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循迹而来-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案:别绪 × 温尔
  表面上:旅游杂志撰稿人 × 书店老板
  私下里:bl原创区知名太太 × c站生活区up主
  命中注定的相遇,是我循迹而来。
  一见钟情终将成为细水长流,两心相悦的时候,平淡也是浪漫。
    作品标签:近代现代,都市爱情,情投意合,HE。

第一章 
  1。
  已经入春,三月的天还是那样冷。
  南方的冰雪留不住,寒意却潜滋暗长,悄无声息地漫进人骨子里。
  温尔裹着围巾,带着口罩,站在一群中年人中间,紧张地盯着校门的方向。
  “嗡——嗡——”
  沉静的校园里渐渐有了声响,不一会儿,学生们埋着脑袋,接二连三地走出来。
  其中有个鲜活的声影,在人群中有些突兀。
  明显区别于周围同学的一脸麻木,她的表情十分灿烂,背后顶着一个朱红色的大帽兜,伸长脖子左顾右盼,一不小心就挤到了前面的人身上。
  “哥——”
  校门口的一圈家长都听到了这声呼唤,温尔从神游中醒过来,眨眨眼,就看到一抹鲜红朝他扑来。
  不少人都往这边看,温雅挑了几个眼熟的,娇声叫了几句“叔叔阿姨”,称呼前面还带着姓,甚是热络,惹得大家纷纷赞叹这姑娘乖巧。
  温尔把攥在口袋里的另一只口罩拿出来,挂到温雅耳朵上,带着些许僵硬的微笑朝四周看了看,算是道别,转身带着人回家。
  拐过一个弯,刚刚还精神四射的少女瞬间焉了,半个身子都靠着温尔,手直接伸进他的大衣口袋。
  温尔被她的手冰得一颤,连忙握住,小声问:“怎么这么凉?”
  “教室里太冷了。”
  温尔偏头扫了妹妹一眼,见她大半个脖子都露在外面,帽子垂在身后仿佛像个摆设,整个人都冻得细细发抖,心疼又不解。
  “你的围巾呢?”
  “啊?”这个问题超出了日常大纲,温雅似乎理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忘在教室了。”
  温尔轻轻叹口气,侧身想给她把帽子戴上。小姑娘已经缓过神来,直接把哥哥的围巾解了半圈,绕在自己脖子上,舒服地蹭了蹭。
  两个人贴得太紧,实在没办法走路。温尔只好搂着妹妹的肩,让她的脑袋靠着自己,几乎是半揽着人走完了余下的路。
  温雅特别享受这种温馨的时光,从小到大,认识她的人都羡慕她有一个好哥哥,温柔体贴,真正的如玉公子,还特别宠妹妹,简直是漫画里走出来的人物。
  两人的家离温雅的学校不远,在街边一家。
  温尔出门前特意开了暖气,此时整个房子里暖烘烘的。
  进了屋,温雅迅速脱**上厚厚的御寒装备,三两步蹦跶上楼,像一只刚归巢的小鸟。
  温尔仔细地锁好门,沿着书架看了一圈,把楼下的温度调低了一点,关上灯,这才往楼上走。
  “哥,你的粉丝又掉了几个!”温尔还没走到房间门口,就听到温雅大呼小叫。
  快到了睡觉时间,温雅还在他的房间里,坐在电脑桌前,屏幕上是c站的页面。
  “你现在还关心这个?”温尔语含责备,声音落下来却轻飘飘的。
  温雅向来不怕他哥,闻言撇撇嘴,开口就是撒娇:“高三的生活可辛苦了,还不能允许我有个两秒钟偷下懒吗!”
