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末代帝王养包子-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跎矸荩品谄渌凶由硐抡庵质虑椋蔷圆辉敢獾摹6肀叩囊词翘啵词枪笞遄拥埽刺拔ⅲ匆蛭粘鲇行┎蛔跃醯呐懦猓粤粽獾底邮拢勾用徊裁聪敕āH缃裉馑凳橄壬敝谀孟瘸弁跞⌒Γ闹杏行┌的眨还烂裰冢跤诜来ǎ庑┪奚舜笱诺模仓荒苁茏帕恕
待李元小包子吃得小肚子滚圆滚圆的,李彧便牵了小圆子的手,出了八方居。还没上马车,只见一名白衣男子,骑着黑色大马向着八方居奔驰而来。那马养得特别高大威武,那奔跑的气势和身形,凭李彧的经验,一看就是边关的战马。
李彧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好奇,这个时节,怎么会在这见到一匹从外地奔赴而来的边境战马。抬眼看看那马上之人,只见那人不过十七八岁模样,面貌有些青涩和路途奔波的风霜,不过生得剑眉朗目,鼻挺唇薄,很是英俊,整个神情十分严肃坚毅。撇开那一身气势而言,就面貌轮廓的话,倒属于漂亮的。
李彧觉得这个人有些熟悉,但又与上辈子呆在自己身边的人都不太对的上号,便也搁置一边,抱着弟弟上了马车,在摇摇晃晃中昏昏欲睡地进城了。
而那人却警惕性十足,早就感受到一道犀利的审视的目光,却发现是个十三四岁的长得十分漂亮的小孩,还抱着一个看起来像三四岁的小孩。那少年眉弯鼻俏,一双眼睛细细长长,末梢上挑,脸颊上的肉微微嘟起,下巴微尖,眉眼间有些媚气,让他心里有些微微异样的感觉。不过,他想到最近近支王侯子弟要进京,而那少年车马随从的装饰与河间王一系相近,便也不管那许多,径自入了酒楼。
自入京后,李彧与弟弟一直呆在蠡吾侯的府邸中,也没像前世一样上杆子巴结沾亲的杨家和带故的邓家,也没钻营着怎么让连太后妹妹看上自己。他心里有了了解,便不像前世那般汲汲钻营。这几天,只是指挥着杨氏派送的管事和下人好好将府邸打扫修葺完善。自他父亲李济从十多年前离开京城后,这府邸也就留了几个老妈子和老管事,年久没住人,都有些霉潮。
李彧可是打算长留京城,前世在登基之前,前后繁琐之事也费了一年半载的功夫。李彧兄弟乃蠡吾侯庶子,长这么大也是没进过京的,京中贵族子弟自是一个也不认识,世家大族现在也没谁愿自降身价和他结交,这一段时日来,日子自是没存在感的很。
没几日,李彧兄弟便收到的参加宫宴的请帖。宫宴安排在永宁宫,九根三丈来高、三人合围的柱子,撑起了极为开阔的大殿,容纳了成百上千人,也丝毫不显得拥挤。整个大殿以玄色黑漆为主调,间或涂以朱色深漆,悬梁描有精致壁画,或鸟兽、或祥云,大气磅礴,而又不失低调的奢华。
李彧牵着幼弟一路低眉垂目地进了宫殿,在宫人牵引之下到位置坐好。案桌上摆了些精致的饮食,不过早没什么热气了,太后还未进殿,旁人自是不敢动的。幸好来之前给小圆子喂了食,要不然看着他的馋相就够他头疼的了。
大概是小圆子第一次到这种盛大庄严的场合,一下有些被震慑住了,一路上都安静乖巧得厉害,也只是乖乖地端坐在兄长身边,只是胖乎乎的小肉手捉住了兄长的衣袖,出卖了他忐忑的心情。
等大殿中差不离满座时,李彧竟然发现上次在八方居门口遇见的那少年,竟然坐在对面次首,紧挨着连大将军之座,心中很是惊讶。这人如此年轻,京中还有身份如此尊贵的这号人物?!他现在做的这列,首端除了几位辈分比较高的宗室,前面还有好几个身份更为尊贵的王侯子弟呢。他心中模糊地生出一个猜测来。
不一会,宫人宣诺,连太后入殿,众人行礼。礼毕后,李彧只见上首坐着一位端庄华贵的妇人,赫然就是连太后。身穿曲裾续衽长裙,外罩轻纱,头戴金凤,年华三十稍许,姿容艳丽,只是眉尾眼梢多了些戾气。殿下坐着几百来个贵族高官,皆席地相对而坐,中间铺着一条几米来宽,从殿首直到殿尾的红毯。红毯之上,身着靡丽轻纱的舞女歌伎婉童,鼓乐起舞,翩翩于飞。
虽然小皇帝的夭折给洛宫和京城蒙上了阴影,但一个未满一周岁的幼儿夭亡,即使众人有些唏嘘,但在几百年的王朝和屹立不倒的世家大族面前,尤其连氏一族如日中天,摆出什么姿态来,便是什么姿态,大家只要陪着唱戏就罢了。
