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回答的很正确,就是字不怎么好,没办法,谁家也不富裕,文房四宝真说起来,在有钱人家不算啥,可在农家就挺贵了,一套最普通的文房四宝都要二三十两银子。
  家里给孩子认字可以,没看谁家给孩子练字的,练不起。
  小于举人只好把别人送他的文房四宝弄来两套,还有宣纸也拿来了一刀,让他们没事的时候,可以用坏掉的毛笔占水在桌子上练,自觉写的不错的,再拿笔墨纸砚来写答案。
  “谢谢山长。”几个大孩子赶紧给小于举人道谢。
  虽然十八学堂小了点儿,可是小于举人还是这里的山长,哦,山长就是校长的意思。
  “都好好学习,就是对我最好的谢意了。”小于举人批改完作业,也到了孩子们放学的时候了,他就去找了两位先生。
  中午是在学堂吃的,两位先生家的给做的饭,因为天气热了许多,吃的是葱油烙饼,还有炒青菜和鸡蛋汤。
  虽然简便,但是味道很好,小于举人吃的很香,顺便跟两位先生讨论一下学堂的问题。
  食不言寝不语,这话在小于举人这里不存在。
  也就拿出来糊弄一下不好好睡觉的小于宝宝。
  “这几个看着怎么样?”这可是他跟人家父母要来的一年,要是考上了童生,就好了。
  “不错,聪明着呢!”林杰喝了一口汤:“我也给了他们笔墨纸砚,用水练习终究不如用纸。”
  “那就用吧,大不了我再去买点纸,咱们这边的纸张还有多少?”小于举人想了一下,自家这边还有不少的纸张,就是提前给学堂的孩子们准备的,只不过这纸张终究是穿越前辈弄出来的,不如传统的工艺做出来的宣纸好。
  听说最好的宣纸,能在高手中片成八层!
  “纸张够用了,要是不够的话,买普通纸就行,考试前几日再改成宣纸。”科举考试,为了让大家的字迹能够长久保存,用的都是宣纸,平时练习的时候,大家用的就是普通纸。
  其实这纸张没什么两样,反正他们又不是作画。
  晚上他才回到自己家,石宏大一天没见着他了,看到了就忍不住拉着人进了里屋。
  “怎么……唔……?”小于举人想问他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结果石宏大就是把人拉进来,亲了亲,不敢有大动作,一个是俩人如今还没过了明路,怕人说闲话;另一个则是石宏大不想小于举人稀里糊涂的就跟了他。
  只是一天没见了,他实在是想念的很,亲一亲,解解相思之苦。
  “想你了,一天没见着了。”虽然就在前院的学堂里,可石宏大不能过去,他知道他在商量正事,而他要带着人好好词候田地。
  “嗯,我也想你了。”小于举人被这话说的脸通红,不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的,恋受中的人不都是这样吗?
  他觉得他跟石宏大已经很走运了,从没确立关系开始,就这么一直在一起,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形影不离了。
  气氛正粉红,外头黄大厨一嗓子:“开饭喽!”
  得!
  啥气氛都没了!
  小于举人看到石宏大一脸便秘样,就忍不住笑道:“快出去吃饭吧,这都累了一天了,吃完洗漱过后赶紧休息!”
  石宏大捏了捏他的小爪子,跟在他身后出去了。
  第二天他们走后,小于举人就进菜园子里看自己的菜了,黄瓜家早就搭上了,甚至后来种植的豆角都爬蔓了,而茄子、青椒等提前育苗移植过来的青菜,已经开花结果,茄子甚至已经一掌长了,都可以吃了!
  小于举人摘了不少茄子青椒和黄瓜回去,直接拎着篮子进了厨房:“这些今天中午吃吧!”
  黄大厨听到小于举人的声音,一回头吓了一跳:“这些都能吃了啊?”
  这几日他就一直在厨房里头转悠了,院子里的菜都能吃了?这才六月初啊!
  “能吃了。”小于举人不想再吃干菜了,家里有新群的菜,干嘛不吃?
