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琼便从大众报那边拿了一份,自己在上面做了标注修改,修改之后,又买了几包烟送给这个抄写员,拜托他帮自己誊抄。
  然后,这个原本他自己一个人抄,少说也要抄两星期才能抄完的活儿,最后竟是才三天功夫就抄好了。
  他正打算抽空将之送去商业印书馆。
  这天下午,穆琼写了一些《求医》,然后凭经验上了一堂英文课之后,就提前离开平安中学,叫了一辆黄包车送他去商业印书馆。
  到了商业印书馆,他直接去了章澈那里,将厚厚的一叠稿纸给了章澈。
  十万字在现代不过是小小的一个文档,在这个时候,却是很有分量的。
  “我们会趁着这书的热度还在,马上印刷出版。”章澈道:“我们打算先印两万册,一万册在上海售卖,剩下的一万册运到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售卖,定价的话,每册两角,你觉得可行吗?”
  穆琼当然是没意见的,就觉得这书卖的有点贵。
  两角钱相当于现代的六十块,十万字的书卖这么贵……不过这时候普遍卖的贵,他也不好说什么。
  “你没意见,那我们就写了契约,然后我把首印的稿费结算给你。”章澈道。
  穆琼点了点头,很爽快地签了契约。
  然后,就得到了一张五百银元的庄票。
  两角一本的书首印两万,他拿百分之十五的版税,也就是能拿到六千角,而换算成大洋……正好五百个。
  穆琼起先没有去算,看到庄票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
  最初连一个银元都拿不出来的他,现在竟然一次进账这么多……五百个银元,都够在上海租界外买个不错的宅子了!
  民国的文人,赚钱还真快!
  穆琼接过那张庄票,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穆先生,你的新书什么时候写好?到时候也可以交给我们出版社出版。”章澈道。
  “再过一个多月,应该就能写完。”穆琼道:“到时候我一定过来。”
  商业印书馆是上海最大的出版社之一,把书交给商业印书馆出版,拿的版税或许比小出版社给的低,但却能卖的更多,总体上来讲,还是很划算的。
  另外,章澈人也不错……若无意外,以后楼玉宇这个笔名下的书,他都会交给商业印书馆出版。
  章澈亲自把穆琼送出门去。
  出了商业印书馆的大门,穆琼又叫了一辆黄包车,却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先去了附近的一家卤味店,买了三只烧鸡,一斤白切羊肉,又另外称了一点鸡肝鸡心。
  这些卤味,被店家放在一个垫了一张油纸的藤篮里给他,他拎着回家去,然后就被朱婉婉说了:“琼儿,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我们哪里吃的完?”
  “有两只烧鸡,我是要明天带去学校,分给同事的。”穆琼道。
  朱婉婉还是有点纠结,这些东西可不便宜,穆琼花钱也太多了……
  “娘,我今天拿了五百块的稿费。”穆琼又道。
  朱婉婉满脸震惊地看着穆琼,这时候再也想不起烧鸡的事情了。
  这天吃饭的时候,朱婉婉整个人还是懵的。
  穆昌玉倒是吃得高兴。烧鸡是整只鸡放进油里炸过,再放进卤水里煮的,外面皮特别好吃,还很入味很下饭,她吃得直打嗝。
  穆琼看她这样,本就很好的心情更好了。
  吃过晚饭,天已经完全黑了,家里点起了蜡烛。
  穆琼在摇曳的烛光下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开始琢磨着要买房了。
  他想攒点钱,买个位于租界的有电灯的房子,这一来安全,二来有了点灯,他晚上也就能写上几个小时了。
  现在只是点蜡烛,他总觉得不够亮,怕伤了眼睛。
  要知道,他现在还是个青少年,视力还没定型……
  穆琼虽说这么想,但到底还是在烛光下写了点东西。
  他写的是《我在百年后》。
  《我在百年后》的主角,是一个民国的中年人,他出生在清朝,经历过世事变幻,家里的情况又一团乱,因而对这个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
  而这天,他怀着忧虑睡下,再醒来的时候,竟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露天躺椅上。
  他从躺椅上起来,很愤怒地喊自己家里的佣人的名字,想知道是谁恶作剧将他搬到了屋外,突然就瞧见了一栋高耸入云的建筑。
  不,这样的建筑不止一幢,他看到了很多幢!
