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大汉首辅-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感觉文案可以加上,小受负责打打杀杀,小攻负责貌美如花……


第143章 车师
  因为秋气渐凉; 为了能够在雪落之前尽快赶到大宛; 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率先出发; 从长安出发经由陇西,横框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敦煌三郡; 从玉门关出关。
  玉门关位于沙漠之上; 可以远眺到绵延数千里的祁连山脉的雪峰。为了协助此次大军出征; 朝廷特地在边关挑选了能人作为西域的引路向导; 早早就在玉门关内守候。
  张贺远远地就看到等候之人,却原来是个熟人,已经被封为原浩侯的汉使王恢。
  在王恢见过霍去病之后,张贺和他打了个招呼:“王大人,我们又见面了。”
  王恢也笑呵呵地说:“真是幸会,上次我可是多亏你及时解围; 救命之恩没齿难忘啊张大人,啊不对; 现在应该喊您一声张将军了。”
  “这我可担当不起。”张贺连忙说道,“你我此番都是同在骠骑将军麾下作战; 理应同心同德。”
  “说的是。”王恢摸了摸山羊胡须; “希望这次骠骑将军也能再现河西大战的神勇。”
  “那是当然了。”张贺颇有信心地说。
  霍去病行军快速,全部骑兵都轻装上阵,并没有携带多少干粮; 沿途取食。
  只花了一天功夫,大军就和居延等地的另外数千戍边骑兵会合,重新编号整合完毕; 由霍去病率领先锋部队,张贺和赵破奴各自率领左路和右路部队,如同一支利箭绕过蔚蓝色的蒲昌海边缘,到了晚上就来到了楼兰城下。
  新任的楼兰王归顺于汉朝廷,看到汉军到来,急忙大开城门迎接,张贺等人难得在孔雀河边过了一个有篝火,有烤羊肉,楼兰姑娘们载歌载舞欢迎的一个夜晚。
  张贺枕着柔软的毡毯,在洋溢着马奶酒香味的帐篷里久久不能入睡。
  此时夜已经深了,只有远处草地上类似于马头琴的乐器声传来,声音悠扬动听。
  张贺披上披风,掀开帘子,漫步走了出去。夜晚的草地上有一层明显的落霜,风中带着寒意。
  张贺抬起了头,满天星斗就如同耀眼的碎钻一样,镶嵌满了黑色天鹅绒般的夜空,又将神秘的星光投射在此时月光下波光粼粼的孔雀河水上。
  “张贺,你也没睡?”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声后传来,张贺转过身,急忙行礼道:“骠骑将军。”
  霍去病背着山站立在那里,对他说道:“这种时候就不用拘泥这些虚礼了。”
  张贺微笑地问:“末将在想一些事情,越想越清醒,干脆出来吹吹风,寻找一下睡意。不知道霍将军是为何难以入眠?”
  “好一个寻找睡意。”霍去病被他的说法逗乐了,原本冷若冰霜的脸上表情变得生动许多,困倦中透着一丝无奈,“楼兰人的床褥睡得不习惯。”
  张贺心里默默吐槽,没想到威震匈奴的霍去病,竟然也认床?
  不过认床就认床吧,毕竟和其他卫家人不同,霍去病刚一出生,卫家就已经富贵,所以他从小没吃过什么苦,也是娇贵养出来的,虽然在打仗方面天赋奇才,不过在生活方面却有一些无伤大雅的精细。
  因此之前打仗的时候,刘彻就贴心地为他准备了庖厨,就怕他在外面吃不习惯。
  但是这次出征大宛,为了赶时间,刘彻惯例准备的那些大厨都还在后面跟着步兵队伍呢,根本赶不上骑兵的马蹄前进的速度。
  不过霍去病睡不着正好,张贺刚好有些事情,想要求这位大汉战神解惑。
  因为这一世被刘彻封为贰师将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贺出征前可是好好地回顾了一下原本这位贰师将军李广利在攻打大宛时的光荣失败史。
  众所周知,李广利打了两次大宛,第一次的时候他的部队刚西过蒲昌海,西域那些沿路的小国家就得了讯息,西域小国多数建有城邦,听闻汉军经过,各自紧闭城门不出,拒绝向汉军提供粮食,李广利只能仓促攻城,如果能攻下来那么汉军就有饭吃,如果攻不下来,汉军坚持数日之后,只能饿着肚子离开。
  如此这般,汉军饿死的人数众多,攻城的时候又多有死伤,等到了大宛国境的时候,李广利率领的好几万士兵,竟然只剩下几千人,而且大多饥饿疲乏。
  攻打郁成城,又被大宛大败,死伤众多。李广利和左右商议:“至郁成还不能攻下它,何况到大宛王都城呢?”就带着部队撤退。往返花了两年,回到敦煌,士兵剩下不过十分之一。
  刘彻收到李广利请求撤回长安的奏章之后勃然大怒,派遣使者拦守玉门关,说将士们敢有入关者立即斩了,这便是“闻道玉门犹被遮”的著名典故了。
  虽然第一次远征大宛失败,有李广利这个人本身才能不高被赶鸭子上架的原因,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不少值得这次出征时吸取的经验的。
  首先,西域各国暗地里互相支持,为难汉军。
  其次,汉军远征,缺少足够的粮食,挨饿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第三,西域的城墙虽然不算牢固,但对于熟知地理的当地人来说,守城阻拦汉军还是比较容易的。
  “霍将军,我是在想,这次我们出征大宛,我们这次随身携带的粮草不多”张贺提出了心中的疑惑,“在玉门关和在楼兰都有最后两次机会补给军队,为何将军没有作此考虑?”
