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驸马爷-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时间去找“感觉”。富延年都愁死了。搁在谢则安身上,他觉得谢则安身边没个亲近人实在太可惜了,搁在自己身上他却想着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富延年正感慨着,忽然明白了谢则安的意思。当年谢则安察觉晏宁公主替他物色“侍妾”的时候,明显是非常苦恼的,谢则安这样的人当然也是倾向于找“感觉”,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娶个女人回家。以谢则安的能耐,他真要想娶谁还不简单?由他自己和赵崇昭商量反倒更加容易。
  他们自作主张地替谢则安出这个头,谢则安虽然不会怪他们,却也会觉得苦恼吧?
  没谁乐意赶鸭子上架地娶亲。
  富延年想通了其中关节,赶紧说:“还是三郎你自己的意思重要。”
  谢则安笑了笑,和富延年聊起了别的事。富延年看得出谢则安有事找赵崇昭,聊了一会儿之后主动起身告退。
  谢则安目送富延年离开,转头瞅着赵崇昭。
  赵崇昭在富延年面前喜怒不形于色,这会儿屏退了所有人,他的真面目立刻暴露出来了:“三郎你可真受欢迎,有那么多说客来劝我让你再娶。”
  谢则安警惕地看着赵崇昭,差点想挪得离赵崇昭越远越好。关心他们终身大事的人太多,他和赵崇昭都深受其扰,没办法,位置越高,想当单身汉就越难!
  谢则安说:“只要我没那个意思,他们也只是说说而已。”他瞅了眼赵崇昭,“你可别迁怒到富兄身上,他只是好心罢了。”
  赵崇昭委屈起来:“我是那么是非不分的人吗?”
  谢则安:“……”
  他说:“你挺有自知之明的。”
  赵崇昭一把将谢则安扑倒在椅子上:“要迁怒我也迁怒到三郎你身上,把你折腾得下不了床你自然没力气再找别人。”他看着谢则安近在咫尺的眉眼,忍不住凑得更近,像狗儿一样舔吻起来。
  谢则安嫌弃地推开赵崇昭:“脏死了!”
  赵崇昭说:“还有更脏的,你要不要试试。”
  谢则安:“……”
  这人要是不要脸起来,还真有点可怕。
  赵崇昭见谢则安眉宇间带着点儿无奈,只能乖乖把谢则安放开。
  想到富延年说的那些画面,赵崇昭确实挺生气的。那么多人觊觎谢则安,实在可恶极了!偏偏他还不能光明正大地告诉所有人谢则安是他的,谁都不许再打谢则安主意,想想就难受!可总不能就许他自己眼光好,不许别人眼光好吧?谢则安会这么招人,都是因为谢则安非常出色!
  赵崇昭说:“三郎你说得对,只要我们都不动摇,哪有人逼得了我们。刚才我听富延年说起那些话,心里确实挺生气的。不过我又有点高兴,高兴三郎你身边有这么一些一心为你好的朋友,”他握起谢则安的手,“我有时候挺混账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浑事,有他们在你身边我也放心。即使哪天我们吵架了,京城总归还有你的朋友们,你不会跑太远。”
  谢则安看着一脸认真的赵崇昭。比之从前的不确定、不安心,赵崇昭说出这番话时诚挚却平静,少了那份忐忑不安的不自信,他的五官看起来成熟多了。
  谢则安说:“你想通了就好。”
  赵崇昭又问起谢则安进宫有什么事。谢则安将飞奴带来的消息告诉赵崇昭,赵崇昭听后吃了一惊:“耶律衍这么快有了动作?”
  谢则安说:“我也觉得有点突然。”
  才过了短短数月,耶律衍未免来得太快了。而且耶律衍开起杀戒来太过不留情,简直比对上死敌还狠。本来这人监国时就以苛政闻名,这会儿恐怕还要加上个“屠夫”头衔吧?
  赵崇昭皱起眉头。他想不通耶律衍的想法,只能说:“皇叔他们还说了什么?”
  谢则安面色古怪:“皇叔他们说,狄国国主耶律昊在听说耶律衍挥兵南下之后,收拾好东西、带上亲信,毫不犹豫地逃之夭夭,来到边境时主动发出求和讯号,请求大庆给他们划一块安家立命之所,还说不用太大,够住就好,待遇和其他归附的草原人一样就成了……”
  世上竟有这种没脸没皮的人!
