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安郡王见闻录-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从未想过,自己竟然被区区一个不足及冠的少年郎逼到如此境地!!接二连三的谋算,都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干净,仿佛他未卜先知,早就预料到她的反应。而逆王确实是她最后的生路,只要招供出来,她相信自己必定能换取一条性命。至于日后如何东山再起,且熬过这一关再想也不迟。
李徽微微一笑,依然带着怜悯之态,却应道:“也好,我可替姑母问一问叔父。”事到如今,她以为逆王的身份依旧是模糊难测么?她以为,这个消息居然贵重到能换下自己的性命?呵,单只凭着最近逆王在京中的那些暗棋疯狂对付她,又不断地往外传信,也已经露出了端倪。更不必提,程惟巡抚时的所见所闻、所猜所想,以及那些忙不迭投过来的人证了。
若不是此人势大,所镇的位置太过紧要,一时间难以擅动。圣人定然不会依旧按兵不动。须得暗中将一切安置妥当,方能一击即中。这一次诸王回京,说不得便是一次兵不血刃的好机会。当然,在此之前,若是不处置干净某些人,逆王定然不可能安心入京。
安兴长公主或许并不明白,无论如何,她都只能选择一条死路。而她目前的态度,决定了这条死路是干脆利落,还是屡受折磨。
事已至此,案子也不必再审了。荆王便吩咐监门卫将安兴长公主带回软禁的厢房内,程青亦暂时囚禁在另外一个院落之中。简国公许业莫测高深地望着他,转身对李徽道:“不如新安郡王将审案之事写一个折子呈给圣人?”显然,这位名声赫赫的重臣应当是瞧出了什么,主动向眼前的年轻人示好。
李徽一怔,摇摇首道:“此案的主审是荆王叔祖父与许公。晚辈何德何能,岂可越权行事?”他对这位长者一向甚为尊重——虽然简国公目前是文臣,几乎是实际上的群相之首,但他更曾经是威名远扬的将军,名列凌烟阁的先帝心腹爱臣,当年曾经踏平了整个北疆。若是逆王有心谋反,前去平定叛乱之帅非他莫属。
简国公捋了捋长须,笑了起来:“既然安兴长公主谋逆之事已定,当年越王谋逆案中必然存着蹊跷。老夫定然会在折子中提出重审,早日还越王殿下一家清白。”
“多谢许公。”李徽感激地朝他行礼,“晚辈亦会继续搜集证据,让二世父他们能够早些归京。”对他而言,此案的意义确实不仅仅只是置安兴长公主于死地而已,给越王府洗刷冤屈才更为重要。
第282章 应得下场
简国公将陈述案情的折子递上去之后,圣人不过是随手拿起瞧了一眼,便放在旁边不再理会。待到次日,李徽与长宁公主笑吟吟地将自昭陵归来的信安县主带过来给他问安时,他方有些漫不经心地想了起来,又将折子看了看。不过,他眼中的情绪极为淡定,丝毫不见任何深沉与复杂之态,仿佛谋逆之人并非他的异母姊姊,仅仅是个陌生人罢了。
这时,两仪殿外传来少年与少女的浅笑声,他抬首望去,目光在爱女长宁公主身上盘桓了片刻,这才移向旁边的侄儿侄女。侄儿一如既往地俊美出众,唇边带着轻松的笑意,望向两位堂妹的时候,满眼皆是宠溺之色。侄女则沉静而又秀美,仿佛经过磨砺的玉石,越发温润内敛、雅致动人。
“阿爷,环娘姊姊可算回来了,儿想留她在公主府中住着,姊妹两个正好作伴。”三人齐齐问安之后,长宁公主便难掩喜悦地笑道,“阿娘也觉得很合适,不然儿一人住在偌大的公主府里,难免孤单了些。”
“既然你有意邀请客人入府长住,问朕与梓童又有何用?自然须得询问客人是否愿意了。”圣人道,“不过,最近婉娘也时常住在公主府里,你将姊妹们都带走了,你阿娘便该时常思念你们了。”自从永安公主与寿阳县主姑姪拜了濮王殿下为师,学习诗词书画之后,便对长宁公主府与新安郡王府流连忘返。十日当中几乎有三四日都在外居住,杜皇后的安仁殿着实清静了不少。
