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七零之怦然心动-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6 : 专干
她换了前世她用的行书写出做泡菜水的方法,还细心地画了坛子的样子。
写完后她拿在手上一看忍不住笑了,之前写字都是刻意改变过,要装出刚会写字的样子,其实她真正写的一手好看的行草。
欣赏完自习写的字画,又揉成了一团扔到桌子上,中午,父母陆续回到家里,罗小毓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父母忙着做饭谁也没有看见桌子上的纸条,她心里又紧张又着急。
饭刚摆在桌子上,唐湘香就看见了揉成一团的纸条,打开一看惊呼道:“景全,快过来看!”
罗景全吓了一跳,急忙从外面跑过来,当看见纸条上的内容他立刻把头转向大女儿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爸爸,这是我在地下捡的纸条,不知道是什么,我也不认识字。”罗小毓一句我不认识字就打发了。
罗景全才不相信,他刚要张嘴继续询问,唐湘香一直在研究纸条上的内容忙打断他说。
“景全,别问她了,她知道什么,你看这上面说做泡菜水的方法很简单,咱们也会做。”
她犹豫一下继续说道:“这上面需要的材料,嗯,白菜咱们都有,花椒,农场有花椒树,这画的是什么呀?像个坛子,哦,我知道了,就是用它装泡菜的。”
唐湘香说的时候罗景全也在认真的看纸条上的内容,心里一动说。
“不行咱们也试试?就是这个坛子。。。。。。。。。。下午我到街上转一转,看有没有卖的。”
父母很兴奋,他们商量着把窗台上的白菜怎么分配做泡菜,今年买的多,他们甚至想到做好了给朋友尝尝,却忘记了始作俑者的罗小毓。
下午,罗景全进门就看见大家一脸期盼的看着他,他摇了摇头说:“我附近都转了,没有看见这样子的坛子。”
唐湘香立刻没了兴致,罗小毓害怕他们放弃插嘴道:“爸爸,你礼拜天再到别的地方好好看看,说不定就有呢?”
罗景全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再转一转,实在没有了咱们就打消这个念头吧。。。。。。。。。。。”
唐湘香有点儿泄气的说:“今天上班我问了同事泡菜的事,大家都说不会做,说四川人才会,景全,估计咱们这里没有卖这样的坛子,要到四川才能买到。”
罗景全听到‘四川’两个字,眼睛立刻睁得很大,他走到桌前端起缸子猛喝一口水说:“今天保卫科长通知我们说近期要去一趟四川,说随时做好准备。”
他借调到陈昌铁路地区保卫科已经有一个多月,主要任务是调查铁路地区有些干部政策落实的问题,调查非常详细彻底,具体到哪年说了什么话,哪年做了什么事。
今天早晨他就接到一份儿档案,说的是陈昌电务段现任书记马永贵在解放前参加过‘破坏队’的事。
罗景全拿起这宗案子就开始头疼,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得罪人的事情。
可是借调来的三个人一起处理这些案子,没有推辞的理由,更何况借调他们就是针对有些干部专项调查。
纠结一早上,下班回来准备给唐湘香说这件事时,却被意外的纸条打乱,下午下班儿又到处转着买泡菜坛子,更是忘得无影无踪。
唐湘香一听说要出差急了:“什么时候走?这一摊子还没安排好你来的急吗?”
“看把你急的,估计还要几天,我肯定要把你们安顿好我放心了才能走。”罗景全笑呵呵的望着妻子说道。
罗小毓没有母亲的多愁善感,她激动极了,因为她知道,去了四川泡菜坛子的事情就解决了,她要做的这件事就成功一半。
她等着父母说完话很有眼色的问父亲:“爸爸,那你就可以买泡菜坛子啦。”
罗景全看着带着一脸希望时不时还透着稚嫩的大女儿,心里很难过。
他这样疑神疑鬼,大女儿一心一意操心这个家,他不应该这样对待她,大女儿只是在关键时候比别的孩子机智聪明些罢了。
罗景全内疚地用手摸了摸大女儿的头肯定的说:“嗯,爸爸一定把泡菜坛子买回来。”
虽然说好去四川买坛子,可是罗景全还是上街上转了转,终于死了心。
夫妻俩开始忙着准备去四川的事情,家里突然来了稀客,一向不登门的后姥姥带着她的宝贝儿子唐湘楼来到他们家。
无事不登三宝殿,罗小毓一边心不在焉的和妹妹们还有不讨人喜欢的小舅舅玩儿着,一边侧耳偷听。
“小罗呀,听说你要调查我们段的马永贵?”后姥姥本身就不好看,又长了一个地包天的嘴巴更显得难看。
罗景全还没有回答,唐湘香一脸戒备地说:“你有什么事?”
