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为你打开时间的门-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奈何。楼上一个李知行,隔壁一个纪文静,忙起来都通宵达旦,只不过好在年轻,也看不出来太疲劳。专业课上她没法帮忙,只能尽力在别的方面为两人分担。

李知行灌了几口咖啡,问她:“周末你有时间吗?”

“嗯?”

“我们去计算机博物馆吧。”

唐宓看他:“你忙得过来吗?”

李知行微笑:“有时间的,放心吧。”

唐宓提过想去计算机博物馆,李知行一直牢记在心,毕竟她可很少提起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上次明朗来的时候本来机会不错,但李知行只想了一秒钟就排除了这个选项——唐明朗和贺优两人都是绝不会喜欢逛什么计算机博物馆的,他自己也有私心,所以选择了和她两人单独前去。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坐落在硅谷,和大学距离不算很近,驱车近一个小时后两人到达了目的地。

放眼望去,游客还不少,两人也不要导游和志愿者服务,一边聊一边独立游览。从进展厅开始到结束,从古老的算盘到最新的电脑,每一台机器都展现了当时人们最的的智慧所在,唐宓在一个个展台前慢慢走过,兴趣盎然。

虽然她脸上的表情还是不多,但李知行完全能感受到她愉快的心情和振奋的情绪。

“人类的智慧真是无穷! ”

每个时代的巅峰都在这里。

李知行是技术至上派,深深赞美工业文明带来的奇迹,对此也深有感触。

“我小时候自己做过一套计算工具,和这个有点像,当然,没有那么复杂。”唐宓指着橱窗里的一套工具说。她是很少谈“我自己”的人,现在谈话的兴头却高得不可思议。

这事儿对李知行来说是个天大的新闻,唐宓很少谈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他对此充满好奇:“是什么样子的?”

唐宓有些不好意思地浅笑了一下:“其实也算不上计算工具,就是一个类似钟表的转盘,上面写着各种数字,计算的时候旋转指针,可以计算高位数的乘除法。”

下一瞬计算工具在李知行的脑海里成型,他缓缓地问:“那时候你多大?”

“十二三岁。”唐宓抿了抿唇,觉得自己刚刚有点得意,收敛了一下,“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计算过程很麻烦,没有实用价值。”

“你觉得麻烦是因为你用自己的手指旋转指针,完成机器的工作。”李知行说,“那个计算工具现在还在吗?”

唐宓摇了摇头:“已经扔了。”

李知行心情极为复杂。他从来不会低估唐宓的才华和天赋,但确实没想到她的天赋如此之高。在那么小的年龄可以自己原创一个计算工具,这其中的难度超乎想象,需要对数学规律的深切认知和充分的想象力,绝不是她说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他想起了叶一超曾经说过,唐宓像拉马努金——是的,这个点评非常精准。

“怎么了?”唐宓抿了抿嘴看着他。李知行的眼神很奇特,她实在不能熟视无睹。

李知行神色郑重:“你的数学天分之高超出我的想象。”

“还好吧。”

“这么好的天赋应该物尽其用。”李知行看着唐宓的眼睛,“难怪叶一超再三叫你去学数学,他看得很准。”

在外在环境极其有限所获资源甚少的情况下,拉马努金凭借努力和天赋,将数学界已经存在的定律和公式又发明了一遍。唐宓也是这一类人。李知行觉得真是太遗憾,如果她生活在更好的环境,这份天赋绝不会被磨灭。
————————————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
————————————
没想到李知行又一次提起叶一超,微微一愣。

“我不觉得遗憾。”她说,“经济金融也还算有趣。”

“经济金融类的山头到底更低一些,难度和趣味性和数学没法比。”

唐宓莞尔:“能赚钱就好了。”

若是之前唐宓偶尔也为自己的选择而惋惜,但现在她已经不会这么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选择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李知行看着她少见的笑颜,也跟着笑起来。

是啊,也多虑了。真正有能力的人,在什么行业都能做出成绩来,他从来坚信这一点。

这已经是李知行最近第二次提起叶一超了,两人在展馆里慢慢踱步,唐宓看他一眼:“你和叶一超有联系吗?”

