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除了舰队之外,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的只有远程航空兵,而且主要是空军的四发重型轰炸机。
    前面提到过,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中国空军就没有部署多少重型轰炸机。
    虽然在年初的时候,鲁志刚就通过海军司令部,明确提出,空军应该增强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投入力度,关键就是增加重型轰炸机的数量,但是空军也提出了一个让鲁志刚无法达到的条件,即解决部署重型轰炸机的后勤保障问题。
    事实上,空军没有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部署太多的重型轰炸机,关键就是后勤保障。
    要知道,到一九四三年初的时候,中国空军已经不缺重型轰炸机了。根据中**方的相关资料,到一九四三年,各大飞机制造厂总共交付了近八千架重型轰炸机,其中仅西飞交付的就有四千六百余架。除掉援助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三千多架、以及在战斗中损失的六百多架,当时中国空军总共拥有大约四千架重型轰炸机。虽然这个数量比美英联军少得多,但是中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主要用在两个方向上,一是在大陆战场上支援陆军,二是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支援海军。
    显然,中国空军并没有承担太重的战略轰炸任务。
    说白了,在日本投降之后,中国空军根本没有需要进行战略轰炸的目标。美国本土离得太远,红俄又在陆军与战术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内。至于澳大利亚,因为缺乏前进基地也难以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当时。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战斗力,中德还在进行相关谈判。
    主要就是,向欧洲派遣轰炸机部队,参与对英轰炸行动,减轻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的作战负担。
    只是,谈判进展并不是很顺利。
    不是中国当局的开价过高,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有所顾虑。
    要知道,在向欧洲派遣远征军的问题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因为担心中国的影响力过于强大而出尔反尔。
    到了一九四三年一月底,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在中国派遣远征军的问题上松口。
    原因很简单,设得兰群岛海战的结果,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暂时放下攻打英国本土的想法。只是,东线战场上的进展相对顺利得多,而且中国陆军也将在一九四三年春季发动大规模进攻,红俄在夏季战败的可能xìng非常大。由此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数量众多的德军何去何从?
    显然,这次绝对不可能与美英妥协。
    说白了,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愿意妥协。中国也不会妥协。
    在一九四二年冬季,刘伯恩专程前往里海城市巴库。在这里会见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全权特使,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首相。此外,意大利总理也参加了这次的会晤。在长达一周的会议结束之后,中德意三国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即美英除非无条件投降,不然中德意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与敌人单方面妥协。
    也正是这次首脑级别的会晤,奠定了同盟国集团在这场战争中的政治基础。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不会与英国单方面妥协。
    在海军暂时难以夺取制海权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打击英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强战略轰炸力度。
    当时,很多德军将领都认为。通过战略轰炸就能迫使英国投降。
    德军高层的认识,并不是信心爆满。
    要知道,在一九四二年初,日本就在中国的全面战略轰炸下投降,而英国与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极为相似。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原则上统一了由中国空军派遣重型轰炸机参与对英轰炸行动。只是当时双方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存在分歧,比如中国空军要求单独组建作战部队,而且由中国空军将领担任最高指挥官,再设立一个联络处,负责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进行协调。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持相反的观点,即没有必要为远道而来的中国轰炸机设立单独的作战部队,最多只能提供单独驻扎的空军基地,而在指挥上,则由帝国空军司令部统一调配。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
    最终,双方都做了妥协,而且采用了与美英空军相似的指挥协调方式,即中德空军各负责半天的轰炸任务。
    只是,中国空军向欧洲派遣轰炸机部队,已经是一九四三年下半年的事了。
    在一九四三年上半年,中国空军实际上还有大约两千架重型轰炸机没有派上用场。
    当时,中国空军甚至用这些轰炸机向部署在安达曼群岛上的航空兵运送燃油与弹药,承担的是运输任务!
