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质子为皇-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到永和三年九月底,这位年轻的帝王回到长安时,无数朝臣都开始出言奉承赞美这位年轻的帝王,觉得此生能追随这样一位出色的皇帝,若是他们能多花些功夫,更勤恳一些,或许,也能在名臣传上留下个名字。
    谢容英心中自然也是高兴的。
    他早就知道了自己的本事。他这一辈子,也不求别的,只求能在阿兄手下好好干,然后为自己弄个藩王也就是了。
    ——现下不是刚刚没了两个藩王么?既然没了,那是不是就要补上?或许,阿兄就会让他去做了。
    至于阿兄之前根本不把计划告诉他,只告诉了谢远和殷守的事情,现下也是让明显更远上一些的谢远和殷守在处理两个藩地的后续的事情,谢容英心中微微有些发酸,但到底还是忍住了。
    他们两个各自有各自的封地,将来也不可能在原显王和北川王的封地上住一辈子,最多也就是将这两个藩地上的一些东西占为己有,原本的封地,还是要放在那里的。
    谢容英心中打算了一番,觉得原显王的藩地地大物博,的确是好之又好。若是可以的话,他心中还是愿意将原显王的藩地作为自己的藩地的。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阿兄不在,谢容英代替阿兄处理朝中诸事,虽说初期经常被谢相等委婉的教训,但是到了后面,谢相看着他时,虽仍旧蹙眉,但是孟相几个却常常对着他笑——显然,孟相几个都觉得他作为暂时代替阿兄的人,做的还算不错。
    谢容英也因此心中增加了不少信心,觉得他当再用些心才是。
    只是这段日子,谢容英身边到底也养了几个谋士,除了谋士,朝中也有人愿意跟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在他在朝堂上提出某些想法说,愿意率先站出来支持他。
    这些人里,现下就有人提醒他道:“容王,藩地难得。现下原北川藩地和原显王藩地刚刚回到朝廷,想来圣人也定是正在发愁如何将这两个藩地的百姓的想法扭转回来,也让两个藩地的将士慢慢的愿意将自己当做朝廷的兵,而不是藩王的兵。另外,藩地里还有诸多琐碎事务需要处理。而殷王与昭王各自拥有藩地,这种情形下,再让二人插手此事,难免有些不妥。倒不如待圣人回来,殿下前去向圣人请旨,言道愿意去这两个藩地,接手殷王和昭王,处置两个藩地的事务。如此,圣人瞧见了殿下的本事,说不得,将来一旦愿意封藩王,也就会头一次考虑殿下您了。”
    这样的诱惑果然足够大。
    因此谢容英想了几日,便觉此事可行。
    待到谢含英回来,一番封赏过后,谢容英正要提及此事,就又听谢含英敲击着案几,沉吟道:“另外,还有一事。此次除去原显王与北川王一事中,殷王与昭王立功最盛。因此,朕决意将二王拥兵数目,提升到二十万。”
    一众人脸色有些发白。
    孟相立刻站出来道:“圣人,此事不可。那原显王是因何才会有了那等谋逆的心思和本事?不过是因其拥兵数量足够多,这才有胆子做些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若是圣人令殷王和昭王也有了足够的兵,那么,是否有一日,昭王和殷王,也会因周围人的撺掇,或是圣人偶尔旨意的不满,再细细一思量,觉得自己手上的兵数量足够多,因此就也有了不该有的心思?臣素来知晓圣人爱护昭王。圣人既爱护昭王,就不该给昭王会生出这样心思的机会。”
    颜张二相也站出来附议。
    谢容英低头沉思了一会,他有些想站出来,却深知阿兄对谢远的感情,更知晓阿兄一向希望他和谢远能站在一边,因此……谢容英终究是学会了忍耐与伪装,并没有站出来,只垂头不语。
    四相之中,三相都提出了反对,其余臣子也有不少人都言道此事不妥。
