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这不科学-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娟娟嫉妒梁丝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凭什么都是女孩子她就能梁丝丝那么好的待遇,她虽然得宠,但再怎么样都比不上男孩子的地位,她敢对着堂姐妹们呼来喝去却重来不敢和堂兄弟们呛一声。梁丝丝的头发又黑又滑,她的头发就跟稻草没两样。梁丝丝的皮肤又白又滑她糙得只比汉子好一点,所以她嫉妒梁丝丝,她就想着法的要抢她的东西!
  梁丝丝气得晚上饭都没怎么吃,她外婆最疼是女儿,也就心疼外孙女,晚上偷偷给她塞了个鸡蛋吃,被徐娟娟看见了又是一通闹。
  梁丝丝心里很是愤愤不平,她姥姥可不重男轻女,看她妈和她大表姐就知道了,就受她姥姥疼爱,自己娘不疼怪得了谁?
  梁丝丝生气,她出来没有觉得自己比谁高一等,也没从没看不起谁。女孩子爱美怎么了?那个女孩子不爱美,她这么多年来不就这么身漂亮衣服,想安安静静臭美一下怎么了?
  梁丝丝不开心,晚上委屈得不行,嘀嘀咕咕半是抱怨半是撒娇地和梁大娘说了,梁大娘第二天脸色就不是很好看,当即把徐娟娟她娘弄得挺下不来台的。徐娟娟她娘一辈子掐尖儿要强,最讨厌的就是梁大娘,被她这么一弄脸上又是难看又是气愤。梁大伯神色淡淡的,当时是一点话没说,等中午吃饭的时候明里暗里说了几句。许娟娟她爹脸上有些难看,心里把他女儿和媳妇气上了,晚上关上门就是一顿打骂。
  徐老太太性子虽然软弱了些,但对钱粮那是出于支配地位的,梁大娘带回来了半斤红糖,一斤腊肉,半斤灌肠,五个加糖的粘豆包和十个不加糖的粘豆包,半斤江米条,六个鸡蛋,六两上好的地瓜干,两斤普通地瓜干。这算是大礼了,所以徐老太太也舍得。给了二十个加糖的粘豆包,半斤猪肉,一斤红枣,两斤小麦,还有一斤发好的豆芽。她给她媳妇准备回娘家的礼可连这一半都不到,可谁让她们娘家回的礼也少呢?
  梁大伯一家在吃晚饭前赶回了家,晚上俩小姑娘在被窝里说话。
  “你生什么气!你不该生气,你就得继续笑,时时刻刻在她眼前晃,她们就是嫉妒,就得让她们嫉妒,怎么了?我们还穿不得新衣服了?她就是见不得人好?说谁土里土气呢,就说她自己!”梁町可不是像徐田田那样干巴巴地安慰人的,她和梁丝丝关系好,什么事情都和她说,所以梁丝丝姥姥家的事情她都知道,她还记得去年那红丝带的事儿呢!
  “你说你,去年傻兮兮地把东西给人家就算了,今年去走个亲戚还能把自己气个半死,真出息啊你!”梁町恨铁不成钢地说,她这泼辣得性子不像田芳也不像梁建良,但心态还是很像田芳的。不过别人怎么气你怎么诋毁你,都是出于嫉妒,既然嫉妒,那就说明你比人家好,只要你一直比人家好,一直让人嫉妒,气死的还是别人,自己干嘛为比不上你还要伤害你的人生气呢?
  “我还生气呢,你都穿了一次新衣服了,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呀。”梁町很是期待穿新衣服,眼巴巴地等到了要走亲戚的时候了却发现已经不需要了。
  “过年穿呀,等过年的时候,那你就能穿新衣服了,我的衣服穿过一次不能算了。”梁丝丝也不生气了,也不委屈了,就笑嘻嘻地闹梁町。
  “那不一样!”
  “怎么就不一样了?”


