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昙山不言不语,只凝聚心识,又仔仔细细端详了一遍眼前人的命格。
  狸奴借猞猁尸骨容身此间,但元神是一只异兽精魂,同那枚长安印关系匪浅。它怕自己,怕得确有道理,但如此偏爱一介凡人,总该有些缘由。
  然则无论如何观识,仍只是一副普普通通的凡人命格——是福寿延绵、贵不可言,可也是肉体凡胎、红尘俗子,并看不出什么端倪。
  “……阿弥陀佛。”
  昙山看不到因果,却双手合十,轻颂佛号,端端正正行了一个佛礼。
  佛家讲究缘法——失印、尾随、相遇、同行,冥冥之中自有因缘际会,他看不透彻,便不着相,安然受下这段尘缘。
  “你这是在给死人超度么?”
  挽江侯不明所以,怪力乱神之事见得多了,胆子大得上天入地,边问边兴致勃勃回身四顾,大约是在找鬼。
  “不必找了,成形阴魂并不易得。”
  “…………”挽江侯却未答话,在乍现的月光中,哑口无言。
  多云的夜晚时明时暗,杀机涌动时林间昏黑如墨,现下又云开星现,月上中天。
  月华洗练,照亮僧人少了布带遮掩的面目。
  挽江侯与他相对而立,突不记得此时为何时,此处又是何处,脑中只得一句:……原来真的是这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猞猁和猎豹一样都是喵喵叫的啊关于身高:狸奴光肩高就有1米8了,澜澜差不多185,大师比他还高一寸,188出头另外大家千万不要再投雷啥的,JJ不能签单本约,所以如果要签约的话有可能签到别的平台,更新也会挪过去,大家不要浪费钱,么么哒!


第五章 
  十年光阴总能在一个人的脸上留下痕迹,只是这支光阴画笔,却又往往厚此薄彼,落在有些人脸上,是胡抹乱画,落在另一些人脸上,则是
  精雕细琢。
  但岁月对自己最厚待的人,却连精雕细琢都不甘愿,或许也是不知道还能再找补些什么,犹豫了十年,只落了一笔:便添上一抹月光吧。
  挽江侯玩过了猫,找不到鬼,只在如水的月光中,重见到一张十年前见过的脸,心下无端有些烦闷,闷闷不乐地趁亮去摸尸。
  尸首和兵器上都全无线索,也是意料之中。
  “被狸奴不知咬死在哪儿的两具也不用看了,”挽江侯摸了把盘踞在肩头的小兽,狸奴也不怪他摸完尸体就来摸自己,乖觉地舔了舔他的手指,“这群死士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养得出来的,但养这死士之人也是没出息,前瞻后顾,只敢给我个警告,却不敢要本侯的性命。”
  “如何见得?”
  “这还用问?若真想要我的命,来这么几个人够干什么的?”挽江侯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本是个锦衣玉食喂养大的人,却不嫌死人之物腌臜,解了尸首发带重把头发系好,将昙山缚眼的布带递还给他,“这破布条还你。”
  昙山放开心识便举止与常人无异,让边涌澜老忘了他是个瞎子,现下随手往后一递,却觉僧人先摸索地握住他的手,方自手中将布带抽了去。
  “……你这是又看不见了?”挽江侯抿了下唇,轻轻蜷起手指,“可我看你虽然一直闭着眼,眼珠子却不像有什么毛病,可是像修闭口禅那样,修行了什么需要自封眼识的功法?”
  “…………”
  “不方便说就算了。”
  “涌澜,我的功法确实不便说予你听,莫要见怪。”
  “本侯没有那么小气,只是觉得你非要蒙一条布带子,实在装相。”
  “出门在外,总是方便一些。”
  挽江侯边与昙山走回下马之处取自己的坐骑,边随口与他聊些闲话,耳听他这样说,侧头瞟了他一眼,觉得确实也不无道理。
  出家人眼中,皮囊美丑都是表象,今日红颜,明朝枯骨,莫非如是。
  可你没法子让天底下每一个人都这么想——边涌澜有些好笑地心道,人家寻常瞎子缚眼的布条至多三指宽,这位大师恨不得蒙去半张脸,想来“方便一些”,实应读作“烦不胜烦”。
  深山夜昙,肃穆高洁——若让不学无术的挽江侯找出“齐整”以外的形容描绘僧人的样貌,他也是能勉强说道说道的,却多半还是因为人如其名。
  “你师父为何给你取了这么个法名?”他随口问了一句,心中揶揄补道,看脸?
