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会儿在上海租个地段好点的宅子,一个月少说也要五六个银元,他们暂时没钱。
  不过,他可以先物色起来,等自己拿了工资,就从这里搬走。
  第二天,穆琼依旧起得很早,天刚蒙蒙亮,就和朱婉婉穆昌玉一起去了附近的集市。
  上海县城的农户,喜欢一大早挑着自家地里的出产来卖,集市上各种各样的东西很多。
  有人卖柴火,有人卖蔬菜,也有人卖鱼卖鸡,旁边的店铺,更是什么生活用品都会卖。
  穆琼买了锅铲和煤炉,买了些煤饼,又买了一篮子青菜并一个南瓜,为了方便装煤饼,还买了个箩筐。
  他拎着煤炉和青菜,朱婉婉背着煤饼,穆昌玉抱着南瓜拿着些零碎,一家人满满当当地往回走。
  “琼儿,衣服娘去买了布和棉花给你们做就行了,省钱。”朱婉婉手上有钱,喜笑颜开的。
  “好。”穆琼笑笑:“娘,你给昌玉做的时候,照着那些女学生的穿着打扮来。”
  “我知道。”朱婉婉又笑了,她眉宇间已经没有了穆琼最初见她时挥之不去的愁绪,脸色也红润很多。
  回去的路上,他们路过了很多店铺。
  “娘,你等等。”穆琼道,然后进了旁边的一家书店。
  这是家很小的书店,跟他之前去过的租界的书店不能比,里面很多东西都没有,但小学课本还是有的……穆琼拿出五角钱,买了一些课本。
  这时的课本名叫《共和国小学教科书》,共有国文、修身、英文、算数、地里、历史六册。当然了,因为教员不够,其实很多小学都是只教国文和算数的。
  “琼儿,你买书看啊?是该多看点书。”朱婉婉看到穆琼买书,很是高兴。
  “娘,这书不是给我买的,是给你和昌玉买的。”穆琼道。
  朱婉婉一愣:“我和昌玉又不认识几个字,你给我们买书做什么?”朱婉婉是穆永学早年的老师的女儿,父亲是个举人,但他们家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她没学几个字。
  穆昌玉也是这样。
  穆家很注重对家里男丁的培养,因而穆永学能去日本留学,穆琼能读新式学堂。
  但他们家对女孩子,就完全是另一种态度了,穆昌玉从小到大,连出门都少。
  当然了,穆昌玉还是认得几个字的,原主小时候曾经教过她……可她认的字,估计还没小学一年级的人认的多。
  “我教你们认字。”穆琼笑道。


第17章 新员工
  穆琼看过原主的记忆,知道朱婉婉和穆昌玉的情况之后,就寻思着要教她们识字了。
  民国是一个很混乱的时代,战乱从未停止,但相对于之前的那些朝代,这又是个最好的时代。
  这个时代,社会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秩序被推翻,新的秩序建立起来,女人终于可以走出家门,再不用被束缚在家里。
  朱婉婉和穆昌玉不学点知识,不趁此机会去看看这个世界,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朱婉婉一直挂在脸上的喜色变成了茫然,但很快,她的表情就恢复正常了。
  她微微笑了笑:“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学什么?你有空就教教昌玉吧。”
  朱婉婉的笑容里分明带着苦涩,穆琼觉得她约莫是想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娘,我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你干嘛不跟着一起学?”
  “我脑子笨,学不会……”朱婉婉还想拒绝。
  “娘,我很不喜欢你这样。”穆琼眉头微皱:“我们是一家人,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说。不要推来让去,一定要别人对你三请四请才肯答应。”
  朱婉婉立刻就要辩解:“我不是……”
  “娘,我知道你是好心。你想把好吃的让给我和昌玉,你不想麻烦我……但你是我的母亲,是我该孝顺敬重的人,我为你做点什么是应该的。”穆琼道:“倒是你一直这样推辞……要是我真以为你什么都不需要,再不关心你……你又要怎么办?”