第30章 
  梁大娘回来的那天早上梁三婶就带着梁奶奶给准备的年礼回娘家了。梁三婶的年礼看起来和梁大娘差不多,三两红糖,半斤腊肉,半斤灌肠,二十个不加糖的粘豆包,两斤地瓜干,东西少了些,质量也差了些,不是梁奶奶要亏待梁三婶,而是梁三婶娘家太不要脸,梁三婶大早上的过去,就中午留了顿饭还是没任何油水的,晚上也没留人,晚饭还是回来吃的。别提回礼,就十个粘豆包当谁稀罕似的!
  梁奶奶气个半死,但不好显露出来,三儿媳妇已经很尴尬了,她再发作就显得刻薄了。
  梁三婶和梁三叔算是自由恋爱,顶下压力娶梁三婶是梁三叔这辈子最坚持的事情了,当时梁爷爷梁奶奶都不同意,梁大伯中立,梁爸爸也只偏向梁三叔一点点,没办法梁三叔娘家名声太不好听了。
  梁三婶她娘刻薄偏心又抠门,生了七个闺女才生出一个儿子,如果这样大家都不会说什么,偏生那七个闺女就留下了梁三婶这一个,剩下六个全给扔山里,把刚出生的娃娃给扔山里这不是就要人命吗?农家人虽然说重男轻女,但也不会这么狠心地扔这么多呀!好歹送人也是给留了条活路。
  如果梁三婶不是在他哥后面出生的,当时也得没命。梁三婶给他哥当牛做马地做了二十几年的丫鬟,二十多岁了才提出放人,一开口就是两百块加三转一响的聘礼,还要五百斤小麦,吓得人没人肯提亲。娶个吃商品粮的媳妇也没这么贵啊。梁三婶能干是能干,但都二十好几了还有一个算是拖累的家,硬是没人上门探口风。
  梁三叔从小不声不响的,老实巴交没什么存在感,但他孝顺父母恭敬兄长,是个本分的庄稼人,唯一执拗的就是要娶梁三婶。二老也是没办法,在梁三叔的坚持下和梁三婶娘家打了一年的拉锯战,给了两百块钱的聘礼,五百斤玉米面二十斤猪肉和十尺布将梁三婶给娶回家。结果梁三婶就穿着他哥改小了的衣服被净身出户了,当时把梁家人气得呀!
  不过梁三婶确实是好的,人老实勤快,性子又好,如果有什么让人不满意的话就是她和梁三叔一样,不声不响地,对娘家强硬不起来。而且刚嫁进来那会儿自卑得紧,尤其生了女儿后生怕自己要被休了。梁奶奶又是心疼又是恨铁不成钢。
  这几天在梁妈妈和梁大娘的“调教”下,不那么自卑了,但还是怕娘家。不过她对自己女儿那是一等一的好,照她说的——她身为女孩苦了这么久,肯定不能让她女儿跟她一样,她得尽她所能给她女儿最好的。
  梁三婶回娘家后没几天,梁姑父带着大儿子过来送了东西,梁姑姑正怀着,八个多月不方便过来,梁奶奶给梁姑父带了一斤红糖,半斤白糖,一斤红枣,两斤肉,半斤上好地瓜干回去又给了外孙三份压岁钱,每份两毛钱。
  梁姑父来了,离过年也马上不远了。除夕前天村里供销社特地买了不用票的鞭炮烟花,梁季宇缠了梁奶奶好久要到五毛钱,全买了烟花爆竹,至于压岁钱,那是不能动的!
