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男神穿六零-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婶子稀罕的不行,眼睛盯在向辰手上的杯子上,连水都忘了喝了:“这是不是就跟那开水壶一样?”
他们村里,有进城做工的,回来就说过这个好东西。于婶子家隔壁那家,儿子有出息,娶了公社里一个干部的闺女,人家陪嫁的就有一个开水壶。好家伙,热水倒进去大半天还是烫呼呼的,用着实在方便,村里谁家没去看过,就是于婶子自己,都眼热的不得了。
向辰点点头:“差不多吧,都是一个原理。”
“真好。”于婶子更挪不开眼了,恨不能把向辰手上的杯子拿过来好好看看。
“您快喝吧,水该凉啦。”向辰笑眯眯道。
于婶子哪还有心思喝水,她心不在焉的把杯盖凑到嘴边,一口温热的水进口,她愣住了,怎么是甜的?
“这……”于婶子端着杯盖迟疑了:“这水咋这么甜?”
“放糖当然是甜的。”向辰道。
于婶子愣了一下,拿着杯盖有些不知所措,要是普通的白水,她喝就喝了,这在村里不算啥。但是糖水,那是能拿出来待客的,她咋能占人家便宜。
“您放心喝吧。”许恒洲笑道:“您不知道,我们这批知青走的急,我家里就剩下我们兄弟俩,家里的东西不得都收拾带走?!还有以前攒的一些票什么的,能用的都用了,换了不少东西,好歹得够我们兄弟在咱村安个家,您说是不是?”
于婶子一琢磨,可不是这个理儿?别的知青就带着点儿被褥干粮,其他东西就看爹妈给准备的,这俩兄弟把家搬来了,难怪问她置办家当的事。
她本来还想着,问了也没什么用,两个一个小年轻,一个小娃娃,哪请的来人给他们做家具烧水缸粮缸。现在看来,人家手里可能有不少好东西,不说别的,就这白糖,这保温杯,哎哟喂,她要是会做木工,都恨不得自己上了。
不过这兄弟俩真是不会过日子,怎么这么败家哟!于婶子心里叹息,这么甜,放了多少糖啊。
“来来来,我把水给你倒回去。”于婶子不肯喝糖水了,俩孤零零的小兄弟,她好意思占人家这点便宜。
向辰捂着杯口不让她倒,许恒洲拦着说:“婶子婶子,您听我说,我们初来乍到的,什么都不知道,您能开口给个指点,我和弟弟都感激您,这糖水您喝得。”
向辰也跟着点头:“婶子您喝吧,我哥哥说你人特别好,昨天上午还帮他忙了,我今天特意多多放了糖的,就是为了感谢你。”
兄弟俩一唱一和,说的于婶子脸都红了:“诶,帮什么忙,就是给他绑了个锄头把,你们城里娃娃不会做这些很正常,搭把手的事。嗨呀,还搞得这么客气。”
她说是这么说,脸上却是高兴的表情,毕竟没有谁不喜欢听好听的话。
最后于婶子还是喝了那杯糖水,要不是不好意思,她都想拿回家去给家里的孩子喝。
喝完糖水,于婶子信誓旦旦地保证:“你们就放心吧,你们的事包在婶子身上,保管给你找好了。”
“那可真是太谢谢您了。”许恒洲和向辰连忙道谢,向辰又抱着杯子要给她倒糖水,于婶子不要,向辰便说,这糖水是专门为她准备的,都是他们的心意。
于婶子听了感动得不得了,连声夸奖向辰,最后见向辰坚持,她不好意思地问,能不能把糖水让她带回家里。
开始那杯她喝就喝了,这还有这么多,她一个老婆子哪能这么贪嘴,不如带回家给家里人甜甜嘴。
“我回家去拿个碗,快得很。”于婶子眼巴巴的看着向辰。
“没事,您把杯子拿回去,下午再带来就行了。”向辰把杯子递过去。
于婶子连连摆手不敢接,这可是贵重东西,她弄坏了咋办,可赔不起人家。
于婶子叫来一个在田埂上玩耍的小孩:“二狗,去跟我家花妮儿说,拿个大碗来地里。”
小孩听了话就跑了,不一会儿带过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胳膊上挎着一个大竹篮子。
见到于婶子,小姑娘喊了一声“娘”,眼神怯怯地看了许恒洲和向辰一眼,往于婶子身边靠了靠,才从篮子里端出一碗水给于婶子。
“我是让你拿个碗,你咋还装了水。”
小姑娘眨眨眼:“我还以为你渴了,不然要空碗干嘛,我还给我爹也带来一碗,一会儿给他送去。”
于婶子探头一看,可不是,篮子里还有一碗水。
“你这个蠢丫头。”于婶子笑骂了一句,心里其实是开心的,闺女心疼她,哪能不开心呢。
“娘给这两个哥哥帮了忙,他们谢我,送咱糖水喝呢。”于婶子喜滋滋的解释了一句,把碗里的水倒了。
向辰连忙拧开杯盖,把里面的糖水全倒进去,大瓷碗很大,向辰倒完,里面才装了一大半。
于婶子捧着碗凑到女儿嘴边:“快,先喝一口。”
花妮儿抿了一口,眼睛一下子睁大了,好半天才舍得咽下去:“娘,真甜!”
