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神断-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一出,不止是卓家人受到冲击,便是周大志也颤抖起来。
“嫣嫣,嫣嫣她……”卓老爷嘴唇颤抖,双眼泛红,想不到当初女儿活着被装进了棺材。周大志能提前知道,说明了什么?他简直不敢深想。
周大志如垂死的鱼,知道抵赖没有用,既然难逃一死,干脆拉个垫背的。
“小姐被活埋可不是我做的,是姨太太!”
卓老爷双手一紧,青筋暴起。
“我也是意外发现的。小姐停灵的第一天晚上,正好是我上夜,夜深人静,我依稀听着棺材有动静。当时灵堂有人守着,我本来想问一问,但那人说我听错了,把我打发走。我觉得奇怪,但他是姨太太的人,我不敢得罪,就远远躲着。那人见四周无人,开了棺,不知往小姐嘴里喂了什么,棺材内就没动静了,此后他又将棺材恢复。此后,每晚夜深人静,那人都要开棺。这种事,我一个下人,实在不敢乱说,就怕告知了老爷,小姐已经死了,岂不是成了诬告?后来,小姐下葬,我也是抱着几分侥幸,也是小姐命不该绝,这才逃过一死。”
说了半天,周大志还在试图为自己开脱。
卓老爷再也耐不住,起身就朝内院去,显然是找姨太太质问去了。
穆清彦静静坐着喝茶,置身事外。
倒是吕捕头有几分好奇,跟了上去。
那位金姨娘在听闻捕头登门就心头一跳,尽管有不祥预感,但看着襁褓中的儿子,又安定了一些。不论如何,卓嫣嫣死了,她生了卓家的独苗苗,乃是卓家的大功臣,这就是她的护身符。
卓老爷沉着脸进来,吩咐奶娘将孩子抱走。
“老爷,你这是怎么了?”金姨娘眉心一跳,本能的将孩子抱紧了些,好似只有这样才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把孩子给奶娘!”卓老爷冷声命令。
金姨娘咬了咬牙,到底是照办了。
奶娘瞧出不对,抱了孩子就快速退出去了。
“老爷,您身体不好,可不能受气,有什么话慢慢儿说。”金姨娘上前搀扶,却被甩开。
“告诉我嫣嫣的事!金氏,别撒谎,当初嫣嫣下葬时到底是不是还活着?你做了什么手脚?”说是质问,实则已经定了罪,卓老爷只是难以置信,想要亲口听她说。
金姨娘不可抑制的脸色发白,强撑着笑道:“老爷,您在说什么呀。”
“嫣嫣出事,太太病倒了,我状况也不好,由管家帮着料理往来宾客。给嫣嫣打理后事,都是交给你做的,那时家中内事也都是你照管的。别告诉你不知道!”卓老爷猛地又想起一事:“小年夜那晚,孩子本来好好儿的,为什么管家过来的时候突然哭闹起来?在管家来之前,有个丫鬟找过你,是给你通风报信了吧?管家被你打发走了,你告诉我有人冒充嫣嫣拍门戏耍……”
当时他听到这话,十分生气,甚至要把人抓起来打一顿。女儿的死是他的痛,竟有人拿死去的女儿做玩闹,怎么不令他愤怒。
正因此,金姨娘劝慰他,他没起疑,听了劝,吃了药就歇下了,谁知……
而卓太太,自从女儿故去,多半在养病,要么吃斋礼佛。到底是当家太太,小年这日忙碌了一番,早早就歇了。他早先也有话,杂事不要搅扰她,所以晚上有事是不会通知她的。
“老爷,我听不懂你的话,我可什么都没做过啊。害小姐,于我有什么好处。”金姨娘不傻,当然不肯认,更何况无凭无据的,咬死不认,哪怕卓老爷厌弃了她,她也还是卓家少爷的生母,往后享福的日子还长呢。
“你,你这个毒妇!”卓老爷却是认定了她作恶,也猜到原因。
以前只是没计较,但只要想想,就明白金姨娘当初隐瞒了有孕。估计当初金氏只是想等胎更稳些再说,担心卓太太不容她,后来意外出了卓嫣嫣的事,却更符合她的利益。
有些人或许想不透,卓嫣嫣是女儿,金氏生的是儿子,家业都是儿子继承。可卓家疼女儿啊,再者,那时金氏尚未生育,谁知男女?恰好卓嫣嫣自己出事,金氏“顺水推舟”,想一劳永逸罢了。
