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也觉得,我们想要推广新文化,应当先推广标点!”
  “这楼玉宇也不知道是何方神圣,真想和他好好聊聊!”
  “大众报那边把人藏得太严实了!”
  “你们注意到没有,这杂志里有魏亭写的文章,还有他画的画,这楼玉宇,魏亭多半认识!”
  “魏亭应当是认识的,这教育月刊,之前他来参加沙龙的时候曾说起过,听说他还有参股。”
  “我们可以找他打听一下楼玉宇。”
  ……
  教育月刊不仅在上海卖得好,便是在杭州苏州,也一样卖得极好。
  而看了教育月刊的人,对这份刊物的两个主编,都是非常敬佩的,尤其是早就已经非常有名的楼玉宇。
  同时,也有人注意到了里面的文章的作者,包括傅怀安这个翻译。
  甚至因为《拇指姑娘》这个故事比其他的故事来的更有趣,人们对傅怀安的关注,还胜过钟老师。
  他们都好奇傅怀安是谁,却不知道傅怀安这会儿,正在学校里郁闷着。
  傅怀安昨天晚上非常兴奋,把教育月刊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之后,又去翻译了一点《皇帝的新衣》。
  不知不觉,他就睡晚了,这一睡晚,他早上就睡过头了。
  他急匆匆地出门,想去买教育月刊,又发现自己没带钱……
  换做以前,他肯定会回家拿钱,买了教育月刊再去学校,但现在情况不同。
  他是英文课代表,要带大家早读,而且穆琼每天都很早去学校,要是让穆琼看到他读书不认真,以后不要他的稿子了怎么办?
  为了不迟到,傅怀安只能先不买教育月刊,飞快地去了学校。
  他之前答应了要给同学买教育月刊,偏因为种种原因没买成……傅怀安有些不好意思,幸好到了学校之后,就得知学校在每个教室的阅读角,都放了一本教育月刊。
  这书估计又是老师自掏腰包给他们买的……他们学校的老师真好!
  傅怀安看到自己的同学挤在一起看一本教育月刊,心里一动:“今天的早读,我们就不读英文了,我给你们读教育月刊!读上面那个翻译过来的国外的童话!”
  傅怀安的同学:“……”怀哥,这个故事你之前翻译的时候给我们讲过,你忘了?
  我们其实对前面那些没看过的故事更感兴趣……
  然而,怀哥他就是要念《拇指姑娘》。
  傅怀安念拇指姑娘的时候,朱婉婉也在给冯小丫念《拇指姑娘》。
  她念一段,然后给冯小丫解释一下,两人慢慢的,就把这个故事给念完了。
  “这故事真有意思。”冯小丫的眼睛亮亮的:“能读书真好,等我孩子长大了,我一定让他读书!”
  “其实你自己也可以读,你现在多读点,以后还能教你的孩子。”朱婉婉道:“你要不要跟我学认字?”


第82章 赚钱
  “我这样的人; 哪能学认字?”冯小丫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也就是认字而已,哪有谁能学谁不能学的?”朱婉婉翻了翻书; 在书上找到一个“一”:“你看; 这个字就是一,一二三四的一,简单吧?”
  这当然是简单的; 冯小丫点头。
  “一是这样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则是三横……”朱婉婉教了冯小丫三个字。
  “四就是四横?”冯小丫好奇地问,她虽然不认字,但会数数; 毕竟他们乡下地方,也会数数自家的鸡鸭有几只。
  “不是; 四写起来要难一点。”朱婉婉找来一根木棍; 在泥地上写了一个“四”,还给她比划着写了好几遍:“你现在也不用学太难的,先学识数就好了,你把这些数字学会了; 就能记账了。”
  朱婉婉面对学校的老师,还是会觉得自卑,但跟冯小丫在一起,她却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只是; 看到冯小丫对着自己的样子,她总是想到她以前。
  她以前……跟冯小丫其实没什么两样。
  朱婉婉教的四个字很简单。
  冯小丫抱着她的儿子; 她看看自己儿子因为养得精心,跟村里那些孩子截然不同的白白胖胖的小脸,又去看地上的字。
  “将来你孩子长大了,看到你识字,一定很骄傲。”朱婉婉道。
  “骄傲是什么意思?”冯小丫问。
  朱婉婉给她解释起来。
  两人正在学字,就瞧见有个穿着长衫的人在校门口张望,还朝着他们挥手。
  传达室的瘸腿老头去上茅房了不在,冯小丫问:“你是谁啊,有事儿?”