  朱婉婉身上有一种奉献精神,她总是习惯于亏待自己。
  所以,之前吃面糊,穆昌玉才非要等朱婉婉吃了一口,才肯跟着吃一口……她要是不这样,朱婉婉指不定就不吃了。
  穆琼每次给她点什么吃的,她也总是推拒,穆琼觉得,这样跟她相处挺累的。
  于是这会儿,他干脆就把话说开了。
  朱婉婉更茫然了。
  穆琼知道朱婉婉怕是从小接受要让着别人这样的教育的,也不指望她能很快改过来:“娘,我是你儿子,你可以把你心里的想法告诉我……你想学认字吗?”
  朱婉婉这次点头了:“想的。”
  “那从今天晚上开始,我就开始教你和昌玉认字。”穆琼道。
  朱婉婉的眼睛亮了起来,至于穆昌玉……之前穆琼很严肃地说朱婉婉的时候,她有点担心,但现在,她却只剩下激动了。
  她小心翼翼又满怀希冀地看着穆琼手上的书:“哥,我认字以后,是不是就能看书了?”
  “当然。”穆琼笑道。
  穆昌玉的眼睛几乎黏在那几本书上了。
  穆琼见状笑了笑,然后去买了烧饼油条。
  一个铜元可以买一个小烧饼外加一根油条,穆昌玉和朱婉婉吃这么一份刚刚好,至于穆琼,他花两个铜元,买了一个大烧饼外加三根油条。
  他分了一根油条给朱婉婉和穆昌玉,然后把剩下的全都吃下了肚子。
  烧饼用擀面杖擀的薄薄的,外面撒了芝麻,里面放了拌了猪油的梅干菜,香得不行,裹着油条一口咬下去,能让人觉得无比满足。
  穆琼吃得很高兴。
  朱婉婉原先是想推辞不要的,但想到之前穆琼说的话,她便也小口小口地吃起来。
  以前在苏州,他们家早餐基本都是自家做的,外面买了什么回来,也多半轮不到她,她鲜少吃烧饼油条这样的东西。
  她总说不说,可她……确实是喜欢吃的。
  他们出门很早,虽然买了很多东西,但回家也就九点左右。穆琼把东西放下,就急忙去了电车站,坐电车去了租界。
  他已经赶得很急了,但当他满头大汗地到陈老板的店里的时候,时间也不早了,已经有很多客人来了店里吃饭。
  不过陈老板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责备他。
  穆琼不好意思地笑笑,换上衣服就去了门口。
  这天西餐馆的生意依旧很好,与此同时,要招的人也招到了,还多招了一个。
  陈老板招了两个负责跑堂的青壮男子,又招了一个负责洗碗洗菜的中年女人。
  以后,小王就不需要再跑堂了,他将在厨房工作,顺便负责店里的采买,至于陈老板,他今后只要负责收钱就行。
  这时候入职很简单,确定了要人之后,直接就能上工。
  当然,能这样主要是因为陈老板招的都是上海本地人的缘故,那个负责洗碗的中年女工,干脆就是陈老板以前就认识的。
  西餐馆的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这三人适应地很快,这天晚上就已经干得不错了,然后陈老板也不留饭,就让他们回去了。
  等他们走后,陈老板才和穆琼等人一起吃了饭,还不忘嘱咐厨子:“我们店里的员工多了,客人也多了,以后午饭你给每个人分好,大家轮着吃,这样才能不耽搁生意。”
  厨子答应下来,陈老板又说了对员工吃食的安排:“今后中午就做米饭,再炒一个菜弄一个汤,客人剩下的随便吃,晚上就看当天多了什么。”
  交代好厨子,陈老板还鼓励了一番帮工小王,让他好好干,如果他干得好,就让他也当厨子。
  帮工小王顿时满脸感激。
  陈老板最后看向穆琼:“小穆啊!等那几个新来的适应好了,我就要开始卖汉堡了,你还有什么想法?”
