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穿二代-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怕长丑。
  姚志华一直觉得好笑,这么点小孩,怎么这么爱漂亮。这年代朴素为美,瞧她这个妈怎么教的。
  这么一说江满就有点冤枉了,其实她也没刻意教过啊。他们两口子,都是衣着整洁的人,经济条件好一些,给孩子买衣服就舍得,也讲究一些,再说小姑娘天生爱漂亮,哪里是谁教的。
  三口人挤在门口商量了一会儿吃什么,娘儿俩继续看店,姚志华便去幼儿园对过的一家小吃店,点了一个炒小鸡,一个青椒土豆丝,叫老板先给炒菜。
  这年代也不担心地沟油,小馆子味道还不错,对付了一顿午饭,姚志华回学校,江满把畅畅送去幼儿园。
  回到店里,再来几个顾客,下午三点钟不到,月饼也全都卖光了。
  江满只好认命地去和面揉面,拌馅料,争取今天晚上多做点儿。
  一边烤月饼,一边还得应付顾客,再有人来,她也只好抱歉地跟人家说卖光了,想吃明天早来。
  当天下午,刚出炉的月饼,带着温热又卖了一些。有的顾客买回去尝过了,还跟别人推荐,说这家月饼现烤现卖,用料实在,味道真不错,反正比商场里好吃也划算。
  没办法,经济刚刚搞活开放,用比较正式的话说,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物质需求还得不到充分满足,月饼这样节日应景的东西,江满做不上卖的了。
  等姚志华下课来到,江满开始跟他叹气“晚饭你想法子解决,畅畅交给你,我得加班。”
  “这就是你选的比较清闲自在的店。”姚志华笑,“算了吧,横竖你一个人,烤多少咱卖多少呗,一天到晚的还不回家歇歇去。”
  “我刚开业,总不能让货架空着吧”江满哎了一声,“临时也不好招工找人,找人一下子也不上手啊,我估摸着等过了中秋节,不卖月饼就不能那么忙了。”
  “到中秋节还有大半个月呢,你真能行”姚志华看看江满,“这么着吧,我去买点饭,我们就在店里吃吧,吃完了你忙你的,我带畅畅。”停了停,“我恐怕也没法给你帮忙,我今晚事儿也不少呢,还有个约稿,再拖人家编辑该催了。”
  “那行,你去买饭。”江满挥挥手,看看自家小姑娘,安静地趴在桌子上,自己拿彩色铅笔画着玩,便走过去,“畅畅,你画什么呢”
  “喇叭花。”小姑娘说。
  江满看了又看,一大一小两个套着的红色圆圈,是有点像啊,旁边这一片蓝色看样子就是叶子了,便嘱咐了一句,叫她别乱跑,也不多管她,自己赶紧进去忙。
  小街卖吃的不少,姚志华很快去买了馒头和两样菜来,一个卤口条,一个清炒空心菜,用人家店里的盘子端来的。两人收拾了一个小桌子放在里间,摆上了吃饭。
  江满忙了一天,烤了一天好吃的,烘焙的香味弄得不饱不饿的感觉,对卤肉没多大兴趣,就着炒空心菜吃了一个馒头,畅畅反正也不饿了,吃了几块卤肉,喝了点水,说饱了。
  “这阵子到中秋节前,估计我们家吃饭没法正常了。”江满一边咬着馒头,一边开始琢磨安排家庭生活,“要不然,以后中午我就准备点饭,你过来,我跟畅畅就不用跑回家了,直接跟那边小饭店老张师傅说一下,我们定菜,叫他每天中午小孩一放学,就给我们炒俩菜,一荤一素就行,不然再叫他烧个汤,你顺路拿过来,我们就在店里吃。”
  “你准备饭”姚志华问,“你怎么弄”
  “我这边现成的烤箱,现成的面粉,你要吃什么弄不出来”江满说,“就是米饭不方便做,想吃米饭还是去店里买。面饼什么的都能用烤的,烤无糖的面包当馒头吃正好,还有酥饼。武大郎烧饼吃过没”
  姚志华停下筷子“什么武大郎烧饼”
  畅畅一听,眼睛一亮“妈妈妈妈,什么五个啷咯烧饼,好吃吗”
  “就是中国式披萨。饼子上有菜有肉,我们晚饭吃合适,省事还好吃。”江满说。
  抬头对上姚志华面无表情的目光,她想起来,笑笑“嗯披萨就是,有点像中国的馅饼。改天闲着了,咱们找个西餐厅,吃披萨去。其实这些也就是个名字,你见过就一点不新鲜了。”