吕捕头一直在门外,这时笑了一声:“金姨娘,知情者可不止你一个啊。”
金姨娘想起了当初使唤的人,为了可信,她用的可是亲信,如今那亲信还在卓家成了负责采买的管事。
迟来的恐惧袭上心头,金姨娘一下子撅了过去。
第232章 面圣
卓嫣嫣的事情水落石出,待得年后县衙开堂审案,周大志斩立决,金姨娘斩监侯。人们却更关注潘秀的审判,对此,万霞县县令左右权衡,觉得重了不合适,不罚也说不过去,就判了潘秀过失杀人,监一年半,赔付卓家烧埋银五百两。
定为过失杀人罪没什么异议,卓嫣嫣虽被潘秀所杀,但潘秀本意并非杀死卓嫣嫣,而是遭受恐惧后激发出来的应对,只是错判情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在这件事上,金姨娘为一己私利十分可恨,周大志先是掘人坟墓,又凌辱囚禁良家女子,罪大恶极。遇上宽容的判官,可能会对潘秀无罪开释,万霞县令这般宣判,也是安抚卓家的意思。
官司尘埃落定,没多久,卓家便举家迁走了。
女儿已死,金姨娘罪有应得,可卓家名声也受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尚在襁褓中的幼子,幼子何辜,却有个罪人生母,将来怎么生活?卓老爷只能搬家,远离此地。
这些都是后事了。
除夕夜,穆清彦做了一桌子菜,和闻寂雪相对而酌,没克制,喝醉了。次日日上三竿才起来,屋里屋外都挺安静,闻寂雪不在,等着梳洗完毕,高天端了一碗煮饺子,说闻寂雪在前厅待客。
原来是林嘉和袁骋来拜年。
这两人虽不在一处做官,可早年对彼此都有耳闻,这回一起来万霞县查案,处境相同,又比较投契,正好他们位小职卑离家又远,便相约着一起过年。穆清彦不论在年岁还是身份上,跟这二人都不同,到底不亲密。
两人大年初一来拜年,让人有些意外。
穆清彦来到前厅,闻寂雪跟两人气氛还不错。
“抱歉,昨夜贪杯醉酒,起的迟了。”
“除夕夜自然要喝些酒,我跟袁兄也是如此。”林嘉跟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看得出穆清彦和闻寂雪关系匪浅,出于查案的惯性,细节处格外留心,感知也较为敏锐,不过,正是感知敏锐,他觉得闻寂雪此人神秘又危险,掐断了自己那份好奇,只当“同僚”相处。
袁骋这人看着嘴拙,却非愚笨,加上是武职出身,面对闻寂雪时感受更清晰。
林嘉二人过来,谈起卓嫣嫣的案子,问了不少细节。
谈起案子,三人倒是很有话聊。
待得林嘉袁骋告辞离去,穆清彦才道:“总觉得他们话没说完。”
“没恶意就行,只当寻常朋友来往。”闻寂雪仔细观察过,觉得林嘉两个没什么威胁,人品行事也不错。
到了初三,有派差的衙役回来,因为去的地方近,所以才回来的快。之后,陆陆续续又回来两三批,但带回的消息并不好。钦差尚未返回,只是留下的主事在登记,穆清彦和林嘉袁骋几个自然也听了全程。
因着李子英等失踪被定为报复作案,曾经官道上的受害者家属,是嫌疑人。这回就是走访这些受害家人,但要么说毫不知情,且有确凿人证和案子无干,要么是全家消失。
待到十五过完,钦差队伍重新聚齐,回馈的消息也越多。
已知有三家消失的,根据消失的时间推算,很可能和案情有关。这三家有个特点,人口简单,在官道遇害的,要么是家里的独子独孙,要么是顶梁柱的男人,他们出了事,家里老人先撑不住病倒离世,也有一家亡妻改嫁,总之一个家散了,还因各种原因欠下巨债。
又一个月,所有派出去的人都回来了。
穆清彦整日闲着,毕竟他是编外人员,倒是林嘉袁骋两个跟着刑部主事,负责汇总整理各家失踪后可能投奔的对象。这事儿牵扯到朱漪,朱漪这人要是插手其中,有些事就不那么容易查,但来自上头的压力,该做的还得做。
另一个,某天早晨醒来,钦差卫队少了几个人,这几人本是神捕司的。不必问也知道,定是顶替温明玉的人来了。早先朱漪冒个头,神捕司不再跟随钦差队伍,而是自主行动。
