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珠重生在六零-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明珠心里暖暖的,眼睛红红地点了点头。心里想着,有家人的感觉真好啊。
  只是闲下来的姚明珠买田昭丽上门询问兆明哥消息时悬着起来。
  田兆明离开这几个月音讯全无,似乎消失了一般。
  田梗生和秦小梅一个春节到姚家问了很多次,田兆明有没有给姚明珠家写信,得到姚明珠摇头的回复后失望地离开了。
  姚明珠上辈子沉浸在另外一件事里,根本没有了解过田兆明的如今的事情,所以也不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只是后来那几十年的相处中,隐约听他提过,刚入伍的时候,他去过很多地方还出国过,只是那些事情是一级保密,兆明哥当时没有细说。姚明珠也没有追问。
  姚明珠忍不住心想,难道如今的兆明哥是出国去了么?
  只是这事姚明珠心里的猜测,不敢随意说出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她想着上辈子兆明哥就安安稳稳地活到了七十多,想来没有外在因素的干预,他如今也不会遇到什么危险的。所以姚明珠什么也没说。
  可偶尔看着田梗生和秦小梅着急的心情,姚明珠心里有些内疚。
  而姚明珠吃惊的是田梗生竟然在年后初七,从村里开了证明后,坐上了去田兆明大哥部队的火车。把村里的活计安排给了张卫华看顾。
  张卫华这个小伙子倒是很上心,初九开始带着大伙儿上工。
  如今的活计不算重,村里开始搓麻绳个,编簸箕,以及清理小麦地里或者田里的野草。这些活计都是张卫华在安排。
  因为前面几个月的时间跟大伙儿混熟了,姚家村的村民还是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张卫华工作安排起来也不费事,大家非常配合。
  与此同时,村里还有一件事,那就是陈国强让吴志国去了村里小学当老师了。
  吴志国是个正经的高中生,教小学绰绰有余。而他又是从城里来的,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玩的游戏,还教大叫唱很多歌。很快,红旗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喜欢上了吴志国。
  最着迷的就是秦华的妹妹秦月,每天都在吴志国后面,老师长老师短的,还不停地追问问题,姚明珠从来没有看到如此勤奋好学的秦月。
  秦月追着吴志国后跑,听着吴志国讲着城里的事情,秦月心里无比向往。于是跟田昭丽二人团体逐渐解散。而田昭丽全家因为担心田兆明,她也没有心思放在秦月身上。
  不过二人虽然不在一起上下学,但课间还是经常看到秦月跟田昭丽说话,讲着那些从吴志国那里听到的,关于城里的故事。视线还若有似无地看了眼姚明珠,似乎在炫耀。
  姚明珠上辈子在奎县生活十多年,早已没有什么向往的心态。何况,吴志国那些话也只能骗骗如今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姑娘而已。
  田梗生出去十天后回了姚家村。他一回来后,田家几人的心情似乎一下子缓和了,不再提田兆明的事情。
  姚明珠心里也微微松了一口气,兆明哥的去处,估计兆亮哥是知道。既然他知晓,那应该就不会出什么大碍。
  而田梗生回来后,张卫华突然向村干部提出修梯田和山坡顶上修水田的事情,还特意做了一个计划,预计四年,姚家村的产量亩产到达八百近左右。
  陈国强听到后心里有些激动。
  田梗生倒是很淡定的,他跟张卫华在春节期间早已把姚家村的地势和位置看清楚了。
  姚家村地处一个山窝,村子附近是平地,主要以水田主。而村里四面,三面是山地,一面是镇子,镇子朝北是一条国内最大的河,河的对岸则是奎县。但因为没有桥梁,河流又湍急,从镇子到县里有些困难,每日也就两班船来往镇子与县里之间。
  张卫华仔细地看了姚家村三面的山地,都可以做成梯田的,若是造好,姚家村则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是水田了,这样一来,稻谷的产量肯定能提升一倍多的。
  田梗生当时就有些激动,跟张卫华讨论起来梯田建造的可能性。后来才知道,张卫华家学渊源,他父亲和爷爷就是地质方面的专家。如今在s市的大学当着老师。他从小听父亲和爷爷对土地的研究,这一次碰巧遇到可以下乡的机会,于是主动报名下了村子。想在这里利用所学好好地做一番事业出来。


第33章 
  陈国强非常的心动,但却还有个顾虑,他想着如今自己的腿断了还未完全好,那主持这项工作肯定是田梗生,以后这功劳是不是算他的?