“我确实知道一点他的近况。”李知行慢悠悠地说,“对他的研究方向也很了解。”

了解近况是一回事,知道他的研究方向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照理说两人一个东一个西从事的方向也完全不是一回事,没有联系才是正常的。李知行和叶一超素来没什么交往,关系也比较淡漠,她没见两人单独交流过。

“部分消息是从社交网站上看到的,当然,我前不久也给他打过一次电话。”

“打过电话?”

唐宓想,难怪他之前说可以给自己叶一超的电话。

李知行仔细观摩着橱窗里的老式计算机,回答:“我有专业问想咨询他的意见。”

“那问题解决了吗?”

李知行摇头:“他给不出什么意见。”

唐宓并不意外。李知行学计算机,编程和数学联系紧密,李知行能问叶一超的无非也就某个功能用什么数学模型实现的问题。叶一超所思考的,都是和实际生活离得很遥远的纯数学问题,要他来思考应用数学范畴的使用,也确实为难他了。

参观完计算机博物馆后,两人又驱车在硅谷里逛了一圈 硅谷占地广阔,建筑众多,环境优美,看上去和大学的环境相似——参观外围无人阻拦,当然,想要进到建筑里参观就不那么容易了。但这对李知行来说也不是难事,唐宓只见他拿出手机,打了不到十秒钟的电话,片刻后,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就从最近那栋建筑物的大门走了出来,满脸笑容地朝他们走过来。

李知行和年轻人打了个招呼:“大孙。”

李知行口中的“大孙”不算很高,看上去偏瘦,皮肤不算很白,笑起来颇为爽朗。

他的视线落在唐宓身上,眼睛陡然一亮。

李知行笑着为两人做了介绍。大孙全名孙轩,是李知行的小学初中同学兼死党,初中毕业后就来了美国,在美国某所私立高中毕业后,又去斯坦福读计算机专业,四年本科毕业后顺理成章进入了这家位于硅谷世界闻名的IT公司工作,这些年,李知行和他一直有联系,自从李知行来了美国之后,两人的交往更加密切。

孙轩热情地和唐宓握手,说话一串串的,特溜:“你就是唐宓啊,你好你好,之前听知行说过你了。”

唐宓一点都不想知道李知行在别人面前是怎么描述自己的,她很客气地对孙轩说:孙先生,你也好。”

“这么客气做什么。”孙轩拍了拍李知行的肩膀,“李知行是我死党,他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叫我大孙就行了。”

“好的。”

随后孙轩帮他们办理了访客手续,带着两人参观了这家世界著名的公司,楼内设备环境简直无法形容,想得到的几乎都有,比起她大三暑假在国投总部实习的环境居然更好——总之,怎么看都无可挑剔。

中午三个人在附近的一家法国餐厅吃饭,孙轩义不容辞地表示“远到是客”,这顿饭是自己请客。唐宓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李知行。在美国,朋友聚会一般是AA制,她只是李知行的附带客人,自然是以李知行的意志为转移。

李知行说:“他可是高收入人群,当然要狠狠吃他一顿。”

“我们这群码农算什么高收入,”孙轩苦哈哈地摇头,又对唐宓一本正经地说, 能请你这种美女吃一次饭,是我最大的荣幸。”

现在的唐宓对这些玩笑话接受良好,她明白对方没有恶意而是客气恭维,微微扬了扬嘴角,露出个浅得可以称之为笑容的表情。

“是真的啊。”孙轩满脸痛苦地发牢骚,“你是不知道我们码农,平时生活是多么凄惨,一个妹子都看不到。哦,唯一能见到妹子的时候就是在网上。”

“有这么夸张?”唐宓自己倒是没太深刻的感受,只好说,“学计算机的女生也很多……”

“绝对没有的事! ”孙轩抬高音量,“你问问李知行,计算机专业的男女比例是多少?”

李知行慢悠悠地道:“我记得,贵公司的美女不要太多。”

“人生如此凄惨,你居然还要来揭短!”孙轩表情有些狰狞,掉转头跟唐宓诉苦,“我跟你说,暑假的时候李知行也在我们公司实习,短短三个月,我看上的妹子全主动给他递了电话号码约他去“party”啊!

