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宠丑夫-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不要再多捡一点?”王海生兴致勃勃地问道,他挺喜欢这种小河蚌漂亮的外壳。
  蒋震点了点头,花几文钱跟那人买了个他们用来装小鱼的编织的很是细密的渔网,然后便捡了更多的花蛤用渔网装起来,估计能有个三四百斤。
  他们船不算小,但也装不了太多东西,还要放咸鱼和海带,蒋震便没有继续捡下去,而是和王海生一起,把买的东西还有捡的花蛤先带回了船上。
  沙滩上除了花蛤,其实还有螃蟹之类的活物,但那些螃蟹个头都很小,蒋震便也没有去打它们主意。
  把所有的东西都装上船之后,蒋震估算了一下船的载重,又进了四五两银子的海带咸鱼。
  这些东西卖到外面去去,价格至少能涨一倍,要是能全部卖掉赚的还是不错的,只是……
  “你们头一次来就进了这么多东西,这得卖多久?”同来的人惊讶地看着蒋震和王海生,他们都是在县城和自家附近卖卖,一般一两个月,才进一次货,并且只有年底会多进一点,这两个新来的一次进了那么一堆……卖不掉他们吃得完吗?
  这些人看着蒋震和王海生,就像是在看两个傻瓜。


第39章 在府城赚钱
  古代信息不畅通,物流不方便,老百姓手上的钱又很少,以至于绝大多数商人生意都做的很小,虽说也有富商豪贾,但那到底是少数,基本还都是跟官府扯上了关系,才能赚大钱的。
  比如红楼里和薛家结亲的桂花夏家,本也不过是做花草生意的,但因为在户部挂了名,就赚回了金山银山。而真要说起来,他们的生意也就局限于“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而已,跟现代动不动连锁店开遍全国的情况压根不能比。
  因着这个,那些一同来进货的商人,都是不敢进太多货物的,而何成县那情况,其实也就能消耗掉他们进的货量。
  蒋震这样进了一船货……他们都觉得蒋震是疯了。
  王海生闻言也有些担心,他们进的货确实有点多,他觉得那么多的东西,怕是一辈子都卖不掉了……
  不过好歹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还都是很耐放的,大不了自己留着吃。
  “我们打算各个地方走走,边走边卖。”蒋震解释了一句,却没说他其实是想去府城卖的,当然,就算他跟这些人说他想去府城卖,这些人恐怕也是不理解的——府城那边也是有海货商人的,蒋震去那儿做生意,哪抢得过那边的本地商人?
  “原来这样,你们多去偏僻点的村子转转,应该是能卖掉一些。”那人道,同情地看了蒋震和王海生一眼,这两人的生意没打开场面,也就只能这样风餐露宿四处跑了……
  这些海货商人在这个渔村停留了一天两夜才离开,而蒋震趁此机会,也算是了解了一下这渔村的情况,以及自己之前惦记过的私盐。
  外面的盐价很贵,但在这个渔村里,却是没人制盐卖盐的,而原因有很多。
  这时候的制盐工艺比不上后世,后世的盐,都是晒出来的,所需的人力物力并不多,所以超市那些精细的盐也不过两三块一包,便宜的一块钱就能买一包,但这年头不一样。
  如今人们制盐,主要还是靠用火来熬煮,这么一来,制盐就比较麻烦了,还费柴火。
  因着这个,盐场那边,也就更容易控制住百姓,不让百姓制盐,比如这渔村,洪江盐场那边时不时地就会派人过来看看,发现这里有人伐木熬煮太多的盐出来,要么杀了要么抓了,久而久之,便也没人敢煮太多盐了。
  了解的多了之后,蒋震倒是将自己之前弄点私盐贩卖的念头给放下了。
  他并不觉得自己贩卖私盐是多么大逆不道的念头,因为他对如今这个名为大齐的朝代并无多少归属感,压根就没把它当成自己的国家,而且一样生活必需品,价格竟然高到很多人吃不起,在他看来也过了。
  当然,他没打算为百姓声张正义,之前会有那样的想法,主要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好一些。同样,他若是穿越到了六七十年代,为了过得好,多半也会偷偷做点投机倒把的事情,倒卖鸡蛋粮票什么的。
