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巨宝现世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散谋生。
在逃难大军中,有一支难民经长途辗转跋涉,便来到了湖北这公安县城。这些难民中有会做事的、或有劳动能力的、早就被人挑去当苦力使用赏口饭吃,剩下的老小便沿街乞讨!
可发街坊有家蒸糕铺,老板娘名叫叶桂花、比可发两口年纪稍长。这桂花娘子心地善良、待人和气也喜欢帮助别人。于是邻里都称她蒸糕娘子或蒸糕嫂,她也乐呵呵地全都答应。
一日,一群乞儿就来到了老街。却有一位好心的妇人发现一个男孩;这孩子个头不高,长得虎头虎脑的,年龄约在十二三岁,见他走家窜户不停的乞讨,看上去好像还很机灵。
于是将这孩子招至近前、赏给他一块蒸糕后便问:“你是哪里人?”问话的这位妇人便是蒸糕娘子叶桂花。“俺是河南洛阳人,”男孩回答。
大嫂问:“你家大人呢?”
“全没了!都被这次大水给卷走了,房屋也被冲毁了。”孩子说着不禁双泪长流,他咬了一口蒸糕和泪水一起吞下!
桂花嫂又问:“你家一共几口人?”
男孩回答:“我家是五口人,有父母及一弟一妹,她们全都遇难了。”
孩子说着便又是眼泪婆娑、泣不成声!
蒸糕娘子继而又问:“你家还有其他亲人没有?”
“有是有的,但没见到,其他亲戚即使还在、也是各逃其生去了。”男孩又是酸心凄楚地回答。
细心大嫂问:“这要饭队伍里你就没有一个亲戚?”
男孩又回:“没有!为了讨口吃的不被饿死,我是跟着他们跑来的。”
蒸糕嫂又问道:“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我姓郑,原来读书时起了学名叫郑青云,后来没有念书了、也就没人叫这名字了。因我从小就长得很胖,人们都习惯叫我胖墩!”
这位好心的妇人又问:“你愿意留下来、找户人家做事吗?如果你们有缘分,说不定还会收养你作儿子呢!”
男孩听了心中欢喜,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愿意!只要我能做得了的事、我一定好好做,东家只赏口饭吃就行。”
蒸糕娘子听完后说:“那好!你跟我来。” 这位好心的大姐领着胖墩便来到了蒋可发家。 可发俩口子见蒸糕嫂带来一个男孩!又像是个要饭的乞儿,一时还没有明白过来?
蒸糕嫂便向可发俩介绍说:“你们说想收养个男孩,看看这孩子怎样,人还行吧” 并将这孩子的情况一一作了介绍。又说:“这胖墩已是个孤儿!父母及弟妹在这次洪灾中都已遇难了。”
可发俩听了大嫂的介绍后,猛一下从心底就同情这孩子孤苦、可怜!她俩朝胖墩端详了一会后,两人又用目光会意点首。
蒋可发见这孩子虽个头不高、面带饥色、却长得还很机灵、壮实。便问:“苦命的孩子!你愿意在我这里留下来吗?”
胖墩听了这亲切的话语,也瞧了瞧他俩那和善的面孔,忙说:“我愿意,我喜欢!”孩子这直白的两句回话、感动了在场的人。
只见杨氏走近胖墩抚摩着他的头、两眼热泪盈眶地说:“可怜的孩子,好!我们也喜欢你。”可发一旁也微笑点头。说完,杨氏又欣喜的感激蒸糕大嫂真诚的关心、并答谢大嫂的热情帮忙。
杨玉香与可发两口子心里无比高兴! 胖墩从此也告别了乞讨。有了一个安身立命、并即将富贵显赫的家。
事有凑巧,胖墩随难民大潮、自河南洛阳流浪到此并走进蒋家,这一偶遇聚合,看似他们有此缘份,实则也是叶桂花的细心卓识之功。然而,他们走在了一起不知是谁“福大命大!”不久,将给这一家子带来“齐天宏运!”之后;又将演绎出他们怎样精彩的人生……
次日一早;杨氏与丈夫商量:“这孩子破衣乱衫的,我带他去裁缝店做几套新衣;顺便找个剃头匠剃个头便回。”可发听了当然同意。
你还别说:这胖墩剃头修面;除去满脸污垢;又洗了个大澡、换上新衣。 再看上去,嗨!还真像个公子哥呢!从此蒋可发家里便有了欢乐的笑声。