于婶子推推她:“快谢谢哥哥。”
花妮儿笑眯眯的跟许恒洲和向辰道谢,两人连忙说不客气。
“婶子,你家孩子教的真好。”许恒洲夸赞了一句,又说:“以后多带带我家辰辰,他呀,看着这么大了,除了学习好,性格乖点儿,其他的事儿懂得少,我做工,放他一个人在家也不放心。”
“哥!”向辰扯了扯他的衣服,脸有些红。
“那有啥。”于婶子一口应下:“我家老二跟你弟弟差不多大,回头我让他带着你弟弟,花妮儿也去,别让你哥欺负人家,听见没?”
花妮儿连连点头,于婶子想到许恒洲刚才的话,好奇问:“你弟弟都上学啦,读几年级?咱村里以前有个村小,现在没了,可惜了,不然还能你弟弟继续去读书。”
许恒洲矜持地笑了笑:“他读高二,高三上了没多久。”
“啥?”于婶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刚才许恒洲说的是三年级吧,她咋听着像高中啊。
许恒洲不厌其烦地又重复了一遍,并解释道:“他读书上有些天分,小学上的早,还跳了几级。”
于婶子看着向辰的眼神,跟看个金疙瘩一样,高中生啊,他们村进城做工的几个,才读完初中。这要是在古代,得是个小状元吧!
于婶子更下定决心,要让自家孩子跟向辰多交流,咋样也得沾点文气不是。
说话间,她们这块地上的草都锄干净了,几人换了个地方,继续边干活边说话。
于婶子见花妮儿端着糖水跟她一起跑,心惊肉跳的,生怕她把水给泼了。最后实在不放心,把她篮子里的那碗水也拿出来说:“别给你爹送了,把糖水倒两个碗里,免得撒出来,你赶紧拎回去。”
向辰见她准备泼水,连忙拦住:“等等,婶子这水给我洗洗杯子吧,盖子有点儿粘不好拧。”
于婶子把水给他,见他洗完杯盖把水泼掉,心疼的不行:“这水还是甜的呢,咋就倒了?”
向辰愣了一下,讪讪道:“我忘了。”
于婶子把剩下的水倒进杯子里,来回涮了两遍,问他们:“喝吗?”
