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农家喜事-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轻的姑娘。

    莲子忍不住拉住苏可言想过去看一看,苏可言没法,便跟着过去了。

    只见喧闹声的中央地上,跪着一个身穿灰布衣裙的年轻姑娘,而在姑娘面前的地上,放着一块白绢,上面写着好些黑色的字。

    莲子看了看,大致看明白了,这姑娘是在卖身为母治病。

    “又是这种桥段!”莲子心中忍不住道。

    前世的电视上,可没少看这种剧情,就连旁边喧闹着调戏姑娘的登徒子,都是如此一样。通常这样的事情,总会牵扯出一个凄美的故事。

    如果莲子此时还有兴趣在这里看下去的话,她也只是在等待一个英俊的年轻公子贡献出自己的银子,将这姑娘解救出水深火热之中。

    只是,年轻英俊的公子还没出现,周围的喧闹倒是越发大了起来。

    “呦,小娘子,你还卖什么身啊,索性跟了大爷我,保你这辈子吃香的喝辣的。”一个身穿紫色锦袍的公子说道,一边说着,一边用手中的折扇,在姑娘的脸颊上拂两下。

    那姑娘也不为所动,只是仍然跪在地上。她红艳的双唇紧抿,秀眉微蹙,脸色虽然有些苍白,但是这苍白的颜色,却丝毫没有损伤她的美,反倒是为她增了几分凄美的颜色。

    “倒是个美人呢。”莲子说道,又看向苏可言,“要不你救她回去做贴身丫头吧。”

    苏可言知道莲子只是在开玩笑,于是也笑道:“行啊,只是我没有银子。”

    莲子哼了一声,心中道:“你苏家大公子没有钱,说出去谁信啊。”

    这姑娘跪在这里,虽然看起来楚楚可怜的,但是莲子心里却还有几分理智,谁知道她是不是跪在这里骗人的。

    前世的时候,类似的这种情况,可真是屡见不鲜,因此,每回遇到,她都是十分纠结,十分为难。

    这个姑娘,看样子,还是当做没看见好了,谁知道如果她“看见”了,又会惹出什么样的麻烦。

    只是,她当做没看见,有的人却是看见了,并且也没有像她一样纠结。

    “你去把那个姑娘带过来。”李氏掩上马车上的帘子,向身边的陪房婆子说道。

    那婆子答应了一声,见李氏的马车驶到了一个隐蔽的角落,这才过去,走到那姑娘身边。

    她先是将地上的白绢给拾了起来,然后又将姑娘给扶了起来,说道:“姑娘,我家主子要帮帮你。”

    那姑娘闻言,从地上站了起来,或许是因为在地上跪的太久了的缘故,双腿一软,竟差点倒了下去。幸好有那婆子眼疾手快地给扶住了,这才没有倒下。

    “真是谢谢了,小女子实在是无以为报。”那姑娘说道,声音低沉,眼眶里也是红了起来。

    “不碍事”,那婆子说道,“我家主子正在等着姑娘呢,还请过去说话儿吧。”

    那姑娘闻言,忙点头道:“好,我知道了。”

    虽然这婆子只说了她家主人会帮助她,并没有说给多少银钱,但是她本身就是卖身为母治病的,哪里有轮的到她选买家的机会?

    “真是的,到底是谁啊,也不露个面儿,真是没意思。”周围那些刚刚还在调戏这位姑娘的人,见并没有人出面,便纷纷地抱怨起来。

    直到这姑娘跟随那婆子走远了,他们觉得没热闹看了,这才纷纷离去。

    那姑娘跟在婆子后面走着,始终低着头。如果不是家里出了事儿,怎么着她一个好人家的女儿,也不会沦落到如此田地。

    婆子带着那姑娘走了一会儿,径直来到李氏的马车前,说道:“太太,人我已经带来了。”

    李氏在车里“嗯”了一声,也没有掀帘子。

    婆子正想让车夫赶路,让这姑娘跟上,但是又听李氏说道:“让姑娘上车吧,仔细别给累坏了。”