胖墩这孩子虽是穷人家出生;也还读了两年私塾。 起初可发俩只要他帮些家务杂活,如扫地、看看门店等。 可他做起事来件件顺眼、且勤奋肯干;这孩子心灵手巧;凡事一看就懂、一学便会,很快就学会了门店生意。如豆腐、千张、香干火腿等称斤算价一子不差,顾客满意,人们还夸这孩子能写会算头脑灵活呢。可发俩口子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这一年很快就要过去,新的一年又将到来。其年便是夫妻俩从事豆腐业整二十年。 一日,杨氏对可发叹息着说:“我这辈子最对不住你的一件事、就是没有能给你生下一男半女! 眼见已是年满五十的人了,我是不可能生养了。”
可发听了妻子的这番话后忙说:“这事你别往心里想;这子女之事乃命中注定! 我不会怨你呢。想我夫妻俩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几十年;你从无怨言,应该是我要感激你才是。”
丈夫一席话说得杨氏热泪饱含。杨氏又说:“我看胖墩这孩子不错!又是个孤儿,已是没有别的去处与牵挂了,不如就将他收为儿子。一来事业有人继承; 二来我俩老了也好有个依靠。”
杨氏与可发想到了一块。可发听后忙讲:“我妻说得是呀!我也正有此意,但还得先问问墩子,看他愿不愿意做我们的儿子呢?”于是两口子便将这个想法、说与胖墩听了。
这孩子听后非常高兴,当即就双膝跪下说:“爹娘在上请受孩儿一拜。”可发俩慌忙将他扶起说:“好!好!我们的好儿子!乖儿子。”顿时一家人眼里都闪烁出幸福的泪花。
夫妻俩选了日期,摆了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和街坊邻里,来家里吃酒,并向大家宣布收胖墩为儿子一事。
是日,宾客汇聚一堂,都向可发夫妻道贺!可发领着胖墩与客人一一见礼!大伙都说这孩子不错;来此一年不到,个头也长高了;已长成了一个帅小伙啦,人也懂事了。这是你们的缘分,前世修来的缘分呀!说得可发俩喜上眉梢合不拢嘴。
席间:可发请家族长者给这孩子起个名。就中有位老者捋着胡须;摇头晃脑自言自语道:“取你一字、又换你一字。”口里豁然地说出:“有了!这孩子就取名蒋再发如何”
大家听了都异口同声说:“好!好!再发乃又发、大发也,大吉大利。众人附和;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大展鸿图。”
胖墩自从被蒋家收留;继而又被收为儿子,自己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便越发讨人喜欢了。做起事来不用吩咐,还晓得心疼爹娘。从此一家三口你疼我爱其乐融融。
转眼便到了年底。可发与妻说:“今年过春节、可不比往年了;年货要办得丰盛点。”
杨氏听了忙回:“你说的也是,但我还听说他们河南人爱吃牛、羊肉;我想去街上买只活羊回家、自己宰杀你看可否?”
可发听后也说:“这当然很好呀,那就按你的想法去办吧。”
一日,杨氏从市场上牵回一只大白羊。就放在里屋作坊间,让羊在地上舔食豆子、豆渣、准备次日宰杀。 这羊也乖、不往外跑,就在屋子里转悠。
次日,可发早起却不见了羊?便叫再发去找。这再发房前屋后找了个遍,却也没见到羊?
便回禀爹爹说:“没有找着?”
可发命他再仔细去找。于是,再发便来到爹娘的房间,但也没有见到羊找?
这孩子心想;真是奇怪呀!昨天夜里关门睡觉时这羊都在,再说这前门后院又没有打开,说明没被人偷走……。莫非它藏在床下睡觉去了不成?
于是,他匍伏地上、往床下一瞧……便大声喊叫起来:“爹!羊在这儿啦,你快来看,它在你们的房间床底下躺着呢。”
可发来到房间,也俯下身去一瞧,只见是一堆白物! 再一细看……见那堆白物上面还有一层松软的泥土掩盖在上,可发暗想:这哪是羊?分明是从地下冒出来的白物,忙叫再发爬进去看个究竟。
这小子爬了进去,将那白物抓起一看,竟然白光耀眼!全是一堆硬棒棒的东西,他不认得这是何物?心里嘀咕道: 奇怪呀!羊怎么变成了这些玩艺儿了。说着,便抓起一块递给爹爹。
可发接在手上抹去尘土一看:“呀!这是一锭五十两的白银!”忙叫孩子再往里刨,看有多少象这样的东西?
