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年代选专业-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常有建国特色。
  上联:要清洁卫生人财两旺
  下联:助劳动生产丰衣足食
  沈母从食堂拿了碗浆糊,把对联贴上了。
  没贴大门口,那个栅栏门太矮太小,要是贴两边,又是土墙,不到三天,这对联就得自己往下掉,为了多喜庆一阵,沈爹娘最后决定贴房门口了。
  杜老头今年都没用沈爹三请四请,主动提出一起过年的。
  而且带了不少好东西过来。
  沈母也没说不要都收了,只是晚上和沈爹商量给孩她姥爷做身棉袄。
  刚进入五零年,沈阳这边已经有计划经济的影子了。
  比如说布票、棉花票。
  都是城里稀缺的物资,开始凭票供应。
  好在机车厂待遇好,沈家又是双职工,年底还是攒了些票的。
  做两身衣裳还是够的,除了给她爹做身,还得给大勇做身。
  娃进了学堂,不能太寒碜。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底下的娃可以捡上面哥姐的衣裳,他没处捡。
  倒是可以捡她和孩他爹的,可是她俩衣裳也没啥富余的。
  做衣裳得量尺寸,虽说自家做没那么多讲究,可是杜老头好几年没做新衣裳了,沈母怕遭禁东西,就找细麻绳量量,不用具体尺寸,就要个大约母。
  有新衣裳穿,杜老头也高兴,转手把他的各种票都给了沈母。
  杜老头级别高,特别是食堂规模越来越大,在厂子里地位越发的重要,他的地位绝对是水涨船高了。
  级别升上去了,工资、福利自然也跟上去了。
  所以这么一倒腾沈母得的更多。
  沈家又过了个快快乐乐的大肥年,沈梦吃肉吃到饱,真的是希望天天过年!
  她敢肯定这时候的娃们愿意过年,能吃到肉绝对占据主要原因。
  好日子过得快,嗖的一声年就过去了。
  年后,厂子里有了新鲜事。
  饭桌上,沈母难得的兴致高昂的给娃儿讲“老毛子”。
  “都是大高个,比你爹高还壮,蓝眼睛、鼻子也高,头发打卷,那是个啥色我说不好,反正不是黑的。”沈母激动的还比划了两下,“脸上有胡子,好多是络腮胡,瞅着有点埋汰。”
  除了沈梦这个假激动的,其余的几个娃已经深深的被沈母的话吸引了。
  原来眼睛还有蓝色的,那不和天空一样,可好看。
  比爹还高,那是不是和房子一样高了。
  ……
  沈爹抿抿嘴,不太爱听孩他娘夸别的男人,但也知道她只不过是看稀奇。
  他刚开始见的时候,不也吓一跳,咋还有这么奇怪的人呢。
  沈梦对于外国人那是一点没兴趣的,还不如趁她娘说话,大哥他们听的全神贯注的时候,多吃两口菜。
  要知道上辈子华国可是世界强国,来华国谋生、发展的外国人不要太多,大街上比比皆是,老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了。
  现在这时期应该是苏联“老大哥”帮助刚刚建国的我们,给了不少援助,有物资也有技术。
  所以就派了不少科技人员过来。
  在没撕破脸皮的时候,两国是有一阵子蜜月期的。
  所以她娘说的“老毛子”应该就是苏联派过来的各种专家了。
  “娘,他们也吃饭?”沈梦接了话。
  沈母点头,满脸骄傲,“他们可爱吃你姥爷做的菜了,都夸好吃。还爱喝酒,最稀罕喝白酒。”
  沈梦哦了声,转头又问她爹,“他们就是来吃饭的啊,咋有这好事呢。”
  沈爹娘忍不住都乐了,“人家可是专家,还带了好些机器来,别人不会摆弄,人家就会,那铁板人家一弄就好了。”沈爹心里也佩服着呢。
  沈梦装作似懂非懂的,“那他们以后就搁咱们这了吧,不走了么?”
  沈爹呗问住了,不是很肯定,“走吧,这又是他们的地儿,再说媳妇娃不要了。”
  那些人有些年纪大的,肯定结婚生娃了。
  沈梦歪着小脑袋,“那爹你得赶紧学啊,把他们本事都学到手,省得他们走了你们抓瞎。”
  沈爹拿饭碗的手顿了下,“我赶不上趟啊,人家说话我听不懂都。厂里选出来的人都是识字的。”
  沈梦觉得这样更好,没被选出来,以后两国关系转坏的时候,省得被查,但是这不妨碍…“偷么学呗。”
  她也是为了这个家操碎了心!
