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良吉带着人,美滋滋的回去了。
  看着他的笑容,石宏大也是真的服了,他也有认识的人结契,但是谁家的也没跟他家的这样,几袋子沙土就能给哄高兴了啊!
  真是个小呆子!
  于良吉让人放好了大缸,将晒干的牛粪,直接用手拿着垫缸底,除了石宏大,跟来的几个都跟见了鬼一样!
  这还是侯爷呢!
  放完牛粪放沙土,然后再放牛粪放沙土,放沙土后最上一层放了点河床泥,再放沙土,才算完成。
  谁也不知道侯爷这是要干啥,但是也不敢问,毕竟这一号实验大棚里,还摆着一溜儿太平缸呢!
  这才弄了俩,是不是都要这么弄?
  幸好没有,于良吉接着让他们去后山挖土带回来,装大缸,然后还指挥石宏大,给他拿干的牛粪饼,这是他特意积攒用来当底肥的好玩意。
  石宏大力气比他大,扛上整整五十袋的牛粪饼,来来回回的,看的那些挖土回来的人也是醉了。
  这种粗活难道不是他们该干的吗?
  信叔哆哆嗦嗦的找到了何德淼:“我说,何总管,你们是不是哪儿做的不好?这大人和侯爷都不用我们……。”
  作为分配过来的人,他们的专业素质绝对可以,但是这头一回遇到这种事情,万一给退货回内务府,下场绝对好不了!
  “没事,习惯了就好。”何德淼安慰信叔:“您看,曹嬷嬷她不习惯了么?”
  信叔:“……!”
  曹嬷嬷,和她那帮女手下,现在过得就跟隐形人一样,任何年龄超过十岁,低于四十岁的,都不能出现在侯爷和大人面前,小少爷跟前也只有两个姑姑两个嬷嬷照顾,连个大丫鬟都没有!
  倒是绣房,因为人手足够,给大家做的衣服都可精致了,又厚又暖就不说了,领口袖子还都缝了好几层,可以拆开来洗的那种。
  还有厨房,完全是黄家人的天下,原来厨房的大厨,带着徒弟去了老宅,给学堂先生和刘家人做饭去了,据说工作十分轻松。
  而二厨带着手下人,投靠了老黄,两伙人经常交流经验,偶尔,黄大厨还会去老宅,跟老宅的人交流手艺……。
  想象中的一入侯门深似海,勾心斗角之类的事情,就发生了一次,那就是刚来的时候,那些大丫鬟们在主屋来回晃荡,结果被侯爷和大人直接雪藏了!
  至今一个个别的没看出来,绣活倒是比以前精致了许多。
  于良吉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有吃有喝,还有钱拿,自己还能做喜欢的事情,不用给小侄子留家底了,因为家底已经很厚了!
  一号实验大棚里,于侯爷正在努力的干活,他要用大缸培育出蟠桃和金桔,还要种两个“与众不同”的西瓜出来,当成年礼送给皇帝陛下。
  于良吉一边二少一边跟石宏大聊天:“你说我送皇帝什么东西好?”
  “新奇的就行了,贵重的恐怕他也不缺。”石宏大是见过世面的,当然知道,再贵重还能贵重过玉玺?
  皇帝的皇宫里,好东西绝对不缺。
  “我也是这么想的!”于良吉将何德淼的话都跟他说了一下,然后自己给自己定了个方向:“以后我只管给他新奇的,贵重的就算了,咱家没那么多钱。”
  石宏大闻言一笑,这就是于良吉啊!
  永远都那么朴素,连给进贡的贺礼,都要先算一算。
  不过谁让他喜欢呢!
  除此之外,就是预备猫冬,石宏大怕于良吉和孩子冷,毕竟是新房子,让何德淼去采购了大量的煤和炭,再有就是给家伙儿都做了厚实的被褥,以及棉衣。
  侯府的这些人里,还有南方人呢,要是不弄暖和了,非得冻死他们这群没见过北方严寒的人!
  再有,家里的粮食是够了,但是储备的干菜之类的还是不够。
  “不够就跟村里人收购,再有,那几个大棚我也会种上,冬天的时候,绝对够吃!”于良吉是不打算卖青菜了,大棚种了之后,就够自己人吃的都不错了。
  毕竟一大家子人,还要加上护卫队和石宏大那二百亲兵和三十六个亲卫,细算起来,三四百号人,消耗量也挺大啊!
