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择日远回-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择日远回
作者:良口
章节:共 19 章,最新章节:第十九章
备注:
离开十年,李金吉回到秋田蒲,旧人仍在,往事能回首。
==================
☆、第一章
秋田蒲属于白葵的近郊,离市中心大概八公里远,近几年划入秋田蒲的地区越来越多,这两年才消停了点。也是这两年间,白葵的区域划分终于停止了,各区暂时达成了友好共识,互不侵犯。秋田蒲虽然位置边远,倒成了白葵第二大的区,最大的当属市中心虹湾区。长达三年的割地竞争之后,各区虽对秋田蒲占据大块香饽饽有所不满,却也认为秋田蒲尚有自知之明。虹湾区是白葵的老城区,几大历史遗留的建筑都保留在虹湾区,秋田蒲断然不敢超越冒犯其第一大区的位置。
事实上,七八十年前秋田蒲只是夹在白葵与相兰之间的一个小镇,因为落后,镇上的居民又稀少,白葵和相兰默契地对秋田蒲不管不问,真要出了什么事,倒是相兰那边负责的次数居多,话虽这么说,秋田蒲这个小镇出过的事一只手就数的过来。往后,白葵人便默认秋田蒲是属于相兰的。后来白葵发展飞快,渐渐地接手了秋田蒲。
秋田蒲最初人口不超过一百,镇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十幢房屋,大多是三到四层的建筑。人烟稀少到如此主要是因为秋田蒲没有既没有商业街,也没有娱乐中心,连一个像样的菜市场都没有。秋田蒲完完全全是属于自然的。秋田蒲靠东面有一大片农田,曾经镇上的居民就靠这片农田过日子,有点自给自足的味道。农田被一条河环绕,当地人都管这条河叫秋田河,秋田河经过农田汇入将白葵一分为二的流江,再流向更远的地方。秋田河另一面是秋田山,山脉连绵,将整个秋田蒲护在怀中,形成一个圈子,只留了两个口子供秋田河活动。多亏了密不透风的秋田山,秋田蒲真正是有过绵长的太平安宁历史。只是后来白葵将秋田蒲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之后,秋田山被炸开了一半,只留下靠水的那半个圆,另一半,成了秋田蒲和整个白葵互通来往的纽带,也就是宽敞的马路。
如今秋田蒲的那大片农田,被打造成了一个人工花园,间错着一些仿古建筑,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碑上朱红的油漆写着秋田花园四个大字。秋田河上立起了一座仿古拱桥,拱桥中间用同样朱红的油漆写着秋田桥。秋田山被人工凿出了几条弯弯曲曲的楼梯,直达山顶。施工的人想必是策划好了路线,每个路口上山都有不同的风景主题。秋田蒲俨然成功地被打造成了一个自然景区。
与之共生的首先是一个菜市场,一条商业街,一个娱乐中心。后来发展成多个菜市场,多条商业街,多个娱乐中心。住户由不超过一百变成了不超过一千,由不超过一千变成了不超过一万,如今已经向着不超过十万迈进。
秋田蒲的发展让人惊叹。这些惊叹的人中也包括李金吉。李金吉家虽然不是秋田蒲的原始居民,但也算得上是老住户了。李金吉在十五年前随父母举家迁至秋田蒲,农田对面的几幢房子中,有一幢三层半的小楼就是李金吉家。
十五年前和李家同时迁至秋田蒲的还有隔壁的江家,江家和李家相邻,两幢一模一样的房子面朝农田。十五年前秋田蒲建起了一个发电厂,从本省各个市调了一些技术过硬的工人来传授指导技术,李家的父母和江家的父母都是在那时候调过来的。两家虽然不是来自同一个市,李爸爸和江爸爸却一见如故,没多久就混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两家约好了在选址建房子时要做隔壁邻居。十五年前秋田蒲的土地远不及现在金贵,政府为了留住这些技术人员,拨地给他们盖房子的时候再大方不过了。房子保存到现在,虽然旧了点,外观倒有了些岁月的意味,和对面不过三十米之遥的秋田蒲花园相得益彰,倒也逃过了数次大规模的拆迁。
