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些甚至亲身经历过一些令人难以想象的凄惨事情……
这些经历就如同一粒种子,在毫无察觉的时候,往人的心里种下阴影。
而随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纾解,这一片阴影便在心里越扎越深,渐渐的影响到人的行为心性。
直到某一个时机出现,阴影面彻底的爆发,便能将一个好端端的人,变成一个真正的魔鬼。
负责人的婚生儿子,便是其中的典型……
他经历过童年的家庭暴力,长期忍受父母之间的冷暴力压迫,又一直处在母亲过度的期盼和不正常的三观教育之下,童年生活可谓是一片灰暗。
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令他学会了像父母一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事做法。
极其擅长演戏。
哪怕私底下的肮脏再多,外表上看起来,他却一直是大人嘴里的“好孩子”,老师嘴里的“优等生,”循规蹈矩,从来不做偏离大人喜好的事情,读书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是他母亲一直以来的骄傲。
但是,这也仅仅是表面而已。
谁到没有发现,这个男人的心理扭曲,从年幼时期就已经显露出了端倪。
他无法和同龄人正常交流,从小到大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围绕在他身边的基本都是一些出于种种目的,想到讨好巴结他的人。
他喜欢暴力,也喜欢惊险刺激的事情,比如飙车、跳伞、蹦极……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不算什么,毕竟现代社会,心理方面有些小问题的人一抓一大把,他这种也不算特别离谱。
但最要命的是,这个男人还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嗜血倾向。
在警方的调查中,他在小学期间就有好几次因为和同学打架被老师请了家长,最严重的一次甚至把一个男同学的耳朵活活咬掉了,造成了伤口大出血,差点闹出人命。
因为事情的性质比较恶劣,吓坏了不少学生,学校方面怕惹出大祸,便选择了报警。
当地的警局也派了人现场调查。
可是后来,因为他家里的条件足够富裕,他母亲砸了一大笔钱疏通关系,与受伤男同学的家长达成了私了协议,将这件事掩盖了下去,只说是男孩子淘气,打闹时不小心出了意外,并非故意伤人,警方也不好再立案。
在这之后,他母亲又找上了校园领导,要求对此事封口,谁也不敢再议论什么。
至于那个被他咬掉耳朵、造成终身残疾的男同学,在拿到赔偿金之后很快便转学离开,这件事也随之不了了之。
正文 第1641章 意料之外(82)
因为受害者家长同意私了的原因,警方无法对此事进行立案侦查,也就没有留下相应的案件卷宗。
仅仅只有一份当时学校的报案记录,上面写了两个男同学的校园斗殴,造成了意外伤害,但是关于双方的名字来历,还有斗殴的具体原因,却是一个字都没有提起。
如果不是警方事先锁定了负责人的儿子,随即反向调查他的过去经历,恐怕也很难查出这些事情。
而除此之外,这个男人的暴力嗜血倾向,还远远不止这些。
或许是因为从小承受家庭暴力的缘故,令他产生了一种“武力至上”的畸形观念,认为用暴力便可以决定许多事情。
所以在很小的时候,他便开始模仿这种用暴力来发泄情绪的做法。
比如说,心情稍有不好的时候,他便会拿家里的佣人来出气。
用杯子砸头、用脚踹人之类的,都是常有的事情。
但即使是伺候的佣人,同样是有人权的,这又不是古代封建社会,当主子的可以掌握下人的性命,而下人连反抗都不能。
当他做得太过分的时候,那些佣人自然就忍不下去了,脾气好一点的选择辞职,脾气不好的便直接向他父亲告发了这种情况。
于是后果可想而知。
他又被他父亲狠狠教训了一顿,满身是伤的关进禁闭室,整整关了一个月。
从这之后,他便长了教训,行为上也收敛了许多。
或者说是更懂得伪装了,轻易不在别人身上发泄脾气,却是把这股怨气发泄在一些小动物身上,或是家里养的宠物,或是外面抓到的一些流浪猫狗。
因为动物不是人,不能像人一样反抗。
他便可以尽情的把自己心里的黑暗面,发泄在这些可怜的动物身上。
警方在将其抓捕归案后,便封锁了他家里的别墅,在别墅的后花园地下,警方足足挖掘出了上百具动物的尸骨,大部分都是被虐/杀的猫狗,还有一些鸟雀鹦鹉、松鼠之类的动物残骸。
这些动物,大多都是在他幼年时期虐/杀后,偷偷掩埋起来的。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
更多的流浪动物,他都是虐待完了之后,直接找个垃圾箱扔掉。
具体杀了多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而正是这种虐/杀小动物的行为,从某种方面深深的满足了他心里的暴力和嗜血倾向,进而发展成一种能掌控其他生命的满足感。
而这种满足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让他显得安分许多。
在不知内情的人眼里,那个时候的他,俨然便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家长嘴里常常提到的“别人家的孩子。”
而这样的状态,从他上小学一直持续到高中时期,也就是他十六岁那年。
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警方暂时还没有查出来。
只知道从那个时候开始,负责人儿子原本已经稳定的精神状态再次受到刺激。
他已经不再满足虐/杀动物带来的掌控感,而是开始对人出手了。
从这一步开始,他的行为才真正上升到犯罪的层次。