  “是。”何德淼二话不说,去找了老村长,收干菜,谁家有多余的干菜,他们侯府收购,价格高,但是质量要好一点。
  十八里铺又卖了一场干菜,秋天的时候,东西都摘了晒干,是农家人的习惯,只是多余的不多,毕竟要保证自己冬天有吃的才行,但是外头采购的不少,倒如干蘑菇,干木耳等等。


第317章 深秋初冬
  这边收着干菜,那边就组织人手上山秋猎,为了村子里的安全着想,今年说什么,都要秋猎了。
  去年就没打成,结果今年兔子有点泛滥成灾,连妇女们上山捡个蘑菇都能抓到好几只。
  幸好还没泛滥到下山祸害庄稼的程度,不过要是再不制止,很有可能明年就敢下山啃庄稼根儿了。
  这次去秋猎,于良吉也要跟着去,石宏大准了,给他配备上全套武装,段延庆在一边搓着手,满脸兴奋:“咱们什么时候走?”
  “我们去,你不许去!”石宏大拦住他:“去的人都是十八里铺的,你带着一群护卫去算怎么回事?”
  “就是,到时打到的猎物,肯定是你们多,村民们少。”于良吉也不赞同他们一起跟着去。
  “可是我们要保护侯爷啊!”他还没傻到家,没说保护侯爷跟大人,因为石宏大一看就是不需要人保护的那一类型。
  “有我在,有你们是什么事儿?”石宏大十分不满的推了他一把,自己带着全副武装的于良吉走了。
  段延庆:“……!”
  这种醋也吃?还行不行了?
  “没事就去管管手下,要真想打猎,等他们秋猎完了,你们可劲儿打,打回来给侯府加菜也是好的嘛!”何德淼拍了拍他的肩膀,自己溜溜达达出去了,侯爷跟大人去秋猎了,他就得搞好后勤工作,没有经验没关系,可以去找老村长跟刘文喜商量。
  这三个人在何德淼不着痕迹的小动作下,已经成了忘掉交。
  于良吉兴致勃勃的跟石宏大身后,喋喋不休的说话:“今年一定要打很多东西回来,兔子给对不许少,我要给咱家三口人都做一件兔皮的坎肩,保暖呢!”
  “嗯。”石宏大扯着人不撒手,尽量配合他的脚步,不走太快。
  “还有貉子也要一些,那个大毛可以滚边,好看着呢。”于良吉想象了一下:“起码要十只!”
  “好。”俩人走在大路上。
  “还有狐狸,杂毛的也要,狐狸皮保暖不错的。”于良吉吸了吸鼻子,他就有两件狐狸皮的大氅,还挺暖的呢。
  “可以。”石宏大继续点头,要啥都行。
  “你说,山中会不会有猛兽啊?”于良吉紧张兮兮的胡思乱想。
  “不会。”石宏大安慰的拍了拍他的手。
  “可是你前看就打了只考虑给我啊!”于良吉想到自己结契前,石宏大打了一只考虎回来,就紧张不已。
  “那是在山的那一头打到的,哪有那么多老虎给咱们打啊?”石宏大觉得挺新奇,这小脑袋一天都在想什么呢?
  “但是也会有猛兽出没啊?”于良吉据理力争:“那年还打了个大野猪呢你忘了?”
  “没有,这才一年没有秋猎,没那么严重吧?”石宏大不以为然。
  于良吉絮絮叨叨,终于跟大家汇合了,看到于良吉没带人来,大家都不允而同的松了口气。
  虽然秋猎是为了清理山林野物,但是同样的,一些野物的皮子也是很好很值钱的,侯府的护卫不缺那点钱,但是人家打到的野物,十八里铺的人也不会厚着脸皮去要。
  那可是一一百号的专业高手!
  他们这才四十多个业余的人!
  “韩老先生,黄老先生,你们怎么过来了?”让于良吉惊讶的是,两位老先生竟然也来了!
  尤其是韩老先生,那一身装扮,不比石宏大差多少,够专业的!
  全身短打扮也就罢了,主要是腰间别着长短两把腰刀,背后一张大弓,还有一壶用白色羽毛做箭尾的箭矢。
  一顶毡帽,半截皮靴,怎么看怎么是职业猎人!
  “听说村里有秋猎,我们俩老东西过来活动活动筋骨。”黄老先生也是同样打扮,但是没带武器,跟于良吉一样,都背着个柳条筐。
  北地没竹子,所以也没竹篓子给他们背,但是柳条筐也不错。
  “是啊!”韩老先生意气风发:“去年就想来了,结果去年没秋猎,今年可不能再没有了!”