    谢含英沉默的听了一会,才道:“朕的意思,是令殷王与昭王将其自己练好的八万拥兵送到朝廷这边,如此,二王身边,就只剩下七万拥兵。另外十三万人,则是从原显王与北川王以及定、敬二王送出的五万人中选择。”
    诸臣一愣,随即就明白过来。
    那些原本属于藩王的兵,其实并不怎么好管理。毕竟,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人里,到底有那些人还对着原藩王忠心耿耿。这些人其实倒是好处置,毕竟,他们所效忠的藩王已经被判斩立决,其家人子嗣,北川王家中男丁俱死,女子则是充作官奴,显王的子嗣,则是全都被圈禁在长安城里。这些人最多也就是小打小闹而已。
    然而敬王与定王各自送出来的五万人里头,怕是有不少真正效忠二王之人。
    只是这些人,朝廷却不能不要。因为朝廷一旦不要,这些人就是二王的助力。与其如此,倒不如先把人弄了来再说。
    因此诸臣听罢,孟相心念一转,便道:“若是如此,此事倒也不是不可行。只是,昭王与殷王当从他们训练了三年以上的十九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康健的士兵里送出十万人,而他们必须分别接手定、敬二王分别送出的五万人,以及原显王和北川王麾下的十万人。如此,二王手下,也能有圣人所言的二十万人。”
    孟相的话初听并无不妥,然而细细想来,却是将原本就分别拥兵十五万的殷王和昭王麾下的十万正值壮年的精兵都带走了。尤其昭王拥有藩地才仅仅三年多的时间,练兵时间也只有三年多。而在一年之前,昭王的拥兵数量也只有十万人。其余五万人,都是在一年之前,圣人因要从昭王藩地调取宁远侯手下精兵时,才令昭王重新招收的,训练时间才不过一年。
    而现在,孟相一张嘴,就要了昭王麾下训练时间最长,也对昭王最忠心的十万人。就是对殷王来说,殷王统共也只有十五万拥兵数额,要走了十万人,对殷王来说,也是损失巨大。
    其余有些臣子觉得此事不妥,如此逼迫昭王与殷王,岂止这二位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藩王,会不会因此而心中对朝廷生出不满之心?原本朝廷对外要面对外族觊觎,对内还要防止敬王与定王休养过来,重新对朝廷出手,能有忠心耿耿的殷王与昭王相帮,已然是不幸中的大幸,若是再行逼迫,岂知昭王与殷王,再下一次时,会不会开始偏帮定王与敬王?毕竟,别的不提,那敬王却是昭王的亲生父亲,若是敬王认真承诺,下一任继承人只能是昭王一人的话,难保昭王不会心生动摇。而现下昭王与殷王虽不怎么联系,但是,世人皆知,当初是昭王将还是狼孩儿的以往捡了回来,并认真加以教导,老殷王来索要人时,昭王还为殷王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如此情形下,昭王未必就不能说服殷王联手。
    而到那个时候,朝廷……哪里还能立得住?
    因此也有朝臣站了出来,将其中利弊俱都分析出来。
    却又有人道:“正因要防着二王的这等心思,朝廷才更要严防死守,令二王就算有了此等心思,也没有能力帮扶敬王。如此,更该将此事施行到底,必须从他们那里,带走十万精兵才可。”
    “这如何能行?这天下,虽是帝王的天下,然而帝王若想将天下治理好,必须要有诸多臣子相帮扶。而帝王若是一味防备臣子,那么一旦某一日臣子彻底寒了心,朝廷又当如何?须知,昭王与殷王对朝廷功劳甚大,尤其二人还都是真正的少年将才。若是朝廷对他们以信任和尊重,二人不但将此生效忠朝廷,且还会为朝廷收回边境几十载,再择出新的能守护边境的将才,同时,像最近一战,若非二人相帮,朝廷想要像这一次一样,以折损最少的兵力为代价灭了原显王与北川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名老臣苦口婆心道:“帝王待臣子以士,臣子方能待帝王以忠心。且昭王与殷王,又是如此能臣干将,本就忠心。圣人如何能因小利和区区担忧,就容不下他们?圣人心胸,当如海阔,方能容天下能人!”