正文 第1642章 意料之外(83)
人类的心里其实是存在一条底线的。
或许这条底线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一样。
有的人底线高,触之即死,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高。
有的人底线低,更愿意包容,一些似是而非的小问题,也不会太放在心上,顶多便是想着日后改正便是。
但不管是底线高低与否,对于人而言,这条底线始终是存在的。
而人之所以是人,便在于懂得约束自己的本性,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而那些不可以做的事情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做人最后的底线。
真正能随性所欲、毫无顾忌的……
与其说他们是人,倒不如说,他们的本质和畜生无异。
但是,人又是这样一种矛盾而奇怪的生物。
即使懂得约束自己,控制本性,也拥有着做人最后的底线。
可是,当这个底线被打破的时候,人心里潜藏的恶念往往便会不受控制的蜂拥而出,彻底将底线踩在脚下。
负责人的儿子便是这样。
因为他童年时候的经历问题,使得他本身的观念便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心里的阴暗面,无疑比正常的同龄人严重许多……
但纵然如此,在他的心理行为里,底线问题依旧是存在的。
至少在他十六岁以前,哪怕心理方面存在问题,他也远远没到不可救药的程度——如果当时有人发现他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他还是很有希望恢复正常的。
但可惜,这样的人没有出现。
他的父亲不喜欢他,一年到头也不见得能和他多说几句话,连见面的时候都是公事公办,自然也不可能发现或者关心他的心理问题。
至于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的确很关心他,将这个唯一的儿子当成命根子一样护着。
但是这样的关心,仅仅只是建立在利益之上。
豪门家庭母凭子贵。
作为一个豪门富太太,与丈夫的感情濒临破裂,所有的指望全都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
有儿子在手,她才能得到家产,不至于被丈夫的情妇斗败,甚至扫地出门。
有儿子在手,她老了以后才有人为她养老,不至于像其他婚姻不幸的女人一样,老了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
正是出于这样的外界因素考虑,才使得他的母亲几乎将他当做人生支柱一般,把所有的希望和指望都放在他的身上,令他不堪重负。
关心到了极点,也重视到了极点。
可是这样的关心和重视,原本就是不够纯粹的。
不是说他母亲不爱他这个儿子,而是这样的母子之情,对于他母亲来说,远远没有自身的利益重要。
不过是因为他与利益挂了钩,彼此相辅相成。
只有他好好的,他母亲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她自然会加倍的在乎他。
但是……
他自己心里其实也很清楚。
利益和亲生儿子,这两者之间的分量,在他母亲心里并不是对等的。
假如有一天,他的母亲需要在利益和他之间做选择,他一定是会被放弃的那一个。
正文 第1643章 意料之外(84)
这样的认知,他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有了。
说穿了,他母亲关心的其实不是他这个儿子,而是有了他这个儿子之后,她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和利益。
就比如公司的继承权,他父亲手里的股权,还有董事会的权力等等……
这些都是要由儿子来继承的。
作为妻子,她唯一的指望便是生下儿子,然后帮助儿子获得这些权力,再以自己母亲的身份,去享受这些权力所带来的好处。
这才是这个女人心里真正在乎的。
而这一点,不止是她儿子明白,她丈夫心里同样也明白。
谁都不是傻子。
一个利欲熏心,自私自利,满心满眼都只能看到自己好处的女人……
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不讨人喜欢的。
但不同的是,她丈夫不喜欢她,自然还可以去找其他喜欢的女人,包养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妇。
可是作为儿子,他却不能选择自己的母亲是谁。
更不可能要求换一个母亲。
再加上,他从小不受他父亲的喜爱。
作为一个孩子,天生便是渴望亲情的……
当他的父亲无法给予他应得的父爱时,他自然就会把更多的感情投注在母亲身上,希望能弥补自己亲情上的空缺。
所以从小到大,他都十分亲近濡慕他的母亲,甚至有些恋母情节,心甘情愿的接受他母亲灌输给他的种种观念,按照他母亲安排好的路线走,努力做到他母亲想要的样子……
而这一切行为的根本原因……
不过是因为,孩子的内心天然渴望着能得到父母的关注与认可。
就像那些故意调皮捣蛋,博取大人关注的熊孩子一样,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而当这样的做法渐渐变成了习惯之后,便是很难再改变了。
哪怕在长大之后,他渐渐的意识到,自己想象中温柔慈爱的母亲,其实并不是像表面上那么关心自己。
她甚至是非常自私的。
将自己的儿子当做一个博取利益的工具。
可他却无法改变自己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依旧会像小时候一样,按照他母亲希望的去做。
只是心底里,难免会落下一些阴影,甚至是创伤。
——他的母亲欺骗了他!