  “带太多粮食,一则耗时准备,二则给战马增加负担。”霍去病果然如此回答道,“舅舅这次给我们凑的一万骑已数不易,如果路上累倒了,可没有多余的马匹换去。至于粮草补给,我信奉打到哪吃到哪,就地取食,才能快速打击敌军,出其不意。”
  “虽然楼兰给我们提供粮草,但接下来那些西域小国,很有可能闭城门而不出,到时候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食物?”
  “那就攻下城池。”
  “这就是我忧心的另外一个方面。”张贺说道,“匈奴人多是帐篷营地,骑兵作战很有优势,而骑兵对攻城,却不算有利。”
  “所以这次我带了步兵。”霍去病回答道,“你放心好了,在步兵里带了一些攻城用的器械,如果实在打不下来,不妨等一等他们,不过我觉得我们这次是不需要等的。”
  在和霍去病对话之后的第二天,汉军果然遇到了这次行军路上第一处阻拦。
  从楼兰过去不远便到了车师,车师自上次被赵破奴张贺等人攻打之后,就分裂成了车师六国,半数归附于汉朝廷,半数却和匈奴人颇有勾结。
  这次看到汉军,一打听霍去病的两个副将都是上次攻打车师的主力,正是新仇旧恨一块来了,车师紧闭城门,不愿意让汉军通过。
  这车师故城位于一处山坳要道上,地势易守难攻,如果要绕道这里,就要取道条件艰苦的沙漠,经过精绝国。
  霍去病自然是不想要费劲精力绕道的,那就只有攻城了。
  他命几名小兵在车师故城下面轮番叫阵,想让对方出城迎接,但对方却如同一个万年鳖精死咬牙关,就是缩着脑袋不肯出城。
  入夜,霍去病命骑兵在城门外两里外扎营,将副将和校尉都召集起来,在灯火通明的大帐里面商议。
  霍去病指着一张西域地形图,对大家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改道精绝国,但是马匹穿越沙漠,沿途绿洲又不多,很容易消耗马匹,对我们不利。”
  “将军说得是。”王恢连忙补充道,“之所以我们汉使团和商队都喜欢从楼兰、车师中间取道经过,就是因为这条路是通往大月氏、安息等国的必经之路,而精绝国所处的沙漠,天气异常炎热,没有大的河、湖,一般我们不会特地从那里经过。”
  “那第二条路,就是暂且退回楼兰,等我们的后援步兵带着攻城器械过来。”
  霍去病这番话说完,大帐里如同炸开了锅,大家轰地一声,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了起来,说什么意见的都有。
  “将军,切切不可,我们跟随将军出征,从未退缩过,此番刚出玉门关就要后退,实乃动摇军心之举。”
  “不不不,我们攻城如果连续好几日都攻不下,周围又是寸草不生的荒地,汉军挨饿,恐怕士兵和马匹都会相继倒下。”
  双方争论着。
  这个时候,张贺站了出来:“诸位请听我说,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临时制造一种强大有威力的攻城武器。”
  众人的目光投向张贺,这位年轻的少年将军新官上任,他之前给汉军改造的马镫马鞍还有发明的震天雷在作战中的威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因此,以王恢为代表的官员就充满期待地问道:“张将军这次又想到什么好点子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发明大炮会不会夸张了点?
