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十年代穿二代-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术,学术论文加上发表小说,给自己混了不少资本,学校的确也重视。
“那没办法,他咬我也没用,他本科留校,学术不行,他跟我比。”姚志华穷人乍富地得瑟,“这要是别人,孟学春兴许就不咬了,就服气了,你说我就不明白了,就因为我跟他本科同班,他就非得跟我比,非得不甘心。你说高校里头,跟别的地方还不一样,学术能力不行,说什么也白搭。”
完了又嘱咐一句“你不想理就别理他。他们那两口子,脸上跟你笑眯眯,骨子里反正就是瞧不上咱们这些农村乡巴子,就觉得哪里比你强了似的。”
星期三下午,朱教授没课,小姑娘也有一次练琴时间,放学后去朱教授家里练。一到星期三,江满和姚志华在家里做饭都格外轻手轻脚的,听着楼下传来叮叮咚咚的琴声。
晚饭前,楼下琴声停了,几分钟后畅畅嘴里吃着糖,慢悠悠回来了,一进门就忙着问“妈妈今晚吃什么”
“今晚我做饭。”姚志华从厨房伸头出来,“你妈给你洗衣服呢。”
畅畅“那好吧。爸爸你做的好吃点儿。”溜进厨房,伸头看看爸爸炖筒骨,放心了些,就算爸爸厨艺不太好,炖筒骨总还是不能难吃的。
吃饭的时候,姚志华问她练琴累不累。小姑娘“有时候有点累,不过挺好玩的,反正比学aoe有意思。”
“哎呦闺女,aoe很重要的,得好好学,你都小学生了不能光想着好玩呀。”姚志华不放心地叮嘱道,“你爸是中文系的,语文是母语,知道啥叫母语吗,母亲的语言,你要是学不好语文,咱们爷儿俩都没面子。”
“老师教的我都会了呀,老师都没批评我。”小姑娘总结了一下,语文没意思,老师整天让读aoe,数学也没意思,老师整天让数小棒,数来又数去,太没意思了。
相对来说,弹琴比语文数学有意思多了。
江满“那你好好练琴,要是能坚持学下去,过年爸妈就给你买个钢琴。”
“真哒”畅畅一听来劲儿了。
“真的。”姚志华道,“不过你语文数学也不能差了,你要是学不好,人家会认为你是小笨蛋,要丢脸的。”
四个月后,放了寒假,小姑娘学琴居然没打退堂鼓,放假了时间多了,还主动跑去琴房练琴。夫妻俩一商量,就干脆给她买了台钢琴,适合初学者用的,价格算不上高。
彼时姚志华刚出版了他的第1部 长篇小说小楼风雨,描写历史背景下年轻人的挣扎奋斗。之前他虽然发表了不少作品,可都是中短篇为主,在核心文学杂志上发表,并没有自己的出版书,这也是因为他一直没有精力去写长篇的作品。
这是他第一次出版的长篇作品,四十余万字,从研究生还没毕业就开始写了。样书寄来后,姚志华自己看着兴奋得睡不着觉。
发表和出版是两回事,这年代出版没那么简单,书号少。然而作为一个作家,就算他比较年轻,有自己的出版作品才更有说服力。相对的,稿费版权费也挺可观了。
所以钢琴送过来时,江满就跟畅畅说,这是你爸爸写书的稿费给你买的,小姑娘跑到爸爸跟前,很是崇拜了一番,又闹着出去吃大餐庆祝。
放寒假了就开始准备过年。姚志华是买年货的主力军,夯货一个,刚拿了出版的稿费,东西跟不要钱一样,拼命往家里买,不光买了吃的喝的,还继续发花痴,往家里买花草,买金桔和佛手,大过年添喜兴。
等他把两盆佛手端回来,畅畅蹲在跟前研究了半天,就觉得这个东西咋长得这么有意思呢。
“爸爸,这个能不能吃”
“属于柑橘科植物,应该能吃吧。”姚志华一看闺女小手伸过去了,赶紧拦一下,“不好吃,真的,不哄你。这是用来看的,放在屋里多好闻啊。”
“可是它闻起来这么好闻。”小姑娘看着那小手指一样的金黄色果子,越看越好吃。
“那要不,掰一截尝尝”
然后爷儿俩本着科学探究精神,还真掰了一段,果然不好吃。