——如果真心爱着自己的孩子,做母亲的人,在每天朝夕相处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连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都发现不了?还自顾自的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像表面上那么优秀?
更何况。
他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像强迫症、洁癖这样无关紧要的小毛病,而是真正能要人命的大问题。
如果他母亲真的关心他,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现一些不正常的痕迹。
尤其是在他少年时期,做事一点都不收敛,连家里伺候的佣人们都发现了一些端倪。
只有他的母亲……
日日与他朝夕相处,母子俩似乎已经亲密到了极点,却偏偏连一丝异样的察觉都没有。
这意味着什么?
他母亲没有发现任何异样,不过是因为……
她其实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儿子私底下都做了些什么。
正文 第1644章 意料之外(85)
父母之爱孩子,难免会有更多的关注和在意。
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爱看什么电视,有哪些特殊的生活小习惯们……
这些零零碎碎的小细节,有责任心的父母总会知道的一清二楚,甚至连孩子上厕所喜欢用几张纸擦屁股,他们都能猜到……
不是因为他们太无聊,也不是因为他们太八卦。
而是父母关心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下意识的多在意一些,有些小事,做父母的连自己都没有注意,身体本能却已经抢先记下了。
这就是人性中最伟大的情感。
不计后果,没有来源。
本该是最为纯粹与无暇的感情。
但就是这种感情,如果与利益牵扯在一起,便会显得格外伤人。
然而在这世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称之为合格的父母,他们有时情绪撺动,也会做出伤人的事情。
因为父母的行为,在童年时留下心理创伤的孩子,绝不是一个两个。
偏偏大人总是觉得小孩子不懂事,对这些事情也不会记在心上。
即使自己有时候做的过分了,小孩子睡一觉醒来,也就把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给忘了。
所以大人们从不在意,也很少有父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犯错,而特意去和孩子道歉——这在他们看来根本是不必要的事情。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孩子不懂事,心性单纯,犹如白纸一张。
这是公认的事实。
但正因为他们太过单纯,心无杂念,无论大人说什么都会相信,所以,他们反而更容易受到伤害。
打个比方来说。
假如有一个你非常信任的人,他欺骗了你,你心里会是什么感觉?
就算不会生气,至少也是有些失望的吧。
觉得自己的信任被人辜负了。
或许从此以后,你都不会再相信这个人了……
连心性成熟的大人都会这么想,何况是一个单纯的小孩子呢?
他们受到的伤害只会更多。
只是绝大多数的年幼的小孩子都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更不可能与大人谈论如此复杂的问题。
他们唯有沉默,什么都不说,便让大人误以为他们根本不懂这些事情。
但是,怎么可能真的不懂呢?
就算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也有属于人类的基本感情。
他们难过了会哭,开心了会笑,受伤与疼痛时也会觉得害怕,和大人又有什么区别?