  “我是盛朝辉的朋友,来找他。”那人道。
  “盛老师在里面。”冯小丫给那人开了门,指了个方向,然后就看到那人飞快地朝着她所指的方向跑去。
  “穿长衫的人,竟然也这样跑……”冯小丫惊叹道。
  这年头,基本只有读书人才穿长衫,而那人跑地飞快,都不像个读书人了。
  办公室里,穆琼正在写《流浪记》。
  《流浪记》这个故事,他是打算写长一点的,因为借着这个故事,他可以将上海如今的社会环境,底层百姓的生活什么的,全都写出来。
  这样,百年后的人要研究民国历史,兴许还会从他的小说入手。
  就是他对流浪儿童的生活了解的到底太少,因而写着有点瓶颈了。
  穆琼觉得,自己要找机会去了解一下这个那些孩子才行。
  想到这里,穆琼就想到了自己的一个叫做李珍瑶的读者。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读者给他写信,而李珍瑶就是其中之一。
  他收到的信很多,都没空一一去看,起初也没怎么注意李珍瑶的信,直到最近,李珍瑶在信里告诉他,说她收留了很多流浪儿童,问他接下来要怎么办,他才注意到这个小姑娘。
  以李珍瑶的财力和能力,照顾十几二十个孤儿没问题,但孩子太多,她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偏偏这年头,流浪的孩子不在少数。
  而且,现实中的孤儿并不像他写的豆豆一样无比乖巧,事实上,这些孩子在过过艰难困苦的日子之后,性子大多不怎么讨喜。
  穆琼是昨晚上看到李珍瑶的信的,当时就将李珍瑶的信放进了自己的包里,现在,他打算给李珍瑶写一封回信。
  他要去看看那些孩子,如果可以,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么想着,穆琼暂时放下了有些不知该如何下笔的《流浪记》,拿出稿纸开始给李珍瑶写信。
  天幸写的是一手大气的行草,楼玉宇却写一手有些凌厉,铁画银钩的楷书,一个个字端端正正的。
  穆琼写的信并不长,写完之后,他就将信放进信封,贴上了邮票。
  而刚做完这件事,穆琼就看到有人冲进了他们的办公室。
  “盛朝辉!你竟然还有心思在这里教书!”这人一进来就道。
  “我也担心教育月刊的销量,但再担心,教书还是要教的。”盛朝辉道:“怎么了?教育月刊卖得不好?”
  “什么卖得不好!你的教育月刊快卖光了!”这人道:“你怎么就只印了一万册?印了一万册也就算了,其中一千册已经订了出去,剩下的九千册两千送去杭州,两千送去苏州,在上海售卖的,竟是不足五千册……这哪里够卖?你不知道我们上海现在人越来越多了吗?米价都越来越贵了!”
  盛朝辉有些茫然:“卖光了?”
  虽然盛朝辉觉得自己这次做的教育月刊质量非常好,但这一天的功夫就卖光,实在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对,卖光了!”那人道:“你也不想想,楼玉宇是什么人?在上海,少说有两万人是他的读者,他做主编的杂志,能不好卖吗?你小子运气也真好,竟然能找到这么一个大人物帮你。”
  盛朝辉还有点不敢置信。
  这人又道:“你快去加印,我看就加印三万册好了。这杂志就是过期了也好卖的,我找找门路,说不定还能帮你卖到北京去。”
  盛朝辉深吸了一口气,突然看向穆琼:“我不是在做梦吧?”
  穆琼摇头:“不是。”
  他一点都不奇怪教育月刊能卖那么好,他如果是当家长的,这么一本刊物,肯定是愿意买来给自己的子女看的。
  那个跟盛朝辉嚷嚷的人,这才注意到穆琼的存在。
  他满脸胡子,瞧着挺粗犷,这会儿豪爽一笑:“小朋友,你是这里的学生吧?怎么没去上课?”