  他抬着头,看着这一切都傻眼了,而这时,他又看到一个穿着一件露胳膊的衣服,和一条露大腿的裤子,脑袋后面扎了个辫子女人从他面前跑过。
  那女人跑过的时候,还好奇地看着他。
  他被看得浑身不自在,怀疑这女人是个妖怪,会吸了他的精气,转身就跑。
  跑了没多远,他突然又听到了一阵响亮的音乐声。
  他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然后就看到一群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拿着玫红色扇子,正在翩翩起舞。
  这些人看着已经年迈,但一个个精神抖擞,看着就跟故事里老神仙似的。
  这群老太太的旁边,还有几个穿着白色练功服的老大爷,正练着……太极剑?


第51章 教辅书
  穆琼写这篇《我在百年后》; 还写的挺爽的。
  之前写《留学》和《求医》的时候,他其实一直都有刻意改变自己的文风; 写之前常常会看看这个时期的书; 照着这时候的文风来写。
  他怕自己写得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会惹来别人的怀疑。
  但写《我在百年后》,他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这部小说; 他连稿费都不打算要了,还怕什么?
  他现在是完全放开了写的,再加上他对现代很熟悉……写着也就特别轻松。
  不过,用笔写书总归没有用电脑“打书”来得快,再加上一些细节什么的需要思考……他写了两个小时; 也就写了两千字。
  穆琼将这两千字收进一个箱子,和自己刚拿到的五百元的庄票一起锁了起来; 这才上床睡觉。
  而傅家; 傅蕴安这时候也正准备睡觉。
  大众报傅怀安一放学就给他了,但他没空看,直到这会儿干完手上的活儿,洗漱完毕; 他才靠在床上,打开报纸看了起来,权当睡前消遣。
  之前义诊的时候,他天天和穆琼待在一起; 但因为他并不是太过好奇的人,因而他从未探问过《留学》的结局; 直到这时候看到,才知道穆琼竟然是这么写的。
  这个结局,有点理想化了。
  但他还挺喜欢的。
  有时候看点美好的东西,总能让人心生愉悦。
  傅蕴安看完《留学》,就注意到了后面的《求医》。
  《求医》这个故事,是他和穆琼讨论出来的,尤其是其中某些案例,直接是他提供的,他原本对这个故事并无太大兴趣,但现在一看……那文里的描写,实在太真实了。
  他竟仿佛被拉到了那个柴房里,经历了书里的女人经历的一切。
  穆琼别的不说,这笔力当真不错。
  傅蕴安将报纸收好,深吸一口气躺下了。
  而另一个房间里,最后到底没憋住看了《求医》的傅怀安,吸了吸自己的鼻子,眼睛红了。
  这世上,怎么有这么惨的人!那个当婆婆的也太坏了!
  这故事太让人难受了,他以后再也不看了!
  第二天是个阴天,风很大。
  穆琼一大早,就穿了一件厚棉袄离了家,然后叫了一辆黄包车送他去学校。
  他昨晚睡晚了没休息好,今天就不折腾自己了。
  到了学校时间还早,但学生都已经来了,有人在背文章,更多的人则在背他写给他们的英文短文。
  看到他,这些学生纷纷过来打招呼:“穆老师好!”
  “你们好。”穆琼一直都是没什么架子的,他也跟这些人打招呼,还纠正了几个背文章的学生的发音。
  在外面略耽搁了一会儿,穆琼就回到办公室,坐下来开始备课。
  他没让学生买政府印的教科书,但自己却从魏亭那里拿来全套教科书,还有教会学校用的教科书,全都看了一遍。
  教会学校的教科书,直接就是用的英国那边的课本,政府的教科书也是照着改的。
  其实照着这些书教,也不是不行,但只靠教科书学一门语言是很难的,想要学好需要一些其他输入。
  比如课外阅读,又比如语言环境。
  给学生营造一个说英文的语言环境很难,但增加课外阅读却没问题。
  穆琼每次上完课,都会把自己教的写下来,让这些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或者白纸,自己抄好反复记熟,再让他们背他写的英文短文。
  这时的学生很省心,他随意交代一声,他们就会好好完成,完全不用盯着收作业或者抽查。
  就说背英文短文,最初他怕这些学生不背,特地抽查了几次,结果各个背得滚瓜烂熟,就是发音不太标准。
  因此,他最近着重关注的,就是这些学生的发音了。
  备课完成,就到了上课时间。
  穆琼拿着自己用来备课的笔记本走进学校,就发现魏亭坐在教室的最后面,紧挨着满脸不情愿的傅怀安。
  他之前就觉得魏亭心大,就算他英文不错,也不能就这么把一群学生交给他了……现在,魏亭总算想起来要检查一下他的教学能力了?