  毕竟从本质上,他都是不认同这样的制度的。
  不过,他想贩卖私盐主要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可没打算赔上自己的命,发现这条路走不通,蒋震也就果断地放下了,只是不免有些可惜。
  这年头,想赚钱真心不容易。
  他们这只小小的船队又是在凌晨出发往回走的,而当他们走到之前被人收了二百文的过路费的地方的时候,又有人上船检查了。
  上船的是一些满身凶悍之气的男人,而他们上船之后,就开始检查船上的东西,尤其是咸鱼。
  注意到这一点,蒋震心里一松。他之前就发现了,跟他同去的人都没有购买太多咸鱼,琢磨过之后,他买的咸鱼就也就不多,而现在看来,他做对了。
  “这些东西你弄来做什么?”上船检查的人看过蒋震船上的货物之后,便用刀子扎了几下白蒋震用渔网装了的花蛤。
  “这个不要钱。”蒋震收敛了自己身上的气势,看着很没存在感。
  “也是,不要钱啊!”那人笑了两声,然后对着蒋震伸出手:“来,二两银子。”
  蒋震什么都没问,给了对方二两银子。
  “虽然是新来的,但很上道啊。”那人对着蒋震道,从船上跳出去离开了。
  他们这个小船队被放行,直到这个时候,那些与蒋震一道来这里的人,才对蒋震说起一些规矩,比如说……进两百斤咸鱼的货,就至少要上供一两银子,这银子只会多,不会少。
  这些人看起来并不曾排斥蒋震,但到底还是对蒋震不喜的,不过蒋震并不觉得奇怪,毕竟没人会喜欢跟自己抢生意的人。
  他们愿意带着他来,就已经算是对他不错了。
  跟那些人打了个招呼,蒋震便和他们分开了,他和王海生两个人并没有回何成县,而是改道去了府城。
  要怎么卖自己的这一船货,在那个海边的渔村里蒋震就已经有了想法了。
  海边去府城差不多也要走一天,蒋震和王海生两个人沿着河流缓缓前进,这天傍晚,就来到了府城。
  这一路上,不管是蒋震还是王海生,都非常忙。他们一个划船,另一个就打水泡发干海带,起初他们是用传统的方法先把海带切成几段再泡发的,后来蒋震烦了,船上又放不了太多的水,他干脆就用绳子捆了干海带,直接将它们扔到水里,让它们在河里泡发了再捞上来。
  等捞上来之后,他又拿了刷子刷洗海带,将一条条的海带刷洗干净。
  至于蒋震为什么要这么干,就跟干海带的食用方法,以及这时候的人卖海带的方法有关了。
  海边的人会把海带做成干海带卖给海货商人,而海货商人出售的时候,也是直接出售干海带的。
  偏偏干海带的处理方法挺麻烦,不仅要浸泡上一天一夜,还要刷洗过才行,这也就罢了,买的时候看着小小的一条海带,你泡开之后会发现它特别特别大!
  一条海带,常常一家人吃几天都吃不完,毕竟吃多了是会腻的。
  因着这个,在现代不管是超市里,还是菜市场,卖海带基本都是泡开切小了卖的,客人想买多少买多少,但这时候,大家都只卖干海带。
  干海带黑乎乎灰扑扑的,卖相实在不怎么样,一条海带的价格还不便宜,换算一下,一斤海带的价格,那是跟猪肉一个样的。
  即便一斤海带泡开了能有很多很多,但除了过年,平常人们还真不舍得花钱买它。
  蒋震就打算把海带泡开了切开再卖。
  这么干要花很多很多功夫,但要是能卖掉,估计能比卖干海带多赚很多,还好卖。
  到了府城,将船停在城外之后,蒋震和王海生两个人就忙开了。
  他们将海带在河里泡开,洗刷干净,切掉卖相不好的部位,再将之切成细丝。
  两人一直切地手都酸了,才总算切出来三百斤的海带,而这三百斤海带,其实只用了一百斤的干海带来切。
  更重要的是,原本干海带一捆捆的,一百斤看着挺少,这一泡发一切开,看着顿时就变得多的不得了,他们船上都装不下了!
  府城很大,也非常繁华,根本就不是何成县能比的。
  每天早上,都会有城外的百姓挑着自家的蔬菜来府城贩卖,他们有些走街串巷地卖,有些则在固定的地方卖。
  这天,府城的一条河里出现了一艘船,这艘船上下来两个男人,还搬下来很多咸鱼海带……他们显然是来卖海货的。
  府城这边有专门的卖海货的店,这儿的人都喜欢去熟悉的地方买,因而一开始完全没人注意到他们,也没人跟他们买东西,直到其中一个喊道:“海带!海带一文钱一碗!”
