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杰还真帮梁平安加进去了关于妇产科的广告,于是人人都知晓有这么一个宫中女官建起的妇产科,不过一开始只当是戏里的说辞,一时没有人联想到真有其事,直到梁平安花大手笔买下第二期报纸的广告版块,人们才知晓,原来戏里头说的竟然是真的。
  梁平安的广告方式十分简单,用了广告板块能放下的最大的字体,将妇产科用最质朴最简洁、人人都能看懂听懂的方式描述了一遍,并附上官方刻制的印鉴,以示正规。
  皇后也帮了一把,在邀请命妇的聚会中将这个消息散播了出去,算是官方盖了章,承认确实有这件事,并且明确说明妇产科是由梁平安建立。
  顿时引起了不小的哗然。
  将梁平安推出来是没有办法的事,尽管他的四个弟子已经有了不少经验,但人命关天,为了确保安全,关键时刻还是得梁平安出手,再者,日后扩大收徒,依旧得他来教导。
  皇后对外的说法,是梁平安受到送子娘娘青睐,梦中传授,习得了妇产之法,没办法,在这个人人求道烧香拜佛的封建时代,用这种方法反而要更好一些。
  再加上帝后加太后出头官方认证,以及舆论引导——之前梁平安带徒弟实习解决的那些难产事迹是最佳的佐证,一开始还有人反对,御史折子上了一沓,渐渐的,伴随着勋贵上流中第一起难产顺利接生,反对的声音消失了,毕竟谁都有妻子女儿,说不准万一哪日就会求到妇产科。
  当然,这其中梁平安太监的身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若换成是正常男子,恐怕众人不会这么容易妥协。
  不过这是之后的事了,在第二期报纸发行的第二天,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花生向日葵都是明朝末期传入中国的,广泛种植差不多是在清末了。


第53章 中秋┃恍惚。
  中秋是大魏在春节上元外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几乎从八月初开始; 宫里宫外就热闹了起来; 聊天寒暄都与中秋有关,加上又赶上白蛇传公映,热闹加倍。
  大魏中秋官假三天; 从十五开始,到十七结束,且并不兴官员必须入宫与皇帝拜月同乐; 毕竟是团圆的日子; 自是各家过各家。
  如今全国修通了水泥路,百姓们除非有事实在走不开的; 纷纷收拾包袱回乡探亲或者走亲戚去了,尤其那些常年飘在长安的长漂; 再也不是原来出门四五年,才能回一次的情形了; 长途客运正在遍布全国,只要花少许车费,便能回家一趟; 不用担心花费数月在路上。
  据说民间已经有商家在着手研究更快速的马车了; 尤其发明创造奖出现后,都卯着劲儿想争这个第一。
  而按惯例,宫妃们这一日得皇帝开恩,准许家人来入宫探望。
  于是一大早,事先递上名单的宫妃家人们便依次进宫来了。
  皇后梁才人倒还好; 她们有原身的记忆,并不难应付,麻烦的是宋杰,他非但没有宋婕妤的记忆,内里还是一颗男儿心,行为举止跟原来的宋婕妤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就算用失忆做借口也难免引人心疑。
  也幸亏除皇后外的宫妃入宫是不准许带贴身婢女的,否则宋杰早被贴身宫女怀疑了,便是如此,以他刚开始作死的行为,仍是叫分配给他的宫人疑惑,后来还是皇后出手给他换了一批宫人用。
  但宋家人专门从太原赶来,也不能不见。
  于是无奈之下,只好太后亲自上阵,以想听听外界趣事为由,来了个集体见面会。
  外戚的事交给太后和皇后解决,元清帝这边则负责招待宗亲,毕竟是中秋佳节,就算晚上各家单过,白日也是要聚一聚的。
  至少盘点一下哪个长辈又没了,或者哪个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又出事了等等。
  话说着虽不好听,却是事实。
  宗族人太多,尤其好些都是传了几代的,跟元清帝的关系已经很远了,这些人每年除了中秋春节,平日几乎入不了宫,也见不到元清帝,虽有折子上奏,但元清帝每日那么忙,基本看过批示按例来办,就撂倒一边了。
  譬如今年就有三位长辈走了,又有六个病重来不了,还有一个堂哥堕马身亡,一个堂弟酒醉溺亡,两个堂姐病逝,数个侄孙曾孙降生等等,说起来半天才能完,那些夭折未序齿的婴孩甚至不会被提起。
