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景德摸了摸鼻子。他是个厚道人,这功劳不是他干的,他当然不会认:“不是属下,是……那勤政殿参知政事苏温允干的。那小子以前是大理寺少卿,怎么逼人招供,这事他干得贼利索了。”
  周太师瞥了他一眼:“刚道你现在有了几分模样,那是苏大人,什么‘那小子’。”
  李景德嘿嘿一笑。
  一旁的军师感慨道:“四年前就发现了辽军运送军粮的那条小道,一直隐而不发,就等着如今的机会。终于,时机已到,元帅,这便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
  元帅大帐中,很快,又有数名西北大将走了进去,商议对策。
  而另一边,身在幽州城的二皇子赵尚这几日已经成了个傻子,不知如何是好!
  周太师突袭大同府的事,完全没和赵尚透露过半点口风。直到第二天早上幕僚连滚带爬地敲响赵尚的房门,赵尚才从睡梦中惊醒。他眼睛都没睁开,还带着一丝怒气。打开门后,便见心腹表情惊恐地对他道:“反了,反了啊!二殿下,太师出兵辽国,撕毁合约,开战了啊!”
  赵尚如遭雷劈,这下彻底醒了。
  西北开战,幽州城立刻封禁,是由李景德亲自带人回来封城的。
  听说李景德回城了,赵尚立刻去寻找对方,可却扑了个空。李景德早就走了。
  自那以后,赵尚在城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四日。他和他的幕僚哪里能想得通,周太师从何处来的胆子,居然敢奇袭辽军!哪怕他真的打下了大同府又如何?只要辽军反应过来,大军压境,到时惨败的绝不会是辽人。
  开平十年,两国签订的和平契约,这还是周太师征战沙场十年辛辛苦苦给打下来的!
  怎么如今,周太师亲自撕毁了那样珍贵的合约!
  赵尚百思不得其解,这次连他的幕僚都没法给他答案。第五日,赵尚已经两眼发直,他甚至觉得自己此次来幽州,可能就要死在这里了,西北大营忽然派人来到他的府上。赵尚双眼一亮:“快请进来!”
  一个身穿银甲的年轻小将朝他抱拳行礼,道:“小的参见二殿下。小的奉大元帅之命,接殿下到大营。”
  赵尚大喜过望,周太师终于想起他这么个人了?
  可他还没开口,他的幕僚便将他拉到一旁,忧心忡忡地说道:“殿下,周太师如今的行为诡谲莫测,这西北大营恐怕是场鸿门宴啊。殿下此去,性命堪忧。”
  赵尚如梦初醒。“先生说的对,周太师突然出兵辽国,他难道是想反了不成。那如今怎么办,他派人接我去大营,我哪里能不去。这整个幽州城,谁敢不听太师的命令啊!”
  幕僚本想说“不如您去,我为您留下,好接应您”,可他刚要开口,看着赵尚死死盯着他的模样。他心中叹气,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是跑不掉了。赵尚决不允许他独自离开。说了,还破坏了两人的关系,只会死路一条;不说,还是死路一条。
  幕僚思考许久,道:“请殿下立刻修书一封,小的安排人看看能不能找机会,偷偷送出幽州城。”
  赵尚红了眼睛:“只能如此了?”
  幕僚咬牙道:“只能如此了。”
  赵尚:“只能辛苦先生,与本殿下走这一趟了。”
  幕僚双目含泪,握紧赵尚的双手。
  两人被四个士兵带去了西北大营,等到晚上,赵尚见到周太师时,他已经浑身发软,连一个字都说不出口了。
  “殿下。”周太师利落地一拱手,算是行礼。
  赵尚:“太……太师大人。”
  周太师默然地凝视他许久,眼中并无情绪,可赵尚却莫名觉得他对自己失望至极。没等赵尚琢磨明白,周太师便道:“两军开战,并非老夫一人可以决议。如今老夫这里有一道圣旨,而殿下你便是执令官。”说着,他将一道圣旨递给赵尚,“宋辽开战一事,便由殿下来宣读圣旨吧。”
  赵尚吓得双腿发抖,欲哭无泪,颤抖着手不敢去接这封“假圣旨”。
  周太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再也不掩饰语气中浓浓的嫌弃与失望:“这是一封真圣旨,去岁离京前,陛下亲手按的御印!”
  赵尚:“啊?”
  赵尚万万没想到,一年前他被赵辅派来幽州,为的就是今日这场宋辽大战!