  一文钱一碗海带?
  海带怎么论碗卖了?
  很多人惊讶地看过去,就发现有人在卖切小了的,碧绿碧绿的海带,那海带洗的干干净净的,看着诱人极了。
  “这海带怎么卖?”有个拎着篮子过去的老太太问道。
  “就这么多,一文钱。”蒋震抓起了一把海带给那个老太太。
  他抓的一把海带看着挺多,回家煮一煮,也确实能有一碗,但其实分量并不多,至少他这么卖,赚的绝对是卖干海带的两三倍。
  他是赚了的,那老太太还很满意,让她花二三十文卖一大条海带她是舍不得的,但花一文钱在桌上添道菜,她却是愿意的。
  这个老太太率先买了海带之后,其他的人就也来了,大多都是要一文钱海带的,有些要了两三文的海带,就想让蒋震多抓一把。
  “给你多抓了,我就要亏了?”蒋震笑笑,并不多给对方海带,却是从旁边拿了两个花蛤送人:“这个拿着吧,可以给孩子玩儿。”
  这府城的人,很多都没见过花蛤,就愣了:“这是什么?”
  “海里的河蚌,里面的肉能吃,就是比较少。”蒋震道。他之前在何西村,一直都是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本性里也是不喜欢这样笑着招揽客人的,但他缺钱。
  以前为了做任务啥没干活?不就是热情一点卖东西吗?其实也没什么。
  当然,他不得不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王海生不仅不会招揽客人,他甚至还不会算数,算不清钱。
  蒋震的摊子就放在河边,他们船则停在河里,这会儿蒋震负责卖东西,王海生则继续洗海带。
  海带这东西他们至少要泡上一天才能卖,王海生这会儿那是在为明天的生意忙活了。
  蒋震捡了很多花蛤,主要拿来做添头了,还三文钱一斤卖掉了一些,卖的时候,蒋震都会嘱咐上几句:“这东西里面有沙子,要吃最好养上几天,要不然就煮了把肉挖出来,洗干净了再用咸菜煮。”这儿的人吃河蚌,就常常是用咸菜煮的。
  一天下来,三百斤海带竟是全都卖了,还卖掉了很多咸鱼,便是那些花蛤,也卖掉了一半。
  咸鱼他们卖的价钱和别人一样,赚的并不多,但海带却是很有赚头的,虽然价格便宜,但积少成多。
  只是这么卖,那么多的海带他们两个人估计要卖好多天才能卖完,这段时间应该还会很忙。
  昨晚上蒋震忙着弄海带就没睡好,今天实在不想再忙活大半夜了,想了想,他干脆就花两条巴掌大的咸鱼“雇佣”了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帮忙。
  第二天,蒋震继续卖海带。
  昨天买了一文钱的海带的人,基本都已经把海带吃光了,有些今天就会再买一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客人会来买……
  泡开切丝的海带,蒋震和王海生两个人一共卖了十天,到了最后那几天,他们的生意就不太好了,因为府城其他的海货商人,也学着把海带泡开切丝卖了。
  好不容易想到个赚钱的法子,竟是只能赚一回,蒋震觉得挺可惜的,但数了数自己的手上的钱,却又很满意。
  他这一趟进货外加给买路钱,大约用掉了十二两银子,而这几天卖东西,他却是卖出来三十两银子。
  也就是说,这一趟他一共赚了十八两,差不多把买船的钱给赚回来了。船上甚至还剩了好些海货下来。
  当然,赚钱是赚钱,他们也累的够呛……
  蒋震和王海生商量了一下,决定休息一天再回去,却不知道这时候,赵金哥一家已经被人缠上了。


第40章 回家遇闹剧
  何媒婆被赶走之后,赵家人便以为此事已了,然而他们觉得事情了了,那李祖根一家,却不肯善罢甘休。
