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妄人朱瑙-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北一愣。敌军竟然又在稻田里布置了草扎人?
  陶北身旁的副将听了探子的汇报,嗤笑道:“这是想故技重施?真是黔驴技穷!”
  陶北也有类似的想法。同一招竟然使两次?他原先还觉得这云阳的守将是个人才,今日这可是走了一招昏招啊。
  可是他总觉得不太对劲。那云阳的守军难道不知道自己后来派人回山谷搜查过,已经识破了他们故弄玄虚的招数?
  如果他们不知道,又怎知道自己又杀了个回马枪,要提前在稻田设伏?
  陶北还没想明白,他身旁的一名副将已经意气奋发地主动请战:“大将军,末将愿领一千兵马做先锋,破蜀军之阵!”
  此乃一个绝佳的立功机会,中原兵入蜀后连连受挫,谁若能取得首胜,必能记大功一件。那副将生怕陶北不允,转身朝着士卒们喊道:“儿郎们,谁愿随我做先锋?”
  后方的大军立刻高声应和:“杀!!杀!!杀!!!”
  陶北心中虽仍有疑惑,可转念一想,那云阳守军不过千余人,又能掀出什么风浪来?八成真是无路可走,只能故技重施了。而他只消破了这疑阵,得云阳便如探囊取物一般!
  后方将士们激扬的喊杀声,喊得他也热血沸腾,当下首肯道:“你领一千五百将士做先锋,先去破阵。我安排两翼从旁协助,今日必要剿灭敌军,以报前日之仇!”
  当下,那副将便领了千余人马,加快速度先朝前方稻田冲杀过去!陶北亦下令变幻阵型,配合先锋,朝着稻田的方向扑了过去。
  ……
  不多时,先锋军已杀到田边。此时风势变大,稻浪一波接着一波翻滚,将稻谷吹得七歪八倒。众人果见田间如探子所言,露出不少破绽。
  而此刻也无需他们仔细辨别了,稻田中的伏兵见敌军靠近,立刻声势大作。只见广袤的稻田里无数士卒窜起,喊杀声震天,烟尘暴涨,赫然又有千军万马之势。
  领兵的副将已知这些不过是假把式,心中丝毫不怵,命令手持长矛的士卒们向前冲杀,进入麦田后见一个戳一个,只管把那血肉糊的草木扎的全戳个窟窿出来!
  中原兵气势汹汹地冲入稻田,潜伏在田间的蜀军士卒们似乎没料到敌人并未被吓退,反而主动出击,顿时纷纷向稻田深处退去。中原兵们自然紧追不舍,要将稻田里的伏兵如驱赶蝗虫一般赶出来,外面自有大军收拾。
  此刻陶北也已赶到稻田外,大军长长地铺开,犹如布下了一张大网。
  然而还没等猎物投入网中,稻田中忽然发出阵阵惨叫,多块田地突然陷落,毫无防备的中原兵们就这样掉进了坑里!
  “啊!”
  “不好!田里有陷阱!”
  长长的稻草遮挡了中原兵们的视野,他们根本没发现,蜀军的退走是有路线的。他们一味莽撞地向前冲,刚冲到稻田深处,就被蜀军早已布好的陷阱给缠住了!
  稻田中训练有素的蜀军士卒们又忽然转向,眨眼的功夫,竟将被困在稻田中部的先锋军给包围了!
  陶北看到形势忽然变化,心中咯噔一下,顿时意识到不妙。这一次并不是简单的故技重施了,蜀军竟然还做了另外的布置!
  蜀军带兵的将领究竟是谁?竟好似能料到他们的行动!
  陶北已然意识到形势不对,他似乎又一次中了蜀军的计,但他心里倒也并不十分慌乱:蜀军固然在稻田里做了陷阱,可这陷阱又能困住多少人?能困住多久?无非能占到一点便宜,却弥补不了几倍兵力的差距!
  陶北当机立断,下令道:“救援!”
  虽然明知稻田里有陷阱,但他也不能对被陷落的先锋军见死不救。于是原本拉长的阵型向中间收拢,聚成一支中锋军,准备再次进入稻田援救友军。
  然而就在阵型变化的过程中,不远处的原野上忽然大地震动,尘土飞扬,浩荡的大军如同一块巨大的黑幕,铺天盖地地朝着他们冲了过来!
  陶北顿时傻了眼,他身后的中原兵们也都惊呆了。
  “谢……谢!!是谢无疾率援军到了!!”
