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大汉首辅-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定一定。”张贺满口答应下来,把刘屈氂这个巫蛊之祸时和太子打仗的代理丞相送去昌邑国,他也是求之不得啊。
张贺也不担心刘屈氂不答应,因为中山靖王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他的儿子真的不怎么值钱,刘屈牦先前在做涿郡太守,让他去做昌邑国相,还是升迁了呢。
于是双方就这样愉快地达成了共识,正所谓和谐共赢。
看着李广利和自己告辞后往翔飞宫正殿走去的背影,张贺默默地想,希望你这辈子有多大能力就背多大担子,别再做和自己能力不符的事情,也不要因为权力而滋生了替你外甥窥伺太子位置的欲望,好好照顾外甥,安生过好你自己的日子吧。
作者有话要说: 还差一个人没收拾……
第164章 充
张贺将苏文、李广利等人安排妥当; 却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没有出场; 那便是历史上巫蛊之祸的直接发起者——江充。
按照史书记载; 江充的妹妹善操琴歌舞,嫁与赵太子刘丹,江充和刘丹素有交情; 又因为这层关系成功变成赵王赵彭祖的座上宾。
刘彭祖是贾夫人所出; 刘启的第八子; 刘彭祖为人巧诈奸佞,卑下奉承; 表面上谦卑恭敬讨好人; 内心却刻薄阴毒。喜好玩弄法律; 用诡辩中伤人。彭祖多有宠幸的姬妾及子孙。相国、二千石级的官员如果想奉行汉朝法律治理政事; 就会妨害王家。为此每当相国、二千石级官员到任,刘彭祖便穿着黑布衣扮为奴仆,亲自出迎; 清扫二千石级官员下榻的住所; 多设惑乱之事来引动对方; 一旦二千石级官员言语失当,触犯朝廷禁忌,就把它记下来。如果二千石级官员想奉法治事,他就以此相威胁;如果对方不顺从,就上书告发,并以作奸犯法图谋私利之事诬陷对方。刘彭祖在位五十多年期间,相国、二千石级官员没有能任满两年的; 经常因罪去位,罪过大的被处死,罪过小的受刑罚,所以二千石级官员没有谁敢奉法治事。赵王也就因此专擅大权,派遣使者到属县作专利买卖,其收入多于王国正常的租税。
他不喜好营建宫室、迷信鬼神,而喜好做吏人做的事。上书天子,志愿督讨王国内的盗贼。经常夜间带领走卒巡察于邯郸城内。各往来使者以及过路旅客因为刘彭祖险诈邪恶,不敢留宿邯郸。而江充此人则颇能利用律令为自己谋求名声和好处,两人在这件事上一拍即可,江充因此也成为了赵王面前的红人。
但太子刘丹渐渐怀疑江充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又疑心江充是拿自己当梯子作为接近赵王的晋升之路,担忧江充会将他的一些隐私报告给赵王,两个人就起了嫌隙。
刘丹派人追杀江充,江充跑到长安,在天子脚下寻求皇帝的庇护,这才登上了汉武时期的中央政治舞台。
所以,在长安并没有见到江充,张贺就决定去赵国一看究竟,见机行事。
正好此时赵国的中大夫白公上书,请求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用以灌溉数千顷农田。
刘彻在位期间一直陆续有兴修水利,在元封前就修了漕渠、龙首渠等等,到了元封后更是大肆兴修水利。这白公建议将郑国渠连通开新渠引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刘彻当即批准,以建议人白公为这条马上准备动工的水利工程取名白渠,并由朝廷派遣一位使者,去赵国主持此事。
张贺看到这个机会,遂自告奋勇前往。
作为皇帝的使者来到诸侯王国,刘丹亲自前往侯国边境迎接。张贺看到了这位赵国太子,这位不知道自己一次冲动杀人能有引发震动全国的蝴蝶效应的中年人看起来一脸被酒色掏空的样子,待人接物的时候也颇有些刘姓宗亲的傲气。
好在张贺为人随和,并不与他计较,两人一路往赵王宫乘车而去,也算相安无事。
张贺想要从刘丹口中打听江充的事情,又不好直接提问,于是就投其所好,和刘丹大谈弹琴和歌舞。
刘丹非常长于此道,而张贺平时跟着皇帝和太子,也算见过不少精心彩排的歌舞,两个人聊得投机,那刘丹对他就随和起来。
“张将军是见过未央宫的大场面的人。”刘丹说道,“提起的歌舞创意果然有趣。”
张贺也吹捧道:“赵太子精通舞乐,令我受益良多,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府上拜访,欣赏一下您精心编排的歌舞。”
“那有何难?”刘丹满口答应下来,“等你见过我的父亲,我就邀请你来府上做客,我府上的爱姬江氏歌舞弹琴俱佳,到时可为你我二人饮酒助兴。”
“如此甚好。”张贺趁机问道,“我听闻燕赵间多美女,还有不少歌舞世家,不知道那江姬可有兄弟姐妹?”