后姥姥叫李月华,是李家最小的孩子,接了父亲的班,分到陈昌电务段的电话所当接线员,现在的电话没有拨号键,铁路工人打电话时就会摁着电话上黑色按钮说:
“总机请给我接某某段某某办公室。”
“总机,总机给我接某某工区”
而每个接线员都是有号码的,她们总会说:
“我是接线员某某号,请稍等。”
李月华的号码是12号,唐湘香不愿意叫她妈妈或阿姨,私底下称她为12号。
“小罗呀,这次调查的时候不要那么认真。,前几天我找马永贵反映情况了,你爸还在山西修铁路呢,我身体又不好,他这把年龄才有自己的儿子,他们段部不是在这吗?想让马永贵给你爸单位领导反映一下,看能不能把你爸调回来呀?”
李月华自顾自的说着,也不看罗景全夫妇脸色越来越难看,她又说:“马永贵还没有答复我呢,你可不要办坏事。”
罗景全再也忍不住了,噌的一下站起来,唐湘香忙拉住他对继母说:“看你说的,他一个工人连干部都不是,到时调查起来自然是上面怎么说,他怎么办。。。。。。。。。。。。。。。”
☆、第二十七章 乘车证
罗小毓假装害怕似的跑过去抓着父亲的手,罗景全看着大女儿,又看了看妻子,捏紧的拳头慢慢放松了。。。。。。。。。。。。
李月华撇了一下那难看的嘴巴不再说话,又把视线转移到儿子身上。
“哎呦,我的乖乖,你看你把身上弄得。”她惊呼道。
一伙人都看向床上,唐满楼和罗小诲都爬到床上,唐满楼从兜里掏出不知从哪弄的半截红色粉笔,两人就你一下我一下在墙上画。
一会功夫墙上画的乱七八糟,弄的他们满脸满手都是红色印子。坐在床上的罗小梅激动的爬来爬去,用手抓抓墙,又放在嘴里。
唐湘香和李月华光顾着各忙各的孩子,没再说刚才的话题。。。。。。。。。。。
可是李月华临出门却说了一句:“我把该说的话已经说了,你们掂量着吧。”
又一次成功的把罗景全火气惹了起来。大家又坐在桌子旁,罗景全生着闷气,唐湘香埋怨继母。
罗小毓想了想说:“爸爸,你还没有开始调查呢,说不定就没有什么事呀?”
罗景全一愣又自嘲起来,他还不如大女儿想的明白,都说女儿是小棉袄,果真如此。
。。。。。。。。。。。。。。。。。。。。。。。。。。。。。。。。。。。。。。。。。。。。。。。。。。。。。
两天后,保卫科安排罗景全,董志强,李立青三个一起借调来的人去cd省电务段有个叫朱长喜的同志。解放前和马永贵在一起工作过,他们这次就是要找朱长喜调查有关马永贵参加过‘破坏队’的事情。
三个人商量坐哪一趟火车?到了先去什么地方再去什么地方?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
下午保卫科给他们三人开具了差票和出差证明。
所谓的差票就是铁路上的一种福利,官方语言叫临时定期乘车证,是铁路十大乘车证之一。
为适应铁路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生活特点,便利铁路职工在铁路沿线进行生产,工作,生活需要乘车时代替车票的证件。
李立青的家就住在陈昌火车站旁的家属区,下午他拿走三个人的差票和出差证明去火车站售票窗口换取三张陈昌至cd晚上10:20开的列车卧铺票。
大家说好晚上9:40左右在火车站集合。
等唐湘香接了孩子回来吃饭收拾完已经七点多了,罗景全从大衣柜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笔记本里加了几张‘大团结’和十几张一块的。
他拿了二十元把其他的全部放了进去,唐湘香却抢过笔记本儿从里头又拿了一张大团结,想了想又拿了几张一块的塞进丈夫的手里说:“出门多带一些,这叫穷家富路,何况你还要买两个坛子回来呢。”
唐湘香知道罗景全不会这么容易要,不等他反驳,接着说:“你不用管我,如果真的钱不够我还可以找朋友借。”
罗景全接过钱心里却像打了五味瓶不是滋味。。。。。。。。。。。。。。
没有双肩包和登山鞋,这个年代,典型的黑色人造革手提包,有自行车的把黑提包往车头上一挂,那就是流行。