    显然,中国空军并不缺少重型轰炸机。
    中国空军没有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投入多少重型轰炸机,主要就是后勤保障不到位。
    当时,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总共只有三座正规机场能够部署重型轰炸机,而其他的野战机场都无法长期部署重型轰炸机。虽然这三座机场中的两座就在港口附近,能够较为方便的获得油料与弹药,但是这两座机场,即霍尼亚拉与维拉港的机场,最多也只能容纳两百架重型轰炸机。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当时,这两座机场上都驻扎了其他作战飞机,特别是远程巡逻机,因此实际可以部署的重型轰炸机还不到一百五十架。
    缺乏部署场地只是问题之一。
    关键还是在燃油与弹药的补充能力上。
    事实上,在发动攻打澳洲大陆的作战行动时,中国海军的海运力量并不强大,月运送量在一百五十万吨左右。
    按照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消耗速度,一百五十万吨物资最多支持一百万地面部队。
    当然,这还得算上留在后方的人员。
    显然,海军根本没有能力向前线运送太多的物资,而战略航空兵在执行作战任务时的物资消耗量又非常巨大。一架载弹量为六吨、作战半径为二千五百公里的重型轰炸机出动一次就要消耗十吨燃油与六吨弹药,另外还要消耗大量其他物资,比如维护的零备件等等,总消耗量在十七吨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次出动一百五十架重型轰炸机,就要消耗掉大约二千四百吨物资。按照一天执行一次轰炸任务计算,一个月得消耗掉七十多万吨物资,相当于海军运输总量的一半。
    当时,中国空军就提出,只要能够解决后勤保障问题,空军愿意承担工程建设任务,即安排工程兵去新喀里多尼亚修建机场,增加轰炸机的部署量,而且最多可以在西南太平洋上投入两千架重型轰炸机。
    可惜的是,海军根本无法解决后勤保障上的问题。
    结果就是,在登陆澳洲本土的时候,参战的重型轰炸机还不到一百架。
    更要命的是,受后勤保障拖累,这一百架轰炸机平均两天才能出动一次,而且主要任务是轰炸美澳联军的后方基地。
    受此影响,当时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的就只有海军了。
    也正是如此,海军才不得不把大部分战舰集中到西南太平洋上,而没有去别的方向上开辟新的战场。
    问题是,第五舰队的兵力规模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增强。
    当时,第五舰队里依然只有两支战斗舰队,即以舰队航母为核心的第51舰队与以主力舰为核心的第52舰队。按照分工,第51舰队主要负责在白天为陆战队提供空中支援,而第52舰队的主力舰主要在夜间提供炮火支援,由巡洋舰组成的另外一支编队则在白天提供炮火支援。
    关键就是,这两支战斗舰队还不能保证随时都能投入战斗。
    第51舰队每三天就得进行一次弹药与燃油补给,即便把补给作业安排在夜间,也会对次日上午的支援行动产生影响。第51舰队更是平均每两天就得补充一次弹药,而且巡洋舰几乎是每天都要进行弹药补给。主要就是,大部分时候,地面部队只需要巡洋舰提供的炮火支援,而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太大,炮弹的威力太大,并不适合用来进行近距离支援,主要用来打击战线后方的敌人,因此使用量并不多。
    结果就是,舰队提供的火力支援也难以保证。
    可以说,这正是直接攻打悉尼的主要问题。如果在布里斯班附近登陆,那么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亚的航空兵,特别是那些作战半径在一千五百公里左右的中型轰炸机与远程战斗机就能发挥作用。
    到了登陆作战的第三天,这个问题暴lù了出来。
    也正是如此,登陆作战行动在三月十一日遇到了大麻烦。!。
第三百三十二章 进军悉尼
    虽然美澳联军的反击来得迟了一些,但是极为坚决,而且也投入了足够多的兵力。
    事实上,这也是美澳联军在澳洲大陆战场上发动的唯一一次具有成效的、而且对中**队产生了较大威胁的反击行动。
    当时,仅美军就动用了近六万兵力,此外还有大约五万澳军。
    要知道,到三月十一日,登上澳洲大陆的中**队总共还不到四万,全部上岸的只有第五陆战师,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都只有部分部队上岸,其中作战官兵在两万左右,其他的全是非战斗人员。
    在白天的战斗中,美澳联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当时,承担主攻任务的美军第七师在向海滩推进的时候,至少有七千名官兵死于中**队的火力打击。
    也正是利用火力支援,陆战队勉强在白天守住了战线。
    入夜之后,战斗变得更加jī烈。
    原因很简单,美澳联军在白天作战,主要威胁来自天上,即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遮拦轰炸让大部分美澳军人在到达前线之前就阵亡了。更重要的是,即便前线的美澳军队取得了突破,在得不到后继兵力支援的情况下,也无法扩大突破口,并且会在随后遭到的反击中被中**队击溃。
    只有在夜间,在舰载航空兵无法出动的时候,反击才有价值。
    结果就是。夜幕刚刚降下来。美澳联军就以发起了极为疯狂的进攻。
    战斗一直持续到十二日凌晨,在夜间的十来个小时里,美澳联军在长达五十公里的战线上至少发动了上百次冲击。
    打到快天亮的时候,美澳联军离胜利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当时,美军的一支装甲部队已经突破了陆战队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前进侦察兵力甚至突入了登陆场。虽然这支部队的规模并不大,只有不到十辆M3式坦克,但是仍然有足够的能力把登陆场变成火海。
    要知道,当时登陆场上堆积着数万吨弹药与更多的燃油。
