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妄人朱瑙-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灵却摇了摇头:“将军虽然武功卓著,但也不可一味诉诸武力。眼下将军已然平定中原,前途无限,那些小鸦小雀,该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主动臣服才是。将军所缺的,只是一个名分而已。”
  “名分……”陶北目光再度闪烁:“先生的意思是?”
  张灵不紧不慢道:“天下无主啊……”
  陶北沉默。
  张灵的意思,他明白。几年前小皇帝死在郭金里手中后,天下就陷入了无主分裂的局面。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有一个让天下可以共同跪拜的君主。否则其他诸侯凭什么归顺陶北?有些人可能官职比陶北还高呢!不管礼法还是名义上都说不过去啊!
  面对无主这个问题,这些年也有不少人想过解决的办法。比如河南府前几年从田里拉了个放羊的小娃娃出来说他是太祖的十世孙,要尊他为新帝;比如江南世家们直接把韩如山抬上了帝位……但是别人不承认,最后他们也都是自娱自乐而已。
  广晋府倒是一直没对空悬的帝位有什么举措,但现在陶北想更进一步,不弄个皇帝出来就很难继续往下走了。
  而他又不敢自己称帝,那么,该把谁按到龙椅上好呢?
  这个不用问张灵,他自己心里也有计较。
  无疑,他是不可能放权的,所以绝不会请回来一尊年长、有主见的大佛给自己添堵;另外,路边随便抓个小孩也不行,怎么着还得是个有皇族血脉的朱氏子弟。
  之所以还要维系朱氏旧王朝,一个是延续旧龙脉的争议最小,要不然换个姓王姓张的和他姓陶的自己当皇帝有什么区别?二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涉及到眼下各方诸侯的身份了。
  天下初乱时,各路牛鬼蛇神齐登场,如郭金里那般草莽中的草莽都差点当上皇帝,险些成为天大的笑话。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浪淘沙,草莽们由于缺乏见识和人脉,做事没有远见,都已无声无息地湮灭了。如今还能站住脚的各方诸侯,即便不是昔日权贵,也与权贵世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要新建王朝,将一切旧制推翻重来,只怕触及那些旧日权贵的利益,使各路诸侯不肯答应。而延续龙脉,中兴王朝,先稳住各路人马,日后再慢慢以温和手段革除旧弊,这才是最容易成功的方法。
  既然如此,那么,朱家的新帝,该到哪里去找呢?
  想到这个问题,陶北先是看了张灵一眼。张灵垂着眼继续喝茶,淡定得仿佛一切与他没有关系。
  陶北又不由自主地向屋内一隅望了过去。
  被他注视的角落里,小和尚“朱新”一直安安静静地打着坐默念经文,全然不知道,也不关心天下将要发生什么大事……


第241章 称帝
  屋内安静得只剩下三人的呼吸声和张灵的饮茶声,良久没有人开口。
  也不知过了多久,陶北终于缓缓道:“依先生所见,若我能使国祚延续,那各路诸侯便会臣服于我么?”
  张灵不自觉地摸了摸手指:“将军,如今这时局,以利诱之,总好过以武降之。”
  刚刚他还口口声声说各路诸侯会主动臣服于陶北,实则只是客套话而已。那些小诸侯虽说无缘争霸,只能夹缝求生,却也会精明地选择一条对自己最有利的路。
  不过以利诱的手段降服对方,确实好过大动干戈地兴兵讨伐,这句是实话。要知道如今三大诸侯中,陶北虽然占了国脉所在的中原之地,但他却是最穷的一个。这些年就数中原战事最多,曾经富庶的土地早已打的千疮百孔。陶北不缺战火中淬炼出来的精兵强将,却无时无刻不为军费发愁。
  利诱啊……
  陶北又是良久不言,垂着眼似在细细思索。
  少顷,张灵又道:“依在下所知,长沙的孙湘与朱瑙有旧仇。当初他便是输在了蜀军的手下,两员大将叛逃,损兵上万,元气大伤,这才从一方霸主沦为小诸侯。拉拢此人应当最容易。”
  又道:“金州的赵芜,此人极好女色。他手下最器重的一名幕僚名叫钱茗,珍爱玉石器玩。赵芜对钱茗之计往往言听计从。将军不如给那赵芜送去几名窈窕美人,再给钱茗送一批珍贵玩器,便能让他们心向将军。”——这些都是张玄当初通过玄天教打听来的消息。因着玄天教的缘故,他的消息比旁人要灵通不少。
  当然,这些都只是用来收买人心的小恩小惠。最关键的,还是要扶植新皇帝上位,让那些旧日权贵相信自己的尊荣能够延续,自然就不会再拼死斗争了。
  张灵如此这般分说了一番,陶北一一听了,认真记下。
  直到天色已晚,外面只余空蝉鸣叫,陶北终于起身告辞:“今日多谢先生教诲。”
  张灵起身相送:“将军客气了。”
  陶北客客气气作了一礼,转身出去了。
  陶北走后,张灵回到屋内。小和尚还在角落里打坐。
  张灵走上前去,懒洋洋道:“我说,你怎么就这么喜欢念经?一天了,不觉得乏么?”