  因为元清帝向来寡言肃面,所以通常节宴除了中央的舞乐,一片安静,大家连吃东西的声响都不会太大,就算要说话,也会先看他一眼,觑着他的脸色斟酌开口。
  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元清帝年幼的时候,宗亲中也有野心勃勃不怀好意的明里暗里搞过事,甚至连内阁都有被买通的,后来被太后和周首辅联手镇压了。
  元清帝第一次亲眼看人用刑,就是对的自家宗亲,彼时他才八岁,在太傅的坚持下看完了整场,从那以后,他就知道,这世上便是所谓血浓于水的亲人,也不能完全相信。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苦练喜怒不形于色的技能,生生把自己练成了一个面瘫,也终于做到叫人人对他心存惧意。
  不过如今他地位稳健,与他同辈的因为当年的事基本全被养废,对宗亲的态度便也相对和缓了一些。
  而今年的中秋宴与往年不太一样,说是中秋宴,倒不如说是家长会。
  是的,家长会。
  元清帝坐在上首,下首最近便是肃王,其余宗亲分列两侧,原本该是拼命微笑的众人此时神态各异。
  原因无他,元清帝吩咐小太监发下去了一沓卷子。
  这是第二个月月考的结果,原本是要放在月初的,元清帝想着十五宗亲要入宫,便叫邵岩往后推了几日,赶在中秋宴上,与宗亲们好好说道说道。
  “朕为何重开宫学,想必诸位心中也清楚。”元清帝脸上是一贯的面无表情,他坐的位置高出众人许多,清冷的目光居高临下扫过去,拿到卷子的宗亲纷纷低下了头,尤其那些拿到手成绩不好的几人,此刻心里恨不得将儿子抓起来狠抽一顿。
  元清帝并没有怪罪他们的意思,毕竟这些学生们学的他们也不懂,便是想私下教导也教导不了,只是不喜他们得过且过的态度,这时便不禁有些后悔,后悔当初逼得太过了些,将他们的锐气和上进心都磨光了,但又不得不那么做,果然自古世事无两全。
  “朕今日便与你们说清楚,先头清明过后,朕得了天授,具体是何朕不便透露,但这几月发生的事想必你们也看到了,水泥火器报纸,还有,朕得到了与稻麦比肩的几样新作物,样样高产,近来已经有所收获,待会便呈上来叫你们一见。”
  玉米土豆红薯大半已经长成可以食用了,中秋过完后的第三期时报就会宣布这个消息,提前告诉他们倒也无妨。
  座下众人果然一片震惊,聪明的心中早有了猜疑,毕竟孩子带回来的知识太新奇。
  元清帝不管他们如何想,继续说:“世界地图想必你们也已经看到了,可有什么想法?”
  他从未让学生们瞒过家人,再者关于地球陆地的大体分布情形,第二期报纸已经科普过了,如今民间人尽皆知,哪怕中秋来临,依旧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底下一众面面相觑,显然拿捏不准皇帝是什么态度,不敢贸然开口。
  元清帝心里就叹了口气,果然压得太狠了,胆子都压没了。
  “臣……”忽然有人出声,带着些迟疑,元清帝瞧去,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看位子,大约是康王伯的子孙。
  少年对上他的目光缩了一下,见他没有要怪罪的意思,才不顾旁边家人的目视,大着胆子道:“古人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莫说海外无主之地,夷狄诸蛮皆该归顺我大魏才是!”顿了下,深深一揖,颇有些孤注一掷的架势,“侄儿愿效仿前周恒山王,为陛下开辟疆土,万死不辞!”
  原来是侄子,元清帝打量少年,胆大,机敏,聪慧,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不错,而且心机也有,前周恒山王一生戎马,吐蕃云贵皆由他平定,极得周中宗看重,最重要善始善终,以恒山王来比喻自己,可见喻意所在。
  这点小心机倒也不算什么,再者虽瞧着胆大,心声却是乱成一团,可见心里还是慌乱的,不过若他真的冷静,他反倒要再三考虑了。
  众宗亲却被他的胆大吓住,康王忙站出来:“陛下莫要听这孽障乱语,黄口小儿懂得什么,臣——”
  元清帝一个眼神止住了他的话头,直接挥挥手示意他退下,看向少年:“你叫什么?”