再发又从里头抓出一砣黄色的、又递与爹爹,并说:“里头多得很!全是这硬棒东西。”可发接过这砣黄色的一看,哇!是一锭五十两的黄金,可发连忙叫来妻子。
杨氏见此情景忙对再发讲:“你将上面掩好后出来,不要声张!小心别人听见。”
这天尚早便收门关张了。一家人拢来商议:我们将床搬了看下面究竟如何?大家一起动手将床搬开,再往下刨去却深不见底!全是这黄白之物。又向两边刨去却发现有根大木横躺着,再顺着大木往下探去,是很厚的木板与大木相连。
此时可发心里明白了。这是一条大船,这根大木便是大船的船帮。再用铁锹往左边与杂货店相隔的封火墙脚挖下,不深处也是黄白之物!又在右边与广货铺相连的墙脚挖下同样也是。
此时蒋可发心里更明白了,这是一条有数丈长、满载金银的大船!只有中间几节船舱在自家房屋下,船头和船尾都在左右邻居家。
☆、第五回 探宝藏跨邻里又买他房
再发虽小,到此时心里也全明白了。原来这屋子地下有条大船;船里装的满是金银;只有中间几节船舱在自家房屋下面,还有船头和船尾均在别人家。这可不得了!孩子也在琢磨……
可发一家发现有这么大一批宝藏、就在这排房屋下面,一时也六神无主……?还是妻子杨氏思考冷静,便将可发、再发叫到里屋、三人坐下。
杨氏讲:“从明日起生意照常做,不能露出声色让别人知道。现在宝藏已经探明,船头与船尾都在左右邻居家吗?那好;我们就要想办法将左邻右舍买下来,只有等将左右房一并买下后,那这第一步的设想就算告成了。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大家都要想好办法。”
杨氏又说:“你们懂得为什么要将他们的房屋全买过来吗?这不是我一定要独吞,实因财宝巨大骇人听闻、与人公开分享不得。”
接着又讲:“你若好心与左邻右舍共同分享、以屏墙为界,他要说你是中间主舱,而他们都是船头船尾,金银要比你少去许多,定会引发争议,这就是人心难测的道理。如果事情败露?这地方黑白两道、三教九流一起涌来;强取豪夺,那不杀得血流成河。
一定会给这一方无辜百姓也要带来灾难!自己的生家性命也就时刻不保、我们也要准备逃离家园了。再说这财宝现形是在我家,本就不属于他们的财富。这样做;我也并没有昧了良心。”
可发父子听了也后怕不已! 可发回过神来之后忙说:“我妻分析透彻、说得很有道理。”
胖墩也说:“我娘说得很对、我们听娘的。”只是怎样才能将左右房屋一并买下来,又不露出马脚……可发一时也想不出好的法子来。
这件事还是杨氏首先想到、便提醒丈夫说:“他爹!你忘了,当年我们买下这房子时,左邻王老板、右舍的曾老板他们都嘲讽说:“你们还要不要买房?我这房子也卖给你去。”
当时,他们的意思是说我们出高了房价、多花了银子,有意来戏却我们的。这次就说比当年还要高出双倍多的价钱购买他房,看他又如何说词?”
经妻子这一提醒,可发也才想起当年确有这回事,也很赞成妻子的好主意。就用这话去与他们说,看他又是如何反应?
杨氏又讲:“此事实属事关重大、弄不好是会出人命的。除了我一家三口,对任何外人都不能透露风声,也包括蒋家和我杨家,因为别人的嘴巴你是无法堵住的。” 可发、胖墩听了都认为也是,应该这样。三人都统一了口径、达成了共识。
次日下午可发来到王家串门;王老板起身相迎。几句寒喧之后,可发便开口直言:“王老板!早年你就对我讲,要将房子卖给我,现在怎样如果真卖、我可出更高的价钱购买!”