  战情瞬息万变,两国交锋,只在短短几日之间。
  大宋想赢辽国,谈何容易,必须把握住关键的时机。他们在西北部署多年,为的就是这个时机。可若是派人前去盛京求旨意,一来一回,再快也要六日之久。这六日,极有可能导致宋军大败。所以赵辅一年前就写下圣旨,交给周太师,许他随时开战。
  但仅仅有圣旨还不够,若还有一位皇子亲自宣读圣旨,才更显正式,能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当周太师向皇帝要这个人时,赵辅还重病在床。他靠着宽大柔软的靠枕,目光平静地望着金线蚕丝被,过了会儿,问道:“太师觉得,朕的三个皇子,哪个更有储君之能呢?”
  太师声音凛然:“皇位一事,老臣以为,陛下自有定论。”
  赵辅道:“学生与太师之间,怎么还生分了。太师您便说吧,朕是真心问您,别无他意。”
  周太师垂目看着白发苍苍的帝王,许久,他叹了口气,道:“老臣都听陛下的。”
  赵辅笑着说:“是啊,朕的三个皇子,无一人有用,皆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
  周太师没有回应。
  赵辅也不再开口。
  这长久的沉默,是君臣二人之间无声的默契。
  寂静中,赵辅幽幽道:“赵尚吧,他是朕的嫡长子。”
  如今,赵尚接过这道圣旨,他恍惚间觉得这一趟来西北大营,一切好像和他想得不大相同。等他晕晕乎乎地回到自己的军帐,等候已久的幕僚听他说了真相,幕僚错愕地睁大眼,接着狂喜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无论此番两军大战战果如何,殿下便是未来的储君人选了!”
  赵尚这才回过神,他朗声大笑,只觉苦尽甘来。


第157章 
  辽国; 上京大定府。
  大同府的军报快马加鞭; 送入皇宫。
  辽帝行猎受伤; 如今昏迷不醒,朝中大小事务都交由二皇子耶律舍哥和王子太保耶律定处理。这封紧急军报很快落入耶律舍哥手中,他打开一看; 立刻怒不可遏:“宋人竟敢撕毁合约,是欺我大辽无人了吗!你看看这封军报。”
  耶律勤面色一变,他接过军报; 看完后怒道:“我大辽还没开战; 那小小宋国竟然敢犯禁。殿下放心,只要我大辽铁骑南下; 定能给那些愚蠢的宋人一个惨痛的教训。”
  耶律舍哥沉吟片刻,抬起手:“不; 或许这是个好机会。”
  耶律勤一愣:“殿下?”
  耶律舍哥姣好的面庞上是隐晦不定的神色,他用极快的声音说道:“父皇向来器重于我; 他昏迷不醒,朝中大权本该由我掌控,由我代理朝政。可是王子太师实在权势滔天; 与他谋权; 不亚与虎谋皮。如今宋军竟敢来犯,这或许是个机会。父皇一日不醒,我等的处境就危险一分。”
  眼珠一转,耶律勤明白过来,他拱手道:“下官这就派人将紧急军情送到王子太师府上。”
  耶律舍哥微微笑了起来; 轻轻点头。
  与此同时,大宋,盛京。
  斥候骑着快马,一路高举军情折子,得到官道疾驰特许权,一路骑马进了皇宫。
  垂拱殿中,皇帝正在喝参汤。
  赵辅捏了一颗黑色丹药放入口中,他就着参汤,将这灵丹咽了下去。这时,大太监季福急急走进来,徐了一礼:“官家,西北来的军情。”
  军情大于天,不必等赵辅传唤,那运送军情的斥候官便已经跪在垂拱殿中。他双手高举过头,手中捧着一只小小的木筒,等着皇帝将它打开。
  赵辅渐渐睁大双眼,他坐在御座上,久久不能回神。
  仿若是用尽毕生气力,他双手撑着扶手,站了起来,身子微微摇晃。季福眼尖极了,赶忙跑上去,扶住皇帝的右臂。赵辅站在垂拱殿中,与那只小小的木筒隔了只有两丈距离,可他竟然不敢迈出这一步。
  垂拱殿中,侍候的太监宫女不懂发生了何事。
  今日当差的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懂发生了何事。
  扶着赵辅的季福不知皇帝这是怎么了。
  就连送这封军情的斥候官也不明白,他手中举着的不是一封军情,而是大宋那广袤无垠的三州大地!