这个黑提包罗景全平时上班儿不舍得用,用他的话说:一个工人,又没有多少东西要装,拿那个干什么。
罗景全辞别了家人,八点多就从家步行往火车站走,到火车站三个人碰了头,一起验票,上了五号车厢。
列车员查看他们的‘三证’:工作证,乘车证,出差证明,然后换取一个小铁牌。
陈川铁路是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牵引罗景全这趟列车的是他们电机段的电力机车,这还是前不久从法国运回来的新车。
先进的机车和破旧落后的车辆成了反差,机车是电力发点,车厢却要烧炉子取暖,夜晚列车员不停地往锅炉添煤,可是火车经过秦林隧道时还是让人冷的不行。
有人起来向列车员反应,列车员打开锅炉间的门,利用锅炉上的手摇把柄上下不停的摇着,强迫热水循环。
半个小时过去了,年青的女列车员汗流浃背,旅客好心要去帮忙,列车员却说只能专业人员干。
长夜漫漫,旅客在温暖的车厢里沉沉的睡去,女列车员直到温度达到18°,擦擦汗松了口气。
第二天中午,罗景全三人顺利的到达川省,川省火车站在第一条铁路‘成渝线’建成后,同时建立的川省火车站。
车站广场上来来往往的旅客有的背自制大布包,有的背着印着‘上海’和‘北京’图案的人造革大提包。
最有特点的还是大多数背的背篓,孩子们手提竹编带盖手提篮子,这些人或站或坐在候车室外的台阶上。
这时有带铁路帽,穿蓝色铁路服的工作人员推着保温桶走过来,大家都一窝蜂拿起印有毛主席语录的白色缸子打水。
冬日里,大大小小都穿着棉衣,男的都戴军帽或雷锋帽,就连小孩儿也不例外。
这个年代铁路工人很热情的,女职工帮抱孩子,男职工帮提行李,一副温暖温馨的画面。
罗景全想家了,想妻子怎么带三个孩子,想这个时候,中午饭是否吃了?他甩了甩头和同事们从广场上出来,问了当地人上了去往电务段的公交车。
到了电务段他们找到革委会,出示了介绍信并说明情况后,革委会的有关领导立刻通知朱长喜。
铁路单位和地方不一样,职工们大部分分散在沿线小站上,集中大站上的是段机关干部和少一部分职工。
朱长喜在沿线一个小站当信号工,每天只有一趟慢车停靠小站,下午五点左右才能赶过来。。。。。。。。。。。。。。
罗景全归心似剑,吃完饭后其他俩个商量说:“等朱长喜回来估计六点以后了,今天是查不成了,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我们先去下一个地方,等明天回来刚好办这件事情。”
☆、第二十八章 坛子
李立青立刻表示赞同,他觉得越早办完事越好,还可以在川省转一转,刚才一路走过担担面,川北凉粉儿等小吃花样品种琳琅满目,可比陈昌多了去了。。。。。。。。。。。
和电务段革委会的同志约好第二天下午见面,便一起去了蒲县。
马永贵老家就在那的一个村子里,五六十公里的路程一路颠过来,三个人快散了架。。。。。。。。。。。
他们先去公社里的革委会,那里的负责人立刻陪着他们去找马永贵熟悉的人。
当地农村人很少见过这种调查场面,他们世世代代背朝黄土耕田种庄稼,解放前期更没有参加这个组织那个组织,所以觉悟不高,思想落后。。。。。。。。。。。。。
当被问到他们的同学或发小,马永贵是否在解放前参加过‘破坏队’的事情,大家都是一个表情:不清楚。
最后没有办法,罗景全让公社革委会出具‘在当地没有发现参加过破坏队’的证明。
这时天色已晚,没有办法回到市里,只好到蒲县的招待所里待着。
他们选在离汽车站很近的招待所,招待所条件很差,厕所是公用的,被子发黄还散发着臭脚丫子味,李立青和董志强没有出过远门,进屋就往床上躺。
“快起来!”罗景全立刻阻止他说。
李立青一愣,看向董志强。
董志强也莫名其妙。
只见罗景全把被子抖开平铺在床上,然后仔细地翻找,突然捏住一个很小的黑色东西,用指甲一掐,两人顿时满头黑线,闹了半天是在找虱子呀。。。。。。。。。。。。。。。