  “我无父无母,记事起就在庙中修行,那寺庙在昙山上,先师在庙中寻到我,便由此得名。”
  “…………”
  “狸奴这个名字也是他取的,先师十分随性,倒是与你有些相像。”
  “我好端端地像一个和尚干什么?”
  “说人话。”
  “我好端端地像一位高僧干什么?”
  “…………”
  两人信步闲聊,行向山外。
  挽江侯不愿狸奴又变成驴被和尚骑,便自己也未骑马,牵着马与他步行。
  虽是满打满算相交不过一日之人,月光下却又见两道并肩而行的影子,想来确是一段善缘。
  善缘是善缘,却也是个累赘——若非确实必要,昙山不滥用心识观想,而惯常是别人伺候他的挽江侯从不知道,原来和一个瞎子同路这么麻烦。
  “菜这便齐了,两位客官慢用。”
  自笔杆峰下折向东北,疾驰两日已入玄菟郡界。赶路时挽江侯食宿都能将就,现下入了城,自然是既要吃得好,也要住得好。
  最好的酒楼,最好的雅间,最好的厨子专门伺候这一桌看上去彼此八竿子打不着贵客:一位超然物外,一位一掷千金。
  两个小二举着四只大托盘,一股脑送上热菜,菜名都不敢报,就眼观鼻鼻观心地溜之大吉。
  他们不知边涌澜身份矜贵,只是单纯有些怕他。
  “…………”挽江侯提起筷子,提起来,又放下了——他无所谓别人怕不怕他,只是有点烦小二没眼色,七盘八碗胡乱摆了一桌子。
  “狸奴,下去。”昙山虽然看不见,但狸奴与他心意相通,不用心识特意感知也知道它跳上了桌。
  狸奴装听不见,盯着主人面前的鱼“昂”了一声——边涌澜为昙山买了匹马,它刚刚不用做驴,胆子便大起来,猫叫学不会,恃宠而骄这个词学得倒快。
  “你要吃鱼?还是吃肉?”挽江侯也装听不见,边与狸奴说话,边伸手调换了一下桌上的盘碟,把素菜都换到僧人近前。
  “它既不能吃鱼,也不能吃肉,这世间所有东西它都吃不得。”
  “那它总得吃点什么吧?”赶路时狸奴要么缩在边涌澜怀中睡觉,要么爬上他肩头看风景,挽江侯确未曾见过它进食饮水,只道这只昂昂叫的小东西确实不是凡物。
  “你可将它看作是一具行尸走肉,你可见过尸体爬起来吃饭?”
  “……食不言寝不语,你少说两句吧。”
  僧人闻言果然不再说话,提箸吃了一口碗中白饭,嚼过咽下,再吃下一口。
  “……这盘是豆腐。”挽江侯不让别人说话,自己却又突然出声,且执筷轻敲盘边,“叮”一声轻鸣。
  “萝卜。”换一盘再敲一声。
  “青菜。”
  “笋片。”
  “素羹。”
  木筷瓷盘,交击之声本千篇一律,但因执筷之人刻意为之,偏敲出了宫、商、角、徽、羽的调音。
  “你武功不行,但好歹瞎了这么多年,听声辨位总会吧?”挽江侯把他好话不好说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没再找补一句“瞎子就是累赘”,已是了不得的礼数。
  昙山不作答,只夹了一筷青菜放入口中,细细嚼过。
  青菜素油,连葱姜都未放,但因专门伺候雅间贵客的掌厨手艺精湛,一盘青菜也炒得妙趣横生。
  出家人无口腹之欲,昙山自记事起便开始修行,对口腹之欲更是淡到极处,白面米饭吃得,糠菜窝头也吃得。
  他师父比他讲究一些,早年在寺中种了一架葡萄,或春天带着徒弟上山去挖笋。
  师父去后,昙山为将功法修行圆满,自封眼识四方云游,既孑然一身,便衣食简朴到了就差餐风饮露的地步——倒不是穷,而是不需要。
  方才对着一桌子有荤有素的佳肴,他只吃面前一碗白饭,也不是因为无从下箸,而是因为不需要。
  常言道,出世需先入世,若做修行法,确实也有道理——如果不是有助于修行功法,昙山也不必入世十年行走,勾连天下佛像耳目,遍阅人间百态。
  但他细嚼慢咽下这一口青菜,不是为了修行。
  “涌澜,谢谢。”他说。
  “你再尝尝这笋,小地方的厨子手艺马虎,也就吃个新鲜。”
  挽江侯语气泰然,浑似被谢的人不是他,嘴角却是一挑,也不知在笑些什么。
  城中安歇一宿,翌日天未拂晓,两人便已动身启程。
  当日自山顶极目远望,只能大概望出一个方向,但离得越近,僧人越似心中有数,边涌澜也不知他靠什么推算,又明白问也白问,索性陪瞎子当个哑巴,闭嘴赶路。
  “这方圆五十里,天地气数变动得最厉害,应是有人带着那枚印在附近盘桓过数日。”昙山勒住马,心中暗道,怕还有人曾想办法要撼动那枚印,搅得人间气息混乱,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季候有异,最迟今日就要下一场春日罕见的暴雨。
  “那山脚处有个村镇,不妨去问问村民,近来见没见过生人。”
  挽江侯策马先行,到镇口下了马,牵马入内,见镇上村民想必才刚洗漱完,正打开门准备忙碌一日的生计。
  “哎呀,没瞅见有人,可弄脏了你的衣裳?”
