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阡陌泛霞采桑子-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弹意见没有?”
“我的人事任命还有谁敢反弹,再说了,阿洋的干劲和能力谁不佩服,放心,既然我想放手,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一个没毕业的毛头小子当老总,下面当然是有非议的,但我的企业我作主,谁不服谁走人。
“哦,那就好。”崔东旭心里哼道,什么深思熟虑,明明就是一时心血来潮凭空捏起个任命,不过依你的脾性,就算阿洋是个阿斗,你也只会打掉牙齿往肚吞了。
“瞧你这语气,好像很不相信呐,要是你怕家族事业出现危机,要不你辞了教书匠也来公司干?”崔世诚洞悉儿子的心思,故意将了一军。
“得了吧,我没那商业头脑,还是秉承老妈的遗愿,继续为我们国家的农业事业作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太太的意思我最清楚了,也不一定要你从事科研来服务农民,要是能当上个父母官,为农民说话的份量就更大了。”苏妈接过话道。
“当官好,看咱们乡下,教书的都穷得要死。”崔世英也插了一句。
“哟嗬,合着在家里就我地位最低了。”崔东旭不满地道。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静,但邱洋实在忍不住,便对崔世英道:“姑姑,海鲜一次别吃得太多,肚子会受不了的,多喝点汤吧,润润肠胃。”
“会闹肚子么?哎呀,我看你们都不大吃,每次倒掉多可惜,味道又好吃得要命。”崔世英心里说,这小家伙,怎么就跟个牛似的犟不过来呢,说了要叫奶奶,怎么还是姑姑的。不过,他叫弟弟为伯伯,叫我姑姑是倒是没错。
“苏妈,每天晚上就别做得太荤了,清淡点对老年人身体更好。”邱洋对苏妈道。
“你姑姑体质太差,是我叫苏妈把饭菜弄丰盛点,不过都是蒸煮炖熬的,消化应该没问题吧。”自从邱洋在家长住之后,崔世诚饮食也随了邱洋,清淡素雅为主。
“补身体不是几餐就能补回来的,得慢慢来,营养太过会适得其反。”邱洋劝道。
“没错,我经常搞农作物试验,就是这样的道理。”崔东旭帮腔道。
吃过饭之后,崔东旭倒没像往常一样去书房,而是和邱洋一起陪着老人们看电视。
“爸,今天上午高师傅过来了,和姑姑说了半天的话,应该是你要送的礼物都准备妥当了吧。”崔东旭对在佛龛边擦拭供品的崔世诚道。
“嗯,小高给我打过电话了,”崔世诚点了点头,从西厅走过来对邱洋道,“小邱啊,要不明天你再辛苦一趟,去下叶家?”
“行,”邱洋好奇地问道,“崔伯伯,究竟购置了什么礼物呀,在听你跟高师傅讲话时,好像听到说要把什么销售人一起带过去,那是个什么意思?”
“在离开的时候我不是跟你们姑姑一起走访了她几个老姊妹么,在聊天中知道了她们想要个血压计、电饭煲、冰箱之类的,都给她们买了。还有你姑姑那两个邻居,平时很得她们的好,想给她们提供下营生手段,分别买了个碾米机和一辆大货车,这两样东西是大件,得签合同什么的,非得要带销售人员一起去办理。”
“碾米机?大货车?我的妈呀,这是给谁的呀?”邱洋没想到崔世诚一出手便是这么大的手笔,可想而知,他心底一直是多么孤凄,现在让他找着了健在的唯一长辈—崔世英,心里感恩不已。
“就是你在我家见过的那两个妇女,老的那个叫刘杏娥,她儿子是货车司机,一直帮人家打工,蛮勤快,可惜没自己的车,挣不了什么钱。年轻些的那个叫杨宝珠,因为她婆婆瘫痪在床,夫妻都没出门打工,一直想在家做点小生意。”崔世英给邱洋详细介绍了一番。
“不知道老师的那几个表哥表嫂会怎么想。”邱洋嘿嘿笑道。
“管他们怎么想,跟自个亲娘都能断绝关系的人,我是不想第二次见着。”崔世诚淡然地道。
“唉……,也怪我没教育好,”崔世英抹了抹眼睛,“先前因为娘家没人,背后没个靠山,在叶家受你姑父欺侮惯了,说是他老婆,可是一点话都说不上,根本就没地位,儿子都被他给惯坏了,脾气品性跟他一个模子出来的,更要命的是,三个儿媳妇没一个是有良心的,也没一个是愿吃亏的,总是为了些鸡毛蒜皮的事妯娌之间闹得不可开交。今年春上的雨水特别多,我那住的屋子东墙被水浸倒了,三面透风,宝珠帮我给那几个畜生提了几次,没一个愿出钱修,幸亏还能见着世福,要不然我怕是挺不过今年冬天了。”
“姐姐啊,那样的子孙就权当没生过吧,现在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就是了。”苏妈劝慰道。