许恒洲和向辰都摆手,于婶子便把这水倒进空碗里,和花妮儿一起分着喝了。之后再把大半碗糖水分两个碗装,让花妮儿带回去。
上午做完工,许恒洲和向辰结伴回家,并跟于婶子约好,下午还在一起做。
回到家,向辰把保温杯重新洗过一遍,放在他们家放东西的大树墩子上。这个杯子已经拿出去见过人了,收起来不好,虽然以后他和他哥都不会用,但是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许恒洲打水洗了把脸,出门见向辰正在用他砌的灶边烧火,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夸奖道:“今天表现不错。”
今天的事却是他计划好的,这些杂事太多,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而且作为外来客,对这个村子里的人实在了解太少,找人帮忙可以省下很大的功夫。
当然他也可以去找村长或者陈福,两人对他的印象都很好,肯定不会吝于帮这个忙。
但是许恒洲觉得,他一个外来的,如果一直只跟村里的干部打交道,只会更加拉开和村民的距离。也不是说他要和村人多亲近,但最起码应该有交好的几家,以后有个什么事,也不至于孤立无援。
于婶子是他选定的人之一,在知青点的时候,他听知青们说过一些村民的信息,还让向辰偷偷跟蒋淼打听过,最后选定几家风评比较好的慢慢接触。
于婶子虽然不姓陈,但是娘家里叔伯兄弟很多,一家子也是大河村的大户,她嫁的男人姓陈,跟村长家还是一脉的,两人的爷爷是兄弟,两家关系也还好。
于婶子自己是个古道热肠的性子,虽然有点八卦,但是许恒洲也看中了她消息灵通。她男人家里兄弟五个,他家在大河村算是能说得上话的。
今天跟于婶子搭上线,算是解决了很多问题。
一是家里缺的东西有着落了,于婶子找来匠人,他只需要给报酬换东西就行了,不用自己费力气打听,也不怕人坑他。
二是借着于婶子的口,把自家物资还算充足的事传出去,以后他再置办什么,也有个由头。他家底都搬来了,置办点东西怎么了。
至于把向辰成绩宣扬出去,算是临时起意,不管在什么地方,学习好的孩子总是讨大人欢心的。
许恒洲觉得,做农活确实很辛苦,他才做了些简单的,就已经觉得累了,听说农忙的时候,能把壮汉累趴下。他做就做了,但是向辰怎么办?长大了总要下地的,不然什么都不做让他养着,村里人的偏见就能压得他喘不过气。
那在村里干什么比较轻松?教书。就算村长都要下地干活,但是老师不用,也不是不用,农忙的时候还是要干的,但总比一年四季种田轻松。
虽然村里现在没有小学,但是并不是村长不想建,而是以前的老校长没了,没有老师,加上那几年饥荒,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读书,村小就这样荒废了。
现在村里也有小孩读书,不过要走近一个小时去公社小学,如果村里有小学,相信大部分家长还是愿意让孩子就近就读的。
向辰还小,还有几年时间给他慢慢筹划,他总能想办法说服村长重建村小。那时候,他今天的铺垫就能用上了,年纪小怎么了?天才教出的学生,能差嘛。
许恒洲的心思向辰猜不到,他只是尽量配合他哥,反正他哥永远是对的。
“看我生好火了。”向辰得意地扬了扬头,撒娇道:“哥你下次不能跟人说我什么都不会了,多丢人啊!”
他掰着手指头慢慢算:“我会洗衣服做饭,以后也能捡柴,等咱们有了菜地,我也会学着种菜,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去下地干活,以后哥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许恒洲被他说得心头发软,他家小孩从不会让他失望:“好,我家星星最能干,以后不说你了。”
“也不是不能说。”向辰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我们悄悄说,我做错事了罚我也没关系。”
许恒洲摸摸他的头,没有说话,他家小孩这么乖,怎么会做错事,就算做错事,他也不会罚他,怎么舍得。
第90章 要上山
下午去干活,于婶子特意拿了两个竹筐送给许恒洲。
许恒洲跟她道谢,她摆手道:“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自家编的,你拿出用。”