  不过,这点犹豫在陈国强到镇上参加一次汇报后就烟消云散了。
  镇上开展前一年度的生产汇报时,姚家村的农产量让陈国强露了脸。陈国强镇里的干爹一个劲地夸奖他,让他再接再厉。于是,陈国强心里一热乎,回来就召集村干部连夜开会,然后同意了张卫华的提议,摩拳擦掌地想要干一番大的事业出来。
  张卫华信誓旦旦,也志得意满地开始领着全村农民,选着一个黄道吉日开了工。
  造田是最累的活计,因为修梯田需要石头垒建田坎,而搭建田坎则需要石匠和铁匠开山劈石,然后由人工用背篓一块块背到目的地。
  村里动用了关系,弄回了二十来把铁占子和铁锤。田梗生和张卫华就开始分工。
  村里强制规定,所有的壮男都要参加,每日轮流上工。而山下田地的活计就交给了村里剩余的年少或年老的男人以及一些壮年妇女。
  村里妇女和剩下的男人平时还是能顶半边天的,只是春耕和秋收就有些忙不过来了。
  村里只好停了梯田的修建,全部投入劳动中。毕竟,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如此一来,姚家村开始了最苦的日子。
  农忙后,壮年男人又山上修田。只是山上的地种着小麦,村里的干部又不想毁了这些庄稼,只能在原有的地坎上重新搭建,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损坏了小麦。这样一来工程就慢了很多。
  而农闲时,张卫华原本想动员山周边十来个村子在山顶修蓄水池的,可除了姚家村,其他几个村子都不是怎么愿意。他们觉得在山上造田这事难成,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陈国强心里有些动摇了,但田耿生和张卫华说服他,开弓没有回头箭,又坚持了下。于是,姚家村增加了新的工作,村里的男女老少在山顶慢慢地挖水塘。
  造田挖塘是个长期的活,姚家村村民随着时间的拉长,积极性也越来越低,上工越来越没有精神。
  张卫华和田耿生商量一番后,决定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村干部立即召开了一个会议,然后决定,村民可以在家里自行养猪,到时候在国营猪厂以村子的名义挂靠就可以了。年底交了国营猪厂规定的猪肉数量后,剩余的都属于个人。
  这下子,村民的心沸腾了起来,积极性一下子增长了上来。
  姚奶奶申请了一头小猪仔,一块五毛钱,而后精细地养着。
  对于村里造田的事情,姚奶奶觉得是对子孙有助的好事,大力支持田梗生和张卫华。姚耀荣干活也跟着张卫华和田梗生冲在前面。一时,田梗生和姚耀荣的关系因此缓和了很多,两人相处好像自然了很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一年,姚家村修了半山的梯田,稻谷的粮食产量跃到了整个镇子的前五名。第二年,村子左边整个山的梯田修建好了,姚家村所有的供应粮都用稻谷上交了,直接轰动了整个镇子。
  就连县里也知晓了一二,派人下来探寻。
  当看到姚家村的梯田后,领导大力表扬姚家村的村干部。其他村子也开始效仿了。姚家村也大方,积极地传授经验。而挨着姚家村左右两侧山的村子想与姚家村共用山顶的蓄水池。
  陈国强没有为难,只是要求他们扩大蓄水池,以后大家可以共用。其他村子同意后,开始组织村民晚上出义务工。
  而姚家村的村民更加来劲了。
  因为有了前两年的经验,第三年,姚家村一口气把右边山的梯田全部修好了。
  这一次这么快速也是因为山地里的庄稼今年都没有种了,大伙儿能放开手脚,一门心思造田修田坎,测试水田漏水情况以及修补。再也不用顾忌庄家。于是很快地完成了梯田的建造。
  如此一来,姚家村只剩下的一座村前的山林了。
  村前的山脉比较陡峭,村干部不打算动。毕竟姚家村烧火做饭用的柴还得从山里弄的。所以这座山就保留了下来。
  而姚家村的村民细细一算,即使不动这座山,姚家村也增加了近两倍的水田。
  稻谷的产量在第四年,相较于第一年就翻近四倍,亩产达到了八百多斤。
  这样一来,整个县里轰动了,毕竟这个时候,亩产也不过五百斤左右。县里开始陆续有记者下来报告采访。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张卫华下乡带着村民四年量产翻了四倍的时间传遍了全国。
  而同一时间还有一个村子火了,那就是江南的某个村子,也有一位下乡青年带着村子做了改革,整体规划生产,统一劳作,大大提高了劳动和生产量。亩产比姚家村还高,达到了千斤。
  于是,全国轰动了。
  主席召见了那个青年和张卫华。