  梁奶奶允许他们存私房钱,压岁钱就是大头了,除了三小,压岁钱都是一拿到手就藏起来了。梁大娘梁妈妈娘家会给些补贴,所以手里都有些私房钱,每人一毛一毛地发,梁三婶手里没一分钱,都是在双胞胎睡过压岁钱,年后才给小孩子们发的。
  大年三十这晚上的一顿饭是无比的丰盛。生产队今年没分猪,全交了任务猪了,村里别人家是想着法子弄来一些新鲜肉,实在没有的家里也都会存一些腊肉熏肉什么的,反正大年三十不吃肉的家人是很少的,在吝啬的人家也会在这时候大方上一回,更别说平时就挺舍得的梁家了。
  吃过早餐,中午大家伙都什么都没吃,都留着肚子等下午呢。梁季宇也不出去玩了,跟在大人后面瞎捣乱。
  炸丸子虽然是素馅儿的,不过用油炸过的又香又脆,里面豆腐嫩嫩的,腌萝卜丁脆脆,表皮又酥又脆,干吃味道正好,里面的豆腐萝卜又解腻;猪肉炖粉条里面的粉条又软又有嚼劲,和肉一起都染上了肉的味道,嚼起来就好像满口都是肉,猪肉炖得入口即化,不老不柴一口咬下去全是肉汁。粉条有得是,但肉是计算好的,四四方方的一块肉每人一有一块,多了没有,三小也没有。
  土豆丝是梁奶奶出马炒的,难得过年调料放得足,又酸又辣清脆可口,丝毫不比肉菜差;萝卜羊肉汤鲜得快能品出甜味,白萝卜软软的但还有些脆爽,用得是腌制不久的腌萝卜,比鲜萝卜更好吃,羊肉被切成了丝,没有一点膻味不说连肉带汤都是鲜得要让人吞掉舌头。
  小黄鱼做法很多,小黄鱼是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所以清蒸不好,就打上薄薄的面粉煎后做成糖醋的,酸酸甜甜很开胃,小黄鱼那嫩滑的鱼肉配上酸酸甜甜的酱汁吃得人很是陶醉。
  最后是这桌菜的主角上场了。糯米掺上江米弄到半熟,里面再加腊肉丁,炒鸡蛋,香菇丁,胡萝卜丁和调料装盘,最后放上被分成八份的螃蟹,上锅蒸熟。满屋子都是香味,两份蟹饭被端到桌子上,这道菜既有山珍也有海味,黄灿灿好的蟹膏陪着色彩丰富的米饭,那清香,那鲜味,还未入口就刺激着味蕾。软糯却不失Q弹的米饭融入了螃蟹的鲜味,香菇肉丁的陪衬使鲜味添了一份咸香。
  梁妈妈是南方人,海鲜是她的拿手菜,山珍和海味的结合威力是不容小觑的,看大家伙都不约而同拼了命地先抢这一碗就知道了。
  一顿饭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吃到了四点半,大家伙心理都高兴,只希望年年能有这样的日子才好。梁季宇最是无忧无虑,吃了丰盛的一餐,和长辈兄弟姐妹们玩闹一会儿,
  “梁季文,你出来一下。”湛九江是特意挑梁家吃完饭过来的。他们家就他和他爷爷两个人,照着平常的规格吃好饭就寻思着要给梁家送点东西过来。梁家帮他们挺多忙的,每天一天四趟地承包了他们家的挑水任务不说。梁爸爸也是每个月没趟不落地将他们的口粮从镇上带回来。即使梁爸爸一直说是帮梁外公领粮时候顺便捎上的,但他们也不能当理所当然。
  “怎么了”梁季文擦了擦手,连忙跑出来。
  湛九江把饭盒往梁季文怀里一塞,转身要跑,梁季文眼疾手快手臂一捞就把人抱怀里了。
  “奶,九江给我们添菜来了!”梁季文一只手拿饭盒,一只手抱湛九江,扭头往屋里喊。湛九江双手扒拉着梁季文禁锢着他的手,双脚也使劲儿扑腾就是动不了梁季文分毫。
  “快进来!外面冷,到里屋暖和暖和。”梁奶奶在里面喊。
  “九江吃饭了没呀”梁爷爷问。
  “吃了。”他就是吃了才过来的,他和他爷爷吃得比梁家早,也比他们早吃完。
  “奶,九江就和他爷爷两个一起过年,怪冷清的,就让他和他爷一起到我们家呗,还能帮我们一起包饺子。”梁季文提议。这个月村里忙里忙外地热闹,有时候他看着湛九江一个人怪落寞的,也就是他们一起在西梁山上,脸上的笑容才真实了一点。