大河村临水靠山,自然资源丰富,山上有一片竹林,虽然是集体的东西,不允许私人砍树打猎,但乡下管得其实没那么严。
平时捡些柴火,砍两根竹子编框编篮子,孩子们捡野菜蘑菇,摘些野果子,这些都是允许的。
于婶子的男人陈大树能用竹子编各种东西,他家里不缺这个,于婶子早上受了许恒洲一杯糖水,回家之后一家子分着喝了,总觉得还是占人家便宜了,于是下午就给他拿了两个竹筐来。
“明天上午,我家小子去山里头捡柴,要不让你家小孩一起去?”于婶子苦口婆心:“这冬天啊,多攒点柴火准没错,煮饭烧水,一眨眼柴火就用完了。万一下雪,柴火捡回去都是湿的,烧个饭跟烧房子一样,满屋子都是烟。”
许恒洲受教地点点头:“您说得对,那就麻烦您了,明天让我弟弟跟着一起去。”
于婶子保证:“放心,肯定让我家小子照顾好你弟弟。”
下午干完活,许恒洲把两个竹筐搬回家,想着下午于婶子的话,多存点柴确实有备无患。
可是他们家,着实不算太大,干柴大量堆放在厨房里也不安全,他想了一下,计划得先变一变,前院盖个小屋,或者搭个棚子也行,可以用来堆柴火放杂物,他看别人家院子里就是这样的。
另外,厕所也得盖一个,自家弄个干净点儿的,用着方便,否则大冬天的,去解决生理问题,再冻出个好歹就搞笑了。
打定主意,许恒洲准备抽时间去找村长说说,这种要动土的事,跟村里的主事人说一句是应有的本分。
没等他去找村长,村长先找过来了,当时许恒洲和向辰刚吃完晚饭,正靠在一起吃水果,听见外面的喊声,许恒洲连忙把手上的果盘收起来,又检查了一下有没有不该放在外面的东西,这才把门打开。
“辰辰,快去倒水来。”许恒洲把陈有山迎进来,打发向辰去倒水,他们家那个瓦罐一直用小火温着热水,随用随取。
“吃饭了吗?”陈有山先跟许恒洲寒暄了两句,问他在这里住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缺的。
许恒洲先感谢了陈有山一番,犹豫半晌,在他的催促下,把于婶子跟他说的话重复了一遍,然后道:“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您也知道,我们没什么经验,全靠村里长辈提携,您为我们兄弟做的事,我们也放在心里,这不,又有事麻烦您,我都不好意思开口。”
“有啥不好开口的。”陈有山知道许恒洲跟那个姓贾的知青不一样,性子安分,不随便找事。找他帮忙,肯定是有实事需要帮助。
“那我就直说了。”许恒洲腼腆地笑了笑:“我想在前院搭个小屋子,棚子也行,存点柴火我们兄弟好过冬。”
他没提厕所的事,准备等人找来,柴房建好了再说这个,只要他报酬给够,不怕村里人不帮他建。
“这是小事。”陈有山不在意道:“我给你找人盖个棚子,快得很。”
冬天是村子里农活最少的季节,找几个人过来帮忙盖个棚子,对陈有山这个村长来说没什么困难,实在不行,他几个儿子,还有他侄子,哪个做不了这些活。
而且,陈有山觉得,这个许知青是个有见地的,跟他打交道以来,见到听到的,他从不占人便宜,也不让帮了他的人吃亏,这也是陈有山一口应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时候向辰倒了杯热水进来,递到陈有山手边:“村长伯伯,您喝水。”
“真懂事。”陈有山接过杯子,夸了向辰一句,拿着杯子也没喝,反而来回打量:“这就是大树他老婆说的,那个保温杯?”
早上于婶子见了个洋玩意,中午就跟人炫耀过,村里人大都晓得了,新来的那个,长得最好看的知青,把家底都搬来啦!
大城市来的,带得好东西可多了,人也大方有礼貌,这评价是于婶子说的,她把许恒洲兄弟一顿好夸。
还有向辰是个天才的事,她也没落下,村子里人都不敢相信,要不是许恒洲和向辰住得远,而且才来跟人不熟,早该有人上门看稀奇了。
“是,这是保温杯。”向辰给村长倒水用得就是这个,他们一共摆出来两个碗三个杯子,分别是他和他哥的,这个干脆拿出来待客用算了。这时候也不用计较用保温杯待客不够讲究,看村长这稀罕劲儿,就知道他可喜欢了。
“真好。”陈有山感叹了几句,小心翼翼的端着杯子喝了口水,里面是甜甜的糖水,许恒洲和向辰发现,白糖、糖水等等一切带甜味的,简直是刷好感的利器。
“给我喝啥糖水,你们小兄弟过日子,可不能这么大手大脚。”陈有山语气一点儿都不严厉的训斥了两句,显得跟许恒洲两兄弟很亲近。
“您帮我们这么多忙,喝口糖水怎么了?”许恒洲故作生气:“您要是这么说,我们以后可不敢再找您帮忙了。”