二月中旬,庞忠突然下令收整行装,要回京复旨。
闻寂雪私下说道:“庞忠是不敢这么回京的,必然是得了暗示。”
实际上,这次万霞县的案子在年前就能告一段落,想找弄死李子英等人的凶犯,那些人有朱漪出主意善后,能那么容易找么?这年头,户籍管的虽严,但要铁了心抛弃根基远走他乡,总有办法改头换面。这也是庞忠日日在行馆“悠闲”的原因,有劲儿也没处使,就是得花大力气大时间,就算丽贵妃死盯着也没用。
就算如此,凶犯未曾归案,也算不得圆满完成,庞忠轻易不敢这么回京交旨,宁愿先拖着。如今下令回京,跟闻寂雪说得差不多,心里有底,这才不愿再消磨下去。
穆清彦只能跟着去一样京城。
抵达京城,一行人进宫面圣。当然,皇帝不是那么容易见,穆清彦跟着林嘉等人跪在外殿,唯有钦差庞忠被传召御书房。此番穆清彦没来,一应随侍都不可能进来,便是穆清彦一介平民,还是借着钦差队伍编外人员的身份才能踏进宫门,更多的就没有了。
这个殊荣穆清彦真不喜欢,来这个世界这么久,还是头一回下跪,一跪就是大半个时辰,还不敢动。在这皇宫里,步步规矩,这会儿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一旦稍有不对,就是个失仪的罪名。
穆清彦只盼着庞忠那边快点结束,也好早点出宫。
另则,这回来了京城也不急着回去,雪家的事,颜家的事,都得仔细想想。已经搅进这摊子浑水里,颜家的事自然不能视若无睹,在力所能及之下,他当然愿意给颜家找个公道。
一个文魁,一个武首,他觉得这两家不敢有丁点儿私交。便是在闻寂雪的记忆力,两家也是没来往的。可是,雪家案子的余波很大,颜家便是首当其冲,这一回,皇帝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对雪家,皇帝是顺水推舟,对颜家呢?
颜家和雪家相比,除了“党羽”众多,又出帝师,又是后族,自古来这样的家族几个落了好?但皇后没儿子啊,按理来说是最安全的。
世上的事,最怕的就是违反常理,这往往说明暗藏其下的波涛更加汹涌。
“皇上有旨,宣:凤临县穆清彦御书房觐见。”
安静的皇宫大殿,突然响起内监的声音,可话中内容令众人一惊。
穆清彦同样心头一沉,但还是很快收敛情绪,跟随内监前往御书房。
领路的内监是个小太监,十五六的样子,圆脸微胖,笑眯眯的看着挺和善。但这宫里的人,最不能看表象。穆清彦微微垂着眼,目不斜视,倒是那小太监打量了他几眼。
穿过层层宫门,这才到了御书房。
“海公公,穆清彦到了。”小太监朝着殿门外站着的总管太监回禀。
海公公头发半白,精神瞧着很健朗,这也是皇帝身边的老人儿。
海公公点点头,扫了穆清彦一眼,抬脚进内禀报。不过,海公公皱了皱眉,觉得那个穆清彦长得挺面善,但也没多想,只是感慨,乡野之间寒门之内,竟也养出这般俊秀人物。皮相好没什么,难得的是精气神儿,还有那从容淡然的神态。
这里可是皇宫大内,且是要面圣的。
别说是乡间少年,便是朝臣们见皇帝也是要小心谨慎。
穆清彦难道不紧张吗?他当然紧张,毕竟要见的是皇帝,掌管天下人生杀大权。不过,他到底不是土生土长的本朝人,并不能从心底深处感受到那份畏惧,加上他的习惯,哪怕见大人物也要管理好自身情绪表情,所以才显出这副淡然。
只是,穆清彦此刻意识到不妥。
“宣,凤临穆清彦觐见!”
穆清彦将头放低,也适当露出点紧张。
进门后,不敢直视天颜,最多看到皇帝肩膀的位置,便按照规矩叩拜。余光可以看到御书房内还有其他人,不止庞忠。
“你就是凤临县的穆清彦?穆小神断的大名,朕在深宫之中也有所耳闻。”皇帝年纪大了,今年也多病,但声音听上去还算洪亮,语气中略有赞赏。
“乡野微名,蒙皇上不弃。”
“你家中都有哪些人?”皇帝问。
“有长兄长姐,两个弟弟,一个小妹。”
“你今年可有十八?”