  少年身体一震,连忙直起身回道:“侄儿魏恒,父乃已故建安郡王。”
  元清帝顿时了然,原来是康王伯嫡子的遗腹子,也明白魏恒为何要孤注一掷了,康王伯于女色上一向荒唐,与王妃成亲数年才有了嫡子,建安郡王的名号还是父皇在康王妃相求下亲自所封的,然而父皇离去不过几年,建安郡王便病逝了,他那时年幼,又遇上宗室混乱,根本顾不上这件事。
  他记忆里隐约对建安郡王还有一丝印象,便道:“朕记得你父亲性情颇为温和,可是?”
  魏恒激动不已,眼圈都红了:“是,陛下记得没错,侄儿虽未曾见过父亲一面,但听母亲述说,的确是极温善之人。”
  【父亲,陛下竟然还记得你,竟然还记得……】
  元清帝心中叹息一声,道:“你不错,你既有此志,朕便成全你,中秋后,便来资善堂进学罢。”
  光有志向远远不够。
  “是。”魏恒大喜,当即俯身拜下。
  大约魏恒起了榜样,接下来元清帝再问,还真有几个敢出来发表看法,且都是些十来岁的少年,虽没有魏恒的胆大机敏,却也不差,甚至有几个跟弟妹学了数理化知识,元清帝便也许了几人今后入宫念书。
  今年的中秋宴没有歌舞,而是二十三个学生准备的表演,或琴棋书画或诗文朗诵或展示他们的奇巧作品,连三个年纪最小的,都手牵手上来唱了一曲水调歌头,这可是昔日昭慈太后的成名曲。
  趁着学生们表演的时候,元清帝叫人将做好的玉米土豆和红薯呈了上来,每样五种做法,宗室们见了果然新奇不已,元清帝实在懒得跟他们多言,任凭他们自己摸索。
  元清帝这些天已经叫各种土豆红薯做法吃伤了,便只尝了些玉米粥。
  肃王也一样,捏了玉米粒在手心把玩。
  元清帝余光瞥见,叫梁忠过来吩咐几声。
  肃王正看着场中两个孩童在纸上吹墨作画,忽然有小太监猫着腰匆匆来到他的桌案前,朝他行了一礼,然后放下一个食盒,打开,取出一碗蛋炒饭并几小碟配菜,放到了他面前,而后又行了一礼,提着空食盒离去。
  肃王怔了怔,心头掠过一丝难以置信,侧首看向元清帝,众目睽睽的场合,他怕暴露对元元的情意,从来克制不敢多看,此时却忍不住。
  这一瞧,正好对上元元看过来的目光,那双清冷的眸子里含着笑意,叫他心砰砰直跳,不过只一瞬,元元就收回了目光,细白的手指轻轻抚了抚眉尾。
  这是他们的暗号!
  肃王摩挲了两下手指,是他们小时候在资善堂里,背着太傅互相定下的暗号,元元居然还记得!
  他收回目光,看着桌上简单的蛋炒饭,心头火热,压下抑制不住不住想要上扬的唇角,拿起勺子,将碗里的炒饭吃了个一干二净。
  中秋宴结束已经是下午未时三刻,宗亲和外戚们纷纷出了宫,元清帝正梳洗换了衣裳,打算去见太后,皇后派宫女来给他送了一封邀请函,他心中诧异,叫梁忠呈上来打开。
  尊敬的皇帝陛下:
  今晚戌时,大魏第一届中秋联欢晚会将在集芳园澄碧堂举行,特邀请您前来参加。
  穿越者保护协会全体成员期待您的莅临。
  元清十二年八月十五。
  元清帝心中失笑,拿起邀请函仔细翻看了一遍,不由好奇起来,皇后他们这是想做什么?
  想着,等到了戌时,便带着梁忠去了集芳园。
  中秋夜,宫里挂起了宫灯,虽比不上上元,却也别有意趣,等进了集芳园,看到面前的情景,不禁一愣。
  只间四周灯火全灭,唯有去往澄碧堂的路两侧树上挂满了花灯,这些花灯只有鞠球大小,远远瞧去,恍若星辰挂在枝头。
  地上也沿路放着绽开的莲花灯,只有巴掌大,一路走过,仿佛踏光而行。
  元清帝不免笑着摇了摇头,恐怕论新鲜意趣,没有人能比得过这些穿越者了。
  走了一段,忽然瞧见前面岔路口立着一道人影,站在莹莹灯火下,笔直坚毅,仿若磐石,坚定不移,见他过来,微笑行礼:“陛下。”
  元清帝远远看着站在树下的肃王,或许是月色明亮,又或许是灯火太美,心头忽然一动,有种奇异的感觉袭上心头。
  肃王走近几步:“梁平安发了邀请函给我和邵岩,因没得到陛下准许,不敢贸然进去,只能等在此处。”
  邵岩上前行礼:“陛下。”
  “啊,哦。”元清帝还没有从刚刚的恍惚中完全抽离出来,“你也在?”