当了七年同学,唐宓深知李知行从来都是最受女生欢迎的类型,外形气质皆无可挑剔,中国女生们能看出来,外国女生也有眼光。看男人这一点上,中外女性的审美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李知行迎上她的目光,解释说:“别听他的,那只是因为美国年轻女性比较开放而已。”

“嗯……”唐宓对他露出笑容,认真回答,“我知道的。”

“哎,你还挺了解李知行的嘛,真不愧是这么多年的同学呢。”孙轩大笑,“不过确实是这样,我们的李知行同学是很有理智的,那些妹子一个都没联系。”

此时服务员送餐过来,李知行伸手接过餐盘放到唐宓面前,又帮她将叉子刀子摆好,示意她开吃。

顿饭吃得很愉快,聊天聊得有滋有味。孙轩很会聊天,在美国的时间比李知行久得加上又工作了一段时间,社会阅历不缺,各种经历过的听说过关于外国人的段子笑话信手拈来,成了这顿饭最好的配菜,就连唐宓都没忍住,抿着嘴微笑了好几次。

笑话段子说完后,两位男士接下来聊起了IT行业的形势和未来发展状况,各种关键词频繁出现,什么大数据、高分析、安全性,英汉夹杂,听得唐宓饶有兴致。

行业内的情况谈了个大概,孙轩对着李知行大发感慨:“不过真的要抓紧啊,时间不等人。”

“是啊,所有的问题都在时间上。”

孙轩问:“那怎么办?”

“我打算休学一年。”

唐宓提高音量:“什么?李知行,你打算休学?”

唐宓素来没有打断人家交谈的习惯,但是“休学”俩字对她的刺激太大了。对她这种顶尖好学生来说,“休学”俩字绝不应该出现在自个儿的生活之中,听闻李知行说出这个禁忌般的字眼,她的震惊攀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顶点。

她不知道李知行打算休学,更不知道李知行在筹备公司,他之前从来没告诉过她一星半点消息,保密工作做得那么好,如果不是因为今天和孙轩吃饭,她更是完全被蒙在鼓里。

孙轩得意地瞄一眼李知行,好整以暇地问她:“怎么,你不知道吗?”

“我是在准备休学。”李知行令过饮料杯子递给她,喝点水,“别激动,我慢慢解释给你听。”

唐宓认识到自己态度似乎过激,依言深呼吸了几下:“李知行,这是怎么回事?”

“我在筹备一家公司,前期工作太多,忙不过来,所以打算休学。”

公司?李知行什么时候有个公司,筹备什么?

唐宓当即反问:“什么公司?”

“做数据服务的IT公司。”

她思索了三秒钟,然后把疑问全抛出来:“在国内还是国外?哪种类型的数据服务?筹备到了什么阶段?需求分析做了吗?人员技术问题解决了没有?资金哪里来……”

她如同连珠炮一样问出了七八个问题,简直不给两位男士任何的喘息机会。

孙轩睁大眼睛,其实唐宓现在待人处事的态度比起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虽说笑得少,但和之前那种一年半载都面无表情截然不同;虽然话还是不多,但是应当说话的时候一定会说,改变归改变,但她骨子里的矜持和一直以来的冷漠基本上已经养成了习惯,孙轩的那些让其他女生笑得前仰后合的段子也只能让她些微抿抿嘴角,说话时,基本听不到语气词,话语时气词,话语也很简短。

然而此刻,她却忽然这么激动地提出如此多的问题,孙轩可真是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他收好脸上的震惊,笑眯眯道:“唐美女,你这些问题可都涉及商业机密哦。”

唐宓一愣,深深为自己的迟钝惭愧。

“抱歉,李知行,不方便的话,我就不问了。”

“别听他瞎贫。”李知行清澈的眸子看着她,微微笑了,“之前没告诉你,是因为事情才有谱,而且很复杂,一时半会儿解释不清,待会儿给你看资料。”

唐宓连忙点头:“哦哦,好的,好的。”

她其实也觉得自己的问题太多了,李知行一时半会儿也很难完全解答她心中的疑惑——但是没办法,谁让她之前完全不知道李知行的计划呢?她学金融,做过模型,知道做IT公司的复杂度和难度,陡然听说他选择休学也要开公司,吃惊和好奇陡然攀升,于是抛出无数问题。不过现在李知行既然说待会儿给她看资料,那她也不用着急了。

这顿饭耗时较长,唐宓离开餐厅之前去了趟卫生间。

孙轩目送她消失在玻璃后的背影,笑着问李知行:“你之前没告诉她要开公司?”