一大一小俩馋猫霍霍了一个佛手,终于安心了,去书房做寒假作业。姚志华陪着闺女写作业,就跟她商量了一件家庭大事。
“畅畅,你说,我们家到底要不要再生一个小孩”
七岁半的小姑娘放下铅笔“对呀,到底要不要”
“问你呢,你想不想要。”
“外面也光有人问我。”
姚志华“都有谁问你了,赶紧跟爸爸说说。”
“上次大姨打电话,妈妈让我接电话了,大姨问我想不想要弟弟妹妹,杨杨哥哥还说,要要得快点儿,他要的晚了就没有了。”她说的大姨是肖秀玲,逢年过节和江满总要打个电话的,“还有小姨,小姨打电话来也问我,想不想要弟弟妹妹,想要让妈妈生。”
小姑娘掰着手指头,“还有马秋汝的妈妈,和楼下的徐阿姨也问过我,问我妈妈还生不生小弟弟。”
这么多人关心他们两口子生孩子的事儿啊,姚志华挑眉“那你怎么说的”
“我说生不生妈妈说了算,而且我也不想要小弟弟,小男孩都很调皮。”
“聪明。”姚志华拍拍她的小脑袋,“下次谁再问,你就说生不生爸爸妈妈说了算。”
“哦,知道了。”畅畅点点头,。
“那你想不想要”
畅畅看看他“爸爸,我已经上一年级了,上学放学都不用妈妈接我了。而且班里别人家里大多数都是两个小孩。”
当然啦,爸爸妈妈有时还会接她,平常上学,娘儿俩一起出门,妈妈去店里她去学校,放学她和马秋汝、马秋吾一起回来,回家弹琴,或者顺路去妈妈新搬的面包店吃个点心。碰上刮风下雨天气不好,肯定还是要接的。
畅畅玩着铅笔,决定“我觉得家里要是再有一个小孩,也挺好玩的,你们要生就生吧。就是你和妈妈都太忙了,你得找妈妈商量。”
“你想要”姚志华问,“那你想要弟弟还是妹妹”
畅畅嘻嘻一笑“说的好像我要什么你们就能生出来什么,妈妈都还没说话呢,爸爸你肚子里能生出来”
第104章 风险变动
“你觉不觉得, 你闺女说话都不像个小孩了要成精了。”孩子的爹忧心忡忡去找媳妇,把刚才父女俩的对话学了一遍。
“我恐怕十来岁的时候, 都还以为小孩是从田沟里捡来的。”姚志华停了一下,自己嘀咕, “你说小时候也真傻啊, 小孩是从沟里捡来的,那沟里的小孩从哪儿来的。”
“她现在, 整天跟音乐系那帮大学生混在一起,认了一大堆哥哥姐姐, 大概都有点不把自己当小孩了。”孩子的娘若有所思,“前几天跟我闲聊,还说他们班小孩玩什么东西真幼稚。”
孩子爹“才七岁的小东西,还嫌别人幼稚了,这都跟谁学的词儿啊。”
“关键是马秋汝也说人家幼稚,你不觉得马秋汝本身也是个小人精,就够鬼精灵的了,这俩还整天一起玩。”
孩子的爹顿了顿“你说小小的时候多可爱呀, 傻咕隆冬的。”
两人不由怀念了一下闺女一两岁的时候,话都说不清楚,跟个小棉花团似的好玩,顿时觉得小孩还是傻一点可爱。
而被爹妈希望傻一点的小孩, 大约等不及了, 写会儿作业, 放下铅笔跑出来问“妈妈, 你们商量好了吗,要不要生小孩,我要个听话的。”
“我们还在商量。”孩子娘从容以对。
于是小姑娘慢悠悠回去了,继续磨磨唧唧写她的寒假作业。
“那你说,要不要再生一个”姚志华问。
“你最近怎么回事儿,怎么就琢磨这事儿了。”江满撇嘴看他,“脑子热了”
“光有人问呗,包括我几个在沪城的同学,前几天趁着快过年了不是吗,聚一聚,知道你户口还没迁过来,还可以生二胎,一个个都要羡慕死我了。”
皇帝不急太监急,急性子太监还挺多的。
其实在姚志华心里,还是想再要一个孩子的,他喜欢孩子,也因此当初生了畅畅,他是宁死也不离婚。
现在两人感情也好,和睦恩爱,他所体味到的生活幸福,大概就是两口子吃吃喝喝养孩子。小孩子多可爱呀,再生一个,跟畅畅做伴儿,最起码五六岁之前,傻咕隆冬绝对是个最好玩最有趣的开心果。而且他那种心理,你们都只能生一个,我们有俩,得瑟。
前几年他也没怎么考虑过。畅畅小,他没毕业,读完本科读研究生,江满一个人带孩子,实在也不容易,挺辛苦的,连个能帮忙的长辈都没有。