  而后在当年的全国人民大会时,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法令,那就是全国城市里有为青年要下乡学习,主席坚信,农村的田地无比广阔,那里肯定大有作为。
  于是全国开启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运动。而张卫华从B城回到了姚家村,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这五年的时间,姚明珠初中毕业了,也从一个小姑娘长大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
  姚奶奶背更弯了些,但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着。姚家村如今成为镇子附近人人羡慕的村子了。张卫华更是远近有名的名人了。
  村里的人日子富足起来,似乎也更加和气了。
  姚明珠对如今的日子无比满足的,上辈子村子的情况跟如今的情形根本不能相比的。
  当时张卫华也提出了改造梯田,陈国强还犹豫时,姚明珠就爆出了怀孕的事情。
  对于姚明珠,陈国强当时是爱屋及乌,真心疼爱的,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心思。可也许是那晚的夜色太好了,也许是他心里的魔念太深,情不自禁地抱住姚明珠钻了草垛子。
  完事后,陈国强也后悔。
  可小姑娘懵懵懂懂的,什么也不知道。只要给吃的就好了。于是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的。但陈国强万万没想到,刚过完年没多久,姚明珠竟然怀孕了。
  还是在上工时晕倒,被人送到卫生所给发现的。
  于是陈国强再也没有心思和准备来做村里的事情。他一边后悔自己的行为,想着抹除这件事情带来的危害,一边想着法子对付姚家。
  至于田耿生,陈国强此时是完全顾及不上 了,毕竟姚明珠怀孕的事情爆出来,他不仅会成过路的老鼠,还会被打回原形。那他奋斗了几十年改变的命运将再次落在他身上。
  于是,他顾不了太多,一边威胁姚明珠什么都不能说,否则他父母就会被自己弄进大牢里。一边则告诉姚耀荣孙云芳,是他女儿自愿。还说姚明珠是喜欢他,永远不会不会说出他的名字的。
  同时威胁姚耀荣,镇上支书是他干爹,局长是他干爹的朋友。这事假如闹出来,也只是自讨苦吃罢了。如今最好的法子是把姚明珠送走。刚好他手里有外面招工的名额,可以给他们全家。
  孙云芳气得晕了好多次,姚奶奶则是直接中了风。
  姚耀荣不甘心受这样的窝囊气,想着即便毁了姚家所有也得把陈国强给拉下来。
  只是姚明珠性子也倔,怎么打都不肯说。后来姚家奶奶和孙云芳相继在一两年内去世,姚耀荣受打击之下任由了姚明珠自作自受。
  可看到姚明珠被人作践,游街时,姚耀荣又满是心痛,把姚家的老物件一件件外送,企图扳倒陈国强。
  可惜,反倒被人以私藏四/旧物件入了牢。
  原本以为这一辈子就在牢里渡过的,可谁知道不到两年他竟然莫名其妙地被释放了。
  回来后才知道,女儿竟然破罐子破摔,名声彻底没有了,自己的自由竟然是她拿身体换来的。
  姚耀荣一怒之下吊死在了老宅。
  姚耀荣死后,姚家老宅成了凶宅,几乎没有人到这边。村委也搬了地方,这一片区成了村民心中的禁地。
  姚明珠本想去死的,可她怕痛,没有那份决心。于是浑浑噩噩地活着。
  后来姚明珠不知怎么到了陈国强的家里,吓得陈国强和秦志兰跪地求饶。陈国强更是承诺,可以把姚明珠送到其他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于是,姚明珠去了三线建设。
  后来陈国强如何,姚明珠回到村子住的那段时间没有刻意打听,村里的人与姚明珠不熟悉,来往的也不多,知道的不多,只是在村子里姚明珠没有见到过陈国强全家。
  而这辈子重来,姚明珠想过报复的,只是事事不由己,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再说,这辈子姚明珠也没有抓到过陈国强的把柄,所以很难一网打尽。
  姚明珠想着过往,泪流满面,这辈子跟与上辈子命运完全不再相同。她未来的日子,只要好好努力,一定可以活得堂堂正正。
  姚奶奶分着灯草,用桑皮纸包着。这是治疗风湿最好的东西了,这几年姚耀荣肩膀犯了风湿,姚奶奶每年会采摘些灯草晒干后放着,等到肩膀疼痛时,拿着灯草芯点着火,然后烙在皮肤上。
  风湿严重的话,会发出砰的一声小爆炸声。但按照肩膀的穴位烧几次后就能好的。只是每年下水的时间多,姚耀荣的肩膀老是反复发作。
  突然姚奶奶看到姚明珠哭了,立刻放开手里的灯草,满是着急地问道,“哭什么?怎么了?”