    那姑娘刚开始听说马车里坐着的,竟然是位太太的时候,便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一般说来,她卖身的结果,要么是被富人家的男子们买去做个通房丫头,要么,便是被管家统一采买了去府里做丫鬟,但是后一种情况,是十分少见的。这马车里坐着的,竟然是一位太太,也就是说,买她的,是一位太太,这实在是不能说不奇怪。

    心中虽然带着疑惑,但是这姑娘仍然是上了车。她掀开帘子,见里面坐着一个年纪三十多岁的妇人,身上穿着暗红色绣福寿祥纹的单褂子,下面穿着青色马面裙。

    见她进来了,这位太太也不说话,只是移了移身子,给她腾了个地方,示意她坐下。

    于是,她也只能坐下。

    李氏虽然没有和她说话,但是眼角的余光却看见了,这姑娘的一举一动,果真是不像寻常人家的女孩儿。

    刚刚她跪在地上的时候,李氏便已经看到了。她虽然跪了许久,想必身上早已是酸痛不已,但是腰背,却仍然挺得笔直。这样的孩子,一定不是一般的人家能教养的出来的。

    今日她只是趁着庙会之前,赶着来这寺里添了香油,再祈福上一番便回去的。回去之后还有其他的事情,因此李氏不想耽搁时间,本来想直接走掉的,但是马车经过之后,李氏心中却忽然有了个想法:倒是不如把这个姑娘给带了回去。

    像莲子所想的那样。她其实也想到了,但是仔细一想,这并不会影响到她。

    如果这个姑娘确实是卖身救母,她将她给买了去,自然就是她的人,以后的事情,肯定会听她的。并且这姑娘长相是极好的,如果好好教上一番的话,说不定真的能成事。

    如果这个姑娘是骗人的话,只要她一和她说她将要做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想必以她这种聪明劲儿,定然是不需要人教,自己就知道该如何去做的。

    不管怎么想,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对她有利的。因此,李氏便让车夫调了个头,重新回到刚才那处,命婆子将这个姑娘给带了来。

    一路上,二人都没有说一句话,让这姑娘心中都不禁有些着急。这位太太可真是有些奇怪,将她给买了下来了,但是让她坐车,并没有当下人一样的使唤。只是,这一路上,她为何就一个字儿也没有和她说?

    好不容易到了家,李氏直接带着这位姑娘,回了自己的院子。

    她在椅子上坐下了,接过婆子刚刚给倒上的茶,喝了一口,这才抬起头,看着面前站着的这位姑娘,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回太太,我叫李淑兰。”她答道。

    “淑兰”,李氏重复了一遍,“倒真的是个好名字呢。”

    那叫淑兰的姑娘闻言,又道:“谢谢太太夸奖。”她犹豫了片刻,这才问道:“只是,太太将我买了来,我此时真的是十分放心不下病重的老母。”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七十九章 因由

    起初李氏并没有说话,只是盯着那李淑兰看。过了会儿,才向她的陪房张婆子道:“你去拿上些银子,可着劲儿地给李姑娘的母亲看病。”

    李淑兰闻言,心中大喜,忙道:“真是谢谢太太了。

    但是她心中虽然欢喜十分,面上却并没有流露出很多颜色。李氏见了,心中不免有些为难。

    这个李淑兰,看样子应该是个十分有心计的,这样的人正是目前她所需要的,只是,就怕心计太深,到时候反倒是把她给算计了进去。

    张婆子当即便拿了钱,带着李淑兰走了。

    看了大夫,抓了药,李淑兰又亲自给母亲喂了之后,这才跟着张婆子,又回到了苏府。

    回去的时候已经不早了,正赶上李氏吃晚饭,便让李淑兰一起坐下吃。

    “不,太太如此,当真是让淑兰惶恐了。”李淑兰忙摆手道。

    她卖身救母,就算再不愿意承认,也只不过是李氏买回来的一个丫头而已,哪里用得着她如此对待了?

