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牛男_报纸糊墙-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上山头两天,一部分人负责挖地基平整土地,一部分人负责砍树。这两年罗蒙在牛王庄上种的果树不少,以后也会继续种下去,所以这会儿从山上砍几颗根本不算值钱的木材用用,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砍掉一些杂树,他到时候还能把果树种哪儿呢?
这次的吊脚楼,最后按罗蒙的意思,修了个四合院模式的,倒是有不少网友给他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计划,还有画了设计图出来的,不过这些构想设计,美则美矣,就是不太安全。
在这种荒山野外的搞情调建独立小木屋,到时候哪个倒霉蛋要是半夜起来上厕所把自己的腿给摔瘸了,喊破了喉咙别人也未必听得到。这山里的信号又不稳定,手机信号时好时坏,随便出点什么事,那真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种四合院模式的吊脚楼盖起来速度更快,地基一打就是一片,上面的小房间一隔就是一间,省时省力。他们家的刺玫花都快要开了,老周当然希望这个吊脚楼能够快点建好,别到时候错过了花期。
不过在有些细节部分,这些城里人还是很坚持,比如楼梯的设计,走廊的设计,扶手的设计,窗户的设计,以及桌椅板凳的设计,等等。
这两栋吊脚楼的三面都是房间,只有靠门的那一面不是,进门左侧是男厕女厕,右侧是男浴室女浴室,外表看着跟其他房间也没什么差别,一进去就看出不同来了,不是像各个房间一样的木质结构,而是水泥瓷砖的。这也是那些城里人一再坚持的结果,整栋建筑的风格必须要统一,从他们手底下建出来的吊脚楼必须要美要协调。
等山上这两栋吊脚楼基本完工的时候,郑博伦也领着一队人马,从上水村那边,那网线和电线扯出来了。
郑博伦这家伙真是个全能型人才,铺路修桥盖牛棚修水库种过树扯电线,好像就没有什么是他不会的,每回只要看着他,老周就觉得自己这牛王庄上真是人才济济。
阳历三月底,罗兴佑在他们家网店上架了一样新商品,不过这回卖的却不是东西,而是老周家新推出的“牛王庄采花行”活动的名额预定。
第一批总共在他们家网店发放三百五十个名额,据说他这一回在山上建的吊脚楼总共有两百多间屋子,每间屋子预计要安排两个人入住,总共能容纳近五百人,其中有差不多两百个名额,已经被那些帮忙修房子的人给占了。
“牛王庄采花行,放松身心不花钱。”
“新建吊脚楼,每两人一间,可安排夫妻房,每日三餐从山下准时送达,另外还有小厨房,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山上有蘑菇有野菜,油盐酱醋以及部分蔬菜免费供应。”
“每人每天采摘刺梅花瓣三公斤,食宿费全免,超出部分,以每公斤三十元发放工资。有意者请在近期注意该网页的名额发放,发放时间定为每天上午九点半,不一定每天都有。”
“此名额不得转卖,一经发现,永久拉黑。”
关于这一次采花行的活动介绍很简单,不过下面贴的几张照片,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其中有山涧溪流,有草地野花,有新建的吊脚楼,还有各个房间,以及公共卫生间浴室厨房的细节照片,还有成片成片含苞待放的刺玫花。
不过大湾村淘宝直营店的客服赵冬玲,怀疑这些人根本没看介绍也没看照片,因为她刚刚把三百五十个名额上架不到几分钟,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了。
第243章
当牛王庄上的大马士革玫瑰开始打苞的时候,山上的刺玫花已经成片成片地开放了。
在第一批上山采花的人到来之前,老周就把庄上几头健壮的小公牛借给了镇上几户之前填了表格的人家,让它们以后就在水牛镇上拉牛车,牛王庄上,则是又从山上挑了一批较嫩的小公牛下来学着干活。
因为老周之前就给了这几户人家通知,所以在水牛到位之前,他们早早就准备好了牛车,等这些上牛王庄采花的人乘车到达水牛镇汽车站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辆辆套着黑色大水牛的牛车。