  赵辅猛地迈步,他走得快急了,季福都没跟上。就见他一把抓过那封军情,打开一看。惊慌,担忧,忐忑,狂喜,一一在赵辅这双浑浊沧桑的眼睛中流过。下一刻,他忽然又平静了。他将军报放在桌案上,对季福吩咐道:“宣徐毖、王诠、陈凌海……周舫、王溱。”
  季福心中咯噔一声,知道是出了大事。他悄悄地抬起眼睛望向赵辅,只见赵辅静静地看着前方,神色淡漠,仿若古井无波。
  半个时辰后,当朝所有一品大臣便全部进了垂拱殿。
  一个时辰后,他们才陆续走出。
  这些一品权臣的表情丰富多彩,最后一个走出垂拱殿的是当朝左相徐毖。他如今已年近古稀,一头稀疏花白的头发,官袍也因太过清瘦而显得十分宽敞。徐毖走出垂拱殿时,已是夕阳西下。他走到殿前的广场上,忽然就停住了脚步。
  过了一会儿,他叹了声气,继续向前离去。
  垂拱殿中,赵辅来回走了数十下。他好久没有这般用不完的精力,与自己的一品官员说了西北军情后,他随即与大臣们商议对策,做出部署。明明该是疲惫至极,可他却无比亢奋。
  又走了一圈,赵辅突然回头:“季福。”
  皇帝在殿内溜达,季福虽说不明所以,但也得跟着转了好几圈。如今皇帝停下了,季福赶忙应声:“奴婢在。”
  赵辅:“你说去岁他们给朕画的那幅画像,画得如何?”
  每年赵辅生辰,都会有宫中画师专门为皇帝画上一幅画。季福笑道:“陛下天表奇伟,隆准如峰,可是传神极了。”
  赵辅:“朕倒觉得画得还不够。”
  季福一愣。
  “来人啊,将宫中画师找来,为朕再画一幅画!”
  皇帝随意的一个念想,宫中众人立刻忙碌起来。季福看着皇帝欢喜的模样,不由得,他也由衷地跟着欢喜起来。
  次日早朝,西北战情传遍朝堂。
  群臣大惊。
  唐慎为三品工部右侍郎,他早早知道西北早晚会开战,但他并没想到苏温允和李景德这么快就下手了!他们怎么会突然下手?哪怕是周太师也不敢随意开战,这是两国交兵的大事,必须得皇帝御印加盖。
  唐慎低头琢磨着这件事,紫宸殿中,群臣却已然吵翻了天。然而大战已经开始,当百官吵完后,赵辅挥了挥手,殿中立刻寂静。他的声音稳若洪钟:“辽人欺宋已久,那三州神陆之地,皆是我大宋领土。每每念及此事,朕痛心难忍,夜不能寐啊!”
  百官随即齐声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赵辅的目光在这些官员的面庞上一一扫过,下一刻,他语气果决:“朕决议,加兵十万,攻往西北!”
  百官中,哪怕是主和党此刻都只能咬着牙,高声回应:“遵陛下命!”
  盛京城中,两国开战的消息顷刻间传遍全城。
  官员们一个个忙碌起来。打仗不是件容易的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户部、工部立刻开始往幽州运送军饷军粮。兵部、吏部也不闲着,皇帝要加兵十万,从哪儿调动十万大兵,这便是一个难题。
  左相府中,徐党中坚也是争执不休。
  “宋辽相安无事二十六年,如今突然开战,还是由我大宋主导,这简直荒唐至极!”
  “虽说签订了和平契约,但那辽人年年侵犯我宋境,如今不过是以牙还牙罢了。”
  “说得倒是轻巧,刘大人,那可是辽国,拥有三万铁骑的辽国!我们如何能打胜辽国,这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你……!”
  “咔哒——”
  一道茶盏落在桌上的清脆声响起,正在争论的几个官员立即噤了声,转首看向坐在上座的徐毖。
  徐相的脸庞一半落在阴影中,看不真切。他声音悠长:“愿与不愿,此战已然开始,再争论这些,有何意义。此事未必是祸,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啊!”徐毖转首看向自家学生,他笑道:“宪之,你的机会终于来了。”
  三日后,朝廷召集十万大军,以骠骑将军魏率为督军,刑部尚书余潮生为监察使,一路向西,发兵幽州。
  唐慎听说余潮生竟然去了西北,他惊讶至极。晚上回到尚书府后,他询问王溱道:“你竟然让那余潮生离开盛京了?”
  王溱正在品茶,闻言他侧过头看了唐慎一眼:“这便知道了?”
  唐慎:“怎么能不知道,一个下午,满朝皆知!”