    这位老臣平日里其实并不怎么显山露水,今日一番言语,倒是颇为惊人。
    谢含英认真打量了一番老臣,然后看了一眼谢相,谢相对他微微颔首。
    谢含英就立刻明白了,谢相老迈,已是耄耋之年,他就算有心想要再帮扶将来的谢容英,却也没那个身体了。因此就将从前并不怎么心甘情愿效忠本朝的一位有宰相之能的朝臣劝了过来,这位朝臣虽然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到底比他年轻的多,若是当真愿意为朝廷打算,自然是最好。
    因此谢含英看了这老者一会,就起身亲自扶起了他,笑道:“许卿所言甚是,朕自当以此日日自省,必不亏待任何忠心于朕的臣子。许卿,且放心。”
    许如诲这才放心从前的那些对前朝的挂念,对谢含英行了个大礼,叹道:“往事已矣,老臣今日也算明了。然而老臣既心挂百姓,想着此生既来人间走了一遭,便不可不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而圣人又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老臣若是再不拜服圣人足下,才是罔为人矣。”尔后三拜,一是道歉,二是以示忠心。
    谢含英只含笑道:“有许卿今日一举,实乃朕之幸,大庆之幸!”
    于是朝中臣子,再论此事时,皆知晓了圣人心意,虽有人还再劝,却也劝的人少了。
    谢含英心中早就有了打算,却是看向谢容英,道:“容王以为如何?”
    谢容英心中自是有些想法的,可是,他并不敢言,只道:“臣圣人想法一样。”
    谢含英心中失望,看了谢相一眼。
    谢相微微闭目,显见也是极其的失望。
    然而谢含英既有了想法,现下在朝中又是说一不二,因此便按照他原本的想法下令,令昭王与殷王送出原本训练的八万拥兵,训练年数和年纪不限,再从两个藩地剩下的兵和定敬二王送出的人里,择出十三万人,带去边境。
    另,许昭王与殷王从原显王和北川王藩地,带走足够其拥兵和戍守边境的朝廷将士三年的粮食,以及七千匹好马,三十万张弓,三百万只箭,三十万张盾牌,五万两金。
    朝廷中虽还有人心中不愿,觉得圣人太过信任二王,但是,圣人已经不是原先的圣人,虽仍是温和有礼,但却也比从前要果决狠厉的多,因此也只好认了此事。
    而谢含英待回了宫中,就召见了谢相。
    谢含英脸色难看,谢相脸色也不好看。
    待挥退了众人,谢含英就道:“曾叔祖,您瞧见了,容英他……不行。不是朕不给他机会,是他,真的不行。”
    若是让这样的谢容英继位,谢含英只怕就算他现下已经给谢容英制造了最好的局面,谢容英也会毁掉现在的一切。
    谢相却道:“可是昭王同样不行!昭王他是敬王的亲生子,还是嫡长子!您若是让昭王继承皇位,那么,圣人当真以为,这天下人的唾沫,是那么好受的么?敬王到时,必然会用孝道,压得昭王喘不过气来,令昭王就算做稳了皇位,也绝对名声尽毁!圣人,难道您想让昭王做了这个位置,然后被世人世世代代的诟病和斥责么?还有容王与太后,圣人当真以为,若是昭王做了那个位置,容王和太后,当真能放任昭王做那个位置,而不会想方设法,自己把自己弄死么?血脉亲情,圣人……当真不在意么?”
    谢含英颓然倒在榻上。
    他想,他此生,都会对不起阿远。
    
    第91章
    
    谢含英虽然心中觉得,谢容英当真不是适合的人选。
    可是,也正如谢相所说,如果他坚持的话,那么,谢远就是名不正而言不顺,而谢容英和高氏,他们也绝对会以为这样的决定必定不是他心中所想,为此而做出反抗,而他们又如何反抗的过谢远呢?到时候,母子二人必然只有死路一条。就算谢远看在他的面上,留这母子二人一命,他们也必然会被圈禁一生。
    而谢含英心心念念觉得能够担当大任的谢远,也会被世人的笔墨,书写的体无完肤,名声尽毁。
    谢含英想,他终究是自私的,也终究是无可奈何。
    又或者,上天就是在用这种方法告诉他,他并没有办法承担做皇帝的大任,并非是上天真正选定的天子。若非如此,他又为何会在这种情形下,想不出一个真正的合情合理不伤任何一个他在乎的人的解决法子来呢?