“也只有那样想了。”崔世英唉叹道。
“明天要很早么?”邱洋问崔世诚。
“早可能是要趁早去,但也不必像上次那样摸黑就动身,反正也不远,”崔世诚捻着手里的佛珠,“你跟小高开车去,给那货车带路,要送的东西全部在货车上,包括货车自身。”
“明天正好周末,我也要去。”崔东旭兴奋地道。
“你去干嘛,又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崔世诚劝道。
“不是咱们老家么,认识认识一下路也是好的。”
“柳塘叶家离咱们界牌山崔家远着呢,你要回老家认祖归宗等去修爷爷奶奶的坟时一起去。”
“老师听咱们时常谈论留空寺,一直想去瑞锦山看看呢,我看不如趁这机会一起去,我和老师开辆车,让高师傅开公司的车,等把高师傅带到叶家我们就不管了,径直去瑞锦山。”邱洋知道崔东旭想去叶家凑热闹,而崔世诚又担心儿子会与他那些外甥有什么瓜葛。
“哦,这倒是好事,不管你的信仰跟我们相不相同,求同存异嘛,不说别的,单就爬爬山也是好的。”一听邱洋这么说,崔世诚立马赞成起来。
柳塘叶家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村前停了个车队似的,一下来了两辆豪华轿车,前面还停着一辆崭新的大货车。更加夸张的是,高民鸿这位同志不知是自己自由发挥还是听从了崔世诚的交待,竟在货车头上拉起了横幅“崔世英感恩回馈好乡邻”。
崔东旭一看高民鸿那架式,不由得暗自摇头,对邱洋低声道:“我爸这么张扬,哪像个参禅礼佛的人啊,这也太夸张了吧。”
“你错了,”邱洋嘿嘿一笑,“崔伯伯此举正是佛家所说的当头棒喝,是一种惩恶扬善的手段。”
“嗤,你倒是很会帮自个老板说话。”
“那当然,崔伯伯可是咱们的金主,全仗着他讨生活呢。”
“我挣的钱少么?不靠我爸我就养活不了你?”崔东旭有些不高兴地道。
“旭旭,我好感动哦。”不是光天化日之下,邱洋早就扑上崔东旭的身了。
“别给我卖萌,干正经的吧,下步怎么办?”崔东旭指了指货车上的东西。
“不用急,再等等吧。”邱洋笑着示意崔东旭看看慢慢聚集的人群。
用不着高民鸿进村喊人,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出来看新奇来了,村前的公共院场上站满了人,大家看到货车头前的横幅,还有后面车上下来的邱洋,都大概估计到了这车队来的原因。
邱洋爬上货车斗,清了清嗓子,把来这的目的跟场上的人说了一遍,最后指了指高民鸿对大家说,他和这位高师傅都是受老板之托来办事的,因为并不认识具体要感谢的人,请被点名叫到的乡亲到前面来,把老板姐姐要送的东西领过去。
刘杏娥杨宝珠两人邱洋是认识的,邱洋便把她们两个也请上了车,请她们核实下领东西的人是不是名单上记的。在高民鸿的大嗓门下,被点到的老太太一个个上前喜滋滋地领了东西,自己抬不动的就叫儿孙帮忙。
最后,高民鸿指了指车上剩下的巨无霸碾米机对杨宝珠道:“你就是我老板姐姐的邻居杨宝珠吧,这碾米机是送给你的。”
“啊?!”杨宝珠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在和老太太儿子聊天闲扯时随意说了下家里的营生计划,他便立马让自己的家庭梦想实现了,一时还真是接受不了。
“这货车就是你的了。”高民鸿对刘杏娥道。
“什么?”刘杏娥以为这车是专门送货过来的,没想到却是送给自己家的,“这叫什么话,送这么大的礼叫我们脸上哪挂得住。”这么大的一辆货车,得花多少钱呐。
“这都是老板的意思,我只负责把货送到就是了,钱都付了的,没法退货了,销售方还来了人呢,得跟你家儿子签合同。”高民鸿笑道。
“万万不行,万万不行,要不你把老婶子的联系电话告诉我,我跟她说。”刘杏娥转身对邱洋道。
“她不喜欢手机,”邱洋劝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老总也是希望两位芳邻在生计方面有个稳定收入,好心有好报,你就这么理解吧。”
“好报是好报,但这报得也太金贵了,让我们心里怎么过得去,心里不安哩。”杨宝珠道。
“今天老总让我们送这些东西过来,无非就是要表达一下他的诚挚谢意,没什么礼轻礼重之说,你认为接受的东西贵重,但对我老总来说,他更在乎的是你们对他姐姐的关爱之情,你们坦然接受的话,他才会心安,”邱洋想了想道,“要不这样吧,你们这的榛子很出名,家里红薯也有的吧,我老总的儿子很喜欢这些绿色生态食品,实在过意不去,就回点榛子和红薯?”
