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典音乐之王-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更让他们惊骇的是,当全曲演绎到第四乐章的最后一部分的时候,原本充作伴奏的小提琴也陡然拔高声音,铮铮作响地直冲钢琴而去!
  两者宛若在空气中开始了一场无声的交锋,气势逼人,刹那间仿佛有声波共振,那股骇人逼迫的气场在舞台上形成了一股激烈的碰撞,声音越高、气势越强!
  等到了最后,钢琴用极为灿烂的滑奏与和弦铿锵地奏出钢铁般的声音,而小提琴则是丝毫不让地快速拉奏,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动几乎成为了虚影!
  一者是金属似的高昂,一者便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海啸;一者成了秋风瑟瑟中抖索的黄叶,另一者便化作百草干枯中依旧挺立的青松!
  这种无需言语、只用声音来演绎的默契,即使是阿卡得教授、法勒大师,都忍不住地赞叹起来。对于这样交锋斗争的美妙琴声,他们实在提不起任何负面的批判,甚至——
  用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都无法形容现在这场音乐会给人的震撼!
  或许,此时的戚暮还算不上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或许在他的身前还站了几个人的身影。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否认,他是唯一一个能将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压制这种程度、并且不落一点下风的音乐家!
  除了他,世界上无人能与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在舞台上平分秋色!
  激烈、碰撞、交战、铿锵!
  当最后一道钢琴声与小提琴音戛然而止的时候,所有台下的观众都是齐齐愣了几秒,直到一道清亮温和的“bravo”从观众席中响起的时候,他们才猛然醒悟,赶紧地鼓起掌来。
  有好奇的人转首向那个喊出“bravo”的人看去,当他们看到一张白皙清秀的面庞时,他们都是猛地怔在原地,不约而同地想到:连柏爱的首席克多里……都赞美这场合奏会?!
  要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与奥斯顿·柏特莱姆合奏最多的就是克多里了。虽然他们只是在柏爱的音乐会上一个作为协奏钢琴家、一个作为乐团首席进行合作,可是这却意味着,最能与闵琛搭上节奏的应该是克多里才对。
  不过,当一些乐评家开始在脑海里回忆起他们曾经听过的闵琛和克多里的合奏时,他们忽然意识到,或许……克多里的琴声和闵琛的,完全没有如今这场合奏会上的钢琴、小提琴合奏,来得如此惊艳!
  甚至,就和克多里的性格一样,他的琴声不可能有戚暮的那般强势震撼,能够与闵琛争辉。所以说……柏爱的首席与自家指挥的匹配度、默契度,竟然不如维爱的首席?!!
  这简直是天大的玩笑啊!
  没有给这些乐评家多想的机会,舞台上,一曲结束后,俊秀漂亮的青年轻轻放下了肩膀上的琴架,笑着走向那个坐在钢琴凳上的男人。他们十分自然从容地交换了一个拥抱,没有丝毫的害羞与掩饰,大大方方地显示了两者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样的行为看在观众们的眼中,早就习以为常。
  你以为他们没看见这两个人一边演奏、还偶尔会交汇的视线吗?!
  哪有人在演奏的时候还不看乐谱、反而总是去看自己的合奏者的啊!!!
  好吧,你们把乐谱背上了是你们厉害,可是能不能被这么秀·恩·爱啊!这里还有单身狗呢,汪汪汪!!!!
  不过在这群郁闷悲催的观众中,倒是有一些人的目光显得十分迥异。坐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席位中央的塞西莉亚,就忽然脸上一红,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她怔然地望着舞台上那两个挺拔清俊的男人,虽然这个时候戚暮已经结束了刚才短暂的拥抱、起身走回了属于自己的位置站稳,准备起下一首曲子来。但是……塞西还没有从刚才的情景中回过神啊!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她竟然觉得刚才那一幕实在是太美好了啊啊啊啊!!!
  明明她以前非常喜欢崇敬柏特莱姆先生,现在也特别喜欢小七,怎么刚才看到这两个人拥抱的时候,她一点点难过都没有,反而觉得心里甜滋滋的,快要激动地欢呼出声了啊!!!
  这是什么病啊!!!!
