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姐好。”
  当阿姨的年龄,听到嘴这么甜的小朋友,卢英秀笑容越发灿烂。
  “都是十六岁,怎么和邵老师当年一点儿也不像啊!”
  不是亲生的,当然不像。
  沈明洲木然的心里反驳,却发现邵炼骄傲的勾起嘴角,“因为我是帅,他是可爱,当然不像。”
  厚颜无耻,没有高贵冷艳大佬风范,深受沈明洲鄙夷。
  这次公安部送卢英秀来,一是来致歉,二是来继续谈合作。
  钱国锋的态度一如既往的真诚,也许是有卢英秀这样的专业工程师在场,他对沈明洲的态度热诚得更有底气一些。
  他说:“之前我们确实不懂科技之间的区别,卢所作为游隼和海东青的制作者,已经给我们科普扫盲了,蜻蜓的搜救效率远超游隼,特别是独创的三维透视建模系统,在地震、山洪、火灾情况下,比游隼提供的数据更准确。所以我们希望你能跟我们达成合作,尽快将蜻蜓投入到抢险救灾、消防救援的领域之中。”
  绕了一个大弯,最终回到了沈明洲期望的情景。
  然而,沈明洲记挂的,不止是参与国家项目了。
  “可是边防你们准备怎么办?”
  沈明洲视线转到卢英秀身上,问道:“卢姐,既然你制作出了海东青,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边境的情况,在现有无人机上再加装一套太阳能系统,可行吗?”
  “如果是你的蜻蜓采用的60%的太阳能转换技术,才有加装的必要。”
  说起自己专业的事,卢英秀拿出的例证更为实际,“当前太阳能转换效率都非常的低,反而会成为无人机的累赘。钱国锋他们会对蜻蜓感兴趣,也是知道了蜻蜓可以完美实现纯粹的太阳能供电,在一些没有足够电力供应的边防哨所,这样的太阳能无人机才不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切实考虑边防实际情况,比简单的实验室测试更为复杂。
  沈明洲相信,比起自己,卢英秀这样拿出过能在低温高原环境起飞无人机的研究员,更适合去研究一台真正符合边防巡逻要求的无人机。
  于是,他也不纠结了。
  他将蜻蜓制作成救援型无人机,是因为他对救援的情况了解。
  要做边防无人机,当然要让专业的来。
  沈明洲将卢英秀带到屏幕前。
  模拟系统给出的大量代号II数据,足够实现沈明洲想象中的边境巡逻。
  但是,代号II能不能实现真实环境下的边境巡逻,还得靠卢英秀这样的实践者。
  “这是我和邵炼一起根据模拟,运算出来的无人机性能数据。”
  沈明洲介绍道:“但是我们都没去过边防,也没有真实的数据,所以一切都是凭借的猜测和想象。”
  只是猜测和想象,已经让卢英秀专注的看了起来。
  抗风、防雷、太阳能续航、夜间自动巡航。
  智能得不像是一台无人机,更像是什么人工智能飞行机器人。
  卢英秀瞬间想起邵炼的擅长领域,还有沈明洲那套号称可以完美解决一切问题、处理能力超强的系统。
  现在,面前的代号II列出来的各项指数,足够证明:沈明洲做出了一套可以模拟复杂条件的系统,给出最好的无人机制造参照!
  刚刚还让她感到高兴的小朋友,现在让她感到震惊。
  卢英秀的称呼顿时变了,严肃而认真的问道:“沈老师,你愿不愿意来我们九院研究所工作啊?!”


第46章 
  九院的人当面发出邀请,换成谁都该欣喜若狂。
  除了邵炼。
  他之前还勾起的笑,瞬间敛了回去。
  “卢英秀,你又不是负责人事的,怎么总给九院拉人。”
  卢英秀仍是笑容满面,解释道:“这是给国家找人才,不是给我们院拉人。邵老师,你看我们院现在专门开了无人机研究所,配备了国际一流的设备,还有航天航空六十多年经验,电子技术是最先进的,自主研发的系统也是最高效的,沈老师做的这个模拟系统,里面提出的边防各项条件,高科没有硬件设备进行实践模拟,九院呢啊!”