  穆琼按着自己的步骤开始上课,很快就上完了一节课。
  下课时他不仅留下了一黑板的笔记,还留下了一张写了篇文章的纸,让班里的学生全都抄下背出,如果有不懂的内容,就来办公室问他。
  这些学生应了,一个个抢着想要先抄,穆琼则是出了办公室。
  “穆琼,你的课上的太好了!”魏亭跟了出来,满脸惊喜:“上的比我好太多了。”
  穆琼倒是没觉得自己上课上的有多好:“我根本没有经验……”
  “别这么说,就算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也不一定有你这么好!”魏亭道:“我当初刚学英文的时候,找的老师如果是你,也不至于出国之后,说的话别人听不懂了!”
  穆琼还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被这么称赞,不过和魏亭聊了聊,也算是知道原因了。
  这时教会学校的老师,多是外国传教士,而这些传教士在国外压根就不是老师,基本都是来了这边之后,才赶鸭子上架成了老师的,教的自然不可能太好,学得如何更是全看学生自己。
  而这些学生毕业出来,从事教育行业之后,他们教的,自然也不可能也太好。
  反倒是穆琼,他在现代学语言的时候,人家是用了精挑细选过的教学方案来教他的,他依样画葫芦拿来教这些孩子,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不同。
  当然了,他会被这么夸,主要还是因为这时候实在缺老师。
  现代的贫困山区缺老师,因而完全没有教学经验的大学生去支教,他们也是欢迎的,而他们原本的老师,有些自己才初中或者高中毕业。
  而平安中学,差不多就是这情况了。
  当然了,平安中学还算好的。原主在苏州读的中学,只教国文数学,连物理课化学课都没有。
  这一切,要等到新文化运动之后,才会慢慢好转。
  魏亭将穆琼夸了一通,又道:“你让学生背的那些小短文,我都看过了,非常好!我觉得我们可以将之整理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用到。”
  穆琼还有点反应不过来,魏亭又道:“对了,学国文也可以这么学!一些孩子学国文为什么学不好,还不是因为太难?上来就学三字经千字文,有些老师还不解释意思,孩子要学好哪那么容易?要是写些这样的小文章给孩子读,孩子学起来一定快。”
  这确实有道理,如果当初他父母用千字文给他启蒙,上来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些,他兴许会不喜欢读书。
  魏亭越说越激动:“走,我们去讨论一下。”
  这一讨论,讨论了整整两个小时,而魏亭已经决定要和穆琼一起整理出版两本书了。
  其中一本是帮助学英文的短篇小故事,另一本,就是帮助学国文的短篇小故事。
  按着魏亭的说法,现在市面上没有这样的书,他们一定要尽快写出来,好让学生可以快点看到,早点学到。
  魏亭实在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不过有些事情还就需要有人这么去做。
  国文短文这事,魏亭打算自己去办,只是希望穆琼也能写几篇放进去,至于英文短文这个,因为穆琼已经写了十来篇了,他干脆就让穆琼全权负责了:“我们出的书不厚,一本书就印五十篇短文,你若是能写,就全由你来写,你若是忙不过来,再来找我。”
  “这个我能写。”穆琼道,这种小短文,基本都是截取生活片段写出来的,这类的小文章不管是英文的还是法文的,他看了太多,很轻松就能写出来。
  “那就麻烦你了!”魏亭道。
  穆琼的手上,就这么又多了一个活儿,他琢磨着,兴许《求医》还没出版,他的这部英文教辅书,就已经先出来了。
  这天中午,穆琼将一只烧鸡给了要出去吃饭的盛朝辉等人,让他们加餐,另一只烧鸡,则切开和钟老师还有冯小丫夫妇,以及开门的瘸腿老头分了。
  “这烧鸡真香,长毛来了都不带放的。”钟老师道。
  钟老师中午带的菜,基本每天都是咸鸭蛋。
  鸡蛋在上海卖的贵,主要是新鲜鸡蛋少见。乡下地方,鸡蛋其实算不得特别贵,鸭蛋也是。
  一些农家养了鸭子,下的蛋做成咸鸭蛋,这样就能保存久一点,一次攒多点拿来上海卖,有时候价格比新鲜鸡蛋还要便宜。
