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次案子涉及金额巨大,派出所的人都有些诧异。
“高中一个实验室的设备,居然加起来要百来万。”
大家纷纷学生之间吵架越来越厉害,直接吵废了百来万,还可能要上法院记档案,成为典型案件。
警察老董忽然笑着摇了摇头道:“……这案子,怎么可能成典型。”
“怎么了老董?”
老董看了看笔录,他说:“这个教唆别人犯罪的未成年,是沈氏科技老板的儿子。有钱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孩子留案底啊。”
派出所录一次笔录,足够邵炼了解沈明洲的全部身世。
这么一个会写系统、会做实验的孩子,居然受到血缘兄弟的嫉妒和敌视,想来平时过得也不怎么好。
邵炼想了想,说:“你没法回家了,不如跟我回公司?”
沈明洲很平静,“我原本也不回家,就住在学校旁边的楼里。出了这种事,最近我没办法教你公司的工程师们学系统了。太阳能的项目参加了创新科技大赛,被沈浩这么一破坏,必须重新做一遍,设备和材料都要重新准备,时间太赶了,不能耽误欧阳报名。”
“这时候了,你还在想实验?”
邵炼以为,他可能需要兄弟相残的安慰,脑内循环了不少狗血桥段必备台词。
谁知道,他在想实验。
沈明洲叹息一声,“实验才是最重要的,学校实验室根本没办法短时间内恢复运作。这次一共四个项目参赛,学生们忙了那么多天,实验室的重建继续耽误下去,可能没法参赛了。”
付出了无数努力的项目,再简单也是学生们的心血。
沈明洲记得实验室里每一个人努力的身影,所以他无法原谅的不是沈浩的针对,而是沈浩轻而易举的摧毁别人的成果。
所以,他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位热爱科学探索的学生,被这样的意外打击热情。
不止是欧阳博艺的太阳能,高中生的创意再可笑,也不应该由沈浩来毁掉。
“邵炼,我会几个商业机器人改进技术,你能不能找人帮我买?最好是爽快的买家,我想快点重建学校实验室。”
邵炼等着沈明洲说借实验室一用呢,结果小朋友全想着重建实验室,还要卖专利。
卖给外人。
“难道我不是开公司的?”邵炼挑眉看他。
沈明洲愣了愣,“高科不合适吧。”
可邵炼并不觉得,他反问道:“不就是太阳能转换吗?高科下一个目标就是全国推广太阳能转换技术,你卖给我正好。”
沈明洲笑出声,邵炼这话摆明了要帮他。
然而,高科未来发展规划,沈明洲比邵炼还清楚。
智能医疗、智慧城市、外加世界首款类脑神经计算机,高科走的是大型科技网络布局。
沈明洲擅长的技术里,除了万物系统,只剩下一堆改进技术产品。
沈明洲感激于邵炼的善意,思来想去,他说道:“太阳能项目是欧阳博艺做了几个月的东西,不完全属于我,如果要卖,也得等她同意。现在我能做的,只是技术改进。”
高科根本不需要太阳能。
更不需要改进技术。
但是,邵炼不在乎。
他说:“高科不需要,可是我需要。改进技术签给我,我帮你恢复学校实验室。”
沈明洲听出了邵炼的坚持和固执,“为了一个人情,你免费送我近百万的设备?”
“不是免费。”
邵炼笑了笑,抬手揉乱沈明洲的短发,“我相信你的技术,值得这个价。”
第二天一早,澄明中学实验室,收到了无数送货上门。
专业实验室清理队伍入驻,动手将烧焦杂乱的实验室清理一空。
实验楼外空旷广场,已经陆陆续续送来了不少崭新的设备。
学校的指导老师们,站在实验室外,被这样一群训练有素的队伍震撼了。
昨天他们还为了实验室长吁短叹,现在一看这些设备包装上的牌子、型号,就止不住心里的兴奋。
指导老师对实验设备有一定的涉猎,以前澄明中学的实验设备只能说性能够用。
现在送来这批新的,不少型号和功能,在大学专业实验室才能见到,价格高得令人咂舌。
它们居然稳稳的坐在实验楼外,等着实验室清理完毕,进场安装。
他们一问送货负责人,才知道,有一家名为高科的公司,听说学校出事特地赶来帮忙。
现在,公司代表正和校方谈着呢。
学校会议室已经为了一份突然的赞助合同,讨论得热火朝天。
杜校长戴着眼镜,眼神微眯的翻着纸页内容。
高科的代表人说道:“早上我们已经请人做好了除渣清理,第一批设备已经请专业人士运送到了实验室,哪怕贵校不愿意接受我们的赞助,这些设备也会留在这儿。您不用有什么担忧,这是邵先生的一片心意。”
杜校长心里又惊又喜,邵炼的名字他听过。
天才少年,国际精英,什么销声匿迹十年天才陨落传说,放在他们老一辈眼里,显然是隐姓埋名,为国尽忠去了。
没想到十年后,会突然听到邵炼的名字,还在学校出事第一时间,赶来雪中送炭。
然而,他百思不得其解,实在不懂为什么这位邵先生,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校长摘下眼镜,困惑问道:“可是,我能问问为什么吗?”
