧。”
“哎呀,别闹了,吵了我一上午了。”黄彩莲不耐烦地说。
龙建国立刻小脸儿垮下来,撅着嘴马上就要哭出来。
“怎么啦?谁要去上学呀?”龙丁文推开门走进来,龙建国再也忍不住扑到父亲怀里哭了,龙丁文抱起小儿子给他擦眼泪,逗着他说:“这杨子荣还哭鼻子呢?我都问董校长了,说你还不到四岁,太小了,乖儿子,别哭了。”
龙建国一听不能上学又哭起来,龙丁文宠溺腻的摸摸他的头说:“是不是嫌在家里没意思?要不去上托儿所?你看,托儿所离咱家又近,你可以像在兵团那样,自己去。”
“啊,啊,不去,不去!”龙建国在父亲怀里扭着身体反抗,“我要上学!我要写字!”
“噢,闹了半天是要写字呀?”龙丁文故意歪曲小儿子的意思,他转过身对二儿子说:“给弟弟拿支笔。”
怀里的龙建国大声大喊道:“我要黄色那支!带橡皮擦的!”龙丁文哈哈大笑。
绵水的初夏,知了还没开始歌唱,山里的野蜂却要分巢了。
星期天早晨,龙丁文挑着两个蜂箱,龙建兵一手拿着蜂帽,一手拿自家做的用竹条编制成,像半个西瓜状的竹笼,后面是网状的蜂兜,竹笼上扎着红蓝布条,父子两都是单衣单裤,干净利索。
龙丁文已经在几天前的下午进过山,现在他还属于新工,没有具体的工作,他要求分点活,办公室里其他的同志就说让他多熟悉熟悉铁路知识。
看他实在无聊就劝他回来,所以现在他时间多,趁这个时候进山踩了点,果然有收获。
他发现了一窝野蜂,之前牛胜利跟他讲过,也看了书,但没有实践,他不敢乱来,又观察了两天,今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沿着乡间小道往山里走去,很快走到一片树林里,眼前鸟鸣花香都吸引不了龙丁文父子的注意力,在他们眼里只是全心全意盯着有空心有洞的大树。
很快看到了成群结队的野风挤在一个树枝上,黑压压一片形成一个球状,外围的工蜂还在慢慢的挪动。
父子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来的正是时候,蜂群已找到了固定的位置,准备分巢。
龙丁文打开蜂箱涂上蜂蜜,带上蜂帽,小心的放在蜜蜂停靠的树枝下,然后耐心的等待。
可是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了,野蜂没有进箱的意思,龙丁文有点儿着急,毕竟经验不足,不能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收不到吧?
于是采取第二个策略,他又把竹笼的红蓝布条涂上蜂蜜,用扁担挑起竹笼靠近蜂团上。
又过了一会,几个侦查蜂先在竹笼上飞来飞去,接着蜂王率先飞进竹笼,紧跟着其他蜜蜂也围绕成团进入竹笼。
龙丁文立刻收回竹笼,取下蜂兜放进蜂箱里,顺手在地下挖了两块泥封住盖口。。。。。。。。。。。。。。。
这蜂箱在x省用过,顶部留有巢底,野蜂应该很快就会适应。
龙丁文心里没有底,看时间还早没有急着回家,想等到工蜂从蜂口出入。
☆、第五十一章 调休
几个小时过去了,龙丁文父子吃完带的饼子,喝完军壶里的水,终于工蜂三三两两的出了箱口,龙丁文立即将蜂箱启封,从蜂箱里撤出蜂兜,再用泥封好。
夕阳下一大一小两个,人走在小路上,大的肩挑两个蜂箱,高大挺拔,小的拿起竹笼,活泼可爱。。。。。。。。。。。
六月里李桂花给王跃进生个大胖小子,王跃进高兴的眼睛笑成一条缝,月子一出他叫了几个好朋友去家吃饭,炫耀自己给儿子起的名字——王小根。
私下里告诉来庆贺的罗景全说:“龙丁文已经调进绵水车务段,一切都好,噢,小罗,你也刚快生个儿子吧,哈哈。”
罗景全没想儿子的事,他被绵水这个名字吸引,这地方离老家很近,如果他调回去,是不是。。。。。。。。。
可是妻子是地方单位不好进铁路,思路从这里断开。
这天下午罗景全回到家犹豫半天才对妻子说:“今天段劳人时通知我,说在分局借调时上面给转了几天调休下来。”
然后看了看孩子悄悄的说:“保卫科给我报了半年的差费,虽然去的地方不远,但他们做了最高的差费,你看。。。。。。。。。。。。”
罗小毓只看见很多大团结,唐湘香却莫名的笑不出来,平时开支大家都是很正常的说说,更何况结婚这几年他也摸清楚丈夫的脾气,这个样子肯定有事,别看现在这么多钱,估计丈夫已经计划派上用场。
她故意沉着脸不说话,罗景全看了也不敢往下说,罗小毓觉得要发生什么事了。
有什么大事吗?她使劲回想,哎,那个时候她太小不得了,先看看发展吧。
罗景全默默的把钱放回柜子里,又默默的去做饭,像个受气的媳妇儿。
唐湘香有点儿心疼起来,可是就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