  中原军中,有人望着远方无数面猎猎飘扬的谢字旗,惊呼出声。
  大军瞬间乱了阵脚。竟然真的有援军?!竟然真的是谢无疾!!
  陶北狠狠眨了眨眼睛,仍不敢相信自己看见的。平原之上,再无伪装,那不是故布疑阵,也不是故弄玄虚,是真的远比他规模庞大的大军!
  怎么可能?!谢无疾怎么可能赶得来!如此庞大的军队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还没等中原军从震惊中缓过神来,谢无疾的大军已经逼近了,数队骑兵如同数支离弦的利剑般射出,直冲中原大军而来!
  陶北本以为自己才是守株待兔的那一个,因此将战线铺的太长,薄弱之处颇多。他着急忙慌地下令让大军收拢阵型,准备防御。但士卒受惊之下哪里来的及反应?蜀军的骑兵转瞬就将中原大军切割成了几段。
  稻田里陷落的部队还没救出来,稻田外的大军就已经被破了阵型。
  陶北硬着头皮不断传令,试图让军队重新凝聚,但昔日随他身经百战的大军今日竟然使得格外的不顺手,阵型的变化竟比往常艰难许多。
  一则是训练有素的蜀军骑兵们在阵中来回冲杀,一次次冲破了陶北的意图;二则,中原军的军心已经乱了。
  在今日出战前,中原军的士气有多高昂,此刻他们就有多绝望。自从进了蜀境,一次,两次,三次!他们不断地中敌人的埋伏和陷阱!敌人似乎对他们的一切行动了若指掌,而他们竟然每一次到了战场上都不知道敌人是谁,敌人在哪儿,敌人究竟有多少人!
  如果说上一次的谢字旗有诈,那这一次呢?这一次,谢无疾是真的来了,还带来了数万大军!或许,连上一次也是真的!他们明明已经逃过了一劫,如今竟然又主动前来送死……
  在人生地不熟的他乡,中原兵们绝望地反抗着,越反抗,就越绝望……
  转瞬间,蜀军的步兵大阵也已冲到跟前了。而陶北的中原军非但没重新凝聚成阵,反而被敌人切割的越发凌乱。
  看到这一切,陶北的心已沉到谷底:他明白,一切算是全完了……


第257章 “ 我想早点回来……”谢无疾低声道:“见你。”
  两个时辰后。
  残阳如血,暮霭沉沉。
  喊杀声、惨叫声、兵戈撞击声逐渐弱去,茂密的稻田变得七歪八倒,满地尸首残肢横陈。
  战事结束了。
  谢无疾站在高地上,看着下方的士卒打扫战场。这一幕他已经司空见惯,空气中浓郁的血腥味曾几何时在他嗅来与路边花草树木的汁液无甚区别,如今却渐觉得有些刺鼻了。
  这一仗,他胜了,胜得非常漂亮。
  中原兵们到最后都想不明白,他那几万大军究竟是从何而来。其实谢无疾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士卒,他最后击垮陶北,靠的仍是自己手下那两千人以及从云阳调来的一千多守军。
  这话要说回前几日。陶北进入蜀境后,谢无疾命人潜入陶北军营两次偷袭,以及山谷中的那一战,其实他有两个主要目的:其一,是争取时间;其二,是动摇中原军的军心,给他们造成敌暗我明的恐惧感。
  结果,谢无疾的两个目的都达到了。
  几次的偷袭,给他成功争取来了五六天的时间。这五六天虽然不够他回汉中或成都搬救兵,但却足够他征发云阳附近的百姓。如果中原军够仔细的话,会发现方才跟在后面的“蜀军”大多根本没有身穿兵服,只是穿了与蜀军兵服颜色相近的衣服;他们中的多数人也根本没有武器,拿的是镰刀锄头等农具,甚至还有赤手空拳的。这些人都是被谢无疾临时征发来的老百姓。
  孙湘屠了公安县后,引起了蜀地百姓的强烈不满与愤怒。陶北的中原军作为孙湘的盟友,并且也是远道而来的侵略者,一样遭到蜀地的百姓憎恶。这让谢无疾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量百姓的支持,顺利调来了上万百姓助阵。
  那些百姓没有经过训练,不是正儿八经的士卒,只能算是乌合之众。但谢无疾征他们来,也并不是为了让他们上战场送死,只是用他们壮声势而已。
  而中原军早已被几次迷魂阵弄的神经紧绷,在看到突如其来的大军后,他们的心理防线彻底被击溃了。
  丧失了斗志的军队,无论它有多少人,无论它有多厉害,都只能沦为被人宰割的鱼肉。于是谢无疾就靠着这几千精兵和几万“乌合之众”,把中原军冲的七零八落,最终漂亮地打赢了这场仗!