  本来就听说了秋猎的事情,当时他还准备了好久,就想一展身手的,结果计划没有变化快,愣是没去成!
  憋了一年,今年可是举行秋猎了,必须要跟去!
  一伙人汇合了,还有新加入的有生力量,虽然新加入的有生力量量老了点儿,但是石大人偷偷地跟担心老年人的于侯爷说了:“看韩老先生那架势,绝对是一个顶这一群!”
  顺便,这一群里头,把于侯爷也给了顶了进去。
  “那就好,那就好。”于侯爷还没发现,自己跟在石大人身后,一手扯着石大人,一手拉着黄老爷子,没办法,生怕老爷子体力不支。
  这次大家心情好,赚钱了嘛,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山顶,歇了一口气,喝了点水,还有人去放水,之后,才往里深入。
  兔子野鸡没少打,这东西繁殖快,成熟时间短,基本上走两步就打一只的那种;狐狸跟貉子也没少搂,狍子也打了六头之多,韩老先生的箭矢倒不虚发,甚至打了一只鹿回来!
  大家看了都啧啧稀奇,鹿这东西,可比狍子难打多了!
  中午大家歇在了乱石滩那里,找了点干树枝子弄了个火堆,考热了自己带来的大饼,还有人带了小锅,和一缸子浓缩肉汤。
  将肉汤倒进锅里,然后再兑水,拿出小钢碗,一人可以分一碗肉汤。
  “好厉害啊!”于良吉眼睛充满了崇拜。
  “上山打猎,都习惯了这么带。”黄老先生得意洋洋的给大家分汤,不用说,这些东西都是他带来的。
  大家以前都是吃点干粮喝点水,最多弄点肉干或者咸菜,这可倒好,还有汤喝!
  于良吉突然有一种秋游的错觉!
  不过肉汤很好喝,里头还能吃到小蘑菇!
  这伙人煮汤,那味道飘出去老远了,喝完之后还有余味,于良吉很喜欢的打了个嗝儿,喝太快了,有点噎。
  石宏大默默地记了一下。
  也不光是打猎,还采摘了木耳,这里已经是深山了,妇女们是不会到这么深的地方采蘑菇木耳的,因为怕野兽。
  她们最多在山顶停留一刻钟。
  “你们这儿怎没有狼?”韩老先生发现一个现象,有狐狸有兔子,有野鸡等等,就是没发现应该存在特别普遍的狼!
  “这事儿啊,还得感谢石大人呢!”杨达他们现在也跟着别人喊石宏大“石大人”了,当然,管于良吉喊“于侯爷”。
  但是并没有多郑重,而是带着亲昵和调侃的意思,头一次喊的时候,于良吉小脸通红。
  到时让头一次也别别扭扭喊人的人笑了好久。
  杨达跟他们说了一下那一年冬天的惊险刺激,黄老先生表示以前听说过,而韩老先生拍了拍石宏大的肩膀:“下次再有这种好事,叫我一声!”
  “好。”石宏大哭笑不得。
  一行人收获颇丰,起码每个人平均都能打到十只兔子二十只野鸡,十只貉子和五只狐狸的地步。
  没办法,石宏大跟韩老爷子太给力了!
  下午回到村里,狍子都分了,小件的野鸡兔子都归个人所有,石宏大打的最多,于良吉让人赶了一辆牛车来拉回去的。
  当天晚上就喝上了野鸡蘑菇汤,味道鲜美异常!
  第二天,段延庆就带着没差事的护卫队成员上了山,满山的野物遭了秧,这帮人隔三差五的就上去溜一圈,一直溜到十月份,上大冻,下小雪的时候才罢手。
  于良吉回来后,歇了一天,就开始捣鼓大棚了,大棚现在有二十个人专门看守这五排实验大棚,俩人一组,不用干别的,就看着大棚供暖。
  俩人轮班,晚上有另一组人员去替换。
  五个大棚,其中三个种子各种青菜,准备冬天的时候吃;一个种了西瓜、香瓜和草莓。
  而老宅的大棚也有人看守,两个大棚,一个种了绿宝石小番茄,一个种了草莓小番茄。
  不过大家觉得草莓小番茄跟绿宝石小番茄不搭配,于是给改了名字!
  “改了名字?”于良吉听说之后有点发懵:“咋还改了名字呢?”