  “塞西……你的脸有点红啊……”
  忽然听到同学的话,塞西赶紧地捂住脸颊,吞吞吐吐地说道:“啊……是……是音乐厅的暖气开得太足了!”怎么能够告诉同学,她竟然是因为看到刚才小七和柏特莱姆先生的那个拥抱,感到太激动了,才突然脸红的啊……
  一旁的马尾辫同学见状,意味深长地看了塞西好几眼,接着,忽然低声说道:“你是不是也觉得柏特莱姆先生和小七太配了啊,塞西?”
  塞西:“……诶?!!!”
  “哈哈哈哈,我们好多学生早在他们两个公开前,就暗搓搓想了好久了啊!塞西,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大家庭——‘闵七俱乐部’!”
  塞西:“……”
  
  第二百四十章
  
  在一首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后,接着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雨点奏鸣曲》以及帕格尼尼的《第十二号奏鸣曲》。
  等邀请函上的最后一首乐曲真的是彻底地画下句号后,观众席中雷鸣般的猛然响起,所有人都热烈激动地鼓着掌,把自己最真诚的赞美献给舞台上这两位伟大的音乐家。
  无论是尖锐与恬静相融合的《d大调》,还是悲沉哀伤的《雨点奏鸣曲》,甚至就是最后一首难度极高的《第十二号》,戚暮和闵琛都以极其默契的配合和融洽和谐的演奏,将这几首曲子演绎得完美至极,让人无可挑剔!
  尤其是最后一首帕格尼尼的《第十二号》,小提琴明朗清越的琴声在静谧宽广的音乐厅里久久回荡,伴随着钢琴轻声的应和,这样美妙动人的乐声如同春风般温柔和煦,在带给观众们听觉享受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心头笼上了一层淡淡的悲意和惆怅。
  你完全无法想象,能够在同一个舞台上看到这两位世界顶尖的炫技大师一起演奏同一首曲子;在此之前你也恐怕从未想到,这两个人的琴声夹杂在一起的时候,那隐藏在声音背后浓郁炙热的感情,几乎能让所有的观众都感同身受!
  无论是激烈的音符,还是柔缓的旋律,这两位音乐家总能在最精彩的地方触碰心弦,让小提琴的柔美与钢琴的强硬结合,毫无突兀与不协,如同水流一般交汇到了一起,成为某种崭新的声音!
  这样一场音乐会,怎能让人不激动兴奋?
  因此,当全场的安可掌声足足响了三分钟以后,戚暮和闵琛才一起牵着手从后台的帷幕后再次走上了舞台。他们一起深深地鞠了一躬,为观众们的挽留而感谢。
  等到掌声稍微平息下去一点后,工作人员飞快地从舞台一侧奔了上来,递给两人一人一个话筒后,又很快离去。
  左手握着黑色的话筒,戚暮抬眸看着场下近千人的观众席,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个演出厅是普莱耶音乐厅一大一小两个演出厅里较小的一个,但是它的小也只是对应了大演出厅近2000人的座位而言,此时此刻,它的观众席中也容纳了近千人。
  在戚暮的身旁,冷峻优雅的男人见着青年踌躇的模样,他不动声色地勾起唇角,先开口道:“感谢到场观众的掌声,感谢你们来到这场音乐会,感谢你们听完这场演出。”
  流利的德语从男人的口中流出,听到闵琛开了口以后,戚暮也笑着点头道:“这次我们只准备了一首安可曲,希望能够让所有的观众都满意。这首曲子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曲子,我们都非常、非常喜欢。”
  闻言,闵琛低笑着勾唇,偷偷摸摸地勾起中指,在青年的掌声轻轻画了一下。他们这个微小的动作掩藏在一直牵着的双手中,并没有人发觉,但是戚暮却是忍不住地红了耳根,直接将手从闵琛的手中抽出。
  闵琛:“……”
  大庭广众之下,戚暮直接将话筒给了跑过来的工作人员,连理都不理男人一眼地就直接走向了自己的位置。而舞台下的观众们虽然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注意力全被戚暮口中的那句“我们都非常非常喜欢”的曲子给吸引去了。
  在邀请函上,并没有印下安可曲的名字,这向来是每一场音乐会上类似于“彩蛋”一样的节目,保持其神秘感。所以说……到底是什么曲子,能够得到“非常非常喜欢”这样的评价呢?!
