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上辈子不是这样的-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宋六代顿时忘了热,一脸跃跃欲试,“咱们也去看看吧,不知道是弟弟还是妹妹……”
一句话把伺候他的铜板吓得面无人色,“哎哟喂我的大少爷啊,这可万万使不得!”边哀嚎边剜了添灯一眼,添灯讪讪一笑,躲开了,还是宋七代出面帮他解了围——他直接将宋六代拉到学堂去。
下了课去用饭,宋老爹没来。宋六代蔫蔫地扒着饭,一副被冷落的小媳妇模样。宋七代跟宋八代倒想的远些,宋老爹往常无论多忙都亲自来陪他们用饭,除非真的发生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才没来。
莫非三姨娘的情况不好?
到了傍晚的时候,三人前脚才刚出学堂门口遇到老夫人院子里传话的小子,老夫人请他们过去。三人一溜儿小跑进了老夫人的院子。
一见着他们,老夫人就露出慈爱的笑容,“外面日头大,跑得这样急渴了吧?”边说边让丫鬟给他们上了冰镇的酸梅汤,“今儿个在祖母这里用饭,用完饭祖母带你们去瞧你们的小弟弟小妹妹。”
三人这才知道三姨娘生了一对龙凤胎。
无怪乎老夫人这般高兴了!
不多时宋老爹也过来了,满脸都是不遮掩的春风得意。李氏显得有些憔悴,眼眶还有些发红。老夫人一眼便瞥见了,脸色顿时有些沉。自打对宋溪娘的亲事放手之后,老夫人对李氏总是有些不满意。
“家里添丁进口是好事,怎的就你绷着一张脸,不知情的还当你不情愿呢!”
李氏急忙告罪,“母亲训得是。只是三姨娘情况有些不好,媳妇有些忧心罢了。”宋老爹也出言附和,“刚刚唤大夫看过,说是……唉。”
老夫人倒没有显得吃惊,只是点了点头,“那孩子是个没福气的。”又叮嘱李氏,“务必让下面的好汤好水伺候着,怎么着也不能亏待了宋家的大功臣。”李氏满嘴苦涩应下了,她为宋家生了两子一女,也未见老夫人这般夸过她。
带了几句之后,老夫人又提起两个孩子,“三姨娘身子不好,也没精力照顾两个孩子,我看还是将两个孩子移出来,我亲自来抚养。”
宋老爹跟李氏急忙跪下,宋老爹单纯出于一片孝心,怕老夫人累坏了身子。李氏则要想的远些了,照理三姨娘一旦病逝,她照顾庶子庶女是顺理成章,老夫人这么一插手,外人只怕会多想,认为她这个嫡母不容人,连老夫人都看不过去了才出手干预。
老夫人倒是打定了主意,对李氏道:“你要操持整个家,两个姑娘的亲事又都交到你手里,够你忙活了。”倒像是在说气话。
李氏立马不敢搭腔。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孩子还小,不能见风,便约好等孩子满月再抱过来。当晚老夫人带着三个孙子去看两个孩子。因着生母吃不下东西两个孩子营养跟不上,看着有些瘦小。老夫人指着其中一只瘦皮猴道:“这是三姐儿,比四哥儿早出来一会。”
匆匆看过孩子,老夫人便赶他们回前院,自己拐了个弯儿去了三姨娘那里。三姨娘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可怕,见了老夫人眼眶就先红了。
“好了好了,过了这个坎儿就好了。”安慰了她几句之后,便又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她,“我欲将两个孩子抱过去养,待你养好身子了,再把孩子接回来。”
三姨娘的眼泪终于流出来了,面容安详了许多。
跟上辈子一样,三姨娘终究没撑多久,在孩子快要满月的时候她就走了。老夫人特意叮嘱了李氏,丧礼总算操持得有模有样。待到两个孩子满月酒,因着生母刚过世,便也未大办,只小范围地请了几个亲戚。