  挽江侯绕开泼出门的一盆洗脸水,摆了摆手,大抵在说无事。泼水的小媳妇却红了脸,对他笑了笑,扭身进了门。
  镇子不大,却也有百来户人家,横竖两条主街,分出纵横交错的小巷。
  边涌澜寻了个早点摊子坐下,点了两碗素面,盘算着从何人开始问话。
  支早点摊的是对中年夫妻,丈夫守着灶锅,妻子忙为远客上了两碗热气腾腾的粗茶。
  挽江侯并不嫌茶水粗陋,拿起来吹了吹,待要入口,却觉桌下僧人突然伸手,轻轻按住了他的手,当下面上不动声色,又吹了吹茶水,似是嫌烫一般,重放在了桌上。
  “这镇子虽小,却街巷整洁、民风淳朴,是个好地方。”
  他边安之若素地与昙山聊天,边在桌面下反手翻过僧人手掌,在他掌心写道,“毒?”
  “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昙山淡色陪他闲话,手下回了一个字:“否。”
  “就是饮食简陋,”挽江侯扫了一眼旁桌人口中呼噜呼噜吃得正香的面条,脸上浮起百般嫌弃,“你要吃你吃吧,我是吃不下。”
  “随你。”
  昙山起身,掏出面钱放在桌上。
  “大师,使不得使不得,”老板娘瞧见他们不等吃面就要走,忙赶过来把钱塞回给僧人,“看你们脸生,这大老远来的,吃不惯也是有的,钱不能收。”
  昙山不再推辞,还了一礼,待与边涌澜走出摊上村民的耳目,方低声道:“这地方有些古怪,便连我也看不分明。”
  “怎么说?”
  “生人有生气,死人有死气,他们的生气中却似藏了一缕死气。”
  “你是说这大白天的闹鬼?”
  “并不是鬼。”
  “…………”挽江侯四下环顾,只见米店门口,一个大婶正与老板讨价还价;有中年汉子担着柴从街上走过,笑着与熟识的人打招呼;有年轻妇人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拎着水桶,大约是去打水,走过他们身边时,那孩子还吮着手指回头看他,满脸好奇神色。
  边涌澜左看右看,也看不出这些普通百姓身上有什么蹊跷之处,最奇怪的也不过是那回头看他的小儿身上穿着单裤单褂——这季节清早还有几分寒意,大人干活走动,穿单衣没什么,小孩子却多少该加件袄子。
  也许穷人家养孩子没那么讲究?挽江侯看不出端倪,也不在意,只与昙山道:“既来之,则安之,先问问他们最近都见过什么人。”
  大半个时辰后,挽江侯立在做针线活的大娘跟前,有气无力地问:“大娘,这镇上最近有生人来过没有?”
  “最面生的就是你们俩,”大娘坐在门口乐呵呵地纳鞋底,看那大小,似是给小娃娃穿的虎头鞋,“小伙子,你起开些,个头儿咋那么高,挡着我的亮了。”
  得,就知道屁都问不出来。
  这大半个时辰,挽江侯已经问了多半个镇子,都说没见过生人,但让他头疼的不是这个——“小伙子长这么高,这么俊,说亲没有啊?”
  ——此地确实民风热情淳朴,可也太热情淳朴了!挽江侯头疼地想,我问你一句话,你怎么就能问我说没说亲呢?
  “没呢,您有闺女吗?”
  挽江侯也是有意思,问了半天话,有用的没听着,光听了一脑子东家长西家短,还学会了以毒攻毒。
  “有是有,早嫁喽,”大娘瞅着他笑,“娃都生了三个。”
  “这鞋是给外孙子做的?”