  “不用了。”没等梁奶奶说话,湛九江连忙脸红着拒绝。
  “没事,我们家人多,你和你爷过来还是我们占便宜呢,白白出力气给我们包饺子。”梁奶奶说着,就叫梁季宇去把湛爷爷请过来。
  湛九江不不好意思又感动,被梁季文抱着也不扑腾了,只是趁机踩了梁季文一脚。梁季文眉毛都没动一毫米,对梁季文来说,湛九江那样就跟挠痒痒似的。
  梁季宇扶着湛爷爷过来的时候还提了一盆白面和一块肉。湛爷爷知道梁家请他过来肯定会让他带一些饺子走的,他不好意思占人家便宜,就自己带了一些过来。
  “梁老哥,真不好意,大过年都要过来打扰你。”湛爷爷笑着把东西放在桌子上。
  “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你过来倒是让我们更热闹一些哩。”梁爷爷也笑。湛爷爷对他们家也挺客气的,时不时就送点东西过来,又是点心又是肉,两家关系倒是不错。
  晚上难得奢侈地点上了五根蜡烛,把屋子弄得亮堂堂的,在暖黄色的烛光将屋子渲染除温馨团圆的气氛里。
  梁季文手劲儿大,他就负责和面团,擀面皮。湛九江不会包饺子,他就负责运送饺子皮。梁季宇、梁丝丝和梁町三人合作,梁季宇放饺子馅,梁丝丝和梁町包饺子。梁季恒和双胞胎就负责瞎捣乱,这里跑那里凑热闹。其他人都是熟练工了,两手翻飞一下就包和一个。
  梁季文速度快,最先把所有的面团都擀好,这样梁季文和湛九江就没事干了。


第31章 
  梁季文怕湛九江没事干闲得无聊,拉着他去梁奶奶身边学包饺子。梁季文虽然是个糙汉子,但手巧,看一会儿就学会了,一连包了五个,最后一个已经可以和梁妈妈比试一下了。湛九江则恰恰相反,他在家里也会帮湛爷爷洗衣做饭,但就是笨手笨脚的,一个饺子包出来,不是这里破就说哪里漏,为了不浪费,湛九江手上的那个饺子都快有他手那么大了。能不大吗,裹了五层饺子皮呢!
  湛九江还在哪里要拿面皮往上裹,梁季文实在看不下去,过去握着他的手把饺子变成烧饼,好歹是既不浪费又不再让湛九江瞎忙活了。湛九江涨红了一张脸,不知道是被他那“饺子”羞的,还是被梁季文羞的。
  看着湛九江羞红的脸,众人就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湛九江更是连头都不敢抬起来了。
  饺子不是纯小麦粉做出来的,一斤小麦粉,一斤荞麦粉,一斤玉米面,半斤红薯粉。因为加了粗粮下去,所以梁奶奶把各种面粉都是筛得细细的,梁奶奶讲究些,既然要吃细粮的话她是要做得精细些的。不像其他人家,为了从分量上增加细粮,麸皮也一点不过筛,分量是增加了,但吃起来还像是粗粮一样。
  梁奶奶不做这亏本的买卖,每次吃细粮的时候她都把它筛得细细的,麸皮也一点不扔,只是掺在粗粮里罢了,反正粗粮本来就划嗓子难下口。现在玉米面,荞麦粉,红薯粉要一起掺起来包饺子,梁奶奶也都挨个过几遍筛,把最细腻的筛出来和小麦粉掺在一起。这样煮出来的饺子有香又有嚼劲儿,一点不划嗓子不涩口不说了,吃起来比纯细粮的还要好吃。
  梁奶奶一共就掺了十五斤面粉,差不多就是一千多个饺子,十几个人包一下也就一下子的功夫。一群人说说笑笑,玩玩闹闹硬是把几十分钟能弄完的事情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弄好。桌子上满满当当的都是饺子,梁奶奶下了一锅饺子给大家当夜宵,剩下的全搬到院子里冻上。外面天气冷,不过多久饺子就能冻得结实,这样一直放外面,吃的时候再拿进来,能吃上一个月多!
