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个将军做老婆-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一刻,他恨不得杀了自己,他狠狠的给了自己几耳光,但很快就被身边的人劝住了。而他也在这一刻成长起来,他知道他不能死,整个将军府就剩他一人,他不仅要报仇还要传承香火。但是他也不能吞下这口恶气,于是当夜侯府出事,侯爷死了,世子残了。而他付出的代价是死了两个心腹手下,折了父亲埋在将军府的钉子。
随后,他就遭到了侯府与太子一脉的追杀,一路折损人手,几乎把将军留下来的人马全毁了,这时他更加明白,这些人不会放过他,要是他没先动手为强,只怕会死的更快。然后,他就隐名埋姓消失在世人面前了。
虽然侯府发生的事,被定性为意外,但是很多人在私底下谈论,肯定是侯府做出什么不利于将军府的事情,才会得到的报复。更让一些明眼人明白,将军的事情有猫腻。但既然是皇上要动将军,大家也只好当成不知道啊,谁还嫌自己命长啊。不过是私底下,为将军叹息一声罢了。
余明仪后半夜是又惊又怕,一想着有人埋藏在自己家里,时刻监视着已废的将军府,他就在这时住不下去了。这个男爵府,太危险了。连带着这里的十个下人,他原本就不相信他们,现在更是觉得每人都有嫌疑了。他仔细的回忆,他印象中的十个人,其实他除了与管家万由熟悉一些之外,其他的人接触真不多。就算他记忆超全,对见过一两面的人都能认出来,但在大冬天的晚上,还着黑衣的蒙面人,他真的分辨不出来。
于是,他打定主意马上就离开这里,并且不留下一个自己的人在这里。至于这个男爵府会弄出什么事来,他并不太担心。反正这里的下人全是由内务府派来的,到时候出了什么事,一推就完事了。原本他是准备留下几个人,在这里慢慢经营的,现在可是用不着了。
不过很多事情,他还是可以交给周知府去做的,毕竟现在俩人可是一体的,周知府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比他强多了,再加上周知府本身就在京里经营多年,总有些自己的势力。
所以,第二天周知府一回来,他就把昨夜发生的事情说了。
“在这里千万别声张,这事说大就大了。”周知府一惊,马上提醒他。甚至还仔细的四处查看了一下。
“我知道了。我能和谁去说啊,在这里我也没什么朋友。”余明仪不耐烦的说。他又不傻子,这种事,谁都不会四处乱嚷啊。
“你打算怎么办?这可是皇上赐下的宅子。”周知府若有所思的问。
“还能怎样?反正我过两天就要回北县去管县学了,能在这里住几天啊。我们带来的人全部带走。”
“不错,这也一个办法,以不变应万变。我会安排人手注意这里的。”周知府点头,现在的余明仪可比以前成熟多了。不会把他搞得焦头烂额了。反而方氏,他是越来越看不上了。至于家里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女外孙子。不知道怎么,他也提不起热情来。
看他们一个个和方氏一模一样的尖酸刻薄神态,他就觉得心烦。不过是在家里稍微逗弄了两个孙辈一会儿。他的儿子生了一个女儿,才两岁,女儿生了个儿子,才一岁多。孩子小,他又没怎么见过,原是备了不少礼的。可是儿子女儿一开口,就好象他欠了他们什么似的,借着孩子,狮子大开口,弄得他极倒胃口。其实这两个孩子一出生,他就打发了不少东西给他们。他觉得自己从未亏待他们。
其实这些年他经营有方,家里的资产也不少,大多数都丢给方氏在撑管,余明仪与他成亲十几年,得到的不过十之一二,还是有了阿晚后,才慢慢给他母子二人置办的。没有阿晚之前,余明仪得到的,不过是他在老家的一座老宅子罢了,但方氏与儿女们依旧不满足。
他们过着与身份地位不相配的奢华生活,却不知进取,不晓得经营。只知道伸手找他这个一家之主要,却不想想,在这个家里,几乎所有事都是方氏作主,连儿女的婚事,他都没能作主,实在是太伤他的心了。
特别是儿子还说:“父亲可真是有能耐,那边都得了男爵的封号,儿子我却还是个白身呢。”儿子就是明着说他,有力不往自己儿子身上使,不为他们谋好处呢。可是这个儿子,说实在的,他现在都十分后悔当初没带在身边管教,而是放在方家与方家的子侄们一起读书。
结果,学问没多少,倒养得心高手低,满身坏毛病,一点本事都没有。考了无数次,至今还不过是个白身,也好意思讨官做?也不想想自己有多大的本事?
