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六零纪事-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妮和四妮也没有反对,横竖二姐也比她们稳重,问问二姐也不容易出错。
江二妮回来知道这件事也吃了一惊,不过她和江一留的想法一样,就是这笔钱不能收,最后的处理结果就是让小宝把那箱金条好好藏起来,到时候放假回家,再原封不动地还给小舅舅。
几个姐姐的处理结果让江一留很欣慰,他就怕她们中间有一个有其他的想法,这样这件事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
金条的事像一个插曲,除了让江一留更好奇那个洋房的秘密外,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
接下去的日子,大家忙活学业和生意,也都快把那箱金条的事,抛诸脑后了。
江一留现在在烦恼一件事,那就是建厂的事情,他准备批量生产苗老太独家秘方的各种酱料以及酱菜。
其实这件事在江一留心里也已经思虑许久的,高端稀有的东西固然能带来财富,可是大家都忽略了,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所带来的巨大的利润价值,甚至远超那些高端货品。
据江一留在自己那家小小的火锅店的观察,那些在生活里并不稀有的火锅蘸料,极其收到大家的喜爱,甚至不亚于那些美味可口的酱菜。
类似最受欢迎的蒜蓉辣椒酱,以及浓香可口的蘑菇酱,几乎每个人离开的时候,像问那些酱菜一样,每个人都会问一下那些蘸酱卖不卖。
江一留做了一笔账,拿一小罐小小的蒜蓉辣酱来说,几乎没什么本钱,靠的就是那秘方和手艺。现在的人生活节俭,轻易不下馆子,可是谁家里没有那些下饭的小菜和蘸酱啊,江一留对自家的东西的味道有信心,知道那些东西,只要顾客尝过一次,就会愿意花些小钱,省下自己动手的那些功夫,转而买这些现成的东西。
华国有十几亿的百姓,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这种流水线生产的产品,看上去利润薄弱,可是一点基数变大,那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江一留怎么不清楚在后世,那些出名的酱料厂是赚的如何盆满钵满,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市场还未被开发之前,强占先机,做到领头羊的位置。
据江一留所知,前世的那些酱料品牌现在可能都只是一个小作坊,如果他能抢先一步,未来的路就能走的更宽、更广。
只是江一留现在有两个难点,一是厂址机器的问题,还有就是,这种秘制的酱料,配方的密保问题,该怎么处理呢。
第164章 食品厂
秘方之所以为秘方,那就是因为知道的人少; 且知道的那一部分人有利益或是血缘关系; 保证秘方不会外泄。可是一旦开设工厂; 扩大生产规模,人多口杂之下,秘方的保密工作就成了一大难题。
江一留苦思冥想了许久,只想出了个办法勉强应对。
首先,是食材的分拣编码; 将所有的食材调料采取编码的方式; 从分拣室用机器切碎成小碎块状,每个分拣室的工作人员都只负责配料中的其中几味原料; 将其按一定比例调和后再次编码; 送入下一个步骤。之后几步的工作人员拿到手的就是从不同分拣室运送过来带有编码的颗粒状调料,将其按不同酱料或是酱菜所需的编码调和腌制。
腌制的步骤也必须分部进行,每一个车间所知道的步骤都不相同,当酱料和酱菜在经过第一道工序后就进入下一个车间,下一个车间的工作人员,再用这一步所需的编好码的调料对酱料和酱菜进行腌制。。。。。。依次下去; 虽然复杂; 但是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秘方的密保问题。
只是这么一来; 这人手规模就小不了了,而且其实这个看上去似乎很复杂的方式,破解起来也十分简单,只要将每一个步骤的人都收买一个下来; 互相串通口供,这所谓的秘方,也就能被破解的八九不离十。
江一留要做的,就是尽量延缓秘方被破解的时间,在这个大家都没把目光聚集在这个市场的时候,将自己的品牌牢牢印刻在老百姓的心里。
很多时候,其实大家买的并不是调味料,而是品牌的名字。