李知行摇头:“才开张,没有必要告诉她。”

“你不准备拉她入伙啊?”孙轩摸着下巴,饶有兴致地笑了,“她应该很适合咱们的公司吧,学经济金融的高才生呢。”

“暂时没这个打算。”

孙轩诧异:“为什么?”

“我有我的考虑。”

孙轩笑了:“既然不拉她入伙。咱们公司的商业机密和核心价值,你真要告诉她?”

“难得她有兴趣,我为什么不告诉?”李知行说,“她分得清轻重。”

“我开玩笑的,我知道你当然有分寸的。”孙轩在支票上写了小费递给服务员后,一脸“你的心思我知道”的表情凑过来搭话,“你指着她当老板娘吧?”

李知行不愧有大家之风,听到这话半点不为所动,淡定地看了看面前的合伙人。

“今天见到本人了才知道,难怪你这么心心念念看不上其他女生。”孙轩发自内心地感慨,算是明眸皓齿,她可真是我这背子至今为止亲眼见过的最漂亮的亚裔美人……”

男生看女生,第一看的就是脸,这一点在死宅孙轩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

孙轩谆谆教诲着:“你要加油把人追到才有。这种级别的美女可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

“正因为是我,所以追她很难。”

“就算是她这种级别的美女,对你来说,应该也不难吧。”孙轩一脸的难以置信。

李知行白了孙轩一眼,觉得孙轩的思维挺单纯的——当然,当程序员的人,学习和工作的交友范围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向思维比较浅薄,他们总会有这样的错觉,只要男人的条件够好,就能追到美女。

“我们不光是同学关系。”李知行决定跟自己的合伙人略微解释一下,“她的舅舅曾经是我的姑父,双方现在已经离婚了。而我们家当年对姑姑的婚事就很不满意。家庭矛盾根深蒂固,我家里人不会同意我和她在一起。

“家人不同意,那还真是个问题。”孙轩费力地理清楚关系后摸了摸下巴,“那你准备怎么办?你不太像是会放弃的那种人啊。”

李知行手指轻轻一敲玻璃杯,微微一笑。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让他们无法干涉我就可以了。”

唐宓回到餐厅的时候,孙轩已经结了账付过小费,于是三人分别离开。

唐宓坐进李知行的车内,规规矩矩地系好了安全带。旧金山一年四季都阳光明媚,气候温和,温暖的阳光落在车内,倒是暖洋洋的,格外舒服。

李知行发动汽车之前,从储备箱里拿出一个文件夹,递给了唐宓。

“公司的资料都在这里,你看吧。”

唐宓却罕见地犹豫起来,李知行倒是笑了:“怎么了?”

“孙轩说得没错,这个可是商业机密……给我看了不好吧。”

李知行笑得不以为意:“他是老板还是我是老板?我说能看就能看。而且,我还期望你看完了给我提建议。”

唐宓琢磨了一下:“我不会外传的。”

李知行笑笑。

好奇心还是压过了一切,唐宓终究打开了文件夹。

这份资料非常翔实,长达数页,有英汉两个版本,看得出来李知行准备这个方案有一段时间了。

她是经管学院毕业,课堂上不知道分析过多少经典的商业案例,然而案例读得再多,总归还是纸上谈兵,不及此刻的震撼。

一家公司的成立,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什么的。数据服务,主营业务分别是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应用等几大类;市场方向的定位是面向通讯公司、IT行业和各种大型企业,为他们提供数据存储和分析挖掘业务,以此来盈利。公司的英文名字叫Numbers,缩写为NUMS,中文名叫知科。

唐宓看书很快,但此刻,她几乎是一字一句地把文件通读了一遍,提出问题:“你的意图我明白了,我有几个问题。第一,你要给IT公司提供服务,你的新公司凭什么可以竞争过那些专业的公司?”