  她数起国家拨巨资给研究院配备的各项实验室,外加一到十一院所有涉及无人机,九院能够使用的试验场、保密资料,一条条,一列列,将国资高科仅限于医疗系统的实验环境,秒得无话可说。
  邵炼听明白了。
  这是卢英秀仗着国家,来抢人。
  他皱着眉看沈明洲,小朋友听到九院能够获批使用的一系列大型实验室,眼睛已经移不开面前的卢所长了。
  在经过简单思考之后,沈明洲站在了说服邵炼的第一线。
  他说:“公安部想买蜻蜓,不管是看上太阳能还是用于救援,肯定是要经过量产化改造。九院无人机所专门做无人机的研发,成果转化也有一套系统的流程,所以我把蜻蜓卖给公安部,然后去九院协助改造,是应该的。”
  沈明洲的规划清楚,言辞之中透着我想去我想去。
  盯着邵炼的视线却仿佛在说,我绝不是单纯看上了高低温实验室和风洞!
  邵炼点点头,这是连军工生产线一起看上了。
  孩子喜欢,邵炼也没有阻止他的理由。
  哪怕他手指痒痒,想把沈明洲给抓到身后关进高科实验室,一辈子不放出来。
  却还是无奈的跟公安部的人说:“你们准备合同吧,签了合同,他再去九院协助无人机改造。”
  卢英秀听完,喜上眉梢,“沈老师来的话,邵老师也来指导工作吗?我一起给院里打报告。”
  邵炼已经很不喜欢她用研究院设备勾走沈明洲注意了,现在这位国家栋梁,竟然想一起打包报告。
  意图明显,如果不是研究院的人,邵炼都要清场了。
  “我现在只是个小老板,哪儿有能力去指导你们研究所。”邵炼送客意愿无比强烈,“你帮我带好沈明洲,让他多看看国家项目的实验室就行。”
  卢英秀和公安部大丰收离场。
  沈明洲跟人说再见,眼睛里都藏着期待再见的光亮。
  邵炼想明白了,借和建,都不如买一个带高低温实验室、风洞的研究所来得快。
  要不然,他真没实力跟国家队争沈明洲。
  能去九院,沈明洲确实兴奋。
  九院隶属国家航空航天研究集团,专门负责遥测遥控、计算机及软件等系统与电子技术研究方向,几十年的国家级研发经验,比起沈明洲已有的商业改进技术知识,更加的高深、专业。
  严格来说,沈明洲去学习的可能性更高。
  签完合同,定好日期。
  卢英秀专门派车上门来接沈明洲。
  临走了,沈明洲还叮嘱着一身运动衫运动鞋、困意朦胧的邵炼说道:“医疗系统的线下测试数据量在增大,一定要叫卡恩和宋双注意好程序状态,保证系统不出问题。后期的系统维护升级,最好在深夜进行,免得白天患者无法使用,导致舆论危机。”
  邵炼勾着笑,耐心听完,忽然问道:“你这是交代完临别赠言不准备回来了吗。”
  沈明洲愣了。
  九院提供食宿,他不用每天来回奔波,也不用考虑离开无人机研究所自寻住处。
  可是高科对他来说,像家一样。
  不止是实验室,连宿舍的那张床,都铺有他喜欢颜色的床被。
  好像忙忙碌碌了许久,一睁眼就从宿舍顺着楼道进入实验室,成为了他的习惯。
  邵炼突如其来的一句调侃,不知道夹了多少试探。
  沈明洲似乎领悟到了,这位大老板,为什么这几天不高兴。
  板着脸、心不在焉。
  看他签合同也会走神。
  原来,是害怕他走了不回来。
  沈明洲笑了笑,“你在想什么啊邵老板,我合同都是以高科名义签的,不回来,我靠什么吃饭?”
  一点儿也不浪漫,气得邵炼抬手就在微信给他打了两万。
  九院里澄明市有些距离。
  作为航天航空研究集团的下设电子技术研究院,九院单独有一片宽敞宏伟的实验区。
  十几个研究所的成员大清早就开始忙忙碌碌。
  小朋友被卢英秀领进实验室,研究员们抬眼瞥了一下,顿时困惑的问:“这就是……沈明洲?”
