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安郡王见闻录-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子献笑了笑,拎着藤篮走过去给他挑。他随意地翻了翻,将剩下的芍药与杜鹃都折腾得花瓣零落之后,方选了一枝梨花,心不在焉地拿在手中把玩。细节处足可见品性,亦可窥见一二分他对两位公主的不甚在意,或许更隐含着些许连他自己也未必明白的深深恶意。
  “大郎,你就没想过我和阿兄也要挑花么?”李璟并未多想,皱起眉道,“剩下的哪有甚么好花?更何况,到时候只留下这一篮子残花,教探花使待会儿如何交差?”
  “不过是几朵花罢了。”孩童答道,颇有些不快,“我一向控制不住手劲,堂兄又不是不知晓。根本不算甚么事,让王状头在这牡丹苑中再摘几朵牡丹就是。说不得,这里随意一朵牡丹,就比他摘的这一篮子花都好上许多呢。”
  “确实,不过是几朵花罢了。”李徽接道,也懒怠与他计较,“景行,你若想簪花,再挑一挑便是。子献,不如你在牡丹苑中走一走,再摘些新鲜花朵?横竖另一位探花使尚未归来,时候还早。”
  当然,他素来比李璟想得多,半垂的眼眸中已是升起了几分冷意——孩童尚不知完美地掩饰自己的恶意,无意之间便能显露出他内心中真正的念头——不过,这样的念头,定然也都是耳濡目染所致。他的恶意已经如此明显,更何况其母呢?
  “无妨。”王子献笑得格外温雅,“残花亦有残花之美,又何必再摧折那些正在枝头开放的花?”
  “大郎”?那便是杨贤妃所出的大皇子齐王了。也难怪养成了这样的脾气,想来杨贤妃是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罢——齐王既是长子,又有母家弘农杨氏可依靠,封为太子大概不过是迟早之事。啧,杨家可不正是仗着杨贤妃与齐王之故,才日渐欲壑难填?
  这种看似紧密的利益关系与血缘,并非没有任何漏洞。毕竟,杨士敬只是杨贤妃的伯父,杨谦亦只是杨贤妃的堂弟。她嫡亲的父母兄弟虽不可依靠,但至少更值得信任,彼此的利益亦是更加紧密相融。
  想到此,王子献回过首,望向正在与王子睦谈话的杨谦,眉眼弯弯。
  与他的玄祺敌对的杨家,抛弃了大杨氏的杨家,养出了小杨氏的杨家,早已成为了他的首要敌寇。转瞬间,他心中便盘算起了无数个能令弘农杨氏这个顶级门阀士族倒下的手段。当然,究竟成与不成,却须得看日后的经营与机遇了。
  
  第169章 芙蓉宴夜
  
  当两位探花使陆续归来后,新进士们便继续吟诗作赋,抒发心中感触,时唱时和,很是尽兴。他们也明白在外头等待的观众们究竟想看到甚么,于是一篇篇迤逦华美的诗赋时不时地传出来,其中的精彩句子直教不少文人士子反复品评叫好。新科甲第状头的诗赋尤其引人瞩目,遣词造句都略胜一筹,果真是名不虚传。
  不过,深陷几位不速之客中的李徽却已经没甚么兴致品评诗赋了。他只是淡淡地看了看仆从们殷勤送来的文稿,便给了杨谦、燕湛与王子睦,任他们三人煞有介事地围在一起评点。长宁公主在旁边静静听着,也不知是因谁的词句而微微勾起唇角。李璟与齐王对这些文赋更是毫无兴趣,索性命人摆出器具,顽起了投壶之戏。连带着永安公主亦是满脸好奇地望着他们顽耍。
  直至黄昏时分,芙蓉宴才终于结束,新科进士们遂互相辞别,各自归家。围观的百姓们也同样十分满足,曲江池畔的人潮缓缓散去,欢笑之声亦是渐行渐远。
  临出杏园的时候,王子献便被格外热情的国子学与太学学生围住了。阎八郎等故友含笑立在一旁,好不容易才寻了机会与他寒暄。因时候不早,他们又约了文会的日期,这才告辞离开了。
  曲终人散,偌大的芙蓉园终是恢复了宁静。孑然而立的王子献蓦然回首,便见李徽出了牡丹苑,朝他缓步行来。他含笑正欲唤他,就见他身后又多了几个不速之客的身影,不由得眯了眯双眸。
  因有这些外人在,无论是谁都很难像平日那般亲近,气氛也依旧有些微妙。
  李徽越过王子献的时候,也不过是朝着他微微颔首而已:“忙了一日,你大约也累了,早些回藤园歇息罢。”此话出口之后,他心底既有些许失落,亦升起微微的窃喜之意。无论如何,总归今晚不会有人一直缠着他要答案了。
  藤园?在今天这种特别的日子里,他竟然让他回藤园?