只见几个赶车的人很有秩序地将牛车停放在车站外面的马路边,汽车上的旅客一下车,几个正站在路边阴凉处聊天的汉子就凑过来热情地招揽生意。
“这是要去牛王庄的吧,坐不坐牛车,一个人一块钱。”
“一块钱,”打头几个下车的外地人都有些吃惊,他们来之前查过,听说从镇上到牛王庄还有不少路呢。
“哎,他们那车子太慢,等你们慢慢悠悠晃上去,太阳都下山了,坐三轮车吧,每个人五块钱,二十分钟就到了。”一旁开三轮车的也跟着笑嘻嘻抢客。
老周家那个牛王庄搞得好,现在每天来他们水牛镇的城里人都不少,那些人来来往往的,总能给他们带来一些生意,这几天虽然被这些牛车抢去不少,但是总体来说,生意还是过得去,实在不行,找老周借头牛,学那些人一样赶牛车嘛,反正只要他们水牛镇发展好,也不愁没有挣钱的路子。
“从这儿到牛王庄,坐牛车得多长时间啊?”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问那个赶牛车的汉子,和她一起的还有一个年纪差不多的中年男人,另外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看起来像是一家人。
“不到一个钟头,现在是下午两点多钟,这会儿上牛王庄,反正也是赶不上中午饭了,你们也甭着急,慢慢的就是。”赶车的汉子笑着说道。
“咱就坐牛车吧?”妇人问另外两人道。
“行啊,长这么大还没坐过牛车呢,真新鲜。”中年男人说着,就把行李往一旁的牛车上面放。
“妈,你先上。”妇人扶着老太太上车,然后自己又坐上去。
“我们也坐牛车吧。”后面下车的几人,也多是选择乘坐牛车,便宜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图新鲜。
附近几个赶车的,也纷纷过来帮他们拿行李,都是前面的车坐满了人,才往后面安排,这也是他们这几天定出来的规矩,省得往后因为抢客伤了和气。
“一辆车就拉五个人啊,这可是上山,牛犊子还嫩着呢,多了拉不动。”
“我们这里三个,再上来两个吧”
“这位小哥行李多,你一个人算两块钱,咱少上一个人,成吧?”
“行吧,没关系。”
“走嘞。”一辆牛车坐满了人,赶车的人一甩鞭子,前年那头水牛便稳稳迈开步子,熟门熟路地拉着车子往前面走去。
“哎,那你们一趟就赚五块钱啊?”路上,中年妇人忍不住问赶车的汉子说。
“嗨,有这样就可以了,一趟走个几块钱,一天挣个几十块,也不是啥辛苦活儿,家里那婆娘编编篮子,一天也有几十,咱小地方没啥大消费,有这些个收入,日子就过得了。”赶车的中年男人面上带笑,精神状态很是不错。
“听说牛王庄的菜卖得很贵啊。”当了这么长的牛王庄铁杆粉丝,对他们这边的事情多少也听说过一点。
“我们本地人,要不了。”赶车的男人也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自家院子里就种着菜呢,阳台上还发蘑菇,都是跟老周那儿买的菌包,等蘑菇出尽了,还能堆到菜地当肥料。对了,咱镇上还有个游泳馆知道不?我们水牛镇的本地人去游泳也便宜,我孙子现在一个星期都要去两回,也要不了多少钱。”
他们一边说着,车子已经行到了小溪边,牛车四周有栏杆,上面有遮阳棚,四周却都是通风的。几人坐在车上,看着宽阔的小溪中缓缓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水里还长着一些不知名的绿色叶子,叶子下面时而还有小鱼游过,小溪两岸时常可以看到垂钓的男人们。
水面上还飞着许多鸟儿,最常见的有燕子有麻雀,还有许多他们叫不出名字的鸟类,其中最显眼的是几对白色大鸟,它们时而飞起时而落下,在这片水域附近徘徊觅食。抬头,还可以看到成群成群的鸽子从空中飞过。
“这地方真不错。”妇人的丈夫也忍不住感叹说。
“真清净啊。”老人也这么说道。
“咱这向来都不错的,就是从前太穷,没地儿挣钱,自打老周弄了那个牛王庄,外地人上咱们这儿来的就多了,拉动当地经济么,现在好多了。”赶车的男人呵呵笑道。
阳光灿烂,春风拂面,前后几辆牛车不急不缓地从溪边行过,一会儿又拐上了马路,向着牛王庄的方向而去。
盘山公路又拐了一个弯,赶车的汉子说:“前面就是大湾村了。”
“那个白色的大风车是干什么用的?”车上的乘客一眼就看到对面山坡上那个风碓。
“那是风碓,他们村子里的人做米粉用的。”赶车人解释说。
“这儿还有水库呢?”