  “陈老板,你给店里跑堂的两个员工都做身西装吧。”穆琼道:“这样看着好看。”
  西装并不便宜,有了西装还要配个皮鞋……但为了店里的生意,陈老板到底还是一咬牙答应下来。
  穆琼这天又在店里待晚了,不得不跑着去电车站。
  他跑到电车站的时候,电车还没来,他松了一口气,靠着街边的一堵墙休息。
  “怎么跑得这么快?”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穆琼抬起头,就看到了傅医生。
  租界虽说不大,但突然看到傅医生,穆琼还是挺意外的,也很高兴:“我急着赶电车回家。”
  “你住在租界外面?下次你可以跟陈老板商量一下,稍稍走地早一点。”傅医生道。
  “我也这么想。”穆琼笑笑。
  两人正说着,电车来了。
  “电车来了,快上去吧。”傅医生朝着穆琼挥了挥手。
  “傅医生再见!”穆琼也朝着傅医生挥挥手,飞快地上了电车。
  傅医生看到电车走了,才继续往前走。
  “三少,这人是不是有问题?要不要我让人盯着一点?”傅医生身边一个随从打扮,帮他拎着药箱的人问道。
  “不用。”傅医生道。
  那人便不再说话,低着头毫无存在感地跟在傅医生后面。
  穆琼这天回家的时候,就发现以往总是端着热汤等着自己的穆昌玉,今天手上拿着一本书。
  当然了,热汤也还是有的,在煤炉上温着——穆昌玉今天用猪油煎了豆腐,又放进去咸菜做了个咸菜豆腐汤。
  穆琼喝汤的时候,她还用刚买的煤炉炒了晚上剩下的冷饭。
  冷饭用猪油炒,哪怕除了盐别的什么都不放,吃着也非常香。
  三人就这么分吃了汤和米饭。等吃完,穆琼道:“今天,我先教你们国文。”
  此时的字都是繁体字,认起来困难,写起来也麻烦。
  好在现在是刚开始,有很多简单的字可以教。
  穆琼在烛光下给朱婉婉和穆昌玉念了第一课的课文,又把里面的字一个个读给他们听,还用手沾了水,在桌子上按着笔画把那些字写了写。
  他从未当过老师,教得并不好,但朱婉婉和穆昌玉两个人听得格外认真。
  穆昌玉还格外聪明,穆琼才说了没几遍,她就把字认识了。
  穆琼觉得,她要是能从小读书,一定可以学得跟原主一样好。
  当然了,她现在学起来也不晚。
  民国时期的有钱人虽然很早就开始读书学东西,但普通家庭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孩子,普遍入学很晚,不乏十一二岁去读小学的。
  等他有了钱,也能送穆昌玉去读书。
  穆琼担心一次教太多穆昌玉和朱婉婉学不会,再加上时间有点晚了,教了国文第一课的内容之后,便上床睡了,睡前还想了想接下来要怎么教。
  第二天,穆琼照旧早早地去了西餐馆,跟之前一样站在门口当一个活招牌招揽客人,顺便将过来挖墙脚的隔壁西餐馆的老板无视掉。
  他对西餐了解不多,压根不打算在这一行长干,既如此,自然不用跳槽。
  更何况他都在陈老板这里干了半个月了……他还等着半个月后拿工资呢!
  穆琼没理会隔壁西餐馆的老板,而这显然让陈老板很高兴——穆琼这天去厨子那里拿了自己的午饭正打算吃的时候,陈老板竟然让厨子给了他一块炸猪排。
  这天中午的荤菜本来只有咸鱼,现在却多了炸猪排……穆琼吃得嘴唇油光发亮的。
  吃饱喝足,他又去了门口,然后就第四次见到了傅医生。
  傅医生看着还是那么温和可亲,他朝着穆琼点了点头,然后进了西餐馆,点了一份炸猪排坐在大门附近的地方吃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穆琼总觉得傅医生在看他……
  不过傅医生看他也挺正常的,店里吃饭的客人,很多都爱盯着他看,尤其是那些孩子,有些吃饱之后,就站门口盯着他看,他看过去,又笑着跑了。
  穆琼不去管傅医生的视线,继续忽悠人来自己店里吃饭。


第18章 念报纸
  傅医生吃过饭就走了,并没有和穆琼多说什么。
  倒是陈老板对傅医生来自己店里吃饭这事感到与有荣焉,他亲自把傅医生送出门,目送傅医生离开之后,还对穆琼道:“傅医生可是留洋回来的,竟然也来我们店里吃饭……我们店现在真了不得!”