  “可不是,先头生了两个女儿,好不容易才得了个男娃,”最会聊天的挽江侯,一句话就问出了别人家的伤心事,“她在婆家受气,我也不好过,这日子就是掰着手指头过的,”大娘又纳下一针,叹了口长气,“整整五年啊,我姑娘就是五年前这时候出的门儿,可算是熬到不用再受气了……”
  “……五年前这时候?就这两天?”
  “可不是,我记得清楚,特地找人看过的日子,”大娘约么是满腹怨气,狠狠扎下一针,“可就没看出来摊上个恶婆婆!”
  “大娘……”挽江侯语气没有什么波澜,却挪了下步子,侧身将僧人掩至身后,突然问了一个十分古怪的问题,“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
  五年前,二月初十,先帝大行,天下缟素,国丧百日,忌嫁娶。


第六章 
  虽然昙山说这镇上村民身上藏有一缕死气,但一路问话下来,边涌澜实在看不出他们和普通人有什么差别:
  路过巷口人家,小孩子蹲在家门口,呲尿和泥巴玩,被当娘的拎回家揍得哇哇大哭,也不知道和隔壁大早起来就吵架的夫妻哪家更热闹一些。
  又路过磨刀的摊子,摊主年纪轻轻,却在这统共只有一百来户的小镇上支个磨刀摊子,想来也没什么生意,可见为人懒散,还有一点滑头,死缠烂打让边涌澜给他开个张,被挽江侯抽出刀吓唬道:“这把刀就算我敢给你磨,你敢碰吗?”
  “有啥不敢的?”嬉皮笑脸的摊主伸手就要接刀,却见问话的人瞪了他一眼,拽着身边的和尚大步走远了,隐约飘过来一句两人间的戏语调侃:“你看他连我的刀都敢碰,你还不承认是你疑神疑鬼?”
  正因为这些人太像人,边涌澜才在戒备之下又有一些犹疑:是五年前消息传得慢,村民不知要服国丧?还是胆子大到不怕被治罪?可玄菟是个大郡,离京师也不算太远,理应不至如此……
  他这头还琢磨着,却见纳鞋的大娘停下手头活计,垂着眼,并不看他,只是语气不再和蔼,一字一句地慢慢反问:“今天该是何年、何月、何日?”
  “永延五年,三月初八。”
  边涌澜尚未开口,僧人已淡声替他给了答案。
  话音甫落,便连挽江侯一个不修佛也不修道的人,也觉天光蓦然一暗,而在昙山眼中,那是冲天而起的死气——不是一、两个死人就能散发出这样沸腾的死气,这一整个镇子,怕是除了他们两个人,再加两匹马,再没有什么活物。
  “——嘶!”
  巷子狭窄,他们方才未牵马入内,只将两匹坐骑栓在巷口,也不知巷外现在是怎么个情形,边涌澜耳中只能听到爱马死前凄惨的嘶鸣,可也没工夫去管了——他抬刀架住猛然伸到胸前的一双手,头一次觉得不能小看了大娘的力气,他单刀竟有些架不住她,用上内力方才把一心想扑上来掐死自己的大娘推开。
  “先退去镇外再说!”边涌澜可以抽刀杀人,那大娘倒退几步又扑回来的光景,足够他杀她十次,可看这方才还和自己有说有笑的大娘仍是一个人样,只是喉咙嗬嗬有声,目光涣散无神,他到底有些下不去手。
  “走上面。”昙山说自己不擅武,眼下上房倒快,手中竹杖轻点,人已平地而起,还顺手把挽江侯也拎了上去。
  边涌澜回头看了一眼,自高处望见巷口爱马惨死的尸首,竟像被人活生生把马首拽了下来,另一匹则被从头到尾剖成两半,那本滑头滑脑的磨刀摊主面上再不复嬉笑神色,僵硬地木着一张脸,拎着一把不知打哪儿来的杀猪刀,遍身马血走进巷中。
  他身后跟着几个和他一样木然的村民,还有更多人从各处巷子里朝他们涌来,可见是一整个村镇的人都和这位大娘一模一样,只想要他们两个格格不入的活人的性命。
  “这些人到底是生是死?”