  舞台上,当青年甩开自己的手时,闵琛只是淡定从容地抬了眸子,并未表现出一丝异常。他径直地走到钢琴凳上坐下,将双手放在了这架施坦威九尺三角大钢琴上,再次试了一次音色,接着才转首看向身旁的青年。
  当临近演出的时候,戚暮早已没了刚才的“小脾气”,他也郑重地转首与闵琛对视了一眼。接着,在全场观众(包括阿卡得教授等人)的疑虑中,突然,只听一道欢快热烈的钢琴声猛然响起!
  那琴声宛如从九天之上奔腾而来,两道连续的滑奏绚丽夺目,猛然就攫取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深陷进那种欢腾激昂的气氛当中。
  当钢琴演奏了大约两个小节后,它的声音没有丝毫地减弱,但是与此同时,小提琴的琴声却倏地插入进来!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乐曲都会分出一些主次高下。就算是五重奏、合奏曲,都会以某个单独的乐器为主,其余乐器为辅,在主乐器进行演奏的时候,其他乐器都是默契地降低音量,突出主乐器、主旋律的存在。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在这声势浩大的钢琴声与小提琴声中,两者竟然齐头并进地往前演奏!没有谁刻意降低一点音量,也没有谁刻意舒缓一点旋律,就是这么猛烈昂然地高歌着,渲染出了一副欢闹喜悦的场景。
  然而,却没有人敢说这样的合奏有一丝不对!
  就连同是作曲大师的法勒先生都是惊讶地听着这样的旋律,然后神情越来越激动、目光越来越炙热:他还从未听过这样一首小提琴与钢琴争锋斗艳的曲目!小提琴的柔美不屈与钢琴的叱咤驰骋,在这一刻得到了某种神秘的平衡!
  这无疑是一首非常出色的乐曲,这绝对是一首能够惊艳世界的乐曲,这首曲子的名字就是……
  法勒大师猛然一愣,他突然意识到:这竟然是一首从未面世过的新曲子!
  想到这,法勒先生赶紧地抬头往舞台一侧的显示屏上看去。而此时此刻,无数的音乐大师和乐评家们都齐刷刷地将目光转移到了那显示板上。
  只见在那上面,此刻正闪烁着一行清晰的大字——《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nlight》。
  正在所有人都疑惑着什么叫做《月光下的暮色》的时候,却见第二行的字幕,正好滚了上来——演奏者:戚暮,闵琛。
  嗯,在这次的演出名单上,大概是为了表示某个男人的爱意,“戚暮”的名字一直都放在“闵琛”之前,所有观众也都习惯了。不过此时,突然!第三行的字也滚了上来——
  作曲者:闵琛,戚暮。
  ……等……等会儿!!!
  什么叫做“闵琛,戚暮”?!
  这首曲子难道竟然还有戚暮作曲?!
  原来戚暮也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吗!!!
  这个答案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多想一会儿,音乐厅里猛然奏响的乐声便让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刚才的猜测,继续认真专注地倾听起这美妙唯美的音乐来。
  轻快悠扬的小提琴声叮咛作响,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愉悦的嬉戏。那旋律时而高起、时而低落,唯一不变的就是琴声中欢乐热闹的成分,让人心神舒悦。
  与之相似的是钢琴节奏偏快的和弦,在男人修长的手指中,再难的八度都极其轻巧地演奏出来,仿佛弹指一样简单随意。
  等到轻松欢快的第一乐章结束后,便是急促热烈的第二乐章。当钢琴激烈高昂地奏响时,那饱含在音乐中的爱慕之意已然让全场观众猛然醒悟过来,瞬间也明白了到底什么叫做“月光下的暮色”。
  如果说钢琴声是月光,那么小提琴声就是暮色。
  这两个完全不应该同时存在的美好事物,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地共存!在第一乐章里,他们互相嬉闹着玩乐,在第二章里,他们仿佛得到了火辣炙热的爱情,用乐声歌唱着美丽的爱意。
  等到了第三章的时候,虽然节奏还依旧明朗轻快、旋律也仍然柔和轻缓,但是那掩藏在乐声之下的悲意已经渐渐显露了出来。
  这对爱人必然要面临着一场生离死别的分离,再如何地相知相濡相思相爱,都抵挡不住外界那即将来临的、死神一般的暴风雨!
  但是出乎所有音乐家和乐评家预料的是,他们估计的“悲沉凄凉的第四乐章”,竟然并未出现!第四乐章的合奏中,小提琴的琴声恍然间又回到了第一乐章的高昂,而钢琴也依旧震然热烈地与之回应!