  其实李祖根是不想娶赵金哥的,他长得很是瘦小,赵金哥能比他高出一个头去,站在一起别人估计会以为他才是双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看得上赵金哥就怪了。
  但他家这一家子……
  李祖根的父亲跟他一样瘦小,母亲也不是个干的动力气活的,下面四个孩子最大的十岁,个头依旧小,倒是吃的挺多。
  他们……总不能坐吃山空。
  如果有别的选择,李家人肯定不会选赵金哥,但这不是没有别的选择吗?在父母的劝说下,李祖根一咬牙,到底还是同意了娶赵金哥,然后,他们便有了更多的动作。
  何媒婆出师不利之后,李祖根的母亲李刘氏就亲自上阵了,她找到赵家,又是诉苦又是哭求,为儿子求娶赵金哥。
  赵刘氏自然是不愿意的,但李祖根的母亲极有韧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竟是每天都来纠缠。
  而且她跟何媒婆不同,何媒婆当初贬低了赵金哥,她却就差把赵金哥夸上天去了,直说自己是真心实意想要赵金哥给自己当儿媳妇儿,以后也一定会对赵金哥好。
  “金哥儿这孩子,我打小就喜欢,要不是我家那混小子眼瞎看上了那姓徐的,金哥儿早就成了我儿媳妇了。”
  “我看这十里八乡,再没有比金哥儿更好的了,哪可能会嫌弃?你们可不能听何媒婆胡诌。”
  “金哥儿去了我们家,我们一定会好好对他,绝不会怠慢了。”
  “那四个孩子,将来大不了都招赘出去,金哥儿进了门当了家,肯定他的孩子最重要。”
  ……
  这李刘氏每天来赵家,看起来非常有诚意,就跟他们当初跟赵金哥求亲的时候一样。
  她这么诚心,渐渐地,就弄得何西村的人,都开始帮她说话了。
  赵刘氏虽然不爱跟人交际,但在何西村还是有一些认识的人的,这些日子赵家这么热闹,这些人便来了赵家看热闹,看着看着,还劝起赵刘氏来。
  “你家金哥儿总不能一直不嫁人。”
  “你看村里那个娶不上媳妇的老光头,他前年饿死在屋里,都没人知道。”
  “这人伤了病了,总要有人帮把手的。”
  “赵家如今日子是不好过,但就是这样,等金哥儿嫁过去,帮着把日子过起来,他们可不得感谢金哥儿,对金哥儿好?”
  ……
  这些人并无恶意,他们这么劝,是真心实意这么觉得的。
  赵刘氏本身并不是一个多么坚定的人,她以前确实不喜欢李祖根,但现在听这些人念叨着念叨着……她突然发现其实李祖根……也不是特别差。
  虽说他们家是个烂摊子,但好歹有地,金哥儿只要愿意干活,总不至于饿肚子,而且那家人都瘦小的很,金哥儿也是能把人收拾了的。
  金哥儿嫁过去之后,也许真能过好?
  赵刘氏这么想着,这天晚上,就对着赵金哥探起口风来:“金哥儿,这些日子那赵家人天天过来……”
  “娘,我不嫁。”赵金哥很肯定地表示,同时眉头皱了起来。
  蒋震去进海货,一开始说的是去五天左右,可现在都十多天了,怎么还没回来?他没处打听蒋震的消息,本就心里担心地不行,又被李家缠上,心情着实不怎么样。
  赵刘氏叹气:“金哥儿,娘知道你惦记着爹娘,可你也要想想将来……”
  “娘,反正我不嫁李祖根。”赵金哥很肯定。
  “你是不想做后妈还是记恨他家以前做的事情?”赵刘氏又问。
  “都不是。”赵金哥道,李祖根退亲并没有让他多么难受,至于给人当后娘……他没觉得有什么。
  “那又是为什么?”赵刘氏不解。
  赵金哥踌躇片刻,才道:“我不喜欢他。”他现在……喜欢蒋震。
  赵刘氏听到这样的答案,更不解了,过了一会儿才自觉想明白了:“你是觉得他太瘦小?也是,他个子也太小了!”