老夫人惯会调养人,一个月的时间两个孩子就长大了一圈,白白嫩嫩的,特别是四哥儿,圆圆的憨憨的,想个发起来的白面团儿,见了人就笑,格外惹人喜爱。三姐儿脾气不怎么好,动不动就大哭一场,哭急了小手就乱挥打,几次往四哥儿脸上招呼。
宋七代宋八代都怕了她,每次去都只逗四哥儿玩。老夫人倒是很欢喜,说姑娘家就该有些气性,不然到时候去了婆家可就要给人欺负了。
两个孩子都还没取名字,老夫人和宋老爹商议了很久,决定三姐儿还是从上面的姐姐,大名儿宋洳娘。四哥儿的名字则更简单,顺着宋八代下去就是宋九代了。当年因着宋老爹酒后胡诌,硬生生将大孙儿的名字取得乱七八糟的,后面几个下来,老夫人也习惯了,还自我安慰——至少后面的取名字不费脑。
日子一天天过,窗外树枝开始掉叶子了。李氏吩咐人过来给他们量身高做秋衣的时候,宋八代才恍然感觉到秋天来了。
秋天是出游的好时节。这一日正是休沐日,宋老爹突发奇想,命人收拾了些吃食酒饮,除了老夫人和两个襁褓里的孩子,其他人一律装车带走,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万佛寺上香。
万佛寺是鲤城本地一个大寺,前面是寺院,后面是一大片的桂花林。一般有钱人家在前院儿上完香之后,会在后院定个厢房,喝茶赏花。这个季节是桂花大开的时候,花海香雾,迷人至极。
宋老爹和李氏在厢房里听禅师讲禅,几个孩子坐不住,便结伴到桂花林里赏玩。引路的沙弥将他们带到桂花林的凝望湖边,便悄声退下了。湖面落满了桂花瓣,伫立于湖边的两人高大石写着入木三分的“凝望湖”三字。
这里风景如画,伴着寺院的钟声,让人有种心平静和的感觉。
宋溪娘和宋沫娘对视一眼,微微笑了。
宋六代一溜烟跑了,不多时竟是带了几个人过来,有男有女。宋八代眼尖,一下子就认出苏冠阳和他妹子苏慧,其他的年纪小些,却都是生面孔。
因着这里有女眷,苏冠阳并未走近,只有苏慧见到宋沫娘,立刻飞奔过来。宋八代转头,恰好看到宋沫娘朝苏冠阳那里飞快扫了一眼。再细看,宋沫娘已经垂下眼,细声细语跟苏慧说起话来。
一直到李氏着人来寻,宋溪娘才带着弟妹回去。
☆、第16章 成亲(一)
这一次见面之后,宋八代就再没见过苏冠阳,听宋六代说苏老爷身子不好,苏冠阳开始打理家业跑南闯北了。
秋天很快过去了,当第一场春雪落下来的时候,宋沫娘似乎完全振作了起来,每日晨昏定省去李氏那里报到,跟着宋溪娘练字,做女红,闲暇时与二姨娘学裁衣剪纸,日子过得惬意自在,神韵气色渐渐恢复如初。
苏慧倒还是常来,两人能说上一整日的话,感情更甚从前。
宋八代觉得宋沫娘大概真的释然了,才能这样轻松自在地跟苏慧相处。宋八代心里老怀安慰啊!回想起刚回来那阵子,他心里对这个脑残二姐还是挺幸灾乐祸的,现在却操心起人家的终身大事来——果然感情都是处出来的。上辈子他落得那样的下场,也未尝没有自己将心封闭起来的原因。
这个年平淡无奇地过去了,连宋八代都明显感觉到李氏的心不在焉。不过他也能理解的,过了年再不到两个月,大姐宋溪娘就要出嫁了。宋溪娘的婚期定得匆忙,嫁妆才备了大半,还有些家具打了还没送过来。
李氏急得嘴边都生了泡,过年的时候还特意请了二姨娘去帮忙,勉勉强强将这个年糊弄过去。之后宋溪娘的事情,她便谁也不让插手了,自己熬着夜对着一条条一件件地对,生怕少了什么东西缺了什么礼数,到时候宋溪娘嫁过去让婆家的瞧不起了。
“婚柬都送出去了,夫人母家、还有相熟几位亲家那里都是老爷亲自送去的。各家送来的物件也已经入了库,礼单都在这儿。”李妈妈将整理好的礼单递过去,又道:“大件的家具都送来了,楠木书柜、多宝格、黄花梨连三横柜今个儿晚些也能送来,其余摆件、首饰、古玩玉器都收拾齐了,单子也列好,夫人过过目。老夫人必是要再添一些的,到时候再加上去就好了。”
李氏连连点头,接过厚厚一叠的礼单,看了几眼又焦虑起来,“到时候铺床的妈妈老夫人可有打算从她身边伺候的选一个?”她还真担心老夫人因着自己迁怒了女儿。