李家二老十年前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出了事,留下了李金吉这个独子。那时候李金吉年仅十八,高考完,暑假一放回老家玩了两个星期之后回到秋田蒲,在白葵火车站下了车,没等到事先约好来接人的李爸李妈,只等到一个噩耗。那年的暑假极其漫长,李金吉过得浑浑噩噩。暑假结束,李金吉带着李爸李妈的骨灰盒跟着奶奶回了老家。随后在老家读了大学,找了工作。
十年前,李家和江家大约都有着相同的想法,好像他们会长长久久地留在秋田蒲,也许死了也会葬在秋田蒲,落叶归根,秋田蒲曾经就像他们的根。
李金吉随人流走出了白葵西站,他停在路边张望,奈何人太多,他伸长了脖子也找不到要找的人。无奈只好抽出拎满行李的手,掏出了手机打电话。电话很快被接起,“喂,小吉啊,我在出站口,你到了没?”李金吉还没出声,电话那头的声音就先响了起来。
“我刚出火车站,就站在出口。。。”小吉话还没说完,电话里的声音就迫不及待了起来,“小吉,小吉,这边。”
电话里的声音近至耳边,小吉挂了电话,转了个身子,看到了要找的人。他朝着来人笑了笑,挠挠头说:“江伯。”他看上去有一些害羞,也不知道在羞些什么。
江卢文接过小吉手上的行李箱,小吉推脱说没事没事,我可以的。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递上另一只手上的几个礼盒,说:“这是我老家的特产,您和婶婶尝尝。”
江卢文听了不禁好笑,江家和李家虽说不是同市,好歹也是同省,特产能相差到哪去。江卢文也不拆穿,接过礼盒说小吉还是一如既往地懂事。小吉听完又有点害羞,微微地低下了头。
小吉和江卢文并排走,江卢文为了防止小吉走散,空着的那只手紧紧地揽着小吉的肩膀。小吉开始有点不适应,但是一路上江卢文不停地说着秋田蒲的变化,小吉的注意力不知不觉转移开了。
“小吉,你真是不知道,这些年秋田蒲从头到脚换了个模样。”江卢文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因为变化之处太多,不知该从何说起,“就咱们家前面,完全变了个样,造了个花园,每到节日多是来赏花的人,咱们家门口成了停车场,偶尔碰到特别热闹的时候,我的车都出不去。你婶婶说在这样下去停车得收费了,要真这样,我班都不必上了,在家门口放个小凳子,一天能赚满满一口袋的钱。”说完自顾笑了起来。
小吉看了眼江卢文,跟着笑起来。
江卢文说了一路,从秋田蒲说道白葵,又从白葵说回秋田蒲。小吉一路上目不暇接车窗外白葵的街道,又得分神听江卢文说话,他恰好在一心二用上是最没用的那个,往往顾到了一边又忽略了另一边,到了家门口,小吉已经累得说不出话。
小吉和江卢文赶到家已经过了饭点,暮色完全降下来。路上渐渐亮起了街灯,家家户户的灯光透过窗子散发出来,成了点点的暖黄色。一路上江伯的手机不停地响,江家的婶婶还是像从前一样性子那么急,几乎每过一个红绿灯,电话就得来一个。江家婶婶威慑力再大,奈何白葵的交通一点情面都不留,江伯被婶婶就这么吼了一路。小吉在副驾耳听眼观江伯不厌其烦地解释交通路况不好,脸上随着语言浮出讪讪的笑,小吉忍不住在一旁偷笑了许久。
江卢文的车直接停在江家院子里,小吉下车想先回隔壁自己家看看,准备好的话还没来得及脱口,就被江家婶婶一个热情的拥抱生生扑回了肚里。这个拥抱持续了许久,久到小吉有点透不过气,江家婶婶才放开了他。江家婶婶说了什么小吉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分明看到了江家婶婶变红的眼眶。这样一来,小吉也就没提先回家看看的事,跟着江伯和婶婶一块进了屋。
屋子还是十年前的样子,看上去一点也没变。但也不完全是,门关多了一块垫子,沙发换了一个新罩子,电视变成了液晶的,电视墙上新增了一幅全家福,以及一些细微的变化不胜枚举。小吉后知后觉,他对江家竟然熟悉到如此地步,他轻轻地吐了口气。这时有人拍他的肩膀,是江伯。小吉转头对上江卢文笑眯眯的脸,江卢文说,你哥也在家,你的猫下午就到了,他在收拾你的猫,二楼,上去看看。
小吉点头说好,他慢吞吞上了楼,心里忍不住浮现出江伯刚才扯出来的那个笑。
江家婶婶叫住楼梯上的小吉说:“先别管猫了,饭一早就好了,先吃饭。”说完又扯着嗓子连着叫了几声江临临。江婶的嗓子就像装了扩音器,江临临抱着猫走出来,他的声音比十年前成熟了许多,却依旧很好听,江临临说,妈你可消停点吧,方圆几十里都该知道咱家有个江临临了。说完,江临临看到了愣在楼梯间的小吉。
