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之掰弯国民老公-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沟里的淤泥腐叶挖出来,盖在新种的菜上面。
一条泥鳅从淤泥里钻出来,摆动着尾巴想爬回沟里,夏久胜伸手捧起来,随手丢回沟里。
这里居然有泥鳅?夏久胜觉得很意外。那么有没有黄鳝呢?这两种鱼生活习性相同,能抓到泥鳅的地方,经常能找到黄鳝。夏久胜顺着这条不到两尺宽的水沟朝远处看,它从夏久胜家流出去,曲曲折折绕过附近的菜地,一直通向村里最大的排涝水库,想来泥鳅是从水库洄游过来的吧。
如果水变清爽一点,是不是能吸引其它鱼也洄游过来,夏久胜将沟里的水排得只剩下浅浅的一层,灌入空间的水。
让他吃惊的是,空间水刚刚灌进沟里,无数泥鳅就从泥里钻出来,张着嘴浮出头,在水面游来游去,夏久胜粗略看了看,真不少,全部加起来,怕有十多斤。
拿来一只畚箕,开始捞沟里的泥鳅,直到够烧一盘,才停了手。
泥鳅繁殖得很快,只要不抓完,下次沟里又爬满了。夏久胜心情愉悦地在整条沟里走了一遍,还真在水沟最深处,看到几条黄鳝,可惜有点少,他没有去捉,反而灌了更多的空间水改善水质。
晚上夏爸爸下班,看着儿子成果,终于相信儿子的决心了,就问儿子菜打算怎么运输,卖到哪里去?
这个夏久胜早考虑好了。
大伯母家有一辆三轮摩托车,平时不怎么用,可以借来暂时用,至于卖到哪里?三界菜市场就行,装在筐里,骑到了渡口,就挑过去坐船,这么一点路,相信难不倒他。
夏爸爸听他说的有道理,就没有再问。
后院的菜,一天一个样子,长得出奇地快。
妈妈原先种的蔬菜,也变得更加嫩绿,口味也变得更加好。家里现在又不吃,看来也得卖了才行。
转眼日子又过去了几天,这天早上,夏久胜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成后,将昨晚采摘好的两筐蔬菜装上三轮摩托车,开到曹娥江渡口,将车停在那里,交了五毛钱看车费,将两只竹筐挑在肩上,乘船到了三界镇,在市场门口找了块空地,开卖起来。
因为他的菜用空间的水浇灌长大,所以看起来特别水灵,闻起来还有一股清香。赶早集的大婶大妈,眼睛可是最毒的,一眼看中他的蔬菜新鲜质量好,价格也不还,很快一斤两斤地抢着买,不到九点钟,两筐菜卖得一干二净。
夏久胜松了口气,第一次卖菜就这么顺利,这让他信心更足。
点了点钱,有二百六十多块,比虞城送餐多得多。如果套种成功,每天可以这样卖菜,一个月就有七八千进帐了。
买了一只鸡回家,又买了一条草鱼,弟弟喜欢吃熏鱼和醉鸡,买熟的太贵,他打算自己在家做给他吃。
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夏久胜做的醉鸡、熏鱼和其它美味小炒,听夏久胜说卖菜的经历,夏爸爸和夏妈妈傻了眼。
原来还怕儿子卖菜没有那么容易,想不到他们空担心了。
夏爸爸有点感慨,他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赚钱那么容易,自己却赚不到,原来是自己的观念落伍了。
夏久胜就劝爸爸,干脆辞了那个工作,将后园的二亩荒地也开出来,种上更多的蔬菜,夏爸爸迟疑起来。
见爸爸犹豫,夏久胜没有再劝,爸爸的年纪大了,谨慎保守惯了,要改变他的观念很难。或许等自己做出了成绩,还清了债,他没了后顾之忧,就敢放手一搏。
夏妈妈看着儿子,真心觉得,儿子长大了,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又看身边的小儿子,自从阳阳回来后,给家里改善伙食,那个原本瘦弱干瘪的病娃娃,也渐渐长出摸样来了,眼睛明亮唇红齿白,脸色健康红润,变成一个小帅哥了。
第二天,夏久胜又开了三轮摩托车去卖菜,刚挑到菜市场门口,就被一群大婶大妈围住了。
原来昨天买了菜的大妈大婶,回去一炒,香味飘满厨房,把人馋得不行,一尝,更是鲜美得不得了,连家里最挑食从不肯吃青菜的少年娃,也夸这青菜好吃,把家人乐得合不拢嘴,所以今天一早,她们就想早点来,多买一些回去。
这一次,卖得更快,很多大妈三斤五斤地买,不到一小时,菜就卖完了。
后面的大妈大婶不依了,如果今天买不到菜,家里那些小祖宗不肯吃饭怎么办?就催夏久胜回去,再挑一担来。
夏久胜看时间才七点钟,回家准备一下再来一车应该也来得及,就同意了。