  这可不止两秒。
  温尔知道,她直到睡觉前都会恋恋不舍地不停刷新网页,似乎这样就能看到几个粉再涨回来。
  不过他不会说什么,连劝导都不会有。
  问一句足以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手脚长在温雅自己身上,她的行为只受她自己控制。
  况且她的妹妹足够优秀,这个前提是要求她足够自律。温尔相信不用自己多嘴,当事人自己会有所权衡。
  第二天温尔六点下楼,就看见温雅叼着块面包,对着一本小册子念念有词。
  听到楼梯处的动静,温雅抬头,口齿不清地打了个招呼:“早。”
  “早。”温尔回了一句,直接走进小厨房。
  盘子里摆着四片烤面包,看上去色泽均匀,温尔翻了个面,果然,另一边已经糊了。
  家里的面包机买了两年,自己用从来没问题,但只要温雅动手,就铁定有一面会糊。
  说也奇怪,全自动的东西,不应该换个**作就出问题。
  为了这事,温雅翻着那本薄薄的说明书,又上网查了很多资料,试图弄清这东西的运行原理。公式都写了满页,可该糊还是会糊。
  于是温雅把面包机划进“反科学”的行列,同时坦然接受了这桩灵异事件。
  温雅把嘴里的那块吃完,跟在他身后,伸手还要拿一块,温尔阻止她:“等我给你煎个蛋。”
  “来不及了。”温雅指了指旁边,“我再吃一块,喝杯豆浆就行。”
  豆浆的原料是温尔按照食谱配好的,补脑补心的东西一股脑塞进去,每天设置定时工作。
  不过今天有些不对头,按理说,他卡着点下来,豆浆机的声音还要响两分钟才停。
  温尔凑过去看了看,果然,还亮着红灯,明显是没有工作完。
  他按下“暂停/开始”键,面前的机器又“呜呜”地响起来。
  温雅在后面耸耸肩:“一大早的,它太吵了。”
  温尔没有反驳她缺乏料理天赋,且实践了很多次,还对基本的理论没有概念。
  他看了看豆浆机上剩余的时间,又扭头看看门口的挂钟,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了平底锅。
  “正好,还要五分钟,可以给你煎个蛋。”
  吃完早餐,温雅背好书包准备出门上学。
  今天是个理论上的周末,意思是除了高三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今天是个休息日。
  温尔看着温雅在门口换鞋,一边把桌上收拾干净,一边叮嘱:“路上就别看书了。”
  “知道——”温雅转过身来,当着哥哥的面把手里那本英语单词塞进书包里,“我路上都在心里背诗呢!”
  家里少一个人,立马空了许多。
  温尔把厨房收拾好,又上楼整理房间——当然,没有得到允许,温雅的房间他不会随意进去。然后擦擦书架,扫扫灰,拖拖地,就可以开张了。
  书店的生意从来没个定数,除了开学涌进来买教辅资料的学生或者家长,平时最热闹的时候,也十分闲散。
  温尔给自己泡了杯茶,从楼上把电脑抱下来,打开了自己的c站主页。
  他和温雅的关注点不同,对数字的起伏并不敏感,也根本不记得自己的粉丝比起昨天来是多了还是少了。
  他在意的是底下的评论,尤其因为c站的特殊性,大家实时刷的弹幕他也得关注。
  对于他来说,即使只有一个粉丝,也得用十二分的心力来对待。
  评论一般没几条,有几个老粉日常打卡,几个日常喊话小哥哥真帅,几个对他视频中出现的东西感兴趣。
  不过今天有些不同。
  温尔把页面往下一划,入眼的第一条评论是:谁来告诉我我没有看错。
  后面跟了三十多楼,队形整齐:相信自己你没有。
  温尔一共只有三千多个粉丝,在c站算是流量很差的up主,这三十多个估计是他全部的活跃粉丝了,此时竟然全扎在同一层。
  温尔把这条留言顺着看了两遍,还是没懂什么意思。
  他返回去准备点开视频,同步看一看弹幕,无意间发现,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已经破万了。再一看粉丝数量,直逼六千,比起原来简直快要翻个倍。
  这是什么情况?
  温尔着实有几分错愕,他怀疑是温雅昨天在网上偷偷捣鼓着给他买了粉。
  视频刚开头,弹幕大军便十分汹涌。
  …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up主。
  … 有缘千里来相认。
  … 竟然在这里见到了姐妹……不,兄弟。
  这批弹幕的口气和以往很不一样,温尔看下去,直到某一时刻,弹幕盖了满屏。
  他不得不关了弹幕,往后退一格,开了全屏模式,重新播放。
  没了弹幕提醒,他连看三遍,也没看出什么特殊。
  直到他不经意间扫到右上角,看到一小块本该在镜头之外的书封,这才猛然醒悟。
  这是静愔太太出版的新书,限量版,预售两百本。
  而他可能是第一个拿到货的人。
  静愔,bl写手,草坪从出道至今五年,写一本爆一本,虽然整体产量不多,但号召力极其强大。
  由于题材限制,静愔的书很少出版,而且发布预售后,要经过漫长的等待,读者才能拿到货,这还是发售单位不突然宣布停业或者延期的情况下。
  这次预售规模算是很大,渠道也很正规。静愔的粉丝们早已上缴了荷包,每天把封面图点开无数次,已经能在脑海中自行勾勒出书的模样,就差一本实物到手了。
  哪知大家翘首以盼,宏博上还没人有动静返图,居然被一个眼尖的姐妹指路了这个c站的视频。
  一传十,十传百,社交媒体又都是相通的。一时间,大批静愔的粉丝涌入,来看看这个得到幸运之神青睐的人是谁。
  这期视频温尔没露脸,但是听声音,就足以让大家瞪着屏幕,和虚拟世界另一端的姐妹们面面相觑。
  这个up主,好像是个男的?