小吉的五官长开了点,依旧还是那个眉眼,变白了许多。江临临看了一会,心里总结了一下,变好看了。
小吉也看到了江临临,他叫了声哥,转身准备下楼。江临临突然把猫塞进他怀里,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喏,你的猫,傻不傻。说完一颠一颠地颠下楼。
江卢文不知从哪个角落飘向了江临临身后,对着儿子的脑瓜子来了一下,看着他儿子吃惊地捂着脑袋瞪着他,他撸起袖子,手叉在八百年前就没了的腰上说:“嘿,你还敢瞪,说了多少次别欺负弟弟。”江临临嘟囔了了一句,谁让他长得太好欺负了。这话被小吉听到了,他捋了捋手上的猫,没做声。
小吉上了饭桌,挨着江临临坐,猫就窝在他腿上哪也不肯去。吃饭期间,小吉只听到江伯说,小吉多吃点,你看你身上肉没几两,倒是养了只肥成球的猫。听到婶婶说,小吉这孩子从小就善良,在外面肯定没好好照顾自己,这次回来,婶婶一定要给你养出十斤肉来。听到江临临从鼻子笑了一声,似乎还看了他一眼。其他的,其他的小吉全部没听见,小吉逼自己将注意力放在腿上的三口身上,其他的,其他的小吉逼自己不听。就是这些已经听到的,也是小吉没控制住,不小心偷偷漏进小吉的耳朵里。
饭后,江卢文找出了他的烟盒,交待了一声,就出屋抽烟去了。江婶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赶走立在旁边要帮忙的小吉。江临临见小吉怎么都赶不走,他走过去说:“得了,你也别凑热闹了,先回家看看吧,你不是还没回去吗。”江婶和小吉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江婶勉强笑了笑说,是啊,小吉还没回家,先回家看看。临临你和小吉一块过去,还缺什么就和我说。江临临一手抱起三口,一手拉着小吉出家门。临走又被江婶叫住了,小吉,那边好久没住人,不方便的话还是住这里吧,有房间,也可以和你哥睡。小吉说好,不会不方便,我就住那边。说完被江临临拉出了门。
江临临和在院子里抽烟的江父打了声招呼,两个人同一只猫出了院子。空气间突然就安静下来,没了话语。江临临打破了沉默,这猫叫什么名字。
小吉答,三口。
为什么是三口。
三口吃的多,像长了三张嘴。
那也应该是三嘴啊。
小吉终于在这天看了江临临第二眼。
江临临在小吉的目光中闭了嘴,二人再次陷入沉默,连三口都不愿意叫唤一声。江临临大脑开始过滤无数个话题,直到心力有点枯竭,放弃了。
李家大门和江家不过二十米远,两个人终于进了李家小院。十年前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全然不见,倒是有棵枇杷树还在,据江婶说每年还能结出不少果子。小吉径直走向房子,进了房门。
门关摆放了几双拖鞋,应该是江婶准备的。小吉放下了行李箱,从正在换鞋的江临临手里抱过三口,放在地板上,一副任它撒欢再也不管的架势。小吉拖着行李箱上楼,嘴里说着,哥,你回去吧,没什么事,我自己收拾就行。
江临临拖鞋已经换好了,正打算开口,手机突然响起来。来电显示刘瑜,江临临接起电话。小吉拖着行李箱上楼,三口在楼梯口徘徊,犹豫许久,圆滚滚的身子跳上了第一级台阶。小吉听到江临临说了声小瑜,什么事。。。吃过了。。。在小吉家。。。好。。。等我回去吧。。。明天就回。。。嗯,你也早点休息。
小吉消失在楼梯上,只剩下一只肥猫在半道挣扎。
☆、第二章
江临临走过去解救了三口,将它抱上二楼,找了一圈没见人,又上了三楼,听到从阁楼传来了动静,江临临对三口说,你以后惨了。江临临难得地又发了一次善心,抱着肥猫上了阁楼。
小吉行李箱里的东西全部摊在床上,看上去一团糟,偏偏他对这一团视而不见,专心整理铺在地上的画纸。江临临放下三口,走向床边,准备大干一场。小吉偏偏还能从他的画中分出神,又开口赶人。江临临这次闭口不言,嘴巴紧闭,埋头整理小吉的衣物。
这样持续了几分钟,小吉终于忍不住,说,江临临,你回去。口气前所未有的严肃,一点都不像他今天表现得那样温和,说什么是什么,让干什么干什么。江临临停下手头的事,转身看着小吉说李金吉,你几时叫过我一声哥?怎么,现在又改口了?