  其实陶北是个厉害的对手,这些年他四处征战,最终平定中原,堪称神勇善战。当得知是他亲自带兵来此,计划要如何对付他,着实费了谢无疾不少心思。
  一开始,无论想出什么战术,谢无疾都觉得,以陶北之智,能够看穿他的意图。左思右想都觉不妥,他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反其道行之的妙计。他虚张声势,故布疑阵,假装自己有大军,令陶北推断出他兵力稀少,最后却果真拉出一支大军来;他提前亮出自己的旗号,令陶北更加笃信云阳无援军兵,最后他带着援兵从天而降……
  他这步步走来,可谓环环相扣。而陶北之败,归根结底败在压根不知自己的对手是谁。
  倘若一开始知道要面对的是谢无疾,陶北或许会愈发三思后行。又或许,他会谨慎地选择退兵……
  只可惜,没有倘若。
  也不知过了多久,太阳落下了地平线,天地间只余昏暗暮色。一队人马跑了回来。
  “将军。”带队的军官神色沮丧,“属下办事不力,尚未发现陶北的踪迹。”
  谢无疾皱了下眉头:“那就再加派五百人去找。”
  中原军败绩显露后,陶北自知无力回天,于一片混乱中带着亲兵先行撤退了。等到战局结束,谢无疾派人去找,已经不见了陶北的踪迹。
  谢无疾道:“把守各大口岸,防止他们从江上逃脱。”
  于是士卒们又马不停蹄地出去找人了。
  ……
  ……
  月黑风高,江晚潮来。
  跌宕起伏的江面上,数名卫兵簇拥着陶北挤在一艘小舟上。小舟在风浪中起起伏伏,船上的众人也随之前仰后倒,挤作一团。
  多亏了昏暗的夜色,使得陶北那惨白中夹杂着青绿的脸色不为人所见。他脸白是因为战败后的悔恨,脸绿则是因为……晕船。
  戎马十余年,陶北不是没有打过败仗,但输得这么惨,逃得这么狼狈,似乎是头一回。只是此刻比起晕船的痛苦来说,吃了败仗的难受似乎已经不值一提了。
  “呕……”陶北扑到船舷边,对着江水呕吐起来。
  又一个大浪打过来,冰冷刺骨的江水混着秽物拍到了小船里每个人的脸上、身上。
  这一船都是北方士卒,许多人是平生头一次坐船,晕船的绝不止陶北一个。被这加了料的江水兜头一浇,又有几个人忍不住了。
  “呕……”
  “呕呕……”
  船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吐了起来,有来得及的还知道扭头往江里吐,来不及的直接吐在了自己和同伴的身上。伊始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后来就变成了争先恐后把自个儿的胆汁往外倒。若非江风够大,船上的气味也能把人熏晕过去。
  “大将军,你还好吧?”卫兵虚弱地问道。
  陶北摆摆手,示意手下不要跟他说话。他此时此刻真是一个字都不想说。
  若非知道天亮以后沿江一定会被布满蜀军,陶北都想上岸歇一晚再说。可想要顺利脱逃,他没有别的办法。
  就这辆小船,还是卫兵们运气极好地从江边的渔夫那里抢来的。有许多士卒上不了船,现在还在江边自己想办法搭木筏呢。
  所有人都吐干净以后,船上逐渐安静了下来,入耳的只有呼啸的风声和船桨划动的淅沥声。将这夜晚衬得愈发凄凉苦楚。
  陶北闭上眼睛,靠在卫兵的身上。他睡不着,却也并不清醒,昏昏沉沉间,脑海中浮现的仍是那数万大军向他冲来时的场景。
  黑压压的大军如同阴影般铺天盖地地将他罩住,数不清的军旗赫赫摇曳,火红色的“谢”字在他心底留下一个烙印。
  谢无疾……谢无疾啊……
  这个仇,他必会铭刻心底,终生不忘。
  =====
  一个月后。
  千余人的军队在大道上缓缓前行着。顺着这条道往前走,再过两三日,他们就能到达汉中了。
  军中大多士卒脸上不见疲惫,只有兴奋。他们是得胜回朝的胜利之师,越靠近朝廷,自然越激动。等待他们的将是大笔嘉奖与犒赏。
  午聪正指挥着大军前进,一名校尉骑着马缓缓靠到了他身旁。
  “午哥,”那校尉问道,“这几天怎么都没瞧见将军?”