    果然,他还是不适合这个位置,所以,上天才会令他生病,令他英年早逝,令他不得不将这个天子之位,让与他人。
    谢含英沉默了很久很久,终于,还是将孟相、颜相、张相也叫了过来,谢相也来了,一并将他的身体情况说与几人。
    孟相三人心下大惊,痛哭不已。
    然而痛哭之后,三人先是劝谢含英无论如何,留下一点血脉,让其血脉可以真正的继承正统。
    可是谢含英如何能应下此事?他明知现下大庆朝所面临的局面有多么艰难,如何会让一个婴孩担当这等大任?与其如此,倒不如择一个成年人,让其来做未来的圣人,处置将来的局面。
    孟相三人又是一通痛哭,末了却是和颜相一样,选定了容王谢容英。
    “容王虽年轻鲁莽了些,但毕竟是圣人亲弟,也是唯一的弟弟。他年纪虽小,但若是有我等辅佐,有圣人之后的严厉教导,容王又居正统,是如今圣人之下的第一继承人,那么,容王想来,定然是能够做一代守成之君。若是容王将来能开了窍,说不得,还能做的更好。”
    谢含英看着依旧没有提及谢远的三人,又看向谢相。
    谢相对他轻轻摇头。
    谢含英沉默了一会,才终是道:“朕近日已经问过为朕治疗的张老太医与寇大夫,二位都言,朕至多还有半年时日……但是,这身体是朕自己的身体,朕,知晓半年时日,当是两位大夫所言的极限。而朕自己觉得,朕大约只剩下几个月的时日。或许,明年的大年初一,朕都熬不过……”
    “圣人!”
    四相俱都老泪横流,伏跪地上。
    谢含英轻轻一叹:“生死有命。或许,是上天觉得,朕的确不应该做这个天子,才会有此决定。朕能在活着的时候,为下一任天子多解决一些麻烦,心中已然满足。”尔后又道,“只是,朕临终之际,望与尔等一起教一教容王。若是容王当真乃是可造之材……”顿了顿,他又道,“除此之外,考试选官一事,在朕死前,朕想再举行一次,待此次后,朕再定下下一位帝王,此生,便也无憾。”
    四相俱都泪流满面,无不应也。
    于是谢容英就奇怪的发现,他仿佛是重新回到了当年被夫子严厉教导的时候,四相也好,阿兄也好,对他都极其的严苛,他身上的担子也仿佛越来越重。
    谢容英心下虽有些不高兴,可是,能帮到阿兄,他心底也是愿意的,因此只好将诸多想法尽数压下,认认真真的听从阿兄的吩咐。
    而与此同时,谢远也终于见到了殷守。
    殷守心下欢喜的不能自已,下马抱住谢远,就忍不住亲了上去。
    谢远同样心中激动而喜悦,一面任由殷守亲着,一面紧紧抱回了殷守。
    情人相见,自是好一番柔情蜜意,颠鸾倒凤,被翻红浪。
    待到二人俱都从重逢的巨大惊喜中回过神来时,两人都已经在床上滚了数次,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了。
    殷守只觉高兴不已,肚子叫的厉害,可也不肯离开谢远,只拿着一双晶亮的眸子,一眨不眨的看着谢远。仿佛只有如此,才能把之前他和谢远分离时少看的那些眼,统统弥补回来。
    谢远微微有些尴尬。想到自己之前和殷守迫不及待的……做的那些事情,只觉若是地上有条缝,他都能立刻钻进去。
    “该用膳了。”谢远佯作镇定的起身,想要穿衣。
    可是,衣裳是有,但却早已被蹂躏的不能看,更无法穿。
    谢远和殷守,现下只有床上的一床被子,可以勉强裹身。
    谢远:“……”
    殷守:“……噗!”
    谢远瞪他。
    殷守忍不住上前抱住了谢远,低声道:“阿兄,我好欢喜。”
    谢远挣了几下,没能挣开,只好任由殷守抱着,听他说话。
    “我从前觉得,阿兄是喜欢我的。可是,阿兄到底有多喜欢我,我却是不敢想的。但是,今日一见……”殷守的笑容有些坏,“我突然发现,我大约是十二分的喜欢阿兄,而我的阿兄,我的哥哥,对我的身心的喜欢和在乎,至少也有十一分。”
    然后他还把谢远的手放在自己的某个不可言说的部位,低声道:“哥哥,你喜欢阿守,也喜欢小阿守,是不是?”然后又把自己的另一只手也放在了谢远的某个部位,声音格外沙哑的道,“阿守和小阿守,也都很喜欢阿远。”
    谢远:“……”太污!简直有辱斯文!