  赵崇昭忍不住说:“他的话能信吗?”要是给了粮食给了武器给了地,他们跑了怎么办?
  谢则安说:“谭先生还说,他们这批人自带工匠,已经在边境外侧叮叮当当地建起城来,同时非常诚恳地恳求‘如果耶律衍打过来伟大的大庆军一定要帮助我们啊’。”
  赵崇昭:“……”
  世上真的有这种奇葩的事吗?
  谢则安说:“到嘴的肉不吃白不吃,边军厉兵秣马这么多年,耶律衍真要过来了,与他一战倒也无妨。有耶律昊这位‘国主’在,将来要想进军北上会容易很多。至于怎么把这块肉吃掉,谭先生他们肯定能想出办法来。”
  赵崇昭到底是个崇功尚武的人,听到这话后有点热切:“要不要让燕凛他们从海路北上,来个前后包抄!”
  谢则安说:“还不是时候,燕凛已经派了几批人伪装成走私商船去摸清北边的着陆点。虽然可以过去,但陆地上形势不明,贸然过去肯定讨不了好。”
  赵崇昭点点头。
  谢则安接着说:“而且燕凛发现了一些新情况。”
  赵崇昭心头一跳:“什么新情况?”
  谢则安说:“再往北,我们的人很少,这些年能探听到的消息不多。你知道为什么耶律衍一直在北狄最北方经营吗?因为那边有连他都非常忌惮的强敌。耶律衍的一身战功,都是在那边攒下来的。”
  赵崇昭呆了呆。
  有谢则安在旁,他比一般人知道的多。他知道大庆只是世界版图上小小的一隅,世上还有更广袤的大陆,更凶悍勇武的种族——处处是危险,处处是机遇。
  赵崇昭没有胆寒,正相反,他心中跃跃欲试:“三郎,我们应该把军校建起来了吧?以后我们要培养最强的陆军和海军,把这些露脸的没露脸的强敌统统打败!”
  谢则安听到赵崇昭充满朝气的话后笑了起来,朗然应声:“理当如此。”
  
  第211章
  
  安居京城,毕竟不能真正了解外面的事。谢则安考虑了几天,向姚鼎言提出北上一圈,看看北边的情况,顺便去边境看看狄国国主是否真有降意。即使北地捏在恭王手里,谢则安也不是全然放心的,换了任何一个人在某个地方经营十几二十年,影响力都极为强大,恭王身边未免没有想替他“黄袍加身”的人。
  这些事,赵崇昭很少去琢磨,他却不得不去想。
  姚鼎言和谢则安在这方面的想法很一致。一听谢则安的来意,他立即明白谢则安隐而未言的意思。师生对视一眼,姚鼎言说:“这种不讨喜的事,三郎你何必亲自去?”
  谢则安说:“我也不是要做什么,就当是去拜访谭先生罢了。”他与姚鼎言对视,“还有就是下面传回再多消息我都不太放心,要是不亲眼看看,很多事都只能靠我自己的臆测去办,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
  姚鼎言注视着自己的学生。最近半年来他行事常有阻碍,因为对他言听计从的赵崇昭忽然变得强硬起来。即使是他交上去官员任免意见,赵崇昭也只是拣一部分来同意。这种态度落在别人眼里,无疑是大大地削弱了他的威严。
  相较之下,那所谓的“升平党”悄然兴起。“升平党”的核心只是一些小小的差吏!虽说各地的师爷都在县务、州务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要是真正把他们当成“某某党”来对待,未免太大题小做了。
  偏偏这批不起眼的人却在当地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连带县官、州官也对他们的意见颇为重视。
  而这一条线,其实捏在谢则安手里。
  后生可畏。这是姚鼎言最近对谢则安的看法。他已经不能再把谢则安当成单纯的学生来看待,这个只有二十来岁的青年,已经褪去了少年的青涩,成为朝中最不可忽视的重臣!他以最小的年纪三元及第,一步一步谋划经营,短短十年之间已名扬天下。
  试问如今大庆境内还有谁不知道“谢三郎”三个字?
  即使是偏远的岭南,也因为顾骋等人的贬谪而知晓了这一个名字。无他,因为他们带去了“谢三郎”的许多新想法:从衣食住行到思想观念,无不渗透着“谢三郎”的影子!