  小和尚没有做声。
  张灵等了一会儿,感觉不对劲,凑上前去仔细打量片刻,才发现小和尚已经念经念到睡着了,头微微低着,呼吸安宁静谧。
  许是察觉到了张灵的靠近,小和尚忽然惊醒过来,茫然地揉揉眼睛,吸回嘴角留下的涎水:“师、师兄。”
  张灵一阵好笑,在他对面盘腿坐下:“我们刚才说的话,你听到了没有?”
  小和尚茫然道:“什么话?”
  张灵早知他呆头呆脑的,势必对这些不感兴趣,意兴阑珊道:“说让你当皇帝的事呢。”
  小和尚懵懂地眨眨眼,显然不懂也是多大的一件事。他好奇地问道:“师兄,当皇帝和做和尚有什么区别?”
  张灵“哈”了一声:“当然有区别。做皇帝能吃饱饭,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牛羊猪鸡,山珍海味。没有戒律管着你,也没有老秃驴欺负你,更没人敢打骂你!这天下的男男女女,凡你看上的,用不着眼巴巴给他们献殷勤,你与他们睡一觉,他们都的感恩戴德,因为那是你恩宠他们。”
  小和尚还不懂得后半句的意思,只想了想前面半句,就忍不住咽起了唾沫:“那,当皇帝,岂不是大好事?”
  张灵却皱了下眉头:“那可未必。当皇帝也有不好的地方。当和尚的时候,你拿一个化缘的破碗,想去哪里便去哪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了皇帝,可就什么都由不得你了。你想做什么,总有人跟你反着来。你自己花一天功夫就能做好的事,别人花三个月的功夫还给你弄得一团乱。”
  小和尚不明白这算是多大的麻烦。他歪着脑袋又想了想,问道:“那,要是做了皇帝,我不用饿肚子,我能叫大家也都不用再饿肚子么?”
  张灵一怔,以为他还记挂着故乡或是哪座寺庙里的人,反问道:“大家?你想叫谁不饿肚子?”
  小和尚老老实实道:“我想叫天下所有人都不用再饿肚子了。饿肚子不好受。”
  张灵:“……”
  他无语地翻了个白眼,嗤笑一声,屈起手指往小和尚脑袋上弹了一下:“你有这想法,只能当个天天诵经念佛的傻和尚。”
  小和尚哎哟一声,揉揉脑袋。再抬起头时,张灵已回屋休息去了。
  ……
  另一边,陶北披星出了南院,向身旁的随从吩咐道:“让人去查查汾阳侯那一脉,看能不能挑出一两个厉害的,找人写点故事吹捧吹捧。”
  随从闻言惊讶道:“将军真决定让那个小和尚登基?”