李妈妈笑了起来,安抚她道:“老夫人早就选好了。夫人真是多虑了,再怎么样大姑娘也是老夫人的大孙女,她老人家都办得妥妥当当的,到时候加上大姑娘身边的芍药和甘蓝就齐了。”
又叹了口气,脸上满是不舍,“夫人的心情奴婢明白,奴婢可还记得姑娘刚出世那会儿就那么小小的人儿,眨眼间就要出嫁了……”
李氏这几天焦虑加担忧,愣是不让自己去想这些,当下听了眼泪就出来了。李妈妈深悔自己失言,“都是奴婢的不是,尽乱说话,姑娘能嫁到这样的人家是天大的福气,夫人要高兴才是。”
两人互相劝慰,总算是止了泪。
待到万事具备,日子已经又向前滑了一个多月,此时距离成婚不过数日。饶是镇定如宋溪娘,这个时候也有些焦躁不安。老夫人唤他们过去说话的时候,宋八代注意到宋溪娘不时地走神。
老夫人这里又添了两个奶妈和三个使唤的丫鬟,因着奶水够照料得也好,两个小家伙长得飞快,小胳膊小腿莲藕般分节,三个多月就会翻身了,现在更是能爬好远。三姐儿宋洳娘很活泼,一见到宋溪娘就爬过去抓她鬓发上的珠花。伺候的丫鬟都说三姐儿聪慧,打小儿就知道妆粉首饰。四哥儿相对安静一些,却也是人一逗就笑,一点脾气都没有。
“溪娘,过来这边坐。”老夫人招招手让宋溪娘过去,又看了两个奶娘,“带孩子去里间厢房。二哥儿三哥儿也过去,帮祖母照看好弟弟妹妹。”
宋八代知道老夫人这是有话要叮嘱宋溪娘,便乖乖跟着进去了。
宋七代拉了拉他的手,眼里闪过担忧。自打宋溪娘定亲之后,老夫人对她便是淡淡的,似是心有郁结。此时单独留下她,也不知道会说些什么,宋七代的担忧不无道理。
两人对视一眼,慢吞吞在靠近外间那一头的床榻上坐下。
外头,老夫人撩了撩茶叶,半响放下茶杯,叹了口气道:“溪娘,你太过让祖母失望了。”不等宋溪娘回答又摆了摆手,“罢了,已成定局,再多说这些也无用。祖母问你,你可知道为何林家忽然想与咱们家结亲?就因为你两个弟弟过了童试?”
宋溪娘低下头不敢看老夫人的脸,“孙女知道不是,具体原因却不知。”
老夫人点头,“你是个通透的,原本该有更好的前程……”叹了口气,老夫人又道:“京城卢国公府,你该是听说过的,是咱们宋家本宗,卢国公膝下血脉单薄,仅剩的孙子自打出世便汤药不断,从前年开始便有些不好了,四处访求名医硬生生拖到了去年,孩子福薄,到底还是去了。”
说到这里,老夫人深深看了宋溪娘一眼,道:“之后便有传闻,卢国公打算在旁支里过继一个孩子。”
不止宋溪娘,连在里间厢房听墙角的两人也吃了一惊。宋八代联系前因后果,顿悟,老夫人前年从京师回来便已经有这个打算了,请名师授教,请执教姑姑教习规矩……一桩桩都有迹可循,而她的种种投入后来也得到了回报——上辈子宋七代就是被卢国公选中的那个孩子。
这辈子宋八代一改过去的平庸木讷,老夫人也痛快地拉了他一把。从老夫人的立场来看,大概最开始不过是想要多一个选择。宋八代一开始承欢膝下也只是想得到老夫人的帮助,将心比心,也无所谓利用不利用。
平心而论,宋八代还是挺佩服老夫人这种谋略和手段的。
这边宋八代心念百转,外面宋溪娘已经听得脸色煞白,老夫人句句戳心:“林府知事的夫人便是京师人氏,这事有心一查便知了。”
宋溪娘心下不舒服,却也尚未失去理智,想了想道:“即便卢国公府真的打算过继,便是两个弟弟机灵过人,咱们这一支却也未必就有十足的把握,林府知事这注未免下得过重了些。”
老夫人眼神灼灼看着宋溪娘,眼里有欣赏,更多的是惋惜。半响,她摇了摇头,“如今说这些无济于事。”转头示意身边的妈妈,“去把我的小樟木箱子拿来。”不多时,那位妈妈便抱来了一个漆色小箱子,放在老夫人跟前的案几上。
一打开,满目的珠光宝气,老夫人随意拣了拣,挑出翡翠配饰、白玉镶金、翡翠白玉点翠珊瑚珍珠宝石各一套,又有紫铜鎏金发钗、珊瑚鎏金点翠发钗、碧玡瑶耳坠、白玉圆镯各两对,拿了小匣子装好,放到宋溪娘怀里。
“这是祖母给你添妆的。”
宋溪娘眼眶一红,“祖母!”
从老夫人那里出来,几个人各有心思,辞了大姐之后,宋七代和宋八代一路无话。到路口的时候,宋七代忽然开口:“这件事你怎么看?”