  “不拿去卖吗?”过来送洗于净的围裙的刘宋氏,正好听到对话,跟自家相公待久了,也朝钱看,朝厚赚了。
  “卖什么啊?咱们村子里的青菜就不少了,咱们自己吃!”小于举人也知道,外头跟他一起育苗种植菜的人,可能菜没怎么长大就着急卖了,因为他们春耕的时候,的确是缺钱。
  卖了青菜买点肉,给自家人补一补,这都是常情。
  十八里铺最少提前半个月,有了茄子青椒和黄瓜等青菜,和菠菜油菜这种长得快的菜不一样,柿子黄瓜这种果实类的青菜,还镇没几家有的,十八里铺里的男人们下田,女人们就出去赶集卖菜,结伴而行,腰里头都别着小锄头小砍刀,人多,也不怕野兽,今天你家出车,明天他家出马的,刚三天时间,就有专门的菜贩子来十八里铺收菜了,人家是贩卖到县城府城去的,大家没时间,干脆都卖给菜贩子了!
  省去了出门卖菜的时间,在家忙些家务做做饭。
  这东西卖的就是个早,等过了这阵子,青菜都下来了,可就没啥值钱的了,烂大街都没人拾。
  自家晚吃几天就晚吃几天,没青菜吃又不会饿死,去年的干菜这个时候吃正好接上溜儿!
  小于举人不行,他就要吃青菜,新鲜的青菜!
  结果当天上午就有菜贩子来收菜,黄大厨直接跟菜贩子沟通了一下,决定换菜!
  中午回来他们的饭菜就是酱炖鲫鱼和拍黄瓜,吃的小米饭,汤则是紫菜虾米汤。
  吃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顺便感动了一番,每次到小于举人家做工,都能吃得好,喝的好,睡得好,还能有机会洗澡!
  晚饭的时候,更是青椒炒肉片和炒鸡蛋,熬的大骨头汤,配的高粱米饭。
  “今天吃的都是青菜啊?”石宏大洗漱完了躺在炕上不睡觉,跟小于举人闲磕牙。
  “谁说都是青菜了?不是有肉的吗?”一激动,小于举人就起了半身。
  小于举人的标准,就是必须要荤素搭配,伙食绝对要搞好。
  “我是说,那肉里头的青菜!”石宏大赶紧矫正自己的意思。
  说实话,的确是青菜少,肉多,但是这个时候能吃到青菜,也的确是小于举人的大方了。
  “反正都种出来了,不吃干什么?”小于举人趟回去:“咱家不需要卖菜,黄大厨还用青菜跟人家的菜贩子换肉呢!”
  十八里铺没有屠夫,自然也没有卖肉的地方,平时都是要么去张家村的集上买,要么就去县城,现在家里铲地,人手严重不足,黄大厨不能出门,就干脆跟人菜贩子说了,用青菜,换肉,他们家青菜不卖,但是换肉可以。
  结果是茄子三斤,黄瓜三斤,换一斤肉,然后柿子三斤,青椒三斤,换两斤大骨头。
  “你不让卖,只好换,人家这是枴着弯儿的卖钱呢!”卖了钱再买肉,不如直接拿菜换肉,还省得出去了。
  “反正我不想卖菜,换肉就换肉!”小于举人坚持。
  “行,行,快睡吧,不然,明天你该没精神了。”石宏大揽着小于举人,轻拍他的后背,跟哄孩子一样。
  小于举人也累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次铲地用了七天的时间,皆因他们家开荒地那头,因为雨水充足,不止是苗子长得好,草长的也茂盛了许多!
  同样是用框子装草回来,小于举人熟门熟路的去里头翻找野菜,然后掏出来此干净了蘸酱吃,去火啊!
  七天的时间,天气火热了很多,且这七天里—直都没下雨,不过小于举人还是照旧付了工钱,请他们吃了一顿四菜一汤的散伙饭。
  送走雇工之后,第三天就下了一场雨,不是那种瓢泼大雨,因为要是瓢泼大雨的话,肯定会浇倒小苗儿,是细细的雨丝,缠缠绵绵的下着,小于举人倚在窗前看着院子里那两株杏树,要是再有个太平缸什么的,种点碗莲进去,养两条鲤鱼,这就跟江南小院一样了吧?