在家里不过是呆了一天半天的,那一大家子就没有一个人问候过他一声,全是来讨好处的,都是一副酸溜溜,觉得他心都放在余明仪这一边的样子。说实话,余明仪这个男爵与他还真没多大的关系。他一开始的打算不过是替余明仪争点美名,给自己弄点功劳。
谁知,事情的发展却有如脱缰的野马一样,他只不过是起了个小头,后面却弄成了轰动整个大庆朝的一件大事啊。他知道有势力借着他行事,甚至也明白这里面肯定有几方面的人手在搅和。但那都不是他这等小官能知道的事情。
其实这样的结果,真不是他想要的,虽说他们得到了极大的好处,但他心里却一直不平静,就好象有什么一直悬在心头,他知道后面一定还会有事。但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无法掌控了,甚至于无从查寻。现在他和余明仪能做的,不过是兢兢业业当差,把自己管辖下的事情都办得妥妥贴贴,才能平安啊。
☆、第55章 热闹
刘知华四人全留下在阿昊家里,五人一起谈谈学习上的事情,能相互提点,大家都能有进步。晚上,阿轩就带了张悟回家去休息,而刘知华与朱明就在阿昊书房里凑和。阿昊也把最近因耿秋而水平大涨,写出来的诗拿了两首出来,互相探讨。
果然,刘知华大惊:“昊兄,怎么不过几日的功夫,诗就作得这般好了。”
其他几人也纷纷点头,这五人当中,阿昊在诗词方面的功力最差,平时几人也经常在一起学习,大家都知道他的水平。这回可都是大吃一惊呢。虽然这两道诗不算优,但也到了中品之上,要知道阿昊以前写的诗极不出彩,最多算是能作出来,达到合格的都少呢。这可是飞跃了两个档次呢。
“嘿嘿,我家阿秋要谈课业,肯定是只通了一窍,但偏偏这一窍,全在诗词上了。”阿昊颇为自得的笑道。
“天啊,你怎么这会好运。”几人大呼道。耿秋这几天可是换着花样做了不少新鲜好菜招待他们。他们家现在家里的生活水平可不是高了一星半点,暖棚里的蔬菜就没断过,肉食更是充足。大家都是寒门出身,平时过的日子也很普通,所以耿秋整治出来的饭菜,极得大家喜欢。再加上他为人风趣,所以没几天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了。
耿秋会的东西实在太多,大家都在心里怀疑,耿秋是一个游历过四方,见过大世面的人呢。毕竟耿秋懂得真是太多了。他们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所会的东西有这么多,那脑子里装了无数的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别说他们觉得惊奇,就连余明仪都惊奇过呢。
“那是,要不然,我怎么会和他成亲。”阿昊笑。
“你从哪里找到他的?”有人问。年轻人嘛,说话总是直接一些。
“是我父亲给我找的。”阿昊下意识的说,其实他完全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娶到耿秋的,甚至什么时候和耿秋在一起,也搞不清楚。反正他知道,只要自己需要,这个人就一直在身边。更何况至从李大夫给他治病后,他再想这些事情,也不会头疼了,但也想不起更多的事情来了。所以他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了,反正大事知道就行了。
“哇,你父亲真有眼光。这些人都是光棍汉,还没有定亲,也不知道自己会娶个什么样的妻子,但不妨碍大家在心里希望能取个两情相悦又知情趣的妻子啊。”大家羡慕道。要知道,大家娶妻都凭父母之命,媒勺之言,成亲前连面都见不到,真正能两情相悦的夫妻可不多见,大多数夫妻能做到相敬如宾就不错了。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怨偶了。
这些人当中,除了阿轩是父母双全之外,其余几人,不是父亲死了,就是生母早亡。象刘知华,原本家境还不错,但父亲因病早死,不仅花光家里的银钱,还因为寡母不善经营,家产都给族人骗光了。要不然,凭他父亲曾中过举子,怎么也不可能穷到让他挨饿受冻。要不是阿昊接济了他一两银子,如今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景况呢。所以刘知华特别感谢阿昊。