  “怕是生欲尚存的行尸。”
  两句话的功夫,两个人已踏着屋顶奔出镇子,然后……又见到镇口的下马石。
  他们自面山的镇尾出镇,却莫名回到了来时的镇口。
  不仅是他们回来了,整个镇的人都回来了——边涌澜举目向镇内望去,一片晨起忙碌、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他们身后已没有马,只有两个人并肩立在当地,告诉他们方才那一幕不是一场梦。
  “既然是尸,那到底还是死了。”挽江侯收回目光,接上方才的话头。
  “寻常行尸身上没有这样浓的生气,”昙山倒没有什么惊诧之色,反正挽江侯就没从他脸上见过“面无表情”之外的表情,“若你没说穿他们早已身死多时,他们似也不会暴起伤人。”
  “他们什么时候死的?肯定不止五年。”
  “我不知道,只知道这一处尸障不好破,”昙山执着竹杖轻点地面,“几百具行尸齐心协力构筑出的尸障,我生平还未见过。”
  “……总之知道不是活人就好。”挽江侯也不去计较僧人口中“齐心协力”这个词用得古怪,只暗暗松了口气——既不是活的平民百姓,最差不过杀一条出路。
  挽江侯这口松下的气还没提回来,就见僧人已毫不迟疑,几步走进镇中。
  “哗啦。”——连这盆险险泼到人的洗脸水都一模一样,只不过这一次差点被泼的不是他,而是当先入镇的和尚。
  “哎呀,没瞅见有人,可……”
  小媳妇还是那个小媳妇,然则一句道歉的话还没说完,便听昙山干脆打断道:“永延五年,三月初八。”
  “…………”挽江侯旁观这位出家人与一个端着盆的小媳妇对切口,不合时宜地嗤笑一声,心道这和尚行事倒挺入乡随俗,那是相当杠啊。
  然而这位敢硬杠的高僧确有能硬杠的手段,话方出口,不待尸变,昙山手中竹杖已重重顿入青石地面,发出金石交击的脆响。
  撤去障眼法的竹杖乃是一柄佛杵,顿入地面三寸,杵顶九枚金环不必昙山拨弄,已自低声鸣颤,僧人抬手轻弾上一枚金环,便见九环连击,发出一声悦耳金鸣。
  这一声金鸣未必有多响,却是直入神魂,边涌澜只觉灵台一清,便知这是佛门镇魂的清音。
  捧着脸盆的小娘子在一声镇魂佛音中呆立当地,双目涣散,手指却紧紧攥着盆沿,发白的指节流露出不甘之意。
  僧人定住满街行尸身形,方一掌拍向佛杵,杵身不倒,只闻金环交击,却不再是悦耳清音,而是沛然澎湃的轰鸣,似自九天之外传来一声怒喝——佛道:咄!
  “呜……”狸奴一声呜咽,从边涌澜肩头跃下,转瞬化作原身大小,明明是只昂然巨兽,却恭顺地跪卧在僧人身前,伏下头,仿佛乞求佛祖垂怜。
  昙山一手轻抚兽头,一手再次拍向杵身,僧袍无风自动,烈烈飘扬。
  一声更为宏大的佛喝自天外传来,怒叱这方不容于世的魔障。
  佛祖一怒,万魔伏诛,可凡人却不甘心——喀嚓一声,攥着盆的小娘子竟将五指关节生生握断,木盆应声而碎。
  她扎着支出白骨的双手,双目向天,流出两道褐色的污血,仰首长嚎!
  不止是她,满街、满镇的行尸皆在佛喝声中现出真形,头破血流者有之,断手断脚者有之,青面吐舌者有之,齐齐仰首向天,长声厉啸。
  这些生时是人,死后变作一具走肉的东西,竟像有千般不甘、万般仇怨,恨到敢与天争、敢与佛斗!
  昙山面色肃然,待要再打出一道破魔法印,却突然一顿,手臂打横揽住身旁摇摇欲坠之人。
  “涌澜?”
  僧人面上终浮出一丝讶异,这降魔音律无碍生魂,他竟没注意到边涌澜似是难受到有些站不稳。
  “……无事。”挽江侯推开僧人的手,哑声回了一句。
  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脑中钝痛昏沉,像被关在一口钟里,或者自己就是那口钟,声声佛叱撞击着灵台,像要自神魂中撞出什么东西……僧人敛去伏魔手段,这口钟便也没敲出个所以然。
  “莫要勉强。”僧人劝得平淡,下手却是力若千钧——降魔音律既去,满街行尸便啸叫着扑上,昙山拔杵横扫,当先两具撞到挥出的佛杵,便似撞到一座山峦,七窍污血长流,落地筋骨寸断,却仍嗬嗬嚎叫着要往前爬。
  边涌澜凝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