  饺子包了有三种馅儿的,茴香馅儿,韭菜鸡蛋馅儿,白菜猪肉馅儿。小孩一人六个,大人一人八个,也不当饭吃,就是吃个热闹。
  忙完了吃完了,湛爷爷起身就要走了。梁奶奶连忙叫上三个儿媳妇给湛爷爷转换饺子,三种口味都各装了一百个。湛爷爷过来带了两斤多的小麦粉不说,还有一大块肉。
  “多了多了,给这么多干嘛?我们爷俩吃不完的!”湛爷爷一看有这么多饺子,连忙推脱。
  “一点也不多,我这饺子里掺了那么多的粗粮,能跟你那细粮比吗?快拿走,快拿走,下次要还怎么客气就别来了!”
  一番推脱下来,湛爷爷只能不好意思地抱着饺子,梁爷爷让梁大伯帮着把饺子送回去,说是送饺子,实际上还是送湛爷爷。在屋门口左等右等就是没见湛九江出来。
  “九江,”湛爷爷朝里面喊,“快出来,我们回家了!”
  “湛爷爷,九江哥哥在椅子上睡着了!”梁季宇跑出来说。
  “都这么晚了,天气也冷,不如就让九江和大从一起睡吧,我们家别的没有,就是炕上有地方。”梁爷爷就这样说。
  今天确实很晚了,湛爷爷也不舍得把小孙子叫醒吹冷风,只好点头。
  湛九江早上就洗过澡了,梁季文把他报到自己床上,把他衣服脱了,给他擦了脸和手脚,摸了雪花膏,把人放到床中间躺着。
  梁季宇和梁季恒也哈气连天——平时这时候他们早就已经呼呼大睡了。
  梁季文把湛九江安置好,抓着他们去洗澡。梁季宇由梁大娘帮着洗,梁季恒由梁妈妈来,双胞胎是梁奶奶帮着梁三婶来的。木盆有限,等四小孩洗好是梁丝丝和梁町洗,她俩洗完了才是梁季文跟着家里大老爷们儿一起洗。
  洗个热乎乎的澡,最后躺在浆洗过的被子里睡上一觉,第二天醒来就穿上刚做的新衣服,梁季宇觉得没有什么日子能比得上今天了。
  躺下没过五分钟就睡着了,明明上一分钟还在和梁季文说话来着,而梁季宇更是早就呼呼大睡,小呼噜都打起来了。
  梁季恒躺最里边,梁季宇和湛九江躺中间,梁季文在最外边。
  梁季宇和湛九江都是睡觉不老实的,半夜的时候梁季宇把梁季恒当成玩偶抱的死死的,湛九江像种八爪鱼一样手脚并用地扒拉在梁季文身上,梁季文今天晚上难得地没有练功而是乖乖睡觉。结果睡着没过多久就被湛九江压醒了。梁季文半睡半醒地把湛九江拉开,双脚压着湛九江的脚,双手抱着他的身体,湛九江抱着梁季文的腰。这样,两个人都能睡舒服了。梁季文迷迷糊糊地还想着——湛九江抱着还挺舒服的。
  第二天早上梁家三兄弟起得都比湛九江早,湛九江醒过来的时候还有点傻,怎么睡一晚上房间里的东西就都变了呢
  革命化的春节没什么年味,大年初一湛九江和梁家一起吃了顿饺子,休息一天,初二开始又要开始忙活了。梁家后面的一间房子是常年关着的,这里是他们家的禁地,包括梁季文在内,所有小孩都不准靠近。
  梁家在忙的事情,自然是这个了。种子好选好的浸泡发芽,火炕温度不能降下来,看准时间要掀开屋顶的茅草给蔬菜晒太阳。
  梁家以前算是富裕人家,盖了五间青瓦房,还有两间茅草屋,院子也大。不过后来家里出了点事,田地都要卖光了,差点屋子也要卖。幸好也是这样,没有田地,因为有个空荡荡的屋子将他们算入了中农的范围。
  两间茅草屋他们趁着夜里赶工加固了一间出来当暖房,去年一年的蔬菜来源全靠这间茅草屋了。去年的时候饥荒干过,大家好不容易燃起点希望,结果浩浩荡荡的一场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活动把他们又推入危机之中。年前梁大伯作为村支书去听镇上开的年终总结大会,得到点消息——说国家要鼓励地方发展,恢复自留地的活力,鼓励农民激发自主性。梁大伯回村一说,虽然只是小道消息还没有正式通知,但大部分人都开始做准备了。