“张将军可是要问为兄讨要美人?”刘丹拍了拍张贺的肩,一脸“我懂的”表情,“只是江氏没有女弟,只有一名大兄,现在我父亲跟前做事。”
这就是江充了,张贺心里有一点小兴奋,总算把这位给定位出来了。他还暗中观察刘丹的脸色,果然对方提到江充的时候,表情有一丝不虞,看来两人的矛盾此时已经开始产生了。
马车来到赵王宫前面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路旁迎接。张贺上前询问,方才得知此人就是向刘彻上书的白公,今年已经七十五岁高寿了,虽然须发皆白,但看起来还很是精神干练。
白公是一位非常有水利经验的老者,张贺一边走一边向他请教修建水渠的注意事项,说着说着就来到了王宫正殿。
赵王刘彭祖已经摆好了欢迎的宴席,张贺入殿,拜见这位诸侯王。只见刘彭祖一身诸侯王的正装,两鬓也有些斑白了,他整个人长得像一头瘦削的狼,一袭黑袍,盯着张贺的时候,目露精光,仿佛要将他内心的一切加以探究。
这果然是一位喜欢玩刑侦游戏的诸侯王,看起来就不好对付。
好在张贺来这边只是负责督造水渠的,并不干涉赵国的内务,所以刘彭祖倒也没有为难他的意思,审视完来人之后就下令让大家入座享用美味佳肴。
张贺注意到在刘彭祖下手坐着一些谋士模样的人,其中一人即使端坐在席前夜能看出身材高大,五官也比旁人俊朗,看起来是位帅哥。张贺马上将此人锁定为疑似江充的人物。
那个帅哥看到张贺在看向自己,也回以好奇和打量的目光。
一顿饭宾主尽欢,张贺在席间也将刘彻吩咐他的一些修筑白渠需要的准备工作向赵王传达了,赵王满口答应下来,只说准备这些材料需要大约十五日,让张贺暂且在客馆休息。
第二天晚上,刘丹的请帖就送上门来。张贺如约来到刘丹家,也带了几瓶自酿的葡萄酒,作为礼物送给对方。
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刘丹拍了拍手,两队舞女就从纱幔间走了出来,在房间中间的空地上翩翩起舞。
当她们围绕成一个圆的时候,一位穿着水红色衣衫的妙龄女子出现在中间,她肤白貌美,舞姿婀娜,确实是刘丹这种阅人无数的诸侯王太子也能被其吸引目光的美人。
不过比起她轻灵的舞蹈,张贺更加注意的是她的脸,长得和昨天白天在刘彭祖身边见过的那名帅哥颇有几分相似。张贺确定了,那个人就是他此番要找的江充。
“赵太子,我先前在赵王那里见过一人,长得和江姬有几分相似,不知道是否就是您口中她的大兄?”
刘丹脸色微变,不快地说:“你问起他做什么?”
张贺忙道:“我只是好奇,难道此人哪里得罪太子了吗?我观您提起他的时候,神色似有不喜。”
刘丹哼了一声:“一个反复小人罢了,你不用管他,我们且再看江氏给我们操琴。”
张贺看刘丹不乐意了,也就马上转移话题,两个人又谈起了京城的音乐和歌舞。
从赵太子府出来的时候,早已夜深人静,张贺回到自己的住处,给刘据写信:“我来到赵地,一切顺利,殿下请勿挂念……”
接下来的十五天里,张贺基本上每天都要和白公见两次面,敲定修建水渠的前期准备工作。
期间赵彭祖特地来视察了两次,装模作样地问他还有什么需要的。
张贺不是一个爱客气的人,他随即回答:“臣年轻不晓事,想向赵王讨要几个人,协助我管理修筑水渠之事。”
赵彭祖慷慨地答应:“你想要哪几个?随便要。”
“我听白公说起过一个叫江充的,很是能干,能否让他来帮我做统筹规划之事?”
