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创口看着就让人恶心,他却脸色不变地割去上面的腐肉,又用酒精消毒,再包上纱布。
  穆琼看着他,只觉得一颗心都静了下来。
  傅医生帮老人处理好伤口,就看到了穆琼。
  “你怎么来了,有事吗?”傅医生摘下手套扔进旁边的桶里,换上一双干净的手套之后问道。
  “我想找你问点事,不过不着急。”穆琼道:“傅医生,我以前学过一点医护知识,我帮你吧。”
  “你会什么?”傅医生不解地问道。
  “其实不会什么……但应该能给你打个下手。”穆琼道。
  穆琼久病成医,医学方面的知识知道不少,但实践就约等于零了。
  但就算这样,他应该也能帮着做点事。
  比如说递个纱布,或者帮人清理一下伤口什么的……


第33章 热度
  傅医生明显还要忙上很久; 穆琼不好意思干站着,干脆就提出帮忙; 而傅医生看了他一眼; 对他道:“你去洗个手再来帮忙,记得多打几次肥皂。”
  穆琼应了,看到院子里的水井旁边备了搪瓷脸盆和肥皂; 还用煤炉烧着水,就主动过去倒了水洗手,还按着傅医生的交代,把自己的手多洗了几遍。
  “没想到你竟然愿意去洗。”傅医生有些惊讶,看到穆琼面露不解; 他又道:“之前也有人想来帮忙,但我让他洗手; 他就走了。”
  穆琼一听就笑了。
  他是现代人; 知道很多医学常识,知道医护人员的手一定要干净,所以傅医生让他去洗手就去洗了,但换做别人; 说不定会觉得被傅医生嫌弃了,然后不乐意洗。
  可实际上,傅医生要求洗手已经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如果要接触伤口,在现代肯定要戴医用手套……当然了; 这时没这个条件。
  就说傅医生替换的手套,也只是普通的棉布手套。
  穆琼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知道自己没本事做复杂的事情,再加上傅医生身边其实有两个看着年纪比傅医生还要大一点的西医打下手,也就没硬要插进去。
  他去看了看那些排队候诊的病人,简单查看他们的病情,并给出一些建议。
  比如让他们不用要又脏又破明显不干净的布捂着伤口什么的。
  他还说了点常识,例如伤口没愈合不能沾水。
  这些病人有些听了,也有些明显没当回事,毕竟穆琼看着年轻,还不是医生。
  这时候的穷人,因为消息闭塞,很多对西医并不相信,有钱人又不屑来这里接受免费的治疗,因此过来看病的人并不多,很多还是在别处看不好了,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过来的。
  但就算病人不多,因为时间有限,傅医生也不可能给所有人都诊治过。
  穆琼跟几个病人聊了聊,才知道他们若是今天来排队了没有轮到,可以领一张号码牌,明天再过来,就能先治病了。
  毕竟是义诊,不收钱的,傅医生给他们治疗的时候不可能太精细,但大家已经很感激了,有个来复诊的人就道:“我当初摔伤了腿,都说我的腿要没用了,幸好傅医生帮我治了伤……现在我又能走了。”
  穆琼听得挺感慨的。
  在现代,也有治不起病的,但那都是大病,在这个年代,一个阑尾炎也可能要了人命,医疗实在太差。
  穆琼看了一圈,跟病人聊了聊,就又回到傅医生身边去了,然后在傅医生帮人治疗的时候,帮着傅医生做些解释,还帮傅医生询问病人的病情,安抚病人。
  他做别的不行,安抚病人倒是挺在行的:“你这伤口外面都烂了,不把那些烂了的都割掉,说不定要没命……关羽刮骨疗毒听过没?我给你讲讲吧……”
  到最后,不止那个正被割腐肉的人听得认真,就连别的病人也听得非常认真,对傅医生手上的手术刀也没那么怕了。
  忙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义诊就结束了,傅医生进了诊所换衣服洗手,穆琼把手洗了洗。
  等他洗完没多久,傅医生就出来了:“走吧。”
  给傅医生打下手的那两个西医,是这诊所实际上的主人,他们不跟着傅医生一起走,因此离开诊所的,也就穆琼和傅医生两个人。
  “傅医生,怎么来治病的都是受了外伤的?”穆琼想到之前见过的那些病人,有些好奇。
  “因为外面的人都说,在张老先生的诊所旁边有个小诊所,每天早上有个小医生在里面给人免费看病,这小医生治外伤很厉害。”傅医生笑道。
  傅医生待着的诊所挺小的,而旁边那个门庭若市,还有人售卖早餐的诊所,就是张老先生的诊所了。
  张老先生已经七十来岁,子孙多半跟着学医,又有许多徒弟,是上海最有名的中医之一,最擅长治疗伤寒和内科。
  “傅医生你跟那些老中医一比,确实很年轻。”穆琼道。傅医生也就二十出头,放现代估计还在读大学。
  傅医生笑笑,问:“你说有事问我,要问什么?”