小吉从对视中败下阵来,换了语气说哥,你回去吧,我想自己待会。
江临临放下手里的衣服,走过去,抬手摸了摸小吉的头顶。他只觉得小吉的头发很软,有点像三口。江临临说,不行,今晚不行,我下去抽根烟,待会回来,听话。说完转身就走了。
江临临坐在一楼沙发上,点了根烟发现找不到烟灰缸,出了门,立在院子里。抬头看到阁楼透了光出来,江临临也不知道想着什么,皱起眉毛,看上去有点凶。
江临临抽完了一根烟,在院子里又待了几分钟才回了阁楼。小吉已经收拾好一地的画,整齐地摆在靠窗的书桌上。床上的衣服已经整理好了大半,小吉动作迅速,整理得有条不絮。江临临看没他什么事,就在书桌前坐下,翻起了小吉的画。
小吉从小是个动漫迷,这点江临临一直很清楚,只是没想到他真的从事了这方面的职业。有时候小吉身体里会冒出一些让他不知如何是好的坚持。小吉在老家那几年做的是插画,这次回白葵签了一家工作室开始尝试漫画。这些江临临都是从他妈口中听来的。十年间,江婶和小吉的联系从来没有断过,江临临很多次碰到她妈和小吉通电话,他只能默默走开。不过江婶一定会在饭桌上复制一遍通话内容,一次不漏。所以江临临其实很清楚小吉的生活,小吉考上了哪所大学,学了什么专业,小吉参加什么社团,认识了哪些朋友,小吉毕业了,小吉成了插画师,小吉奶奶去世了,小吉养了一只叫三口的猫,小吉要回秋田蒲了。
江临临就这么坐在桌前,等着小吉收拾完了一床的衣物。小吉将最后一件衣服放进衣橱,江临临起身推开窗子,冲着外面喊,妈,我们好了,现在过去吃水果。江婶在那头答道,好嘞。
江临临说完走向小吉,牵起他的手。小吉感觉有些怪,不待他开口,江临临另一只手伸出来在小吉头顶上比划半天,说:“高了不少。”小吉一脸黑线,他清楚地看到江临临的手从他的头顶比划到江临临自己的鼻子,他是在间接炫身高吗?
江临临从地板上抱起三口,另一只手依旧紧握着小吉,笑眯眯地看着脸上呆呆的小吉被自己牵着走。
小吉被江临临拖去了江家,啃完了三片西瓜,一个桃子。他摸摸自己的肚子,撑的有些鼓起来了。江临临看到了小吉这个动作,拍他说,走,消化一下。说完又抱起了三口,牵着他出了门。
小吉坐上了江临临的车才反应过来,他说,不是要消化吗?江临临说在车上颠一颠就消化了。
江临临带小吉在秋田蒲兜了一圈。小吉虽坐在车里,但也不难看出秋田蒲现在的发展势头很好。到处都是在建的楼房、商圈和写字楼,立在工地中的吊机在夜里像巨大的怪兽,与黑暗的天空相融。秋田蒲甚至还有一个体育场,江临临说了几个歌星的名字,都曾来秋田蒲开过演唱会。江临临把几个商场、医院的位置给小吉作为重点交代了很久。回程的路上又说,这大晚上你这路痴铁定记不清路。小吉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逛完秋田蒲回家已经近十点了。可能是夏天的缘故,路上的行人依旧不见少,大多是慢悠悠走路的,间或车子飞过。小吉下了车,回屋去洗澡,江临临又留在院子里抽烟。
待小吉洗好澡出来,喂了会三口,困意已经来势汹汹了。
江临临上了阁楼就发现小吉已经睡着了。他立在床边,看了会小吉的睡颜才回了自家。
江临临没进家门,冲他妈说了声走了。江家婶婶也知道江临临要上班还是回虹湾区的房子比较方便便没有挽留。
小吉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早点都省了,直接赶上了午饭。在饭桌上免不了被江婶一顿数落,从劝诫小吉必定要吃早餐说到年轻人不要想着减肥。小吉有耐心地听完,又说好。江家婶婶见小吉这样,忍不住想叹口气,偏生又忍住了,一口气憋在肚子不上不下,最后打了个嗝。江家婶婶问小吉什么时候开始上班。