  陶北简单地“嗯”了一声。
  “朱新”所在的浔阳侯一脉,一直都比较默默无闻。想要让天下人接受这位新皇帝,少不了需要给这一脉添添颜色。从这一支里找出几个较有作为的,找说书先生添油加醋好好吹捧一番,最好再在族谱上动点脑筋,把他们与先帝的亲缘拉得更近一些,到时候朱新上位的时候就更显得名正言顺了。
  随从忍不住劝道:“将军……那张灵独自带个小公子来此,什么事都全凭他自己说,焉知他不是个欺世盗名的骗子……”
  陶北道:“不是派人查过了么?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来。”
  其实最初在得知朱新的身份后,陶北就隐约动过类似的念头,于是他立刻命人去调查了朱新的身世。张灵拿出的代表皇家身份的信物是真的,浔阳侯一脉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也是真的,至于其他的……在这乱世里,什么都是一团混乱,本身也找不出更多证据。
  那随从道:“可是……”
  陶北看了他一眼,那人顿时偃旗息鼓,说不下去了。
  其实真的假的又怎么样?他们选皇帝,又不是真的在乎那人是不是朱家的血脉,哪怕抓个姓王姓李的来,硬说姓朱也行。捧一个朱家的皇帝无非是陶北在目前的形势下统一天下所必要走的一步而已。
  其实立朱新做皇帝,陶北也并非十分满意。毕竟朱新的年纪稍有些大了,十一二岁虽还算懵懂无知,可再过四五年就就有了自己的主见。而倘若能找个三五岁的幼儿,未来少说十几年里都能高枕无忧。
  但朱新也有几个好处。一则他是流落来此的,身乎已无亲眷,也就没有了靠山和指着他吸血的蛀虫,任人揉扁搓圆全无反抗之力;二来,临时再去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少说不得拖上一年半载,而朱新就在手边,随取随用,最是方便;三来,这个张灵,确实智计过人,陶北对他很是重视。倘若把朱新拱上帝位,这张灵从今往后应当会对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件事确实不能拖下去了。他今天来找张灵,就是想试探张灵的态度。他这里稳定了中原,朱瑙那边也搬回了汉中,双方的争斗即将正式展开,他要抢在朱瑙之前把其他的诸侯势力争取过来才行!
  陶北已然下定了决心,不再多言,只吩咐手下尽快找自己吩咐的去准备,便回去休息了。
  ……
  转眼,邺都众人已将浔阳侯一脉摸得清清楚楚,并着实办起了新皇登基前的造势……
  =====
  两个月后,金州。
  赵芜坐在殿上,期待地伸长了脖子。不多时,邺都来的使者领着十数名女子婀娜摇曳地走上殿来。
  只见那些女子整齐地排成两列,身着水蓝、鹅黄色丝衣,各个身材窈窕,有面容娇俏的,有风韵十足的,还有异域美人夹杂其中。她们一入大殿,顿时殿内香气扑鼻。
  赵芜最爱的便是天下美人,一瞬间把眼都瞧直了,只差没当场流下一滩涎水来。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欢,乐得见牙不见眼。
  邺都使者把他的神情看在眼里,暗喜不已,道:“陶将军素闻赵州牧雅兴过人,喜爱歌舞,因此听闻赵州牧生辰快到了,特意选了这支舞姬来送给赵州牧。不知赵州牧可还满意?”也亏得他能把好色说成是雅兴过人。
  “满意,当然满意!”赵芜生怕说轻了惹得这些女子伤心,嗓音洪亮,目光炯炯,“我太满意了!陶将军有心啦!”
  使者笑道:“赵州牧喜欢就好。陶将军若知道了,也一定高兴。”
  赵芜当下就想把美人们叫到面前一个个仔细看一遍,摸摸小手,亲亲小脸。然而他也知道邺都使者这趟来的目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有的是时间,不必急在这一刻。
  于是他让人先把舞姬们带了下去,给使者赐了座,摆上酒席,好生款待。
  “对了,”赵芜道,“我听闻陶将军前段时日救下了浔阳侯的幼子,可有此事?”
  使者忙道:“确有此事。前年暴民作乱,浔阳侯一支被迫逃难,饱经磨难,历经重险,险遭灭门。幸而一名衷心的家臣护着小公子到了邺都,陶将军听闻此事,忙将小公子接回府上照料。”
  “哦……”赵芜意味深长道,“如今皇枝凋零,龙脉不振,陶将军是该好好照料小公子才是。”
  话锋一转,又笑道:“近来我听说民间许多茶馆里都讲起了老浔阳侯的故事,说这浔阳侯一脉倒是颇出过几位为国为民的英雄啊。”
  这话说的让人听不出他在讽刺还是奉承。近来那些风声,都是陶北在为朱新的登基造势,有脑子的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使者只作听不懂,笑道:“浔阳侯一脉确实明主辈出。”
  赵芜呵呵一笑,高声道:“明主辈出?说得好!来,喝酒!”