  “以后咱们十八里铺的小番茄,绿的就是绿宝石小番茄,红的就是红宝石小番茄!”老村长甚是自豪地宣布。
  于良吉:“……!”
  红宝石小番茄不是没有,但是那叫“圣女果”来着……。
  算了,大家都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办吧!
  “给您,这是您家的,红布的里头是红宝石小番茄,绿布的里头是绿宝石小番茄。”于良吉抹了把脸,将种子拿给老村长:“千万别种混了。不然到时候开花授粉,结出来的不知道是什么呢!”
  “这你放心,我都跟他们说了,一家弄俩大棚,一个种红的,一个种绿的,剩下有多余的自己喜欢种什么就种什么吧,但是要以这俩为主,今年春天大家家伙儿就看出来了,外头那些人指不定怎么跟咱们村人学呢!”老村长也无柰了:“以前咱们穷,人家看不起咱们,现在咱们有钱了,他们还是看不起咱们,不就是嫉妒么!哼!往常我去县城,遇到了最多点个头,现在可倒好,巴结的恨不得管我叫亲爹!”
  “噗嗤!”于良吉都被逗笑了。
  “还有人想搬来咱们村儿呢!”老村长自己都笑了。
  “啊?”于良吉紧张了一下:“那您答应了?”
  “我傻啊我答应?”老村长吸了吸鼻子:“咱们十八里铺就这些人,再有人来也要看看人品,像林先生、洪先生那样的过来我当然欢迎,但是别的什么人就免了吧,来了都不够给你添乱的呢!”
  老村长门儿清,那些人看中的不是十八里铺,看重的是庆丰侯府,看中的是于良吉和石宏大!
  自从于良吉当了侯爷之后,这外头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于良吉是结契的不是成亲的!
  家产给侄子无可厚非,可爵位呢?
  这可是能传三代不绝,躺着都能金山银山的爵位!
  别说小老百姓了,就连府城和县城的人都动心了!
  想来十八里铺定居的人不少,可惜,府城有府尹看着,县城有县令守着,这俩人不点头,谁也别想在此地落户!
  于是就有人找上了老村长,可惜,十八里铺的围墙太高,一般到了这步田地,这些人也不藏着掖着了,摆明了车马,就要入住十八里铺。
  但是老村长也不是好欺负的,死卡着,就是不行!
  宁愿十八里铺不增加人口,也不要这些人阴谋得逞!


第318章 同窗归来
  于良吉将不番茄的种子都发了下去,并且每一个来的人他都说了:“种的时候,只要有问题,就来问我,另嫌麻烦,这次咱们的番茄,可是十里八村独一份!”
  村里人都点头答应了,回去种植的时候,真的是按照侯爷的嘱咐,一个个精心种植,连施肥都是最好的肥料。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这大棚里的火就越来越多,大家也都进入了猫冬状态,一天吃两顿饭。
  某天起来之后,又开始一天新的日子,他种下的蟠桃也终于发了芽,还有金桔也是如此。
  不过这种小果树,起码三四年才能挂果,这头一年是别指望了。
  但是该伺候还是得伺候,起码除虫施肥一个都不能落。
  还有那西瓜,出也了苗,跟前头种植的不一样的是,他单独种了两个在一号大棚,这是要给皇帝陛下进献的新春贺礼。
  忙活了一上午,中午终于要休息了,他就出去了,大棚外头有个大房间联通,本来是为了防止大棚直接灌进风的一个拐弯的出口。
  他一出大棚就进了这个房间,再想往前走的时候,石宏大来了!
  “看看!”石宏大脸色不好的道:“我要是不来,你是不是就这么出去了?”
  “是啊!”于良吉还没觉得自己有啥不对呢!
  “满头大汗就往外跑,你是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是吧?”石宏大这个气啊!
  前些日子,他就约了刘全森来给于良吉号脉,看看他身体怎么样,毕竟要过科了,外头冷风嗖嗖的,跟小刀片子似的。
  一进来他就看到于良吉额头冒着热乎乎的水蒸气,身上也没穿什么厚实的衣服,就要往外跑!
  这样跑出去,别说于良吉这小体格子了,就是他,也有很大几率着凉!