    “坐下吧”,李氏又道。

    但是那李淑兰还是不肯坐,只是在一边站着,于是李氏又道:“我让你坐下你就坐下,要是再不听话,我可要把你送回去了。”

    李淑兰一听这话,霎时没了主意,只好告了声罪,在李氏旁边的椅子上坐了。

    李氏见她坐了,端起碗开始吃饭。

    “你也不用害怕,我不是那种爱刁难的人”,李氏说道,“我见你卖身救母,这心里啊,着实是感动。你这姑娘能有这番孝心,想必也是个十分不可多得的好姑娘。如果说真要是被那些登徒子给带了回去,当着是得让人心疼死。”

    她说着,夹起一筷子菜,给放到李淑兰面前的碗里。

    “你放心”,她又继续说道,“既然你来了我这里,我便不会把你当下人使唤,断断不会委屈了你去。”

    李淑兰闻言,忙起身向李氏行了个大礼,道:“太太大恩大德,淑兰没齿难忘,今后结草衔环,必当报答太太的恩情。”

    李氏笑道:“哎呦,啥恩不恩的,咱只是看对了眼”,她停了片刻,又道,“说起来,咱也真是有缘啊,竟然遇上了,你姓李,我娘家也姓李呢,说不定咱五百年前啊,还是一家人。”

    李淑兰听她这么说,脸上也带上了笑容。

    在李氏的劝说下,她又重新坐了下来,此时也不像刚才那样,感觉既陌生,又忐忑。

    “淑兰啊,我看你也像是受过极好的教养的姑娘,如今怎么就到这里来了呢?”李氏问道。她从一开始,便看出来了,这李淑兰,必定不是一般人家教养出来的女儿。

    说起这事儿,李淑兰叹息一声,眼里瞬间也泛起了湿润之色。

    “太太您对我这么好,如果我再不对您说实话的话,那可真是罪该万死了。”李淑兰用帕子抹了抹眼睛说道。

    “我家原本是在汴京城的,只是恰逢遭了变故,怎奈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一病不起,父亲又不在身边,我家中又无兄弟,因此我便只能带着母亲,回外祖家投亲。只是谁料,外祖家的舅舅,竟不顾我母亲的死活,硬是将我母女赶出了家门。母亲病重,我又实在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她受罪,这才会卖身救母的。”李淑兰说着这些话,声音不由得哽咽了起来。

    虽然李淑兰并没有说的十分详细,但是李氏也听明白了,应该就是她家出了事,京中待不下去了,便带着母亲来外祖家投亲,谁料这边又不接收她们,因此母女二人只能流落街头。

    听着听着,李氏不由得也拿起帕子拭泪,这李淑兰的外祖家舅舅,也实在太不是个东西了。怎么说她孤儿寡母的,又是亲姐姐,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流落街头。

    “好了,你别哭,既然到了我这里,以后断断不会让你再受了委屈。”李氏安慰道。

    李淑兰一个劲儿地点头,言语有些哽咽,但是仍在说着感谢李氏的话。

    “只是,淑兰,你父亲呢?难道也不管你们母女的死活的吗?”李氏又问道。

    李淑兰听她这么问,忙摇头道:“家父,家父不在身边,回来实在是不方便。”她说着这话,但是语气明显是有些闪躲。

    “你父亲是在哪里?”李氏又问道。

    李淑兰又道:“怪远的,实在是回不来,要不也不会让我们母女俩遭了这么多的罪。”

    “哦”,李氏道了一声,见李淑兰不愿意说起,也便不再多问。

    但是此时不问,并不代表她可以置之不理。毕竟是她带回来的人,如果不把她的身家调查清楚了,只怕她日日也不得安心。

    “好了好了,快吃饭吧。”李氏道,将筷子重新塞回李淑兰的手中。

    吃完了饭,李氏吩咐房里的丫头将桌子撤了,又上了新茶,和李淑兰在桌边坐下,一边喝茶,一边聊着。

    “我见你年纪也不大,有十六了吗?”李氏问道。

    李淑兰虽然看起来还是个小姑娘的模样,但是或许是最近经历了很多事情,看透人情冷暖的缘故,眼神里竟有了几分和她这个年纪不相符的色彩。

    “没”,李淑兰摇摇头道,“今年才十五。”

    李氏“哦”了一声,又将她打量一番,见她形容尚不是很足。

    “及笄了没?”她又问道。

    见那李淑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可曾定下亲事?”

    李淑兰听李氏问道这个问题,眼神里闪过几丝暗淡,随即摇摇头道:“没,还没呢。”

    如果不是家中突然出事,她堂堂官家千金,又怎么会被退婚?