小吉答下周一。
江家婶婶说那么这个星期正好去逛逛,熟悉熟悉现在的秋田蒲。
小吉答好。
江家婶婶又说临临成天要工作,你伯伯现在也忙,我叫芝芝回来陪你四处逛逛。
小吉忙说还是别,芝芝姐现在大着肚子,天又热,还是待在家里好一些。我怕热,其实不愿意四处走动。
江家婶婶说你也不能成天窝在屋里啊。
小吉想了一下,说我下午去看看芝芝姐吧,很久没见了。
江婶听了很高兴,立马打电话给江芝芝,说清楚了情况,对小吉交代了去芝芝家的地铁路线,说到了芝芝会去地铁口接他。江婶交代完急急忙忙赶回厂里上班去了。
江婶还是改不了操心的性格,中午只有两小时午休时间,还得匆匆赶回来给小吉做午饭。江家婶婶今年五十二岁,离退休还有十三年,小吉回秋田蒲只觉得江家婶婶老了点,想到日后还会继续变老,不免有些伤感。
小吉回家给三口喂饱了食,三口拖着圆滚滚的身子跟在小吉身后,小吉对三口说,芝芝姐怀着孕,你不能去,视而不见三口可怜兮兮的眼神,关了家门。
小吉顶着烈日去了地铁站,地铁里的冷气开的很足,午后时间小吉舒服地昏昏欲睡,又担心坐错站,强打起精神不让自己睡着。想起江临临昨晚坐在车里对他说,经过秋田蒲的地铁只有二号和四号线,甭管去哪,坐这两条线一准能回咱家。说完又重重吸了口烟,喷出来的烟充斥了整个车厢,小吉轻微咳了两声,江临临说到家了怎么还不下车,说完了把小吉赶去洗澡。
小吉研究地铁卡上的交通图,白葵像一个圆滑的三角形,地铁覆盖了白葵的每个角落,交错在这片土地上,渗透进白葵人的生活。车厢里有不少老人,想必是在家中子女的教导下学会了如何乘坐地铁。小吉想起了他的奶奶,如何也学不会,与其说学不会,倒不如说不肯学,到了后来,连房门也不愿出,只说身上没力气,出个门一天比一天累,后来,真的就走了,走之前还因为生前太舒坦,无病无痛,对着小吉哭了很久,老人说似乎她的病痛都被子女承受去了。
小吉出了地铁,白葵的太阳打在小吉身上,因为刚从冷气中出来,小吉一时并不觉得很热,只觉得有点暖。
江芝芝一眼就看到了小吉,挺着七个月的肚子朝小吉跑过来,手里还抱着个西瓜。小吉接过西瓜,准备好了迎接江芝芝风格的拥抱。
江芝芝放开了小吉,又在他胸口重重打了两拳,说你个死小子,这么久都不知道回来。江家的女人嗓门都很大,小吉习惯了。
江芝芝家在虹湾区的源态小区,她一面挽着小吉一面给小吉解说源太的工程师是江临临,当初江临临如何排除万难争取到源太的设计权。江芝芝实在不想住江临临设计的房子,偏偏她老公就是喜欢这里。江芝芝又说;“江临设计的房子他自己都不住,跑到市中心买了套二手房,房子是老房子,价格是这里的两倍。爸妈不管他,我也拦不住,现在谈了个女朋友,交往了两年,还不提结婚。说到这个我就头疼,他不是小伙子了,明年就三十了,正事一点不放心里。说起来,小吉,你比江临小一岁,也二十八了吧,谈了女朋友没有啊,喜欢什么类型的,姐给你物色物色。”
小吉没料到江芝芝话题这么快就转移到自己身上,他说:“我不能谈女朋友,姐你知道的。”顿了一下又问:“姐夫呢?”
江芝芝顺着小吉的话又开始说起自家老公最近公务繁忙,两个人心照不宣地转移了话题。
江芝芝以天太热为由,将小吉拖到日落才放人。小吉要走之前,江芝芝打电话给弟弟,命令他来接小吉回家。于是小吉又在江芝芝家等了半个小时,顺便解决了晚饭。
江临临到了小区,打电话让小吉下楼。小吉第一次和江临临通过电话说话。当年两个人关系好时还在读书,都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