  从外面请外援,当然得打报告。
  研究员们对沈明洲的资料烂熟于心,写出了医疗系统构架,做出了蜻蜓无人机摘得行星奖。
  再加协助FBI英勇救人、疑似玩弄了国际第一军备公司的标签,在他们心里,“沈明洲”怎么说也是一个高贵冷艳走路带风的大佬。
  亲眼见了,有些难以置信。
  沈明洲穿着卫衣、牛仔裤、运动鞋,气质干净清新,跟卢英秀所长站在一起,像他们的卢姐带了自家小孩儿来实验室玩耍似的。
  研究员们忽然意识到,十六岁就是这样的年龄,浑身稚气,青春洋溢。
  卢英秀才不管手下研究员多震惊。
  人来了,无论几岁都得干活。
  “我们现在主要是两个项目。”她开口布置任务,顺便给所里研究员分组。
  “一是将蜻蜓改造成适合量产的救援无人机,二是研究能够搭载太阳能的边防巡逻无人机。这段时间,你们见到他,都得给我叫一声沈老师。”
  研究不谈年龄,只谈资历。
  沈明洲凭借太阳能技术和蜻蜓,直接荣升老师位置,成为两个项目的特邀顾问。
  不过,说是顾问,最后还不是要自己动手。
  无人机研究所的研究员,大多毕业于国内外一流自动化、计算机专业,拥有不少改进系统经验。
  但是,他们都没见过万物系统构造。
  两个项目,都得沈明洲亲手来教。
  沈明洲当然先从零进展的边防巡逻无人机开始。
  他率先选择移植性能模拟系统,展示代号II在特定边境恶劣环境下需要具备的性能。
  沈明洲在了解到九院的无人机,都以海东青、游隼之类的猛禽命名之后,抬手修改系统,将代号II的编码,修改为了“猎鹰”。
  沈明洲将模拟系统里给出的代号II,写出来特供边防性能的代号II,在他们这里编号改为了“猎鹰”。
  可以在祖国边境上空迅游的猎鹰,目光如炬,身形勇猛,能够成为英勇无畏的边防战士的眼睛,巡视祖国疆土。
  那些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不需要呼吸的“猎鹰”可以。
  沈明洲甚至希望,“猎鹰”像活着的雄鹰一样,找得到回巢的方向。
  庞大的构想,随着项目敲定编号立刻启动。
  沈明洲动手将万物系统,根据无人机性能,加载在相应的芯片之中,形成匹配太阳能技术的猎鹰系统。
  处理器性能承载极限,就是猎鹰系统的运行极限。
  低温、高热、狂风、暴雪、沙尘的恶劣环境,猎鹰系统必须比万物更加的稳定。
  哪怕只是在系统里进行实验模拟,沈明洲都能获得无数的真实数据。
  航天航空恒温耗材,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处理器。
  沈明洲在卢英秀的帮助下,随时可以提取到国家保密数据,用在猎鹰的身上。
  真正的研发精英累积了几十年的经验摆在面前,沈明洲对猎鹰系统的调试充满信心。
  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花了八个小时,就在模拟实验室系统里,展现了粗略成型的猎鹰状态。
  协助沈明洲的研究员们,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天啊,一天!
  他们都不知道应该震惊于实验室系统分析处理的速度,还是震惊于沈明洲徒手写构架的速度了!
  模拟实验室里的猎鹰,不仅能够完美依靠太阳能技术供能,还可以远距离传输视觉数据,更重要的是——
  防风防雪防雷!
  还带自动驾驶!
  “这不会是用上了邵博的人工智能技术了吧?无人机怎么做到自动驾驶的?”
  “不可能,你看这套系统直接建立在了我们实验设备里,根本没有加装多余的神经元件,是直接系统模拟的性能。”
  “虽然是模拟,但是引用的是我们内部数据库信息,自动驾驶按照猎鹰系统的展示……确实可以实现!”
  习惯跟各类计算机语言打交道的研究员,看向猎鹰系统心情复杂。
  沈明洲敲敲打打,调取资料,写出了一套他们感觉能看懂,又感觉看不懂的编码语言。
  但是,无论他们看不看得懂,猎鹰系统直接转换成了可视化窗口,根本不需要懂得后台构架语言,就能让他们明白——
  猎鹰现在展示的全部功能,不管多么不可思议,都能实现!
  研究院内部传消息递八卦也只需要一天时间。
  “卢所之前报备的沈明洲今天到了,据说一天就写完了新型无人机系统。”
  “那套系统,已经实现了60%的太阳能跟无人机对接,而且还运算出了自动驾驶的必备条件!”