  要不来个远程地雷?
  纠结中,大家给贺贺定个主意呗


第144章 回回炮
  张贺这次想要发明改造的攻城器械是大型投石机。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攻城使用的投石机; 但结构比较简单; 利用杠杆原理; 将木杆的长端做成木勺的模样,在上面放置巨大的石头; 有士兵手动拉动木杆进行操作; 将木勺里的巨石抛到敌军的城墙上。
  而在投石机下面装有车轮; 就成了可以在行军中移动的投石车; 这次霍去病后备步兵携带的辎重里就有这种投石车。
  但这种早期的投石机一次可以投掷的石头不多,不能给地方城墙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而张贺想要发明的改进版投石机,是类似于元代一种叫做回回炮的大型器械。
  古代中国发明的投石机,在隋唐时期随着繁茂的丝绸之路西传,先被早期的阿拉伯人使用,然而传入欧洲。
  中古时; 波斯、阿拉伯等伊…斯…兰教国家之抛石机炮十分发达,能发射八百磅重巨石。因此在宋元襄樊之战的时候; 元世祖忽必烈就命回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运用伊斯…兰国家改进过的投石机技术进行督造,并教回回军士演习; 用以先后攻打樊城和襄阳城; 因此后世通常称之为回回炮、襄阳炮或者西域炮。
  关于回回炮的威力,《宋纪》中记载:“中矢石如雨,军校多死伤”; “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震雷,城中汹汹; 诸将多逾城降者”,可见它的威力有多巨大。
  正好车师故城扼守的山脉上有一些原始森林,而西北又到处都是裸…露在外满是岩石的山体,使得就地取材制造这种器械成为可能。
  因此,当张贺将初步构思说了出来之后,霍去病很快批准了这种方案。
  车师故城的守城将军非常纳闷,汉军之前一连数日在城门外叫阵,昨日却连半个人影也不见。他本来以为汉军知难而退,结果到了晚上却又不少火把在城门外不远处晃动。
  无奈夜晚雾气太大,只能看到一团团朦胧不清的火光,却不知道汉军到底在捣什么鬼。
  车师守城将军也不敢开城门派人出去探查消息,唯恐是汉军诱骗他们出城的诱敌之计。
  好容易等到第二天早上,当一轮红日冲破浓雾,金色的阳光照耀大地之后,守城将军赫然发现,在城墙外不远处的草地上,屹立着几个巨大的木制怪物。
  那是七八个人高度的木架,两侧俱是三角形的造型,保证它底盘稳固。在两个三角形的顶端,横放着一根木条,中间有一个凹槽,上面放着一条长长的抛杆,在抛杆的短臂处用绳索悬挂着一个巨大的木筐,在里面装了大量的巨石,作为配重。而在抛杆长臂处则绑着由羊皮制作的弹袋。
  守城将军正忙着和部下商议眼前这汉军连夜捣鼓出来的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却见今日汉军叫阵的换了一个银盔银甲的小将军。
  那小将军看起来好不面熟,正是上次和赵破奴一起打败车师国守军的张贺。
  守城将军看到张贺,气不打一处来,连忙喊手下拿来自己的长弓,要朝城下射箭。
  张贺眼睛很亮,马上发现了这个情况,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勒住马缰绳,蓄足中气朝城墙上的车师人喊道:“汝等休要急着射箭,我是来给你们指一条明路的,我汉军奉命天子之命出兵大宛,只因大宛国王将我大汉使团屠戮殆尽,实在是欺人太甚。尔等西域诸国,与我天汉素来无仇无怨,为何要与那被汉军征伐的大宛沆瀣一气,阻拦汉军去路,紧闭城门不出不让我们从城里购买粮草补给?”
  守城将军并不回答,只是射出一排箭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张贺往后退了一些,继续对城墙上喊话:”你当我们不知道你和匈奴做的那些交易?单于乌师庐在车师做客过吧?现在还在?还是去了西域别国游说?你今日不开城门,那我们可要强攻了?“
  守城将军嘴硬道:“为了防御骑兵,我们特地加固了城墙,你们有本事就来试试看。”
  “好啊。”张贺笑道,“只是待会将军您可别后悔,如果要投降可得抢先,以免错失良机。”
  守城将军勃然大怒,下令城墙上的士兵乱箭齐发,张贺连忙带着手下退回汉军阵营。
  “骠骑将军,那车师人不肯开城门。”
  “那就打得他们开门为止。”霍去病一声令下,“所有的投石兵都在阵前就位。”
  张贺挥动手中的小旗子,将号令一层层传达下去:“拉起置重那端!”