就像是康帅傅和娃呵呵,其实正真论味道,后世还是出现了许多和他们口味不相上下的食品品牌,可是百姓心中认准的,还是这两家早就已经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大品牌。
他想让大家提起好吃的酱料和酱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江味。
江味这个名字是他给自己计划中的食品帝国起的品牌名,他也不是学文科的,对这方面也没什么特殊天赋,就起了一个好听顺耳的,而且一听就知道是江家人开的。不仅是食品厂,包括以后的火锅连锁店,或是其他餐厅,都用这个名字,现在他已经在都城开了三家火锅店了,分别占据了都城三个最热门的地段,现在这家美味高档的火锅店,在都城百姓心里也算是小有名气,借助这家已经有一定市场的火锅店的品牌效应,也能让食品厂生产的调料,更好地推广开去。
江一留先暂时定下他的计划,剩下的工厂的事可不是他一个人能搞定的了,是时候去找一下金大腿了。
******
“你想卖这些酱料还有酱菜?”夏艾看着江一留摆在他面前的那些瓶瓶罐罐,他就知道眼前这个人轻易找他没什么好事,说是给他送东西,实际上却给他摆了个难题。
“你觉得怎么样?”江一留笑的像一个老狐狸,看着夏艾就是不先开口。
夏艾看了他一眼,将桌子上那些酱料移到自己的面前,这些似乎都是试样,小小的玻璃瓶,每罐酱料大约一瓶罐头杨梅的大小,圆柱形的瓶身,上头贴着一圈标签,包括瓶盖上,都绘有这瓶酱菜的名字和图案,很好区分酱料和酱菜的种类。
包装还算新奇,市面上的一些酱料都是按斤两称重的,还没出现过这样罐头包装的。
“这样一罐多少钱?”夏艾看了他一眼问道。
“便宜的五毛钱,贵的三块钱,还有豪华礼盒装,价格不等。”根据原材料的不等,这东西的价格自然也不一样,比如素的和荤的,这价钱肯定就差开去了。
不过这价格真不算贵,这玻璃瓶也得六分钱一个呢,更别提其中的人工费了。而且现在供销社里头卖的普通酱油和醋都要八分钱一斤了,他这一罐起码两三斤,酱料和酱菜的工序和食材的原料比之酱油成本更大,这个钱,他要的还算是正常。
这种大规模的商品,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可以。”夏艾点点头,他也是学经济的,自然看到了这一个市场要是能发展起来,其中的利润该有多大,无论酱料还是酱菜,都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里少不了的。
“你来找我不只是来问我的意见吧,还有什么事你就直接开口吧。”他们现在也算是比较熟了,夏艾对着他也没那么惜字如金了,何况吃人嘴软,夏艾还等着他送老太太亲手做的各种小食呢。
“被你看出来了!”有了几次的经验,江一留的脸皮也厚了起来,没有一开始那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了,“我就是想请你帮个忙,给我批一块地建工厂,还有这一些证件吧,我自己去办可能有点麻烦,还得拜托你了。”
现在开公司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政策出来了,可是其中的弯弯绕绕,给江一留几个月的时间都不一定理的清楚,别说后世网上常常吐槽的政府办事人员推诿和拖沓的现象,这时候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批地也是个大问题,上头没人帮忙,还真弄不下来,虽然这年头在这方面的管控似乎不怎么严厉,也大可以自己买下一堆住房,将住房改建成工厂,可是之后的后续,要处理的问题就多了,而且这样一来,花费也会更大。
这时候江一留就无比希望时间快进了,至少再过几年,政策更宽松了,他就不用再这么麻烦夏艾了,欠人家人情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
夏艾皱了皱眉,陷入了沉思当中。
“是不是很麻烦?”江一留看他这副表情,想着难道他没研究清楚,这时候的政策还不允许民间资本批地建厂,可是按理,不应该啊。