  姚明珠连忙摇头,笑了笑,“只是觉得如今的日子真好。”
  姚奶奶闻言,松了一口气,赞同地点点头,“是啊。”顿了顿,又说,“要是兆明有消息就好了。”
  姚明珠也微微叹了一口气。
  五年了,兆明哥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了。若不是兆亮哥顶着,田耿生和秦小梅早就哭天喊地找人了。
  “对了,秀秀是不是要生了,你等会去看看。”姚奶奶又问。
  “好的。”姚明珠点点头。


第34章 
  李秀秀的事情说来也是缘分,姚明珠知道上辈子李秀秀是被赖头三给欺负了才嫁给他的。所以自从李秀秀住进姚家后,姚明珠就避免李秀秀单独出现在村里。平时不是让她跟着母亲孙云芳,就是姚明珠会呆在李秀秀身边。
  可没想到,赖头三会如此胆大。
  竟然在姚明珠和李秀秀一起出夜工回来的路上,抢了李秀秀就想钻小树林。
  姚明珠立刻大喊大叫,赖头三竟然想打晕姚明珠,还好姚明珠机智逃了,然后拼命地大喊救命。
  也是巧合,碰到了回家探亲的田兆亮。
  田兆亮是回家休探亲假家的。这一晚是出来接上夜工的田昭丽的。见到姚明珠慌张地跑,同时还喊着救命,立刻就跑了过去。
  “出什么事了?”
  姚明珠瞬间感觉遇到了救星,“兆亮哥,里面,帮我救……救人。”
  不待姚明珠说完,田兆亮就冲了进去。
  “里面是李秀秀么?”田昭丽问。
  姚明珠还没反应,树林里就传来赖头三杀猪般的叫声。而后没多久,田兆亮就抱着李秀秀走了出来。
  李秀秀趴在田兆亮的胸口处,眼角还挂着晶莹的泪珠,看起来无比惹人怜惜。
  只是姚明珠跟李秀秀相处了这么久却也知道她是个守礼的人,如此趴在一个男人身上,似乎不是她的作风。
  果然,李秀秀回家后就追问姚明珠田兆亮是谁。
  姚明珠才知道,李秀秀竟然对田兆亮一见钟情。更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她竟然大胆地追起了田兆亮来。
  这事最高兴的莫过于田耿生了,而对姚家不想接触的秦小梅也摒弃了成见。
  因为田兆亮那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原本也结过一次婚的,可是老婆孩子难产死了,也就没有心思再想这事。
  三十多的人还没结婚,在农村可是打光棍的下场。如今有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紧追着自己儿子,田耿生和秦小梅心里乐呵着,更是期盼这件事情能成功。
  只是姚明珠记得,田兆亮是四十岁左右死在了战场上。但姚明珠记不得那场战役了,所以对于能不能救田兆亮没有把握,想着劝李秀秀不要喜欢田兆亮。
  可李秀秀似乎着魔一般。竟然在秦小梅的帮助下,从村里开了证明,然后坐车到了田兆亮的部队。
  姚明珠不知道李秀秀时把田兆亮追到手的。只是两个月后,田兆亮带着李秀秀回来办了结婚证和酒席。
  姚家充当了李秀秀的娘家人。
  两人结婚没多久,李秀秀就怀里身孕。田兆亮无比恐慌地把李秀秀送回了老家,让父母看顾,生怕自己疏忽让李秀秀出了事情。
  李秀秀怀的是秦小梅第一个孙辈,所以对李秀秀无比上心。就连不怎么喜欢与姚家来往这事,也担心李秀秀心情不好,秦小梅忍了下来。
  ……
  姚明珠下午要去看李秀秀时,姚奶奶让她带十个鸡蛋过去。
  如今姚家院子里有二十只鸡,这些鸡属于姚家的,是姚奶奶看着孵化出来的。二十来只鸡,每天都会捡十多个蛋。
  买卖鸡和鸡蛋要到公社指点的地方,不能自私交易,否则就要蹲大牢。
  姚奶奶前两年还会买点鸡蛋凑钱,后来就干脆留在家里给大伙改善改善伙食了。姚明珠原本消瘦的脸颊也被养得圆润了起来。
  姚奶奶看着无比满意,吾家有女初长成啊,时间转眼就逝,阿珠也成了一个小美人了。
  其实姚明珠并不是一眼就让人觉得漂亮的人。只是她五官和骨骼的位置很端正,皮肤又被姚奶奶保养得白里透红,再加上五官清秀,鹅蛋脸,越看越觉得漂亮和有味道,是那种珠圆玉润的美,像一个珍珠让人越端详越喜爱。
  俗话说女人美在骨而不是皮就是说的姚明珠这种类型的。
  “阿珠。”李秀秀见姚明珠,连忙迎来出来,“怎么又拿东西了?”
