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他才知道,付大柱子比他想象中的还不是个东西!
  “我爹是病死的,拖了三个月才去了的,花了无数的银钱,你说,是不是你家的问题?”有那激动的,想到自家老人,就怀疑是付大柱子庸医害人。
  “还有我娘!”另一个立刻就不干了,拍桌子摔凳子的,这种跟直接杀人也没区别了。
  付大柱子家的一卡壳儿:“你们还说?你们当初给的药钱很多吗?我当家的虽然爱钱,可治病也很有一手,帮你们将病情拖延了多久?让他们多活了多久?你们这个时候说这些,太忘恩负义了!”
  那些人气坏了,这都什么老娘们儿啊!
  “都闭嘴!”老村长一拍桌子:“他是被上头带走的,我一个小村长可在衙门里没人。”
  “咱们不是还有个捕头的弟弟吗?”付大柱子家的殷切的看着张贵:“张家老二你能不能去找找你哥?”
  张福在村里也算是名人了,不然十八里铺可真在这附近一姓村的包围下,没有了活路。
  所以她对张贵可是饱含希望啊!
  “我哥可、可不、不管!”张贵立刻推辞:“自打我、我、我娘那啥,你们也、也知道,他、他不让我们、们给揽事儿!”
  当初张老猴精的事儿,就差点毁了张福,他三令五申,不许自家弟弟揽事儿,哪怕是再小的一件事情,也不许!
  不过他平时还是很照顾十八里铺的,朝廷发个什么通令的,他都有第一时间告诉老家,杨凯在县城,也是张福罩着的,其实也没干什么,时不时的带着兄弟们过去打打牙祭,一个是照顾杨凯的生意,另一个就是让有些人知道知道,他们俩的关系。
  这样一来,杨凯的生意虽然不大,可也不会受人骚扰。
  “大柱子家的你说什么呢?”老村长一板脸:“张福是捕头,又不是县丞大人,你家大柱子是让县丞大人派人抓走的,这种事情往大了说是罪犯欺君,在你们家搜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假的吗?你还有脸让人去说情?”
  这次来检查,不似前些年的那次,那次付大柱子有准备,当然没事了,这次他啥准备都没有,正在家里炕上喝酒呢,人就进来了!
  从药房里搜出来的东西,什么枯枝烂叶子都有,一直说很昂贵的某些药材,都已经腐朽了,不仅失了药性,若是入药的话,是很容易吃死人的!
  当时老村长都想钻进什么地缝里去,那些人将药房搜过之后,还搜了他们家,搜出了前年配发下来的购药资金,这种银票都是朝廷统一发放,上都带有标识的啊!
  “哎呦喂!”付大柱子家的开始嚎哭:“我怎么那么命苦啊!我当家的不说济世救人,可也对得起你们给的药钱啊!你们就这么看他的啊……!”
  她在中间哭嚎,佘庆喜就在旁边跟小于举人迅速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他说的可比刘文喜家的打听来的详细多了。
  付大柱子这次摊上大事儿了!
  上头肯定要严办,老村长他们都认为这是小于举人的功劳!
  去年小于举人就说过了,这样的村医不行,要换掉,这次让人堵家门口搜查,付大柱子直接让人锁走了,他们村里肯定要换个村医了。
  以前付大柱子跟上头关系好,没人敢换了他,这次可就不一样了,太子惹上了事儿,指不定里头还有人命呢!
  村里人也再忍受不了他了!
  小于举人一直怀疑,原主的死,也是因为对方用药不当的关系,那些钱都白花了不说,是连命都没有了!
  “哭哭哭,你还有脸哭?”老村长又拍桌子:“这次叫大家来,不是听你哭的!”
  付大柱子家的两个儿子也安慰他们的娘亲,实际上哥俩儿以前也劝说过父亲,无奈父亲不当一回事,哥俩儿也是读过书的人,当然知道这么做是犯了律法的,可父亲母亲都这么坚持,俩人也是花惯了钱的主儿,就没坚持。
  “以后这村医,让老刘家的三小子捡起来,明天我带着他去县城,好好学学手艺,回来全村的人健康就交给他了!”老刘家的三小子就是以前老村长他们着意培养起来的村医。
  这刘小三是个聪明伶俐的,虽然没能当上村医,可他知道付大柱子这么做不地道,早晚要出事,所以他家已经偷偷地准备好了药架子和药房,诊室等地方。
  刘家还没分家,三个儿子住在一起,很是团结,刘老实是全村有名的老实人,他的妻子也是和善的,这可是老村长踅摸许久才选中的村医人选。
  “这怎么行?”付大柱子家的不服气:“我当家的才是村医!”