“我父亲要还活着,我的日子也不会那般艰难。不过现在都好了。”刘知华笑。中了秀才后,不仅拿回了几十两银子,族里也很看重他了。不仅大半产业都还回来了,现在他的寡母都有族人要专门照顾呢。
不过他心里却是在冷笑,早些年都干什么去了。所以他特意把早前侍候过母亲的一个忠心妈妈寻了回来,专门照顾母亲。而产业也没让母亲打理,直接扔给了族里,说:“把这些产出,拿出来给族人里贫寒子弟进学。”
而他凭着带回来的几十两银子与每月应得的银钱与米粮,母亲两人的生活还过得去。反正他是个案首,以后求他作保去考的人不少,这可不是白来求的,现在就有不少人来搞关系了,他还是挑选着收呢。所以他家现在的日子可比以前好过多了。吃穿与他读书的银子是不缺了。
不仅是他,朱明与张悟家的境况也因为他们中了秀才而好过了不少。说起来他们三人的出身都比阿轩的出身要好一些,毕竟阿轩虽是父母双全,但却是个真正的乡下农人家出身。不过,阿轩年纪还轻,又有他们几个在前面拔拉,以后的景况也不会差。
五个人天天在阿昊家里谈论课业,互相取长补短,一刻也不敢放松。他们五人已经被烙上了余明仪的印记,一损俱损,无论在哪里都会被别人当成一个团体。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一科在乡试中,一定要有人能考中,所以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教他们的夫子,包括周知府及其上司都很有压力。实在是太多人在关注他们。所以他们在书院里除了享受着高格逼的教导之外,也还被部分人妒忌与打压。
所以在没进书院之前,余明仪也把他们叫到别院去,上过几天课。要不是因为皇上神来一笔,让余明仪建县学,并且还给了他一个北县县学的教谕之职,让他忙得顾不上管阿昊五人。他现在都得给大家上课呢。毕竟他们要是考得不好,最倒霉的可是余明仪自己了。就是他们五人去上学之后,余明仪都会抽空考校他们的学业,就怕这几人在书院里偷懒或者那些个夫子们不用心教他们呢。
阿昊家是个能让人安静读书的处在,而且他家的地方还不小。刘知华等三人在家里,天天都会受到好些人的打扰,这个来攀关系,那边又有媒人来啦,烦得要死,正月本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大家都借着各种理由来打搅他们。所以他们特意早早就跑到这个小山村来。要不然,那有时间读书啊。
日子过得很快,元宵节前一天,大家都告辞回家了,约定了正月十六一起,去书院上学。而此时的余明仪也刚回到周府别院两天。他们从京里回来,一路也得花费不少时间。好在是轻车简行,带去的东西除了人,全部扔在了男爵府,交给万由管理。
原本余明仪是很担心身边人手不够的,那十个人原本是准备留下一大半放在男爵府,作为自己的耳目,可现在却全带回来了。当时,万由都被主子的这个决定吓了一跳,他没想到余男爵居然如此信任他,越发知道自己要为主子守好男爵府。余明仪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虽然没有安排自己的人在京城,但从此万由却定期给他送信,把京里发生的一些大事都告诉他知。后来,万由与余明仪这对主仆的关系越来越好呢。
余明仪带回来的这十个人,有几人留下在周府别院里,其余的人就跟着他到北县照顾他的日常生活,而阿晚自然是要带到北县来和余明仪一起生活。
当初建县学时,耿秋就提仪让余明仪,在县学附近修建宅子,原本余明仪是打算在县里买座小宅院,自己住。
“男爵,买的哪有自己建的满意。再说了,别看现在这一片空荡,以后可是好地方呢。有了这座县学,还怕引不来商机啊。咱们先占着好地盘,建个院子。同时还可以暗示县老爷等人,也在这里盖私宅,权贵聚居地,也不用怕出什么事。”耿秋说。