  不知不觉,他就说了出来,被旁边的石宏大听到了。
  等雨停了,地里的苗子更显翠渌了,不几日,家里就买了两口大陶缸,石宏大将其放在了东屋窗前的走廊台阶下,里头养了四尾红鲤鱼,还有两株带开不开的小荷花。
  小于举人围着大缸转悠了两圈,那大缸不太高,但是也到了他胃部的位罝了,很粗壮,里头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里头铺满了小石子。
  “你怎么知道我想要这个?”小于举人看着里头游游荡荡的红鲤鱼,问石宏大。
  “那天你都嘟囔出来了,趁着现在没什么事,我赶紧给你弄个,香再雨你就能看到细雨威风,荷叶荡漾了。”石宏大指了指刚冒出缸沿的小荷叶。
  小于举人:“……”
  六月中旬的时候,各家的杏子都熟了,全村的人都在制作甘草杏,小于举人特别强调一点,必须要杀菌消毒弄干净之后才能储存,卫生讲究不好,很容易养出来一坛子蛆的好不好?
  小于举人严格要氺:“不是我挑剔,而是不想大家都台忙一场,你说万一弄得不干净,放坏了,不能吃了,这不是白折腾吗?”
  有些不想折腾的人,听了,一想,可不是吗?这么折腾完了,要是到时候放坏了,卖不了也吃不得,还不呕死啊!
  全村的人都在忙碌,唯有付家兄弟俩家消停的很,付大柱子家没成年结果的杏树,而付二柱子?他正阴天下雨打孩子骂老婆呢!
  因为杏子可以吃到七月,所以直到七月初七八,全村的杏子该做甘草杏的都做了,剩下不能做的才给大家分着吃了。
  而七月初九,于家开始铲二遍地了。
  七月是一年之中,北地这边最熟的季节了,这种热是干热干热的那种,不像南方还是湿热的呢。
  石宏大他们开始早出晚归的铲二遍地,这个时候中午太熟是干不了活的,只能一早一晚的趁着凉快干话,于是他们几乎是三四点钟就起床吃饭,然后太阳没起来就去地里铲地了,等十点的时候就往回走,回来洗漱漱吃饭后中午睡觉,睡到下午一点半之后起来,洗把脸精神精神,就要赶紧去铲地,因为过了两点就凉快多了。
  为了不让他们被蚊子咬,小于举人让人弄了不少艾蒿熏蚊子,整个田地里到处都带着烟儿,大晚上的有的时候一瞅跟人间仙境似的。


第184章 七月十五
  他们去铲地了,小于举人就让人将葡萄苗子都弄出来,栽种了起来,这是昨天送到的,家里都挖好了坑。
  他还弄了好几捆子的树枝,给家里菜园子的豆角嫁接爬蔓。
  还有墙边上种的香瓜也都长出来了,西瓜还不行,只有一点点大,要吃的话,起码得等到中旬。
  香瓜有熟了的,他就摘下来,洗干净后吊在井里冷藏,还有黄大厨煮的绿豆汤,家里去年收回来的绿豆,这个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别看他忙忙呼呼,但是大家都看着他,生怕他累到,还有巴穆这个半大的少年在一边帮忙。
  且七月初一开始,学堂放了暑假,不让孩子们整日的来回跑了,都乖乖在家,可以去帮父母的忙,但是也教导他们不许中午最热的时候出去,万一中暑了可就遭了!
  因着弄甘草杏的事儿,他们这儿连七夕都没怎么过,全都没时间。
  铲二便地也用了七天的时间,不过是七天半,小于举人给按照八天的时间结算的,因为今年雨水充足,庄稼长得快,这草也不逞多让。
  好不容易铲完地了,可是能歇一歇了,小于举人拉着石宏大,给他看他种植的菜园子。
  今年因为于家有了女人操持家务,张家二婶子和乔家大娘都没过来,不过菜园子也不是给家里的女人们管,而是于良吉管!
  他充分利用了菜园子的地里位置,种了满满一园子的菜,不过为了防止密集种植后,产生虫害,他时不时的给喷点农药,防治病虫害。
  效果不错,就是家里本来有的东西,都用完了。
  “七月十五,咱们去庙里走走啊?”晚上躺在屋里纳凉,窗户还是去年的窗纱,没用坏,二年一换就行,明年再换不迟,今年就先这么用着,有着过堂风吹着,且这房子建的就举架高,还是很凉快的。
  “怎么想着去庙里?”石宏大来了这么久,也没见小于举人多么信仰道教佛教的,他这人估计连孔老夫子都不信。
  怎么突然想着要去庙里了?