小皇帝夭亡后,顺帝便再无子,也无其他兄弟,连父辈的两个兄弟也早早逝去,没留下香火,便只能考虑顺帝祖父辈皇族留下的后代。顺帝曾祖章帝,生有和帝、清河王、贞王、济北王、河间王留存了后代,顺帝祖父为清河王。和帝之子未能幸存,其父便从和帝处继承了帝位。
这进京的几位王子,便是贞王、济北王、河间王留下的孙辈。如今皆坐在李彧兄弟之前,其中最为出挑,引得殿中大臣称赞满意者,便是贞王曾孙李乘。李乘比李彧低了一辈,还大个几岁,但为贞王一系嫡孙,其父又承嗣了顺帝之叔清河王,身份自是比李彧要高出许多。而贞王又是章帝长子,无嫡立长,身份又是超然一些。李彧记得当时,满朝文武可是一心想立已近成年的李乘为帝,如此也可牵制连氏一族。
而李彧之父李济,便是河间王庶子,年少时进京,被邓太后看中,奉祀和帝长子,封了平原王。当然,到底是邓太后看中李济,还是邓太后弟弟看上李济,自然是十分明显、心照不宣的事情。后来邓氏兄妹遭新帝安帝忌陷时,李济便被遣回河间,贬为没有封邑的都乡侯。至顺帝继位时,河间王上书请以蠡吾县分封给李济,李济便又成了蠡吾侯。
连太后与殿中说了些开场话,便看向连大将军下首,眼神都柔和了些,温和道,“翼儿今年都十八了吧,本宫将你召回长安,日后你就在宫中行走吧”
李彧心中不禁一凛,这人,原来竟是赵翼,他竟然没认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下子发三章,存血量一下子少了好多(心塞)
☆、4|宫宴
这赵翼,绝对可算李彧前世没什么深仇大恨的人中最为讨厌的人,所有人中最为讨厌的人之一!而其中原因是很微妙的。
赵家起于凉州,军功卓著,而至赵翼父亲这一代,也不过三世,算很年轻的门第了。但和帝驾崩后,邓太后将和帝膝下唯一的嫡公主舞阳长公主下嫁给赵翼之父,笼络赵氏镇守边关。舞阳长公主生母为江东王氏,但生下女儿后,身体虚弱不久就去世了,还是婴儿的舞阳公主就养在了当时皇后尹氏的膝下。和帝当初生母为连贵人,生下皇子后却被当时的窦皇后害死,便养在了窦皇后的膝下。如此一来,赵翼外家,几乎可以说家家沾亲,却又超然于外,而血统又更是高贵。
赵翼祖父因军功被章帝封为定襄侯,其父是少有的年轻有为的将军,又尚了公主,被和帝封为云中侯。但赵翼父亲很早便死在战场上,其母也早早去世,膝下只有赵翼一子,赵翼很小便袭了一等侯爵,养在祖父跟前。
因而,由于赵家军功和舞阳长公主的关系,赵翼的身份在整个朝野实际上十分超然。舞阳长公主为和帝嫡女,和帝为连氏之子,又有相似的成长环境,连氏自来对舞阳公主多几分怜惜。舞阳公主养在尹皇后身边,生母又是江东王氏,尹家与王家对舞阳公主更是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赵翼姓赵,身份足够正统尊贵,却干系不了任何掌权者的根本利益。
而赵家军功卓著,在武将和百姓中威望也甚高。赵翼从小养在凉州赵家,到十三岁时,每胡人难以熬过冬天来抢掠时,赵翼便会跟着族叔上战场。
李彧之所以讨厌赵翼,真的比较微妙,他觉得自己都当上了皇帝,但因生母出身教坊,离章帝也隔了好几代,那些老狐狸总对他有些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而赵翼生母是和帝嫡长公主,从他之后,就再没有比他离帝王血脉离得更近的了,那些又老化又庞大还瞧不起他的世家,偏偏都还很亲睐赵翼。只可惜他姓赵。
对李彧来说,当时赵翼可真是个膈应人的存在。不过赵家忠君,赵翼常年驻守边关,连年发生天灾人祸那几年,也替他省了许多事,虽然很膈应,但他相信赵家,赵家也有能耐,便也眼不见为净。
不想这一世,见到这么年轻的赵翼,他倒没认出来了。不过也是,他记得,前世赵翼可是十分严肃冷冽的,经历了战场血腥和边关风沙的将军,和现在的还有些青涩的他,的确区别有点大。
赵翼起身恭敬像连太后行了跪礼,回到,“谨遵太后旨意。”在入京之前,他祖父就给他将这些早早提点过。苍炫玄朝与别的朝代有所不同的是,最高的将领一般都是儒将,不仅武能行兵打仗,文也能治国安邦。十三岁之前,他祖父就将他送到荀家接受当世大儒的教导。
殿中之人各个都是人精,看着云中侯赵翼的目光更加热切。
连太后微笑着点了点头,又向李彧那排前段李乘说道,“清河王世子少年才俊,先帝在天有灵,看着子孙若此,定深感欣慰啊!”