  她想了想,“有烤箱自家都能做。明天晚饭给你们做武大郎烧饼,其实材料齐全,披萨我也能做出来,就是有些材料不容易买到。”
  比如芝士奶酪,一般的商场还没见过有,真要想做披萨,改天打听打听。尽管八十年代初,沪城这样的地方,西餐厅也不稀奇,总有卖原材料的地方。
  “瞧见没,可把你妈能死了。”姚志华指着江满,对畅畅笑道,“让你妈给咱们做。”
  “妈妈做。”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最关心好吃的。
  “明天晚饭做。”江满放下筷子,喝了半碗水,“好歹凑合这一阵子,等过了中秋节再看看吧,不然我真得招工了。”
  “这小日子,天天下馆子,还吃武大郎和西餐,可相当凑合了。”姚志华笑起来,说就这么定了。
  吃过晚饭,姚志华先带着畅畅回家,等江满又烤好四炉月饼和两炉面包,便已经很晚了。
  她关好店门,穿过一条亮着灯的小街,街边纳凉的老人还在聊着天,街道大妈带着红袖章晚间巡视,提防有人趁着晚上乱倒垃圾。
  走到自家租住的房子门口,轻轻一推门就开了。
  “回来这么晚”姚志华从稿纸上抬头。
  “将就把准备的馅料都烤完了。”江满问,“畅畅睡了”
  “睡了。”姚志华伸个懒腰,“你说咱俩,忙的跟兔子似的,赶紧洗洗睡觉。”
  江满进门换鞋,问了一句“我怎么觉得,你读了研究生比本科时候还忙了,上课那么忙”
  姚志华一听就笑,感叹说还真是上课忙,不是人家给他上课,是他给别人上课。
  他担着个研究生的名头,自己的课程其实挺轻松,每天除了跟着教授搞搞学术,得空爬爬格子、写点东西,大部分时间就是给别人上课了,给本科生上课。
  江满啧了一声“你们教授,这是直接拿你当老师使啊。”
  “研究生给本科生上课,这不都这样吗。”人才缺乏的年代,姚志华道,“别说我,孟学春那个二把刀,本科生吧,留校就直接上讲台了,给本科的上课,当辅导员。”
  “这也能行”
  “有什么行不行的”
  两人洗漱收拾,上床躺下,习惯性地就靠在床头聊几句。
  姚志华胳膊给江满枕着,搂着她犹豫了一下,问“江满,你有没有想过,等畅畅长大了,她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妈妈有些事情奇怪,解释不通,会不会觉得困惑费解”
  江满停了停“那你是怎么解释的尊重科学,存在即合理,是你说的。”
  “别杠。”姚志华胳膊搂着她动了下,示意她,“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他停了停,“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孩子大了,她自己就会有想法了。”
  “所以我才更愿意来沪城生活。”江满看看旁边小床上熟睡的小姑娘,侧着身子,睡得可真香。
  她身子往下溜,拉着他的胳膊当枕头,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她是我女儿,从小她就习惯了的一切,习以为常,有什么好困惑的沪城这地方,搁在解放前,卖菜阿姨都会说几句洋泾浜英语,十年大革命都还保留了好几家老字号西餐厅呢。”
  姚志华想想,也是,停了停轻声笑道“哪天闲着了,还真得去吃个西餐,我们就找个老字号,我都还没吃过呢。”
  入园一周后,“吱哇乱哭”的小朋友终于没了,小孩也不傻,你瞧瞧,哭也没用,再怎么可劲哭,大人还得把咱们送来,老师也不凶,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还有滑滑梯和秋千架。
  于是哭够了的小朋友们,在认清事实之后,也就开始“既来之则安之”了。
  然后两个有经验的老师才开始整理队伍,一前一后照应着,带着一队手拉手的小朋友们,去校园里散步,熟悉校园,排着队玩滑滑梯。
  时下的幼儿园,一般不午饭和点心,全托的幼儿园少之又少,单位和街道办幼儿园,一般就是个福利性质,也不用交多少钱。