  王子献似乎看透了他意欲逃避的念头,挑起眉:“昨天大王不是答应过我,今夜共饮庆祝么?我连昔年亲自酿的酒都已经准备好了,大王应当不会忍心令我失望罢?”
  “是么?我曾经答应过这样的事?怎么没有半点印象?莫不是你记错了罢?”李徽佯作疑惑之状,显然打算抵死不认账了。他昨夜为了逃避答案,好不容易才想到这个借口,今天说甚么也不能二人小酌。否则若是酒意一上来,在醺醺然的时候一时不慎吐露了甚么“真言”,便再无懊悔的余地了。
  从未见过他这般神态的王子献不禁失笑。他其实并不急于得到答案,也明白绝不可操之过急。不过,偶尔逗弄逗弄他的玄祺,令他流露出各种他从未见过的鲜活神情,亦是相当有趣之事。而这些鲜少有人见过的模样,皆是独属于他一人的,恐怕连濮王夫妇与嗣濮王都从未见过——只要想到这些,他内心中便无比满足。
  两人还待再低声争论,便听身后传来一声“子献”。王子献不着痕迹地拧紧眉,回首的时候已是恢复了平常含笑的模样:“表兄。”
  “方才我便想替齐王殿下向你致歉,一直寻不着合适的机会。”杨谦微微一笑,双目中仿佛带着无比真挚的愧疚,“他年纪尚幼,又不经常出宫,礼数上有些不周之处,还望你见谅。或许,贤妃殿下还不曾与他提过,论起血缘,你亦是他的长辈。”
  “齐王殿下的举止很是从容出众,表兄何出此言?”王子献接过话,目光淡淡地掠过几步之外的李璟与齐王。如此近的距离,便是声音压得再低,齐王或许也能将他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怎么?杨谦是担心日后齐王不会再全心全意地倚重自己,所以便以退为进,想引诱他给齐王留下“傲慢失礼”的印象?
  啧,他真是想得太多了。如齐王这种被宠坏了的皇子,他还真是半点也看不上眼。
  “而且,表兄可千万莫要与齐王殿下提起来,我可不敢称是殿下的长辈。无论如何算,也只有君臣的名分罢了。”当然,此“君”非彼“君”,不过因他到底是圣人的长子,所以群臣都尊他为“少君”罢了。至于正经的东宫太子之位,或许这辈子他都休想拿到了。
  “你啊,一向都这般见外。”杨谦笑着摇了摇头,很是知机地换了话题,“方才听子睦提起,你们兄弟二人直到昨日才回到长安?子凌还留在商州帮忙?怎么,家中可是出了甚么为难之事不成?若是有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可千万不许见外。”
  “……”王子献轻轻一叹,略有些欲言又止。
  杨谦自是知道,这种家中大事,任何一个世家子弟都不会随意外传。连一向率真坦然的王子睦提起此事都顾左右而言其他,更不必说一向狡猾的王子献了。王家定然是发生了甚么大事,否则这兄弟几个不可能匆匆来去,王子凌更是至今毫无音讯。然而,杨家派去商州打探消息的人前前后后足足有十来个,却始终没有发现异常。商州王氏数千人,他们安排的眼线也同样毫无进展。
  究竟是多强大的控制力,才能完全封住数千张口?
  他隐晦地打量着眼前这位俊美的少年郎,心中的忌惮不知不觉便更深了几分。也许,正因为他渐渐意识到,此子的能力不仅仅与他并驾齐驱,更有可能在他之上,他才忍不住心中沸腾的恶念,想尽快将他彻底除去罢。
  分明当年初识的时候,他只需伸出手指便能将他彻底碾碎,当时却并未察觉出他居然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名望与地位。事到如今,无数次懊悔都已经晚了。再也没有合适的时机,悄无声息地将此人抹杀了。而且,就算日后成功地杀掉了他,国朝最年轻的甲第状头的盛名也早已不属于自己了。
  正当杨谦垂目细思时,王子献倏然又是一叹,内心深处似乎是经历了百般挣扎,才低声道:“表兄有所不知,此事我真是不知该如何开口。子凌他……唉……明日表兄何时得空?不如我去郡公府拜访表兄?”