  众人举杯把盏,邺都使者酒席间恭维话不断,百般明示暗示若赵芜肯归顺陶北,非但能保住他如今的荣华富贵,更将分给他更多辖地治理。
  赵芜自然也很高兴,回敬了不少好话,夸赞陶北这些年战功卓著,令人钦佩。自己对陶北敬畏有加,绝不敢造次云云。
  然而这都是场面上的客套话,实则归顺于否,如何晋封,那可不是酒桌上能谈妥的,还需两边使者坐下来唇枪舌战,百般切磋。
  直到天黑时,众人酒酣耳热,终于散席。赵芜命人招待使者回去休息,自己则招来幕僚继续商议。
  众人齐聚之后,赵芜道:“看来那陶北打算立浔阳侯之子为帝啊。”事情已经明显到了这个地步,再看不出来的人反倒是傻子。
  “此举倒也聪明。”赵芜的幕僚钱茗道,“陶北若是学韩如山自行称帝,想必不能叫天下群雄服气。”
  赵芜点头认同。陶北毕竟资历太浅,根基也不深,他要当皇帝,绝服不了众。反而扶一个傀儡皇帝,多把权势分出去,叫人可以考虑加入他们。
  对于酒席间邺都使者许诺给赵芜的那些条件,赵芜还是很满意的。不过他也不至于为此就一时脑热答应下来。他现在的处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已没有争霸天下的机会,但金州地处于蜀府和中原之间,这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他接下来很可能会成为成都和邺都争相笼络的对象,他只消在这中间左右游走,自抬身价,就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想到这些,赵芜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他忽然道:“对了,这段时日怎么一直没见蜀府派人来?那朱瑙不抓紧些,就不怕我被邺都笼络过去?”
  众人茫然摇头,都没听说蜀府最近有什么动向。前两年那边还常派人往来,送送礼做做生意,笼络之心昭然若揭。反倒是最近朱瑙挪回汉中了,明摆着要和陶北打对台了,倒没动静了。
  那边究竟有什么打算呢?
  正当众人迷惑不解时,外面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特使匆忙闯了进来。
  “州、州牧!”特使道,“蜀府来、来信!朱瑙他、他……”
  殿上的众人忙屏住呼吸,等那特使说话。只怪那人跑得太急,喘得厉害,一句话半天说不利索。
  “朱瑙怎么了?”
  “朱瑙、朱瑙称帝了!!下个月,他将在汉中登基!!”
  众人:“……!!!”
  朱瑙居然,要称帝了??!!


第242章 釜底抽薪,实在是妙
  对于朱瑙忽然准备称帝这件事,众人之所以如此震惊,也是因为朱瑙这几年过于“低调”了。
  想当初朱瑙初在成都崭露头角的时候,曾到处放风,宣称他是先先帝的私生子。此事不知引起天下多少人的口诛笔伐和耻笑。那时候人人都怀疑他放出这消息,是在为谋朝篡位做准备。
  那几年里,隔三岔五就有人传出谣言,说朱瑙已经在成都称帝了,引起各路诸侯一阵紧张。然而最后才发现,全都是误传,根本没有这回事。朱瑙仍然老老实实地做着他的成都府尹,治理着蜀地。
  而小皇帝死后,天下越来越乱,各路跳梁小丑也越来越多了。有自己跑出来称帝的,有随便拉个小娃娃出来立为皇帝的,宣称自己是皇室正统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反倒是朱瑙一直不动声色,让人几乎都快忘了——他也是姓朱的,而且,他早就宣称自己是先先帝后嗣的身份!
  当赵芜等人从震惊中缓过神来,下意识地想要骂一句“荒谬”,却忽然发现,几年前这件事或许很荒谬,但放在当下,这件事已经一点都不荒谬了。甚至于,朱瑙似乎才是如今争夺帝位的众人之中最合情理的一个!
  且瞧瞧如今称帝的都是何人?韩如山那样另起炉灶的且不算,凡还想维系旧国祚的,要么是不知打哪儿跳出来自称正统的狂徒,要么是从偏远的枝节里挑出一个年幼无依的小孩当作傀儡的。就说陶北要立那什么浔阳侯之子?都不知道从哪旮旯里找出来的,真的假的谁能担保!
  反观朱瑙,这么多年下来,他的身世已经深入人心了,伊始信的人不多,可眼下却越来越多人不再怀疑。最重要的,他已是天下最有实权的诸侯之一了,难道不比一个十岁左右的毛头小子更名正言顺?
  想明白了这一点,赵芜等人忽然意识到:如果说陶北今日想拱一个小傀儡上位是正确的时机正确的选择,那朱瑙现在称帝,就是恰好的时机、极为英明的选择!
  毕竟如果他仍旧无所作为,就可能先被陶北借着正统的名号抢占先机;而他这一称帝,瞬间就让那劳什子浔阳侯成了笑话!