陈有山脸上笑开,觉得面前这孩子真是心眼实,以后他得多照看着点儿,别让他们兄弟被人给欺负了。
“以后有啥事尽管来找我,你叔我没啥大本事,这村子里还是说得上几句话的。”陈有山喝着热乎乎甜蜜蜜的糖水,跟许恒洲说话更亲近了许多。
许恒洲打蛇顺杆上,立刻道:“叔,那以后我们兄弟就多麻烦您了。”
陈有山满意地点点头,心眼实,有眼力见,这年轻人不错。
“对了,我来跟你说个事。”陈有山喝完水,一拍大腿道:“你不是说要去陈老三他们几个家里走动走动嘛,我来找你就是说这个的,本来准备今晚带你去,你看看,这说话说忘了,天都晚了。”
“没事,我们明天去也行。”许恒洲安慰道:“您什么时候有空来找我都可以,就您的时间。”
“那就明天吧。”陈有山道:“明天晚上咱们早点去。”
“行。”许恒洲应下。
陈有山说完正事,起身要走,许恒洲又留了几句,见他坚持,便打着手电把他送出一段距离,然后才回来。
“哥,咱们干嘛不把这个杯子送给村长啊,他好像特别喜欢。”许恒洲一进屋,向辰便好奇问道。
他刚才看见,陈有山来来回回把杯子看了好多遍,水喝完了都没放下。一个保温杯能换来村长的好感,那太值得了。
“他不会要的,送了可能会起反效果。”许恒洲解释道:“这个杯子于婶子见过,村里人也晓得,如果出现在村长家,你想想村里人会怎么想?村长是个聪明人,我就算送了他也不会收,咱们送得礼‘太重’,他反而会起防备心。”
向辰受教地点点头:“哥,还是你聪明。”
许恒洲摸摸他的头,笑道:“星星也聪明,以后我慢慢教你,别着急。”
向辰不是个笨小孩,只是从小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教育让他对这些事务理解不够透彻。他愿意听愿意学,许恒洲就愿意教,没什么不能给他的。
“对了,我答应于婶子,让你明天跟她儿子一起进山捡柴。”许恒洲突然道。下午向辰没去地里,不知道这件事。
“可以呀。”向辰听他和村长的谈话,知道家里要存柴火过冬,能多做些事为他哥分担一些,向辰觉得挺开心的。
第二天早上,许恒洲还没去上工,于婶子便领着一群孩子来到他们家门口,其中就有她的女儿花妮儿。
许恒洲连忙请他们进来,于婶子摆摆手:“不了不了,我带他们来认个路,让孩子进山吧,咱们该去上工了。”
其实山里的孩子,哪会不知道这边路怎么走,于婶子是想着向辰第一次跟其他孩子一起进山,特意带人过来给许恒洲看看,好安他的心。
许恒洲哪儿会不明白她的好意,这时候不好多说什么,他转身锁好门,于婶子正跟向辰介绍自己的儿子:“这是我儿子黑娃,比你大一岁,他要是欺负你,你跟婶子说,看我怎么收拾他。”
黑娃人如其名,黑得很,跟白嫩嫩的向辰站在一起,简直是鲜明的对比。他听见他娘这么说,不满地撇撇嘴。
“婶子,我收拾好了。”许恒洲走出来,于婶子把手上提着的一个小背篓递给向辰,又跟许恒洲解释:“昨天忘了给你这个了,小娃娃上山,背个背篓方便。”
“真是谢谢您了。”许恒洲连忙道谢,帮着向辰背好那个明显是新编好的背篓。许恒洲猜,这个背篓应该是昨天晚上现编的。
“嗨,客气。”于婶子摆摆手,跟许恒洲一起往田里走,临走还嘱咐自己女儿花妮儿,要多照顾向辰。
大人们一走,孩子们便活泛了,几个小孩围着向辰,像看什么稀罕玩意一眼看着他。他们中间,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有的都没出过村子,还没见过城里小孩长什么样。
“我叫向辰,你们叫什么名字?”向辰先开口,摆出一副友善的态度。
“我叫石头。”
“我叫山子。”
“我叫梅子。”
“我叫三丫。”
“我叫……”
几个孩子纷纷自我介绍,说完还想问向辰什么,黑娃皱眉喊道:“好啦好啦,你们还上不上山?边走边说不行啊?”
其他小孩哄笑一阵,一个个灵活地往山上跑,向辰跟在后面,稳稳当当地往前走。
第91章 野苹果
进了山,孩子们四散开来,时不时寻摸些东西扔进背后的小背篓里,说是进山捡柴,实际上捡的可不止是柴。
向辰看见,那个叫梅子的女孩,摘了许多叶子肥大的植物,一会儿就堆满了小半个竹筐。
花妮儿一直跟着向辰身边,见他满眼好奇,主动解释道:“梅子她妈是村里喂猪的,她打的是猪草。”
向辰恍然,难怪其他孩子都没有捡那种植物。搞明白后,他便不再盯着看,跟着其他小孩,捡一些干枯的树枝放进自己的背篓里。
“别捡那个,那个烧了烟大,捡这个。”花妮儿把自己捡的拿给他看:“这个树枝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