逮完虱子出去吃饭,大家胃口都不是很好,回来洗漱一番,李立青脱了外衣穿着秋衣秋裤就往被子里钻,又被罗景全叫住说:“这虱子不知道逮完没有?咱们还是脱干净再睡,哦,也不全脱完,穿个内裤就行。。。。。。。。。。。。”
李立青和董志强看着罗景全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学。然后把脱的衣服全部搭在房间中间横着的铁丝上。
一天的奔波,让三个男人很快呼呼睡去,第二天一早起床,先看有没有被虱子咬过,确定了没事才放下心,看来他们逮虱子的技术很厉害。
退了房,天太早没有饭吃,上了汽车,颠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十点左右饿的快要昏过去才赶到电务段。
朱长喜和革委会的同志早已经等在那里,看见他们狼狈的样子,连忙从食堂打来饭,几个人狼吞虎咽没有形象的吃完后才互相介绍。
朱长喜从黑色的手提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证明材料递给罗景全,并说。
“这是我的证明材料,马永贵解放前有段时间和我在一起,我和他都背过重包,挑过担子,为一家生计还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参加什么‘破坏队’之类的活动,这是无中生有,这个是栽赃陷害!”
“朱长喜同志,不能乱说话,你要相信组织,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革委会的同志背诵着毛主席语录。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几个人一下站直了身体,异口同声地重复背诵毛主席语录。
就这样一场关于马永贵解放前参加过‘破坏队’的调查结束了,事后朱长喜悄悄告诉罗景全说:
“我写了一二十篇一模一样的证明材料,谁来问我要我就给谁一份儿,我相信马永贵,解放前他没干过有害于解放事业的事情,解放后他凭着真本事一步一个脚印干到现在,为祖国为四化做贡献,这样的人要表扬,要重用。。。。。。。。。。。”
罗景全震惊的看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拍了他的肩膀说:“你的这些话我会转述给我们的领导,也请你相信我们不会歪曲事实,会秉公办事。”
辞别电务段革委会的同志们,他们三人先去火车站看车次,回陈昌的火车下午五点左右才始发,他们到窗口换取了三张卧铺票。
离开车还有几个小时,大家商量先去买东西再吃饭,因为中午饭在电务段吃过了。。。。。。。。。。。。。。。。。。
罗景全想起大女孩儿给他交的任务连忙说:“你们先陪我去一趟土产门市部吧?”
“去那里干什么?咱们陈昌也有呀,还是去百货商店吧。”李立青不解的问道。
罗景全看了他一眼,笑着说:“你家大侄女让我买两个坛子,咱们那里没有,快点,走了。”
董志强不爱说话,一直都是透明人,一路上都是紧紧地跟着他俩。
问了当地人去了最热闹的春风路,一路走着就看见马路旁有一个瓦房,大门是用一块儿块木板拼成的。白底黑字写着‘土产门市部’。
水泥柜台里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坛子,罗景全按照图上画的样式一路扫过去,很快就发现很多黑褐色这样的坛子,有大有小,有瘦有胖,罗景全犯难了,到底买哪种呀?
不管了,难得出来一次就买两个大的吧。。。。。。。。。。。。。。。
他让服务员拿了两个坛子随后又说:“我要检查一下坛子漏不漏?”
服务员瞪了他一眼说:“这些都是好的,要不要快点儿。”
罗景全犹豫了半天,最后下定决心,解开上衣口袋第二个扣子,从里面掏出一张大团结递给服务员说:“同志,我要带到火车上,能有什么办法吗?”