  怨不得粉丝疑惑,这个圈子,雄性生物太过稀少。
  大家纷纷开始翻看往期视频,终于可以盖戳确认,up主是个小哥哥无疑。
  啧啧感慨的同时,不少人都把鼠标移到他的头像旁边,给小哥哥点了个关注。
  我们静愔太太就是有牌面,有难得的男粉不说,这枚粉丝的颜值还不低。
  而且补完几期视频,这个up主的日常不是做菜收拾屋子,就是分享书籍杂志,还会发布一些简短而精致的vlog,看来还是个贤惠、知性、懂生活的完美小哥哥。
  她们为大大拥有这样优秀的标杆粉丝而感到自豪。
  温尔总算明白了怎么回事。
  他和出版社有联系,自然能先一步拿到货,哪知还没翻开读两页,就先被扒了皮。
  弹幕评论说什么的都有,大多数是好奇他究竟是不是太太的粉丝,还有一小撮,就比较不堪入目了。
  类似于“居然喜欢看同性恋,取关了”都能算比较理智的言论,有些已经上升到了人生攻击的高度。
  温尔能够明辨是非,不会因为这些这些辱骂而愤怒。但看着满屏飞过的文字,他依然觉得不知所措。
  两拨人马已经直接在这条视频底下掐了起来,剩下一小部分他的真粉,在夹缝中求生存,十分卑微。
  这是温尔这些年来极力避免的画面:看着其他人因为自己而吵得不可开交,而身为当事人,却只能站在角落里,任由他人指指点点,不发一言。
  他思考良久,终于翻过几页评论,找到一个眼熟的id。
  这个人经常给他的视频留言,有时是简单地向他打招呼,抢占前排,有时会和他交流视频的内容。
  此时这个id下面只有一句小心翼翼地发问:小哥哥真的是静愔太太的粉丝吗?
  温尔在回复框里输入了一个:是。
  点击发送。


第二章 
  2。
  别绪在外面忙了一天,回家时已是傍晚。
  身为一个精致的单身贵族,他从柜子里拿出八种不同的方便面,在厨房的桌子上一字排开,审阅许久,从中挑了一盒最普通的康帅傅。
  这是真正的国民品牌,最适合在刚尘世中滚过一遭的人,回归最原始的温暖。
  别绪拆了包装,拿着面饼纠结了一瞬,是泡还是煮。
  下一秒他已经做出决定,既然追求原始,就不能破坏生产的纯粹。还是直接烧水泡着吃,还能避免洗碗的麻烦。
  别绪一边给自己洗脑,一边把汤喝得一滴不剩。
  吃饱喝足,打开电脑,先把上午拍的照片导进去,修一修,再顺手整理了一下当时的记录。
  主要工作做完,他起身舒展了一下四肢,走到餐厅拉开冰箱门看了看,最后一杯酸奶也喝完了,冰箱里空空如也。
  别绪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觉得刚刚冒出头的灵感好像又缩了回去。
  他给自己倒了杯白开水,坐回桌前,登录了草坪文学网。
  对于作品数据,别绪向来不怎么在乎。
  他直接进入作者后台,检查了一下自己的存稿箱。
  还有三章存着,那就不用急。
  未读消息的红点一直在眼前晃,十分刺目。别绪一手挣着下巴,一手慢悠悠地移动光标,提起精神来看了看评论。
  读者怎么评价他的作品,他一向不是很在意。他在这里连载,披上马甲,写一些会被主流认为是粗浅而媚俗的东西,也不是为了取悦那些一辈子都不会见到的人。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很在意他们。
  虽然以他现在的成就,已经不需要从这群嗷嗷待哺的孩子身上吸取自信和力量,但他创作的东西,最终的归宿还是呈现在这些素不相识的人面前。
  别绪一目十行,觉得之前“嗷嗷待哺”这个词真没用错。
  才五天没更新,评论区已经号成一片,大喊着太太快回来。有些刚粉上的还在惶恐地发问,太太是不是要坑了?