“回皇上,草民今年整十七。”
“才十七岁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皇上点点头。
话题到此为止,紧接着穆清彦便跟随庞忠退了出来。
别看见皇帝就说了几句没什么营养的话,可要传出去,不知惊掉多少人的下巴。面圣是难得的殊荣,不知多少京官一辈子都见不着皇帝的面,更别提跟皇帝对话。穆清彦不过是乡野小民,那点名声算什么?如今见了皇帝,对了话,在外人看来,就是在皇帝跟前挂了号,知道这么一号人了。
庞忠出了御书房,也没跟穆清彦说什么话,只沉默的往外走。
穆清彦也在琢磨皇帝的用意。
他不信皇帝是心血来潮,即便是,也一定是有人故意引导,否则皇帝朝政都忙不过来,哪里看得到他这样的小民?更甚者,皇帝的态度也挺耐人寻味。按理说,穆清彦外形不错,年岁又轻,作为皇帝,难道不该问问读书的事儿么?可皇帝根本不问。
不过,皇帝没问也是好事,少了好多麻烦。
第233章 拒绝
从皇宫出来,闻寂雪在外面等着。
“这是……”闻寂雪看到他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一个抱着两匹贡缎,一个捧着一尺见长的盒子。
“皇帝赏赐。”
受赏的只他一个,两匹贡缎,一方端砚。
之所以唯有他受赏,是因为见了皇帝,皇帝总要有所表示,毕竟他不是当朝官员,而是平民百姓。参与查案的人很多,例如林嘉等人,那是身为朝廷官员的职责所在,但穆清彦身份不一样,朝廷自然要有所表示。
闻寂雪让高天把东西接了,分别给两个小太监一两银子。
又与林嘉等人辞别,坐马车前往住处。
住处依旧是陈十六安排的,以前住过的小院儿。
在马车上,他讲面圣的事儿说了。
闻寂雪又询问了一些细节,道:“肯定是有人在皇帝跟前提过你,不过,跟你的身世没什么关系,否则,皇帝一定会试探你。”
穆清彦也是这么想,他出自颜家,这事儿是个隐秘,颜家出事他才三岁,消失十几年,谁知是死是活?即便真的暴露,也是从穆家暴露,但穆家最容易暴露的穆父穆母都已死了,别说是他,就算是穆林站到那些人面前,也没人认识。
他觉得,自己惹人注目还是因为擅长查案,这回被扯入李子英等人的案子。从钦差回京交差,朝中少不了一番明争暗斗,他不过是遭池鱼之殃。
“对了,庞忠回京交旨,并没有说李子英几个死亡,依旧定为失踪。那四具特别的尸骨,庞忠特地命人带了回来,着重汇报,却不肯自己给出定论。如今还不知皇帝如何反应,总归丽贵妃那边肯定不满。”这也是出宫时听林嘉说的。
“庞忠是个老狐狸。”闻寂雪自然明白其中关窍。
凡事参与过查案的人,都认为四具特别尸骨属于李子英四人,但没有切实的证据,只剩白骨了,如何证实?最要紧的是,证实了属于李子英四人,完全没好处。作为丽贵妃弟弟,不仅被杀,还死的那么惨,丽贵妃能罢休?更何况,李子英四个在万霞县做的是什么勾当?还私下弄个“黑龙寨”,什么用心?一个不好,丽贵妃荣郡王都得栽,各方涌动,庞忠作为钦差也落不得好。
早在接到这个差事,庞忠就明白差事不好办,所以他宁愿查不到东西,总好过查出大麻烦。
李子英四个只剩尸骨,反倒有利于庞忠操作。
当然,对于案情各方面,庞忠是不敢隐瞒皇帝的,他不给确凿的定论,但方方面面都提及了,皇帝不是蠢人,当然知道字里行间之外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内容。
刚到小院儿,陈十六已经等候在这里。
“穆兄,怎么样?一切顺利吗?”陈十六因为担心回京后有变故,没有返回凤临,一直停留在京城等消息。
“没事。”
“要回凤临吗?”陈十六问。
穆清彦看了眼闻寂雪,随后说道:“歇两天再说。”
“也对,你们从万霞县赶回来,一路肯定累了。如今正是踏春的好时节……上回穆兄也是这个时候来的京城啊,可惜去的地方不多。”陈十六想好好儿尽尽地主之谊,说了好几个游赏的地方,提议过两天带他们去。
临走时,陈十六状似随口说道:“那个,穆兄,我定亲了。”
穆清彦一愣,很快反应过来:“兰家的姑娘?”