  “长毛?”穆琼问。
  “就是太平天国的那些人。”钟老师笑笑:“你这个年纪的不太知道,我们这年纪,有几年最怕被他们抢了。”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很多农民起义军变成了强盗,又因为他们不扎辫子,披头散发,就被称之为长毛。
  江浙上海一带,一度深受其害。
  穆琼知道一些大事,但细节什么的还真不知道,就多问了几句,钟老师全都一一答了。
  吃过饭,穆琼就开始写《求医》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的很多,但莫名地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充实。
  这是个混乱的时代。而他,也想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
  又过了一天,天更冷了。
  这天穆琼起得比往常还要早。
  他打算去一趟傅蕴安那里,给傅蕴安送点东西,感谢傅蕴安在他写《求医》的前提供的种种帮助。
  说起来,义诊回来之后,他就没怎么去傅蕴安义诊的地方帮忙了。
  一来是没有时间,二来则是郑维新孙奕尧等人得知傅蕴安每天早上都会在诊所义诊之后,便也跑来帮忙了,如此一来,自然用不着他。


第52章 送钢笔
  南方的冬天湿冷湿冷的; 就算穆琼年纪轻火气壮,也觉得有点受不住。
  今天; 他不仅穿了厚棉袄; 还带了一个厚围巾挡风。
  至于帽子……这时候那种西式的帽子还不流行,瓜皮帽又实在不好看,就算了。
  黄包车车夫跑得飞快; 很快就把穆琼送到了傅蕴安义诊的诊所门口。
  诊所的门开着,穆琼走进去,就瞧见诊所里的两个医生正在忙活着,傅蕴安却不在:“傅医生不在?”
  “他在里面给人动手术。”这两个医生已经跟穆琼很熟了,指了指屋里:“来了个得了阑尾炎的病人。”
  诊所里面是有个手术室的; 听说傅蕴安在里面动手术,穆琼也不好随意进去; 就在门口等着; 顺便跟那些来治病的病人闲聊,安抚他们的情绪。
  他等的时间并不长,没多久就看到身上围了一个白色围裙,戴着白色袖套的傅蕴安从手术室里出来了; 一起出来的还有同样围着围裙带着袖套的郑维新和孙奕尧。
  当然了,那应该是手术装备,不是真的围裙。
  他们一出来,一个也就十五六岁; 穿着一件脏兮兮的棉袄的女人就冲了过去:“医生,我丈夫怎么样了?”
  “手术很成功; 以后小心护理就行。”傅蕴安指了指郑维新和孙奕尧:“具体要怎么做他们会告诉你。”
  郑维新和孙奕尧刚刚见识了傅蕴安给人开肠破肚的一幕,还有点不适应,就被傅蕴安摊派了这样一个活儿,一时间倒是没空多想了。
  傅蕴安扯下袖套,又脱下围裙,走向穆琼:“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义诊回来之后,穆琼来过这里一次,当时就说了因为找了工作的缘故,以后怕是没空过来了。
  “傅医生,《留学》出版了,《求医》也已经开始在报纸上刊登。我写这两部书,你帮了我很多,我就买了礼物送给你。”穆琼笑道,然后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细长精致的黄铜盒子来。
  他买来送给傅蕴安的,是一支钢笔。
  这年头,送钢笔总归是不会错的,傅蕴安就算自己不用,也可以送别人。
  “你不用这么客气。”傅蕴安道。
  “要的,要不是傅医生,我肯定拿不到那么多稿费。”穆琼道。
  “你的稿费有多少?”傅蕴安问。
  “《留学》出版一共拿了五百个大洋,《求医》现在是千字三元。”穆琼道。
  “不错。”傅蕴安道,穆琼这收入,绝对称得上不错了。
  “还多亏了傅医生。”穆琼坚持把钢笔给了傅蕴安。
  傅蕴安收下了:“那我就不客气了。”
  穆琼笑起来:“不用客气,兴许什么时候,我有要麻烦傅医生。”
  傅蕴安也笑了:“你有事尽管来找我。”
  而这时候,郑维新和孙奕尧两个人终于将注意事项全都告诉了病人的妻子,走了过来。
  “穆琼,好久不见!”郑维新道。
  “也就几天而已。”穆琼道。
  “几天也已经很久了!”郑维新道:“对了穆琼,我义诊回来之后,写了一篇跟记录义诊的文章,发表在了报纸上,还拿了一块钱的稿费!”