  沈母觉得也很有道理,和沈爹商量,“你就在边上多看,实在不懂的咱们就问问那些跟着学的,多准备几盒好烟。”
  沈爹没说成不成,只让媳妇娃儿们,“快吃饭吧,都凉了。”
  沈梦低头扒饭,今天可是二米稀饭,就是大米、小米两参的,她家能吃这么好,还是因为年前她姥爷带来不少大米、小米。
  所以隔三差五的能吃回细粮,不像之前都是吃粗粮。
  说到粗粮,沈梦不得不再感叹一回,这人呐就是贱,上辈子人们为了健康都提倡吃粗粮,还有很多饭店招牌就叫粗粮馆,其实都是粗粮细作,要真跟现在的粗粮一样都硌嗓子,再看有多少人会吃。
  再说她家,其实爹娘也分了不少细粮,但是都她爹偷偷拿到市场上换了,换了成粗粮,高粱、玉米、地瓜啥的。
  因为家里孩子多啊,而且一个比一个能吃,粗粮虽然没有细粮好吃,但是饱腹感更好,这才能不让一大家子挨饿。
  这“老毛子”不但厂里工人们看的新鲜,就是小孩子都知道了。
  沈梦和两个好朋友一起愉快玩耍的时候,就听她俩念叨了。
  黑丫是个神奇的丫头,不但武力值爆表,脑洞也是可以的,“听说老毛子都可有劲了,我想和他们试试掰腕子。”
  沈梦:“……”这真的是极好极好的梦想。
  杨慧又开始教育黑丫了,“人家是大人,等你大了再比。”
  黑丫就听进去了。
  沈梦觉得两个小伙伴简直是一物降一物。
  绝配了。
  杨慧看到黑丫听话,挺高兴,就多说了两句,“听我娘说这些老毛子住不惯咱们的房子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她想起来了,苏联这些专家过来好像还援建了建筑——筒子楼。
  虽说简陋,可也是楼房啊。
  害怕不准确,沈梦开始呼叫系统,“统,是不是会盖筒子楼?”
  系统属于不毒舌会死星人,“就是盖筒子楼也和你家没关系,毛都粘不着。”
  这个时期苏联专家会在沈阳援建共179栋筒子楼。
  沈梦仿佛被一瓢冷水泼过,她忘了她爹娘只是普通工人了。
  “那我也得和我娘说一声,我就不信会都分给领导。”没看到结果沈梦还是抱着一点希望的。
  系统继续伤害,“当然不会,毕竟共产党讲究公仆理念,但即使分给普通工人,也得是劳模吧,我倒觉得黑丫她们家分到房子的概率会高一些。”
  沈梦不想说话,只想让系统闭嘴。
  作者有话要说:文里那个票不算瞎说的,五零年是计划经济萌芽时期,不过沈阳是最开始试行的地方。
  还有那个筒子楼,是一共170多座,但是是好多厂子分呢,狼多肉少。
  沈阳的绝大部分筒子楼已经扒了,还剩几个成3A景区了,图片就是我文封面,美妞们可以看看。


第29章 改姓
  沈梦对筒子楼的事儿很是心热,虽然知道概率渺茫,但是万一瞎猫碰到死耗子了呢。
  晚上睡觉的时候,装作不经意的和沈母说了,“我听慧慧说,好像老毛子要给咱们盖楼房呢,她也是在外头偷听大人们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怕沈母去找慧慧爹娘确认,沈梦把消息来源给换成无名氏了。
  颇有点“死无对证”的意思。
  沈母果然很感兴趣,“还有这事呢,我回头问问你姥爷去。”
  沈梦也没在多说,因为知道没用,之后就听天由命了。
  沈母转天在食堂忙完了午饭,大家伙一边打唠一边干碎活儿的时候,凑到她爹身边,“爹,我咋听说老毛子要给咱盖房子呢。”
  杜老爹正抽烟呢,他现在不抽那卷烟了,埋汰,抽的是“光明”烟。
  听到二闺女这话愣了下神,“还能有这好事儿,再说咱厂子一共十几个老毛子,能盖几间房子。”
  如果沈梦在这,肯定被姥爷的神逻辑震了,还想让人家专家亲手给盖房,真敢想啊。
  人家拿的是图纸是技术啊。
  沈母也已经被她爹带歪了,一想也是这个理,不再说了,低头削土豆皮。
  杜老头吐口烟圈,“我到听说,以后就发钱,不给粮食了。”
  沈母赶紧抬头,粮食可是大事,“不给粮食咋整。”
  杜老头瞪了眼二闺女,“多给钱自己买呗。”
  沈母哦了声,这样也不算坏,倒是省得孩他爹再去市场换粗粮了。
  1950年,当沈阳完全转入恢复建设期后,薪金制就取代了供给制。
  现在沈母她们这些工人发的钱是华国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制发行的唯一的法定货币。
  最开始的时候她们手里都是民国钱币,厂里都让换了,而且各地标准还不一样呢。
  人民币对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华中银行币和中州农民银行币比价为1:100。
  人民币对晋察冀边区银行币、东北银行币、热河省银行币和长城银行币比价为1:1000。
  人民币对西北农民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商业流通券比价为1:2000。
  沈阳这边执行的标准是1:1000。
  杜大姨看到老二又其鼓她爹旁边了,可不能老让老二卖乖,省得她爹更偏心,把好东西都给她了,“爹,二妹,你们说啥呢?”