  穆琼把自己想问的问了出来。
  他问的都是国外的事情,傅医生一一答了,又问:“你对国外的事情很感兴趣,问的问题还都能问到点子上……这是为了什么?”
  “是这样的,傅医生,我写了篇小说……”穆琼把自己写《留学》的事情说了。
  “写小说?”傅医生有些惊讶:“听起来很不错,有本这样的小说挺好的。你以后有问题,尽管来问我。”
  “谢谢傅医生。”穆琼道。
  “你又要在西餐馆工作,又要写小说,忙得过来吗?”傅医生又问。
  “我已经不在西餐馆工作了。”穆琼道:“我写的小说发表了,我想以后靠稿费生活。”
  “这样也好。”傅医生道。
  两人走得很慢,但这时候也已经走到了公济医院门口,穆琼跟傅医生告辞,然后就去了大众报编辑部。
  他带了五千字的稿子过来,另外……稿费也能拿了。
  穆琼来的挺早的,一般这时,大众报的编辑部就只有一个实习的在。
  他还当自己要等一会儿,才能等来李总编,没想到一进去,就看到了李总编还有其他所有的编辑。
  这些人看到他,还一起看了过来,两眼放光。
  “小穆啊!《留学》火了!”李总编激动地看着穆琼:“一万五千分报纸,全部卖光了!”
  “我们的报纸,还从来没有卖得这么好过!”另一个编辑也道:“昨晚上得到消息,我激动了一晚上都没睡好!”
  还有人上来拍穆琼的肩膀:“小穆啊!你能不能让你的少爷写快一点,写多一点?”
  编辑部里闹哄哄的,大家说了一通之后,才总算安静下来。
  李总编让人给穆琼泡茶,又让穆琼坐在他对面,然后拿出五个崭新的袁大头给了穆琼:“这是昨天刊登的五千字的稿费。”
  穆琼将稿费收下,给了李总编五千字的稿子:“李总编,这是接下去的稿子。”
  李总编拿到稿子,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还感慨不已:“原来国外的大学都是这样的……”
  此时,江振国的生活已经好过很多,他们同一批出来的留学生还团结在一起,有了一个组织。
  而他凭借着自己的本事,成了这个组织的负责人。
  到这里,就有点升级流的意思了,看着挺爽的,但看书的人肯定笑不出来,因为他们的国家还很弱,主角在国外,总是遇到种种来自他人的误解和歧视。
  “你等我一下,我给你家少爷写一封信,请你转交给他。”李总编看完,对穆琼道,然后拿出纸笔飞快地写了起来。
  这时的人约莫是没有电脑,写惯了字的缘故,写字速度都很快,李总编很快就写了满满一大张纸,然后将之折好放在一个信封里,给了穆琼。
  穆琼在李总编眼里,就是个帮忙送稿子的下人,他虽然爱屋及乌对穆琼不错,但也不会跟穆琼说太多,把信给了穆琼之后,就让穆琼离开了。
  穆琼拿着信回家,拆开看了。
  他先看到了很长一段来自李总编的赞扬,然后就看到了李总编的一些请求。
  李总编希望他能把这部小说写得更长一些。
  按照李总编的说法,一星期刊登一万字,十万字的小说只能刊登两个多月,曝光太少,不利于名气。
  李总编写了很多劝诫之词,最后,还希望他能写得更快一点,并表示想要认识他。
  穆琼承认李总编说的很对,但不打算照办。
  其实这时在报纸连载的小说,有很多都非常长,过百万字的不少,比如在民国中后期非常有名,影响了后来很多写武侠小说的作者,甚至被人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蜀山剑侠传》,就有四百多万字,在报纸上连载了很多年。
  但穆琼手上的《留学》写不长,他也不打算写长。
  他已经想好自己的第二个故事了,他打算写一部跟治病有关的小说,名字就叫《求医》。
  当然了,他要先把《留学》写完了才行。
  穆琼这天在家里写了三千字的《留学》,并修改誊抄了三千字。
  而他写书的时候,朱婉婉和穆昌玉两个人,就搬了凳子坐在门口太阳下,一边做过冬的衣服,一边念念有词。