  “明日落衙之后罢。”杨谦道,根据他语中隐含的意思已经想象出了无数场景。到底这些场景是真是假,便须得待明日再来印证了。当然,他不可能只相信王子献的一面之词,王子睦也须得再仔细问一问。
  出了芙蓉园后,长宁公主、永安公主便与齐王一道回宫了,由燕湛一路护送。李徽与李璟回了濮王府,王子献则因要去慈恩寺接宋先生,暂时与他们分别。王子睦陪着杨谦回杨家别院,始终努力保持着往日的平静。
  是夜,正当李徽以为王子献已经放弃共饮庆祝之约,略松了口气的时候,不经意间却发现某人抱着两坛樱桃酒,笑吟吟地来到他的面前:“玄祺,你是想去湖边对月小酌,还是就在寝殿里相对品酒?”根本没有给他第三种选择。
  “……”事已至此,李徽依旧有些不甘心,试图“垂死挣扎”,“时辰不早了,明日还须得上常朝,咱们还是早些歇息罢。”
  “不过是两坛樱桃酒而已,并不醉人,也不会耽误明日的事,安心罢。”王子献道,让侍女们取来酒杯以及下酒菜,“今天不比其他日子,毕竟是芙蓉宴之夜。这一辈子也不过经历一回罢了——你连这种日子都不想与我一同饮酒么?”
  见他语中颇有些惆怅,李徽一时也有些不忍心,只得叹道:“只饮酒,不提其他。”
  “好,只饮酒。”王子献勾起唇角,“安心罢,我怎么忍心坏了你的酒兴?”
  闻言,李徽瞥了他一眼:“昨夜久别重逢,我见到你时既欣喜又担忧,你第一句话却是什么?”他记得清清楚楚,某人完全无视了他关心的话语,劈头就问——玄祺,你考虑得如何?也该给我答复了罢?——当场便令他一时间无言以对。
  “你分明答应过我,待我回长安后,便告知我答复。”王子献亦是振振有词,“我成日挂念着此事,自然希望尽快求得结果。谁能料到,你竟是出尔反尔,一直明日复明日呢?”
  “既然我尚未想清楚,你又何必一直追问?就算是追得再紧,我也不可能给你确切的答案。”李徽道,“你便安心等着就是,有朝一日,我必定会告诉你——”
  温暖而又柔软的唇堵住了他尚未出口的话语,几乎是柔和之极地舔舐着他的唇角,而后又激烈地闯进了他的口中,搅了个天翻地覆。李徽不假思索,本能地便作出了反击。唇舌交缠之中,战场不断地转移,浑身的火焰亦是燃烧得越来越高,仿佛连血脉之中都流动着烈火,几乎要将他们一同融化。
  一吻结束之后,二人怔怔地对视。尚未饮酒,他们便已然微醺。
  “喝酒么?”王子献低哑的声音响了起来,炽热的目光在挚爱之人身上流连着,已是丝毫不掩饰他的渴望。与喝酒相比,他当然更希望像方才那般,能够继续唇齿相依,甚至是更进一步。但他心里更清楚,若是一时贸然,对方或许便会因受不住紧张与压力脱逃而走。必须继续隐忍,一步一步慢行,时进时退,时攻时守,温水煮青蛙,才能彻底得到对面的人。
  “喝酒。”李徽咬了咬牙,启开酒坛。他总算是明白了,只要是二人独处,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容易出事的。
  谁知,王子献却轻声一笑:“也好,我想尝尝……你嘴里的樱桃酒是什么滋味。”
  “……”一瞬间,新安郡王心底升起了不妙的预感——或许,他早就一头栽进了这个名为“王子献”的深坑之中,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爬得出去了。
  
  第170章 皇后察觉
  
  酒不醉人人自醉,一夜好眠醒来的新安郡王本能地拒绝回想,昨晚畅饮樱桃酒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过,他拒绝回想并不意味着这些事从来不曾发生过。至少侧卧在他身畔,眉眼含笑的王状头已经勾起唇角,将那些珍贵的时刻反复回味了无数次,心底不断叫嚣的渴求终是暂时得到了满足。