“这是老周家的水库,他们家的小河虾最好吃,可惜这几个月没有,说是起码要等端午。”
“砰砰砰……”他们正说着,前面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响声,然后又听到一个男人骂人的声音:“跑!再给老子跑!等老子端了你那个茅草大棚,看你今年冬天还有没有嫩草吃!”
车上的人纷纷转头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看见一头高大健壮的水牛从前面一个路口飞奔而出,只见它甩着自己庞大的身躯,一步一跃,几下就蹦上了路边的梯田。
跟在它身后的是一个年轻男人,这男人挽着裤腿,脚上踩着一双黑色布鞋,无论是他的脚还是他的鞋子上面,都沾着许多泥巴。他见水牛上了梯田,就挥着手里的棍子在下面骂道:“快给老子下来!一会儿踩了人家的稻田,看我怎么收拾你!”
“哞……”二郎在山坡上低低地叫唤了一声,它也不是故意踩坏那几颗小树苗的,刚刚有一头外来配种的公牛竟敢向自己挑衅,不抽它能行吗?
“老子那些阿月浑子一株值多少钱知不知道?竟然一下就给我踩折了两株!”罗蒙气得跳脚,前两天山上那些留种的莲藕都挖出来了,剩下地里的泥鳅,他今天刚好组织人摸泥鳅,想把鳅种撒到其他几块藕田中,没想到也就这小半天的功夫,二郎竟然给他闯这种祸。
两株阿月浑子,那得值多少钱啊?当初他用三株阿月浑子的实生苗就换来多少好东西,这败家的玩意儿!
“哞……”二郎也知道自己闯祸了,在梯田上甩着尾巴,小声地叫唤着,希望罗蒙能够快快消气。
“快给老子下来!杵那儿干啥?”
“噗……”二郎打了个响鼻,看看罗蒙,又看看它手里的棍子,最终还是慢慢从梯田上跃了下来,打就打吧,反正也就是那几下的事,几下挨完了就过去了。
“看看你把人家的田埂都踩成什么样?”罗蒙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又只好爬上那几块梯田,从田沟里挖了一些淤泥重新把田埂糊上,虽然做得没有原来的整齐细致,好歹别漏水了。
“老周啊,这是咋了?”前面一辆牛车行得近了,赶车的男人就扬声问罗蒙道。
“嗨,也没啥,就是二郎这家伙跟人家顶牛,踩了山上两株值钱的果苗。”罗蒙就着田里的积水草草洗了个手,从梯田上下来,站在马路边,问已经走到近前的牛车上的几个人说:“是来参加这次采花行活动的吧?”
“是啊,你就是罗蒙吧?”这一路上,他们已经知道水牛镇上的人们都管牛王庄的主人罗蒙喊老周,再看眼前这个年轻人,别说,跟网店上那张照片的风格还真的挺统一。
“没错,我就是罗蒙。欢迎观临牛王庄!”罗蒙笑眯眯地对他们说道:“前面的路不平整,牛车不好拉,大伙儿都下来走几步吧。”
“哎,好的。”车上的人倒也很好说话,原本他们就是说好了拉到牛王庄的,如今写着“牛王庄”三个大字的石碑都近在眼前了,在这里让他们下车也没什么不对。
“这牛犊子还可以吧?”罗蒙拍了拍拉车的小公牛,问赶车的男人说道。
“好得很,力气大,还特别听话。”男人口里直夸。
“那就好,这牛犊看着壮,其实还嫩着呢,你们使唤起来也悠着点,等再过个一年半载的,差不多就能长结实了。”拉车这活儿不轻松啊,罗蒙真有点心疼自家这些小公牛。
“咱都注意着呢。”
两人说话的功夫,后面几辆牛车也都到了,见前面的人下车,后面的人也都跟着下车,大伙儿都提了行李,跟着罗蒙一起,步行上牛王庄。二郎甩着尾巴在前面带路,至于罗蒙刚刚说要揍它的事,他自己好像是已经忘记了,别人当然也不会多嘴去提醒。
“今天上午已经到了几批人,现在也都在山下四合院,四合院这边宿舍不够,安排不下这么多人,等一会儿吃过晚饭,我就带你们上山,这里上去也没多少路,天黑前就能到达。”路上,罗蒙给他们说了之后的安排,这些人也都没有异义。