  刘老实家的老三算个什么东西?竟然敢当村医?
  他当了村医这些人有地方看病抓药了,她当家的怎么办?
  “怎么不行?你当家的不好好当这个村医,有的是人会好好当!”老村长的意思很简单,就这么定下了。
  “不知,小于举人怎么看?”付家明是付大柱子家的老大,他看他娘一点事儿都不管用,只好自己硬着头皮上了。
  要说这里能有反驳老村长的人,也就只有小于举人了,但是想到自家跟于家的关系,他就有点胆儿怵。
  “我看挺好。”于良吉才不会傻乎乎的替付大柱子说话呢,付家明找上他算是找错人了。
  “都是你!”付大柱子家的立刻就爆发了,朝小于举人张牙舞爪的扑过去,被石宏大毫不客气的挡在了一步之外!
  “干什么?”石宏大很想动手,但是真是个女的,他怕动手自己说不清,就只好站在前头挡住人,不让人越过他去碰到小于举人。
  “我……!”付大柱子家的没想到被人拦住了!
  “你这是干什么?光天化日之下,跟谁投怀送抱?”老村长更是说话不好听:“人家石宏大可看不上你这半老徐娘!”
  别人一哄而笑,石宏大也有点不自在,老村长这话说的也太那个了吧?
  “我娘不是故意的,只是相求小于举人高抬贵手,早就听我父亲说,小于举人在县里关系着实是有的,且跟、跟……,只是想着,看在是同一个村落的人份上!”付家胜说话倒是很有礼貌,就是不太切实际。
  地球都得围着你转,你是太阳啊?
  “不用相求,求也没用。”小于举人直接就灭了他们的奢望:“他做的那些事情,你们作为家人也肯定知道,听说你们俩还是读书人?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读的书?连最基本的礼义廉耻都没有明白吗?”
  众人不吭声,付家的更是脸色难看,付大柱子做那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当然知道了。
  “就照老村长的意思办吧,我是同意让刘家三房接手村医之事,但请刘家三房引以为戒,不要跟上一个村医相提并论。”小于举人知道财帛动人心,现在不犯错误,不代表以后不犯,偷偷的漏下一点无可厚非,人无完人么,但是要是跟付大柱子一样,那就另论了。
  “这您放心,我们家肯定不会认钱不认人。”刘老实难得硬气了一把。
  “我家里还有事情,就先告辞了,大家没事都散了吧!”小于举人不想再在这里看付家的人闹腾,直接带着石宏大走了。
  走在路上,石宏大担心的握着他的手:“你没事吧?”
  “没有!”小于举人灿烂一笑:“我可高兴了,这个人总算是被人收拾了!”
  “就是动作太慢了,这才收拾掉。”明显,石宏大有不满意的地方。
  “这样才好,总不能我刚放话说要收拾他,就立刻出事了,这样我也说不清,但是现在嘛……哼哼!”能收拾掉当然好了。
  不然小于举人总觉得不自在,家里谁不敢让生病,万一病了之后,是让看啊还是不让看啊?
  此事过后,大家再也没有提起来,不过付家的两兄弟拿了家里的全部家产,去了县里,说是活动找关系,起码要知道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个判罚?
  付二柱子家一直没反应,亲兄弟都这样了还没反应,大家觉得他这人可真是让人无话可说了。
  九月末的时候就下了霜,等到了十月初一,竟然上冻了!
  这才到十月份,外头就已经是寒风呼啸,并异常的冰冷。
  “这十月份怎么冷的跟腊月似的?”小于举人早早就烧了地暖,外头孩子们上学的学堂也早就烧上了,如今一天两顿饭,且供应一顿点心。
  “恐怕今年冬天要冷了。”石宏大给小于举人端来了一碗羊杂汤。
  中午不吃饭,但是喝汤是可以的,石宏大又说过小于举人身体不好,黄大厨就每天中午炖个汤,一开始怕小于举人虚不受补,汤都是青菜的,不敢大补,怕补过了头。
  后来循循渐进,去年每天中午还都是些菜汤,今年就改成了肉汤,尤其是冬天这个时候,喝点牛羊肉、骨头、内脏等做成的汤水,可以让人全身舒泰。
  “那怎么办?”小于举人都要傻眼了,平时不冷的时候,两个冬天过下来,他都觉得冬天是个残酷的季节了,如今竟然还要冷吗?他简直想象不出来!