“可以。”赵彭祖一口答应了下来。
于是第二天,张贺就正式见到了此时还在赵国呆着的江充。
“你就是江充吗?”张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
“正是在下。”江充虽然官职比张贺低,但回答问题却不卑不亢。
张贺抬眼看向来人,此人五官端正,看起来一脸严肃,还有些小傲气,怎么看怎么像个正经的好人,而且长得还帅,容易让人起亲近之心。
这样一个人,难怪刘彻一见到他就予以重任,外貌的欺骗性实在太大了,谁能想到他后期会那么丧心病狂对皇后太子下手呢?
“你且跟着我修白渠。”张贺吩咐道。
“唯。”
张贺对他点了点头,一脸鼓励属下的领导的模样,然后故作高深地走开了。
其实背对江充的时候,他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他正在热烈地盘算,怎么处理这个江充比较好呢?
虽然来之前他脑内了江充的一百种死法,但是面对这个看起来一本正经,仿佛完全不可能做坏事的江充,张贺也不好意思直接整死他了,这搞得他这个重生者反而如同大恶棍一样。
和苏文同样,只要让江充不来长安就好了吧?张贺开始思索起怎么化解他和刘丹的仇怨,让他能够留在赵国。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段,第四段的前两句引用百科
第165章 安北都护
按照白公的设计; 白渠西起自池阳谷口郑国渠南岸; 分为上中下三支水渠; 引出泾河水流向东南,经池阳、栎阳向东到下邦后折向南注入渭河,全长二百里; 南达渭水; 沿途灌溉关中的农田四千五百余顷。
张贺又教工匠在白渠所经沿岸制造水车; 将水送往高地。
全部工程完成需要三年的时间,张贺作为特使不可能在地方呆那么长时间; 所以等他监督工程顺利进行了半年之后; 就要回京复命。在动身之前; 张贺将主持修建的工作交给白公。
在赵国期间; 张贺也曾想调节刘丹和江充之间的矛盾,但发现两人之间已经互相有成见,彼此看不顺眼; 于是便作罢。
但是他特地安排让江充作为白公的副手; 这样江充至少有三年时间要在工地上度过了; 也减少了他和刘丹接触的机会,免得两人之间的矛盾激化。
在离开前,白公看着许多工匠热火朝天开挖的还未通水的沟渠,对张贺说:“等此渠落成,可以让泾阳、三原一带的大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就是不知道这水渠能用到什么时候。”
“白公且放手去做。”张贺微笑道,“这可是功在当时; 利在千秋的事情,千百年后的人都将受益。”这可不是说大话,白渠落成之后,连通郑国渠,被称为郑白渠,到唐代的时候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面明清直至现代都有使用。
张贺回到长安,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拜见刘彻汇报工作,到了未央宫一打听,刘彻在建章宫天梁宫和太子、诸将军议事,张贺就前往那里。
天梁宫取名出自“梁木至于天,言宫之高”,因此这个宫殿非常高敞,采光很好。
张贺求见,很快里面传来天子口谕,让张贺进见。
张贺一进殿门,就看到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山川舆地图。
这些年大汉开疆辟土,西汉疆域达到了空前辽阔,因此刘彻命专门绘制舆地图的人前往新列入大汉疆域的郡县进行实地勘测,然后绘制全新的大汉疆域图。
如今悬挂在天梁宫的这一幅,上面绘制是最全也是最新最详细的地理机密。
“见过陛下。”张贺礼毕后问道,“陛下在看舆地图啊?”
刘彻招手示意:“张贺过来看看这新画好的舆地图。”
张贺走过去仔细看了,只见地图北方的大片土地,从西域到瀚海到东胡故部,许多山川河流都一笔一划详细标出。
而且这是一张军事地图,在瀚海的广袤土地上,描画出一个个红点,就是汉军驻扎的站点。
因为匈奴居住的漠北是苦寒之地,而漠南水草丰美,所以刘彻就将投降的东匈奴安置在漠南草原,和汉民混住;而在更北面的土地上实行军垦军屯,派汉军分散驻扎,守卫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又不至于因为人类的大规模活动破坏原本的生态环境。
张贺看着地图北方的大片土地上,一西一东两处城池的图案,好奇问道:“这两处臣记得是没有城池的?”