  “自动驾驶,太阳能续航,防风防雪防雷……他们所这是要拿第三块功勋章了吗?”
  人类的好奇心无处不在。
  沈明洲在无人机研究所写出的系统还没有真正的实现,看热闹的人就一个接一个的从实验室外“路过”。
  敞开的实验室大门里,路过的人探探头都能见到无数白衣身影。
  少年穿着宽大的白袍,在助理研究员的衬托下,显得稚嫩又年轻。
  实验室灯光惨白,屏幕上遍布数据。
  他们专注凝视猎鹰系统的样子,挠得路过的好奇者心肺烧灼。
  十六岁啊。
  这种系统怎么写出来了?
  怎么写得这么快?
  研究院的人在门口来来去去,不好意思去打扰沈明洲,只好把卢英秀给抓住了。
  “你们猎鹰到底要做成什么样子?”
  “系统真是他直接写的?不是复制粘贴的?”
  “那个什么语言,小张跟我描述完了我都没懂,猎鹰系统到底是什么语言?”
  大家好奇的提问,简直快把卢英秀骄傲死。
  她算是明白邵炼为什么这么喜欢沈明洲了,那种被人围着惊讶的感觉,确实能够勾起人深藏的炫耀欲望。
  “保密。”卢英秀得意的笑着说,“等我们所拿出成果评估报告,你们就知道了。”
  “那得等多久啊!”
  “不久。”卢英秀信心满满,“按沈老师的速度,下周吧。”
  下周?一周?
  研究院的人常年跟实验项目打交道,就算卢英秀只是拿一套理论出来做评估、要项目资金,那也不可能一周啊!
  沈明洲沉浸在猎鹰系统的完善和开发之中。
  完全不知道九院已经把他的事情传了个遍。
  “无人机研究所说一周拿出评估报告申请评估。”
  “他们不是说这次项目特别复杂,还找了外援吗?”
  “是找了外援!外援一来,一天时间搞出了一套系统,所以他们才敢说一周出报告的!”
  一周出报告的说法,可太诱人了。
  大家知道外援是沈明洲,写出过医疗系统这种可以承载全国三甲医院同步上线测试的大型系统。
  但是一周时间,未免也过于神速了一点。
  无人机在外界看来简单无比,对他们搞研究的来说,改动任何一个细微功能、增加十分钟续航,都要经过复杂的模拟实验过程。
  实验做上两三个月,常有的事,一两年也不稀奇。
  可是,当卢英秀在一周后的研究院例会上,总结他们上周成果,规划他们下周计划的时候,在座的全体所长,听得眼睛都直了。
  “无人机所在上周的模拟实验里,完成了猎鹰系列无人机系统初步测试。猎鹰系列作为边防巡逻无人机,可以完美适应零下20度低温环境,抵抗11级大风,拥有自动驾驶功能,快速远距离传回三维红外建模,并且在太阳能支持下,实现白昼无限飞行,夜晚6小时飞行。”
  “在失去通讯信号、与操控失联的情况下,猎鹰可以根据设定好的路线规划,自动回归边防哨所。”
  简短的说明,引发所有人的热烈议论。
  猎鹰,竟然可以自动回巢!
  “卢所,你们是用了什么特殊设定?为什么无人机失去操控还能返航?”
  “11级大风,你确定猎鹰还是无人机吗?哪怕模拟实验也不能设置这么夸张的数据!”
  “比起别的功能,我更好奇你们怎么保证太阳能的无限飞行,这真的不是在做永动机?”
  面对所有人的困惑,卢英秀笑得温和。
  “这虽然只是模拟实验,但是一切数据来自全国航天航空数据库,可以说,猎鹰是基于火箭、导弹、战斗机的核心材料技术进行的开发。”
  “我们所保证实验成果真实,将猎鹰完整制造出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理论条件和实验环境模拟成功,已经叫人热血沸腾。
  研究院立项的实验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迅速立项,一周就给出了重大成果的实验!