  午聪还算淡定地答道:“将军偶染风寒,在马车里休息。你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把校尉忙道,“只是两天没瞧见了,有些担心,才来找午哥打探消息。原来是偶染风寒了啊……严重吗?”
  “不严重。”午聪道,“将军只是累了,让他歇一歇。过几天回到汉中还有许多事要办。”
  那校尉连连点头:“是,是,将军是太操劳了。”同时心里暗暗庆幸:幸好谢无疾在云阳时没病,不然他们未必能打这么漂亮的胜仗。只盼着谢无疾早日好起来,等他们回朝时,想必还有不少大典仪式要参加。
  那校尉打探过消息,便默默退回去了,午聪心虚地摸了摸鼻子,也继续骑马前行。
  没有人知道,午聪心里此刻正在默默腹诽:累?只怕谁累,谢无疾都不觉得累!那家伙铁打的身板,让人自愧不如的很呢……
  =====
  卯时二刻,阳光照进殿内,将大殿照得暖洋洋的。谢无疾缓缓从睡梦中醒来,伸手在旁边一捞,却捞了个空。他懒洋洋地睁开眼,只见宽大的榻上只有他一个人。再往边上瞧,空荡荡的大殿里竟然也没有其他人影了。
  他望着阳光愣了一会儿,明白那人上朝去了。他微微撇了下嘴,闭上眼睛继续休息。
  过了不知多久,殿上传来脚步声。他睁开眼,只见穿着黑底彩绣龙袍的男子走了进来。
  他半支起身子,将朱瑙上下打量了一番,奇道:“这身龙袍是新做的?”
  朱瑙走到榻边坐下,笑道:“是。今年时局不好,成都织造坊的蜀锦有些滞销,我就让人拿了几匹来给我裁了身新龙袍。前几日刚做好的。”
  谢无疾还没反应过来,朱瑙又伸手摸了摸他的亵衣,又道:“给你也裁几身,如何?我出宫的机会不多,只有官员见得到我。你穿上后常出去走动,达官贵人仰慕你的风采,自会效仿。若效仿的人多了,蜀锦便不愁销了。”
  谢无疾:“…………”敢情是为了卖布!
  朱瑙登基之后,十分节俭,没有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而是征用后简单修缮了前朝行宫;吃穿用度,也一切从简,礼制用器能用旧的就用旧的,没有旧的就随便弄点东西凑凑数。对比起陶北那边的铺张奢靡,他显得很穷酸了——可实际上各自国库里有多少底子,该清楚的人心里都清楚得很。
  原本谢无疾还以为朱瑙新制了一身龙袍,是为了庆祝胜利,结果到头来,居然还是为了挣钱!
  他无语道:“我日夜兼程赶回来,你就跟我说让我帮你卖布的事?”
  朱瑙哈哈一笑:“那该说什么?”
  谢无疾没好气地将他拉到榻上,几个翻身,华丽的蜀锦便被弄得皱了起来:“你的精神倒好,怎么没误了今日的早朝?”
  朱瑙双眼弯弯的:“昨晚的事你还记得吗?”
  谢无疾微微一怔。他本想说这也能忘?然而仔细一回想,竟发现昨晚的事他居然真的忘了许多。
  只记得他日夜兼程,终于在昨天下午赶到汉中。朱瑙陪他到宫泉池洗去了一身尘土后天色就已晚了。他二人一同入殿,待要共享良辰美景,一诉相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谢无疾脸色微变。他到底不真是铁打的,也是血肉之躯,连日来太疲惫了,因此昨夜竟然刚上榻就睡着了……
  谢无疾不动声色,假装自己什么也没有说。朱瑙问道:“你的大军约莫几时能到?”
  谢无疾想了想:“三日左右吧。”
  朱瑙又问:“那你几时回去?”
  谢无疾蹙眉:“明天……还是后天吧。”
  他撇下大军溜回来,因为胜利之师回朝后必然有许多庆典仪式要操办,少说十天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会忙的连私下见朱瑙一面的时间也没有,是以他才日夜兼程偷这两日闲罢了。
  “我想早点回来……”谢无疾低声道:“见你。”
  朱瑙靠上去,与他额头相抵:“我明白。你不妨再多待两日。我让人送信去,便说犒赏大军的接风宴还来不及置办,让大军慢慢走呗。”
  谢无疾失笑,也不知朱瑙说真的还是开玩笑:“你认真的?”
