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辞-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即使是始皇帝,也是在彻底统一六国后称皇称帝,而恣睢面临着这种前有楚国遗军,后有乌兰势力的情况,竟然执意称帝,的确饱受非议。
朝中官员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此举不妥,是不把老祖宗的规矩放在眼里,是大逆不道,而另一派认为恣睢早已拥有称帝的资格,吞并楚国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在这个当口登基,不仅能挑衅楚国的韩千秋,更能扬中原的威风,向乌兰昭示中原一统的大局,逼他们将魔教势力撤出中原。
支持后者的人数居多,于是恣睢登基称帝也成了定局,考虑到楚九歌的身体状况,负责筹备的人也很赶进度。
“九歌,明日便是登基大典,你激动吗?”
楚九歌躺在榻上,双眼清明,声音轻若游丝,恣睢便将耳朵凑到了他的嘴边去听。即使如此,还是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只能从眼神上看出,他很满足。
这一夜,楚九歌没有入睡,恣睢陪在他身边,一件一件数算着往事,甚至说出了自己五岁的时候还尿床的糗事,逗得楚九歌直咳嗽。眼看着东方已经泛出了鱼肚白,恣睢也被人请去准备,楚九歌就在未央宫中等着俞景年来接他。
辰时,文武百官皆着了朝服,整齐的跪在金銮殿外的空地,等待那位即将登基的帝君走到众人面前。而楚九歌以丞相之名,得以坐在离恣睢最近的殿前。
吉时已到,号角被吹响,低沉的鼓音的衬托着气氛的庄严肃穆,恣睢一袭金色的龙袍,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走出,登于极高之地,俯视着自己打下的江山。
这时,俞景年呈上了象征王权的纯金冠冕,这一工作本应由身为丞相的楚九歌来做,可惜他已经没有抬起王冠的力气,只能由俞景年代为执行,而他本人则是竭力挺直脊背,坐在轮椅之中,睁大了眼睛,想将这一幕永远烙印在自己的灵魂上。
戴上金冠的恣睢从宫女手中接过了五谷,告天地,祭祖先,向天下昭示自己是唯一的天子,并改国号为“南”,随即礼官高声喊道:“礼成——”。
这一刻,恣睢已经成为真龙天子,无论是谁,都没有资格质疑他的身份。
恣睢从俞景年手中接过象征皇帝权柄的玉玺与虎符,所下的第一道圣旨,便是替常凌歌正了名,赐他入葬长乐陵近臣墓室的资格,鲜红的朱砂扣在金色的圣旨上,颜色鲜明,成为楚九歌生命中最后一道光亮的颜色。
莫怀春望着呼吸急促的楚九歌,从怀中取出了一颗丹药,放在楚九歌面前,对他轻轻说道:“你是无所不知的先知,曾经把自己比作戏子,那么,你就应该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退场了……”
楚九歌闻言笑笑,微微张开了口,任由莫怀春将那丹药喂进去,随后便满足的合上了双眼,头轻轻歪向一边,随着丹药一起,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在此后的五年里,恣睢率兵攻打楚国,凯旋而归,一统天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随即除尽中原地区的魔教残党,也使乌兰忌惮于南国的实力,与中原缔结了和平条约,成为继始皇之后又一开国明君,史称“南羡帝”。
俞景年曾在《告天下书》中写道:“羡帝尽诛宵小,自此中原一统,政治开明,百姓和乐,神明不违,天下乃静。”