  王溱笑道:“皇帝封他为三军监察使,命他去的西北,与我何干。”
  唐慎:“……”
  “邢州一案,大理寺、刑部还在审理。如今余潮生走了,师兄你还打算谋害哪位忠良?”
  王溱顿时失笑:“在你心中,那余潮生算是忠良?”
  唐慎反问:“不算?”
  “未必如此。”王溱轻飘飘地说了一句,他忽然来了兴致,侧身望着唐慎,问道:“在小师弟心中,我可也是忠良之臣?”
  唐慎:“……”
  唐慎默不作声地站起身,在王溱的脸颊上亲了一口,接着道:“在我心中,师兄自然是的。”
  王溱欢畅地笑了起来。
  西北战事,成了如今盛京城中人人关注的大事。
  三日后,画师终于为赵辅画完了一幅画像,赵辅满意至极,他对那幅画像爱不释手,整日观赏着。他将这幅画像挂在垂拱殿中,每日一抬头,便可以看到。
  皇帝心情大悦,太监宫女们也因此得福。
  季福这些日子也过得极为舒心,他并不担心西北的战况,那是官员们该担心的事。他只知晓,皇帝如此欢悦,那一切定然是无碍的。
  垂拱殿外,季福对干儿子感慨道:“这日子真是越发舒坦了啊!”
  话音刚落,季福才嘱咐了干儿子谢宝几句,就见一个斥候官迅速地从宫门外走来。季福立刻双眼一亮。上一次西北来了军情,皇帝看完军情后,已经高兴了十天。如今又来了军情,想来定是好消息。
  季福迫不及待地将这斥候官带入垂拱殿中。
  赵辅:“是西北大营来的军报?”
  斥候官跪在地上,高举手中的密信:“回陛下的话,不是军报,小的是接了二皇子府上的密信。”
  赵辅略有些惊讶,他命季福将斥候手里的信拿上来。一边看信,赵辅的脸色迅速沉了下去。他双手捏紧信纸,力道之大,几乎要将这薄薄的宣纸捏碎。
  “废物!”
  赵辅忽然大喝一声,吓得殿中所有人心神一震。
  下一刻,赵辅两眼一闭,向后倒去。季福惊恐地扑上去,用身体当肉垫,这才没让皇帝倒在地上。他吃痛地“哎呦”了一声,抬头道:“还不赶紧去请御医,请御医!”
  所幸这次并非头疾复发,赵辅只是急火攻心,一时气息不顺才晕了过去。入了夜,他便幽幽醒来。这位阴晴不定的帝王用阴冷的目光盯着福宁宫中所有的太监宫娥,这些奴婢一个个吓破了胆子,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过了一刻钟,赵辅收回冰冷的视线。他起身,季福赶忙给他披了件衣裳。
  “官家。”
  赵辅没有吭声,他不发一言地走到书案前,提笔便写下一封圣旨,盖上御印。
  赵辅淡淡道:“明日,由你去宣旨。”
  季福错愕地接过圣旨,小心翼翼道:“是,奴婢领旨。”
  赵辅:“先去四皇子府,再去五皇子府。”
  季福惊疑不定:“……是。”


第158章 
  幽州城外; 西北大营。
  赵尚虽说不是绝顶聪明; 但也不至于蠢到无可救药。当他得了周太师给的圣旨; 知道自己此次来幽州是为了做宣旨官后,他也明白了这些都是赵辅的安排。如他的幕僚分析的一样,父皇这是要立他为储君; 才会将如此大事交在他的肩上!
  可随即,幕僚便惊恐道:“坏了,那封密信。”
  赵尚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密信?”
  下一刻; 他脸色煞白:“密信!这可如何是好; 那封密信,赶紧追回来啊!”
  幕僚哪敢耽搁; 赶忙前往幽州城,想将那封偷偷送出幽州的信拦下来。然而入夜; 大元帅下令任何人不得私出军营。赵尚和幕僚心急火燎,可谁都不敢说自己要急着出军营去把信追回来。于是第二日二皇子幕僚好不容易回到幽州城; 却发现送信的斥候官昨夜就连夜离城了!