  “我……嘿嘿,忘记了。”于良吉抹了把汗。
  石宏大劈头盖脸一个大斗篷就罩了下来,直接连人带脑袋都给扣住了,一把给人抱起来。
  “你干嘛呀?”于侯爷挣扎着从超大的斗篷露出了小脸儿。
  “带你回屋。”石宏大又把脸给盖上了。
  抱着就出了问。
  这么明目张胆的,于良吉想到外头那么多人,他就这么被抱着回去了,怪不好意思的,干脆当起了鸵鸟,愣是没敢露头!
  “哼!”于侯爷傲娇一哼唧,扬着小下巴施篱然去了浴室。
  石宏大开始头疼,这么不懂得照顾自己,以前大棚小,离家也近,他进去出来的不妨事,现在这个大棚很大,也热,这一进一出,人都冒着热气了!
  不行,得想办法!
  于是第二天,于良吉惊奇的发现,大棚门口那个大屋子里,放了个柜子和大床,柜子里备了很多他的衣服和鞋袜,以及帽子手筒等物……
  石宏大还在门口挂了个标示牌,让他进去出来记得换衣服,又在大屋子门口那里挂了两道厚实的棉帘子。
  省得进风。
  于良吉那几天一直笑眯眯。
  石宏大却忙得很,因为上头来了消息,于侯爷那土豆种的事儿,朝廷立传的沸沸扬扬。
  上头让他写一份比较有用点的折子,他们也好以理类推,可石宏大不是文人,他一个军伍出身的人,能写密折都是经过训练的,让他写折子反驳那些当官的肯定不行!
  于是他只能跑去找宇文县令,这位是粘了毛儿比猴儿都精的主儿!
  宇文正阳听说了这事之后,也有点惊讶:“这事儿你上了密折,怎么会宣扬开的?难道这里有探子?”
  在这里安插探子,且一个在朝的人养探子,这都是犯了官场大忌的事儿,首先皇帝就不能容忍有大臣全天下的安插耳目,这只能是皇帝一人可以做的事情,连太子都不能越界。
  “不是,是府里的管家……。”石宏大将事情说了遍,早在事情闹起来的时候,皇帝就差人查过了。
  要不是最后结果显示何德淼也是好心办坏了事情,他这人早就被召回处理了。
  “这、这、这也太巧了吧?”宇文正阳听了也有点无语。
  一个管家你操心那么多干嘛?
  “他可能是觉得,我家那位处理十八一号太草率了吧?”石宏大知道的时候,其实也有点无语,这管家可真够操心的了。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你想想办法,看这奏折怎么上?”石宏也被逼无奈了。
  要是有办法,他早用上了。
  “这简单,你就说,他们说的事情,是事实,但是土豆种还不完全成熟,还需要实验,当然,要是哪位大人想以身作则,争当试验田主人,你们完全没意见,就是不保证,这土豆种高不高产了。”宇文正阳一脸痞子样:“谁来报名咱们都不惧!”
  “你这样,就能吓唬住他们?”这有点讹诈的架势是怎么回事?
  “这你就不懂了,他们都是久官场考验的人,心里都有三分谨慎,这么高产的土豆种,要是没有亲眼看到,我也不信,单凭一封内务府一个小管家的奏折,就用自己的百亩良田做实验,成功了当然皆大欢喜,失败了朝廷是没啥事儿,你让他们第二年喝西北风去吗?”宇文正阳侃侃而谈:“要是不同意呢,那他们折腾什么?他们都不信的事儿,非要揪着不放,看陛下怎么收拾他们!”
  石宏大点头:“果然是个好主意!”
  够无耻的,拿人心当档箭牌,这世上谁会傻到单凭片面之词就用百亩良田和一年的收成冒险啊!
  俩人开始琢磨怎么上奏折,尤其是身为当地父母官的于文正阳,此事发生在他的发界上,万一朝廷要询问,他也得有个说法给回复。
  于良吉并不知道石宏大这段日子都在忙什么,他们彼此都有自己的空间,而且石宏大的性质特殊,他基本上都不会多问他的事儿,当然,他相信在有需要他帮忙的时候,石宏大会开口的!
  不过在忙活的同时,他也开始天天叨叨曹嬷嬷:“给宝宝穿厚点厚点,别着凉感冒。”
  “侯爷,您已经说了第十九遍了,小少爷的衣服都是用的新棉花,冷不到的!”曹嬷嬷终于忍不住提醒于良吉:“公倒是您,进入大棚,温度高,出来一身汗,温度又低,您可得自己当心!”
  小的没事,她们这么多人看着叱,伺候的姑姑私下里都说,没见过这么乖、这么好伺候的小少爷。
  “哦,我没事,我每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