这次服务员没有瞪他,想了想,用手捧了地下的谷壳放进坛子里,拍了拍手说:“这些放进去就可以防止打烂。”
“谢谢,同志。”罗景全非常真诚的道谢。
罗景全抱一个坛子,董志强抱着一个,他们又去了别的柜台,罗景全在昨天出川省火车站时,看见有小孩手里提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竹编圆形手提篮子,中间还镶了一道红色,又喜庆又好看,刚好这里就有。。。。。。。。。。
☆、第二十九章 泡菜
马上过年了,他决定买一个回去。
董志强却看上一个方形的竹篮,他家在s省省城却是河南人,喜欢蒸馒头,这个竹篮可以装很多馒头,还有盖子。
实用又干净,倒是喊得最厉害的李立青什么也没有买,他说他惦记的是小吃。
川省春风路上的小吃最有名,以前有名的‘李鸭子’,‘夫妇肺片’,‘懒汤圆’都改了名字,什么‘工农饭店’,‘川省汤圆’。
李立青看着就走不动,大家说出来一次不容易,好好改善一下,于是先去了抄手。
皮薄,馅嫩,汤鲜的抄手端上来原来是馄饨,董志强说给他们端错了,还闹了笑话。
(很多地方抄手,饺子,馄饨是不一样的。。。。。。。。)
接着又去吃了夫妻肺片,最后还要了李立青惦记的担担面,路过‘川省汤圆’店时,有名的懒汤圆就在这里,可是三人却再也吃不下去了。
抱着坛子,一路小心翼翼的进了火车站,上了火车,罗景全把坛子放在卧铺之间的小桌下面,他特意要求睡下铺就是要好好看着这两个坛子。
还好,他们这一格里没有孩子,一路无话,第二天早上就到了陈昌。
罗小毓看见父亲买回来的坛子高兴极了,摸着坛子左看右看,和她前世看到的一模一样,不知密封如何?她抬起头问父亲:
“爸爸,这密封效果如何?你试过没有?”
罗景全皱着眉头说:“在那里不让试,你现在试试看。”
罗景全有点小紧张的看着大女儿,罗小毓点点头。
她往坛子边缘的水槽里注上水,让父亲拿来一张纸点燃扔进坛子里,刚盖上坛子盖,立刻听到“咚咚咚咚”的声音,盖子发出震动跳动起来,让罗景全吓一跳,还以为坛子要爆炸呢。
罗小毓却仔细观察水槽里的水,“噗嗤,噗嗤”部分水被吸进坛子里,她松了口气,对着一脸紧张的父亲说:“爸爸,这个是好的。”
罗景全重重的出了口气,接着他们用同样的方法试了第二个坛子。
罗小毓还是挺佩服这个年代的生产质量,什么东西都是经久耐用,结实可靠,质量杠杠的!
唐湘香下班回来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她是个急性子,吃完饭就迫不及待的整理要做泡菜的东西。
下午他们分工去买配料,罗景全买高粱酒,唐湘香买红辣椒,生姜,蒜。
罗小毓献殷勤地说:“妈妈,我前几天去农场的花椒树上摘了些花椒,不知道能不能用。。。。。。。。”
说完跑到床底下把她藏的的手帕拿出来,唐湘香看了看说:“就是要用没晒过的,正好可以用。”
罗小毓脸上露出得意,她就知道才没晒干的。
晚上吃完饭,罗小毓看妹妹帮不上忙,她看着父母开始制作泡菜水,为了防止铁锅上有油,他们用钢蒸锅接了凉水,然后放盐,再放在蜂窝煤炉上烧开,等水凉了倒进坛子里。
之后加高粱酒,红辣椒,生姜,蒜和花椒。坛子盖上后就要等几天才能发酵。
父母上班后,罗小毓没事就观察坛子里的红辣椒有没有产生气泡,两三天后泡泡吐出来,罗小毓松了口气,这意味着正常发酵呢,也意味着泡菜水做好了。
接下来白菜一片片洗干净,红萝卜切成片放进去,唐湘香建议不要做太多,害怕不成功浪费。
等待是漫长的,每天夫妻俩都要掀开坛子看看,唐湘香更是嘱咐女儿们不要动坛子盖,罗小毓无语,这里最懂行的是她好不好。
夜深人静的时候,就能听见坛子发出‘咕咚’的声音,这是一家人听到最美妙的声音。
。。。。。。。。。。。。。。。。。。。。。。
当第一片白菜被罗景全捞出来时,淡淡的粉色发出轻微的酸味儿,让人唾液增多,罗小毓像馋嘴的小猫撕下一块儿就放进嘴里,还是淡淡的,酸味儿不够。
她知道新出的泡菜就是这样,泡上两三次酸味儿就出来了。她假装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