  每架回回炮之前都有十几名士兵,只见他们合力将抛杆长臂一段拉下,而装着巨石重物的木筐那头徐徐升到最高。
  这次张贺设计的回回炮,每次都可以抛射八百磅的重物,因此装弹手在上面装的巨石,都是从祁连山余脉上直接整块刨下来的,一个成年人伸开双臂都合抱不过来。
  看大家都准备妥当了,张贺将手中旗子往上高高举起,示意大家做好准备,随着他将旗子往下一挥,口中高喊着:“齐放!”
  回回炮上的巨石飞快地抛射出去,重重地砸向城楼,车师人忙着躲闪,而几轮攻击下来之后,他们的城楼都摇摇欲坠,已经塌了一半。
  在汉军如此威力的回回炮的攻击下,车师的守城将军终于坚持不住,打开城门,向汉军投降。
  霍去病此行主要目的是攻打大宛,因此并没有和投降的车师国人多做纠缠,只是进城补给了粮食和马草,很快又穿过山坳,朝西方继续行军。
  这一路上有些西域小国慑于霍去病的威名,就及时给汉军提供补给,而剩下那些和匈奴人勾结在一块的西域国家,则继续负隅顽抗。
  因为从头开始制造回回炮,至少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不适合霍去病急速行军的需求,所以张贺设计的时候,参考了积木的灵感,将回回炮的木结构做成可拆卸的部件,由马车拉着。
  等到了需要攻打的新的城池,就由汉军快速地将回回炮搭建起来,至于那些巨石则都是就地取材,如果没有石头的时候,燃烧的布团、捆扎在一起的重物,甚至牛羊的尸体都可以作为发射的弹药。
  张贺此行随身携带的震天雷有限,但经过河西走廊的时候,他想起了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一个神秘的民族建立的政权,那就是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
  在甘肃武威一带曾经出土过西夏瓷制火蒺藜,这是一种外表或为黑釉,或施绿釉的武器,里面填满□□,在上面留有一个小孔,作为燃烧用的引线出入的通道。
  要冶炼铁器明显太废功夫,而烧土制造原始瓷,其工艺之简单,只需要四个时辰就能完成。张贺初步有了制造瓷火蒺藜的打算,但是碍于汉军骑兵一直往前行进,暂时还没有动作。
  汉军西行攻破轮台这个沙漠中的绿洲小国之后,受阻于龟兹。
  龟兹国都延城——就是现代中国新疆的中西部阿克苏地区,其国东通焉耆,西通姑墨,北通乌孙,有人口八万多,佣兵两万多,在西域城郭诸国中实力强大。
  自张骞通西域后,龟兹夹在西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多次反复,袭杀汉使,此番匈奴乌师庐逃入西域,就和龟兹、姑墨等国家联合起来,所率骑兵有汉军四倍之众,将霍去病率领的一万骑兵截堵在天山南脉以南。
  就算是霍去病率领的汉军骑兵,但对方人多势众,又熟知当地地形,提前设了个包围圈打埋伏战,霍去病谨慎起见,带领骑兵突围之后往南而去,在对西域地形较为了解的王恢的带路下,退到广袤无际的沙漠边缘。
  此处有一条大河流经整个天山脚下的低洼地带,因为流经石灰岩、白云岩山地,河水中带有大量的白色沙粒,水呈乳白色,当地人就将其命名为白水——也就是现代塔里木河最大的源流阿克苏河。
  但是再往后就退无可退了,背后的沙漠是中国到现代仍然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片被称为你进去便有去无回的死亡之海,在汉代还没有人胆敢直接横穿。
  霍去病的部队攻下了守备力量不强的白水城,在城里暂且修整骑兵部队。一路上攻城的汉军,此时转变角色,变成了守城的角色。
  乌师庐虽然年少好杀,但却了解汉人的兵法,他按照兵书上的方法,命人将白水拦截,另挖沟渠让河水改道。
  靠近沙漠的气候本就干燥,河水变道之后,流经白水城下的河床很快在烈日的暴晒下干涸,汉军的士兵和马匹,很快就要陷入到了缺水干渴的地步。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下章该轮到我出场了吧?