  说是这样说的,但梁爷爷不敢冒这个险,宁愿多花点功夫多花点精力在茅草屋里。他不准备把自留地弄得太打眼,但不代表他没有小心思。梁爷爷做好决定,大人们都忙起来了。要趁着春耕前把另一间茅草屋也给改造好,多种点东西。
  梁家大人们开始忙碌,小孩们就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两间茅草屋的事情大人们不让他们沾手。
  不光梁家如此,整个青山大队都这样。家里地方大的多干些,地方小的也要挤出一点空间来。既然要鼓励自留地发展,那至少今年是不会再来一场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活动了。大家心里都有计算,都知道乡里乡亲的在干嘛,心知肚明就够,谁都不明说,就算说也只说国家要增加农民的积极性啦,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啊!
  梁季文梁季宇是家里忙没人管,湛九江和湛爷爷是城镇户口,在村里当医生领的是大队发的工资,吃的是城镇口粮,没自留地自然不用操心这些,所以湛九江是没事干。所以三人大部分精力都在西梁山上。
  大白菜菜卖给国营收购站的价格是三分钱一斤,白萝卜三分钱一斤,黄瓜四分钱一斤,冬瓜两分钱一斤。别说这价格便宜,一斤玉米面的收购价格也才六分钱一斤哩。
  去年他们家的菜是茅草屋里种出来的不敢卖,只能自己吃,今年肯定就不一样了。春天吃野菜,夏天吃野菜,秋天吃野菜,冬天吃野菜干。梁季文已经能想象得到今年一年是什么样的菜了。
  “我们弄完土豆先开垦菜地吧。九江在村里不方便,我们家肯定都要把菜卖了,倒不如我们自己种!我们种的拿回家他们肯定不好意思拿去卖。”梁季文提议。
  “好好好!”第一个支持的就是梁季宇。今年伙食好,一想到接下来一整年都没菜吃他就有点不好了。
  “可是我们要去哪里拿菜种呢?”湛九江也是支持的,他在这里没根基,半年下来都是拿各种票和粮食和邻居换的腌菜或是菜干,新鲜菜都少吃。但他想到的第一个念头不是能吃上菜了,而是种子没地方找。
  梁季宇也犯愁了,菜种可不好得,他们家的种子他连看都没看到过。
  梁季文也皱眉,他的物资是很多,但谁没事去囤一堆种子啊?
  菜种的来路虽然还没有解决,但三人心里觉得要种菜的决心没有动摇。
  梁季文倒是有些想法,他打算什么时候去一趟镇上,卖点细粮点心,挣钱的同时最好能换到点菜种。他有功夫,逃得快,再变个装应该没事。
  不过现在他人小力微,想偷偷去镇上可没那么容易。


第32章 
  菜种之事先不提,正月十六,他们大队出了件大事——电影要下乡了。梁大伯去镇上开会,带回来的这个消息几乎让所有人都振奋起来了。农村没什么娱乐,梁季宇和小伙伴玩鞭炮玩了半个月也有些腻了,小人书他还看不懂,这几天都是梁家大人在空闲的时候聚在一起看,没他的事情。
  消息一下来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