  畅畅上的附属幼儿园也这样,中午家长把孩子接回去就餐。小朋友们刚开始上幼儿园,习惯还没太养成,在家总有零食,早饭也未必吃的好了,于是玩了会儿,就有小朋友喊饿了。
  一个喊饿,像积极响应似的,很快就一堆小朋友围着老师喊饿。
  江满对此倒是有预料,这阵子早饭都准备的格外精心。来到沪城后,她给孩子定了牛奶,畅畅今早喝了一杯热牛奶、一个鸡蛋,还吃了一个芹菜肉的包子,倒是不怎么饿。
  金老师“饿了呀,再过一会儿就放学吃午饭了,小朋友们以后早饭要好好吃哦。”
  畅畅小姑娘坐在秋千上,乖巧地举起小手“老师,我早饭吃饱饱的,我不饿。”边说还摇摇小脑袋。
  金老师比了个大拇哥“畅畅小朋友真棒”
  畅畅“吃大肉包子,还有鸡蛋。”
  看看一堆喊饿的小朋友,金老师脸色微妙了一下下,呵呵笑“对对对,以后小朋友们都要像畅畅这样,好好吃早饭,才能长高长胖。”
  畅畅“饿了没关系,我们家有好多好吃的,一屋子面包,还有月饼。”
  这小孩说话又慢,慢言细语的,甜甜软软像掺了糖,小孩们本来就喊饿,一听她说,消化腺条件反射,差不多就开始吞口水了。有的孩子眼睛眨巴眨巴,看样子又打算哭了。
  金老师憋着笑,赶紧转移话题“畅畅真聪明。畅畅,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呀”
  “爸爸上学,妈妈烤面包。”畅畅说,“烤满满一屋子面包,可好吃了。”
  金老师“”
  想说咱能不提好吃的了吗
  正好李园长走过来,站在一旁笑吟吟看着小朋友们玩,金老师和尹老师便站起来说话。
  尹老师问“园长,小孩子们刚入园,平常在家饿了就吃,一下子不习惯呀。能不能允许家长们给带点儿零食点心之类的”
  “那不行。”李园长说,“孩子小,你允许带了,吃得到处都是,弄脏了先不说,小孩子打打闹闹的,万一糖果之类的卡到,可就危险了。你们呀年纪轻,是没经历过。”
  说完了摇摇头,叹气“其实你不允许带,也有孩子偷偷带,所以我们老师一定得细心,跟家长交代好了,尤其糖果之类的,可不能随便带进来,出了事我们谁也赔不起。”
  尹老师“我听说人家机关幼儿园给小孩加餐吃点心呢。”
  李园长“那得让家长交钱的,也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啊。”
  两个老师只好再接再厉,鼓励“小朋友们,好好玩,中午回家好好吃饭,以后好饱早餐,看看谁最棒。”
  而小朋友也有小朋友的交际方式,一个苹果脸的小姑娘笑拽拽畅畅“畅畅,你们家真的有很多面包吗我也想吃。”
  “叫你妈妈买。”畅畅想了想,“妈妈有切在盘子里,给小孩吃的,那个不用给钱。”
  旁边的小男孩忙问“那给我吃吗”
  畅畅说“可以吃盘子里的,不可以吃柜子里的。柜子里是妈妈卖的。”
  于是中午,江满再去接畅畅的时候,便看到好多小朋友围着畅畅,家长哄都哄不走。
  问清楚原委,大人便纷纷好笑,于是大人孩子,好大一队人马,一路说笑着开赴面包店来了。
  既然要招待女儿的同学,江满就专门去切了满满两盘子现烤的面包和月饼,放上牙签,让小朋友们自己吃。有些家长忙表示不好意思,江满则笑称,本来就是准备给大家吃的。
  免费试吃的牌子还挂在门口呢,她开店做生意,很乐意招待这些小客人,别说还都是女儿的小伙伴们。
  店里靠墙放了两张给客人小坐的小桌子,小朋友们就围着小桌子,坐的坐,站的站,叽叽喳喳挤成一堆,正好刚放学饿着呢,两大盘子,一会儿工夫就吃光了。
  孩子吃,家长既然来了,就顺便买了些面包、月饼,江满也有意跟同班家长们打好关系,忙着招待,还要多送点儿什么,比如买五仁月饼,她就多送两块豆沙月饼。
  江满的原则,家长们初次来,多送一些可以,价钱是不会让的。
  然后家长们连哄带劝,连拉带拽,拉着自家的孩子告辞离开。临走的时候,小朋友们一个个都挺乐呵,跟畅畅再见,才依依不舍被家长带走了。
  一个苹果脸的小姑娘临走挥挥手“畅畅,阿拉摇遮啦。”
  畅畅挥挥手“侬遮吧,下回再玩儿。”