回去的路上,打电话给夏妈妈,要她再割些菜准备着,等他回去再装筐挑出来卖。
就这样,卖了二次,才算把昨天那些熟客哄走了,一算帐,今天赚了五百多。
回到家里,看着儿子交上来的钱,夏妈妈是彻底服了。
既然菜这么好吃,夏妈妈就摘了一些,让儿子给大伯家送了一些。
中午他又去种子商店买了很多种子,带回家泡在空间的灵水里,几个小时后都发了芽,他把种子洒在后院的空地上,浇上灵水。这次搞的数量是平时的两倍,相信自己家和大伯家一起种,也有得多了。
这几天每天都去卖菜,除了有一天,大伯母自己要用三轮车,他没去成。
大伯母种的菜不多,只是自己吃不完了才去卖一些,算是小打小闹。最近受夏久胜的影响,也平整了不少空地,种上了从夏久胜家拔来的秧苗,这样种出来的菜,长得更快,外观更好,口味也更好,只不过与夏久胜家的相比,还是差了一点。
等大伯母这一波种出来的菜成熟,她家用三轮车的次数就会更多了。
看来不买个三轮车是不行了。
第6章
第二天,夏久胜就将摩托车买了回来,崭新的车子,停在院子里,看着就招人喜欢。
弟弟放学回来,稀罕得不行,夏久胜就发动车子,带着弟弟去外面兜风,直到他过足了瘾,才回家。
大伯一家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当天晚上,大伯夏建国看着一声不吭吃饭的儿子,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比起侄子,自己这个儿子,无疑逊色多了。
人家高中毕业,为了给家里还债,敢一个去城里打拼,放得下脸、吃得起苦,赚的钱比大学生还多。即使回到农村,也能很快找准方向,不到一个月,靠卖菜就能买辆三轮摩托车。而儿子,大学毕业三个月了,还在挑三捡四,没有找到工作,不得不在家吃闲饭。
一个男人,书读得再多,没有心胸、眼界和气度,总归走不远。
大伯母知道自家男人的心思,又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她犹豫地问:“要不咱再也整几亩菜地,养些鸡鸭、兴许比阳阳赚得还多,久兴也不用烦恼干什么,就帮妈卖菜得了——”
“要卖你们去卖,我才丢不起这个脸!”夏久兴一听,把筷子往桌上重重一拍,饭也不吃,站起来头也不回地上楼了。
“算了,不说这个了。”夏建国摇摇头。
儿子这些年过得太顺风顺水,有些不适应这个社会,让他多碰几次头,就懂事理了。
夏久胜种菜赚钱的事,在村里慢慢传开了。
夏家庄只是一个穷山村,全村七八十户人家,年轻人多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壮劳力不多。多是上有老下有小,脱不开身的。
如果在家,也能赚到钱,那谁不想啊!
这天晚上,夏久胜一家刚吃完晚饭,左邻右舍就过来串门了。
夏久胜给大家泡了茶,拿出一包待客的烟放在桌上,怕弟弟让烟熏着,叫他先上楼了,自己留着陪大家聊天。
大伙随意坐着,用乡下人特有的语言,家长里短的聊着,夸着安安,夸着夏爸爸夏妈妈有福气。眼睛却不时扫向夏久胜,考虑着怎么向他开口。
老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家都是看着夏久胜长大的,小时候病秧子一样的娃娃,谁想到过了十七八,就能长得这么高大精神,最让人羡慕的是他的本事,同样种蔬菜,他能赚到比普通人多几倍的钱。
等茶水也淡了,还是没进入主题,最后还是隔了几代的堂伯夏建设开了口:“阳阳,他们几个不好意思说,我们是堂叔侄,就厚着脸皮说了——”
“看您说的,只要大伯认我这个侄,就有话直说——”夏久胜早猜到了他们的来意,反正这种事,他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别人想做的还是会做,没必要做这个恶人,所以笑眯眯地答道。
“你知道我们村,离三界镇近,有不少人也种过菜,但是都没赚到钱。听说你赚了不少,就来讨教讨教种菜的方法——”夏建设老脸微红地说。
“这个啊——”如果换是以前,夏久胜随便敷衍两句就过去了,现在他有神奇空间这个大杀器,其它人怎么种,对他都没有影响。
“我觉得种蔬菜么?最要紧的是品种好,菜好吃,才有人花钱买。其次是不用农药化肥,保证绿色天然。这样的菜好吃又健康,才能卖得出去卖得起价。”夏久胜开口。
“这就是你赚钱的决窍?”有人疑惑地问。“不用农药化肥还好办,可是好的品种,那就难办了?”