    二人又是缠绵了一会,才终于从床上离开。
    谢远和殷守此次能够重逢,却是因谢含英令他们二人收拾前显王和北川王的藩地。
    毕竟,虽然朝廷大胜,但是,二王原本的拥趸却还有残存。谢含英身子不妥,又心中挂念谢容英,想要最后教导一番谢容英,看能否将谢容英教回来,便只能早日回长安。而这藩地之事,他也就交给了谢远和殷守。
    谢远和殷守,也正因此才能得了机会,可以在一起待上两个月。
    虽然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对二人而言,却也是极其难得和珍贵的。
    殷守因此不肯离开谢远半步,只让替身去帮他处理其他的事情——替身虽能力有限,可殷守身边的其他亲卫却极其有本事,因此殷守倒也不太担心。若有急事,再传讯来便可。
    谢远见此,也根本舍不得指责殷守。毕竟,他心中还有其他的想法。
    他大概是猜到了谢含英的事情。
    既然已经猜到,那么,他和阿守的五年之约,只怕根本无法成行。
    怎么能成行呢?
    一旦他猜的没错,那么,谢含英当真要因病早逝的话,谢含英膝下并无子,接下来的帝王,除却谢容英,又能是谁?
    而谢容英……谢含英因是其亲兄,或许还会对谢容英有所美化,觉得谢容英并无太多不妥。但是,谢远却知道,谢容英是大大的不妥。
    对旁人来说,谢容英的这份不妥当,其实也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对谢远来说,谢容英的这份不妥当,却是……会完全容不下他。
    谢远心中甚至在想,或许,若是他在谢容英继位后,他将藩王位让出来,然后去殷守那里,和殷守相守,如此,也就好了。
    可惜,谢远的理智告诉他,这是谢容英继位后,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但他心底的一丝野心,却又在时时刻刻的提醒他,他能让谢含英做皇帝,因为谢含英的确是值得他敬重的帝王;可是谢容英……他也可以任由谢容英做皇帝,但谢容英却将逼迫的他连藩王都做不得。这样的帝王……谢远想,他根本不愿意匍匐在他脚下。
    他只会想……杀了他,然后,自己做皇帝。
    这样的想法,在谢远的脑海中来来回回上千次,然而,以他的理智,却始终不能将这个想法按压下去。
    他唯恐谢容英容不下他。
    因为一旦如此,谢远想,他大概是怎么也压不住自己心底的野心。
    然而能和殷守重复,能待在一起足足两个月的机会实在难得,谢远因此便不肯多想,只拉着殷守,一面处理公事,一面则是和殷守亲亲密密。
    只是这些事情之余,谢远也好,殷守也罢,二人都从两个藩地选定了他们要带走的人,并对其进行严加训练——不但是身体上的训练,还有心理上的“洗脑”,两人显然都不愿意养了这十三万的人,最后反而养出了仇人来。
    但是,谢含英的旨意已经传了过来,谢远和殷守都知道,谢含英又一次把他们训练好的忠心于他们的兵给要走了,让他们重新将原本属于显王、北川王、定王、敬王的兵带走重新训练。
    二人都知道,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并非是好事。然而圣旨既已经下来,那么,他们就只能将人给送出去。
    或许谢含英和朝廷都不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妥当,但是,对于自己亲自花费了各种心思训练出来的兵,谢远也好,殷守也好,他们哪里会舍得?
    且有一就有二,会不会有一日,一旦他们训练出了能干的兵,朝廷就会向他们把这些兵要走,然后,再将那些并不怎么样的兵送过来,让他们重新花费各种心思训练?
    谢远和殷守对此都沉默了下来。——他们都知道谢含英的为难,可是,谢含英再为难,让他们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将自己练的兵,将那些无比信任着自己的兵送出去,他们,也是不愿意的。而这种不愿意,他们必须要让谢含英知道。否则,这样的事情,真的会有一就有二。
    圣旨虽然传了过来,可是二人接了旨,却是不约而同的将来使晾在了当场,一句话没说。
    来使愣住,只能立刻传讯回长安。
    长安。
    谢含英听到传旨之人的回话,随即拍着额头,苦笑起来。
    是他病得太久,竟是忘了,那些兵,是朝廷的兵,却也是藩王自己的兵。尤其是谢远,如今做藩王才仅仅三年多而已,之前两年时间里,也才只有十万拥兵的数额,而他这一要,就要从他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