楚九歌的遗体被安置在未央宫,在棺椁中封存了三年后,终于入葬竣工的长乐陵。遵照本人的意愿,恣睢准许了俞景年辞官守陵的请求,后者在长乐陵度过了余生三十年的光阴,并留下了悼诗三百余首,存于长乐陵前的无字碑下。
关于南羡帝立无字碑的意义,有人说是效仿秦始皇嬴政登泰山封台立无字碑,认为自己的功绩之大,文字难以形容,便以无字为铭。也有人认为南羡帝在天下尚未统一之时登基,自己感觉愧对祖先,愧对天地,功过难书,索性便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绩。
然而只有俞景年知道,恣睢立这无字碑,是给楚九歌的。
皇帝的碑文本应由臣子撰写,但恣睢认为身边无人清楚他的心意,真正能读懂他的人,早已长眠于地下,被黄土掩埋了光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守陵的俞景年时常会看到恣睢来悼念楚九歌,用沾了水的狼毫在无字碑上书写着自己近来所遇之事,想和楚九歌说的话来寄托哀思。风一吹过,水便干涸,连印记都不会留下,恣睢便会自我安慰,那是九歌看到了。
南羡帝立的这块无字碑事实上暗藏玄机,有一天,太子闻歌前来拜祭,正巧赶上天降大雨,为了表达孝心,便只身一人跪在无字碑前,将清酒洒在碑前,正巧看到了先前画师临摹,现在正挂在朝和殿的那幅《凤求凰图》,阴刻在碑上。
何闻歌曾问过父亲,为何要请画师临摹一幅当代人的画作,并挂在朝和殿呢?
恣睢沉默了半晌,没有正面回答,反而指着那竖幅画作说道:“凤求凰之景,本应凰上凤下,意即凤追求凰。而这构图却是凤上凰下,说明这凤是浴火涅槃,已经翱翔于九天之际,并想将凰拉到自己身边。只可惜未经烈火的洗礼,凰在尚未突破九天之时,便羽翼凋落,化为尘土。”
何闻歌便知道,那画作描绘的是恣睢和养父楚九歌的事,也清楚那《凤求凰图》的真迹,大抵早已随着楚九歌一起下葬了。
天祺二十三年,在位三十六年,时年六十八岁的南羡帝驾崩,遵照遗旨,太子闻歌继位,楚落音作为殷亲王镇守淮南,遗体入葬长乐陵。
在这其中,已经登基的何闻歌偷偷做了一件被认为大逆不道之事,就是打开了楚九歌的棺椁,将父王一并殓入其中,随即封闭了棺椁,并在其外镀金嵌玉。当时殷亲王曾在纸上写下了他的疑问:“养父已入土为安多年,为何要惊扰他的安宁呢?”
何闻歌笑了笑,望着已经封闭了墓门的长乐陵淡淡回答:“若不是想死后与他同寝,父王又怎会打造一口双人合葬棺呢……”
第75章 ·番外·楚九歌最后的一天
我叫楚九歌,我已经死了。
·未央宫·
我看到俞景年将我的身体抬回未央宫,准备替我换上被任命为丞相时,朝廷颁发给我的朝服。这时,一个宫女走来在他耳边说了句什么,并送来另一套衣服,由景年为我穿戴整齐,仔细一看,是随良锦去严国时,他命人替我做的那套暗绣凰图腾的玄色衣衫。
景年在榻边坐了很久,握着我已经冰凉的手,默默的落泪,泪水打在绸缎的被子上,“啪嗒啪嗒”的声音在死寂的宫中非常刺耳。
我站在景年身后,回忆这个男人为我付出的一切,似乎只能以“后悔没爱他”来作为结局。或许他和良锦一样爱我,和长情一样无法修成正果,但他却比任何人都有勇气,在背后守护了我多年,敢于表达他的爱,并且甘于奉献他的爱。
想起在严国地宫中,他曾抱着失聪的我痛哭,我的心就像针扎一样的疼。他说过,我死后,他依然想留在身边陪着我,我这样的人,哪里配得上这样的爱……
我不敢去看他的眼睛,他是我此生最亏欠的人。
·别院·
游荡到别院,我记得,这里是病重的倾言住的宫殿,走到里面,刺鼻的药味让我有些头痛,我看到了日夜守着倾言的薛无华正靠在床头上休息,他的脸色不是很好,显然长时间照顾病人已经透支了他的体力。
这时,突然有人从背后抓住了我的手,我吓了一跳,猛地回头看去,竟然是倾言!