  “家里也就这个多了。”姚明珠笑,“秀秀姐,你什么时候生啊?”
  李秀秀摇了摇头。
  秦小梅则从厨房钻出来,看到姚明珠后,脸色依旧不是很热情。
  李秀秀说,“妈,阿珠又拿了蛋过来了。”
  姚奶奶喂鸡是整个村子里出名的好手。秦小梅有些尴尬,扯了扯笑容,“来就来嘛,怎么老拿东西。”
  “家里就鸡蛋也多,秀秀姐刚好需要多吃点,我就送点过来。婶子不要客气。”
  “妈,妈,我二哥来信了,来信了。”田昭丽老远就喊道,秦小梅听到这话也顾不得跟姚明珠说话了,转身就跑了出去。
  姚明珠闻言,心里也是砰砰地跳个不停,心里忍不住想,兆明哥会不会给自己写信呢?
  “妈,这是二哥的信,二哥说,过段时间就会回来看咱们呐。”田昭丽梳着两个小辫子,因为她激动的奔跑,辫子在左右两边来回晃动,整个人却显得青春靓丽。
  “真的,真的是你二哥来的信?”秦小梅激动地追问。
  田昭丽点点头。而后看到姚明珠和自己大嫂李秀秀一起出来。田昭丽就说,“明珠,我哥也给你写信了,邮递员大哥估计去你家了。”
  姚明珠闻言,眼睛瞬间亮晶晶的发光。转身对李秀秀说了声道别后就朝家跑去。
  秦小梅原本高兴的心情抹上了几分阴影,看着姚明珠姣好的背影,心里忍不住担忧,以前儿子对姚明珠上心,秦小梅虽然担心,但觉得姚明珠还小,估计也就是哥哥妹妹的心态。可如今姚明珠在姚家村甚至是镇子里都算是耀眼的姑娘,镇子里好多人家都在打探姚明珠,只是听说是地主成分才止了心思。
  可村里还有一个黄四啊!
  说起黄四那可真是该感谢姚明珠的,当初黄四不见了,是姚明珠在烂泥潭那边找到的。当时黄四已经快要被烂泥完全淹没了。也幸亏姚明珠带着大家找了过去。
  救起黄四后,陈大丫当场就给姚明珠跪下磕了头。
  因为姚明珠对黄四的救命之恩,陈大丫对姚明珠的态度自那后来了个翻天覆地。如今黄四一门心思想娶姚明珠,秦小梅想,估计只要姚明珠一点头,黄四估计就会兴高采烈地娶她进门的。
  可秦小梅观察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姚明珠对黄四根本没有意思的,反而对自己家老二的事情比较上心。秦小梅心想她不会是喜欢上自己儿子了吧?
  还有自己家老二呢,如此看重姚明珠又是个什么心思?要是回来看到如今长得亭亭玉立的姚明珠会不会动心?
  秦小梅晚上躺在床上心里还想着这事,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将打呼噜的田耿生弄醒了。
  田耿生火冒三丈地骂了一顿。
  秦小梅依旧拉着田耿生说,“老田,你说姚明珠是不是喜欢老二啊,今天一听到老二写信了,竟然飞快地奔回了家。儿子也老是给姚明珠写信,他心里不会有什么想法吧?这次回来,万一两人看对眼了怎么办?”
  田耿生沉默了片刻道,“看上就看上吧。阿珠也挺好的。”虽然田耿生觉得跟姚耀荣做亲家有些别扭,可这几年看下来,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