  她们在背乘法口诀。
  这时候娱乐少,没有电脑电视机手机这些东西来分朱婉婉和穆昌玉的心,以至于她们学习的时候格外认真,学得也比穆琼想象的要快很多。
  现在反正是整日待在家里。穆琼干脆写累了,就教教她们,考考她们,然后让她们自学,自己则继续写,而这竟是让她们学得越来越快。
  当然了,到底时日还短,所以她们总共也就认识了两三百字。
  穆昌玉裁了纸片,让穆琼把她们认识的字一个个写上去,有空就读一读,还用这些字组词,理解每个字的意思……照这个进度下去,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课本,她们要不了多久就能学完了。
  朱婉婉和穆昌玉,几乎是如饥似渴地在读书,但傅家,傅怀安刚回家,就把书包随便一扔,根本不打算多看一眼。
  傅怀安的脸色很不好看。
  他昨天放学后,专门去找穆琼了,结果根本就没找到人!
  穆琼当时跟他的那些小弟说的地址,根本就是不对的!
  这也就算了,今天,大众报上还没有刊登《留学》接下来的内容!
  虽说报纸上也说了,要隔三天才刊登后面的,但他还是不甘心,最后认认真真地在今天的大众报上找了好几遍……当然了,他没找到自己想找的。
  傅怀安正郁闷着,突然听到自己的哥哥问:“你每天都会买大众报?”
  傅怀安一下子戒备起来,好似一只刺猬一般:“你不能连报纸都不让我看!”
  傅蕴安懒得理他:“上面有篇叫《留学》的文章?”
  “你也知道?”傅怀安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哥哥。
  “给我看看。”傅蕴安道。
  傅怀安心里说不出的复杂滋味,他翻开书包,就拿出一份大众报给了傅蕴安,期期艾艾道:“这篇小说,挺好看的。”
  傅蕴安看了一眼自己父亲扔给自己的,家里姨娘生的弟弟,目光又落在报纸上。
  他十岁出国,在国外待了十一年,受到的教育跟国内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仅如此,在国外的时候,他还读了很多书。
  因着这些,回国之后再看国内的书,他就觉得有些无趣。
  但《留学》这个故事,跟国内他以前看过的那些小说截然不同,可读性很强,细节也很抓人。
  傅蕴安有些惊讶了。
  他对穆琼确实比对别人多几分关注,但那仅仅因为穆琼长得不错,他其实并未太在意这人。
  如若不然,他完全可以给穆琼介绍个更好的工作,但他并没有那么做。
  可现在,看了这小说,他对这个少年,倒是又多了几分好感。
  傅蕴安看完,就道:“以后刊登了这小说的报纸,都送一份给我。”
  “凭什么……好……”傅怀安到底还是认怂了。
  傅蕴安拿着那份报纸就走,傅怀安也没敢去要回来。
  算了!反正他当时为了让自己的朋友可以一起看,买了好几份。
  想到这个总被自己的父亲夸赞,据说四岁就认识几百个字会背许多文章,打小就是神童的三哥,竟然跟自己看同一部小说……傅怀安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是有点高兴。
  接下来连着几天,穆琼的日子都过得跟这天差不多。
  他早上一大早起来,先去找傅医生,看傅医生给人治病顺便帮点小忙,然后和傅医生一起走去公济医院顺便问傅医生国外的事情。
  然后他要么去西餐馆,要么就去报社,去过之后就回家,开始写作顺便教导朱婉婉和穆昌玉。
  这样的日子,他一过就是一星期,而这个时候,《留学》已经在大众报上刊登了一万五千字。
  情节已经展开,国外的生活也被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部小说越来越火了,一时间,上海的各个地方,竟是有无数人在议论这部小说。
  就连人们打招呼,都变成了:“你看留学了吗?”