“有有有,这些东西家里存了不少呢。”杨宝珠刘杏娥异口同声,赶紧指使各自的老公回家去拿。
带了一车厢的红薯和榛子,邱洋崔东旭便先走了,剩下的事交给了高民鸿处理。在去瑞锦山的路上,副驾的崔东旭又不停地在邱洋耳边唠叨起来,因为在叶家旁观了谢恩现场,忍不住感慨起人性的善恶。
“唉哟,我家旭旭搞农作物科研的怎么研究起社会伦理学了,”邱洋笑道,“普罗大众,各有各性,要是人人千篇一律一模一样的话,成何世界,有何乐趣?处世原则,各有各道;生存竟技,各有各法。思想不拘泥于一格,心才会宽,活得自然洒脱从容。”
“嗤,说得你好像顿悟了一般,”崔东旭耻笑道,“既然悟得这么透,干嘛不出家当和尚去。”
“你就是我的道,你就是我的法,离了你,我哪会洒脱从容得起来。人生在世,终究逃不过一个缘字,你就是我的缘,守着你,就是我的宿命。”
“得了,你还是让我先睡会儿吧,别给我在这宏法论佛,我可是十几年党龄的老党员,不听你那一套。”
“信仰不同,并不意味着认知就一定会迥异呀,来来去去,信仰不过是载着你一叶寄行的舟而已,总会有殊途同归的。”
“你赢了,让我好好休息休息,等下不是要爬挺高的山么。”崔东旭心里道,臭小子,这会儿倒装得道貌岸然,晚上折腾起我来,花样百出,不知是哪里学来的。
“哦,”邱洋仍是喋喋不休,“旭旭,到了留空寺,你随你的性子走,不必装出虔诚相,毕竟你们党员心中也是有自己的戒律。”
“这个不劳你多心。”崔东旭把靠背往后斜了斜,闭眼养起神来。
作者有话要说:
诸事缠身,更新蜗速,敬请原谅。
第72章 第七十一章
宋晨墨感觉邱洋带来的同伴有点奇怪,不跟着邱洋进主殿拜佛不说,还东殿瞧瞧西殿探探,一看就知道不是佛门信徒,难道这位施主是来旅游的?正想着上前问问,这时明诤却从禅房那边走了过来,跟宋晨墨说等邱洋礼完佛让他去禅房一趟,有事相商。
“那位施主一看就知道不是咱们佛门信徒,没想到邱施主会带这样的朋友过来。”宋晨墨指了指远处的崔东旭。
“是邱施主的朋友?”明诤看了看。
“嗯,一起来的,瞧着关系挺好的样子。”
“哦……”明诤若有所思,心里有些明白了。
“跟邱施主关系很不一般,既然不是佛门信众,能陪他一起过来,应该是挚友。”
“你去忙你的,随他去吧。”
“那也不能这里瞧瞧那里探探啊,对各殿的菩萨大不敬呢。邱施主也不跟他交待一声,佛门净地,非礼勿视。奇了怪了,他一个佛门资深信徒,没想到也这么冒失,带个佛门之外的人来参观。”宋晨墨颇有些看不过去。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无妨无妨,”明诤笑道,“虽然跟我修行多年,在参禅悟道方面你还得多向邱施主请教。”
“阿弥陀佛,弟子惭愧惭愧。”送走师父,宋晨墨探头看了看大殿的邱洋,估摸他还有段时间,便去了后院。
从后院菜园忙回来的宋晨墨到大殿去找邱洋,却发现人已经没在了,便问旁边换香烛的见岫师弟人哪去了,见岫说去了主持禅房。
宋晨墨想着陪邱洋一起来的朋友这么长时间了,应该无趣得很,于是去外面找崔东旭,想陪他聊聊天,却见他正和见澜师弟在弥勒佛殿前聊得正欢,便也就不去打扰他们了,径直去了斋堂。
在留空寺吃完斋饭后,邱洋怕崔东旭呆久了会烦燥,便跟明诤他们辞行了。
天高云淡,秋意正深。放眼望去,半山的翠竹,半山的红枫,山脚秋水如镜,远处几点飞鸿,山上静谧安宁,山下车水马龙。高高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野柿子,看得人馋涎欲滴;毛栗树宽大的叶子下,挤满了一个个裂嘴的刺球,仿佛听得见毛栗子落地的声音;山路两边潮湿的地方,一丛丛幽兰透着绿意,雅致自在;偶尔几枝芙蓉探出路旁,开得正艳,孤芳自赏。