  赵金哥不喜欢李祖根当然不是因为个子,但赵刘氏这么觉得,他便也认下了,又重申了一遍:“我不嫁给他。”
  “好吧,金哥儿你不想嫁,就算了。”赵刘氏叹了口气。
  赵金哥松了一口气。
  另一边,蒋震收起摊子,随便扒了几口王海生做的饭,便进了充满鱼腥味的渔船,倒头就睡。
  这些天他虽然雇了个半大孩子帮忙,但因着活儿太多,到底累得很了。
  这一睡,蒋震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才醒过来。
  前几天紧绷着精神的时候,他还能撑着,这一松懈下来,就觉得手脚有些无力了,幸好今天他们休息。
  为了省钱,这些日子蒋震和王海生都睡在船上,吃饭也是自己随便煮点米饭海带吃,不过今天闲了下来又赚了钱,就没必要亏待自己了。
  把生火做饭的东西搬到岸上,蒋震和王海生做了一锅米饭,还买了猪肉炒了盘青菜,舒舒服服地各吃了两大碗。
  “你看着船,我去城里看看。”吃过饭,蒋震就对着王海生道。
  他们的船上还有好些他们留着没卖,打算带去何成县的咸鱼海带,是肯定要有人看着的。
  王海生应了一声,蒋震便上了岸,在城里逛起来。
  这府城比之何成县,不知道大了多少,然后,约莫是它位于江南的缘故,是没有高大巍峨的城墙的,商业也很繁华。
  蒋震之前在何成县,是询问过各种商品的物价的,到了这里,他也厚着脸皮,将府城的物价打听了一个遍——他回何成县的时候,总不好空船回去,合该带些货物回去才对。
  府城有些东西比何成县要贵,有些东西却比何成县要便宜,比如说这儿的油和一些好看的布,价格就比何成县那边低很多。
  这年头最赚钱的绝对是奢侈品,然而蒋震压根没本钱进这样的货,就打算选那些比何成县便宜一些的日用品买了带回去。
  蒋震比较想进的是油,结果这时候的榨油工坊,是不负责给来买油的人准备好装油工具的,他一时半会儿也弄不来装油的油桶,也就放弃了买油,而去一个染坊进了三十两银子的布。
  买了一些油纸将布匹全都小心的包好,放在渔船的架子上,蒋震松了一口气,这一天的时间,差不多也过完了。
  第二天一大早,蒋震和王海生两个人就起程往何成县而去,而这次他们到何成县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天都黑了,蒋震也就没急着回何西村,而是又在船上睡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则带着那些布匹去了县城的布店。
  何成县一共有两家布店,一家稍微小一点,一家稍微大一点。这两家布店都是自己收了布,在自家店里染了拿来卖的,卖的也都是很普通的布,还就那么几个颜色。
  不过,他们偶尔也会出去买货,因而蒋震将布拿上门的时候,他们便也收了,只是这里头利润不多,三十两银子的布,一转手也就卖了三十二两而已。
  这一趟出门半个月,蒋震一共赚了二十两银子,这要是让别人知道,那些人估计会嫉妒死,毕竟之前蒋成祥那差事,一个月也就赚二两银子,赵金哥给人做一年长工,更是只有三四两。
  但这其实也不多,购买力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两万块钱。
  把银子装好,蒋震去买了五斤猪肉,然后便往何西村而去。
  蒋震到达何西村的时候是中午,他早上只在城里的码头上花两文钱喝了两大碗粥,这会儿就已经饥肠辘辘,还非常想家。
  和王海生一起把剩下的海带咸鱼用担子挑上,蒋震便往村里走去,他心里惦记着赵金哥,虽然很饿,但还是特地绕路去了赵大户家的地头,结果,往常这时候总是在地里干活的赵金哥,今天竟是不在。
  蒋震有些失落地往家里走去,打算做了饭给赵金哥带上一份之后再去找赵金哥,却不想到了自己家附近,竟然就瞧见了赵金哥。
  赵家那边不知为何围了很多人,还有个矮个子男人对着赵金哥拉拉扯扯的……看到那男人竟然竟然抓着赵金哥的手,蒋震顿时心头火起。
  竟然有人敢调戏他的男人!真是不要命了!
  蒋震已经不太高兴了,偏偏还听到有人道:“金哥儿,李祖根也是真心实意的,你就嫁了吧!”
  “腾”的一下,蒋震心头的火苗顿时成了火海,这半个月为了做生意,他在外头一直压着自己的性子,这会儿却压不住了,把挑着的担子扔下,蒋震拎着扁担冲了过去。
  赵金哥这会儿其实也很火。
  他今儿个本来好好地在赵大户那里干活,没想到干到一半,突然来了个带着四个孩子的瘦小男人,那男人上来就喊“金哥儿”不说,那四个孩子竟然还上来就喊娘!
  听到那么一声娘,赵金哥的脸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