  穆琼一点都不觉得他们的店了不得。
  虽然没去隔壁吃过……但隔壁卖的炸猪排分明和他们店里的一样香。
  陈老板还在絮叨着:“傅医生在公济医院虽然赚得不少,但他总是给人送药,花销也大……我本来不想收他的钱,但他一定要给,读书人就是不一样。”
  这年头当医生或者老师,收入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很高,但傅医生的穿着打扮非常简朴,这么多次了,也没见他坐黄包车什么的……想来因为把工资都拿来救治穷人了得缘故,他经济上并不宽裕。
  穆琼自己做不到,但他还挺敬佩这样的人的:“老板,不如这样,下次傅医生来的时候,你炒两个鸡蛋送给他。”
  “这个主意好。”陈老板点头。
  两人正聊着,一个报童过来了:“先生,要买报吗?有申报新闻报还有大众报!”
  这报童穆琼还挺眼熟的,正是当初不给他看招工启事的那个。
  都是出来讨生活的,谁也不容易,穆琼也不去记一个孩子的仇:“我买一份申报。”他早就想买报纸了解下现在这个社会了。虽说他看过不少历史书,但到底不是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学家,其实对这时的很多事情也就知道个大概。
  一份申报要两个铜元,并不便宜,但瞧着挺划算的,足有厚厚的一大叠,他付钱买报之后,那个皮肤黝黑的报童还一叠声说了很多好听话才走。
  这孩子完全没认出穆琼来。
  “你买报纸看?”陈老板问道。
  “嗯,我回家念给我妈还有我妹妹听。”穆琼道。
  “挺好的……你也念给我听听。”陈老板道。
  “老板你自己看吧。”穆琼把报纸给了陈老板。
  “我看什么啊,我总共也不认识几个字。”陈老板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就算我认识字,它们连在一起,我就又不认识了。”
  穆琼听到陈老板这么说,还挺惊讶的。
  华人学英文,认识单词不知道整句话的意思很正常,毕竟他们从小就没生活在英语环境中,但学中文应该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就算大家口音不同,好歹都是从小说中文长大的,总不至于看了句子之后不知道意思。
  不过,他就惊讶了一小会儿。
  因为他很快就看清了手上的报纸。
  申报用的纸还挺不错的,上面印的字迹也清晰,但一眼瞧过去,还真不容易看懂——上面的字是繁体字就算了,它还是竖着排版的。
  它是竖着排版的也就算了,它竟然还是文言文!
  是了,这时候,著名的新文化运动还没开始,所以……大家普遍还在用着文言文。
  其实在古代,大家说话也是用白话文的,但因为最初的时候,文字都写在竹简上、绢帛上,若是用白话文,写起来太麻烦,于是自然而然的,文言文出现了。
  后来出现造纸术,宋朝又出现活字印刷术之后,才总算出现了白话文的通俗小说,比如说四大名著。
  但白话文依旧不是主流,读书人最常用的,还是文言文。
  当然了,陈老板看不懂,其实还有别的原因……这时报纸上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只用空格断句。
  穆琼看过原主的记忆,早就知道这一点了,也习惯了,毕竟他在现代的时候看过很多书,练字的时候还抄过很多古籍,适应起来很容易也读得懂文言文。
  但对陈老板这样认识的字不多的人来说,缺乏标点无疑会让他们更难理解文章的意思。
  穆琼看得懂报纸,但说实话有点不想看——这报纸上的新闻全都平铺直叙排版糟糕的,让看多了现代各种很有意思的新闻的他觉得有点乏味。
  不过,现在他也就这个能看了,而且这可是花了两个铜元买的,不看这钱就浪费了。
  这会儿已经下午两三点了,客人不多,陈老板让穆琼把西装换下来,给新来的跑堂换上,喊那新来的跑堂去门口站着招揽生意,然后就带着穆琼坐到他收钱的柜台后面,让穆琼给他念报纸。
  穆琼拿着报纸,慢慢念了起来。
  “等等,你念的这是什么?”陈老板听不懂穆琼的话。
  这会儿国内的语言还没统一,上海这边普遍说的都是上海方言,陈老板平常就一直说带着浓重口音的上海话,而穆琼之前一直说苏州话。
  但穆琼念报纸的时候,下意识地用了普通话。
  苏州话和上海话虽说有些不同,但相互之间还是能听懂的,普通话就不一样了……
  “我说的是国语。”穆琼道。1909年,人们将明清时对官方语言的称呼“官话”改成了“国语”,而这国语跟现代的普通话非常相似。
  “也是,你读过书,肯定学了国语……算了,你别念了,跟我讲讲意思吧。”陈老板叹气。
  穆琼就跟陈老板说起那一个个新闻的意思来。
  《申报》足有好几张纸,看起来很划算,但穆琼翻开之后,却有种被坑的感觉……这上面有很多广告。
  当然了,内容也是很多的。
  穆琼将上面的新闻一个个解说出来。
  这时写新闻,都是不带感情色彩的,还特别简洁,但穆琼讲解的时候,会自己用语言美化一下,如此一来,就说得有趣起来。
  陈老板听得静静有味,还不时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些人真是不知道在想什么,之前想办法把人家皇帝给赶下来了,现在又想当皇帝!”