  邵岩:……
  不,我不在,不,请当我不存在。
  作者有话要说: 宝保:不,都是月亮惹的祸。


第54章 晚会┃芙蓉帐暖最羡煞。
  元清帝心情有些微妙; 这种微妙的心情直到一起去往澄碧堂的路上都没有消散; 若换成平日他或许还会起头说几句话; 但眼下却完全没有这个心思。
  肃王和邵岩都不是多言之人,他不开口,他们也跟着沉默。
  不过心声却没有停过。
  【梁平安不是说肃王单相思吗?看着不像啊; 明明郎有情妾,不,郎有意嘛。】
  【气氛怎么怪怪的; 唉; 果然刚刚我就应该默默走掉才对。】
  【算了,不关我的事; 不如想想一会儿的节目。】
  ……
  【元元刚刚为何那样看我?难道我今夜的衣衫没有配好?唉,果然不该听方知的; 该穿那件鹅卵青的才对……】
  元清帝便瞥了身旁的肃王一眼,他穿的是一件墨色绣暗纹常服; 因常要骑马,故而窄袖束腰,更衬得身姿颀长; 肩宽背挺。
  鹅卵青是因着许仙时兴起来的颜色; 如今到长安街上逛一圈,男子十个里头有八个穿着鹅卵青。
  不过他觉得皇叔穿墨色鸦青这类的暗色要更好看些,鹅卵青太素淡,反而不适合他。
  他身上这件就不错,衬得他仪望风表; 迥然独秀。
  若非如此,他先前也不会被引得恍惚失神了。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元清帝心头一悚,立刻将念头拉了回来。
  这时肃王的心声又响了起来:【唉,上一回与元元如此漫步中秋月下,已经是三年前了。】
  元清帝纷乱的思绪顿时停住,微微一怔,确实,上一回和皇叔中秋赏月已经是三年前了,不仅是三年前,是自皇叔去了边关八年中唯一一次,其余那七年,要么赶不回来,要么赶回来也是匆匆来匆匆走,留不到晚上。
  想到这,他不免也在心中跟着叹了口气,罢了,罢了。
  澄碧堂建在湖心岛,四面环水,昔年费力建造了一座直通岛上的廊桥,一行顺着廊桥灯火上了岛。
  澄碧堂说是堂,其实是一座两层高的楼阁,只是比寻常楼阁要宽阔许多,一楼并无特色,主要在二楼,登上去是一片宽敞的平台,四面开阔,可以欣赏到整个集芳园的美景。
  元清帝几人进了院门,却见里面一片寂静,也不见一个宫人,若非灯火明亮,只怕要以为里头没有人。
  正迟疑着,刚走到楼下,忽听一阵欢呼声响起:“色谱软四!噢噢噢!!”
  同时伴随着激烈的钟鼓声,还有起哄口哨的声音,白的粉的花瓣跟着从天而落,遁声瞧去,只见皇后几人凭栏而立,一个个兴高采烈,拍手鼓掌,夏婵和长乐公主抓起篮子里的花洒得不亦乐乎,最后干脆直接反扣倾倒了起来。
  楼下四个人,除了梁忠跟在后头躲闪开了,元清帝三人迎头被花瓣浇了个透。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皇后探出身来,笑盈盈道:“感谢陛下来参加我们的联欢晚会,还有肃王爷,我保证,今夜一定会是你们难忘的一夜。”
  元清帝拍着花瓣的手微微一顿,这话听着好像有哪里不对。
  正想着,旁边传来皇叔的心声,语气奇异:【难忘,的,一夜,嗯。】
  元清帝:……
  看吧,他就说不对吧。
  还有,这断句也就算了,嗯什么嗯?有什么好嗯的?!