“环娘姊姊当然愿意与儿一同住了,不必问也知道!而且,阿爷尽管放心,我们定然每日都会入宫陪伴阿娘。环娘姊姊,是也不是?”长宁公主挽着信安县主的玉臂摇了摇,难得透出一两分小娘子的稚气,眉眼间的郁气也疏散了许多。
信安县主轻轻颔首,笑道:“听说悦娘与堂兄住在隔壁,儿便一直很好奇。如今有机会同住一段时日,尽情游览两府中的景致,也算是圆满了。”
“阿兄过几日便要大婚了,到时候我引见你与堂嫂认识。你们两个都研读过佛经与道经,想来一定很投契。对了,环娘姊姊可还记得堂嫂么?京兆杜氏女,也算是我的远房表姊。以前没有机会见面,日后来往就便利了。我还曾想过,在墙上开一扇门,咱们出入就更方便了,横竖阿兄府里也没甚么可隐瞒的……”
听两个小娘子叽叽喳喳地说起自己的婚事,李徽的笑容不由得一僵。远远地坐在另一侧正执笔写着什么的王子献亦是笔尖一顿,墨水在宣纸上洇出了痕迹。不过,他迅速抬起笔微微一转,字迹依旧整洁,平滑中带着些许锋锐,看似与往常并无二致。
圣人不禁笑道:“怎么,提起婚事,你居然还如此紧张?果然是少年郎……”说罢,他叹息一声,似是想起了遥远的过去,感慨道:“昔年朕大婚的时候,应当也是如此罢?听人略微打趣几句,便觉得不自在。”
与侄儿说笑了几句之后,他端详着侄女,又道:“环娘,如今瞧来,你的性子也更静了几分。二兄与二嫂若是见了,指不定希望你的性情与景行换一换才好。不过,二兄在信中也曾经提起,景行亦似是沉稳了许多。”
信安县主的眼眸轻轻动了动,依稀浮起了些许水光:“五兄的性情实在过于跳脱,唯有历练得沉稳些,方能让人放心……想来阿爷与阿娘定然会觉得十分欣慰。”虽然心中藏着无数期盼和疑惑,但她依然忍耐着,并未出口询问或是恳求。
圣人点了点头,转而提起了她回来的缘由:“听说,你在行宫中发现燕太妃与庶人李阁言行诡秘,后来更一举制住了燕太妃?”
信安县主笑得浅淡且温柔,仿佛这冬日的阳光一般清浅却依旧带着暖意:“不过是巧合罢了。儿在昭陵待得久了,只要生起些许风吹草动都会觉得似有异样。庶人李阁与外人来往并非首次,因他是长辈,儿也无法置喙,只得视如不见。但最近他却忽然私藏了数十人,行色匆匆,举止奇异得很,儿便生出了疑心,命人将行宫守得更严密些,以防万一。”
“只是想不到,这些人中亦有女子,悄悄地进了行宫与燕太妃密会,正好被儿身边的婢女遇见了。儿知晓他们必有什么打算,便传信给了堂兄与堂妹。堂兄派了部曲与侍女前来襄助,儿便守株待兔,见燕太妃居然派出侍女打算破坏献殿与寝宫,立即将她们一并软禁了。”
“甚么?破坏献殿与寝宫?!”圣人一改方才慈爱之态,顷刻间勃然变色,又惊又怒,“他们哪来的胆子?!”他可是仁孝天子,岂能容不轨之辈破坏先帝先后的陵寝?若是当真陵寝有损,不仅意味着他孝道有亏,更是不吉之兆。且不提他必须下罪己诏,说不得还会有人借此而造谣生事!!
“叔父息怒。”李徽接道,“他们想破坏的是献殿与寝宫中的摆设,被环娘识破之后,都自投罗网,没有成事。这些人的原意,或许只是想借此假托祖父不愿骨肉相残,施压让叔父放过安兴姑母。不过,若真让他们做成了,逆王便绝不会放过这等造势的良机。”
圣人眯起眼,冷声道:“十逆之二,谋大逆,谋毁宗庙、山陵、宫阙者,死罪。既然证据确凿,赐燕太妃鸩酒,将她以庶人礼葬于燕家陵墓中。”以燕太妃之尊,本该赐个好谥号陪葬昭陵。但既然她对先帝先后毫无尊重之意,居然与李阁同谋,欲损毁献殿与寝宫,自然也不必给她留什么情面。太妃是长辈,位份不适合由他废黜,打算毁坏昭陵的罪名也不方便明示于众,但葬礼却可暗示她的罪责。
“至于燕家其他人,朕不信他们毫无觉察。仔细查,若是有一人与此事相关,阖家流放广州。而李阁……朕会与荆王叔父先谈一谈。”区区一个庶人,犯下如此大罪,便是判处斩首也不为过。不过,看在荆王的颜面上,或许可缓几日再处刑,斩首也可改为鸩酒或赐自裁——无论如何,死罪在所难免。
李徽沉默片刻:“叔父见不见安兴姑母?”