李知行一边开车一边回答她的困惑:“那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什么?”

“通信公司和大型的IT公司的需求很大,需要成千上万的服务器存储数据,这些数据占用的空间不是小数目,而用我们的数据处理软件,在大数据模式下,能够有效地缩小存储空间。”

唐宓瞬间认识到这其中的价值,眼睛亮起来:“是一种数据存储和压缩的新算法?”

”可以认为是这样。假如一份文件之前所占用的空间是5兆,但是经过我们的算法处理后,只需要占用之前空间的10%,且完全不会影响读取速度。当然,这么形容太夸张了,目前数学已经证明,这个算法只对大数据有效。”

她盯着李知行,震惊地说:“这个思路和想法,需要水平极高的专业的数学人才和大量的程序员支撑。”

李知行打着方向盘,一五一十地回答:“所以我的合伙人里有孙轩,他会回国跟我一起创业,组建技术团队。

“那理论是谁提出的?”

“我提出了想法和大致思路,但真正的数学论证过程不是我做的。”

唐宓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李知行,她是如此震撼,以至于许久无法出声。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有分量的话,就是这样轻描淡写说出来的。

摸着良心说,她从来不怀疑李知行的优秀,也知道他十项全能。正因为如此,虽然两人同校七八年,她对李知行的关注反而很少——反正他什么都可以做到,那里需要自己浪费时间去关注?

在她死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折腾自己的学业的时候,李知行已经成长到了如此惊人的程度。他的研究成果就算称不上“改变时代的发现”,也足以称为“推进时代的发现”,这其中的意义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尽述,几乎可以列入计算机大事件了。

明明是一起开始的,距离却越拉越大。李知行大学期间到底都干了什么啊?他参加了数个社团,举办了各种活动,把社团打理得非常棒;他的每个假期都去各大IT公司实习,没有浪费一天;他从大二开始就参加了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都做出了成绩,他选修了双学位,都学得很好。

唐宓想,自己还是大大低估他了。

李知行似乎看出她在想什么,解释道:“并不是我很厉害,说白了,是简单的角度问题。好比第一个人想到把火车搬到地下,从而形成了地铁。”

唐宓慢慢收好了心中的震撼。她也不是不能明白。

任何一个天才的想法出现,都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 ,只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李知行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火种。

但是光有火种是不够的,还需要燃料才能让火种发光。

计算机和数学从来不分家,李知行的想法要实现,依然任重而道远。

“所以,你找到叶一超?”她问。

李知行摇头:“世界上也不是只有叶一超,我需要的是罗志维。”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李知行一直在思考IT领域内的新盈利模式,他从上大学这几年来,都在为此而努力。他认为IT领域虽然看似被瓜分完必,但其中最大的产能,莫过于后台数据存储和服务这块。目前在国内,用得最多的是分布式的数据存储,但是存储的效率不佳。

有了思路后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几个月前终于在思路上有了突破,具体的细节涉及大量的数学模型,他本人无论如何都搞不定那么复杂的数学理论建设。恰逢此时,他在数学期刊上看到了一篇非线性计算的数学论文,恰好和他的思路不谋而合,而论文的作者,恰好是大学校友罗志维。

李知行手指敲了敲方向盘:“非线性这一块本来就是罗志维的专业方向,他的导师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专家,我跟他提出想法之后,他也很有兴趣,愿意配合我进行配合我进行研究。

和罗志维在欧几里得俱乐部待了四年,他是什么人、数学水平如何,唐必非常清楚。他看上去不是叶一超那种才华横溢得闪闪发光的人,但他对数学的热爱和热情,唐宓不敢小看。罗志维是那种喜欢静静思考并且专业方向很固定的,他可能十年拿不出成绩,但是成果一旦拿出来,就非常惊人。举个例子,叶一超是那种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可以得五块金牌的人,罗志维虽然拿不了五块金牌,但是在他自己最喜欢的代数领域,他可以得到满分。

宓放心了不少:“如果是罗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