  “我想找点东西,上次你一个人去,只是找了我指定要的,我想自己去看一看。”小于举人还记得,他们这儿有两个地方,一个正法寺,一个莲花砚。
  正法寺是佛家的地盘,莲花观是道家的道场。
  在一处风水宝地上,是朝廷督建的,莲花观靠近莲花湖,故而得名,有观主一名,道长两名,道仆十人。
  而正法寺靠近的却是一处荒坡,据说荒坡曾经是乱葬岗,后来被填了土埋了起来,正法寺落在此地是为了超度,正法寺有主持一名,知客僧两名,僧仆十人。
  两个地方都没有田地,朝廷每年会拨粮食米油过来,平日里的善款也养活得了他们这些人,不说大富大贵,但是绝对清苦,不过出家人认为这很好,很安逸。
  “去道观啊?”上次去道观,他还是去买道士练丹用的那胆矾的,还是冬天的时候,小于举人弄的那个啥溶液。
  “是啊!”小于举人早就想去了,他找遍了这个时代的各种贩卖东西的地方,也没找到他要的东西,最后只能想到道观,毕竟道士们练丹用的那些东西,药店不一定能有,但是道观肯定有。
  这就跟你是个和尚,不能没有化缘用的钵盂一样!
  当道士修道的,你说你不会练丹,还好意思修道?
  “行,七月十四咱们去,十五还是别出门的好。”家里别人都命硬,就这一大一小不行。
  石宏大自己杀人都不知道杀过多少了,他这一身熬气,百邪不侵;小于举人不行,这才养好一点,前年不是还差点背过去了么?可不能轻易出去;而于宝宝太小了,孩子如今连爹娘都没有,上一辈的更没有,就一个小叔叔,要真有个丢魂落魄啥的,叫魂儿都没人!
  所以他绝对不会七月十五带他们出去的,但是他会七月十四的时候出去。
  当天就有一辆小车,小于举人的座驾,石宏大骑马,巴多驾车,巴图也骑马,一行四人去了莲花观。
  莲花观不大,可香火鼎盛,这地方人少,所以这十里八村的交界处,就有了这两个建筑,可能是要到七月十五了,这几日香火尤其旺盛。
  因为于良古是举人,观主亲自接待,是个中老年道士,有着一把美须,看着仙风道骨的很。
  “冒昧拜访,只想求一些练丹材科。”小于举人也不废话,他时间有限天黑之前的赶回去呢。
  “小友可是也要练丹服药?”这位也很利索,直接就问上了。
  “做一些别的事情,我想亲眼看看东西,您放心,不是坏事!”小于举人搖头,还练丹服药,他是要来做农药实验的,可不是要吃,就算白送给他,他还怕吃坏肚子呢。
  “这个也做不了什么坏事,您都想要些什么?”见小于举人起身,指了指后头的一间房子:“那里就是药房,可要去看看?”
  “要的,要的!”小于举人热情洋溢的跟着人进了药房。
  这里说是药房也真的是药房,只不过跟普通的药房不一样,这里药房架子上摆着的都是坛子,坛子上贴了不少标签。
  小于举人挨着个看了一遍,越看越高兴,最后小手一挥:“这些我都想要!”
  “要多少?”观主还挺大方,毕竟魏晋名士不也有五石散吗?现在的读书人,什么想法没有?就连圣太祖,不也弄出黑火药了吗?
  自打那之后,很多读书人都想模仿圣太祖,不求造反什么的,但求能扬名立万,为朝廷效力,这也算是个捷径,听说这位小于举人也受过朝廷嘉奖,还不止一次。
  “这些我都要,可以吗?”看到这么多原材科,他当然心动了。
  石宏大就在他身后,给他当靠山,但是听到他这么说,也有点懵,这些东西不能吃不能玩的,全都要?
  不过想到自己家那波尔多溶液,就理解了,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他都上报上去了,这么久了,都没个回信,他问过了,只是上头也不知道为什么没回信。
  他是相信那东西是好使的,没看他们家大棚和早栽的蔬菜都能吃了吗?