  如果谢则安是无意为之,那他的能力足以叫人惊叹;如果谢则安是有意为之,那么他入京以来做的种种安排连在一起看未免让人有些心惊胆战。那时谢则安才十岁,如果从那时起他就有了这样的野心,未免太可怕了。
  “可怕”这个念头在姚鼎言脑中一闪而过,很快又消失无踪。他和徐君诚是和谢则安相处最多的人,谢则安很多想法、观点他们都非常熟悉,至少在赵英去世、赵崇昭登基之时,谢则安对权位都毫无恋栈。
  一直到这两年来,谢则安才渐渐露出几分锋芒。
  谢则安对他这个老师一直非常恭敬。凡是能先经过他的,谢则安绝不先做处置;凡是能与他商量的,谢则安绝不擅自行事。即使是从赵崇昭那边下手削弱他的影响,谢则安也做得让人无法指斥。
  比如现在,明明谢则安在朝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却自请出京走一趟。这一去至少地三两个月,朝中一日不同于一日,远离朝廷这么久,天知道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姚鼎言不久前还对谢则安不太满意,这会儿他又有些恨铁不成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都这节骨眼上了,还顾着什么师生情谊,赶紧干脆利落地和他摆个擂台一较高低才是正理。他这搞到半路跑出去玩儿了,他找谁发难去?
  姚鼎言决定再也不管这混小子:“你爱去就去,只要你能说通陛下就行了。”
  谢则安:“……”
  要是谢则安能说通赵崇昭,用得着弯弯绕绕地找上姚鼎言吗?如今他这职位虽然不能说是闲职,但总比往后要轻松,要是不趁现在多出去走走,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赵崇昭那边虽然勉强答应让他出去,但一听到他说要去北地,赵崇昭立刻炸了,说不同意就不同意。这家伙一旦拧起来,谢则安还真没什么办法说服他。
  谢则安决定先从姚鼎言这边下手,试着说服姚鼎言。
  没想到姚鼎言一下子掐住了他的死穴。
  谢则安说:“先生,我这次去也是当您的眼睛啊!”
  姚鼎言没好气地瞪着他:“我看你是在京城呆闷了,想出去玩儿吧?”
  谢则安指天发誓:“我绝对没有这个想法。”
  姚鼎言说:“你拍拍屁股跑了,你手里的事由谁去负责?”
  谢则安正色说:“先生,这正是我抽身的原因。”他坦然地看向姚鼎言,“我期望中的‘升平学校’,不是围绕着某个人转的‘某某党’——最近朝中却传出了不少这样的风声。虽然陛下和您都不曾因为这种流言而问责于我,但我还是觉得应该掐掉这个苗头。像升平学校那样的地方,兴衰荣辱不能只绑在某一个人身上——这不是能长久运作下去的正道。既然开头的路已经走平了,接下来该由他们自己摸索着往前走了。”
  姚鼎言怔了怔。他知道谢则安是不想和自己起冲突,却不知道谢则安会想得那么长远。他一力打压“守旧派”,正是因为害怕他们卷土重来之后会将新法毁于一旦。他越是担心,就把手中的权抓得越紧,对于持有反对意见的人越不留情。
  要是年初那种难民进京的事再次发生,或者遇上别的意外,他离开了相位、离开了京城,等待新法的将是怎么样的厄难?
  姚鼎言快速地把“新党”过了个遍,发现真正能挑大梁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像谢则安说的那样,走好开头之后就让各地自己摸索着往前走,会不会涌现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来挑担子?
  姚鼎言是个顽固的人,但不代表他谁的意见都不听。谢则安这事做得干脆又光棍,给了姚鼎言不小的触动。当然,他不会在谢则安面前表露分毫。
  姚鼎言给谢则安泼冷水:“要是你回来以后发现升平学校那边乱了套,你又当如何是好?”
  谢则安毫不迟疑地回答:“乱了当然是治乱。”
  师徒二人对视片刻,姚鼎言说:“好,我帮你说服陛下。”
  谢则安面露喜色:“多谢先生!”说完他又带上了一点点腼腆、一点点羞涩,“明霖年纪尚轻,很多事可能做得不够好,先生您要多指点指点他。不过除了礼部之外,还有好些事情要劳烦先生您多看照看照……”谢则安洋洋洒洒地说了一通,眼神忽闪忽闪,十分纯真,十分善良,十分无害,像足了渴望大人帮助的小孩子。
  姚鼎言听得额头青筋一突一突,到了最后忍不住抬手在谢则安脑袋上敲了一记。
  敲完之后姚鼎言通体舒畅,不咸不淡地说:“对不起,手痒了。”
  谢则安:“……”
  谢则安说通了姚鼎言,进宫继续游说赵崇昭。
  赵崇昭正生着闷气,他都改了这么多了,谢则安还想往外跑,而且还想去几个月!这像话吗?这还像话吗?如果他还是太子,肯定屁颠屁颠地收拾东西和谢则安一起开溜了,可现在他是一国之君,能说走就走吗?