  沈母不太愿意搭理杜大姨,“没啥。”
  杜大姨哼了声,转头有冲着她爹笑,“爹,你这身新衣裳怪好看的,在哪个裁缝店做的,还有剩下的布票么?”
  杜老爹现在真的是半拉眼珠看不上老大,“这衣裳是老二给我做的。”
  杜大姨笑脸直接僵那了,心里却想的是肯定是老头子把布票啥的都给老二了。
  不过这次她真的想对了。
  沈母端起削好皮的土豆,“大姐别总盯着爹那点东西,马上要脱棉袄了,要不你也给爹做身单褂。”
  杜大姨开始哭穷,“我咋不愿意孝顺爹呢。可谁让家里穷,你不知道老小就在家被窝里待着呢,出不来屋,没衣服穿。”
  杜老头把最后一点烟抽完,“别在我这叽歪,用不着你做衣裳。”
  沈母牵牵嘴角,端着盆去找小满去了。
  自从陈小满经沈母搭桥用杜老头的关系进了食堂,两人关系就不错,甚至两家也像走亲戚似的多有往来。
  沈母满脸的八卦,“白大娘给你介绍的那个咋样?”
  陈小满羞的满脸通红,“还成吧。”
  陈小满作为老来女,在家里就是个受宠的,要不然也不会舍得拿大金镯子给她跑关系。
  把她弄到城里来,也是准备让她找个城里对象,以后就在城里安家。
  好在厂子里有很多爱给人牵线搭桥的大妈,不缺给介绍对象的,可是之前两个她都没看上,这回这个有些动心了。
  “长的可好吧?”沈母故意挤兑,没看小妮子脸那么红,这是动了春心啦。
  陈小满低头嘻嘻的笑,“还成吧。”
  工会白大娘给她介绍的这个是公安局的,还是个队长呢,人长得高高大大的,浓眉大眼的。
  “那就好好处处,把人看明白再说。”沈母虽然没说明白,但那意思也是让陈小满别着急结婚。
  她真的是好意,这女人啊结婚就是第二次投胎,可得把男人看好了。
  厂子里多少男人对媳妇动手的。
  陈小满点头,“我不着急,我自己能挣钱,巴不得晚点呢。”
  她还不大,那个男的却23了,着急的可不是她。
  “上次和陈叔说让帮忙买两颗榆树的,有信了么?”沈母买树是准备做家具的。
  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有些东西得慢慢填补上了。
  “买了,帮你晒上了,让我说买啥啊,我家前后好几颗大树呢。”陈小满觉得杜姐太客气了。
  “那不一样。”沈母可不是那种占便宜的,“这就够麻烦陈叔的了,到时候还得麻烦陈叔帮找做家具的呢。”
  陈小满激动了,摆手,“不用找,我小叔就是做家具的,做的可好了。他做床都不用钉子啥的,反正缝对缝一合起来就成了,还可结实了,都不带晃悠的。”
  沈母听了也高兴,以后做家具不愁了。
  城里其实也有家具店,可是太贵了,之前她想在旧货市场掏腾的,也不便宜呢。
  后来孩他爹说,要不在农村买两棵树,再找人做,这样比买旧货还便宜呢,就是拉回来有些费劲。
  她们就想到陈家村了,一是认识村长好买树,二是离城里近。
  “那就说好了,到时候麻烦你小叔了,不过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你这胳膊肘可别老往外拐。”沈母说完哈哈笑。
  气的陈小满不理她了。
  又是五月,沈梦三周岁了。
  这回沈母给闺女擀了碗面条,还卧了个荷包蛋。
  沈梦又把鸡蛋给哥姐们分着吃了。
  让沈爹娘感叹小闺女太懂事了。
  吃蛋蛋吃的有点伤的沈梦:“……”美好的误会。
  不久沈梦发现个小秘密,她娘吐了。“娘,你吃坏东西了。”这是肠胃不适还是?