耿秋这个想法也是缘于现代思维,房产事业就是这么来的嘛。占着天时地利人和所有优势,他就不相信这里以后不会繁华倡盛起来。现在不值钱的一座宅院,在以后可就不是那么容易得手了呢。
“的确不错。就这么办了,只不过这院子可不能盖太大。修个两进三开就行了,把园子稍微留大一点就好。恩,另外,再提醒一下知县大人,即将上任的两个训导也要有地方住啊。”余明仪略微思考了一下,非常赞同,还立马完善了耿秋的建议。
其实按照他的本意,是想修个大宅院的,这儿地便宜的很,而且他要建宅院,县里还能收他多少银子不成。但是他才上任,不好意思做的太突出。而且他先建了,其他人也肯定会按照他的大小来建,只会比他家小,不会比他家大,但有些人口多的家庭,就一定会修相邻的两座宅院,以后好打通成为一家。所以他干脆也修了两座,一座先空着,反正也没人会来问为什么?其实耿秋也非常想在这里盖座宅子,但是他更不敢。就阿昊现在的身份,虽然也能盖座小的,可他们没多少银子,虽然日子好过了,但家里的银子都得省着给阿昊读书呢。
果然在余明仪的暗示下,他自己先修着宅院,县太爷立马就在他院子旁边为两名训导也盖了差不多大小的两座宅院。然后,他自己的私宅,县里其他有头有脸的人,也开始在这里规划私宅,然后县太爷又在余明仪的暗示下,在附近修了两排商铺,所以很快这里就会成为北县的经济文化中心,会繁华起来。
☆、第56章 想起
余明仪与耿秋非常忙,太累的时候,两人也会聊些八卦,调济一下情绪。这一天,阿昊回来休假。三人又在一起闲聊,谈谈天说说地,再谈点课业。正好余明仪又收到了京里万由送来的信。
“哟,男爵府又送信来了啊。”耿秋打趣道。时间长了,私底下,他和余明仪的关系很亲近,说话也就随意多了。
“恩,这人还很不错的,这事无巨细,倒是让我很是清楚京里的一些事情呢。”余明仪开心的说。
厚厚的一封信,足足写了十来八页。信里大事倒是一笔带过,重点写了一些私家杂事,比如某官与某官家联姻了,某勋贵家里又添了孙女,某夫妻两吵得要和离,某两家退了亲,等等事情,很有八卦性质呢。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就能从这些家长里短中,发现一些大事的痕迹。所以官员家的主妇会四处应酬,通过参加一些花会诗会宴会什么的,得到好多有用的信息呢。甚至有时候,宫中的,朝中的一些大事,也会露出一两分前情,而那些善长收集与分析的人,就会有准备,而获利不小呢。
余明仪看完后,毫不在乎的把信给耿秋和阿昊看。能大咧咧写在信里的,通过普通渠道送来的信,是没有什么密秘可言的,完全可以随便拿出来给大家看。
耿秋和阿昊都看得很仔细,并且用心记下来了,毕竟他俩是没有自己的渠道能得到京里的消息的,哪怕这封信里只写了一些八卦讯息。
三人聊着聊着,余明仪突然想起了那天晚上在将军府里发生的事情,这件事一直压在他心里,都快成了一块大心病了。虽然万由的报告里,与将军府没有一点儿关系,可他总是害怕会有事发生。
“怎么啦?”见他突然不高兴,耿秋和阿昊都担心的问。
“有件事,我想来想去,也没得出个结果。说来,这事与你还能搭上一点点关系。”余明仪再三考虑后,决定和他们说说,也许通过阿昊能找到一点线索也不一定呢。
“哦,何事?”阿昊惊道。他自认为身份隐藏得极好,还在暗想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你还记得你父亲的一些事情吗?”余明仪问。
“当然了,您要问什么?”阿昊不动声色的问,心里却紧张的很。
“我记得你父亲是将军旗下的一个小武官,将军出事后,你父亲当年一些袍泽好友,与你还有没有联系?”这个将军自然是指阿昊的生父,举国被直接称为将军的人,就此一人,别无分号。其他的将军都有封号,而阿昊的生父是被夺了护国这个封号的。
“说来惭愧,我离京后,已与他们断了联系。不过要是去找,也还能找到一两个。”
“你知不知道,京里有很多人都在私下传将军的事,说这件不清不楚呢。而且还有人说,将军的大公子没死呢。”余明仪压低声音说。
阿昊心跳加快,手心都出汗了,坐在他身边的耿秋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也跟着紧张起来。