王老板听到蒋可发突然提起这件往事,便回忆起当年他是说过这话,可那是一句玩笑话呀,他蒋可发却听真了。但他这次又说:要出更高的价钱购买,不妨与他聊聊。
于是便问:“ 刚才你说可出更高价购买;能高到多少”
可发说出:“五佰两如何我可不是开玩笑呢。”
王老板听了沉思良久?无奈这高价的诱惑便说:“那好!明日一早我回你话。”
这王老板当晚就与家人商量:“邻居蒋可发出高价五佰两银子要买我房;这可是个好机会呀!不如将这老房子卖掉,再到新街去买幢新房,这银子还绰绰有余、且不更好。再说,这条老街已没什么发展前景了。”家里人听了;又见有如此高价,便一致同意卖掉。
第二天一早,王老板便主动来到蒋家、并说明了来意。 可发又请对门李掌柜作中人,双方签下房屋买卖协议;一手交银子一手交房契,这桩买卖就算成交了。
这一消息传开,右舍的曾老板也当然知道。 便自己发出话来:“这个蒋可发!他如果还要买,我这房子也卖给他去。”
这话传到可发耳里便暗自高兴! 于是与妻杨氏商量:曾老板主动发出话来、也要把房子卖与我;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呀,这回你去与他说看他是否真卖。
一日;杨氏来到曾家;曾家人与她闲聊几句之后便问:“ 你们花如此高价、又买房子是作甚用的?”
杨氏随口回答:“一则手头有些银子,放着一时也没什么用途。 二则我们不是接了一个儿子吗?孩子渐渐长大也要给他完婚成家。也想给他一份家业谋生;总不能让他们闲着吧?”
曾家人听了又问:“ 你们还想不想买房如果还需买、我这房子也卖给你去。”
杨氏听了便说:“曾老板!你说笑话了吧?”
曾又忙解释说:“不,不,我是认真的。”
杨氏这才说:“那好;我去说与我们当家的看他怎么定夺。”
不一会可发便来到曾家,双方当即谈定:曾家房子也是上中下三进,门面两间,后面两厢耳房直通后院。可发又请来李掌柜,价钱也是五佰两、当日就交办成功。
这左右房就此顺利买下,一家三口心里自是高兴。晚上;杨氏与可发于床上私下谈到此事时、便又提醒夫君说:“他爹!看来这是天意,你想呀;这条老街少说也有数百年历史了,这财宝为什么早不出现、也不晚些出现,偏偏等到我们来了、再加上墩子一来它就现形?”
可发也说:“是呀!看来再发也是个有“大富大贵”之命的孩子,这也是老天赏赐给我们的,以后我们也不要挥霍无度一味享乐、作威作福有违天意就是了。”
杨氏又讲:“夫君只讲对了一半,这笔巨宝不是凭我等乱用所能花得了的,当然也不能只顾享乐。再说,我们一日三餐、夜眠七尺,八辈子也用它不完呀!我想呀;这岂是叫你一己富有?这是天降大任予蒋家!不仅叫你拥有它,还要理好它、让它钱再生钱,说不准等到一定的时刻到来、天下苍生有难、这笔巨财就会排上大用场了。”
可发听后只是略有领悟,妻子的话就象一些哑谜、让你似懂非懂。
次日,便找来泥瓦匠,将三栋房屋后院连成一片;用高墙围着。左右门面房都封好锁上。对外只说:这房子已很老朽,等过一段时日一并大修,只是豆腐业仍然不停。
街头巷尾的纷纷议论,也就由他去说。有人说:这豆腐行业还真是个赚大钱的买卖,利润可高呢!于是这条街上一下又哄起数家豆腐店。
还有人说:这蒋可发真是个傻子! 十年前的房子比现在还好些,就出价二佰两银子,那时就已经是高价了。然而又十年过去,房子愈加陈旧;他反高出几倍的价钱购买,这不知又是为何?
又有人道:这个蒋可发就靠这豆腐作坊、看来还真是发了财。人们不解的是:他既使是有了钱、怎么不去新街购买新房、又全买这么多老旧房子是作什么用的?还真是搞不懂他呢!人们议论不休。
☆、第六回 选择龙脉地建庄气势宏
这偌大一笔宝藏虽然已被圈定! 风声也没有走漏,可就这样放着也不行呀?一但消息泄露被歹人发现、定会惹出事瑞,恐怕真要累及家人性命!这可不得了,于是大家又开始琢磨起来?