李彧稍低着头,听得不禁心中冷笑,皇室子息薄弱,连太后这番话,是当说与聋子听的么!
李乘还有些年少心性,心中本就对连氏一族不喜,面上不禁稍有些露出来,对连太后的话很勉强地应了。
连太后眼神微暗,李彧知道她这是不太高兴了。她微不可见地又扫了一圈,见到李彧语气柔婉地问道,“这是蠡吾侯家公子吧,生得可真俊俏,可真像你那父亲”李彧父亲李济身为庶子,当初就凭得一副好相貌,博了邓太后的欢喜,奉祀平原王,至今都为许多人所知。当然,是博了邓太后的欢喜,还是邓太后弟弟的欢喜,李彧如今可是明白连太后这番话的微讽之意的。
不过李彧自然装作不知,这点嘲讽对他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只不过他可都会一并记着。总有一天,连氏一族还会像过去那般被连根拔起。
未等李彧回话,连太后就看着他旁边的李元,笑道,“这小娃可生得真可爱,本宫可最喜欢那些小孩子了,可惜膝下没有个一儿半女。这小娃,长得可真讨喜啊,本宫可喜欢得紧!”
众人听得,其中意思各是猜了几分,无不应和着。李彧见此情势,心中一凛,忙上前答道,“舍弟拙劣,不堪太后厚爱。”是他疏忽了,前世他虽然顺利登基,便没想到这一茬,和他相较,他弟弟四、五岁的年纪,和他出身一样低微,岂不是更好掌控。后来李彧思虑过了头,心神都有些恍惚,小圆子用他胖乎乎的小指头勾了勾他的衣服,才回过神来。
原来是压轴的舞曲要上了,但坐在平阳侯杨实身后的世子杨明,却在连太后跟前将李彧抬出来,“臣有幸得知,这最后的舞曲乃是连家小姐压轴登场。这连家小姐如天上皎月一般,舞姿优美,得有好的琴师相奏才能衬得上。听闻蠡吾侯曾一曲名动京城,蠡吾侯公子想来琴技定也是不差的。”
在场的各个都是人精,但却觉得很正常。毕竟蠡吾侯乃平阳侯姻亲,平阳侯世子给蠡吾侯公子争取这露脸的机会不是再正常不过么。只有李彧心中厌恶得不行,杨家的人向来这般表面斯文有礼,实则阴险,还十分器小。
杨家对杨氏这个嫡幼女疼爱得不行,自是知晓自己这个庶子是怎么长大的。就连个好的先生都没有,哪来的机会学琴。前世倒没有这一幕,大概是醒来后没那么怯懦又有些硬气,惹火了杨氏。不过,前世自入京为帝后,自身年纪也并不大。连家并不会真正放权,倒是给自己找了许多大儒和名士,让自己精力花费在四书五经六艺的学习上。
而他一方面为了做做样子,一方面对琴艺本身也的确很有兴趣,很是耐性地学习过一段时间。自他掌权后,曾有一位名士入京,那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艺尤其一绝,他很是心喜,把那人留在宫中又学了许久。不过,那么惊才的一个人物,竟然被一个将军拐跑了。
“平阳侯世子提议甚好。蠡吾侯风采,本宫也是有幸见得一二的。”连太后一句话就拍板了。不过也就顺势而为了,毕竟,这世与前世也不尽一致,他还是要把握好机会,拿下连家小姐大概是最快的捷径了。
永宁宫殿中九根楠木大柱,内五外四。殿中与五根大柱平行有一个物芒形的空间,便是留作歌舞之地。宫人将琴摆在靠柱子的东南方,北向殿门,面向高座上的连太后和众位高官。
永宁殿殿高九尺,上有藻井,雕镂有龙纹、云海和如意等许多繁复尊贵的纹饰,又有九根大柱环绕,琴声一起,余音绕梁,声色很是通透,在开阔的殿中甚有一种涤荡人心的氛围。连太后命人奉上的琴虽不是传世的名琴,却也是宫廷御造,也非凡品。李彧前世攒下的琴艺也可当得上难得一闻,一时间百官莫不是沉于其中。
连太后之妹连月装饰奢华精致,在一群舞女的衬托下尤其夺目,白肤红唇,腰肢柔软,纤足翩跹,琴声缭绕下,只把大殿中许多人看得目瞪口呆,淫思翩翩。