第145章 乌孙
  虽然眼看要遭遇断水危机; 张贺还是趁着汉军退守白城的时间; 让士兵抓紧时间取土制瓷; 很快就造出了一堆瓷制火蒺藜。
  这日黄昏,西北天际突然刮起了大风; 黄沙漫天; 拍打着人的脸庞; 连眼睛都张不开。在这种时机; 霍去病下令全体骑兵出城迎敌,沿着白河河床往西边突围,从河谷取道大宛。
  因为风沙太大,每个骑兵都将头脸蒙好,连眼睛上也覆盖了一层薄纱,防止砂砾跑到自己眼睛里。
  张贺一出城门就命人将瓷制火蒺藜先撒在龟兹匈奴等联军的骑兵队伍里; 那些瓷蒺藜表面布满尖刺,又做成球形; 是骑兵部队的克星,对方很多战马踩上瓷蒺藜就人仰马翻。
  而且这些瓷蒺藜极易破裂; 里面装满了火…药; 一旦遭到重力踩踏,火…药就会迅速爆炸,给周围的人马造成极大的破坏。
  汉军靠着瓷蒺藜开道; 很快冲破了龟兹数万骑兵的包围,离开风沙肆虐的地带,前面出现了一片开阔的河谷平原; 然而却有一队人马早早在那里等候。
  为首一人张贺看着眼熟,定睛一看,正是之前在匈奴境内交手过的乌师庐。
  张贺带着撒瓷蒺藜的队伍跑在骑兵最前头,直接和乌师庐的匈奴伏兵打了个遭遇战。因为两军交接,如果这个时候扔出瓷蒺藜就会导致我方军马同样受害,所以张贺只能命手下用冷兵器和对方进行战斗。
  “张小侍中,我们又见面了。”乌师庐一枪扎了过去,脸上露出冷笑,“刚才在龟兹军中你的新武器可是大显神通,看来这次我非得抓你回去不可了。”
  张贺举起环首刀格挡住对方的攻击,嘴上回道:“虽然匈奴单于热情好客,不过我有军务在身,恕不奉陪了。”
  说完他也不恋战,虚晃一刀,掉转马头就跑。他率领的骑兵只有不到两千,乌师庐手上可有过万骑兵,他傻了才硬着头皮对战。
  乌师庐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率部在后面穷追不舍。
  眼看快被追上,张贺只好转过马头,和乌师庐缠斗,但他武勇有限,不是乌师庐的对手。
  还好从旁边突然杀出一路骑兵,原来是霍去病率部解决了不少追在汉军后面的龟兹骑兵,赶上了张贺的先头部队。
  霍去病一刀将乌师庐手中的□□格开,冷道:“你的对手是我。”
  乌师庐虽然年轻彪勇,但作战经验明显不如霍去病,很快就败下阵来,他退回匈奴人原来埋伏的高地,让手下骑兵都用弓箭对准汉军。
  霍去病一声令下,全体汉军退到弓箭射程之外,此时他们前方有乌师庐率领的匈奴骑兵阻拦去路,后方隐约传来喊杀声,是原来被霍去病打退的龟兹骑兵又追了上来。
  两面夹攻,一侧更是茫茫荒漠,局面一时非常严峻。
  “乌师庐有多少骑兵?”霍去病问。
  张贺回答道:“我方才命人粗略清点了一下,对方至少有一万五骑兵。”
  “那后面的龟兹等联军呢?”
  “被我们歼灭近万,还有两万多骑兵正在朝这边赶来。”先前留着断后的赵破奴答道。
  而汉军这一路经过大大小小几场战役,骑兵也有所折损,刚才突围之后剩下约摸九千余骑。
  霍去病略微沉吟,如果硬冲过去,将是一场苦战,必将折损更多士兵和马匹,那么他们来到大宛的时候,所率骑兵将不足以对付大宛强大的骑兵。
  这个时候,从西北处的天山余脉上,传来了熟悉的低沉的号角声,张贺曾在卫青帐下多次听到这个由海螺做成的号角的声音。
  有援军!所有汉军骑兵精神为之一振,但这个时候,这从天而降的援军是什么来头?大家心里都充满了疑惑。
  乌师庐的弓箭手都急忙将弓箭掉转方向,朝着西北。只见接着山坡的弧度,许多红发碧眼的西域人骑着精壮的马匹,快速从山上冲了下来。
  张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