  在张傅母以及诸位贴身侍婢带着些许异色的目光中,双唇略有些肿胀的新安郡王故作淡定地饮下了加了冰块的酪浆,略用了些朝食,便出门上朝去了。这回他并未策马,而是坐在马车中,一路上靠着冰镇酪浆,好不容易才让嘴唇勉强消肿——幸得如此,方不至于让一群老狐狸看了笑话。否则,他宁可告病休假。
  常朝结束之后,他照旧与大理寺一干人等回到了公廨内,继续处理公务。除了当初那个证据渺茫的谋逆悬案之外,大理寺同时需要处理不少重案与要案。经过这些时日的磨砺,他在审理这些案子的时候,也已经渐渐能够独当一面了。同时,因他性情宽和,毫无宗室郡王的骄矜之态,与上下同僚之间亦相处得十分融洽。
  原以为今天与往日无异,下衙之后便能归家,却不想刚过了午时,杜皇后便着人唤他去安仁殿。前来传唤的小宫人神态宁和,应当是并无甚么意外发生。李徽翻了翻公文,下午确实也没甚么要紧的事,于是便随着小宫人入宫了。
  安仁殿一如往常般宁静安谧,处处缭绕着草药的清香味。杜皇后斜倚在榻上,脸色虽是依旧苍白,目光中却满含神采。永安公主坐在榻边顽着一匣子珠宝,亦很是自得其乐。而长宁公主反倒是并不在,应当是忙着处理宫务去了。
  李徽不由得笑了笑,上前行礼:“侄儿见过叔母。不过是几天不曾入宫问安,眼见着叔母的气色果然又好了许多。”
  “你这孩子,惯会说话。”杜皇后抿唇浅笑,神态很是放松,“坐下说话罢。这一阵子难得见你一面,一直挂念着你,也不知你过得好是不好。听圣人提起你正忙着断案审案,我还有些担心你是否能适应呢。如今看来,大理寺的那些公务,应当是难不住你的。”
  这位侄儿越有能力,越得圣人欢心,她心中便越发安定,自然怎么看他都觉得喜欢得紧:“不过,仔细想想,你却还有一桩大事,迟迟尚未完成。算算年纪,你虚岁都已经十八了,便是你不急,我们心里也替你焦急呢。”
  李徽顿时反应过来,苦笑道:“并非孩儿不愿成婚,而是……”杜娘子实在是命运多舛,祖母孝期未过,祖父便去世了。最近听闻她的父亲也重病卧床,他私下帮他家请了不少名医,病情依旧是日渐沉重,想来大约也熬不过即将到来的炎炎夏日了。
  “前两日接到你阿娘的信。”杜皇后柔声道,“她担忧你一人孤零零的,无人照料饮食起居,也正在苦恼该如何是好。她想让我先给你挑两名孺子伺候你,等杜氏孝期过后再将她娶进门,你以为如何?”
  分明她提起的是杜娘子,李徽眼前浮起的却是王子献似笑非笑的模样。他不禁微微皱起眉:“叔母,杜娘子这几年已是经历了许多风霜,孩儿实在不忍心让她雪上加霜。她值得孩儿继续等下去,也值得孩儿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实在迫不得已,他只能将杜娘子作为借口了。说起来,在她守孝的这几年间,他也应该仔细想想,该如何顺利结束这桩婚约了。
  杜皇后怔了怔,略作沉吟:“我原以为,你已经有倾心的小娘子了。”她的目光何其敏锐,这些时日以来,早便发觉侄儿的神态举止有些异样,故而才忍不住出言试探。“若是你真心喜欢,只要是良家出身的小娘子,便大可娶为孺子。至于日后内宅中如何安排,待杜氏进门,便由你们自行做主就是。”
  李徽心中不由得一紧,自然而然地露出了笑容:“叔母何出此言?侄儿最近不是好端端的么?既不曾结识甚么陌生小娘子,也不曾遇到甚么难事。许是因查案的时候太过投入,才让叔母误会了罢?”
  “是么?”杜皇后垂下眸,也不再继续追问。
  正当李徽心中略有些放松之时,她的话锋却骤然一转:“那悦娘的事,你知道多少?”