“你准备花多少钱?”夏艾直视江一留的眼睛问道,“建工厂,买机器,雇人手,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现在的食品厂机器化程度还没有后世来的高,可是一些必须的机器例如,清洗机,粉碎机,干燥设备,称重设备,以及封口机总是要有的,一些规模大点的食品厂还会自己生产食物所需的外盒,这些机器,都不是便宜的,加上建厂所需的费用,打底都是三五十万起步,而且后期还需要采购原材料,以及雇佣人手,一件看上去挺简单的事,其实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你忘了,我没钱,可是银行有钱。”江一留想要办厂,怎么会没想过这个问题。
说起来有趣,改革开放后,银行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每年都会拨一笔款项,鼓励农民进行投资,这笔钱,不需要利息,也不需要抵押,就像是白给一样,除了无息,还有低息贷款,算起来也没几块钱的利息。
相较于后世沉甸甸的房贷压力,这时候的银行就像是善堂,可惜人民的思想没有那么开放,尤其是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民,他们的老意识还是父债子偿,觉得欠下的那些钱,要是还不上还会拖累儿女,这个政策虽然惠及农民百姓,可是实际上却没有人干去动那笔钱。
当然,这世上也不缺有魄力有胆识的人,像是欧阳虎子,早在政策出来没多久,就咬咬牙贷了款,又给自家的车行添了两辆崭新的大卡车,反正没利息,就当时提前支取了自己以后的收益,多了两辆车,将来还能赚的更多,那些欠款,迟早还得清。
江一留觉得,在这方面,欧阳虎子真的没丢他这个霸道总裁风格的姓,再过个几年,凭着他敢拼敢闯的心,成就必定不可小觑。
“你想向银行借钱?”夏艾挑了挑眉,他都忘了对方还是农村户口,的确可以申请那笔款项,只是这数目太大,银行还不一定会批给他。
“我可以抵押房产,现在我手上也有十几套房子,市价也有个几十万了,抵押五十万,还是抵押的出来的吧。”江一留笑了笑,他知道自己要的数目大,银行也不一定有胆子给,人家无抵押无利息的借款都是数额较小的,他这个又有点特殊了。
“看样子你是早有准备,不过我这儿也有个方案,如果你接受的话,我可以让你用最小的本金,得到一个厂房机械俱全的工厂。”夏艾喝了口茶,没有意外江一留手头的那些资产,勾了勾嘴角笑了笑。
这还是江一留第一次见他笑,还笑的极其僵硬,这让他忍不住警惕地看了他一眼,便宜没好货,他觉得对方一定在什么地方也等着摆他一道。
“十几年前,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除了大规模扩大农村生产,同样的,各个城市的生产工作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在那期间,无秩序无规划开办的各类工厂,实际上不仅没有产生任何效益,反而每年还有巨大的亏损,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在人力上的支出,都给财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程老爷子就是主管国经委的,他让外孙学这个专业,自然也是想过让夏艾走这条政途,因此平常不涉及机密的问题,他也乐意和外孙一块探讨。
夏艾说到这些,江一留也知道,毕竟现在是没有下岗这个说法的,国企工人都是铁饭碗,直到九十年代初,国家才推出下岗政策,并迎来了一大波的下岗潮。
现在那些效益不好的工厂,每年的亏损加上厂里的员工的工资补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只是江一留不明白,这件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海淀有个食品厂,厂里所有的设备一应俱全,占地约一百亩左右,你要是愿意,可以以最低价卖给你,只是我有个要求。”夏艾想着老爷子最近常常念叨的国企改制,或许这是一次好的实验。
“什么要求?”现成的厂房固然好,可他觉得,夏艾可不会这么简单就放过他。
“食品厂现在有一百四十三名员工,你必须一块收下。”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初,上层就已经开始考虑这工厂员工铁饭碗的事了,可是这种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是那么轻易能处理好的。