  别绪“啧”了一声,他的坑品向来有保障,不会未完待续下辈子再填,也不会勉强安个结局随便了打发大家的一桩心事。除了最终结局是be还是he,得看他当时写文的心情,唯一能勉强称得上缺点的,就是更新有点慢。
  当然,别绪从不觉得自己更新速度太缓,他只觉得读者们太心急,不能慢慢品读他呈现的好故事。
  别绪打开发文窗口,从存稿箱拖了一章出来,看看统计字数,三千多,已经算很满的一篇了。
  他想了想,设了个两天后的定时发送,时间乱选,精确到36秒。
  既然已经五天没更新,干脆再等两天,凑个一周,比较符合忙碌的规律。
  他在文案里请了个假,大意是这周都忙,已经尽量抽时间在写更新,估计两天之后才能写完发出来。
  没一会儿,底下又刷出两页评论。大家啊啊啊叫唤的同时,齐刷刷地安抚他,工作重要,身体更重要,太太不要太辛苦,保重好自己。
  别绪看着大家的留言,不经意地匀开了唇。
  有一点是得意于自己无懈可击的拖更理由,更多的是因为感受到了温暖。
  那种温暖是不规则的,由很多份温暖拼组而成,奇异地融合在一起,再一齐汇聚到他心里。每份温暖各不相同,或轻或重,但本质都是由美好的东西构成。
  别绪继续往下翻着评论,有人说自己是他们的宝藏,其实在他看来,每一个读者,自身都是宝藏。
  此时此刻,别绪就发现了一条宝藏评论。
  评论区不能带图,不能放链接。
  但这名读者好功底,三言两语的描绘,勾起了别绪的兴趣。
  … 发现了一个神仙小哥哥,肤白腿长,温润端方,声音柔中带酥,笑眼飒我心房。名字还取得贼好听,谈吐贼有内涵,特别特别特别像——真的特别像——我们太太家的受受。而且!他也是太太的粉!c站直接搜尔雅,看气质就知道我说的哪一个!希望小哥哥不看这边的评论,没有发现我的胡言乱语。狗头保命。
  这评论写得,除了后面有点放飞,前面居然还强行押了韵。
  别绪的评论区一般很干净,很少出现这种套真人的现象。更奇的是,这番言论发出来,底下还有几个跟风讨论,倒没有为了一心维护太太而撕起来。
  别绪向来是一个好奇的人,点开c站,按照评论去搜。
  他运气很好,前几天搜尔雅,在一溜相同的名字中,他可能还找不到温尔。
  但温尔无意间蹭了波热度,他的视频被顶到了前面。
  别绪进了尔雅的主页,挑了个播放量最高的点开。
  还没来得及看,手机先震动起来。
  别绪看了眼来电显示——周如是。
  他在接和挂之间犹豫了两秒,最后还是把手机放到耳边。
  周如是一开口就没什么好事:“出刊计划重新调整了,你的那篇,明天就要交。”
  “你说哪篇?”
  “可以的话,希望是所有。”
  这话别绪懒得接,嫌开口累。
  “那先交入云峰那篇。”
  这正是别绪今天去的地方,初稿已经初具雏形,只要顺着写完就行。
  不过越是轻松的事情,他越不想动弹,不惜浪费时间讨价还价。
  “入云峰那篇有点难啊……我没什么想写的。”
  “那咽泉石呢?”
  这是一个月前的文章,别绪只需要从文档里翻出来就行。
  但是他特别厚颜无耻地回绝:“那地方没什么东西。”
  “飞鸿林呢?还有抱岩江,望海山。那一片随便走两步都是个景,总有一个触动你吧?”