  “留学还要过两天才刊登……唉!”
  “江振国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好工作……”
  ……
  外面都如此,学校里就更不用说了。
  这部小说,普通百姓看了也就看了,只会感慨一下,但学生们就不一样了。
  他们看了之后,都对主角感同身受。
  本就打算出国的人,更加坚定了出国的信念,并将这本书当做自己的出国指南,打算好好研读。
  本来没打算出国的人,现在也想出去看看了,又或者,就做出点什么来,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让自己国家的百姓走出去之后,不需要受到别人的歧视。
  就如江振国所说:我的国家正经历苦难,满目疮痍,但她是我的祖国,她爱我,养育了我,我也爱她,我希望有一天,她能以我为傲,我更希望有一天,我能以她为傲。


第34章 第二本书
  穆琼这天去大众报; 照旧带去了五千字的稿子,也照旧受到了李总编的热烈欢迎。
  “你家少爷还没给我回信?”李总编问道。
  收了李总编的信之后; 穆琼曾经来过大众报两次; 那两次,李总编都曾问他要回信。
  但他没写,自然拿不出来。
  至于为什么没写……他当初说这小说是自己的少爷写的; 只是为了方便过稿而已,他并不打算一直欺骗李总编。
  他也没必要一直欺骗。
  亮明身份之后,有些事情谈起来才更方便……比如涨稿费。
  “没有。”穆琼回答。
  李总编一阵失落。
  “不过,《留学》的作者可以和你面谈。”穆琼道。
  “真的?”李总编惊喜不已:“他什么时候有空,约在哪里?”
  “他现在就有空。”穆琼朝着李总编伸出手:“你好; 我就是楼玉宇。”
  “你说什么?”李总编懵了。
  大众报租的房子并不大,编辑们都是一起办公的。
  近来大众报的销量因为《留学》这部小说猛增; 编辑部的人对穆琼这个《留学》作者的代言人也就格外亲善喜欢; 穆琼一来,他们便都围了过来。
  这一围过来……穆琼说的话,他们自然也都听到了。
  他们怀疑自己听错了。
  穆琼……说他是楼玉宇?《留学》的作者?
  这怎么可能!
  留学这部小说他们全都看过,也都确信这部小说应该是由某个留学生写的; 甚至可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什么现在写小说的,会成了这个少年?
  “我说我就是楼玉宇。”穆琼道:“抱歉,之前怕你们觉得我太小; 不看我的稿子,所以我说了假话。”穆琼道。
  “这怎么可能!你这个年纪; 应该没有去留学过吧?又是怎么写出这样的小说来的?还有里面的那些话……”李总编猛地站了起来,紧紧地盯着穆琼。
  李总编这样子,让人挺有压力的,但穆琼面不改色:“我的老师是从国外回来的,他跟我讲了很多国外的事情,另外,我一直有向留学回来的人请教。”
  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气度不凡,眼神清澈,说话不卑不亢……他们之前就觉得这人不像个下人,现在看来,他还真不是什么下人。
  编辑部里鸦雀无声,李总编深吸了几口气,最后拿出一张纸来穆琼:“你写几个字。”
  楼玉宇亲笔写的小说原稿,他每次都会仔仔细细地看过,对楼玉宇的笔迹非常熟悉。
  穆琼笑笑,从怀里拿出自己的钢笔,坐下写了起来。
  他写了一段主角江振国在小说里说过的话。
  李总编一直看着他写,等他写完,就表情复杂地看向他:“你真是楼玉宇?”
  楼玉宇的字非常漂亮,一般人是写不出来的,眼前的人却写得极为熟练。
  “千真万确。”
  “你之前为什么要骗我?”李总编又问。
  “抱歉,当时我怕你们不看我的稿子。”穆琼道。
  李总编知道这还真有可能。
  他们大众报上的很多文章,都是编辑自己写的,平常不怎么收稿子,要是穆琼一上来就说来投的是自己写的稿子,他们肯定直接就把人劝走了。
  小孩子家家的,投什么稿?