李彧心想这连月果然从来就爱这众人瞩目爱慕的目光,也喜爱奢侈浮华的作派。又不免觉得有些好笑,看着在座的邓家、尹家、杨家、袁家这些世家,大概心里是很不齿的。在这些又高傲又表里不一的大族看来,他们是绝对不会让自家的女儿,像个舞女一样,这样出来现眼的,也只有那些根基浅的、出身低贱的才会这般做,还很享受这样的不凡。但他们一面又忌惮连家如今的威势,一面又很是享受如此的美色。那副道貌岸然又沉溺美色的嘴脸,在李彧看来也是十分好笑。
李彧如今虽然才十三四岁,但这般模样也是翩翩美少年一枚。连月虽比他大了足足四岁,但毕竟年少喜爱颜色,起舞中也频频拿目光瞅李彧的模样。李彧自是发现了,不经意接收连月的视线时,面上显得越发温润如月,微微带些笑和迷恋的模样,很是温柔地看着连月。直把连月看得心如小鹿乱撞,更加面若桃红。
却不想,李彧这幅模样,却也是瞧在了赵翼的眼中。场中也有少数的人,对连月的脾性也是有所了解的,对她也不是很感兴趣,便清楚地将这一幕瞧在了眼中,其中便有赵翼和尹放。尹家家主安阳侯乃尹放大伯,曾任司徒,位居三公,其同母兄弟如今也在朝中为官。安阳侯名下五子,早早便将尹放过继了过来。这尹放与赵翼,都是十分精明之人。
不过,尹放会注意到李彧,则是因为他根本不喜欢女人,比较偏爱美少年。但李彧虽美则美矣,但像个带刺的玫瑰一般,心思太重,他还是更喜欢单纯点的。而赵翼则是注意到李彧便是那日在八方居门前遇到的少年,从开始的觉得巧合多注意了几眼,到后来发现他那副漂亮的面孔,表里不一,看似面若春风,实则绵里藏针,只觉得不简单。
待到一曲终了,众人不禁在窃窃私语,直叹,“这连家小姐与蠡吾侯公子还真是天生一对啊!”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架空!重要的事说三遍,太懒了,就只说一遍啦,大家知道就好。不要和历史比较啊,俺对历史不太熟,觉得和历史对号就会特别奇怪。一个人是很复杂的,一个历史上的名古人,更是复杂,绝非现在的作品所刻画的那样模板化搞笑,若是想要了解他,更要去了解许多;但我所知道的,而且笔力也不太好,写出来的东西,若是和古人去对号,就会特别奇怪,简直就是要命。纯属YY!纯属YY!纯属YY!不过就俺这个情况,应该是不需要担心这么多的。
☆、5|邓京
隔日,才过辰时,连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曹甫奉了旨意,赏赐了许多玉石、绸缎、玩物与李彧兄弟。李彧面上自是很给大太监面子,大太监觉得李彧足够识趣,以后少不得有相仗的地方,便一脸谄媚对李彧道,“公子是个有福的人啊!”
李彧与曹甫应付了一番,心里揣磨着大概连家对他也是有意的,但不排除连氏兄妹还是想立个年幼的,而且那些世家的意见也不可能完全不顾。
自入京后,李彧倒也没踏过谁家的门槛,只杨氏派来的管家在杨氏交待下给杨家去过礼。凭杨氏和杨家的秉性,李彧也懒得上杆子去结亲戚,便一直窝着当个别人眼中的小家雀。不过自昨夜宫宴后,李彧也得为自己的打算有所活动了。
因带着李元多有不便,近暮色时分,给小圆子喂好食,哄他早早睡着后,李彧便带上见面礼,命仆人驱车独自前往定阳侯邓府。出了宫城便是三公九卿的府衙,在宫外占地也颇具规模,过了官邸便是世家大族的宅院。离宫城愈近的一般宅院占地更广,主人身份也更高,当然,这也是开朝最初的建制,过了几代王朝,也自是出现了许多颇为炙手可热的新贵族,如连家与赵家。定阳侯府便落在离官邸最近的一条巷子里。这条巷子总共就落了两所宅子,一个是定阳侯邓府,一个便是南阳侯尹府。
两座侯府规制相似,院墙高耸,黑漆四开大门,格局庄重肃穆。李彧递了拜帖后,邓府下人便领着去了厅堂候着。没多久,邓京便出来。李彧见了礼,道,“家父对京中故人甚是挂念,本该早些来拜望邓侯爷。只是对京中不熟,耽搁了些时日。”
邓京神情有些怔忪,“你父亲这些年可还好?”