  “明天我去一趟县城,再买点蜂窝煤回来。”石宏大决定了,柴火多备一些总是不会错的。
  “好吧,你多带些钱去,还有棉花也来点吧!”家里的棉花虽然够多,可小于举人心里不安,这种不安来自最近变化无常的天气。
  石宏大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吃了早饭就带着巴家父子赶着大马车去了县城,为了赶回来,他们必须起早,回来的时候,恐怕就得天黑了。
  一直到天擦黑,人才回来,原来又买了两千斤的蜂窝煤,还有宰好了的一头牛,以及五头肉羊。
  反正这个时候也不怕肉坏掉,冻上就行了。
  还有两百斤的棉花,和十来匹的细棉布。
  虽然冬衣早就做好了,现在宋氏母女做的是春衫,但是可以给大家都多加两床被子。
  而石宏大还带回来一个消息,关于付大柱子的。


第190章 小寒瑟缩
  “付大柱子这次惨了。”石宏大一回来就去找了小于举人。
  “你遇上他了?”小于举人一惊,付家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嗯,他被羁押后发配辽东开矿去了。”石宏大乐呵呵的告诉小于举人:“他们家卖了所有的财产,跟着他一起走了!”
  “啊?”于良吉惊讶了,他都不知道哎!
  “听说他们家可是交了一千两银子的罚款,才给轻判了的,不然恐怕就不是发配辽东挖矿了,而是贬到前线去当炮灰了。”挖矿还能活几年,到前线去当炮灰,一旦战事起来,就是死路一条。
  炮灰营是军中消耗最大的一个营地,那里的人都是穷凶极恶,朝廷轻易不砍人,只是去炮灰营,不比杀头轻多少。
  “刘文喜,刘文喜!”小于举人颠颠跑出去找刘文喜。
  “小老爷,什么事?”刘文喜正在盘算入冬之后,他们家的财产,小老爷今年同样没有卖掉粮食,他们家吃的一直是老本。
  不过也不知道小老爷是怎么想的,去年卖花生的钱,今年这个时候,才花了一半,剩下的都存着呢。
  而且县里也给了小于举人举人应有的待遇,他的年奉虽然少,但是对于刘文喜来说,蚊子腿儿再小也是肉。
  “付大柱子家怎么样了?”小于举人这两天因为太冷,都很少出门,天气冷的太邪乎了。
  “他们家卖了房子和田地,已经搬走了。”刘文喜不喜欢付大柱子家,他也抠门儿,但是绝对是合理的抠,而付大柱子家则是不遗余力的抠!
  他们不对自己抠,对外人抠!
  付村医的事情,别说整个十八里铺了,也不知道是谁那么大嘴巴,给说了出去,几乎别的村子都知道了!
  现在都可怜十八里铺的人,有这么一个村医,甚至还有人猜测,说十八里铺以前病死的那些人,指不定是怎么死的呢!
  “哦……。”小于举人听说之后,也无语了,这些人聪明的跟他不相上下啊!
  因为他当时就有这个联想了,现在大家都有这个联想,付大柱子一家肯定无法在此地立足,不走还能怎么样?
  “那付二柱子家可有什么表示?”小于举人想到,这家人还有个实在亲戚呢。
  “能有什么表示?听说付大柱子家都搬走三天了,付二柱子才知道,去看的时候,已经人去家空喽!”刘文喜知道的也不多,但是谁让他这几天出去在村子里收购了些农作物,好给自家冬天的时候吃。
  他是买主,给的价格也公道,大家都知道他是小于举人家的管家,对他当然热情三分,他又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跟谁都能说上话,跟谁都能称兄道弟,很快就与大家打成一片,顺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
  “啧啧!”小于举人起身回了屋子,石宏大已经洗漱完毕。
  “世事无常啊!”小于举人感叹,当年付大柱子家在村里地位超然,连老村长的面子都不给,现在却人去家空,听说连铁锅都搬走了,还不是白天搬家的,而是半夜搬走的!