  谢则安一点都不想想他!
  赵崇昭特别特别委屈。
  谢则安看着有点头疼。他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地告诉赵崇昭,不管是对地方上的不放心还是对恭王那边的不放心,他都没有丝毫隐瞒。
  说完之后,谢则安发现赵崇昭定定地望着自己。
  谢则安说:“感情上来说,我自然是相信谭先生和皇叔他们的,也很相信下属对我的忠诚,只不过这种事上面最不能谈的就是感情。说实话,我没什么皇权至上的想法。但既然你已经坐上了这个位置、既然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事,有些事我们就必须去做。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想法和做法永远不怎么讨喜。”他神色微顿,想到了赵崇昭的喜好,“你也不喜欢这些吧?你喜欢的应该是更天真一点、更单纯一点、更重感情一点的类型……”
  听到最后一句话时,赵崇昭呆住了。他想到谢则安曾经的疏远、防备、退离,当时他只怪谢则安狠心绝情,好像从不惦念他们之间那么多年的情谊。可回头一看,谢则安真要不在意他们之间的感情,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曾经他一次次不经意的伤害,都是砍在谢则安心头的刀。
  谢则安并不是表面上那么不在意,并不是表面上那样刀枪不入——
  谢则安也是在乎的。
  “你不会喜欢真正的我”这种话,谢则安说过不止一次,他却一次都没有放心在心上。
  赵崇昭用力抱住谢则安:“不是这样的!我喜欢的只有三郎你一个,不管怎么样我都只喜欢三郎你!”他紧拥着谢则安解释自己刚才的沉默,“我刚刚只是觉得这些事明明是我该想的,却全都抛给三郎你去操心。三郎,你要相信我!”
  谢则安一怔,笑了起来:“嗯,我相信。”
  赵崇昭咬了咬牙,不甘不愿地答应下来:“三郎你要去哪里都可以。”他舍不得放开谢则安,“我会在京城等着你回来。你在外面的时间我会好好学东西,也会好好地处理政务,绝对不捅任何娄子!以后绝对不让三郎你一个人操心!”
  谢则安打趣:“陛下越来越英明了。”
  赵崇昭听到谢则安轻松愉快的语气,心中的阴霾也一挥而散。他一把抓住谢则安的腰,没脸没皮地耍起了无赖:“你又喊我陛下,看来真的要罚你才行!”
  谢则安:“……滚。”
  赵崇昭从善如流地抱着他滚到了一边,做起了极其不要脸的“翻滚”运动。
  谢则安觉得以后绝对不能晚上进宫找赵崇昭。
  这家伙随时都能耍流氓!
  
  第212章
  
  赵崇昭和姚鼎言都支持,谢则安的北上之行便确定下来了。谢则安离京的消息一传开,不少人都知晓了这件事。毫无疑问地,姚鼎言又站到了风口浪尖,由于他前科太多,不少人都把矛头指向他,纷纷表示他心胸如此狭窄,连自己的学生都容不下!
  姚鼎言气得不知该说什么好。这混小子走得轻松,甩给他一堆烂摊子!不过因为这次的事真的与姚鼎言无关,姚鼎言反倒当成戏来看。
  看着看着,姚鼎言品出点味儿来了。一方面,谢则安的声望确实水涨船高了,替他出头的人什么都有,而且相对来说挺理智的,大多只在报纸上写写文章暗讽几句;另一方面,姚鼎言看出很多人对他的怨气已经到达最高点。
  因为这种子虚乌有的事而对他大加讨伐,可见这种不满由来已久。
  这瓢冷水假如是在姚鼎言初登相位时泼过来,姚鼎言肯定气得不轻,如今却不一样了,他早被不按理出牌的谢则安磨得没脾气。从前他觉得谢则安阻挠了他许多事,如今回头一看,谢则安分明又是在帮他。要不是谢则安那些“阻挠”,新法哪有如今的平稳?