    在这个紧要关头,第五陆战师把非战斗人员组织了起来。甚至让一部分撤下来的伤员拿起了武器。
    在付出了近三百人伤亡的代价之后,陆战队顶住了美军的反击。
    天sè放亮之后,随着舰载航空兵赶到,以及在夜间补充了弹药的巡洋舰返回。美澳联军的反击失败了。
    三月十二日,陆战队没有发起进攻,开始集中力量巩固海滩阵地的防线。
    在清扫战场的时候,中国陆战队至少找到了一万四千余具美澳军人的尸体,此外还有数千具残缺不全、难以辨认的尸体。根据中**队的统计,美澳联军在三月十一日的反击行动中伤亡总数超过了四万人。
    当然,中国陆战队也付出了阵亡三千四百人、伤残近七千人的惨重代价。
    所幸的是,美澳联军已经在这场反击中耗光了预备队。
    别忘了,悉尼并不是美澳联军重点设防的地方,当时驻扎在悉尼附近的美澳军队的总兵力在十万左右。
    只是。这场反击也让中**队心有余悸。
    受此影响,陆战队在十三日发动几次试探xìng的小规模进攻,十四日则按兵不动,主要是还有两个陆战师的部队没有全部上岸,而第五陆战师在十一日夜间的战斗中遭受了非常大的伤亡,减员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直到十五日清晨,在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全部到达后,陆战队才再次发起进攻。
    首要目标,自然是悉尼港。
    为了配合陆战队作战,第52舰队在十二日就封锁了悉尼港。在十四日凌晨更是派了一支编队前往悉尼港外,对守卫悉尼港的美澳军队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压制xìng炮击,使得美澳联军无法调整防御部署。
    只是,进攻悉尼港的战斗也不是很顺利。
    原因无二,依然是支援力量跟不上。即便第五舰队已经拼出了全力。也无法保证随时为进攻部队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
    这段长度不到二十公里的路途,两个陆战师花了两天才走完。每天仅推进十公里。
    显然,这个推进速度不但算不上快,还可以说是慢得出奇。
    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中国陆军即便在没有装甲兵的情况下,步兵部队的日推进距离都在二十公里左右。在德俄战场上,德军凭借强大的装甲力量,在进军莫斯科的时候创造过一天推进五十无弹窗无广告//公里的纪录。
    当然,这也不能怪陆战队作战不力。
    事实上,当时的陆战队与战后的陆战队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在装备体系上,中国海军陆战队与陆军非常相似,或者说是为了减少在研制装备上的开支,中国海军陆战队一直依靠陆军,除了两栖车辆是单独研制的之外,其他的主战装备均来自陆军。别的不说,连陆战队的制式步枪也与陆军通用。但是在具体的编制上,陆战队与陆军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陆战队没有单独的装甲部队,其装甲力量大多分散编制在步兵营里面。
    这种编制方式,也正是陆战队为了适应战场环境而独有的特点。
    要知道,陆战队在上岸之后,就得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且身后就是大海,根本没有后撤空间,必须与敌人争夺每一块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步兵显然不可能等到装甲部队上岸之后再发动进攻。如此一来,也就不能把装甲力量单独编成作战部队,必须交给步兵,使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可以说,陆战队的编制更适合进行小规模战斗。
    如果用于大规模进攻,那么陆战队的编制、特别是对装甲力量的使用就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也正是如此,陆战队更适合在沿海地区活动。
    深入内陆的话,陆战队的战斗力就不如陆军了。
    在此之前,中**队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作战行动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即陆战队只负责夺取滩头阵地,在站稳了脚跟之后就把陆军作战部队送上岸,让陆军去对付那些躲在岛屿腹地里的敌人。
    问题是,这次的情况截然不同。
    原因很简单,这次攻打的不是一座面积狭小的岛屿,而是有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澳洲大陆。
    按照战区司令部制订的作战计划,要等到陆战队夺取了悉尼港之后,陆军才会上岸。
    原因也很简单,这次陆军名义上动用的是步兵师,但是十二个师中,有六个实际上是货真价实的装甲师,另外六个师的装备水准也远高于步兵师,相当于德军与俄军中的摩托化步兵师。
    也就是说,这些陆军部队有大量难以直接送上海滩的重装备。
    要让其发挥出战斗力,就得多去港口,让其在港口上岸,然后投入战斗。如果强行在海滩上岸的话,其战斗力肯定会大打折扣。此外,装甲部队的物资消耗量比步兵部队高,也就更有必要以港口为支承点发起进攻。
    也正是如此,才由陆战队承担了夺取悉尼港的重任。
    事实上,这也是陆战队在攻打澳洲大陆的战斗中唯一的大规模进攻行动,在攻占了悉尼港之后,陆战队就没再参加主要作战行动,仅负责为陆军守住后方基地,并且协助陆军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显然,陆战队在两天里推进二十公里,并不算慢,以陆战队的水准来说已经很快了。
    三月十八日,攻打悉尼港的战斗开始。
    此时,第五陆战师已经撤了下去,准确的说是在滩头阵地上做临时休整,同时负责为其他陆战师提供后勤保障。
    负责进攻悉尼港的是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此外还有第九陆战师的一部分。
    当时,三个陆战师的总兵力在四万五千左右。