李彧敛眉低目,很是乖顺的模样,“家父一切安好,托我给邓侯爷带了封亲笔信。”说着从袖中将早准备好的信帖递给定阳侯。这信自然并非李彧父亲李济所写,只不过李彧善模仿他人笔迹,尤其李济的书迹见得多了,写出来更是人鬼难辨。
李彧将李济的脾性也算摸了个一二分,自是知道他父亲从不会在他们面前提起定阳侯,自然更不会让自己儿子带这看似有些暧昧的亲笔信了。而且这多年来,李济都当从未认识过邓京这人一般的模样。
邓京拿过书信,有些发抖的手指泄露了他死命掩饰的激动。信里的内容很简单,寥寥数行而已,简单的问候,让邓京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照顾一下李彧兄弟。李济多年杳无音信,两人仿佛形同陌路一般,邓京一下被李彧带来的亲笔信惊喜得有些昏了头脑。
但稍微多想一下,便觉得哪里都不对劲。李济那么骄傲的一个人,当初说离开就离开,怎么可能突然来信让自己照料他的儿子。而且这字里行间有些暧昧的语气,也不是那人会有的。不过,看着又像是他的字迹。
邓京掩了初时的激动,冷下面孔来,“世侄今日前来,不知希望本侯如何帮助你?”
李彧不由抬起眼来正视邓京,这人虽已四十多,但模样还很是英挺,只是带了些沧桑。那眉眼间的精明审视,好像将他这个人看透一般。李彧心里暗恼这人果然没那么好骗。不过,也许是父子天性,自他知道与他的关系后,他倒一点也不怵定阳侯,反倒能很冷静的审视目前的状况。他父亲,是这个人的软肋,而这个人,同时也是邓家家主。他相信,定阳侯最终都会站在他一边的。
“今日太后赏赐了诸多东西过来。太后的意思,想必侯爷也大概能得知一二。只是在下庶出,又势单孤弱,还望邓侯爷能给与支持。”
“虽然往日我与你父亲有些私交,但为何要拿邓家帮扶于你呢?而且你也未必能代表蠡吾侯府吧。”
“邓家追随先帝立下首功,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一等侯爵。又有邓太后巾帼不让须眉,才有苍迦中兴。如今连家如日中天,即使皇帝的废立也在其股掌之中。即使邓侯爷想低调点,也只怕树欲静而风不止。”
“若邓侯爷愿相帮于我,我定纳邓家女为妃。”
“呵,不管谁做这皇帝,欲求娶我邓家女的可多的是。再说,你要当这皇帝,定要立连月为后,连又怎么可能让你再纳邓家女为妃?!”
“在下听闻连大将军之妻柳氏甚是貌美,当年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娶到。若在下所知非虚的话,这柳氏乃是携女再嫁之身,而其膝下女儿并非他人,却是邓侯爷庶弟之女。”
“凭连大将军对柳氏的喜爱和依顺,让柳氏女儿入宫为妃,大概并非难事。”
邓京神情变得冷肃起来,当年连松为娶柳氏,害了他二弟邓澜的性命,为讨柳氏欢喜,用强将邓家女儿带走。想到此般,邓京脸色便十分难看。但眼前这十多岁的小孩,竟然知道如此之多!邓京眼神微眯了眯,暗道,看来是他小瞧了这小屁孩。
这小孩与那人有七八分相似的容貌,让他看到就有些动摇,但性子却与那人相差甚大。邓京抬了抬手,“小公子还是先回去吧,你所说的一切,都要看你能不能当上皇帝再说。”
李彧心下一松,这就是答应的意思了。前世他并未搭上定阳侯邓京,只是在迎娶连月后,有次柳氏携女入宫见到了其女邓燕。邓燕肖似其母,生得十分貌美,初时见也十分娴雅淑静。李彧那时被连月的控制欲烦得不行,又不能随便纳个出身高的妃子。见到邓燕,李彧才觉得这简直就是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