“这个我可以帮忙,如果你们要好的秧苗,来我后院拔就行,我只收普通秧苗的成本。”夏久胜干脆地说。
忽然觉得卖秧苗,应该也可以小赚一笔,这个比种菜轻松多了。
“那真是太好了。”也有人担心,这么多家人一起种菜,会卖不出去。
“影响肯定会有的,但是虞城这么大,如果三界镇卖不完,可以卖到樟塘甚至虞城的啊。这个你们不用担心。”夏久胜安慰道。
听夏久胜这么一分析,几个人都有了信心。已有人决定明天就去平整空地,早种早收获。
又聊了一会,大家才起身散了。
夏爸爸看儿子大方地要把秧苗便宜卖给他们,有点想不通。这样一来,自家的蔬菜生意不是要受影响了吗?
夏久胜笑笑说,这些秧苗成本很低的,大家都来买,还可以赚点秧苗钱呢!这才让夏爸爸放下心来。
夏妈妈好笑看着儿子,想不到儿子现在越来越精了,既做了好人,又赚了钱,不知道这奸商本事是跟谁学的?
第二天,夏久胜又跑了二趟三界,卖了二担蔬菜回家,听夏妈妈说已有不少人来拔了秧苗,算起来有几千株了,夏久胜一算,又有上百块钱进帐,不由满意地笑了。
洗了手,喝了一杯水,坐在椅子上偷会懒。
前院又有人在叫,原来是隔壁的郑大叔,看别人家都在种菜,也来买秧苗。
夏久胜把人请进来,看对方拿着个脸盆,里面装了些两个手指粗细的小鱼。
却是他家的儿子,去池塘边的沟沟渠渠捕的鱼,有好几斤,就匀些给夏久胜一家尝尝鲜。
这可是好东西,不管油炸还是红烧,都非常鲜美。夏久胜道谢着接过,倒进自家的脸盆里,等郑大叔选好秧苗,说什么也不肯收他的钱。
大家都是邻居,本来就是你来我往的,郑大叔见推不过,客气一番,也就算了。
夏久胜又给他的脸盆里,装了一些自家种的小棠菜和茼蒿,虽然它们不值钱,但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
等郑大叔离开,夏妈妈去剖这些小鱼,然后晾在竹箩里,中午做菜时,裹了一层薄薄的面粉,油炸来吃,特别香。
可惜太少了,吃不过瘾。夏久胜忽然想起了排水沟里的泥鳅和黄鳝。
那条沟终究太小了,全部爬满泥鳅,也才多少,一个星期吃一次,估计就吃断根了。如果想要吃鱼,还是得正正经经找个池塘,反正他有空间水,容易养活。
他家后院的菜地旁边,就有一个不到半亩的小池塘,以前有人做砖时把泥挖空,形成的,这些年下来,塘底积了厚厚的淤泥,也不知道有没有鱼。
如果自己要养鱼,面积是够大了,可能需要放一些鱼饲料,比如螺蛳什么的。至于苍蝇蚊子这些虫卵,塘里应该不少。
吃了午饭后,夏久胜走到池塘边,拿了根竹杆,量了量池塘的深度。
还是蛮深的,估计有一米五了,难怪大人一直禁止小孩子去那里洗澡,水性不好的孩子掉进去,水就没过头顶了。
夏妈妈看儿子古怪的举动,不由失笑道:“阳阳,你不会是今天吃了鱼,就想自己养了吧。”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我英明神武的老妈。”夏久胜把竹杆丢到一边,想着养鱼的事,还不忘与老妈耍嘴皮子。
“你这个死小子,吃鱼就养鱼,下次吃鸡吃鸭,是不是也养鸡养鸭,吃羊肉牛肉,是不是也要养羊养牛啊——”夏妈妈骂道。“我看你小子是昏头了,买菜赚了几块钱,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夏久胜已摸准了妈妈的脾气,死白赖脸地跟她闹。“难道跟村里人一样,一辈子种菜卖菜?”