  周太师封城,从未封禁赵尚。赵尚毕竟是堂堂皇子,他要做什么事; 谁也不会拦着。
  幕僚再去追信; 却已经追不上了。那封赵尚亲笔书写的求救信,就这么一路送到了盛京。至此,事情已无转圜余地。赵尚与其幕僚毫无对策,只能祈祷皇帝并不在意那封愚蠢至极的求救信。然而七天后,赵尚得了盛京那里传来的消息——
  四皇子赵敬和五皇子赵基都已离开盛京; 向幽州而来。
  赵尚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他茫然地转过头,看向自己的幕僚:“先生,如今是发生了何事啊……”
  幕僚已然知晓那到手的储君之位,现在是彻底没了。但他咬牙道:“殿下,咱们未必没有机会。看来那封信十有八九是送到了陛下手中,但陛下并未下旨苛责殿下。四皇子、五皇子来了幽州又如何,殿下仍旧是机会最大的。只要您在这次大战中立了功,一切便峰回路转,尤可期待。”
  另一厢,四皇子赵敬和五皇子赵基一同被派去幽州,这事在朝堂上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皇帝一共就三个皇子,如今全部派去幽州了。皇帝到底想做什么?
  唐慎百思不得其解,这次就连王溱、徐毖等人都揣摩不透皇帝的意图。直到季福与王溱提了一句,二皇子赵尚从幽州写了一封家书回来,王溱才长然叹息道:“造化弄人。”
  毫无疑问,定是赵尚做了什么令皇帝失望的事,才引得如此结果。
  宋辽交战,于焦州城外僵持了足足一月之久。
  盛京城中,每隔五日都有军报传来,大多不是喜讯,但也不是噩耗。辽国人人皆兵,焦州又易守难攻,哪怕是战神再世,想在短时间内攻下辽国,也绝无可能。赵辅给了周太师足够的信任,粮草军饷自幽州官道,一路源源不断地供给。
  但就算如此,朝堂上依旧多了许多非议。
  周太师迟迟攻不下焦州,每耗一日,都是千金损耗!
  更何况辽国此刻出了内乱,大定府那边的援军迟迟不到,焦州城中的辽军几乎得不到任何援助。辽人有如困兽之斗,可周太师迟迟不攻,如此一日日地耗下去,万一等哪日大定府的援军来了,战况恐怕就峰回路转。
  但是赵辅依旧没有怀疑周太师,早朝上,他厉声呵斥了一位质疑太师的臣子。那臣子被侍卫拖下去时,高声喊冤。其实他确实冤极了,他并没有真的弹劾周太师,只是提出质疑,希望太师早日发兵攻下焦州。
  唐慎心中叹气。
  这便是杀鸡儆猴。此事一出,朝堂上,再也没人敢对太师妄加议论。
  大同府被宋兵围困,辽国内部再乱,二皇子、三皇子争夺皇位争得再厉害,也不敢真的不派一兵一卒。半个月后,辽人派兵增援大同府。
  耶律舍哥于辽国皇帐中,严厉斥责了王子太师耶律定迟迟不发兵的行径。换作往日,耶律舍哥绝不敢与耶律定争锋相对。但如今宋军来犯,大同府一夜之间被攻了大半,险些就直接被攻破了,各部落首领震惊之余,也对耶律定产生怀疑。
  耶律舍哥:“大同府是太师的地方,那大同府守将萧翰正是太师昔日部下。诸位皆知,大同府是我大辽的天险防关,宋人是如何截断我辽国的运粮小道,突然向我大辽发起攻击的?大同府中,定然出现了叛贼!”
  耶律舍哥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因为每日侍奉昏迷不醒的辽帝,他早已累得面颊削瘦,脸色发白。他声声泣血地对耶律定说道:“太师,如今的宋军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宋军,我等不可小觑他们啊!舍哥请您迅速发兵大同府,将那叛贼捉出来,不可让那宋军再一日日嚣张地于我大同府城门前叫嚣啊!”
  话音落下,耶律舍哥竟然一撩衣摆,就要跪下。
  账中的部落首领们各个心中一震,赶忙拦住他:“殿下使不得啊。”
  耶律舍哥苍白阴秀的脸上全是坚毅之色:“舍哥每日守在父皇床前侍疾,只恨没有杀敌之力,如今只愿太师速速发兵,要舍哥做什么,舍哥都绝不会皱一分眉头。”
  部落首领们感动道:“不过是区区宋兵而已,怕他们做什么!无人出兵,我来出!”
  “好,我也出兵。”
  “我也出。”
  王子太师耶律定目光阴冷地望着那泫然欲泣的耶律舍哥,还有那些义愤填膺的部落首领,良久,他高声道:“宋军敢犯禁我大辽,老臣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只是黑狼军的诸位将领都被镇守四方,老臣空掌控了黑狼军的兵符,手中却无良将,如此才迟迟难以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