可是,他不是在榻上躺着么?
……原来,他和我一样。
“为什么你会死?”
我仿佛听到倾言这样问我,可我该怎么回答呢?只能报以尴尬的一笑吧……
“你也已经……”
“不,我还没死。”说着,倾言的灵魂走到榻边坐下,轻抚着薛无华的脸,只可惜那人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但我也醒不过来了。之前有个会看风水的宫人看到我,对我说,我的灵魂再也回不到身体中了,可是身体还活着,我的灵魂还不会消散。真遗憾,我再也不能让他看到我笑的样子了……他说过,他最喜欢看我笑了。”
多么悲情,明明还活着,却还是阴阳两隔。可如果是薛无华的话,就算再也看不到倾言醒过来,也会一直守下去的吧……
我呢……
·偏殿·
这里是公子音住的地方,带着两个孩子,艰难的过了那么多年,想起这是我给他留下的拖累,我就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看到公子音起了火堆,在烧纸钱,落音在旁边看着,神情悲伤,两只有神的大眼睛十分晶莹,似乎有泪水充斥着。
公子音见了,便摸着他的头,小声说道:“别哭,你父亲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说着说着,他自己的眼圈也红了,咬着唇,将楚落音搂进怀里,哽咽着,痛哭着,“他走了……再也见不到他了……”
就这样,一个大人,一个孩子,哭的像是婴儿一样,而屋内的婴儿呢……
我走进房,看到了正在榻上玩手指的小闻歌。我走上前,伸出手拨弄他的小鼻子,闻歌就发出一阵银铃般悦耳的笑声。
他是齐寰宇的儿子,也是未来接替良锦,成为下一代皇帝的人,不论是谁,对他都抱有很大的期望。
“闻歌,一定要替我好好照顾他,以后,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好皇帝啊……”我轻轻说道。
·慈宁宫·
这里本应是太后的寝宫,可是良锦的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先王的妃嫔在良锦继位后先后死去,这里便空了下来,现在沈化风住在这里疗伤。
我看到化风静静的躺在榻上休息,合着眼,似乎是睡着了,莫大夫换了新熬的药膏,替他清洗伤口上的血迹。
齐寰宇就坐在他们身后不久的位置,沉默着,聆听着金銮殿传来莺歌燕舞,觥筹交错的声音。
天下人都在庆贺良锦登基,而他们却在这里,相顾无言。
莫大夫起身走到齐寰宇面前,注视他良久,终于开口:“杀他的人是我。”
齐寰宇沉默着。
“杀了我,能否消去几分你心头的悲伤?”
说到这里,齐寰宇终于站了起来,抓起莫大夫的领子,将他顶在墙上,薄刃已经出窍,在莫大夫面前停滞了片刻,便狠狠刺入了旁边的墙壁。
“杀你又有何用,他也不会再回来了……”
莫大夫深吸一口气,喉结上下滑动,表现出了内心的恐惧,“我是魔教的人,当诛。”
“日后魔教会滚回歧水以北的,留你一人在宫中,也掀不起什么大浪。”说着,齐寰宇终于放开了手,落魄的几步走回桌前坐下,双手撑着额头,消沉着。
“我知道你那药不是杀他的,大抵是保尸身不腐的。既然你医术这么高明,不如告诉我,我的心痛该如何医治……”
·霜云殿·
在霜云殿中,我看到了久违的花亦怜,他破天荒的坐在殿中,面对着巨大的佛像,自斟自饮。
“佛祖,我那么恨他,他死了,我该开心才是,为何我却感觉有一丝伤心?”