  穆琼笑笑没说话,继续讲着。
  报纸上有些内容,陈老板是不感兴趣的,比如说北京刚刚颁布了《著作权法》,申报用很大的版面来讲这件事,但陈老板根本不想听。
  穆琼倒是很感兴趣,但他不急着看,直接翻过了一面,看着标题道:“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以后与奥地利开战……”
  申报后面的版面里,写了一些跟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内容。
  这时候的上海虽然很平静,但欧洲并不平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会儿那边正打得厉害。
  “这都是什么国家?”陈老板问道。
  穆琼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有所了解的,也就解释了一下,而陈老板听了之后,脸色顿时难看起来:“英国也在打仗?我都不知道!”
  陈老板的表情很不好看,穆琼突然记起来一件事……他刚来西餐馆的时候,陈老板曾说过,他的儿子去英国留学了。
  这时候消息传递非常慢,陈老板本身又不是会看报纸关心时事的人,平常跟人聊天聊的还是本地家长里短的事情,以至于都不知道欧洲在打仗这事。
  穆琼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一直都是不擅长安慰别人的。
  陈老板倒也不想听安慰:“你再跟我说说这事儿。”
  “老板,我知道的也不多,我已经很久没看报纸了,而且很多消息,报纸上也没有。”穆琼有些无奈,他知道战争的最终结果,但现在没法说。
  陈老板愣了愣,又盯着报纸上的报道看了许久,最后道:“你给我讲讲别的。”
  穆琼也就讲起了别的。
  这时候的人娱乐太少了,底层百姓的生活还非常闭塞,穆琼“讲”报纸其实讲得不好,但店里员工来来回回的,都会凑过来听几句,还有一个来吃饭的七八岁的孩子,站在一边听得极为认真,都不愿意走。
  穆琼都被这阵仗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至于陈老板,他自从知道欧洲那边在打仗,就显得很没精神。
  但西餐馆的生意还是照常做着,就是穆琼原本想提的早点回去的事情,现在不好意思提了。
  穆琼这天带着报纸上了电车,然后又一路小跑着回家——他想早点回去,顺便锻炼一下身体。
  他回家的时候,家里照旧有人在等他。
  这让他心里暖暖的,而另一件事,就让他有点惊喜了。
  他到家之后才发现,朱婉婉和穆昌玉的床已经铺好了,但上面没有被褥,倒是放了一张白纸并一支铅笔。
  朱婉婉和穆昌玉买了纸笔回来。
  这是穆琼疏忽了的,他本想抽时间去买,没想到她们两个竟然自己就买了。
  “哥,你快来看看我写的字!”穆昌玉看到穆琼,立刻就道。
  “昌玉,先让你哥哥吃饭。”朱婉婉道,她说话的时候,两只手绞在一起,明显有点不安。
  穆琼这时候已经来到门板铺成的桌边了,一眼就看到了白纸上的字。
  他昨天教的那几个字,都被写在白纸上,一共写了两遍,而这两遍,明显不是一个人写的。
  朱婉婉和穆昌玉都写了。
  她们是第一次写字,写得很不好看,但穆琼道:“昌玉,你们写得真好,比我厉害多了。我刚学的时候,怎么都写不好。”
  穆昌玉顿时得意起来,朱婉婉就没那么好糊弄了:“琼儿,你学写字的时候才四岁……”
  穆昌玉顿时焉了。
  穆琼揉了揉妹妹的头:“我也就是学得早了点,要是你从我这个年纪开始学,指不定学得更好。现在……就算你们开始学的时候比别人晚,只要努力,迟早也能学得像我一样。”
  穆昌玉受了鼓舞,当下道:“哥,我一定好好学认字,这样我以后就能看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