    如果没有此番变故的话,她仍然是她,那个在京中备受瞩目,羡煞了多少人的李淑兰。

    只是,如今,一切都变了,变得她自己都觉得这好像是一场噩梦一般。

    让她蒙受此番羞辱,远离京城,受尽苦头,这又能怪谁?但是她李淑兰从来不会认命,从来不会屈服。只要她还活着一天,便要精彩地活着,便要为了自己而努力地活着。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八十章 谋划

    两人聊了好大一会儿,李淑兰都觉得有些精神不支了,但是见李氏还是一副十分精神的样子,她如今寄人篱下,又是第一天,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只得陪着李氏坐着。

    李氏又问了李淑兰一些别的情况,伸出手掩着嘴打了个呵欠,这才说道:“时候不早了呢,这一天你只怕是也怪累的,还是赶紧地歇着吧。”

    李淑兰点了点头,刚要起身,便听李氏向身边的张婆子问道:“姑娘的房间都给收拾好了吧?”

    那张婆子笑道:“太太放心就好,知道您心疼淑兰姑娘,一早地就给收拾好了。”

    李氏笑着点点头:“那就好,以后就把淑兰当成咱自家的姑娘,要是被我知道了哪个欺负了她,我可是不会轻饶。”

    张婆子忙赔着笑道:“哎呦,太太您说的这是哪里话,知道您心疼姑娘,哪个不是赶着地上来巴结讨好?没有谁是不长眼的,敢欺负了姑娘去。”

    李氏听她这么说,满意地点点头,又向李淑兰道:“淑兰啊,你且安心地在这里住着,就住在我这跨院里,以后要是缺了什么,或是谁欺负了你去,你只管来和我说便是。”

    “嗯,我知道了,谢谢太太。”李淑兰说着,又是轻轻一弯身,行了个便礼。

    李氏忙将她扶了起来,不悦地说道:“还叫什么太太啊,咱们又是一个姓的,以后要是没外人在的时候,你只管叫我姐姐好了。”

    “那可使不得,淑兰怎么能叫太太姐姐呢?”李淑兰忙道,如果她就这么答应下来的话,倒显得她不自量力,不识礼数了。

    李氏拍着李淑兰的手道:“我让你叫你就叫,和我还啰嗦这么多干啥?”

    李淑兰听她这么说,便微微地点了点头,又是微微一福身,道:“那真是谢谢姐姐了。”

    “这才对嘛”,李氏满意地点点头,“我倒是有两个妹妹,但是都多少年了,也没见上一面,这回有妹妹在身边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又说了几句话,李氏便让屋里的丫头带着李淑兰走了。

    李氏看着她远去的身影,重新坐回到椅子上,面上也不再是刚才那一副欢喜的样子。

    张婆子去将门关上,走回李氏身边,喊了一声“太太”。

    “让人去查查看,看看她家里到底是一番什么样的情况。”李氏说道。

    张婆子点头道:“哎,我知道了,明儿一早便吩咐了出去。”

    顿了顿,张婆子又说道:“要我说,我也觉得这姑娘有点奇怪的地方。看起来是个受过极好的教养的,只是如何会沦落到卖身救母的地步?她说的那些理由,我也是觉得有很多可可疑的地方。”

    李氏微微点点头,道:“是啊,我也觉察到了,还是先查查看看吧。”

    如今她都能看得出来,那老太婆又不比她笨,一定也能看出来。无论如何,还是要先调查清楚了,如果有问题的,赶紧再想办法。

    毕竟放这么一个来历还不明的人在身边,她也是十分担心的。

    第二日,李淑兰早早地起床,便过来了李氏这边,说是要伺候她起床。

    李氏忙道:“丫头婆子的一屋子,哪里用的着你来?”