  “……”盛朝辉:“老蔡,他是楼玉宇。”
  盛朝辉给那个老蔡介绍了穆琼,又给穆琼介绍老蔡:“穆琼,这是蔡松山,做报贩生意的。”
  申报这样的大报纸有自己的发行渠道,但很多小报没有,一般来讲,他们都是将报纸或者刊物交给报贩,让报贩售卖的。
  报贩若是没有卖出,会将之退回,若是卖出了,就从中抽成。
  盛朝辉以前办过报纸,又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跟眼前这个报贩相熟,这次的教育月刊,便也交给了他去卖。
  “蔡先生你好。”穆琼笑道。
  “你是楼玉宇?”蔡松山被震惊了。
  近年来,因为年纪大的人都不怎么能适应巨大的变化的缘故,商场上能见到很多年轻人。
  但即便如此,穆琼也显得太年轻了一些。
  在没有见到穆琼之前,他一直以为楼玉宇是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是的。”穆琼应了。
  三人简单聊了聊,蔡松山就把教育月刊的销售情况说了。
  “这刊物是有了孩子的家庭都用得上的,给大点的孩子看了,还能留着给小的孩子看,买了特别划算,所以买的人很多,我相信以后的销量都不会差……盛朝辉,你办报纸亏了那么多年,这次翻身了!”蔡松山道。
  盛朝辉和穆琼面面相觑,都有些激动。
  教育月刊均摊下来,成本每本不过四五个铜元,但售价一毛。这样的话,卖出一万本,约莫能赚五百个银元,而这是按照印刷一万本的成本来算的。
  如果再印三万本并且能卖掉,在成本变低的情况下,每月能赚两千银元以上,除去给蔡松山的分成,给魏亭的分红,他们两个一人至少能拿七百元的分红。
  而这,还是在教育月刊没有刊登任何广告的情况下。
  “这是每个月都能拿钱的……”盛朝辉道。
  突然赚个几百个大洋,算不得稀奇,但每个月都能赚几百个大洋,就难得了!
  穆琼已经从商业印书馆拿过不少钱了,不至于太激动,但这会儿的心情却也不错。
  照这个速度下去,要不了几个月,他就能买房了。
  按照他从周围得来的信息,还有在后世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在这个时代的上海,房地产绝对是最稳妥最能赚的投资。
  “你想赚钱,就先去加印去!很多人等着买!”蔡松山道。
  这会儿已经快放学了,盛朝辉接下来没课,当即站起身来,跟着蔡松山就走。
  穆琼很快也起身离开。
  他先将自己给李珍瑶的信投入邮筒,然后就去了崇新学校接穆昌玉。
  而穆琼接穆昌玉的时候,傅蕴安在码头上,接到了从日本回来的霍英。
  日本此时已经对德国宣战,正在抢占德国在山东的地盘和权利。
  他们已经露出了侵华的野心。
  不过因为之前列强全都像日本这样干过,因而这一切虽然让国人不满,但并没有引起国人的警觉,此时距离日本全面宣战,也确实还有二十年之久。
  此时国内很多产品,都从日本进口,而日本为了能多赚钱,常常变着法子将国人自己建的工厂给挤垮……
  这情况,霍英一直都是知道的,因而傅怀安让他去日本找能生产机器的工人,他一千一万个愿意。
  这次,他不仅从日本带回来不少机器,还想办法弄到了几个工人,并在日本留了些人手。


第83章 陈老板的请求
  “我这辈子; 最讨厌的就是坐船。”霍英一下船就道,脸色有些难看。
  他第一次出国的时候; 是受着伤坐船的; 因为虚弱,一上船就开始晕船。
  他非常难受,偏偏还受不到好的照顾……带他们出国的人不管他们; 他们的娘当时又是不愿意出国的,一路上只知道不停地咒骂傅怀安的母亲和他的父亲。
  “哥,辛苦了。”傅蕴安道。
  “不辛苦。”霍英见到傅蕴安,立刻笑起来:“这一趟我也算是长了不少见识!日本的民俗,跟咱们这里有些像; 但又截然不同!”
  霍英这次回来坐的是自家的商船,并没有告知外人; 自然也没有外人来接他。他上了傅蕴安雇的马车; 两人就一起来到傅蕴安的住处。
  一路上,霍英将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还有这一趟的收获给说了,最后还做了个总结:“日本那边很多工厂都开始生产机器了; 应该就是为了卖给我们国家的商人。”
  “嗯。”傅蕴安点头,眉头微皱。
  霍英又道:“蕴安,我这趟在那边待的时间不长,但就这么点时间……我总觉得那个国家的人; 对我们不怀好意。”
  傅蕴安闻言苦笑:“又有哪个国家对我们怀好意了?”