山高眼界宽。很少有闲暇游山玩水的崔东旭边下山边欣赏风景,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别老窝在书斋里啃书本啦,”见崔东旭一脸的惬意,邱洋笑道,“多出来走走多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释放心情。”
“我可没你这般洒脱,也没你这般潇洒,你是超凡脱俗的天外来客,我却是忙着评职称忙着博名声,没日没夜劳心劳神的升斗小民。”崔东旭嘻笑道。
“旭旭耻笑我不是,”邱洋佯哼道,“你这意思还不是说我没心没肺不思进取呗。”
“不是不是,信仰不同,追求自然是不同的,真没贬你的意思哈。”
“虽说没贬低的意思,但对我们的信仰貌似颇有微辞。”
“说老实话,一开始对你的行为确实有些难于理解,不合常理,离经叛道,有哗众取宠之嫌。一个朝气蓬勃的年青人怎么会痴迷佛门而难于自拨,百思不得其解。世人都要像你们这样,不事生产,不问政经,安贫乐道,无欲无求,社会怎么会进步。”崔东旭笑道
“偏见,赤…裸…裸的偏见。”邱洋不满地道。
“没错,是偏见,”崔东旭见邱洋一副憋气的小孩神态,心里一暖,怜意顿生,“跟你接触多了就会知道,像你们这种信仰满满的人,人生充实,精神境界超前。还是你说得对,芸芸众生,千人千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不可能是心性千篇一律,相互影响,互求慰藉,社会才能更和谐。有架桥的,自然也有修路的,有养牛饲羊的,也有栽稻种麦的,有造□□的,也有卖茶叶蛋的。”
“果真是老师,我又被你征服了。”山道突窄,邱洋伸手扶了崔东旭一把。很少有机会在这种青山绿水间和崔东旭独处,邱洋很是享受这一切。
“虽然跟你的信仰不同,但我现在算是彻底理解你追求的精神境界了,”崔东旭放任着邱洋得手后一直牵着自己的手不放,“斤斤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天地宽。包容,应该是我们读书人最应具备的心态。诸子各派,百家争鸣,才成就了我们中华璀璨文明;天文农工,各放异彩,才有了中华家园的日新月异。”
“上趟山,你倒好似参悟了。”邱洋笑道。
“倒不是这一趟我就参悟了,”崔东旭感慨道,“从我爸身上的变化,我就明白了很多。说句实在话,先前在我眼里,他就是一暴发户,穷得只剩下钱。自从被你引领着向佛之后,他整个人都充实多了,精气神活了,热衷于扶贫救困等公益事业,既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对社会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崔伯伯从事实体产业,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一直就是在给社会作贡献好不好。”邱洋强调道。
“别为你老板粉饰啦,我还不清楚么。”崔东旭笑道。
“我本来还担心你初来乍到会很尴尬,信仰不同呆得会不自在,没想到你倒是自来熟啊,跟谁都能搭上话。”邱洋有些好奇。
“你这也是偏见,我们共-产-党还有统战部门呐,还有政协机构呢,党员和宗教人士走得近的多得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嘛。”
“是是是,我这不眼界没你宽么,”邱洋呵笑道,“在寺里你和那些师兄弟们聊些什么呀?”