    但是她虽然这么说,李淑兰站在那里,也是觉得十分别扭。本来李氏出钱救了她的母亲,正常来说的话,她是要给她当丫鬟的,但是她不但没有将她当下人使唤,反而还礼遇有加,让她心里不但不安心,还越发的不自在了起来。

    两人一起吃了饭,李氏去了苏老夫人那边,留李淑兰一个人在院子里做着绣活儿。

    到晚间的时候,李氏照样是吃了饭之后,留李淑兰在一起说了会儿话,等到时候不早了,这才让她去睡觉。

    李淑兰的身影刚刚离开,张婆子便将房门关上。

    “咋样?”李氏问道。

    张婆子转过身来,向李氏道:“太太果然是没有猜错,这姑娘家里啊,确实是遭了事儿,而且还是大事儿。”

    “怎么说?”李氏焦急地问道。

    于是,张婆子便将今日打听好的事情向李氏说了出来。

    那日,李淑兰也说了,她的外祖家,便是这苍山镇上的赵家。镇上姓赵的人家不在少数,于是张婆子吩咐的人,又费了一番气力,这才将这家人给找了出来。

    原来这赵家,并不是什么十分有钱有势的人家,只不过也是普通的人家,在这镇上开了个灯笼铺子,小小的有点收益便是了。

    这赵家祖传的灯笼铺子,如今是归大房所有,当初在分家的时候,大房分到了铺子,但是当时的老爷子为了也照顾照顾小儿子,便另外买了个铺子,重新开张,将这铺子交给小儿子打理。

    如今赵老爷子已经死去多年,家中除了这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便是那李淑兰的母亲赵氏。

    赵氏当年做姑娘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就和一个落魄的书生好上了,当时家里不同意这门亲事,但是赵氏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非要嫁给那落魄的书生不可。赵老爷子也是个硬性子的,一气之下,和赵氏断绝了关系,任她自己折腾。

    赵氏跟着那书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最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书生考中了进士。

    就在这时候,赵氏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这可谓是喜上加喜。就在那书生被选作京官之后不久,赵氏便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如今的李淑兰。

    李淑兰的父亲李墨,做官的路可谓是顺风顺水的,从九品的小官,一直做到如今的三品大员。

    那李墨平日里最会处事,因此才能在波诡云谲的朝堂上一直屹立不倒,反倒层层晋升。

    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就在几个月前朝廷的一次大变动上,他站错了队,就这么一次,便使得他妻离子散。

    如今,他被流放西北苦寒之地,妻子病的要死,女儿历经艰险,受够了冷眼,最后不得不沦落到要卖身救母的地步。

    当初赵老爷子是和赵氏断绝了关系的,后来女婿得势,他也没有放在心里,索性就当没生过这个女儿好了。

    李家突然败了,李淑兰和赵氏,离了李墨,在这汴京城里举目无亲,两个女人,又是一个年幼一个病重,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这才想着来投奔娘家。只是,娘家的人竟然也不管她们,真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料想这李淑兰,从一个官家的千金,到了如今的地步,只怕心里,也是难堪承受的吧。

    “难怪,我说呢,她小小年纪的,看起来就不像一般人家的孩子。”李氏口中说道。

    “是呢”,张婆子也附和道,“以前她爹可是京官,还是三品大员,当年也是进士出身,怎么说也是诗书簪缨之家,教养出来的孩子,哪里能是小门小户的能比的?”

    李氏闻言,微微点了点头。这回那李淑兰的身份也搞清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好地想一想,到底该做个什么样的谋划。

    李淑兰出身官宦之家,虽然如今家里是败了,但是毕竟那气韵还在。并且这姑娘又的的确确的长得不错,如果好好地培养培养的话,说不定真的能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她虽然出身好,官家小姐,但是怎么着那也都是过去的事了。就是一只老虎,落了平阳还要被狗欺,何况她还是一个无所依靠的刚刚及笄的小姑娘。只要是对她好点了,许了她好处,她势必会相随。

    李氏想了想,如果要按计划进行的话,她还是得让李淑兰到苏老夫人身边去。

    看如今这情况,如果想拆散莲子和苏可言,那好像是有点困难。但是苏老夫人好歹也是家中最权威的人,只要是她说了话,只怕苏可言不听也是不行的。

    因此,她心中便谋划了主意,打算找个合适的时机,先和李淑兰说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李淑兰在李氏的院子中住了两三天,见李氏果真是个随和的人,便也就逐渐地放开了。

    只是她如果一直在人家家里白吃白住的,那也不是个事儿,并且人家如今不但管着她,连带着赵氏,也是接进来一并住着。

    她以前没什么事儿的时候,都是在做针黹女红,因此绣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