“不这样,你还想怎么搞?”夏妈妈觉得儿子现在这样也不错,来钱快,也不算太苦,好好做上几年,还了债,盖幢新楼,她也满足了。
“我的亲妈啊——”夏久胜嚷道:“别人在种田,我种菜,所以有钱赚,别人种菜,我养鱼,也会有钱赚。大家一窝蜂地做同一件事,虽然还赚钱,但是能赚多少啊——”
夏妈妈一下子哑了口,儿子说的也有道理,农村人赚不到钱,还不是因为只会看人学样,人家种什么自己种什么,人家养什么自己养什么,不明白种养的人多了,价格就贱了。
“那这个小池塘能养多少鱼啊?”夏妈妈觉得还是不靠谱。
“先养着试试,看什么鱼好养,如果想赚大钱,肯定得换个大池塘。”夏久胜胸有成竹的说。
“好吧,随你折腾了。”儿子大了,脑子比她更好使,她这个做妈的,也不能添乱。夏妈妈这样想着,心里却不痛快。
“妈,你不是最喜欢吃昂刺黄鳝吗,到时我养一池塘的鱼,你想吃多少,儿子给你捞多少,红烧清炖椒盐煮汤,什么口味随你挑。”夏久胜嗔着脸,搂着妈妈的肩哄道。
“你就吹吧。”夏妈妈白了儿子一眼,这些东西死贵死贵的,自己怎么舍得吃?多卖点钱才正经。
晚上等弟弟入了定,夏久胜又进了空间。
在里面运气一周天之后,夏久胜站起来,在里面随意走着。
里面的空气真是清新,连呼吸都感觉舒畅,可惜不能带家人进来,否则他们的身体,说不定也能像自己一样。
地里没有多少东西,望过去空荡荡的,只有上次育种时,后院种满之后,多出来的一些秧苗,现在都成熟了。
现在家里吃的菜,全是这里割的,剩下不多了,下次育种时,得多留一些种在这里。
忽然想到这里除了那株桃树,什么果树都没有,自己真是傻了,为什么不种些呢?
那些仙桃有神奇的功能,他舍不得随便吃掉,如果自己种的,就不用这么小气了。
来到河边,喝了一口甘冽的泉水,不由想,这么清的水,不知道能不能养鱼,夏久胜决定试试。
第二天早上卖完蔬菜,夏久胜挑了一家鱼最小,价格最便宜的活鱼摊,把他的几斤杂鱼全买了下来。提到没人的角落,倒进空间河水里。
又各买了二斤螺丝和田螺,同样投进空间里,回头看到卖河虾和大闸蟹的摊贩,这个东西可贵多了,夏久胜挑最便宜的各买了一些,再次倒入空间里。
从市场出来,又去找卖果木的地方。问了镇上的大妈,才在几百米外的农田边,找到了苗木圃。
他依然挑最便宜的买,葡萄、弥猴桃、橘子、柚子、板栗、黄花梨、杨梅、樱桃等,他各要了几株。
意外的是,草莓苗也有卖,他要了一百株。这个自己喜欢吃,可以多种点。
又选了荔枝、龙眼、芒果三种热带水果,因为不知道能不能种活,所以各要了一株。又买了两株桂花树,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晚上六点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
现在已是十月底,气温开始降下来,天也黑得早,这个时候,窗外已是昏暗一片了。夏久胜有种季节变换的感觉,算算日子,回家转眼满一个月了。
想到家里的变化,他的心情还不错,忽然问夏妈妈:“妈,我们到底还欠了多少债?”