现在他毕业工作半年了,小家庭生活安稳,尤其是闺女也上小学了,都学会挤兑他了,也不用人每时每刻照顾,似乎可以考虑再要一个了。
可是这事他说了不算。就像畅畅说的,他肚子里生不出来。
他们两人如果一直生活在农村,周围家家都是两个三个孩子的,大概环境就会让他们自己觉得,要生,生就生,必须生。
然而现在城里从八零年之后,就都是独生子女政策,周围别的年轻夫妻,往后就都是一个孩子,环境使然,他们一个孩子也觉得很正常。
所以他们家要不要再生一个,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生于不生,两边也没有老人长辈的压力,他们自己决定就好。
“生一个是挺好玩的,畅畅也想要。”江满想了想,“可是我现在回想起来,把畅畅从生下来养到现在,七八年来付出了那么多的心力,几乎所有生活重心都在她身上,现在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再有那个心力再养一个了。”
“再养一个,我和畅畅就能帮你分担了。”姚志华讨好地笑,“真的,洗尿布洗衣服坐月子,都归我,不行咱也请个保姆。以前生畅畅的时候,我不在你身边,好歹也给我个机会弥补一下遗憾。”
江满“你让我想想。”停了停吐槽,“你说好听的,真生下来了,大部分辛苦挨累你们谁也分担不了,还得当妈的来。你能替我怀孕,还是能给他吃奶”
姚志华“”
不能。他能怀孕他还不自己生了算了。
这个话题过后,三口人就忙着过年。
放假没几天,老家来信,同时还寄来一大包东西。
江满看了看那信,也不拆封,就直接往姚志华书桌上一丢,她差不多都能猜到写什么了,这个时候来信,基本上就是要他们回老家过年。可不是她不想回去,姚志华自己不想回去。
寄来的一大包东西,却不是同一个来源,是老队长使唤人寄来的,里边都是队长婶给的花生米、干菜、腌菜什么的,尤其寄来两罐自家晒的豆酱。
等姚志华回来,一开门,就赶紧往厨房跑。有两年没吃江满做的辣豆酱了,因为少了正经老家晾晒的这种豆酱。用别的酱,总不是那个味儿。
“哪来的”他兴冲冲跑进厨房。
“队长叔给寄来的。”
“先给我来点儿尝尝。”
“还没炒到火候呢。”
“没到火候我先解解馋,我在楼下大老远就闻着味儿了,馋猴都出来了。”
姚志华挤过来,江满这次做的辣豆酱里头,不光放了去皮的花生米和猪油渣,还放了牛肉丁,姚志华尝了一口,美滋滋咂咂嘴“嗯,就这个味,都不用炒菜了,光这个酱我都能多吃两个馒头。”
江满“有你的信,巧了,一块儿来的。”
姚志华咂咂嘴,不太舍得走,干脆拿了个馒头掰开,使劲夹了厚厚一层辣豆酱,一边吃着一边才去拆信。
信是他大哥写来的,说姚高产要结婚了,姚青叶也要订婚了。姚老大的措辞是,你亲侄子结婚,加上亲侄女订婚,你总该回来了吧,你都三年没回来了,亲侄子结婚你都不回来,你还有这个家吗。你就算没有侄子,咱娘你也不管了咱娘整天都想你了,想得提起你都掉眼泪。
日子久了,姚志华也不是不想回去看看,可一想到要面对的那一团糟,他就本能地缩了。
反正说白了,姚老太六十来岁,也不老,没病没灾活得挺好,他不回去也就那么着了。不论他娘还是他大哥,让他回去无非就是花钱。
83年春节姚老爷子死后,姚老太闹那么一出,江满愤而离开,之后老姚家一帮子倒是消停了不少日子。
一直到83年秋收后,姚老大专门给他写信,说商量好了,三家养老,一家一个月出八块钱。
三家二十四块钱的话,比得上小地方一个集体工人的收入,就算姚香玲不贴补,姚老太这日子也足够了,至于这个钱,他大哥家是不是真能给,姚志华也懒得去戳破。