宋八代摸摸后脑勺,“祖母说的,大抵是真的。不过这样也好,若是你被卢国公府的过继了,那以后林府知事的人也不敢小瞧大姐。”这样一来,凭着自己跟宋七代的交情,要做贪官还是当奸商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宋八代觉得美极了。
宋七代往他后脑门弹了一记,“胡说八道。”想了想又道:“祖母留咱们在那里,显然就不打算瞒着咱们,我看这事十有□□是真的。只是看祖母只说一半,似乎另有隐情。既然祖母不提,咱们也权当不知。按我说,要卖祖宗的荣华,不要也罢。”
宋八代很意外,没想到宋七代是三观如此正直的好少年。还没来得及赞叹一句,就听到宋七代接下去道:“好在过继了还是姓宋,碍不着祖宗什么事儿。卢国公府,一听就很威风。”
对于林府知事的行径,宋七代还是挺介怀的。要不是木已成舟,说不定他就去劝李氏把亲事退了。
出于对宋溪娘的同情和不舍,两人第二日一大早就跑到她院子里。刚到院门口就给宋溪娘身边的丫头含笑拦下来,宋溪娘身边得用的就三人,芍药、甘蓝和含笑,今日竟未见其他两人。含笑给他们行了礼,又道:“院子里乱糟糟的,两位爷到偏厅坐坐,姑娘正在绞面,不好出来呢。”
两人傻坐了一会,宋沫娘也来了。
看到满院子的红色,宋沫娘眼里闪过艳羡。含笑急忙唤小丫头上茶水点心,宋沫娘笑了起来,“去忙你的吧,今个儿芍药和甘蓝跟着崔妈妈去林家,偌大的院子就你一人操持,我们就不给你添乱了。”
含笑感激地福了福,又说笑两句才走。
宋沫娘领着两个弟弟围着箱笼看,半响叹道:“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大姐真有福气。”
宋八代安慰她,“二姐也有那一日的。”
宋沫娘似笑非笑横了他一眼,叹了口气。
☆、第17章 成亲(二)
三月初六,尚未鸡啼之时,宋八代就被杏花从被窝里挖起来。晨风清凉,他打了个哆嗦。阿福急急拿了新做的宝石红锦袍给他穿上,红色祥云吉祥喜庆,衬得宋八代那张包子脸分外可爱。洗漱之后,阿福又是赶场儿一样拿了点心茶水给他垫肚子。
宋八代胡乱吃了些东西,蹬着腿就往宋溪娘的院子跑。
算上上辈子,宋八代这是第二回看到大姐出嫁,只是这一回的感觉显然要复杂得多。
在路口遇到宋六代宋七代,两人起得比他还早,已经从宋溪娘那里回来了,眼眶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一场。见着了宋八代便拦下他,“三弟别去添乱了,一会咱们还要送嫁,母亲让我们到前头去。”
宋八代不满,“你们起来也不叫我……我也想去看大姐。”
宋六代拧着红鼻子掩饰哭痕,道:“这哪儿能怨我们,你睡得跟个猪一样。”宋七代摸摸他的脑袋,妥协了:“那你偷偷去看一眼,回头在前院等。”
告别两个哥哥,宋八代一路小跑到了宋溪娘的院子。入目都是艳丽的大红色,丫鬟有条不紊地进进出出。一见到他,小丫鬟就笑着过来行礼,领着他进去。
大姐宋溪娘的闺房宋八代也不是第一次过来,却还是头回觉得气氛这般的凝滞。宋溪娘身着大红色罗裙,上面绣着精致的并蒂莲图案,雍容华贵。那头乌发披散开来,嫡母李氏正拿着梳子边笑边落泪,由头缓缓梳到底。
宋溪娘眼圈红了又红,含笑不得不一再蹲下去给她匀面施粉。
宋八代鼻头发酸,悄悄走开了。
前院的早就布置好了,礼乐炮仗、流水筵宴一应俱全,只待良辰吉时花轿上门便可。跟宋家相熟的几位亲家夫人太太也过来搭把手,早早到了,被下人引着去新娘子闺房里。宋六代宋七代正在督工,生怕哪个丫鬟小子粗手笨脚出差错了。
宋老爹来回踱步,似乎在等谁,不多时一个下人跑进来,“老爷,来了,来了……”
宋八代吃惊,迎亲的人这么早就到了,新娘子可还没准备好,莫非是记岔了时辰?他一个人急得团团转,宋老爹却是满面欢喜,“来了就好,可算是赶到了,快快,去把姑奶奶请进来。”
宋八代莫名其妙,屁颠颠跟着宋老爹跑出去。只听得门外马蹄清脆,吆喝声长而清亮,三辆华丽的马车应声停下。头一辆布帘掀开,两妙龄女子跳下,款款走到中间那辆马车,为车里的人掀开布帘。一粉色罗裙女子伸出手,由她们的搀扶着下了马车,又转身唤了一声,一个四五岁的女娃探出脑袋来。
宋老爹大步上前,一把将女娃抱下来,“婉清,这就是三丫头吧?”