  因为付大柱子家有大马车,还是两套马车,搬家不能更快了,半夜走了之后,第二天上午有人去换班守门才知道。
  “他们家就是不搬走,也过不下去了。”石宏大幸灾乐祸,他可是对付大柱子没好感。
  现在全村的人都跟他们好似有仇一样,怎么过下去?
  付家可是还有两个儿子没有娶亲呢,据说是因为付大柱子家的眼光高,看不上村里的村姑,人家看中的是官家小姐。
  可是你一个村医的儿子,一没家财,二没功名,三没长相,怎么可能有官家小姐看上你?
  现在好了,家产都卖了,两个儿子带着老娘去了辽东,跟老爹一起开矿去了。
  最让人齿冷的是,付二柱子竟然一点都没关心过他亲哥付大柱子,人都走了两天了才知道,而且第三天的时候,付二柱子家的竟然在大门口谩骂不休,说付大柱子家不地道,卖了祖屋竟然不跟弟弟说一声,这祖屋可是有付二柱子一份云云。
  这意思,是付二柱子吃亏了!
  这件事情刚过两天,张家就来人了,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过来看一看于宝宝,去年于良吉他们作过了,今年张家来了就谨慎多了。
  虽然做饭做菜都很中规中矩,但是也要在看不到的地方注意细节。
  例如做的东西都很名贵,吃的清蒸牛肉,牛肉这个时候虽然有,但是价格很贵的;例如顿顿都有青菜,这个时候都上冻了,青菜也涨价了。
  不过张家这次老实了很多,就连张老太太也转移了目标:“听说你们这儿的付村医,被查了啊?”
  这个时代虽然有报纸,但是小老百姓是不看的,县城里的读书人看得多,和一些大家老爷们,小于举人不看报纸,是因为他知道报纸上的东西,肯定半真半假,而且他们这里偏僻,报纸根本递不过来,最多只能到县城。
  他要是想看报纸,想知道时事新闻,还得每天跑一趟县城,何必呢!
  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去看看大棚里的蔬菜呢,如今蔬菜也种了出来,就是因为天气太冷了,长得不太好,没有办法,再烧的热乎,外头的天气如此,也会影响到大棚里的收成。
  所以如今大棚里只有青菜可以吃,结果类的不行,还不到时候,倒是自家原来储存的青柿子,如今已经捂红了,用来做菜还是能唬一唬人。
  因为于宝宝喜欢吃柿子炒鸡蛋,家里这两天每一餐都带着柿子炒鸡蛋。
  “是啊,当时就给带走了!”跟老太太八卦的肯定不是小于举人,而是管家娘子陪聊。
  这俩人聊的可好了,几乎十八里铺发生过的事情,就没有刘宋氏不知道的。
  倒是张老爷子,对小于举人提议:“今年冷的这么早,指不定冬天怎么着呢,你可要提前准备好烧的啊!”
  他怕这些人都是年轻没经验,万一柴火准备的不够可就糟了。
  “您放心,秋天的时候,已经弄了不少枯树回来,还买了蜂窝煤。”小于举人让老人放心:“家里肯定够烧。”
  “那就好,这天气一下子变的这么冷,连大人都有点受不了,你们也要当心孩子。”张老爷子看着屋里暖洋洋,一点都不怕冻着小外孙了。
  “是啊,这才十月份,就给他穿上了毛靴子,戴上了毛手套,甚至连帽子都有,就是怕他冻着,幸好到了十月中旬,就要放寒假了。”今年天气冷的早,两位先生也怕孩子们冻着,就提前半个月放假。
  “听说你们这儿的学堂,考上了八个童生?”张老爷子这次来也是有目的的,十八学堂考上了八个童生的事儿,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是啊!”小于举人一下子就承认了:“明年开春之后,带他们去考秀才。”
  如今这八个人是定下来了,哪怕是放了寒假,他们也是不放的,就住在学堂里,明年可是要考秀才呢。
  连过年都不能有假期!
  就跟当年他高考一样!
  秀才的考试一共有三种最常见的方式,和两种不常见的,不过这五种的内容,小于举人融会贯通,让八个孩子死记硬背!