  电子技术的成果比其他实验更容易获得,但那是无数研究员熬夜秃头换来的。
  现在,沈明洲标准作息,带着无人机研究所十几个研究员久违的感受到了朝六晚十的惬意生活,还创下了九院立项到出成果的最快纪录。
  之前院里的人只是门外路过看热闹。
  直接满怀期待的进了实验室,“小沈,你们那个猎鹰我能不能看看啊。”
  沈明洲还没发话,身边的助理研究员就说:“敖哥,我们都叫的沈老师好吧。”
  “沈老师,沈老师。”老敖从善如流改正错误,“让我看看猎鹰,让我看看。”
  沈明洲仍是坐在原位,十分不好意思的提醒对方,“猎鹰的后续研发已经交给卢姐的实验团队了。我现在做的是蜻蜓。”
  屏幕的改造数据列出了蜻蜓的详细参数。
  得到消息第一时间来看猎鹰的人扑了个空,却还是在沈明洲这儿感受到了什么叫研究狂魔!
  一个人忙两个项目!
  还快!
  老敖羡慕哭了。
  他日夜不停凝视屏幕,写出来的代码行数代表着掉落的头发根数。
  唯独面前少年短发柔软茂盛,黝黑粗亮,在白炽灯下反射出青春的光亮。
  年轻,真好。
  “沈老师,我们合个影吧。”老敖摸出手机,充满艳羡,“让我怀念怀念,自己年轻的时候。”
  老敖不仅提前看了蜻蜓,还获得了沈老师合影留念一张。
  中年研究员在朋友圈里感叹:英雄出少年,岁月催人老。
  其他人在他朋友圈里扎堆看天才。
  看看这身高,看看这长相,看看这手!
  就是这双手一周做完猎鹰模拟实验,给无人机研究所新添国家级项目,那不还快点儿去摸摸。
  有一就有二。
  沈明洲答应了老敖的合影,自然也得答应老赵、老曾的合影。
  研究院里老老少少研究院,有空就来逛无人机所。
  不仅能看看小少年,还能聊聊猎鹰系统。
  “其实猎鹰系统是可以开源对外的一套系统改造的。”沈明洲说。
  “医疗系统的基础构架,和猎鹰系统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沈明洲解释。
  “这套系统我希望未来可以推广到更多领域,不止是无人机和医疗。”沈明洲展望,“我想做能够万物互联互通的基础构架。”
  大家听着,听着,心里都充满了相同的感叹。
  如果有这样的系统就好了。
  超凡处理速度,几乎没有冗余垃圾,维护检修可视化,省了多少程序员的头发。
  沈明洲在研究院里成为了大家朋友圈常客。
  还有不少中老年热心同志,请他到家吃丰盛的晚餐。
  大家其乐融融,将这个外援当成刚来研究院的新成员,三天两头都能有新的照片,从这个所,那个所的人朋友圈里刷到。
  沈明洲吃宵夜啦。
  沈老师现场试飞蜻蜓啦。
  小沈同志试玩遥感运输车模型顺便给我们改了改系统啦。
  朋友圈热热闹闹,随时能看到沈明洲消瘦挺拔的身影。
  大家互相看互相传,反正内部保密环境,怎么传也传不到外界去。
  突然有一天,九院大部分人都收到了一个特殊的好友请求。
  头像上陌生又熟悉的长相,带着一成不变的冷漠视线,唤醒了许多人的泛黄回忆。
  “我没看错?”拿着手机的九院成员都惊了。
  验证信息:高科邵炼。


第47章 
  收到邵炼好友申请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大多是邵炼的熟人,或者,是看着邵炼长大的人。
  天才成长总是伴随着不少助力,从国内到国外,邵炼的全部轨迹都记录在九院这些人心里。
  邵家几代全都奋斗在研究线上,家族传承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前。
  邵炼在外界消失的十年,别人不清楚,临时抽调去外圈帮忙的九院人,心知肚明。
  唯一让他们感到诧异的,是项目解散,邵炼没有回到实验室,而是去当了科技公司老板,接下了国家要求的医疗系统项目。
  脱离了保密单位,邵炼自发的和熟人保持距离,也算是他们长久工作中养成的默契。
  现在,邵炼居然主动加他们了!
  收到好友申请的人,火速通过。
  “炼炼啊,有啥事儿啊?”
  ——没事,看看蒋叔叔你的朋友圈。
  “邵老师,好久不见,我也试用你们的医疗系统了!”
  ——嗯,好久不见,谢谢支持。
  “小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