  他们好像一点都不知晓自己即将面临的悲痛,只是用更加热烈的琴声回应着爱人的呼唤!
  这种仿佛“临死前的欢愉”的琴声……比悲哀沉重,更为让人痛心!
  直到小提琴声低低的发出一声最后的呜咽,钢琴还仍旧茫然不知地弹奏着欢快的乐曲。等到它渐渐发现了小提琴的失踪时,那声音才慢慢地化为一种紧张、接着是一种急促,到最后……只剩下了悲沉。
  全曲,淹没于钢琴低声的悲泣中。
  当钢琴声戛然而止的时候,舞台下一片死寂,没有一个人开口。
  不要说是这些观众了,就连法勒大师、兰斯先生、克多里,乃至是丹尼尔和阿卡得教授,都从来没有听过这一首《月光下的暮色》!
  他们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两个人竟然谱写下了这么一首优美悲伤的乐曲。她的悲伤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沉痛,而是那隐藏在欢乐背后的乌云。这样的感情更是让人忍不住地动容,甚至有人已然眼眶微湿,喉头哽咽!
  沉闷压抑的情绪在观众席中沉淀了半晌,直到同为世界顶尖作曲家、指挥家的法勒先生忽然站起身,用热烈激昂的掌声高喊出了一句“bravo”之后,整个音乐厅才仿佛被人突然按下了开始键,轰然雷鸣的掌声一下子响起,久久不息!
  到这个时候,闵琛已经从钢琴凳上起身,他毫不避嫌地拥住了自家的青年,在漫长热烈的掌声中紧紧地加深了这个拥抱。而戚暮则是哭笑不得地任由对方突然耍起性子,甚至也配合似的用拿着琴弓的右手,轻轻回抱住了对方。
  见到这番情境,日内瓦音乐学院的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更加热烈的掌声!在十几个两眼放光的女生当中,塞西也激动不已地鼓着掌,将自己的祝福和赞美送给这两位出彩卓越的音乐家!
  2018年的2月14日,是一个让塞西终身难忘的情人节。
  她亲耳听到了这样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也亲眼见到了这样一幕温馨浪漫的场景。
  而且她有一种预感,或许从明天起,全球古典音乐界将会响起一首美妙的乐曲。
  她叫做《The twilight in the moonlight》。
  她叫做《月光下的暮色》。
  
  第二百四十一章
  
  虽然戚暮和闵琛的这次合奏会并没有邀请太多的业内媒体,但是能够到场的媒体,那都是整个古典音乐界最顶尖的。而在第二天发布的各大报刊杂志上,只见那清一色的好评与赞美几乎形成了一股旋风,似乎要刮遍整个古典音乐圈!
  法国著名的乐评家里昂特大师在《留声机》上发表了一篇五千多字的乐评,他在其中这样赞扬道:“世界上很难再找到第二场这样和谐默契的音乐会了!无论是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还是戚暮的小提琴,都恍若是上帝赐予的神迹,他们让这场音乐会成为了今年度最值得一听的演出,也是我三年内听过的最美妙的音乐会。”
  在《维也纳之声》的采访中,世界三大小提琴家之一的兰斯大师是这样说的:“我很难想象,竟然会有这么温柔缠绵的乐曲。这样一首唯美动人的乐曲真的很令我感动,那蕴含在其中深沉浓郁的感情,恐怕也只有这两位音乐家联手,才可以将其表现出来。是的,那是皎洁月光下的暮色,那是绚烂暮色中的月光,这个名字真是再美好不过了!”
  而有幸得到音乐会结束后采访的塞西,则是激动地涨红了脸颊,表示自己的兴奋:“《月光下的暮色》真的很棒!奥斯顿·柏特莱姆先生的乐曲还是一如既往的出色,而这首他写下的乐曲……诶不对,还有小七,这首曲子小七也有写的!反正这首曲子真是太棒了!”
  ……
  当全球各地的古典爱好者们从城市的报亭里买了杂志报刊,又或者是在网络上看了这些古典音乐媒体的电子版后,都纷纷忍不住好奇地想要听一听这场音乐会的cd。
  但是!
  当他们在网络上、音像店里疯狂地寻找了一番后,却发现:根本没有这张cd的任何消息好么!!