“见。”圣人道,眼角眉梢多了几分寒意,“你们都随朕一同去见一见。”
——————————————————————————————————————————
宗正寺中,安兴长公主静静地跽坐在门侧,遥遥望着外头院落里的积雪。她的神态甚至称得上娴静,既无平日的慵懒之状,亦无疯狂之形,更不曾假作病弱西子之态。远远看去,便仿佛一切皆成竹在胸一般。
不过,或许只有她自个儿方知晓,若说前几日她的生机有八成,昨日经历审问之后便只剩下区区两成。而圣人迟迟不至,仿佛对她拿捏着的秘密毫无兴趣,更意味着她的生机唯独只余不到一成。
确实是她失算了。
她不仅轻视了濮王府的力量,更轻视了那个过去只知孝顺而得到诸多宠爱的侄儿。濮王一脉远走洛阳并非意外,将这个少年郎抛在长安亦非弃子。早该想到,能得到先帝与圣人两代帝皇宠信的年轻郎君,绝非易与之辈。
但是她不甘心!她不甘心断送在这么一个黄毛小儿手中!!不甘心……不甘心……
正当她垂下眸,勉强按捺住充斥在血脉中的浓浓杀意时,圣驾亲临。她猛然抬起首,勾起精心描画的唇,向圣人笑了起来:“圣人总算是愿意来见我一面了。我还道,临死之前都再也见不到兄弟姊妹们了呢。”
“所以朕来了,就当作满足你临死之愿。”圣人淡淡地道,“至于兄弟姊妹——昨日你应该见到临川阿姊与清河了,三兄不愿见你,二兄被你陷害远在广州,大约也不想见你。大兄……庶人李嵩,当年也是你祸害的罢。”一个丧心病狂地想弑杀兄弟之人,居然还敢提兄弟姊妹,真是讽刺之极。
“嘻嘻,若不是我出手,圣人如何能安枕无忧?”安兴长公主竟笑了起来,“圣人本应感谢我才是,怎么却恼怒起来?”
“朕的朝堂,朕的亲眷,自有朕来处置,与你何干?何况,你记性便如此之差,忘了我家三郎是如何夭折的么?”圣人与安兴长公主之间的新仇旧恨——或者他们几兄弟与她之间的仇恨,光是数也能数出不少来。
“这是你们欠我的,欠阿兄的,总该数倍偿还才是。”安兴长公主笑盈盈回道。
“欠你的?呵,朕何曾亏欠你什么?又何曾亏欠过淮王?他分明是病逝,与兄弟们皆毫无干系,你居然还能口口声声说自己要报仇雪恨?”
“若不是李嵩与李泰那一日称病,叫走了侍御医,阿兄又如何可能病重不治?!而你——夺走了属于阿兄的皇位,自然该偿还!!”
圣人挑起眉:“所以,杨家之事,你是借机复仇?至于当年叫走另一位侍御医的郑国公,子弟早便没落了,家族四散,其中也有你的手段罢?”
“所有害过阿兄的凶手,我都不会放过。”安兴长公主笑得越发肆意张扬,“你看,如今我不是都复完仇了么?李嵩被出继,不再是阿爷的儿子,出家为僧,终生不得踏出封地——也算是便宜了他。当然,必定有人不愿意放过他。李衡流放到广州,你可还舍得他回来么?五郎?也许他会在广州终老罢?至于李泰,生了两个如此出色的儿子,你不觉得可怕么?下一个便该轮到他了罢?嘻嘻!还有你,死了一两个儿女算什么?日后落得和我一样孤家寡人,那才有趣呢!”
圣人双目猛然沉了下来,片刻之后,方低声道:“朕与你这个疯子自然不同。”
“嘻嘻!是么?”安兴长公主仰首大笑起来,状若癫狂,“那圣人可愿意让我这个疯子多活几年,看看你与我是否真正不同?我拿逆王之事与你换可好?”
圣人定定地注视着她,忽而一笑:“算了罢。”
安兴长公主猛然僵住了,难以置信地张大双目——
“原来你方才不过是为了激怒朕,多谋得一线生机。”圣人勾起唇角,“朕却偏偏不想如你所愿。”
“你不想知道逆王之事了?!”安兴长公主猛地立了起来,神情扭曲。
“不想。”圣人悠然道。
“当真不想?!他的力量绝不容小觑,极有可能动摇你的江山社稷!!”安兴长公主浑身微微颤抖起来,仿佛下一刻便要冲出去。
“我们已经知道他是何人了。”李徽迅速地行过来,挡在圣人面前,很淡定地接道,“这已经不是秘密,也换不回你的性命。”
“不可能!不可能!绝无可能!!不可能!!我不相信!你们骗我!!”