“也没个主题,天马行空的乱聊呗,”崔东旭有点意外地道,“那个叫见澜的沙弥看上去素质蛮高的啊,谈吐不凡呢。”
“嗯,他是X大毕业的高材生,在寺里带发修行做了两年的居士,去年才在明诤师父那剃度的。”
“X大毕业的?!”崔东旭惊讶不已。
“嗯,”邱洋调皮地道,“旭旭心里肯定在小看我们这个群体,不会以为信佛念经的都是乡下老太太吧。”
“那倒不是。不过,X大学生,让我有些意外。”
“现在留空寺来来去去的居士虽然很多,但出家的僧人倒是不多,不过学历都不低。寺里常驻居士,也是资历最老的居士宋晨墨,他是庆源师范毕业的,还在学校执教过多年。除了X大毕业的见澜,见岫是省财经专科学校毕业的,管理斋膳的明修师叔是省佛学院毕业的。”
“一直以为佛家接纳的都是底层引车卖浆的升斗小民,看来是我浅薄了,”崔东旭若有所思,“人心真的是最难揣摸的,人性也是最难理解的。”
“见澜出家的缘由是没缘由,可能他跟我一样,从小就心底向佛。见岫是因为爱情受挫,打击太大,心灰意冷。宋晨墨居士一直归隐在这,是因为他大病过一场,在佛面前才能寻求到慰藉。”
“所以我就百思不得其解嘛,一个人的行为很难分得清到底是感性还是理性,”崔东旭摇摇头叹道,“就拿我来说,要我抛家弃舍,远离社会文明,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心里就是再豁达,也感觉这么年青的人就出家,是很不理性的行为。”
“世上的人,很多行为都是不够理性的,最不理性的行为就是相爱了。”邱洋一副参透人生的模样。
“你相信爱情么?”崔东旭顺嘴问道。
“相信,当然相信。”邱洋肯定地道。
“哦?”
“从我妈身上,我就看到了爱情,”邱洋轻笑道,“我妈只要是跟着我爸,哪怕是天天吃苦受累她都能乐在其中,我爸就是她的太阳,二十多年了一点都没变。我妈在高中时期就看上我爸了,死缠烂打,硬是把我爸给追到手了,同时,也毁掉了邱秀才‘科举’上的锦绣前程。结婚以来,我爸可说是农活基本不用沾手,屋里屋外,什么活大部分都被我妈给包了。当然,我就成了她的‘欺压’对象,从小到大,使唤我那跟使唤牛马似的,能驮百斤她恨不能让我驮上千斤。”
“你这不肖子,你妈听到,怕是会被气死。”崔东旭莞尔道。
“佛门不打诳语,我说的都是事实,那都是有人证物证的。”
“怎么的,你还打算什么时候跟你妈反攻清算不成。”
“那倒不至于,我也就是叙述事实罢了。”邱洋呵呵笑道。
“听你说得云淡风清的,但我想你爸妈的爱情却是很不简单呐,”崔东旭感慨道,“轻物质,重精神,本来就很难得,更何况现今这社会。”
“嗯,我心底也是这么认为的,”邱洋点头道,“我也是遗传了我妈的性情,在爱情上很简单,一旦遇上了对的人,就会决不放弃,从一而终。”
“也想死缠烂打?”崔东旭抿嘴笑道。
“当然,还得用点小计谋,耍点小聪明。”说完邱洋故意捏紧了崔东旭的手,身子往他身上粘过去。
崔东旭当然明白这小子想亲他的意图,心里虽然也有点小渴望,但好歹是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得讲究个师德师容不是,便一把推开邱洋:“山路狭窄,给我小心点,这么大个人还想让我抱不成。”
邱洋也不继续耍赖,牵着崔东旭的手,正过身子道:“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听?”
“什么故事?”
“我有个远房亲戚,我妈喊她为姨奶奶,我应该是喊姨太婆,”邱洋很是感慨地讲述道,“她和她丈夫一辈子从来没分开过,一直在家里过着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耕种生活。子孙也蛮孝顺的,老俩口九十多岁做不动家务了,一家一家轮着当老祖宗养。有次,老俩口去邻村看戏,姨太公摔了一跤,年纪太大,跌一跤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他大孙子是村医,为了好照顾,就把他留在了自个家,姨太婆仍是每家轮着住。姨太公常跟子孙们说,自己都快一百岁的人了,早就活够本了,别浪费药在他自上。子孙都是孝顺出了名的,哪敢停医断药,仍是想着法子去治。可能是不想拖累子孙,一天夜里,用注射管绑在床头套着脖子,身子倒下床,自杀了。第二天,当子孙告诉姨太婆时,姨太婆也没什么太大反应,只是哦了一声,坐在椅子上不一会儿就没了气,后脚就跟着姨太公去了。”
“真的假的,有这么怪异的事?”崔东旭有些不相信。
“这又不是书上看来的传奇,是我乡下发生的真人真事呢,他们村庄就在我们乡的前葫芦。老夫妻的感情深,那可是几代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是啊,世界这么大,没什么不可能的事,大概两人相互依靠得太久了,心性相通。”崔东旭说着,心里却突然想到了自个老爸和邹姗姗的事。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