  “也是……”霍英嗤笑了一声。
  很多国家都在变着法子从他们的国家捞钱,确实不止日本一个。
  不说别的; 就说庚款留学生……列强培养那些留学生,其实是为了培养亲近他们的官员和各方面的顶尖人才,搞文化侵略。
  两人到家的时候,傅怀安还没回来。
  傅蕴安吩咐了一声,让人去做饭,然后就跟霍英说了这些日子上海这边发生的事情,又道:“二哥,我希望你以后能留在上海帮我。”
  霍英想也不想就道:“成!其实我在那边待着也不痛快,爸让我给他管钱,可我看着,他就是千方百计挖我的钱。”
  傅蕴安知道霍英这说的并非真话。
  霍英在他们的父亲那里是当财政官的,位高权重,想干什么干什么,做生意更是一路畅通,但来了上海,肯定就没那么自由了。
  “二哥,多谢。”
  “谢什么谢!”霍英道。
  两人正说着,傅怀安回来了。
  放学后没能买到教育月刊,傅怀安已经很失落了,回家看到自己的二哥也在……
  他欲哭无泪。
  偏偏这时候,霍英还不怀好意地一笑:“怀安啊,二哥要在这里多住几天,你是不是很高兴?”
  傅怀安:一点都不高兴……
  不管是穆琼家里,还是学校食堂,平日里吃的菜都是常见的,但傅家不同。
  比如今日,桌上就有一大盘炖牛肉,还有红烧的鸡翅,就连那只白切鸡,做法都是非常复杂的,比朱婉婉做的精致了不知道多少。
  霍英之前一直待在船上,吃的总归不如家里好,这时候胃口大开,傅蕴安也吃了不少,也就是傅怀安有些食不知味……
  当然了,为了不让自己饿着,他还是吃了不少牛肉的。
  牛肉最香了!
  吃过饭,傅怀安就回了自己的房间,然后……他看到了厚厚一叠,足有几十本的教育月刊!
  “我房间里的教育月刊是哪里来的?”傅怀安问家里的佣人。
  “是三少买回来的。”佣人道。
  原本,得知傅蕴安早就认识穆琼之后,傅怀安对自己的三哥也是有怨言的。
  但现在看到这么多教育月刊……他三哥对他还是很好的。
  傅怀安喜滋滋地往自己的书包里装了许多教育月刊,打算带到学校送给同学。
  霍英跟傅怀安说他要在傅家多住几天,是骗傅怀安的,事实上,他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了。
  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工厂要开,药厂要偷偷地建,从国外“进口”各种东西的生意也不能落下,甚至还有个孤儿院要办。
  而他明明已经有这么多事情要办了,依然没忘记关心自己的弟弟的感情生活。
  将自己弟弟的助手孙大林叫来,霍英打听了一下自己弟弟这段时间跟穆琼的进展。
  “三少去了一趟平安中学,在那里听了穆琼讲课,后来穆琼做主编的教育月刊上市,三少还一口气买了几十本。”孙大林道。
  “就这样?”霍英问。
  “就这样。”孙大林道,其实……那教育月刊,还是他主动多买的……
  “这看上了,不该直接送钱送首饰吗?蕴安手脚也太慢了!对了穆琼不用首饰……但就算这样,也不能只私底下买点教育月刊!”霍英道。
  孙大林深以为然。
  “蕴安自己不靠谱就算了,还不让我插手……”霍英想了想道:“你找人去看着点穆琼,看他有没有什么想要的,到时候提醒一下蕴安。我就不出面了。”
  他们霍家现在虽然辉煌,但能辉煌多久没人知道,所以蕴安的身份,他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
  没人知道蕴安的身份的话,就算霍家出了事,也不会连累到蕴安,多好?