  沈母不经意摸了下肚子,“没事。”
  沈梦确定了,她娘又怀孕了。
  她娘可真能生,她们家都跟超生游击队似的了。
  不过这时候差不多家家如此,一家有三四个孩子很平常,多的七八个,十来个的也有。
  她们家算上肚子里的那个才五个,不算啥。
  沈母的肚子大起来了,沈勇他们才发现娘又怀孕了,也是后知后觉。
  沈母还让他们挨个看,挨个摸,然后问是弟弟还是妹妹。
  沈梦真的是用心看了,看的眼睛都酸了。
  她也想知道小孩子是不是真的有“透视眼”,可是除了大肚子她啥也没看出来。
  只能随大流说弟弟。
  她大哥、大姐、二哥都说是弟弟,难道因为她是假小孩看不到,他们是真小孩所以看的很清楚。
  多年后,这个“误会”才解开。
  她大哥和她说,如果孕妇问他怀的是弟弟还是妹妹,他一率说弟弟,因为说弟弟人家高兴,有糖吃。
  沈母大着肚子也不耽误把大闺女沈丽送进学校。
  之后就传出来苏联专家援建筒子楼的消息了。
  厂子里又开始热闹了。
  谁不想住楼房,听说这个筒子楼厕所就在楼里,还能用煤气呢。
  要说别的沈母不懂,可是煤气她太知道了,因为食堂年初就安了两个煤气罐,可好方便了,一拧点个火就能炒菜做饭了。
  省得烧煤那么脏,还不用人帮着烧火,大小火一调就好了。
  因为有这煤气罐,她爹都爱炒菜了。
  越知道越惦记。
  可是沈母也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这些筒子楼不止她们厂分,还有周边几个大厂,就是有老毛子的厂子都一起分。
  他们厂子这两年扩建,员工好几千了,别的厂子人也少不了,大家都盯着呢。
  有什么办法能弄到个名额呢?
  不只沈母惦记,确切说就没有不惦记的。
  厂子里为谁能分到筒子楼闹吵的不行。
  反正谁都想占这个便宜。
  最后还是军管会下了通知,给定了框框,大家伙才消停了。
  反正沈家不在这框框内。
  晚上沈爹娘说话,又说到筒子楼了,最近俩人都是这个话题。
  “以后就没有坝子了,这回被推平了,再一年就都是楼房了。”沈母有些怅然,分楼这么好的事居然没挨上。
  最终筒子楼的建筑地址就选在了沈勇他们经常挖野菜的坝子,这个沈梦已经知道了。
  现在那片已经修整出来了,该打地基了。
  “听说筒子楼可不大,就和咱们一个屋差不多,咱家这么多人,肯定住不下。”沈爹这么说也是宽慰媳妇,毕竟她大着肚子呢,总惦记得不着的东西多费神。
  沈梦不服气了,筒子楼面积是不大,二十来平方米,可是现在可没公摊面积,那就是实打实的使用面积,找个靠谱的设计师,住十个人都没问题。
  她还记得看新闻报道,说香港很多十来平米的房子,改造以后还能住一家三口呢。
  人家那个还带厕所、洗浴和厨房呢。
  筒子楼的二十平米纯粹是住宿面积,因为厕所、厨房都在同一层的公共区。
  至于洗浴,那是没有的。
  她花了两个表扬值和系统要了筒子楼的分布图,所以知道的有点多。
  她好想住筒子楼,为了冬天上厕所不冻屁屁。
  沈母翻了个身,“我听说不光有筒子楼,还在周围建幼儿园、小学呢。”
  沈梦叹口气,这就是配套设施啊。
  以后肯定还会有百货商店、浴池、饭店、理发店等等,生活在那里代表着方便。
  沈爹没在吱声,说再多他们也没门路啊。
  说实话,谁不想住楼呢,以前那都是大官大富豪才能住楼呢。
  最最重要还是白给。
  因为工地离家里不远,很多小孩会去看热闹。
  沈梦没去,施工地点可不是那么安全的。
  也拉着家里哥姐和好朋友不让去。
  果然不久就有小孩崴脚的,原来小孩好奇往人家石头墩上爬,摔下来了,好在只是崴了脚,没有别的大碍。
  因为这个,那孩子爹娘被厂里批评了。
  这下子附近的家长都开始约束娃儿们了。
  工地那边工人很多,简直是一天一个样,等到十月份,已经有几处楼房起来了。
  三层的楼房,红红的砖瓦灰色的尖顶,还带着烟囱。
  很是漂亮好看。
  这时机车厂的筒子楼分配名单也下来了。
  沈爹娘期待的奇迹是不存在的,但是杜老头榜上有名。
  沈母激动了,“孩他爹,你说爹…?”