  隔壁小书店的老板这两天看着江满家生意兴隆,两家门挨着门,连带着好像来他家逛店买书的小朋友也变多了。
  这会儿看见一放学来了这么多人,伸头看了两遍,等小客人们都走了,过来笑道“大妹子,我看你这么个试吃法,一天到晚也得不少吧,这条街靠近幼儿园和小学,小孩子多着呢,小孩子不是大人,试吃一块就算了。”
  还有放了学专门跑来“试吃”的呢。
  “进店都是客。”江满笑道,“这不是开业期间吗。”
  其实她这么个性情,开这个店本身也不完全是为了挣钱,只为挣钱她就不开面包店了,所以免费试吃应该会一直有,只不过这几天新开业,准备的比较多,品种比较齐全罢了。
  “畅畅,你挺厉害啊,认识这么多小伙伴了。”江满坐下来,见畅畅吃着面包,小嘴一动一动像个小松鼠似的。她起身进去,很快拿了一杯温水给她。
  “畅畅,别吃太多面包,爸爸该来了,我们马上要吃饭了。”
  话音刚落,姚志华推门进来,巧得让娘儿俩一起笑起来。
  “笑什么”姚志华不明所以,下意识地看看自己身上。
  江满说“你闺女,认识新朋友了,请了好多小朋友来我们店里玩呢。”然后憋不住捂嘴笑道,“我听见她还跟人家小孩学说方言呢,阿拉呀侬呀的。”
  “真哒”姚志华看看自家闺女,有点惊奇,忍不住也偷笑。
  姚志华来时,先去订餐的小吃店拿了午饭,这次用小吃店的提盒拎着,一碟茭白肉片,一碟烧茄子,还有西红柿蛋汤和米饭。
  江满便跟姚志华开玩笑,说得亏闺女帮她拉了好多小客人来,生意好,不然一家人这么一天两顿在外面吃,都不知道挣钱够不够吃饭了。
  姚志华把提盒递给江满,便忙着抱抱闺女,问她认识哪些小伙伴了。
  其实小孩子刚开始在一起玩,好多都还不知道对方名字的,只管玩就是了。畅畅想了想,跟爸爸说了几个名字“陈弯弯、何东雷,还有马秋汝”
  刚吃完饭休息了会儿,苹果脸小姑娘又来了,蹦蹦跳跳跑进店里“畅畅,侬反切了伐阿拉又雷咯。”
  “你来玩吧,马秋汝。”畅畅丢下玩具,从小椅子上滑下来。
  江满和姚志华忙出来看,小姑娘的家长跟着进来,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男人,斯文白净,颇有点文人气质。上午跟来的是小姑娘的妈妈,江满有点印象,这个看来是马秋汝爸爸了。
  她刚想打招呼,谁知道姚志华一看,忙笑着迎上去“哎,马老师,怎么是你呀,快请进。”
  “志华”对方明显也有点意外,看看姚志华看看江满,再看看旁边俩小姑娘,恍然明白过来,笑道,“原来这是你们家开的呀。”


第84章 好奇宝宝
  “这是我们学校的马老师。”姚志华给江满介绍了一下, “马老师,这是我媳妇江满, 这个店是她开的。”
  他看看苹果脸马秋汝,“原来这是你女儿啊, 可真好, 跟我女儿一个班,以后可以一起玩了。”
  “原来是你们家开的。”马长林说, “中午我女儿回去还说呢,说他们班有个面包屋家的小朋友, 一直跟我叽叽喳喳的,说她可漂亮可漂亮了,她家里面包可好吃可好吃了。我爱人还买了月饼回去,的确好吃。”
  “您要说好吃,那肯定真好吃。”姚志华笑。
  两人寒暄几句,马长林便哎了一声“志华,你现在不送孩子去幼儿园”
  “还早呢,还得半个多小时上课。”姚志华说。
  “那”马长林犹豫了一下, “你看我整天忙,也不太清楚时间,她妈妈临时有事,让我给送来, 得亏这小孩先跑你们家来玩了, 不然我送过去还没人管呀。”
  姚志华一听, 便笑道“马老师你要是有事忙, 就把你女儿留在这儿玩好了,到时间了我一起送去。”
  “那行,那就拜托你了,我还真有事儿。”马长林喊了一声,“小汝,你在这儿听话啊,我先走了。”
  马秋汝只顾着跟畅畅玩,俩小姑娘在桌子上搭积木,头也不抬答应了一声。
  “这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马长林对江满点头笑笑,便匆匆走了。