他身为公子,因为我的几句谗言,丢掉了应有的自由,即使良锦没有束缚他,可丢掉了被封亲王的资格也是事实。
他该恨我。
我也亏欠于他。
可此时他却以悲伤之态面对我的死,我便知道,他是个好人,日后也一定会成为良锦的左膀右臂,即使我不在了,也会有人替我辅佐他,照顾他……
·朝和殿·
我来到了我最不忍踏入的地方。
良锦就在这里,他现在会是怎样呢……
听宫人们说,登基大典之后,他便把自己关在这里,不见任何人,不听任何事,甚至宴请百官都没有在场,虽然知道他这么做是错的,可想到他是为了我才犯错,心里也是有点开心的。
我知道他为什么会躲在这里,他不敢去看我的遗体,否则一定会难受的吐血。不过见不到我死后的惨状,我是开心的。
我进了房间,带进一股阴风,吹动了门上挂着的风铃,良锦就坐在正对门的檀木桌前,望着满地乱跑的小九出神。
想来这猫儿也是知道有灵魂来了,不安的到处跑动吧……
我看到在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之后,呆坐良久的良锦终于哭了出来,手中握着曾佩戴在我胸前,雕刻着“凤凰于飞”的那只玉佩,哽咽着,像个失去了珍爱玩具的孩子。
“九歌……你还要看我成为一代明君,你回来啊……回来啊……”
一声声呼唤,无法唤回已死之人,可我就站在这里,看着他痛哭流涕,却无能为力。
我现在后悔生前没有交代他,我死后千万不要哭成个梨花带雨的大姑娘,不然我会放不下心离开的。若是现在看到他毫无悲伤之意的埋首于奏折中,或许我还能舍得离开。
想想他征战四方,一统天下,成为真正皇帝的前景,我真的很开心,如今他为了我,成为饱受争议的王君,真的是我太自私了。我开始后悔,如果没有答应他登基的要求,而是在临安城郊那间小宅子咽气,或许他就真的会成为如秦皇汉武一般的明君吧。
这时,我看到门外有人朝我招手,仔细一看,竟是生死未卜的楚知意。这下我终于放下了心,真好,他还活着,这样我就可以安心的走了。
我走到良锦身边,对着他的耳朵轻轻说道:“我不在了,也依旧要做个好皇帝啊,不然,可不许你下来见我。”
说完,便注视着他怅然若失的神情,退出了朝和殿。
·长乐陵·
我坐在用来建造墓室的巨石之上,望着身边的父亲,想问些什么,却统统咽回了肚子里。我已经死了,世间的事,已经与我没什么关系了。
“你的死牵绊了那么多人的心,为了平息他们的悲伤,你便安心去吧。”
我点了点头,朝父亲笑笑:“这样你也可以和清虚道长在一起了,真好。”
父亲满脸歉意的望着我,似乎不知该说些什么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因为我,你才落得这样的下场,对不起。”
“不必说对不起,若没有你的话,我也不会遇到他,还拥有这么幸福的时光。你痛苦了一辈子,现在也该轮到你享福了。我只是……对不起兄长罢了。”
这时,建造陵墓的工匠们便运来了原本葬在城郊的兄长的棺木,我望着那棺木,似乎就看到了兄长离去的背影。
“成全你和良锦,是凌歌的意愿,不必感到抱歉,毕竟他是你的兄长,不会怪你的。”
我笑笑,“这样,我就安心了。”
远方的天际已经露出了黎明的晨光,父亲最后望了我一眼,对我说道:“到了那边,记得代我对凌歌说声对不起……”
我点了点头,便从巨石上跳下,落入土地,化作白雪,落地无声……
第76章 ·后记·作者有话说
楚九歌的死是仓促的,使得整部文章戛然而止,事实上本来的构思应是灭了楚国,除尽魔教余党,并且与乌兰缔结了和平条约之后,楚九歌才死的,不过这样一来,他的人生就太完美了。
我的古代文学史老师曾说过,悲剧更能使人刻骨铭心,至于喜剧,人们一看一过,到最后甚至连其中一个梗都想不起来。因此,我对BE有一种执念。
或许有人会抱怨小攻出场太晚,小受死的太早,但是对我来说,《九辞》不是一部描写轰轰烈烈感情的小说,正如晋江的编辑们将它分入的类别是“传奇人生”一样。为何取名《九辞》,这九,便是楚九歌,所要讲述的,不过是楚九歌的这一辈子罢了。