他的话音刚落,江一留就皱起了眉,看了他好几眼,终究一声叹气。
“你可给我找了个大麻烦。”江一留就知道,这天底下这么便宜的事。国企专为私企,那岂不是意味着那些员工由铁饭碗的职工,转变为私人工厂的普通员工,这样利益就没那么大的保障,恐怕光是那些员工的反对抗议,就足够他喝一壶了,能不能正常开展生产都是一个问题。
利弊权衡,江一留实在看不到这其中吸引他的地方,他怕麻烦,可夏艾这就是在把麻烦往他身上丢啊。
“你可以先去食品厂参观一下,我也回去和外公商量,争取给你一个最优惠的价格。”夏艾看出了他的拒绝,伸手制止了他的回答,这个主意他也得回去和外公探讨一番,看看是否有实施和推广的可能性。
“这些东西我就拿回去了,改天来看看奶奶,她有些想你了,还想你大姐做的衣服。”夏艾没等江一留回答就起身离开。
江一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仔细琢磨着夏艾那些话。
反正也就是看看,要是价格实在优惠,一个现成的食品厂其实也给他升了不小的麻烦,只是那些员工。。。。。。
江一留叹了口气,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165章 买下
同样是工人,不同工厂的工人; 受到的待遇确是大有不同的。
大环境下; 所有工人的工资按级别发放; 同一个级别的工人,除了个别工种的工资会高一点,大多数的工厂的工人工资还是相同的,可是好一点的工厂,逢年过节会发放不同分福利。
拿江大姑两口子来说吧; 孟平川所在的机械厂效益好; 逢年过节,都会发放糕点; 米粮等补贴; 每到过年的时候,还会分给每个员工一只鸡一只鸭,以及数十斤从沿海城市运送过来的海鱼,工级要是高一点,隐形的福利也就更多了。而江大姑所在的纺织厂,效益只是一般; 算得上略有盈余; 她们的节日补贴可就没有纺织厂的工人来得多了; 顶多也就送点厂里染坏了的布料,两厢对比,在隐形的补贴上,一年下来起码也差了百十来块; 放在当下,也是不小的差距。
不过,效益好的厂子,意味着劳动力的强度更大,像拿这些年效益最好的棉纺厂国棉一厂来说,机器二十四小时都是不停的,三班倒,每班八小时,每天还要在纺锤和织布机前来回跑,工作的时候连水都顾不上喝。
这是效益好的厂子,那些效益差一点的,没有出厂的订单,一群工人待在厂里几乎就无所事事,班照上,工资照拿,只是这工作的内容,就变成了聊天打诨,偶尔有活了,才慢腾腾地走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期间也不忘偷懒划水。
这种态度之下生产的东西,质量多少会存在疏忽的地方,直接的后果就是订单越来越少,现在国企的工人又没法开除,恶性循环之下,那些厂里的工人也就越发有恃无恐,行为懒散,一个个的就差把自己当大爷了,男工人干脆在厂里聚众大个小牌,女工人则是签个到就溜回家,看小孩,做家务,一点都没有正常工人上班的样子。
听上去很稀奇,可这就是部分工厂现在面临的现状,也是为什么,九十年代提出下岗这个概念后,就迎来一大波下岗潮的原因。
江一留和夏艾就在食品厂里实地参观,在心底再一次坚定了无论夏艾给的价格再优厚,也不能松口的决心。
“县长,你看,这就是咱们的生产线。”食品厂的厂长正站在一旁带路,对着领头的中年男子点头哈腰地说到。
县长看了看走在后头,从进到厂里就没开口过的夏艾和江一留,这两个人是上头派下来考察食品厂的,县长想着他们两人这么年轻,估计是哪家的公子,也不敢轻易得罪,想看看他们的意思,再说话。
“你们这家食品厂的工人全在这了吗?”江一留看了看整条生产线上,就站着十几个工人,稀稀疏疏的,难道其他人都在其他的生产间。
“在另外几间,我等会参观完了这间工厂,就带你们过去。”厂长不着痕迹地擦了擦额头的汗,这些天厂里都没什么任务,工人们也就来厂里签个到就回家了,县长来视察前都没打个招呼,他刚刚已经偷偷摸摸安排人回去叫人了,希望还来得及吧。
江一留和夏艾对视一眼,他们自然看出了这个厂长在说谎,看样子这个食品厂的工人,比他们预期的问题还要大。
“这些机器几乎都是全新的,每个月咱们都会请机械厂的师傅来保养维修。”厂长走在前头给他们介绍每一个机器的用途,边说边注视着门口的动静,放慢语序,显然是在拖延时间。