  假装什么都没有听到的元清帝保持着沉默上了二楼。
  到了二楼一瞧,只见不仅是皇后梁才人几个,太后也在,甚至贵妃也在,除了太傅和安王,这一回全都到齐了。
  太后正拿着鼓槌,很有节奏感的敲着鼓,看见他兴奋地挥动手中的鼓槌:“皇儿快来,就等你们了。”
  贵妃在一旁一脸高冷地敲击着一排编钟,见他看过来只点了下头,继续手中的乐律,显然刚刚那一段激烈高亢的乐声来自她们两人。
  元清帝:……
  算了,随她们开心就好。
  平台南侧摆放着三个拼在一起的方桌,桌后紧挨着排开一列椅子,对面不知什么时候修建起了一个约莫三尺高的舞台,舞台上挂着一道横幅:中秋情浓意更浓,小家大家共欢乐,下面一行小字:大魏第一届中秋联欢晚会。
  宋杰和夏婵正站在舞台上,一人手里拿着一个小葫芦。
  “咳咳,咳咳。”宋杰对着葫芦咳嗽。
  夏婵白了他一眼:“行了,又不是真话筒。”
  宋杰也跟着翻了个白眼:“拿葫芦做话筒我还是头一次见,一点感觉都没有!”
  夏婵阴阴笑了两声:“所以黄瓜就有感觉了是吗?”说着上下打量他,目光那叫一个意味深长。
  宋杰噎住,心道不跟女人计较,拿起葫芦:“咳咳,请各位观众老爷们就坐,那边站着说话的几位,对,说的就是你们,皇帝陛下,皇后娘娘,王爷公主,咱们能先坐下来再聊吗?”
  正寒暄的几人闻言笑笑,依次坐了下来。
  皇后将自己的位子让给了肃王,甚至坐到了长乐公主一侧,笑道:“今晚就让我做一回自己,陛下放心,我已经都安排好了,不会有人来打扰,我们今晚都做回自己,没有身份束缚,陛下也不用拘束,放松一起开心来玩就好了。”
  【宝宝应该已经很久没有放肆玩闹过了吧。】
  元清帝被气氛感染,微微一笑:“既然是你们邀请朕——邀请我来,我便随你们的意思来。”
  他确实许久没有这样玩闹过了,以往节日宫中也会热闹,但只要他坐在上头,没有人敢真的放肆开来闹,像这样大家并排坐在一起不在意身份还是头一回。
  话音刚落一阵激烈的鼓声传来,最后一下重重敲击,几乎震得地板都颤了颤,只见太后挥舞着手里的鼓槌,笑容欢畅:“皇儿这样想就对了,来,大家一起嗨起来!”
  【哈哈哈哈,高兴,哈哈哈哈,这样打鼓真好玩……】
  ……
  “咳。”皇后咳嗽一声,凑过来轻声解释,“那个,太后喝了点酒……”
  【岂止一点,是一瓶。】
  元清帝扶额:“罢,随母后开心吧。”顿了下,语气感慨,“还从未见母后这样高兴的模样。”
  太后以往便是再高兴也没有像这样完全放开过,叫他一时心中有些不是滋味,都说皇宫是吃人的地方,进了这里的人,便是活着,也活得不像自己了,如今看来果然是,哪怕是太后也无法放肆畅快。
  所以当初母亲正是因为这样才想要离开的吧,怕自己会变得不像自己。
  可是怎么办呢,对他来说,这个吃人的地方,却是他唯一的家,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将来更是会在这里闭上眼。
  正怅然着,眼前忽然多了一只手,手里捏着半个橘子。
  “陛下。”
  是肃王,正看着他,见他没有接,似乎有些疑惑。
  【依元元的性子,只怕又闷着多想了,唉。】
  元清帝眼睫一颤,接过来那半个橘子:“多谢皇叔。”看了眼被梁平安拉去父子情深的梁忠,笑道,“倒教皇叔惦念着来服侍我了,我自己来就行。”
  【笑了,笑了就好。】
  肃王心里松了口气:“无妨。”
  元清帝捻起一瓣橘子放入口中,顿时唇齿间甜味弥漫,仿佛要一直甜到心里,什么惆怅惘然被甜味一冲而空。
  肃王余光觑着他的咽下,才拿起那另外半个橘子。
  【我和元元一人一半。】笑。
  元清帝表情不变,眼底不自觉流露出一丝笑意。
  “咳咳,那个……”舞台上,宋杰拿起葫芦话筒,“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请看这里,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夏婵接上:“又是丹桂飘香的季节,又是天高云淡的秋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天,又一个中秋佳节到来了,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夜这样特别关爱天边这轮月亮。人们在月下做着团圆美梦,人们在月下聚餐赏景……”
  梁平安忍不住吐槽:“这开场白就不能换一换吗?”
  【总觉得听过八百遍了。】
  “他们两能写出这样的词就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