    可以说,这已经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兵力了。要知道,在海军的火力打击下,美澳联军一直无法向悉尼港大举增兵,当时负责守卫悉尼港的美澳军人总共还不到三万,而且其中只有一个美军师。
    只是,战斗依然打了五天。
    必须承认,陆战队并不适合执行攻坚任务,主要就是没有强大的装甲力量,在面对敌人的防御阵地时,陆战队往往会束手无策。
    所幸的是,美澳联军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士气更加低落。
    如果美澳联军的士气不成问题的话,恐怕中国陆战队会在悉尼港外呆上半个月,需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才能攻占这座极为重要的港口。也就是说,美澳联军没有守住悉尼港不是中国陆战队强大,而是自身出了问题。在这五天的战斗中,至少有四千名美军官兵在没有受伤、也没有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向中**队投降。有趣的是,澳军中投降的官兵反而不是很多。
    这也可以理解。
    美军官兵根本不知道保卫澳洲大陆有什么意义,而澳军官兵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
    三月二十三日,中国陆战队攻占了悉尼港。
    到此,登陆澳洲大陆的最关键一步终于走完,中**队终于在澳洲大陆上站稳了脚跟。!。
第三百三十三章 结局已定
    攻打澳洲大陆,对中国海军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从长远来看,如果攻打澳洲的作战行动久拖不决,对中国海军来说反而不大有利,因为这等于把舰队牵制在了西南太平洋上,从而无法在其他战场上打开局面,让对手获得了重新聚集力量的时间。
    在这方面,冯承乾的认识最为清楚。
    一九四二年底的时候,吴铁生提出推迟攻打澳洲大陆,主要是陆军在大陆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并不顺利,特别是德军在冬季攻打莫斯科的行动中受挫,没有能够达成计划目的,从而迫使陆军不得不增强春季攻势。如此一来,陆军就得把重点放在大陆战场上。当时,陆军不是没有足够多的兵力,而是在物资分配上存在严重问题,即攻打澳洲大陆的话,必然会使用在大陆战场上的物资大为减少。
    受此影响,吴铁生自然希望不要急于攻打澳洲大陆。
    事实上,吴铁生的要求并不过分。
    要知道,最初计划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底之前发起攻击就足够了,并没有要求在一九四三年初发起攻击。
    只是,冯承乾设法说服了吴铁生。
    当然,冯承乾并没有说西南太平洋战场有多么重要,也没有提到攻占澳洲大陆有多么重无弹窗无广告//大的战略意义。可以说,说这方面的道理根本就没用。别忘了,最初的时候,冯承乾并不主张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大举用兵,而是坚持首先以中太平洋为重,在攻占了夏威夷群岛之后再考虑是否需要攻打澳大利亚。为此,冯承乾还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通过攻占夏威夷群岛能够切断前往澳洲大陆的航线,使美军难以死守澳洲大陆。可见。如果冯承乾提出战略层面上的理由,肯定会遭到吴铁生反驳。
    当时。冯承乾只提到了一点。即俄军的冬季反攻不但没有达到削弱德军的目的,反而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由此推断出,等到德军发起春季攻势的时候,俄军肯定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守卫莫斯科。
    结果不言而明。德军肯定能在春节攻占莫斯科。
    可以说,冯承乾的判断相当准确。
    据此。冯承乾提出,只需要适当增强春季攻势的兵力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在大陆战场上投入太多资源。
    当时。冯承乾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已经完成了“既定任务”,实际控制范围已经超过了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商定的占领区,因此就算能够在春季攻势中取得更大的战果,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陆军的推进速度太快,还有可能引发中德矛盾。
    吴铁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所以最终被冯承乾说服了。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二年底。中**方把攻打澳洲大陆的时间订在了一九四三年的第一季度末。
    按照冯承乾提出的要求,到一九四三年六月底,陆军必须承担起主要作战任务,海军将在七月初逐步撤出舰队。
    可以说,这已经是战略上的极限了。
    虽然当时已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美国海军要到一九四四年底,才有望获得“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因此要到一九四五年初,美国海军才有能力在太平洋上发起反击,但是对中国海军来说,时间并不宽松。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攻占夏威夷群岛。
    以当时掌握的情报,美军在夏威夷群岛的防御部署超过了所罗门群岛,因此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海军需要为夏威夷群岛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有可能占领夏威夷群岛。
    据此,冯承乾认为攻打夏威夷群岛,就算要不了一年,也需要大半年。
    当然,这还没有包括夺取制海权所需的时间,也没有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