这次蒋可发首先想到一个主意,便对妻杨氏、与儿子再发讲:“我想在县城郊外买下一块地,修建一座大庄园,在庄园里面再建一小院;我们的住宅就建在里头,再修一栋藏宝库房,对外统称“内宅院,”这宝藏不就有了去处!”杨氏和再发听了认为可行,并说是个好主意。
修建庄园。按照地方习俗,得先要请个风水先生、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建庄地址呀!可发便在城里觅得一个有名的、能勘探地脉龙神的风水大师,带着再发一并来到城外。
大师端着罗盘将东、西、南都测了个遍,他却只是摇头不语!于是又来到北门,离城约二里许有块荒丘水洼之地,洼地处原来是有条渠道与护城河相通,如今早已淤塞荒废,只有丘岗还凸起老高。大师看了不禁自语:“好地方!真是块龙脉发祥之地也!”
可发见先生发出自语声,便赶紧凑近先生想听个明白。不等可发开口问话,大师便滔滔不绝的指着前面丘岗讲:你看前面那凸起的高岗就是那卧龙的龙头! 这片水洼沼泽便是龙口溢出的龙涎,现在这龙涎已将龙口淹塞,使其呼吸不畅,龙身也被卷曲。你将庄园建在龙头上,再修一条丈许宽的大道直与县城北门相接,这就是龙身。
大师又说:你在庄园周围挖一条护庄河、直与护城河相通,再将园子里面的水洼地挖成两口大水塘与外渠相连。这就形成了河渠贯通,水系畅流。如此一来这条被困的卧龙便能活跃欲腾也!
可发立即赏银百两与大师,大师也欢喜而去。庄园选址已定,但还得找到这块蛮荒之地的主人是谁呀?细一打听;原来是一破落大户,可发找到主人与他商谈想购买这块荒地之事。
主人听了便说:“这丘岗周围有上百亩的面积全是我家田产,你想买;我一并贱卖与你如何?”
这话正中可发下怀。忙说:“也好!你开个价。”主人思量之后开价五千两文银。可发听了没加思索便立即应下。命再发回家取银五千两、当日成交。
下面的事不消细说,便是招聘设计人才,各行施工匠人和大量采购人员及管理人员,并选择吉日良辰破土动工。
又派出多路人马采选木石,购置砖瓦等建筑物料。又在城里请了几位管帐先生帮他料理一应支付事务。于是各类建筑物料从四面八方源源运抵施工工地。蒋可发又将亲朋及自家兄弟找来,帮他打点修园、看场事宜。
庄园的规划设计:是仿苏州最大豪宅“静园”建造。却说这静园那可有来历! 那是在明朝上叶宪宗帝在位,时任户部尚书的周永告老还乡所建,在苏州那可是首屈一指呢。
且仿它只能建得更好不许简陋!工期设定是三年完成,但只能加快进度、不允许怠慢工期。于是木工中有盖楼木工及雕刻工匠,有钻石刻石工匠,泥瓦工匠,有挖塘挖渠工,假山设计建造工,还有铺路、建桥工等约有千人之众,场面壮观一派繁忙。
可发心里预计,最快只怕也得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完成。为了提前工期,又增派人员抓紧采办一应物料。庄园前门大道要用青条石铺就,能并行三驾马车直抵县城北门。大道中央;还要建造一座高大雄伟的牌楼,上书四个纯金大字‘蒋家庄园’。
庄园设计规模宏大!就房屋竟有数十栋。最前面是庄园三层门楼,这是供更夫与门子、值守人员的居住场所。往里是一大广场,面临广场就是庄园三层主楼大厅。大厅往里是二层中堂大楼,再往里就是后堂花厅。花厅往里就是供主人居住的内宅小院了。
小院内也修楼宇数栋,也建主人起居三层主楼。还另建一座金银库房名曰;藏宝楼,院门处也修有更夫值守门楼,也建有佣人住房及小灶伙房。内宅院旁又修一座小园;这是主人接待宾客的地方取名:“芳草园”。园内也建贵宾楼数栋,也设小伙房和仆人住房。
在芳草园后面又建一小院取名“怡心斋”。也是楼宇数幢并且楼与楼之间、建有空中走廊能够贯通,名曰‘走马转廓楼’。此院后抵菏塘前临花园风景极好。内藏图书及古玩字画、琴、棋、牌艺等,是主人与贵宾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围墙包裹。左侧修一排骡马房,右侧建一排园丁及马夫住房。还有佣人、奴仆饮食伙房。
丘岗高处造有假山,山顶建有三层楼阁高耸入云,也是雕梁画栋!此阁可登顶望月,故名“赏月楼!”半坡处修有数个歇脚亭。假山下水洼处是左右两大池塘,塘中央均修有水榭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