  他们之中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十岁,过了年,还能涨一岁。
  这般年少成名是不好,但是不行,小于举人等得了,他们的家人等不了。
  要是不看到成绩,他们是不会放心让孩子继续上学的,毕竟更多的孩子,是不想上学,他们只想在家种地。
  学习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还不如做点农活呢。
  张老爷子一惊,竟然是真的?
  “真的呀?那可太好了。”张老爷子感叹不已:“我们那里的学堂虽然是公立的,却……哎,不说他了!”
  他不想说,小于举人也不追问,改了个话题,问起了今年的收成如何?
  张家今年收成不错,今年的雨水足,谁家的收成都很好,甚至还有增产的,张家光是苞米收入就有一千二百两之多,还不包括别的东西。
  像什么豆子、高粱之类的,都不算在内呢!
  “对了,去年正月的时候,听说三舅兄的内人有了身孕,怎么一直没消息告诉我们生男生女啊?”小于举人突然想到,按照月份推算,这应该生了吧?
  恐怕都要满月了!
  发现怀孕的时候,最少也得是一个月了,去年是正月的时候知道的,今年这都十月份了。
  谁知道张老爷子很是尴尬了一下,还是张家三舅兄不怕丢人的道:“啥有了不有了的?她那是吃多了撑着了,没揣孩子!”
  小于举人:“……!”
  他这边问了,其实刘宋氏那边也问了,不过她得到的消息很全面,晚饭过后,张家人去了客房,她就趁机跟当家的一起溜达过来,跟大老爷小老爷说了。
  原来过年的时候,张家也同样有很多年货,例如冻柿子,冻梨,这都是冬天能吃的水果,东北这边没几样水果,而冬天能吃到的也就这两样,最多有个冻苹果,还很贵的那种。
  张家老三的媳妇儿,嘴馋,又心眼小,他们这一房的孩子才两个,而大房和二房都是四个,这花的钱是公中的,等于是大家一起赚的,吃的却是前面两房多,他们这一房少。
  于是这女人就有事没事狠劲儿的吃,冻柿子冻梨虽然不贵但是也不便宜,平时都是过年的时候吃上两个,小孩子小的更是不能多吃,怕凉着。
  可她不理解啊!
  她就可劲儿的啃冻柿子和冻梨。
  结果啃过了头,脾胃被凉着了,吐了好几天,加上她吃冷的东西,又是在冬天,这葵水就没来,哦,古代管女子的月经叫天葵,葵水等别称。
  自己已经是生过两个孩子的人了,当时就宣布自己有了身子,窝在炕上不起来,那段时间正好过年,家里一大堆的事儿,她就全推给两个嫂子了。
  正月的时候,于家送过去的青菜,里头的黄瓜,她就给吃了两根,可能是吃的凉东西太多了,那两根黄瓜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肚子疼的受不了,加上家里人都以为她有了,就找了村医过来给她看看,毕竟肚子里还有一个呢,真出了啥事儿也不好。
  也不顾大新正月的就请大夫上门不吉利了。
  结果大夫一号脉,好么!
  冷东西吃多了,脾胃不和,没怀孕!
  然后张家差点成了张家村的笑话,要是没有另一件事情的发生,他们家今年可难过了。


第191章 冰冷冬月
  “噗!”小于举人听完这诊断就喷了!
  这也太奇葩了!
  “张家村,出了什么事?”石宏大更关注的是另一件事情。
  “您的继母,那个石张氏,所出的大闺女,不是嫁到了孟家庄么?但是听说走亲戚的时候,在她表哥的家里,那个,喝多了,睡着了……。”刘宋氏小心翼翼的措词:“……跟她丈夫和表哥躺一张炕上了……。”
  小于举人:“……!”什么情况?
  石宏大也傻眼了,这么说很暧昧啊!
  原来石荣娘跟夫婿孟宪臣回了外祖家,张老八家在张家村还算是有钱人家,虽然家里头生了不少,可都过得不错,加上没有分家,一年到头也有不少钱财。
  石张氏回娘家回惯了,顺手拿点什么都有可能。
  而石大不一样啊,虽然住在石家村,可石大没有直系亲属,头一个妻子还很得大家喜欢,这嫡长子在家遭的罪,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偷偷地护着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