在异常尖利而又刺耳的叫声中,圣人神色平淡地对身边的侄儿道:“赐鸩酒,送她去罢。”
李徽颔首:“孩儿明白。”
第283章 余波犹在
因杜皇后格外吩咐之故,日暮之时,御膳房比照皇后用度,已然为安兴长公主准备了一席山珍海味。因厢房中或许摆不下所有食案,李徽特地将这间院落的正房空出来。数张食案围拢之后,犹如一场盛大豪华的宴席,却没有一位宾客,唯有依然疯狂至极的主家。
“我不信!你们骗我!你们都在骗我!休想我会上当!我绝不可能如此轻易丢掉性命!我要活下去!不甘心,我不甘心!!”尖利而狂躁的呼喊声渐渐变得嘶哑起来,片刻之后,再无声息。
在浓烈而诱人的香气当中,安兴长公主终于冷静下来。她拢了拢额角的乱发,对着铜镜整了整妆容,恢复了几分往日的气度与雍容。踏着被她摔碎的满地玉器与陶器碎片,她缓缓地走出了厢房,来到空空如也的正房当中,娇艳的红唇勾了勾:“这算是阿杜的善意?临死之前赐给我享用筵席的恩宠,教我不必在黄泉路上做个饿死鬼么?”
说罢,她断断续续地笑了起来,回首娇声道:“好侄儿,这么些美味佳肴,我一人如何享用得了?不如你陪我进食如何?”此刻她的神情自然无比,看似两人之间仿佛再也无半分仇怨,只是寻常的姑侄罢了。
李徽已经没有兴致猜测,如她这般时而癫狂时而正常之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只是淡淡地颔首。既然圣人吩咐他送她一程,他也并不介意多耗费片刻。当然,属于她的吃食他绝不可能动,毕竟寓意十分不吉,他们二人也没有这等情分。
于是,当安兴长公主挑挑拣拣进食的时候,他在一旁小口地啜着自家部曲送来的美酒,很是悠闲自在。而安兴长公主时不时打量着他,对这最后一次宴席的珍馐似乎并不感兴趣,倒像是就着他才勉强用了些吃食一般。
半个时辰之后,她忽然放下双箸:“将鸩酒拿过来。”
数个宫人默默地撤走了食案,方将一壶酒与玉杯呈上来。安兴长公主垂下眸,斟满了一杯酒,缓缓地摩挲着清透的白玉杯,笑了起来:“好侄儿,难不成你们从未想过,我为何要谋反?谋反究竟又有何益么?”
“为了复仇?”李徽挑起眉,“姑母今日不是已经向叔父承认了么?”这个理由对于寻常人而言无异于莫名迁怒,但与疯子自然不能计较这些。再往深处想,复仇之后她又意欲何为——难不成好不容易为淮王“夺”回来的一切,她便甘心拱手送人?不过,答案究竟是什么,如今也已经毫无意义了。
“我有个孩儿。”安兴长公主忽然甜蜜地笑了起来,神色温柔得如同虚假一般,又仿佛格外真实,“阿兄的孩儿。”
李徽怔了怔,瞬间不禁想起了李阁与李茜娘当初的私情。转念想到安兴长公主与淮王是亲兄妹,而且淮王逝世时两人年纪尚小,顿时觉得既匪夷所思,又无比荒谬。不过,无论他心底如何惊诧,脸上的神情却是丝毫未变。
“我的孩儿便是阿兄的孩儿,拥有李家与杨家最好的血脉,像阿兄一样聪敏和善。属于阿兄的一切,本该尽数留给他。”安兴长公主似是沉浸在了自己的情绪中,完全无视了他的反应,“只可惜,我却输了……事到临头,竟然输了……”
她怅然地叹息,而李徽眯了眯眼,忽地想通了:这孩子绝非淮王之后,以淮王的性情,绝不可能做出这等事体来。说不得,只是安兴长公主一厢情愿将这个孩子当成是淮王血脉的延续,毕竟他们是兄妹,她的孩子过继给淮王便可算是承嗣,自然也可称为淮王之子。不过,若是未经宗正寺许可正式写入谱系,此事便永远做不得真。
片刻之后,安兴长公主终于回过神,笑盈盈道:“你素来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可否帮我照料他一二?或者,劝一劝圣人,将他加入玉牒之中,承嗣阿兄的血脉?若是你愿意答应,我将逆王的一切都告诉你,如何?”