  至于怀安……把他送来上海,也是为了保护他。
  现在,外面的人知道霍老虎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非常出色,但没人知道傅蕴安的存在,就连傅怀安这个曾经很威风的小家伙,也已经没人提起了。
  还有传言说,他被霍二少也弄死了……
  因着这个原因,傅蕴安的事情,霍英也不敢随意插手,就怕暴露了自己和傅蕴安的关系。
  霍英让孙大林去查穆琼最近想要的东西,而穆琼最近,确实有想要的东西。
  他想买房子。
  教育月刊加印的事情,全是盛朝辉在跑,第二天盛朝辉忙得没空上课,穆琼还帮着上了两节。
  他不知道要怎么讲课文,这两节国文课干脆被他改成了作文课,讲了一些写作技巧,那些孩子还挺喜欢。
  而第三天,就是礼拜天了。
  这天穆琼一大早起来,吃过朱婉婉做的早餐,就出门了。
  他先去找了方海林,也就是之前租房的时候找的那位中介。
  到了上海,穆琼就养成了一个将需要记住的人的地址名字全部拿本子记下的习惯,而这也是必须的,要不然把地址忘了,办事会很麻烦——如今用得起电话的人,寥寥无几。
  穆琼照着记下的地址来到方海林家中的时候,方海林还没起床,但有个佣人帮他招待客人。
  坐了一会儿,喝了一杯佣人泡的浓浓的红茶,穆琼总算见到了方海林。
  “你是……”当初就见了穆琼一次,已经过去几个月不说,穆琼现在的模样还有了很大的变化,方海林一时间有些认不出。
  穆琼将上次的事情说了,方海林才认出他,接着,穆琼又把自己想要买房子的事情说了。
  “现在租界的房子贵得很,一般也没人卖,你要买房子,怕是要等等。”方海林道。
  “我现在钱款还有点不凑手,不着急。”穆琼道,给方海林送了一罐五十支的香烟,让他帮着留意,如果有合适的房子,就来平安中学通知他。
  从方海林这里离开,穆琼又去了大众报编辑部交《流浪记》的稿子。
  大众报编辑部非常热闹,人多了几个不说,还重新装修了一下,做出一个个隔间来,李荣华更是有了自己单独的办公室。
  穆琼刚进去,就被小王领到了李荣华的办公室。
  穆琼将自己修改过,但没有誊抄的稿子给了李荣华。
  自从知道大众报这边有专门的抄写员,他就不自己誊抄了,写完修改过之后,直接拿来大众报编辑部。而大众报这边帮他誊抄之后,则会将他的原稿还给他,还会送一份抄写好的稿子给他。
  “穆先生,你来了。”李荣华看到穆琼,已经完全没有长辈的架子了:“送稿子哪里用得着你亲自跑一趟?以后定个时间,我派人去拿就行了。”
  “那就麻烦李总编了。”穆琼想了想,答应下来。
  他很缺时间,能省力一点是好事。
  几个月下来,李荣华胖了许多,穆琼觉得他近期的伙食应该很好。
  想也是,大众报销量节节升高,李荣华赚了钱,可不就想吃什么吃什么?
  两人聊了聊,穆琼就告辞了,然后又去了陈老板那里一趟。
  这几个月,陈老板的西餐馆的生意一直很好。受了穆琼的启发之后,陈老板爱上了研究新菜式,而他在这方面天赋不错,还真研究出不少来。
  他的西餐馆隔段时间就能开发出一道新菜,倒是做出名气来了,还有了一批熟客。
  看到穆琼,陈老板同样很高兴,留了穆琼吃饭。
  之前穆琼回来,那些店员还会凑过来叙旧,但现在已经没人这么做了,甚至就连陈老板,面对穆琼的时候都有点拘束。
  面对这情况,穆琼的心情挺复杂的。
  饭后,陈老板支吾道:“小穆,陈叔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
  “陈叔你尽管说。”穆琼道。
  “我想麻烦你帮我找找我儿子。”陈老板道。
  陈老板的儿子去留学之后,曾寄回来一封信,然后就跟陈老板失去联系了。
  此时,国内的电报发展的还可以了,就是发电报特别贵,但跨国电报还没发展起来,至于寄信,则非常麻烦,以至于陈老板竟是跟自己的儿子失去了联系。
  要是欧洲那边没打仗,陈老板就算担心,也担心不到哪里去,可现在欧洲那边在打仗。
  自从知道这个消息,陈老板的心就一直在半空中悬着,落不了地。
  他早就想找人帮着去找找了,但没有门路——他认识的人里,也就穆琼有点本事了。
  穆琼答应下来,但也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