陈十六点头。
“恭喜。”
算起来,从两家提起这个意思,有一年了。两家本就交好,彼此相熟,儿女各方面匹配,基本一说就成。作为女儿家的矜持,拖了一拖,今年二月正式小定。按照当下习俗,不出意外,明年就会成亲。
陈十六比穆清彦大一岁,今年十八,算来不小了。正常男女,都在十八岁前嫁娶,迟了就惹人闲话,对说亲也有影响。如今再看,陈十六对婚事的抗拒少了很多,倒是多了点腼腆羞涩的意思,可见兰家姑娘的确不错。
陈十六走后,穆清彦才说:“贤郡王府查的如何?”
“蔡骏驰的确深居浅出,郡王府巡卫严密,又有神捕司暗中盯着京城,加上当初协议,我并没有贸然派人潜入。”再者说,潜入郡王府没多大意义。
蔡骏驰那般谨慎的人,即便是在私下里,也绝不会提及自己的秘密。若是只探听蔡骏驰和贤郡王日常,有什么用?他又不掺和皇子们争储。
之前跟陈十六说要歇两天,是要搜集一下贤郡王府的消息。
穆清彦闲着,闻寂雪则去跟下属见面。
这座小院儿属于陈家,闻寂雪不像惹人注目,所以见面选择了其他地方。
对于蔡骏驰的调查,不尽如意。
蔡骏驰出自松陵府,闻寂雪去年意外得知这条线索,就花了大力气命人调查,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好消息传来。这也在预料之中,但多少还是让人沮丧。
在闻寂雪忙碌的时候,穆清彦收到一张请柬。
付景春送来的。
穆清彦心情有些微妙,上一回不知情,可如今知道了,算起来,付景春还要喊他一声“表舅”,其母福惠长公主是他表姐。付景春比他大十岁呢,辈分如此高,都是因为老来得子的缘故。颜芝鹤成婚多年,其妻曾怀过胎,但没保住,直到颜家出事前终于得偿所愿,那时颜芝鹤都快四十了,而元后是颜家长姐,颜芝鹤是幼弟,本就隔着近十岁的年龄差。
付景春要组诗局,听闻他在京城,特地来邀。
细算起来,付景春对他的态度是有那么一点不同,但他不认为付景春知晓他的身份。至于赴约……他不打算去。他又不会作诗,也不想跟京城子弟交集,更何况现在正值李子英的案子敏感期,还是低调些的好。
他回复了帖子,命高天送去,托病推掉邀约。
付景春倒是宽和,并未因此生恼,还派人送些补品。
他跟付景春,不论是家世、性情、爱好都不是同类人,但从上回见面起,他就感受到付景春的善意。若在以前,他或许会接触接触,但得知了颜家的事,反倒觉得保持一点距离比较好。
这天早晨,有人敲响院门。
焦礼开了门,不及询问,便见几个人鱼贯而入,个个手中捧着东西,在为首之人的带领下,进了待客的正堂。为首之人尽管是一身常服,但四十来岁的男人,面色白净无须,笑容再和善也掩饰不住眼中睥睨,那随手一个挥动,小指微微翘起,等他一开口,特殊的嗓音更是显露了身份。
内监!
他身后跟着四个人,大大小小的盒子打开,满匣的珍珠宝石、金灿灿的元宝、莹润通透的上等美玉,东西瞧着不多,却十分贵重。
“贵妃娘娘早听闻过穆神断的大名,只要穆神断为娘娘解忧,事成之后,另有厚礼奉上,便是为穆公子谋个一官半职也不是难事。”
竟是丽贵妃派来的人,为的是什么,不言自喻。
这个烫手山芋,穆清彦哪里肯接。
“承蒙娘娘看得起,在下徒有虚名,哪里值得娘娘如此。再者,娘娘心事,自有皇上关怀,草民不敢逾矩。”穆清彦这番推拒自然让人不悦,可来人面上刚有怒色又压下了。
李子英的案子,皇帝亲自过问,派了钦差查探,如今朝廷尚未正式给出定论,丽贵妃却私下来找穆清彦再查。说的严重点,这是蔑视皇威,若传扬出去,不知会受到多少攻歼。当然,若穆清彦私下接了,不声张,皇帝知道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可若闹得人尽皆知,皇帝也不能装不知道。
“你这是不肯了?”来人如何听不出话外之音,正因此才忍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