值得一提的是姚老二家,去年挣钱翻建了新房子。村里规划的新瓦房都从村北开始,宅基地重新规划,一排排往前赶,老队长的雄心壮志,是争取几年内把整个姚家村全换成整齐划一的新排房。所以老二一家趁机要了宅基地,建新房搬走了,离姚家老宅远了大半个村子,终于利索了。
至于别的,姚老太一直自己住。哪家也没人能伺候她。二嫂一家搬走了,只剩下老大家离得近,偏偏姚大嫂又是“姚老太二世”,婆媳多年的仇,随着儿女们长大,越发不怵她。
所以老太太的晚年日子,别人家老人儿孙绕膝,她呢,反正是挺凉快的。
当时姚志华收到信后,二话没说给姚香玲寄去了一百二十块钱,让她按月给到姚老太手里,之后他每年寄一次,多给的二十多块钱,就当送年礼节礼了。只要他娘不折腾,别说一个月八块,再多跟他要点钱他都愿意。
姚志华吃着辣豆酱夹馒头,好好的心情,拿着信想了半天,跑去打电话给姚香玲。回来脸就有点黑。
“怎么了,辣豆酱不好吃”
姚志华明知道媳妇调侃他,就把听到的都跟她说了。姚高产结婚,姚老大经济困难,拿大女儿姚青叶订婚的彩礼顶了一部分,还不够,就找姚香玲借钱。姚香玲二儿子刚订婚,也得用钱,尤其之前姚老爷子生病和送殡时,姚香玲借给他的钱他都还没还。
所以姚香玲就没借。姚老大就埋怨上了,不光埋怨姚香玲,把姚志华也埋怨上了。意思是这两家条件好的,有钱的,都没人情味,没良心,没有兄弟姐妹情分了,他这么困难都不帮他。
姚老大以前跟姚志华借钱,一句“有多少借多少”惹恼了姚志华,没答应,这还记着仇呢。
不光这样,姚老太被大儿子整天洗脑,让她“多顾着姚家的孙子”,还说了好些欺心的话,说老二老三家都是丫头,老姚家就这么三个孙子,传香火的男丁,全是他们家生的,姚高产是长孙,结婚都没人管了,他们还记着自己姓姚的吗。
结果这老太太就决意要在儿女间“劫富济贫”了,之前就给姚志华写信叨叨,说你侄子准备结婚了,你如今工作了有工资了,你得接济一下。
姚志华没理会,回信说要借钱也是大哥的事情,轮不到您这长辈帮他开口。
终究是让江满收拾狠了,这母子俩最终没敢再找他们,姚老太就强令姚香玲给大儿子借钱。人家姚香玲自己儿子还等着结婚用钱呢,把姚香玲恼得狠了,干脆惹不起躲得起,也不怎么回去了。
于是姚老太就在村里跟人哭诉,说姚志华和姚香玲两个,无用不孝,自己混的好了不照顾家里,忘本,不顾一家人情分了。
“就这点事儿你还值当生气”江满说,“不就是钱吗,那你也别给大姐了,明天我给寄回去。”
“媳妇,你要怎么弄”姚志华问。但凡碰上江满和他娘之间的事情,他本能地就胆战心惊。
“我能怎么弄”江满说,“你有赡养义务,我帮你孝顺你娘,我还能怎么弄呀。娶了我这么贤惠的媳妇你就偷笑吧。”
江满第二天就去邮局,没寄给姚老太,她现在是坚决不跟姚老太有任何的直接打交道。她给现任村长姚大军汇款,一次汇了一百五十块钱过去,说是一年的养老费,一次性都给了。
一个月八块,一年九十六,给老太太一百二,多给二十四,就当过年多孝顺老太太了。剩下三十块,则是给姚高产结婚的贺礼。
可想而知,这一百五十块钱经由姚大军的手,大张旗鼓送到了姚老太太的手里。姚老大正缺钱呢,一看见钱眼睛都红了。
可想而知,姚老大惦记这钱,跟老太太有的龌龊折腾了。看看他们还能不能母慈子孝合伙折腾人。
一家三口在沪城度过了他们搬来后的第四个春节。
腊月二十八,面包店歇业放假。江满给刘春苗结清了最后一笔工资,又借了一笔钱给她。
刘春苗在她店里干了三年,设备呀原料进货呀也都熟悉。江满就跟她说,你正好趁着这个春节,去找个合适的店面,过了年就把店开起来。
“你这就敢借钱给她啊,你不怕她拿着钱跑了,跑回老家你哪找去。”姚志华笑她。
“跑了就跑了,我就当看错一回呗。”江满说,“人有时候一辈子,关键就那几步路,走好了一辈子就顺了,我觉得这小姑娘挺靠谱。”