  “……”刹那之间,气氛就发生了变化。李徽便是再如何佯装若无其事,也能感觉到似有似无的压力。就连永安公主也仿佛察觉了甚么,抱起了宝石匣子,望望阿娘,又望望兄长——最终,敏感的小家伙挪着小步子,躲在了兄长身后,偷偷地探出小脑袋,看着榻上笑得既温柔又略有些可怕的娘亲。
  久久不闻答话,杜皇后抬起眼,微微一笑,气势却越发惊人,仿佛一个眼神便能将侄儿牢牢压制住:“怎么?玄祺,你觉得我既然能瞧出你的异样,还会瞧不出悦娘可有什么变化么?”顿了顿,她又道:“只是我久居深宫,不知详情,也不好将她身边的人叫过来盘问,所以特地来问一问素来信任有加的你罢了。”
  “叔母……”见她如此笃定,李徽叹了口气,实在无法违心地撒谎,回答他什么都不知晓。但若是他说出了王子睦,便无疑是断绝了那对小儿女的情路,也极有可能被长宁公主视为背叛。
  见他露出为难之色,杜皇后亦是长叹:“你一直是位尽职尽责的好兄长,怎么也不拦她一拦?”她倒是并没有迁怒侄儿的意思,只是冷静地接道:“你也知道,无论是你的婚事或是悦娘的婚事,都是先帝定下来的,绝不可能更改。你们若是对其他人生出了情感,深陷其中,只会白白痛苦罢了。”
  “孩儿知晓。”李徽的声音有些发沉。他当然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究竟有多艰险。正因为情路看起来太过崎岖,才令他犹疑不决。内心其实早便做出了抉择,理智却一直高高在上地俯视着一切,所以他才始终不能给出王子献所期待的答复。
  “我并不是个狠心的母亲。”端详着他的神色,杜皇后又道,渐渐收起了气势,恢复了往日的柔和之态,亦毫不掩饰自己的忧愁与不安,“我也希望悦娘能够与驸马琴瑟和鸣、举案齐眉。只是……这桩婚事实在太过特殊……无论是圣人或是我,都不可能违背先帝之意。便是你们有法子威胁燕家放弃,亦是不可能改变任何事。”
  她的目光落在李徽身后,定定地望了半晌,方道:“如今她不过是情窦初开,所谓的情意不过是些小儿女的心思,还当不得真。早些让他们分开,对他们而言才是幸事。我宁愿她痛苦一时,也不希望她因求而不得,而痛苦一世。”
  李徽似有所觉,回过首,便见不远处屏风后的一角裙裾微微一动。下一刻,脸色惨白的长宁公主就转了出来,神情有些恍惚地望着他们,显然早已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悦娘……”光是看着她的模样,李徽便觉得心疼至极。
  从小到大,长宁公主只是在先帝先后去世以及杜皇后重病的时候,才惶惶然地哭了几场。自从被封为公主,开始努力保护杜皇后与妹妹之后,她便总是神采飞扬,炫目而耀眼。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没有任何人能够夺走她的风采与骄傲。而此时此刻,她却流露出了内心深处的脆弱,仿佛最为柔软之处措不及防地便被刀割得鲜血淋漓。
  “阿娘……”长宁公主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哽咽。她怔怔地望着杜皇后,仿佛正在凝视着她,又仿佛透过她而看着另外的人,“阿娘,我不是大唐的嫡长公主么?我不是阿爷和你最疼爱的女儿么?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嫁给我喜欢的少年郎?为什么连婚姻,都无法由我自己选择?”
  闻言,杜皇后的脸色仿佛更煞白了。她的眼眶也微微红了起来:“我的儿,就算是公主,也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就算是皇后,就算是圣人,也不可能让一切都如自己所愿。”,“阿兄……”长宁公主又呆呆地望向李徽,双眸中倏然迸发出火焰般的光芒,“阿兄不是说,我可以随心所欲么?”
  “你当然——”李徽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
  然而,杜皇后却打断了他,流着泪道:“在这世间,没有任何人,能够随心所欲!!”
  “……祖母……祖母不是这么说的……”长宁公主摇着首,乌黑双眸中的火焰转瞬便已经熄灭,变得黯淡无光。她惨笑一声,转身便往外奔去:“若是祖母还在……若是祖母还在,一定会支持我!一定会帮我解决燕家的婚事!!她一定舍不得我这么伤心!祖父也舍不得!!”
  见状,杜皇后焦急地坐了起来,眼见着就要下榻去追。李徽忙将她拦住:“叔母不必担忧,侄儿会好好劝她的。”
  说罢,他便要转身匆匆离开,就听身后的杜皇后幽幽地道:“那王三郎究竟有甚么好的?不过是个性情天真的少年郎罢了……”
  闻言,李徽险些摔倒在地。这位神通广大的叔母,究竟是已经知道了多少事?!连王子睦都已经打听到了,那王子献与他——究竟是谁将此事透了出去?若是教他查出来,绝不会轻易饶过!!
  他已经不敢回首,佯作什么也不曾听见,立即举步往外行去。这时候,他突然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