  就连赵芜的幕僚也忍不住感慨道:“倘若朱瑙是得知了陶北欲立浔阳侯之子,而决定自己称帝……此举真可谓釜底抽薪啊。”
  赵芜点头赞同:“的确……”
  釜底抽薪,实在是妙!想必陶北听说了这个消息,是要气的跳脚了。
  幕僚又道:“既然朱瑙也有称帝的打算,想必很快便会派人来笼络州牧。州牧不必急着给那邺都使者回复,不妨再等等成都的消息。”
  赵芜笑道:“那是。不用你说,我也有此意。”
  从称帝的正统上,朱瑙已经棋高一着了。至于朱瑙接着会用什么手段来笼络他们这些诸侯,赵芜已经非常期待了。
  邺都送来的美人们他固然喜欢,可若是为了几个美人就指望他被冲昏头脑,那未免太小看他了。能在如今这时局里挣扎出来的,又有哪个是昏聩之人?
  归根结底,他终将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路走……
  =====
  此刻,成都府并朱瑙所掌控的西面各州府也都已陆陆续续得到了朱瑙准备登基称帝的消息。民间已然欢欣鼓舞地庆贺起来。
  老百姓之所以要庆贺,一则自然是朱瑙深得人心的缘故。这些年各州府在朱瑙的治理下可谓风调雨顺。尤其是成都府,当初送走了一个暴虐的袁基路,迎来一个勤政的朱瑙。除却这几年刚出生的还不知事的小毛头外,谁心里不道着朱瑙的好?
  二则登基如此盛事,朱瑙自然也陆续颁布了不少与民同乐的法令。如今恰逢乱世,各地都为了筹措军费不断加征苛捐杂税,朱瑙却大手一挥,免去辖地百姓两季的赋税,在贫困之地还开仓放粮,救穷济贫。
  不止要惠民,对于这些年为他南征北战、替他固守土地的手下们,朱瑙也开始大加封赏。
  最受封赏的人无疑是徐瑜。这些年若无徐瑜为他坐镇后方,将蜀地打理的井然有序,朱瑙根本不可能一路北上,平定乱局。因此朱瑙将徐瑜提拔为了尚书令,同时加封侯爵,也是他本次唯一封的侯。
  费岑,也是从许多年前就投靠了朱瑙,只不过那时候他是被逼无奈地与朱瑙联盟,随着这些年看到朱瑙的实力和作为,他已经心甘情愿效忠于朱瑙。但他一开始就已是应天府尹,并没有太多升官的空间。好在这些年他的儿子也开始在朱瑙手下效力,参与经商等事,干得也颇不错。朱瑙便对他的儿子升官重用,算是对费岑的犒赏与安抚。
  另外,各地的文官们凡做的称职的全都大加封赏。先前由于朱瑙自己只是府尹,对手下的任职总不能超过他自己。因此很多人所理官务实则已经很重,官职却比实际低了不止一两阶。这一回朱瑙给所有人把该补的都补上了。
  若有做的不称职的官员,朱瑙也趁着这个机会进行了一轮调动,将一些人明升暗降,以温和的手段进行了权力的交接。
  除却对文官们的任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武官们的分封了。
  在得知朱瑙称帝后,很多人揣测过他会将大将军一职交给谁。
  这几年与他关系最为密切的无疑是谢无疾,听说朱瑙对谢无疾宠幸已到了经常与他同榻而眠、同进同出的程度。若要论战场上的磨砺与调兵遣将的能力,谢无疾无疑也是朱瑙手下最出众的。
  但若要论资排辈,虞长明乃至卫玥都比谢无疾更早追随朱瑙左右,尤其虞长明这些年为朱瑙镇守巴蜀,使蜀地风调雨顺、外敌不敢来犯,功劳也不可小觑。他身后有诸多蜀人蜀将的支持,若朱瑙将谢无疾凌驾于他之上,恐怕会引起许多蜀人的不满。
  同样的,谢无疾带着数万大军与北方诸州归顺朱瑙,若朱瑙使虞长明凌驾于谢无疾之上,也会引起许多人的反对。
  对于这样的难题,朱瑙的解决方法异常简单——他将谢无疾、虞长明、卫玥三人分别封为征北将军、征南将军、征东将军。从官职上说,三人地位等同,职务互不干涉。征西将军一职则暂时空置。
  同样空置的还有大将军之位。朱瑙暂时并没有把这个位置交给任何人,调度全国军事的责任实则由他自己扛了下来。自然,他身边有谢无疾、有从虞长明、卫玥等人手下选出的人才作为他的幕僚,这个职务暂时由他自己承担也是最为合适的。
  官职的任命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