江一留没在意他的那些小动作,刚好他对那些机器也比较感兴趣,到时候他要是自己办厂,也得同样置办一份。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出现在了房间外,对着厂长比划了一个动作,那个厂长的眼里闪过一丝欣喜,连忙停下介绍的话,冲着县长恭敬地说到:“这只是一个小车间,咱们现在就去大车间看看吧,这里的机器在大车间里头都有,到时候我可以一块给你们介绍。”
厂长也发现了,跟在县长身后的那个年轻人似乎对那些机器格外感兴趣。
“行,那咱们就过去吧。”在得到夏艾的暗示后,县长点了点头,答应了对方的提议。
这次去的工作间,是他们刚刚去的那件厂房的三四倍大,即便江一留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还是忍不住被震撼了一下。
整齐有序的机器,堆叠成小山状的原材料,从进厂到现在没见到几个的工人似乎都出现在了这间屋子里,扛着面粉袋子在屋里走来走去,一部分工人,则是在原料池拿着棍子搅和里头的东西,看上去极其忙碌的模样。
不过你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应该穿着统一工作服的工人,有好几个都穿错了衣服,手套,帽子,丢三落四的都没有穿戴整齐。那些个扛面粉的,把面粉从东侧小山扛到西侧小山,再从西侧小山扛到东侧的小山,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
江一留只用一眼,就发现了这些人是刚刚从家里赶来的,这一点,从机器运行的表壳还是冰凉的就能看出,明显这些机器刚刚才被打开,运行不久。
这就是你说的让我接收的工人,江一留打趣地向夏艾使了个眼色,夏艾面无表情,可是江一留还是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了些许无奈。
说实话,要是夏艾不要求他接收这些工人,他是乐意花钱将这间厂房给买下来的,毕竟工厂和机器都是现成的,还省了他重新建厂的麻烦。而且这家食品厂开了这么久,虽然效益一直都一般吧,好歹一些货源总是齐全的,还能给江一留省下一个大麻烦。
“你觉得怎么样?”参观完工厂,夏艾就带着江一留在食品厂里头转悠,等走到了一个隐蔽的角落的时候,小声地问道。
“刚刚你也看见了,那样的工人我敢收吗,而且人家现在是国企的员工,就是我乐意,人家也不一定乐意给我干活,没准还得搞什么游行抗议,我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江一留是真眼馋那一厂的设备,可是也是真头疼那些大爷一样的员工。
“五十万,工厂连带所有的机器,以及仓库里剩下的那些货,一共五十万。”夏艾没有废话,直接报出了外公报给他的最低价。
“你还——”江一留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价格实在是低到超乎他的想象,光是厂里那些机器,可能就不是这个价了,何况还有那几十间钢筋铁骨的厂房。他开头想着,对方即便给了他优惠价,也就八十万左右的价格,这么一来,即便比他自己建厂方便,可也划算不了多少。
这个食品厂规模不小,江一留保守估计,自己要是建一个同等规模的食品厂的话,本金起码在百来万左右,一开始他想着初步建厂,就建一个规模小点的,预算也是五十万。
现在看来,花同样的钱,却能得到两三倍大小的工厂,这简直就是白菜价啊,饶是江一留意志坚定,也忍不住动摇了。
“程爷爷是怎么想的,难道这国企员工的问题已经这么大了?”江一留有些不确定的问道,毕竟上辈子,还得再过个十年,国家才会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呢,难道这也是蝴蝶效应?
夏艾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朝着前头又走了几步,厂房的烟囱里传来阵阵麦香,似乎是在做饼干。
“这间食品厂一共有一百四十三名工人,平均工资是五十五块钱,一年下来,光是在工资的支出上就不下十万,而且这个厂除了建厂之初还有盈利外,几乎每一年都是亏损的,加上水电,煤炭,柴油等各项花费,每年的亏损在三十万左右。而这样的国企工厂,全国上下,有成千上百家,甚至有些厂规模更大,亏损更多。”
现在不是后世,很多效益不好的工厂,因为有那么一群工人在那,轻易不能关门,很多时候,都是政府拨款,勉强让那些工厂撑下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