  更让姚鼎言意外的是,在谢则安离京六天之后,他收到了徐君诚的来信。这可是这么多年来的头一遭,以前即使他们同在政事堂,交谈的次数也不多。徐君诚回家守孝之后,他们之间更是连谈公事的机会都没有了!
  姚鼎言心中的感觉很古怪,像有些欢喜,又有些惆怅。在他书房之中,还有许多写给“君诚兄”的信,只不过从未寄出。而且这几年来他走得顺畅,与谢则安“笔谈”的次数渐多,心中的愁闷少了许多,那种信已经许久没再写过了。
  姚鼎言摊开信,认真看了起来。徐君诚在心中对新法表示肯定,并列举出在家乡的见闻,表示以前自己的看法确实有些偏颇。这一番话说得诚恳无比,看得姚鼎言通体舒畅。可到了最后,徐君诚又提起了谢则安的事,质问他为什么要把谢则安派出京城。
  姚鼎言:“……”
  看来他排挤同僚的名声还真是深入人心。
  姚鼎言写了封替自己抱屈的回信。谢则安真正的想法是不能明写的,但徐君诚也是谢则安的老师,只要稍微一提徐君诚理应能明白。
  而这时徐君诚确实已经明白。
  因为谢则安已经到了他家门前。徐君诚看着越发稳重的谢则安,心中感慨万千。听完谢则安说出离京的原因,徐君诚说:“你不必做到这种程度。”
  谢则安笑了起来:“这可是公费游玩几个月啊!而且现在不多往外面跑跑,以后想出来就更难了。”
  徐君诚:“……”
  一见面就打学生,会不会让其他人都不敢拜入他门下了?可这混小子实在太混蛋了。
  师徒分别将近两年,两个人都有许多话要说。他们秉烛夜谈至天色发白,才各自歇下。第二天中午谢则安才醒来,戴石煮了碗醒神调体的药茶端上来,绷着脸盯着谢则安喝。
  谢则安还没喝呢,口里已经发苦。只不过是自己聊得忘了时间,只好乖乖认命!
  没想到用午膳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胡正叔!
  这家伙自从被“扒皮”以后,消停了不少,连自己的“学说”都忍着没到处吆喝。见到谢则安面色平和地和徐君诚坐在一块吃饭,胡正叔皱紧眉头。
  以前徐君诚和他们同气连枝,许多想法都非常一致,这次回乡守孝,他原想着联合徐君诚掰倒姚鼎言,把徐君诚再一次推上相位,好把他们的“学说”推到最高的地位。没想到不管他怎么明示暗示,徐君诚都无动于衷。
  在他的旁敲侧推之下,找出了不少蛛丝马迹。徐君诚的转变绝对与谢则安有关,即使徐君诚已经回到家乡,谢则安的手还是伸了过来,把好些人安插在徐君诚身边。明面上说是帮助徐君诚修史书,实际上却是让这些人在徐君诚耳边吹风!
  原本听说谢则安被挤兑得离开了京城,胡正叔心里还挺高兴的。姚鼎言和谢则安起冲突在他看来是狗咬狗,谁被咬伤了他都拍手称庆。
  没办法,谢则安的想法不仅在很多方面和他相背违,他妹妹还是裕王府的人!他现在之所以声望大跌,都是因为裕王的狭私报复!
  胡正叔脸色很不好看。
  谢则安倒是带上了浅淡的笑容:“见过胡州判。”
  胡正叔脸上发青。“州判”这个职位是胡正叔的耻辱,本来州牧调离,新州牧还没上任,他当上了“权州牧”。没想到正好碰上姚鼎言削人,把他打回了州判位置上。那会儿他都已经春风得意地以“州牧”自居,哪会想到会有这样的事!
  一般而言只要不犯错,当官都只有往上走,没有往下走的。胡正叔把姚鼎言恨到了骨子里,连同谢则安这个少年得志的“姚鼎言的学生”也恨上了。
  认识他的人,通常都会避开“州判”二字,恭恭敬敬地喊他一声“胡先生”。
  竖子实在可恨!
  徐君诚何等人?一看谢则安与胡正叔之间的“寒暄”便知道事情不妙。他出言转圜:“正叔兄,坐下吃个便饭吧。”
  胡正叔一甩袖:“我不与这等人同桌!”说完竟真的拂袖而去。
  徐君诚也懒得挽留他。
  徐君诚望向伸手夹菜的谢则安,无奈地说:“你倒是自在。”
  谢则安一点都不隐瞒自己的喜恶:“不喜欢的人自己识趣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