然而,李徽却并未意动,依旧淡定地回道:“我怎知姑母所言是真是假?皇家血脉不容混淆,便是要给淮王叔父过继承嗣,也须得选正经的宗室子弟方可。”就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算安兴长公主好不容易显露出了慈母之心,他也绝不会答应此事。让一个为父不详的私生子入宗室玉牒,简直是后患无穷。何况他身为宗正少卿,本便该为宗室之事尽职尽责,又如何能破坏规矩?
闻言,安兴长公主嗤笑起来:“也罢,你不答应,自然有人会答应……那便答应我,将我与阿兄合葬,如何?”此事显然对她而言更为重要,她的目光紧紧地凝视着眼前的少年郎,仿佛执着地寻求一个许诺。
“姑母的愿望并非不能实现,不过总须得交换一些益处才是。”李徽道。以圣人的性情,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不可能太过薄待兄弟姊妹。便是谋反之辈,也必然会给予厚葬。不过,淮王当年已然陪葬昭陵,安兴长公主想与淮王合葬,势必也要陪葬昭陵——这可是难得的荣耀。圣人是否会松动,还很难说。
安兴长公主沉默片刻,方缓缓地说起了逆王相关之事。逆王想借刀杀人,也如愿借得了程青这柄利刃,给了她致命一击。杀身之仇,她自然不能不报。毕竟,她一向是睚眦必报之辈,任何人都逃不脱她的报复,不是么?
她与逆王熟识多年,就如对方能够查出她隐藏的势力一般,她对他之事亦了解三四分。她可不像彭王那般愚蠢易骗,盲目地信任逆王皆是为他着想,妄图逆王支持他夺得大位。她只相信,唯有知己知彼,拿住对方的弱点与把柄,才能再谈利益、再叙合作。只是,或许也正是她这样的态度,方将逆王惹恼了,最终便落得两败俱伤。
仅仅只是这三四分,便补足了李徽先前对逆王的许多不解之处。将她之所言与程惟、孙榕带回的消息互相映证后,他初步判断这些并非虚妄的谎言,对日后处置逆王有莫大的益处。如此算来,这桩交易确实值得:“姑母放心,我一定会劝叔父成全姑母的遗愿。”
“若是不成,我便是化为厉鬼,也绝不会与你善罢甘休。”安兴长公主似笑非笑道,一口饮尽了鸩酒,脸色随之变得灰败起来。即使感觉到一阵阵肠穿肚烂的痛楚,她亦并未发出惨呼声,只是咬破了变得乌黑的嘴唇,诡异地笑着:“嘻嘻,逆王之仇我已经报了,你们杀我之仇,他日必定也有人帮我报的。好侄儿……你且等着罢……”
李徽依旧冷静,并未追问她所言何意,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她浑身颤抖着,历经了百般痛苦折磨之后,方彻底失去了生息。他身后,驸马程青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过来了,凝望着安兴长公主涣散的瞳孔,垂目遮去了眸中的复杂之意。而王子献与长宁公主亦缓步走了进来,裘衣上均积了一层薄薄的雪,也不知在外头听了多久。
“阿兄,你信么?”长宁公主忽然问,“她暗中生下一子,究竟是真是假?”
“无论真假,都应仔细查验。若为真,此子身边必然带着她的亲信势力,日后或将成为后患。”王子献接道,“而且,人之将死,她也不必捏造出一个孩子来,于目前的局势并没有任何影响。驸马以为如何?”
“……”程青沉默片刻,方道,“数年前,她曾前去南山的庄园中休养了半年左右。若是因着这个孩子,倒也说得通。仔细算起来,孩子大约已经六七岁了罢。至于父亲是谁,我并不知晓。”安兴长公主的入幕之宾实在太多,甚至曾有远支宗室子弟,只不过不像李阁与李茜娘那般闹得人尽皆知罢了。
“若是她想求一个与淮王血脉相类的孩子,其父不是李家人便是杨家人,总归不会有其他血脉。”长宁公主略作思索,继续道,“杨家人……杨谦她定然是看不上的,其他人更不适合。至于李家人——也许并非寻常的宗室子弟。逆王已经多年不曾归京,但私下行踪未定,倒也不能完全排除……”
“孩子尚且年幼,暂时不会是我们的威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