  “那你现在怎么又说了?”李总编又问。
  “你们现在应该不会不要我的稿子了。”穆琼轻笑:“李先生,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吧,我叫穆琼,苏州人,曾经在北京求学,几个月前刚刚来到上海。”
  “我是李荣华,大众报的总编。”李总编也笑了。
  穆琼年纪不大,但李总编并不敢小看他,甚至因为他年纪小,李总编还对他高看了一眼。
  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写出《留学》这样的作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家庭养出来的!
  听听吧,明明是苏州人,又是去北京求学又是来上海,看着就是不缺钱的。
  穆琼给自己做介绍的时候,刻意美化了一下自己的经历,在之后,他也不吝啬于展示自己的博学。
  而这一切并不是白做的……李总编对他非常客气,甚至主动提出了加稿费的事情。
  “我之前想见你,其实还想跟你谈一件事。”李总编道:“因为《留学》的缘故,近来大众报销量猛增,日销量已经稳定在了一万五,我们商量过之后,认为你的稿费可以增加一些。”
  “稿费加到多少?”穆琼直接问。
  “千字三元。”李总编道。
  千字三元这个价格不可谓不高,要知道,他们给大众报的“台柱”文达先生的稿费,也就千字一元五角。
  但《留学》这部书,跟文达写的大长篇武侠是不一样的。
  文达的小说,他们不叫停,是会一直写的,写完了这个人物,就换个继续写,几百万字不成问题,质量也一般,人们看的时候兴许很喜欢,但看过多半就忘了。
  《留学》则不同,这文不长,质量又好,还让报纸销量大增……
  最重要的是,他希望穆琼以后能继续给大众报写文章。
  穆琼面色不改,心却猛地跳动了几下。
  他知道稿费肯定能涨,但以为最多也就涨到两元,没想到竟然能涨到三元。
  他现在每天下午专心写作,一天写,一天修改誊抄,两天能写六七千字,也就是一天能写三千多字,赚十块钱。
  沙船厂的工人工作那么辛苦,赵婶子的丈夫起早贪黑地拉黄包车,一个月也就赚七八块钱,给人当掌柜,一个月都拿不到十块钱,而他只靠写作,一天就能赚十块!
  不过,穆琼也就激动了一小会儿,毕竟他以前是赚过大钱的,也就是最近总是很穷,一时间才有点激动。
  穆琼笑笑:“李总编是个实诚人,我的下一篇小说,会优先考虑大众报的。”
  看到穆琼波澜不惊的样子,李总编愈发不敢小看穆琼:“穆先生已经想好下一篇小说了?是什么?”
  “是一个关于治病求医的故事。”穆琼道。
  “治病求医?中西医现在不对付,写这个闹不好会被骂……”李总编有些担心。
  “李总编放心,我只是写小说而已,并不偏向哪方。”穆琼道。
  民国的中西医之争,穆琼是早就知道的,这些日子打算写《求医》之后,还曾专门研究过。
  中医在现代其实挺好了,去中医院找中医看病,人家照样给你做检查确认病因,然后才开药,但在民国以前并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中医喜欢跟病人讲阴阳五行,讲一些让人云里雾里的听不懂的原理,有时候还会给病人开一些乱七八糟的方子,这也就算了,很多中医其实根本没有真才实学,常常背会几个方子就给人看病了,甚至连乡下跳大神的,都敢说自己是中医。
  另外,同样的药材南北的叫法不一样,医生的写法也可能不一样,特别容易误导人,也容易让医生开错方子,让药房的伙计抓错药。
  至于药材以次充好,相似的药材没分清楚,坏了的药材依旧用着……这些事情就更多了。
  对了,这时候药房的伙计……他们有些竟然还能不识字!
  好吧……其实乡下地方,某些医生也不识字。
  当然了,这不是说就没有好的中医了,这时候也是有不少拥有真才实学的中医的,他们之中有些人的医术还非常高超,就是浑水摸鱼的太多了,以至于让很多新派人士对中医的印象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