他们甚至比大人更加直白和坦然,想到什么便说什么,从来不委屈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像某些大人那样,哪怕心里难受的要死,也要勉强自己笑出来……
他们唯一所欠缺的,不过是年龄增长所带来的人生阅历罢了。
这些东西,随着他们渐渐长大,迟早也会拥有。
因此,某些成年人在面对孩子时那种可笑的优越感,实在是不值一提的。
大人总习惯把小孩子当成傻瓜一般随意糊弄。
却不知,小孩子相信了你一次又一次,又被你欺骗了一次又一次,失望感积累起来,最终便会让孩子失去对大人的信任感。
正文 第1645章 意料之外(86)
负责人的儿子与他的母亲,便是典型的例子。
当儿子的发现母亲在欺骗他之后,心里被辜负的失望感可想而知。
但是他偏偏又习惯了被母亲控制的人生,凡事都依照母亲的想法来,不愿意,或者说不敢反抗他的母亲,害怕让母亲失望。
这样的害怕与失望交织起来,便形成了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状态。
——即想要依赖自己的母亲,又不敢去依赖,甚至隐隐有些怨恨她的薄情,对自己一点真心都没有。
按照警方心理专家的推测,这样的心理变化,很可能便是触发犯罪嫌疑人最终实施犯罪的原因。
在从前,哪怕他知道他的父亲并不喜欢他,对他既冷漠又挑剔,动辄便是打骂。
可是在那个时候,他还有自己的母亲。
他或许是这样安慰自己。
——父亲不爱他,没有关系,他还有母亲,母亲是真正爱他的,他有母亲在便够了。
所以,母亲给予他的亲情,便形成了他心理方面的一根重要支柱。
而他对母亲的极端濡慕、重视,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想让母亲失望,甚至隐隐发展成了恋母情结……
这也同样侧面说明了,他的母亲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说是精神支柱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有一天,这根精神支柱忽然倒塌了……
他发现自己的母亲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真心爱护他,甚至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利润工具来使用,比他父亲的冷漠挑剔更加不堪……
这样的发现对他所造成的重大打击,简直是不言而喻。
所谓精神支柱,顾名思义便是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甚至可说是人的精神赖以生存的根本。
就如同水对于鱼的意义。
鱼儿进了水中,才能顺利存活,而一旦脱离了水源,便只能活活的渴死。
而对于负责人的儿子来说,他母亲对他的“爱”,便是他赖以生存的水源,连带着他母亲这个人,也变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只要有这样的心灵寄托存在,即使他的内心依旧不甚光明,但至少还能勉强保持平静,继续像从前一样生活下去。
可当有一天,这份由“爱”构成的水源枯竭了,精神支柱也随之摇摇欲坠。
所造成的心理打击,足够令一个心态本就不正常的人陷入疯狂状态。
因为他习惯性的对母亲保抱有濡慕和敬畏的心态,这种疯狂还不足以打破这种习惯,令他失去理智,对自己的母亲下手,所以,他便选择了无辜的其他人。
警方的心理专家是这样推测的。
当然,事实真相可能比这个推测更加复杂一些。
一个人的心理态度过程,往往是随着现实生活中变化而来。
时过境迁之后,除了本人,谁都不知道负责人的儿子究竟是在什么事件的刺激下,才会以十六岁的年纪,做出那样骇人听闻的事情。
然而,不管他有什么的理由,犯罪就是犯罪。
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心,肆意剥夺他人的生命,这样的人,与畜生又有何异?
正文 第1646章 意料之外(88)
外界因为这篇报道,对警方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质疑,又在一些有心人的故意煽动下,闹得沸反盈天,不可开交。
警方高层得知消息后,立刻找到了发布这篇新闻报道的报社,要求对方立刻肃清舆论传播。
谁知,报社那边却和警方打起了太极,一直顾左右而言它,就是不肯给出确切的答复,分明就是看准了这条不实新闻为报社带来的极高流量,舍不得放弃这笔好处。
警方高层为此事弄得恼火不已,索性便把事情上报,最后甚至惊动了广电部门。
广电部门亲自向报社下达了封锁整改通知时,这才让报社负责人害怕了,不敢与官方正面相抗,连忙中止了新闻报纸的传播,又弄了一条“道歉声明”发布了出去,这才算躲过一劫。
然而,报社这边的问题解决了,不代表民众就是傻子。
舆论趋势已经形成,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消除的,尤其是人都有叛逆心里,官方越是禁止这些小道消息传播,民众对于这方面的议论声反而变得越大。
三人成虎,众声成城。
一旦舆论声达到了某种程度,便是警方也不能毫无顾忌,好歹还要在民众面前维持一下“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为此,警方内部经过一番紧急讨论后,很快便对外界放出消息,表明几日后将面对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
有关社会民众所关心的一些问题,在发布会上,都会有警方高层亲自出面解答。
这个声明一出,还算比较有诚意。
民间的种种舆论声和流言蜚语,也总算被暂时压下了一些,耐心等待几日后的警方发布会。
而在筹备发布会的这几天时间内,还有一个警员最为倒霉。
他便是之前那篇引发了轩然大波的报道文章里,不小心说错话的小男孩的父亲。
虽然这件事对他而言极为无辜,几乎可以说是飞来横祸。
他儿子的年纪毕竟还太小,仅仅才十岁,被人诱导着说出不该说的话,似乎也怪不得这个警员的头上。
但是不可否认的。
除开被人恶意诱导的因素之外。
这个警员的儿子之所以会对媒体记者说出那些话,也是因为他父亲在家时,偶尔不经意的吐露了一些案件的事情。
这当然不是他故意泄露,只是在和家人聊天交谈的时候,偶尔带出了一两句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