“这路边种这么多草莓啊?咱去年买的草莓蜜饯,就是从这里摘的吧?”当他们沿着小溪行走的时候,见路边种着成片成片的草莓,有人忍不住就问了。
“是啊,你们要是待得够久,说不定能赶上吃草莓的时候。”罗蒙笑着说道。眼下好多草莓都已经开花了,等到刺玫花的花期过去的时候,肯定有不少草莓已经成熟能吃的。
“那些山坡上一丛丛开着白花的是啥?”又有人问道。
“泡儿刺,咱这里也有叫四月泡的,学名是叫树莓还是叫啥,吃着是不错,听说对心脏特别好。”罗蒙给他们介绍。
“这东西我知道,小时候没少吃。”后面一个大姐说道。
等一会儿上了山坡,这些人又对山上那一条条的水沟和水沟里的水坑感兴趣了,看着水沟里游着的溪石斑鱼,有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抓,可那些小鱼儿哪里又是那么容易就能抓得住的。
这天晚上四合院里开了两次晚饭,在平时的晚饭时间前一个钟头,就给这些一会儿要上山的人单独开了一顿,等他们吃完了饭,稍作休息之后,罗蒙便带着他们上山去了。
另外,还让二郎和另外两头小公牛帮忙驮了一些玉米面馒头一些小菜还有几十斤白米上山,二郎这家伙今天刚刚闯了祸,这会儿乖得跟什么似的,好使唤得很。
这些人的晚饭吃得早,这时候又走了一段山路,等到了晚上,肚子肯定还得饿,老周再怎么抠,也没叫自家长工短工饿过肚子的。一会儿等到了吊脚楼那边,他会安排人用这些白米熬上粥,馒头也都上了蒸笼,晚上谁要是肚子饿了,就自己去食堂找吃的。
食堂就设在四合院正对着大门的那一屋,屋子比别的小屋要大上许多,里面还有一个小厨房,虽然说以后一日三餐都是从山下送上来,不过山上的人要是想给自己开个小灶什么的,也是办得到。
这一天抵达牛王庄的人数总共有一百多,都被罗蒙安排在了上水村东侧那个吊脚楼,这些人脚程不快,尤其有些人的行李还比较多,罗蒙特地放慢了速度,等他们到达吊脚楼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分配好房间,又交待了一下注意事项,尤其是安全方面的问题,然后又安排他们把白粥熬上,柴火都是现成的,之前他们修这个院子的时候,剩下的树枝和下脚料都晒干了堆成柴堆,这边也不怎么开火,估计能用好久。
“那我回去了,明天一早会有人送早饭过来,咱山上的刺玫花种在哪里,刚刚也指给大家看过了,大伙儿明天吃过早饭,就自己安排安排开始干活吧,最好是能够分小组行动,安全上有保证,也更好管理。”罗蒙离开前,又忍不住叮嘱他们说。
“放心吧,一天三公斤花瓣,保证完成任务。”一个年轻人自信满满地说道。
“别以为三公斤不多,咱刺梅花的花瓣比较薄比较轻,要摘够三公斤也没那么容易。对了,篮子什么的,就都在咱吊脚楼下面的杂物间里头。”
“知道了,你刚刚已经说过了。”
“那行,那我下山了,你们注意安全啊。”
“这么晚你一个人下山啊?要不然干脆在山上住一晚吧。”见外面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了,有些人就劝罗蒙留在吊脚楼这边过夜。
“没事。”罗蒙摆摆手,带着二郎它们出了院子。
这大晚上的,山路确实不好走,而且现在冬天也过去了,那些冬眠的蛇都已经从洞里爬出来了,就怕一个不小心踩个正着。
“二郎啊,要不你驮我下山吧?”罗蒙走着走着,就跟二郎说了。
“哞!”二郎不太乐意地叫唤了一声。
“你这臭小子,下午那两株果苗的事情还没跟你算账呢,亏老子把你养得这么高这么壮,驮一下都不肯……”
罗蒙念着念着,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光影在晃动,像是谁拿着手电筒正往这边过来的样子。
“谁啊?”罗蒙扬声问道。
“是我。”肖树林的声音从下面山坡上传来。
“你怎么来了?”