“以前是没有,以后就要建造起来了。”刘彻笑道。
“这是怎么一回事?”张贺嘴上这么问,心里却隐约有了一个答案。
果然,刘据走过来说道:“匈奴原本的土地,地广人稀,很难管理,父皇现在准备将他们统一管理起来,就像西域都护符那样。”
“陛下想在匈奴故土建新的都护府?”
“正是,朕准备在这里再建一个都护府。”刘彻用手在地图上圈了一下,“正在和诸将军讨论名字。”
“那陛下想要给新的都护府取一个什么名呢?”
“如今北方已平,就叫做安北都护府吧。”刘彻说道。
“不过匈奴和东胡那边的土地太大,有两个半西域都护府那么大,所以父皇想将它一分为二,由两个下级都护府分别管辖。”刘据说道,“一个是西域都护府以北直到瀚海西边,一个是瀚海荒漠到东胡。”
“诸位将军来想一下名字吧。”刘彻说道。
“这里有燕然山,之前舅舅对匈奴的最后一次作战也是沿着燕然山一路追击的。”霍去病开口说道,“为了纪念这次胜利,臣希望将此处叫做燕然都护。”
刘彻点了点头:“燕然都护,就叫这个名字罢。”
“既然西边的和舅舅有关,那东边的就和表哥有关吧。”刘据开口说道,“封狼居胥,饮马瀚海,就叫做瀚海都护。”
霍去病笑了笑,显然是很满意表弟的这个提议。于是刘彻当下拍板,将安北都护府和其下辖的燕然都护和瀚海都护的名字都报到有司,让他们去寻找合适的官员。
解决完一件大事,张贺又看向舆地图,他发现地图上河西走廊西南的一大块土地还是黑白的,并没有上色,其他地方就算周边国家也已经上色标明。
西汉此时的疆域已经包括了现代中国的大部分领土、新疆往西的部分领土、蒙古和俄罗斯的部分领土,比历史上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疆域更加拓展了许多。
但现代的西藏和青海那一块还是空着的,就仿佛一朵海棠花缺了一片花瓣,显得分外夺目。
对于西汉人来说,青藏高原是非常恶劣的居住环境,因此对那边也没有太多探究的兴趣。但河湟一带却不同。
河湟指的是现代青海东部地区和甘肃西部与青海的接壤地带,涵括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因此又得名“三河间”。
元鼎六年刘彻派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兵十万人,平定了诸羌的叛乱,开始在羌人居住的地区设置护羌校尉,持节统领内附汉朝的诸羌部落,将河湟谷地的大部分地区划入汉朝管理。
“陛下,可是羌人有什么动静?”张贺问道。
“你猜得没错。”刘彻点头,“朕近日收到金城郡守的急报,说先零羌和其他诸羌部落解除仇怨,达成盟誓,共同渡过湟水,进攻边塞,危及金城郡,恳请朝廷派兵平定,对此你怎么看?”
“先零是羌人最强大的部落,臣听说它一直不怎么安分,想要勾结匈奴危害西域安全。”张贺毫不犹豫地说,“果然还是应该派兵攻打吧?”
“今天朕看重的几位将军都在场,你们看看谁适合打这次战役?”
历史上是赵充国在宣帝年间打的,张贺心想,这个事情他是想顺其自然让赵充国继续打的,但是霍去病也在,这个人选问题他是不好发话的,毕竟朝廷上很多人都知道赵充国是他举荐的。
没想到霍去病却直接开口:“臣以为应该派赵充国去平羌。”
刘彻深深地看了一眼霍去病,又转头对赵充国说:“既然骠骑将军举荐你前去,你可愿意?”