阿昊强装镇静的问:“怎么回事?”他没死的消息应当没什么人知道才对。当然了,想知道他的消息的人,大半都是想害死他的人。当时皇上并没有降罪于他,按理来说,是不应当有人要追杀他的。
但是追杀他的人却不少,一开始是明着官差想方设法想弄死他,没成功,后来的那些人全是死士,暗探,甚至有军中的人手,他们根本就不怕露出真面貌,是打算非置他于死地才罢休的。所以他才会折损那么多人,而且那时他也很明白,这些人应当是新太子一脉,或者是踩着将军的血上升的一些军中武将家族。也只有这些内心有鬼的人,才会如此不依不饶的想要他死。因此,他越发相信他父亲的死,是这些人设计的。
“唉,我是不相信将军会通敌叛国,其实很多人也不相信,甚至有人说是……”余明仪含含糊糊的说着,比划了一个五字。意思是说与原来的皇五子现在的太子有关。
护国将军是个传奇人物,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并且他的家族不大,嫡系更少,妻族母族更差,又子孙不旺,就一个病歪歪不知养不养得大的儿子,说他会通敌叛国,好多人是不相信的,这样于他并没有什么好处啊。与其冒着被国人唾弃,被皇上诛杀的危险,他还不如解甲归田,荣养着呢。实际上,要不是边关一直没有平定,将军真想解甲呢。只可惜,他心中有国,却阻了别人的路,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恩,我也知道,但是大家也不过是私底下说说罢了,又有谁能真正为将军讨回公道呢。我记得小时候是见过将军的,他还亲自教我打了一套拳呢。就是我现在天天早上练的拳法。”阿昊怀念的说。
“我在初二的半夜,见到有人在将军府祭拜,想必是与将军府有关的人,我猜肯定是大公子。”余明仪把当初见到的事情说了出来。
他是希望大公子还活着,特别是他得知大公子与侯府的事情后,越发觉得这位大公子可怜可叹,居然会有段这么不堪的婚姻。不过,幸好两人没关系了,要不然这位大公子也只会私底下被侯府的人弄死。他是最讨厌这些勋贵人家,很多人家中都有不少的阴私,外表都是亮丽无比,内里却一片骯脏。
“不可能。”阿昊一时激动,说完才觉得自己这话大有问题。作为将军府的大公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军还只有他一个孩子,而阿昊虽然武艺不凡,却极少在人面前出现,甚至多半时间他还戴着一副面具。因为他是个相公,不喜欢别人那种或可惜,或感叹,或打量的眼神。就连他上战场也是戴了面具的,嫁人后,更是关在内宅,除了回将军府,基本就不外出,就连侯府的人,也没多少人见过他的真正面貌。所以现在真正认识他的人,实在是不多了。
果然,余明仪惊讶的看着他,阿昊按下情绪,又说:“我认识他,他与我年纪相仿,小时候还在一起玩过。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来。京里该有多少人盯着将军府,就想弄死他。”
话是这样说,但他心里却在飞快的思考着,还会有哪个人还记得将军的恩情,会在初二的晚上悄悄去府里祭拜。因为初二是个很特别的日子。知道这个特别日子的人极少。
“哦,这样说也对,他现在可不能冒着生命危险,应当是找个地方隐藏起来,图图徐之。”余明仪也认同阿昊的话。
“我家与将军府也算是有旧,并且将军对我家不薄,虽然我现在帮不了什么忙,但希望以后能对将军之事做点绵薄之力。您,能不能帮我暗中打听一下,将军府的事情。”阿昊又说。
“我知道,只不过我在京里也没什么势力,我吩咐过万由,让他帮着打听京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我想发现与将军相关的事情,他应当也会告诉我。”
回到家后,阿昊这个晚上怎么也睡不着,头又隐隐作痛。耿秋怕他又发病,就给他慢慢按摩脑袋,这也是李大夫教过他的,这样有助于睡眠,也会缓解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