至于恣睢,他灭六国,一统天下,立无字碑,膝下有两位公子,建庞大的帝王陵,相信你们已经猜出了他的原型,就是秦始皇嬴政。
我是个喜欢在看腻了文字之后用打游戏来消遣的人,相信很多人玩过某农药,知道里面的法师嬴政是个很6的团控,看到他的海报图,身着皇袍,张开双臂,万箭齐发的样子,我便知道,即使与历史有出入,但这便是我心目中嬴政的样子。
秦始皇饱受非议,有些人认为他□□,焚书坑儒,是一大罪人,不过我却支持另一种观点,他定下严苛的刑律,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犯罪率,若人们因忌惮刑律而不去犯罪,那么这刑律只是用来约束人的教条罢了,而非刑罚,而且他制订了世界上最早的保护人犯权利的法律。
2006年,考古学家发现阿房宫只有地基,并未建成,出土秦简显示迟到的处罚为罚款,那么何来“覆压三百余里”,又何来陈涉因迟到要被处决而造反呢?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被广为流传,使得世人对秦始皇唾骂不已,可万里长城,是经过汉明两代的续建,才达万里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兴修水利工程,统一度量衡与文字货币,制订严密的法律,这在当时的社会绝对称得上的明君,不过是以法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冲突,就被不断丑化,试问真的焚书坑儒,又怎会有大量儒家经典流传到现在?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看她美便美,看她丑便丑,在我心中,这便是秦始皇。
决定写下的故事,本应是秦始皇的故事,可想到自己才疏学浅,不配提笔描绘他,于是便成了架空文。
我生来便有一种虐受的情结,不想看一成不变的宠溺,于是便有了楚九歌受尽磨难,最终迎来繁花的情节。
至于恣睢,他真真切切的爱着楚九歌,因为忘川水使得他多重人格,不听使唤的去伤害楚九歌,事实上,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在这一点上,与许长情相同。
那么楚九歌到底爱不爱除恣睢意外的人呢?关于他和俞景年,我曾写过“后悔没爱他”,也就是说,楚九歌心有所属,心如止水,但俞景年若早于恣睢出现在他的生命中,那么攻1号就要换人了。
在整部文章中,我最欣赏的人,其实是俞景年。他敢爱敢恨,并且忠于感情,即使楚九歌这辈子都没有爱过他,他还是执着的坚持自己的爱意,甚至在楚九歌死后,替他守了半辈子的陵,全是因为害怕楚九歌会感到孤独幽冷,才选择用余生陪他,这样的攻2号,九歌不要我要!!!
仓促完结或许是本文的一大硬伤,但是对于楚九歌来说,他已经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包括为什么他会在昆仑山被幽禁十几年,包括父亲楚知意做这一切的目的,他帮助恣睢打天下,一手将他推上王位,最后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作为主线人物,他的任务已经结束,人生也走到了尽头。
或许很多人会吐槽感情戏不够啊,简直像烂尾文啊之类的,不过《九辞》确实已经完结了,后续将会在一部现代文中得到很好的诠释,讲述了他们的转世考古挖到了长乐陵,通过出土的文献古物诠释了他们的爱情,并且收获真爱的故事,皆大欢喜!
那么这部现代文叫什么呢!
……我还没想好,暂定《挖坟有瘾》,听名字就很欢脱,那么我们就等到封面和文案出了再搞事搞事搞事!!!
【 http://。cc】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