  “其实这里头也没多少,就剩了个底儿。”观主实话实说:“您要是想要的话,我可以给您进一点,您也知道这里,练丹东西不缺,但是也要银子的,而且我们也只是偶尔练一絲……。”
  这里不是什么大地方,絲丹根木烧不起,他们只是偶尔炼一把,吃一颗,强身健体。
  小于举人心说怪不得,看起来也不像是重金属中毒的样子。
  “若是这些,我都要这些分量的话,需要多少置办费用?”小于举人自己找不到地方,只能指望道观。
  观主比了一下手招头:“起码三百两。”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什么朝代,道士都很费钱的关系,因为炼丹就需要材科,需要材科就要有人去罝办。
  “这是三百两的银票,这里的东西,每个都要一罐子。”小于举人一听三百两,觉得很合理,毕竟实验嘛,都是要有前期投資的,只是他还没开口,那边石宏大都将银票递出去了。
  “好,好!”有银子不赚,是傻子,观主也是要吃饭的。
  “但有一点,必领保密!”石宏大突然阴沉着脸,看着观主:“谁问都不许说。”
  “这是为何?”观主当时就不愉了,小亍举人也不解的看着石宏大。
  石宏大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小东西给他看:“你应该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小于举人没看清东西,但是观主看清了,他们这样的人,多少都是经历过爱朝廷教育的,很是知道点东西。
  “明白,明白。”这回观主神色正经,表情认真,表示一定会按照规定,将东西准备好。
  “只有一点,这到的可慢了,我们这儿您也知道,太偏辟,半年能送来一次东西,还得是我这边要的起了。”观主也有难处,但是也不能不给办,这次本来想多弄点外快,结果还没怎么样,就发现对方不是肥羊,而是野狼了。
  “不怕慢,只要有就行!”小于举人赶紧笑脸相迎:“一切就拜托观主了!”
  “哪里,哪里!”观主对小于举人的态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出去之后,小于举人也没问石宏大那是个什么东西,石宏大轻轻的松了口气,能有腰牌的民情调查员,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人。
  中午在这里吃了一顾素席,道仆的手艺不错,小于举人吃的美滋滋,石宏大也能吃进去,就剩下巴家父子俩,吃全素什么的,简直跟要他们吃药一样困难。
  在于家守孝的时候,小于举人都是让黄大厨单独给他们做肉吃,还是羊肉和牛肉,这次没办法,出门在外,牛羊肉别指望了,连猪肉都没得选。
  吃完之后,小于举人才宣布打道回府,巴图和巴多这对父子俩跑出去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啊!
  “一顿素席而已,至于吗?”小于举人不解,牛羊肉真那么好吃?
  “你让狼吃草试一试!”石宏大给了他这个解释。
  一伙儿人回到了家里,正巧赶上张家二婶子和张艳辉来报喜,去年4月新娶的媳妇儿李慧娘,终于有了身孕!
  “这可是好事儿啊!”小于举人高兴的道。
  “嘿嘿。”张艳辉傻笑。
  刘宋氏立刻就找了篮子,装了鸡蛋还不算,还抓了两只小母鸡当贺礼。
  “上次带回来的那个绸子,给拿一匹来!”小于举人觉得这个贺礼太单薄了,就想着多给添点。
  张家二婶子可是为了找儿媳妇浪费了四五年的时间,儿媳妇进门后她别提多高兴了,只是一直没消息,也跟刘宋氏说过,但是不敢跟别人说,更不敢催儿媳妇,现在儿媳妇这就有了,高兴的都不知道该咋地好了。
  “客气了,客气了!”张家二婶子出来报喜,是想扬眉吐气的,因为她家儿媳妇开春的时候还没好消息,付二柱家的就说她家儿媳妇别是不下蛋的母鸡,当时把她气的啊!
  要不是当时有刘宋氏她们在一边帮腔,气走了付二柱家的,她肯定上去挠她!
  现在好了,她要让全村的人都知道,她家儿媳妇好着呢!
  送礼的东西不能拒绝,张家二婶子带着儿子喜气洋洋的走了,小于举人回头就问刘文喜:  “有了身孕,至于这么高兴吗?”
  刘文喜就跟他说了村里妇女之间的传闻,这多亏了刘宋氏也跟这帮妇女们交好,才跟他们互通有无。
  于良古听完之后就剩下感叹了:“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第二天,便是七月十五,也就是俗称的“鬼节”。


第185章 金秋八月
  过七月十五,大家连说话都小声了很多,而宋氏母女现在已经开始给大家量体裁衣,做秋衣。
  “这么早做秋衣?”石宏大惊讶了,这才七月中啊!
  “现在做,穿的时候就不用赶工了,到了秋天就要做冬天的衣服了,那个费时间呢!”宋婶子微微一笑。
  她们母女俩几乎是足不出户,每天的任务,就是给一大家子人做衣服鞋袜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