  郑维新说这话的时候眉飞色舞的,明显非常高兴:“那份报纸我买了很多,正好带了一份过来,送你一份吧!”
  “多谢。”穆琼道。
  郑维新很快就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份刊登了他的文章的上海报给穆琼,又道:“穆琼,你要不要也写点文章?我表姐夫在上海报做编辑,他们最近想登一些医学方面的文章。”
  “我最近很忙,怕是没空。”穆琼道:“上海报一直都是刊登时事的,怎么突然对医学方面的文章感兴趣了?”
  “当然是因为很多人爱看这种。”郑维新道,上海西医多,中医也多,早几年,西医中医还曾比赛过,老百姓对这些一直很感兴趣,还有就是……“另外,楼玉宇不是开始连载新书《求医》了吗?我表姐夫说,到时候肯定很多人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穆琼没想到这还跟自己有关。
  “对了,《求医》你看了没有?写得特别好,我觉得楼玉宇真的很厉害!”郑维新又道。
  穆琼不好跟着夸自己厉害,也不好说自己写的不好,一时答不上来,傅蕴安这时候却笑了:“《求医》写的确实不错。”
  “傅医生也这么觉得?”郑维新很是高兴,又对穆琼道:“穆琼,你一定要去看看。”
  穆琼有些无奈:“好。”
  傅蕴安做了一个手术之后,就没再帮人治疗,接下来一直在指点郑维新和孙奕尧,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他就离开了。
  “傅医生,我送你吧。”穆琼跟着出去。
  傅蕴安没有拒绝,他都被送习惯了。
  两人刚走出诊所大门,就迎面吹来一阵裹着灰尘的大风。
  傅蕴安的眉头一皱,而穆琼注意到傅蕴安穿的有点单薄。
  “傅医生,我带了围巾,你要不要?”穆琼将自己还没围上的围巾递给傅蕴安。
  “不用。”傅蕴安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今天风很大,我穿了很多不冷。”穆琼道:“傅医生,你围上吧。”
  穆琼穿的是挺多的,蚕丝做的棉袄棉裤都上身了,不过没有围巾,还是觉得有冷风往脖子里灌……
  “真的不用。”傅蕴安没接围巾,转移了话题:“你在平安中学教书,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我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了,魏校长还让我去写一部教辅书。”穆琼道,然后就把魏亭让他写一些英文小短文,将之整理出书的事情说了。
  “这样挺好。”傅蕴安道。
  两人聊了聊,然后就聊起了傅怀安。
  穆琼道:“傅医生,你弟弟脑子是聪明的,就是心思不在学习上……我觉得他这样的,需要严加管教。”
  “我倒是想管,就怕吃力不讨好,反而惹来家里人的埋怨。”傅蕴安道。
  穆琼想到傅怀安曾在外面说傅蕴安坏话,深以为然:“也是,孩子不好管。”
  穆琼自己也没比傅怀安大几岁,竟然称呼傅怀安为孩子……傅蕴安忍不住笑了。
  公济医院很近,没多久就到了,穆琼目送傅蕴安进去,然后立刻就把刚才因为说了自己不冷,不好意思戴上的围巾戴上了,然后又叫了一辆黄包车,前往平安中学。
  傅医生穿得那么单薄,应该很冷,但不要围巾……是不是自己被嫌弃了?
  穆琼拿着自己的围巾放到鼻子下嗅了嗅,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还真嗅到了点味道。
  这年头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