“不多,就十来万。”夏妈妈夹了一块红烧肉,语气轻松地说。
早一个月前,她还觉得快要被债压死了,晚上也愁得睡不着,儿子回来后,天天几百几百地给她,她突然觉得,这些债也没多少?几个月就能还清了。
更让她安心的是,小儿子现在健健康康的,个子也长得快,看来几年后,不会比他哥哥长得差。
“哦。”这个数字,比他想像得要少。夏久胜也放了心。
“左邻右舍的都还清了,剩下都是亲戚的。你姑姑家还有一万五,小叔家二万,大伯家一万,久蔷堂姐家二万。你大舅家五千,二舅家一万五,二姨家五千,小姨家五千。你心里有个数就行了,不要有别的想法。”夏妈妈把数量告诉儿子,免不了又叮嘱一遍。
“知道了。”夏久胜应道。
心里没有想法,那是骗人的。
姑姑家能把女儿送出国读书,肯定是有钱的,小叔家虽然包的是小工程,钱也不会少,而大伯家就靠种田,能借出来,肯定是尽力了,堂姐家关系远了点,肯借二万出来,也很难得了。二舅家是这些亲戚里最穷的,居然也借了一万五,这让他暗暗感激。
乱七八糟地想了一通,夏久胜忽然笑了,这些都是小时候留下的执念,现在自己成年了,还想这些做什么,何况他们帮自家度过了难关,做为晚辈,应该懂得感恩。
去年去虞城打工,其实是有赌气成份的,就是想让那些有钱的亲戚难堪一下,你家侄子有困难了,你们这些有钱的亲戚都不伸手,让左邻右舍戳戳他们的脊梁骨。
现在想来,真是太幼稚了。
“既然都是亲戚的,那就还掉急用的,剩下的慢慢还,先给家里买点电器吧,这样空荡荡的都不像一个家。”夏久胜提议道。
“你想买什么?”夏妈妈皱眉问。
“买个好的电视机,买个冰箱。”夏久胜说的是最急用的。
乡下没个像样的电视,真不方便。有个人来串门,也没个娱乐的,总不能一直陪着说话吧。至于冰箱,虽然他有更好的贮存地方,但是那里见不得光,还得用它做掩饰。
“买个大电视机,买个大电视机。”安安也欢快地嚷道。
“那就年前买吧,今年压力小了,咱也过个好年。”夏爸爸同意了。
“一群败家子,有钱不用掉,手痒得难受。”夏妈妈笑骂道。
第7章
这天早上,夏久胜又挑了两筐蔬菜,来到三界菜市场门口,那群战斗力惊人的大妈大婶,很快就把他的菜分完了。
挑起空筐要回家,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走过来,向他打招呼。
“你是?”夏久胜疑惑地问。
这个男人,穿着得体,脸上带着上位者的自信,应该不是普通人。
“小兄弟你好。”那男人自来熟地伸出手,与夏久胜握了握,热情地说:“认识一下,我是虞城市国际大酒店的行政总厨李协创。”
“你好,李总,我叫夏久胜。”夏久胜答道。
虞城的国际大酒店?他去过,虽然去的方式并不怎么光彩。不过,既然是行政总厨找上了他,应该跟他卖的菜有关,所以他也不意外。
“那我就叫你小夏了。”李协创笑得像弥勒佛。“我比你大,你叫我创哥吧,熟人都这么叫我。”
夏久胜看他笑容可掬的样子,虽然知道这只是人家会做人,不过对他的第一印象依然很好。
“好的,创哥,请问你找我是?”夏久胜笑着问。
“还不是被你这个菜闹的。”李协创笑道。“现在住在三界镇的街坊老邻居,哪个不知道有个小师哥,每天挑着菜来卖,味道那叫一个好。我老家就是三界的,老娘也吃过你的菜,这次回来,她天天在耳边念叨你家的菜好吃——”
“真的啊!”夏久胜装傻。
其实最近种菜时,他已减少空间水的浇灌了,因为同村也有人挑来三界卖,如果味道比人家的好太多,到时不好解释。
“当然了,三界镇这么小,很快就传开了。”李协创看不出他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装傻。“听说你还要卖第二担,介意我跟你回去看看吗?如果真有这么好,我希望你能给国大供货。价格嘛,好商量。”
“没问题。”有这种好事,夏久胜才不会拒绝。
屋后的二亩荒地他已开出来,种上了蔬菜,以前妈妈种的菜也清理得差不多了,五亩地蔬菜,供应国大应该没问题。
如果还不够,可以再承包几亩,村里劳力不多,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家,田是种了,地荒着的可不少。
两人一起渡了江,李协创坐着夏久胜的三轮车,很快到了夏久胜的家里。
帮妈妈介绍了创哥,听说是国际大酒店的行政总厨,夏妈妈急忙倒茶递烟,客气异常。
对于夏妈妈这样的农村妇女,碰上有身份的人,下意识地就会有这样的表现,夏久胜也不奇怪。
李协创倒是没有嫌弃,客气了一番,就跟夏久胜到了后院,蹲下地去,仔细看他家的蔬菜。
整片整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