  沈爹摇头,“不可能的。”
  沈母捧着肚子眼中闪过某项决定。
  她趁着调休去找了杜老头。
  杜老头人老成精,还没等沈母开口,“要是筒子楼的事你就别说了。”
  杜大丫已经来闹过一回了,他给骂走了。
  没想到老二也来了,杜老头心里有些失望。
  沈母笑了,摸着肚子,“爹,我这还有两个月就生了,大勇他们都说是弟弟,我还找了个老中医给搭脉,也说是男孩。”
  杜老头有些懵,不知道二闺女葫芦里卖啥药,也跟着说,“儿子好啊。”
  他不就是没儿子嘛,要不然两闺女咋会总惦记他东西。
  沈母接着说,“那我家里就三个儿子了,儿子多了也不稀罕。大勇你不得意么,说他是学厨的好苗子。”
  杜老头坐直了身子,盯着沈母,“老二,你啥意思?”
  “爹,我想给大勇和小丽都改姓杜咋样?”沈母出杀手锏了。
  杜老头低头思考了下,“沈大栓能同意?”
  沈母很有信心,“有啥不同意的,儿子他还有。而且以后大勇和小丽就归您管了,五个娃都想供上学,我俩也供不起啊。”
  沈母其实不单单想要筒子楼,她知道大勇没学习天分,以后能把她爹手艺学到手,也是不错的。
  至于小丽现在还看不出来,可是家里娃多负担重,少俩她轻松不少。
  杜老头又想抽烟了,“我更得意大勇和小梦。”
  沈母果断拒绝了,“不行,小梦从小就尖,我指望她给我考高中呢。”
  要是沈梦知道她娘的厚望才是高中,肯定让她娘胆子再大一点。
  杜老头皱着眉头,“你再让我想想。”
  沈母也松口气,“成。反正年前名单都能改,我也不着急,要不等我生了再商量。”
  沈母怕出意外,万一不是男孩,那之前的就白说了。
  回到家,沈母也没和沈爹提,准备等小儿子落地再说。
  晚上沈梦照例给她娘肚子里的娃娃做胎教,念一年纪国语里的古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声音很是阴阳顿挫。
  她都不知道今天她差点改姓杜了。
  作者有话要说:沈母本来就很有心思…
  美妞们晚安啦~


第30章 新被子
  沈母稍稍侧着身子,指挥沈丽缝被子。
  沈梦的梦想实现了一半,她即将有床新被子,但是是和她姐沈丽一起分。
  即使这样沈梦也满足了,一点点进步嘛。
  因为沈母肚子太大,弯腰不易,所以她就指导沈丽做。
  沈丽过年就九岁了,算是个大丫头了,烧菜、缝补都得拿起来了。
  “小丽,先用针划条线,按照那条线缝,省得缝歪。”沈母给比划了下。
  沈丽点头,姑娘天生手巧,虽然是第一次缝这么大的被子,但做的也是有模有样。
  “针脚密实点,省得跑棉花。”沈母点了点被子,表情有些不好看。
  沈丽立马改正,把针扎的更密些。
  沈梦觉得她姐做成这样很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啊。
  想到几年后,她也要缝被子,抬手看看自己的手指,以后怕是都要受罪啦。
  “小梦,给你姐穿线。”沈母给沈梦安排活儿。
  沈梦立马挺直了小身子,差点喊了个“到”,接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