“大哥。”宋婉清这才看到他们,声音哽咽。
宋老爹怀里的女娃不老实了,挣开了跑回她娘身边,躲在她身后只探出一个脑袋,好奇地打量周围的人。
宋老爹笑了起来,“这丫头随你,性子活泼。”又叹了口气,“上次见的时候,她都还不会爬,这一眨眼就这么大了。”
兄妹俩都感慨良多,边说边进了宅子里。
“这次一定要多呆几天,母亲很是想你,知道你要回来,她老人家打从前日就掐着指头算日子了。也亏得你赶到了,要再晚些时候,母亲就要我亲去城外接了。”
说到老夫人,宋婉清眼眶又红了,“母亲身体可还好?三丫头还没见过外祖呢!”自打嫁过去她就没有回来过,从懵懂无知到为□□为人母,一路的辛酸她都忍下了,偏偏在这一刻觉得委屈,想要在母亲怀里撒撒娇,嚎啕大哭一场。
宋六代脚底抹油,去给李氏通风报信了。宋七代和宋八代跟着他们进了老夫人的院子。大老远就有下人去报信,待他们进去的时候,老夫人已经由身边的妈妈扶着迎了出来。母女俩一见面都有些不敢认了。
宋婉清当年出嫁不过十七岁,面庞稍显稚嫩,如今却已风姿绰约,隐约有当家主母的做派了。而老夫人满头银丝,满脸都是掩也掩不住的老态。多年不见,光阴留下的痕迹尤为明显。
母女俩好一番痛哭。宋婉清的小女儿看到母亲哭了,也跟着哭起来,老夫人拉着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外孙女,又是一阵肝肠寸断,一时间场面好不热闹。
还是宋老爹出来劝住了。又拉着宋七代宋八代出来见过他们二姑,权当解围。
宋婉清一一见了,夸了两个侄子几句,拿出见面礼赏了他们俩。又有些不好意思,搂着老夫人道:“是女儿的不是,引得母亲也跟着哭了。今日是溪娘的好日子,我这个姑姑不帮衬些就算了,反倒给大家添乱了。”说着站起来,“我过去看看溪娘,晚些时候再回来陪母亲说话。”
老夫人逢大悲大喜,脑仁儿正有些胀痛,闻言便同意了。
李氏那边早得了消息,她清楚这个小姑子的为人,当下命人备好茶水只管候着就行。果然不多时,宋婉清便由宋老爹引着到宋溪娘的院子里。都是亲近之人,也没那么规矩,宋溪娘由含笑搀扶着,跟李氏一同到正厅来。
宋婉清出嫁之时宋溪娘年纪还小,对这位小姑姑的印象不深,只知道性子跟老夫人最为相似,为人颇为果断干练。
两下相见,宋婉清又想起自个儿出嫁之时,感慨良多,拉着宋溪娘的手很是叮嘱了一番,出手更是大方,给了好些的添妆。姑嫂、姑侄关系一时间拉近了不少,也冲淡了不少离愁别绪。
见时辰差不多了,宋婉清不敢耽搁,起身告辞,又回了老夫人院子里。这才走不久,外头就有丫鬟来报,说是林家的迎亲队伍来了。李氏这里又是一阵兵荒马乱,宋六代哥仨被宋老爹顺手拎了出去。
鲤城的风俗是,新娘上轿前要由姊妹陪着吃一顿辞家宴,新郎则在外头,由新娘的兄弟招待着。吃完辞家宴,新郎新娘拜别长辈便可出门。所以一般人家若是没有兄弟的,一般都要请表兄弟、甚至是相熟人家的子弟过去帮忙。
宋家有四个男丁,除掉那个站都站不稳的四哥儿宋九代之外,其他三个都在前院陪着新郎官林君浩。宋六代年长几岁,皮笑肉不笑显得特别猥琐。宋七代更擅长锦里藏针,跟林君浩来来回回互相刺探着。
宋八代悄悄打量着,好感度不断攀升——面如冠玉,谈吐不凡,果真是不负盛名。
于是他很没义气地倒戈了,亲自执壶给林君浩倒酒,“姐夫,喝酒,喝酒。”
宋六代宋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