  江满在一边看着,俩小姑娘玩起来还挺有趣。畅畅跟着爸妈到处跑,搬来搬去的,离开老家以后,在大人的影响下便习惯了说普通话。而马秋汝呢,沪城口音的普通话夹杂着沪城方言,时不时冒出来一句,俩小孩居然交流无障碍,各说各的,各人居然也都能听懂对方。
  说实话,沪城这地方的方言,说得快了江满都听不太懂,碰上只说方言的顾客,只好连估带猜的。可能是小朋友说话慢,又都是短句为主,畅畅倒学得挺快。
  “这小孩是当地人她爸爸是你们学校老师啊”见两个小孩玩得入迷,她小声问姚志华。
  “她妈妈好像是沪城当地人,马长林自称是祖籍东北的杭城人。”姚志华说,马长林是他们学校的老师,不过没教过姚志华的,认识,算不上多熟悉。
  “这个人有点恃才傲物,不过也的确有几分才华,特别推崇五四文学。”
  “这小孩挺活泼的,跟我们畅畅也玩得来。”江满道。
  玩了会儿,姚志华回学校,江满就把两个小姑娘一起送去幼儿园。回来路上经过卤味店,进去买了根香肠,剁成细细的香肠末,准备试验武大郎烧饼。
  饼子烤好,刷上酱料,看着时间到了便去接畅畅,经过老张师傅的小吃店顺便说一声,请他晚上再给烧个萝卜粉丝汤。
  江满每次去接畅畅,动作快的话来回五六分钟,她索性也不锁门,只把柜台收钱的抽屉锁上。碰巧这之间有顾客进来的话,很快她也就该回来了。
  畅畅接回来,一进门嗅嗅鼻子“哇,妈妈,什么香香的味道”
  店里一个顾客看着她笑道“这小朋友是你女儿呀,好可爱,这屋里全都是香香的味道呀。
  小姑娘认真脸“不对,今天有一个不一样的香味道。”
  馋猫鼻子尖,等顾客走了,江满去里间把烤箱里的饼拿出来,看看卖相一般,吃起来味道还不错。图个清爽,她创造性改良了一下,随手切了些黄瓜丝夹进去,中间一折,包上包月饼的油纸,递给小姑娘。
  畅畅拿在手里先看了看“妈妈,这就是你说的五个啷烧饼”
  江满自己也拿了一块,娘儿俩一边吃,一边江满跟小姑娘纠正了一下“五个啷”,说是古代一个个子很矮的人,叫武大郎,他还有个弟弟叫武二郎,是个大个子。
  畅畅听完,嘟嘟脸有点小困惑,歪着脑袋问“为什么他个子矮矮的,他弟弟高高的”
  江满想了想,老实回答“不知道,可能他小时候不好好吃饭,长得就矮。”
  畅畅“是不是跟白雪公主家的小矮人一样”
  江满“差不多吧,都是小矮人。”咬了一口烧饼,“哎,闺女,以后叫你爸爸给你讲睡前故事,我有些都记得不清,他讲得应该比我靠谱。”
  小姑娘对这个改造版的武大郎烧饼十分捧场,吃光了一整块,等姚志华来吃晚饭,小姑娘又喝了半碗汤。
  姚志华吃着“江氏改良版武大郎烧饼”,便打趣媳妇花招多,什么武大郎烧饼呀,不就是馅饼把馅儿放在外面了吗。
  “不过还挺好吃。”姚志华说。这个饼配上萝卜粉丝汤,三口人一顿晚饭吃得很饱。
  “那当然,不好吃谁还做呀。”江满自我陶醉了一下,“我问过了,友谊商店有卖芝士奶酪的,明天晚上咱们试试披萨。”
  终究没能坚持到中秋节后,面包店开业的第七天,江满在店门口贴了张招工广告。
  不能等到中秋节后了,就算中秋节后不那么忙了,她整个人一直在店里,时间全占用着不说,一家人午饭、晚饭真成了问题。
  下馆子是好,可天天吃就吃不消了,午饭固定下馆子,晚饭花式凑合,多花钱还吃不好。连吃三天就开始想念自家做的饭菜了,还是自己做的更合口味。
  长期下去肯定不行。
  面包店的店面本来就不大,要是再弄来锅碗瓢盆做饭,放不下不说,也不合适,想想看,烤面包的奶油香气里混合着辣椒油和红烧肉的味道
  招工。
  招工广告写着,招女工,三十岁以下,有烘焙经验者优先,江满自己琢磨,年纪再大些她就不好意思使唤了。
  贴出去当天上午,就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来应聘,怯生生进来了,两手抓着布袋子问“姐姐,没有工作经验,要吗”
  江满正在给顾客结账,闻言便指着旁边的小桌子,叫她先等等。
  结果这姑娘就抓着布袋子,怯怯地站在柜台旁边等。等顾客走了,江满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