  朱瑙笑呵呵道:“真不真……且看我会否误了明日的早朝吧。”
  谢无疾:“……”
  两人温存片刻,太阳已升到了头顶,却仍赖在榻上不愿起来。
  谢无疾忽然想起一件要事,问道:“对了,我还不知道长沙那边形势如何?”他昨日到得太晚,根本来不及打探长沙的消息。
  朱瑙道:“孙湘被陶北的人软禁,已带往邺都去了。黄东玄与哥灵察先占了长沙府五县,陶北军占了四县。往后还有纷争,我已命人向东增兵了。”
  孙湘已经彻底完了,长沙府也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黄东玄与哥灵察,以及中原军都因为兵力受限,没有立刻侵吞长沙,长沙也还有些抵抗的势力。陶北没有杀孙湘,是想留着他拉拢一些长沙本地的势力。
  而这方面朱瑙就比较吃亏了,这几年在孙湘的带领下长沙与蜀府结仇颇深,朱瑙想拉拢收买长沙势力会比陶北难不少。不过从地势上说,他占着江陵,想要谋取长沙比陶北从北方下来更容易。
  总之不管怎样,很快他们就会将长沙府完全蚕食。
  谁又能想到,两个月前还是中原军与长沙军联手攻蜀,两个月后竟变成蜀军与中原军一起瓜分了长沙……


第258章 河中被占
  两天以后,谢无疾溜出城去,偷偷回到军中,假装自己随着大军刚刚赶到,然后再进一次城了。
  这次谢无疾带军队得胜归来,功劳不可谓不大。他成功守住了云阳不说,更重要的是,他以少胜多,击退了陶北亲率的大军!
  如今陶北与朱瑙相争,双方都在尽力扩大自己的声势与威望。除了战场上的厮杀,战场之外的争斗也极为重要。陶北之所以亲自带兵去攻打云阳,实则即便打赢了,他在战场上也不会有多少获利,还白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他打这一仗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
  因此谢无疾将他大军击退,甚至还险些生擒了他,战场上的胜利同时也给朱瑙挣来了许多战场之外的筹码!
  这一仗能胜得这样漂亮,谢无疾不仅在战场上意气风发,更重要的是他提前推断出了陶北的进军路线。如此智勇双全的天生将才,实可谓难得。汉中原有一些对他不利的风言风语,此后想必再没人敢提了。
  朱瑙早已在城内准备了接风宴,对于打了胜仗的士卒们,他大加犒赏,金银财宝自不必说,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的,他也都进行了大力提拔。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他一面招揽天下能人名士,一面也从手下选拔精明强干之人。而对谢无疾手下的栽培,又何尝不是增强谢无疾的实力呢?
  至于谢无疾本人,朱瑙虽未提升他的官位,却也趁着这机会给他加了侯爵,食邑三千户。
  这一次除了谢无疾之外,还有一个功劳最大的人,那便是黄东玄。
  当初朱瑙曾告诉黄东玄,征西将军一职还空着,暗示倘若黄东玄这一回能办得出色,这征西将军一职便非他莫属。
  那黄东玄算办得出色吗?——真是再出色也没有!
  黄东玄非但守住了荆州,还彻底击垮了长沙军,用极小的伤亡缴获了长沙军大量战船、物资,并且收降了千余长沙水卒及水军将领方继!他能做到这个地步,甚至出乎了朱瑙的意料。
  黄东玄就如同一匹野狼,无拘无束,向往自由。倘若对他严加管束,指手画脚,最后极可能无法驯服,弄得两败俱伤。正因如此,这样的悍将并非人人能用的,最初的江陵府尹,后来的孙湘,全都因驾驭不当而遭其反噬。唯有朱瑙给了他最大限度的自由,于是,他也汇报朱瑙以惊喜。
  毫无疑问,黄东玄连跳两级,征西将军一职他受之无愧。
  而他这一升官,他手下的弟兄也能水涨船高,得到擢升和提拔。黄东玄此人虽是不羁,却颇重义气,想必此番能令他心满意足,愈发死心塌地。
  除却黄东玄外,此次奉命带兵出援荆州的哥灵察虽未立下奇功,功劳也不可抹灭。若非他沉稳地守住荆州,陶北也不会放弃荆州直奔云阳,最后被谢无疾打得鼻青脸肿。兼之此人在军中颇有声望,因此朱瑙也大力提拔了他,将他从杂号将军擢升为了四平将军之一的平东将军。
  手下该升的升完了,该赏的赏过了,往后便要决定如何对付敌人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