  没有现场直播也就算了,你怎么连音乐会的cd都没有啊啊啊!!!
  这让他们根本无法想象你们口中什么“温柔缠绵”、“深沉浓郁”、“上帝的神迹一样”的音乐会了,好·吗!!!!哪儿有人不直播、不录音,单纯地就是开一场音乐会的啊!!!
  但是事实上,还真就是有这样的人,比如戚暮和闵琛就是。
  对于这场合奏会,他们两人的态度达到了惊人的一致,这场音乐会只是为了邀请一些特殊的人而已,不会做什么现场直播、也不会进行太多的门票发放,就连现场的录音都直接是空白。
  因为,他们的音乐会只为了特定的人而演奏。
  这是属于他们给亲友们、给那些可敬的人们的感谢音乐会,感谢这些人在过去的岁月中给予他们的照应,感谢在漫漫人生路上这些人给他们的陪伴。
  至于你说你想要门票?那好吧,反正一共200张的空余门票,100张作为抽奖进行随机赠予,而100张则作为慈善活动进行义拍,等下一次你有机会拿到门票,那就来现场听一听吧。
  是的,没错,在进行了这场合奏会以后,戚暮和闵琛并没有打算让两人的合奏演出就此结束。
  在整场音乐会结束后的采访会中,俊秀白皙的青年面对记者“以后是否还会与柏特莱姆先生进行合作”这个问题时,是这样微笑着回答的:“我想,这个‘以后’的期限应该不会太久远了。明年我们也还会开一场合奏会,后年有,大后年也有……我想,或许等到我们什么哪天一天再也拉不动小提琴、弹不动钢琴的时候,这样的合奏会才会彻底结束吧。”
  这样的话当场便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所有的记者都疯狂地提问“这样的承诺是不是也是对你们二人感情的保证”、“你们是不是会在短期内定下婚礼”、“是在明年就要结婚了吗”这类的问题。
  记者们犀利毒辣的问题让戚暮微微怔住,没等他回过神来,他便见到自己面前的话筒被人轻轻地拨了过去。顺着那方向看去,戚暮只见闵琛凌厉冷冽的眸子微微一眯,接着低声说道:“似乎有点跑题了,让我们再回到音乐会的话题上去吧。好了,下一个谁来提问?”
  男人的语气淡漠冰冷,那古井无波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了全场的记者一眼,却让他们浑身一抖,下意识地就往后缩了缩。
  记者们:“……”
  怎么感觉你好像是在说“谁还敢再开口呢”?!!!!
  此时的巴黎已经临近深夜,这场在普莱耶音乐厅奏响的音乐会结束后,那热潮久久没有散去,许多观众还集中在音乐厅的大堂内,互相交换着对这场演出的赞美和意见。
  比如那个被两道人墙团团围住的人群圈里,阿卡得大师、法勒大师和兰斯大师三人一起不停地讨论着。这三位老朋友就一首曲子,竟然出现了分歧!
  阿卡得教授花白的眉毛一蹙,语气不悦地说道:“那首《月光下的暮色》应该算是小提琴奏鸣曲!很明显,在这首曲子里,小提琴的分量远远重于钢琴,它就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而奥斯顿那个家伙也很识相,在显示屏上说了这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了,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另一边,法勒大师倒是有些不认同了:“里德,你怎么能这么武断呢?在这首曲子里,明明钢琴的部分也非常完美,甚至钢琴的那种求而不得、悲痛婉转的感情是多么的美妙动人!我始终认为,这首曲子或许更适合作为一首钢琴奏鸣曲,进行传播推广。”
  阿卡得教授撇了嘴:“法勒,你有见过哪首钢琴奏鸣曲是有小提琴合奏的吗?!”
  法勒大师微微一笑:“哦亲爱的里德,这不正好证明了,这是一首开创先河的曲子吗?”
  ……
  两人的讨论真是争锋相对,谁也不肯让谁。说到最后,实质上他们也就是在讨论在最后那一首安可曲——《月光下的暮色》中,到底是戚暮表现到更为出色,还是闵琛更加精彩一些。
  毕竟都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阿卡得教授和法勒大师也不可能真的吵起来,他们都非常熟悉对方,即使此时此刻发生了意见的相左,法勒大师也能让这位脾气古怪的老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