  “是有点感觉,但不足以激起我的灵感。”
  其实这个系列他一直在跟进,前两周已经把最后一篇收尾了。
  周如是跟他合作这么久,更是从大学时期就相识了,对这家伙的秉性一清二楚。
  “既然都这么难写,你今晚先把入云峰的稿子交给我。”对面没说话,周如是突然警惕,“这要求很简单,你不要又给我玩失踪!”
  别绪有些不满:“行,我知道了,我难道这么不负责任吗?”
  周如是听他松口,心想总算不用继续纠缠。至于负不负责的问题,他就当没听到。
  别绪挂了电话,把之前整理的文档打开,按着标记梳理了一下思路,文章在脑子里顺了一遍,字字句句都浮了出来。
  在脑子里写完,别绪很满足地修了几个地方,增删几番,作品新鲜出炉——只是全都没落在纸上,也没出现在文档里。
  别绪最烦这一步,文章都已经写好了,还得复述一遍。这一版几乎和脑子里的原稿没区别,相当于做了一份无用功。
  但是又没有人能进入他的脑子,再不情愿,该做还是得做。
  别绪又开始给自己洗脑,马上就能看视频了,收获快乐之前,适当的痛苦可以增加最后的愉悦程度。
  他一心二用,赶紧弄完,连着偶尔的断句和错别字,打包发给周如是。
  既然是加塞的工作,周如是便没资格抱怨他的潦草。更何况,他们很懂彼此,周如是能把他的小瑕疵完美补全。
  周如是这通电话才打完二十分钟,那边稿子就发过来了。
  他简直对别绪的行为无话可说。
  既然这么快,就别和他在电话里磨磨唧唧半小时,不然他已经提前一小时结束了工作。
  那多预估的十分钟,还得留给他去碰撞别绪的思维,从字里行间斟酌完整。
  周如是无可奈何,但也习惯了这种做派,不到十分钟,一篇优秀的稿子便可以上交了。
  这一刊他可以交差,想到一个月后还得经历一番这样的拉扯,周如是只觉得身心俱疲。
  而下一瞬看到别绪的名字牢牢地占据了手机屏幕,他心里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别绪在电话那头严肃地说:“周周,我恐怕得消失一个月。”
  别绪现在的心情很激动。
  是那种看似平静的火山下,岩浆涌动,下一秒控制不住就会喷薄而出的激动。
  他现在只想知道那个留言的粉丝姓甚名谁,家住何处,那他就会冲过去,找到他,把他抱起来,举高高后再转几个圈圈。
  这个叫尔雅的小男孩,完全是他的菜!
  他的粉丝,果然都是宝藏。
  而这一个,是矿山,是宝藏本藏!
  他推荐的书目,都是别绪的心头好;他做的美食,虽然吃不到,但样式都符合别绪的审美;他偶然对着镜头讲话的样子,腼腆而羞涩,但举止却十分自然,这种可爱而不自知的神情,完全戳中了别绪的心。
  别绪还很年轻,但他已经走过了很多路,见过了很多人,也许能算做经历了一些事。
  大多数人他只要瞥过几眼,就能得出一个基本准确的判断,再用排除法,确定这不是他的同路人。
  他也流连过很多事物,安静的,妖娆的,璀璨的,清幽的……这些都让他沉醉,因为他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
  但是尔雅不一样。
  尔雅……就是尔雅。
  所以别绪不能一眼看到尔雅的本质,因为他太过纯粹,他的本质,就是他。
  温尔很注重保护隐私,没有在视频中暴露过自己的个人信息。
  看视频的人也很识趣,不会想有意探究什么。
  除非技术干预,在城市化很普遍的当今,每个地方都差不多一个样,光凭几段剪辑的视频,也看不出具体是哪儿。
  但别绪可以,因为温尔录了个vlog。
  他去的那片山没什么名气,只有当地人知道,但那是别绪心中一个看日出的盛地。
  当画面出现在他眼前,别绪再一次认定,这个人,他需要遇到。
  温尔拍摄的角度选得很好,那个看日出的山顶,正对着两峰夹谷。如果时间赶得巧,就可以看着太阳从那个缝隙中,一点点地慢慢挤出来。
  温尔没有拍进任何路标,可凡是美而荒僻的地方,别绪都存在心里。
  他一刻也等不了,直接定了凌晨的飞机。
  打车去机场的路上,他在一遍遍地排演两人的初遇。


第三章 
  3。
  别绪赶了个红眼航班,落地时正是清晨。
  他熬了一宿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