“臣本想毛遂自荐,如今得骠骑将军推荐,自当效死杀敌。”赵充国铿锵有力地回答。
“那好,朕封你为西海将军,等下就去军营,找骠骑将军领一万骑兵,这几日就准备出发吧。”
“诺。”
刘彻这些年精力不济,和大家议论了半天军事,就觉得有些站不住了,在两位宫女的搀扶下坐了下来:“朕要歇息一会,你们且退下吧。”
“父皇要保重身体。”刘据说完之后,和几名将军一起走出了天梁宫。
张贺跨出门槛的时候回头望去,只见一头白发的年迈皇帝坐在巨大的舆地图前,不知道在沉思着些什么。
走出殿外,刘彻拉住了霍去病说道:“表哥有空吗?今日办完公务,来北宫小聚如何?赵将军也一起吧。”
霍去病点了点头,和赵充国一起往军营方向去了。
晚上的北宫灯火辉煌,史良娣派人在水榭摆了食案,备上可口的酒菜,让太子招待来客。
张贺端着一坛子酒走了上来:“这是田甲用我说的新酿酒的方法酿出的米酒,更烈一些,今日给诸君助兴。骠骑将军,请让末将为您斟酒。”
霍去病却按住了坛口:“我今日不饮酒,只喝茶。”
张贺略一沉吟,转头对旁边的宫女说:“去拿南方寄过来的新茶来。”
“表哥,你得和我说实话。”刘据在一旁皱起了眉头,他今天邀请霍去病上门用餐,就是因为白天霍去病主动推荐赵充国透露出的那丝不自然,“你的身体是不是又不好了?”
“老毛病了,时好时坏的,据儿不要太过担心。”霍去病接过张贺泡好的茶,放在唇边抿了一小口尝味,开口说道,“我也不用事事亲力亲为吧?这平定羌人的事情,就交给赵充国做去。”
“老毛病了,时好时坏的,据儿不要太过担心。”霍去病接过张贺泡好的茶,放在唇边抿了一小口尝味,开口说道,“我也不用事事亲力亲为吧?这平定羌人的事情,就交给赵充国做去。”
卫伉却毫不客气地揭穿:“表哥别哄我们了,先前我和你去东胡,军医就说你生病,大母也和我说你最近身体不好,就和阿翁当年那样,要我劝你好好注意,你却总是不听,军务一忙就挑灯到半夜。”
霍去病笑道:“我总觉得自己是曾经从哪里捡回一条命似的,这些年来,我总是想,把能做的都做了,这样据儿日后才能轻松一点不是吗?”
第166章 青海
“吁——”张贺勒马; 在涛涛的黄河边停了下来。眼前不远处就是金城郡高耸的城楼。金城郡作为河西四郡之后刚设立不久的郡; 这里的建筑还是以军事设置为主; 郡名出自楚汉时期蒯通的典故,“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 皆为金城汤池; 不可攻也”; 取其固若金汤之意。
这次赵充国率领一万骑兵出征西羌,张贺也抱着开开眼界的心态; 主动向刘彻自荐了; 没想到刘据居然也自告奋勇跟了过来。于是赵充国和张贺各领五千骑兵; 至于太子也在军中?这自然是军事机密; 不能外传的。
黄河水流湍急,金城郡守命人将船只用铁链捆绑在一起,用来作为护送汉军骑兵过河的浮桥。
赵充国经过了前些年在漠北的锻炼; 俨然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了; 看到在岸边相迎的金城郡守; 他行为稳重得体地下面,互相礼毕后说:“此番行军赶路,就不在城内修整了,我准备让骑兵去令居塞暂住一晚,郡守不妨随我等前往,将这几个月羌人攻打边郡的事情和我们说一说。”
令居塞位于金城郡西,过了河之后还要一个时辰才到。金城在现代中国叫做兰州; 这里山势较缓,基本都是连树都不生的土山,一边荒漠一边是缓缓延伸的大山余脉。
张贺穿越前做演员的时候来过宁夏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拍过大漠武侠戏,拍完之后休息的一个月,他从银川出发,一路游玩从中卫沿着包兰铁路到了兰州,再往西去往青海,对于沿途风光还是比较熟悉的。
“不知道能不能吃到兰州拉面。”张贺一边骑马一边喃喃自语。
“你说什么?拉面?”刘据在一旁听不真切,开口问道。
张贺这才反应过来,他上次在兰州吃正宗的拉面的时候,那个地陪小导游妹妹怎么说来着?据传兰州牛肉拉面起源于唐代,那还有好几百年呢,现在肯定是吃不到的。
于是他笑着摇头说:“我就是想吃一种把面团拉成细长条的牛肉面。”
刘据想得倒简单:“既然子珩想吃,等到了令居塞,我就命人架锅下面。”
张贺又一路和刘据说说笑笑,和他介绍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兰州的风土人情——大多是从当年那个导游那里听说的,把刘据忽悠得觉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