刘春苗一走,店门一关,其他三个店员放假回家过年,江满自己也跑回家忙年,煎炒烹炸备年货。
趁着放假都有时间,三口人大冬天又跑去郊县海岛玩了一趟。实则去了有点后悔,这个季节除了吹冷风,海岛也没啥好玩的了,还不如去逛城隍庙。
年初三动身出去玩的,一直到年初六,从外面玩了一圈回来,又赶上一场阴雨,三口人就老实在家猫着了。
下午江满陪畅畅练琴,小姑娘居然还没忘,练完琴忽然问“妈妈,你们决定了吗”
“决定什么”
“生弟弟妹妹啊。”
“你还挺关心这事啊。”江满看看她,“你真的想要你自己想好了,再生一个,你什么东西都得分他一半,你的零食你的裙子,你的玩具和书,还有你的房间。”
“好像也是啊。”小姑娘自己歪头想了想,“可是我还是觉得小宝宝很好玩哎。”再想想,“哎呀随便你们吧,爱生不生,我不管了。”
晚上睡觉,两人躺靠在床头,江满主动跟姚志华聊起这个问题。
江满问他“要是再生一个,你想要男孩还是女孩”
姚志华停下翻书的动作“你这问题问的,连畅畅都知道要不来,要什么就能是什么了”
“现在跟你们爷儿俩说话真费劲。”江满吐槽一句,“我就问你呢,你希望男孩女孩。”
姚志华放下书,想了想“说老实话啊,要是再生,我当然希望是个男孩。”
江满眼睛睃他“怎么样,你重男轻女。”
“那我希望是个女孩。”姚志华说完,就一脸受教地看着江满,等了等,又看她,“快骂我重女轻男呀”
“”江满扑哧一笑,忽然不想理他了,干脆自己掀起被子,往下躺进被窝睡觉,
“我跟你说,畅畅就是我的命根子,你说咱俩为了这个孩子,容易吗,你往后可别说这种废话了。”
姚志华干脆也躺下来,一手枕在头下,一手搂过来,“这不是咱们有个闺女了吗,谁还不许有个儿女双全的念想了。”
“其实我这几天有认真考虑过。”江满道,“我们现在的情况,养个孩子也不担心,像你说的,畅畅大一点了,我反正也不用按时上下班,不行请个保姆。可是我真的不是很想再生一个。你觉不觉得,养孩子,光是养就行了吗,其实风险变动还是挺大的。”
“风险”姚志华讶然看她,有点莫名其妙,“这话怎么说的,养个孩子还有什么风险啊,你看我们畅畅多好。”
“畅畅是很好啊,那是我们幸运,这孩子从小就省心,眼下看着也很懂事。”
江满停了停,继续道,“打个比方说吧,你大姐,挺好的一个人吧,你再看看下边,她四个弟妹呢你说要是生个你这样的弟弟,挺好,换给我们来说,儿女双全都争气,值了。你说要是生出来你大哥、或者姚香香那样的,想想就糟心。再生个孩子,看着是多养个娃,其实对一个家庭来说,影响可大了去了。”
第105章 新天地
生出来个像他大哥或者姚香香那样的
姚志华莫名就打了个激灵, 爬起半天身子,睁大眼睛, 满脸抗议谴责地看着江满。
“我说江满同志,江老板, 江姑奶奶,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呀咱们一家子好人,怎么也养不出来那样的, 真要是那样的我一顿打死他。”这家伙一着急,干脆抱着江满往床边上推, “呸呸呸,快呸,坏的不灵好的灵。”
干脆就想把她丢下床算了。
“”江满笑得有点脱力,上半身被他给推的悬在床边上,只好八爪鱼一样抱住他,才没被他丢下去,两人一起嬉闹着胡乱倒在床上。
“我这不是说如果吗”
“没有如果,净胡说八道。”姚志华斜眼瞅她, “我看你又是欠收拾了。”
于是便开始毛手毛脚,准备收拾料理一下自家媳妇。
“干什么呀你,老实点,讲正经事呢。”江满拍开他。
“两口子生孩子, 还要什么正经的。”姚志华口中说着, 胳膊把她揽回来, 盖好被子, 两人继续歪着。
“其实你说这些吧,纯粹杞人忧天。”姚志华胳膊给她枕着,想了想,“你比如,就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