“看你还没下山,上来瞧瞧。”肖树林说着,几步就走到了罗蒙他们跟前。
“你上来干啥?我自己能下山,这不是还有二郎它们呢吗?”罗蒙嘴里这么说着,心里其实还是很高兴的。
“二郎能顶啥用?”肖树林笑着,并排走在罗蒙身边。
“也是。”罗蒙哼哼了一声,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他往肖树林身边靠了靠,感受着从他身上传来的暖暖的体温,在这早春微凉的晚上,感觉分外踏实。
“噗!”走在前面的二郎轻轻打了个响鼻,没敢大声抗议,果苗的事情还没揭过去,它这两天最好还是低调点。
第244章
老周刚下山不久,吊脚楼的厨房里便飘出了阵阵粥香,灶台周围很快就围了一圈人。
“哎,真香,”一个约莫三四十岁的大姐忍不住往锅边凑了凑。因为不是在节假日,小孩们都上学呢,这回来牛王庄参加这个采花行活动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大,很少有孩子,其中倒是有不少老人。
“老周这回可大方了,给咱拿的是庄上的蟹田米。”另一个老伯笑眯眯说道,他就是彤城本地的,他儿子常常来牛王庄干活,这回也是因为他儿子参加了这个吊脚楼的搭建工作,才给他们夫妻弄来了这么两个名额。
“这个米我知道,之前我儿子还给我带过汤圆和米糊呢,就是这个味儿。”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的老段也跟着凑热闹,段老板这回也参加了这个吊脚楼的建设工作,回头就把他老子和另外两个相熟的老头弄上了牛王庄。
“老周家那个汤圆,嘿,绝了。”
“就是买不着,他也不爱弄,听说往香港那边倒是卖了几回。”
“还有这事啊?”
“听我儿子说,人家给他价格不是一般的高。”
“哎,万恶的资本主义啊,有点好东西尽叫他们给倒腾过去了。”
“对了,你们几个打哪儿来的?”
“咳咳。”老段清了清嗓子,好容易吐出来两个字:“南方。”
“哦,是从广东那边过来的吧?一听你们这口音就像是说白话的。”一个六十出头的老头笑着问道。
“没错。”是会说白话没错。
“我跟我儿子儿媳妇他们从北边下来的,咱那边最近气候不好,灰尘大。”另一个老太太这时候也说了。
“这事全国人民都知道,最近新闻不是总说。”
“主要是去年太旱,除了南方部分地区,其他地方都少雨。”
“他们这儿倒是不错,咱今天上午坐牛车一路上山的时候,空气真是好得很。”
“海拔高,到处都是山,空气肯定得好啊。”
“你们上午就到了啊?我们几个下午才到的,那牛车可真便宜啊你说,一个人才要一块钱,这一路慢悠悠走着,到处都透着舒心,我跟我老伴说了,以后要是能在这地方养老就好了。”
“我刚刚在院子里都跟那些老人打听过了,他们这地方的房子可不便宜,以后估计还会更贵。”
“不知道他这里有没有长期招人的?”
“之前不是招过一次人,说是种蘑菇的,我那时候就看到了,就是活儿太重了点,跟我闺女商量了半天,最后还是没去。”
“山下院子里那些老人倒是挺好,想来就来,自由得很,不仅管吃,每天还给三十块钱,有些岗位的工钱还更多一点,活儿还不重。”
“那是给他们本地老人的,咱外地人没那待遇。”
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外头的食堂里也已经聚了许多人,有些人等不及白粥煮出来,就先抓了两个被蒸得软蓬蓬的玉米面馒头配着小菜干嚼。
“唔,之前我也在网上买过这个馒头,不过总感觉他们这里的好像更好吃一点。”靠门的一张饭桌上,一个五大三粗的年轻男人正大口大口地咬着玉米面馒头,时不时再还手抓两块碟子里的小菜,连筷子都不用。
“哎,又吃完了,还得去拿几个。”
“我去吧,你们还要几个?”
“我还得吃两个。”
“两个。”
“三个。”
“我再要一个。”
“你这都吃三个了,还要?”
“嗯,再吃一个就行了,得留点肚子喝粥。”
“……”
“你们这回打算在这里待多久啊?”又一大盆馒头端上来,桌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