“杜校长,邵先生与贵校也是有过师生缘分,所以才会特地帮忙。”代表态度温和,传达着邵炼的意思,“邵先生一直表示,饮水思源、教育是国家根本,澄明中学作为市级优秀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人才,他始终想找机会感谢学校,所以,听说昨晚的事情之后,他叫我们连夜做了这份合同,特别叮嘱,绝不能耽误学生们的实验进度。”
学校职工不少是从外校调来的。
大部分人听过神童邵炼的名字,却不知道澄明中学竟然跟这位曾经名声大噪的天才有关系。
有人不禁问道身边楚立辉,“楚主任,邵炼居然在我们这儿读过书?”
楚立辉见高科代表和校长聊起往事,一副追忆邵天才读书年代的模样,实在是无法理解。
他只好悄悄解释说:“邵炼高考的时候来挂了个名,算在澄明中学的学籍里。人没来读过一天,但是市里还给学校拉了横幅说预祝邵炼取得好成绩,澄明日报刊发头版头条。”
有人一科普,在座的人听高科代表跟校长聊天都觉得暗藏深意了。
十几年前名声响彻全国的天才,来挂个学籍考试都能上头版头条,现在天才来主动示好,哪怕已经这么多年了呢,学校也想跟精英搞好关系。
说不准,就跟未来的著名科学家、院士有了交情。
杜校长乐得眼角起了深沟,他说:“设备倒是次要的,我们主要想请邵先生来学校做一场讲座,让学校的学生向他学习,如何做一位优秀的人,报效祖国……”
他话未说完,就被会议室的不速之客打断了。
“杜校长,我来晚了。”
来人正是沈浩的母亲,蒋兰。
蒋兰作为沈氏科技的副总,跟澄明中学打过不少交道,自然和在座的教职工特别熟悉。
她昨晚开始为沈浩奔波,现在终于有空来澄明中学处理后续。
沈浩还要读书,学校必然不能有什么风言风语。
所以,蒋兰果然直接说道:“昨天的事情,我已经去派出所了解清楚了。很快警方会严惩主谋,顺便追究某些人污蔑污蔑浩浩的责任。不过没关系,即使浩浩遭到冤枉,受了学校的委屈,心里仍是关心学校实验室的。”
楚主任听古青来说了事件来龙去脉,明明是沈浩指使别人砸了实验室,怎么又变成了被冤枉?
此时听了她的话,楚立辉顿时疑惑道:“蒋总这是为了弥补沈浩的过错,特地来道歉?”
“楚主任,话不能乱说。”蒋兰一向盛气凌人,此时为了沈浩更不肯退让。
她说:“我们浩浩是无辜的,虽然学校没有尽到保护浩浩的责任,但是沈氏看在澄明中学是浩浩学校的份上,愿意尽可能的帮学校挽回损失。我们沈氏科技是在做善事啊。”
杜校长熟悉她的态度,但是在外人面前,蒋兰这几乎话,实在是惹怒了在场所有人。
学校考虑到学生前途,确实可以不追究沈浩的问题,但是沈氏科技的赞助,他们学校根本不缺!
“蒋总。”杜校长不得不站出来提醒她,“今天,我们学校已经和高科公司签下了赞助合同,将在高科公司的帮助下重建实验室。”
“沈浩的事情,警方经过全面调查,怎么出什么样的结果,学校都愿意配合,但是,有高科在,我们用不着贵公司的赔偿。”
高科的代表回以蒋兰一个友善的微笑。
蒋兰却笑意轻蔑,瞥了一眼高科来的人,说道:“杜校长,一个什么都没听过的小公司,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利益。这次如果学校能够把这件事处理好,我们沈氏科技不会吝啬的。赞助费是一方面,学校各项教学楼维修经费、大修费用还有福利……我们沈氏都出得起。”
杜校长心里叹息,脸上的表情都透着同情。
要不说国内商人大多暴发户呢,高科名字虽小,但老板是邵炼,背后站着都是国家级项目水平。
按照现在科技发展速度,高科一夜之间成为国家级企业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不是要求保密,他真想把邵炼的履历搬出来让这位沈氏科技副总裁长长见识。
杜校长知道蒋兰刁蛮无理,和她理论容易失了气度。
于是,他将手上的合同递给蒋兰,说道:“既然沈氏有心,那我们也按常理来办。如果沈氏科技提供的设备,能够达到高科这份合同上的水平,我们学校也愿意放弃和高科的合作,接受你们的帮助。”
蒋兰拿过合同,撇了一下嘴。
她觉得澄明中学校长真的是老糊涂了,沈氏科技好歹二十多年的经营,资产过亿,平时为了沈浩没少给澄明中学花钱。
现在不过是沈浩砸了点东西,居然敢跟她摆脸色。
平时作威作福惯了的蒋兰,这时候也只能压着怒火,接过合同。
她倒是要看看,什么公司还敢列设备清单出来,在他们沈氏面前丢人现眼。
高科这种名不经传的小公司,竟然故弄玄虚做的中英双语合同。
厚厚的一叠,还详细列了一堆型号复杂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用的设备名。
她看那些设备列表,就像在看无数的资金往校方的口袋里塞。
现在这些学校变着方法要钱的手段越来越新了,这些什么仪器、什么检测机,动不动好几十万,不知道学校的人从里面拿了多少回扣。
不过,沈氏家大业大,不怕学校拿回扣,就怕学校不贪心太正直,不肯帮她把沈浩的事情盖下去。
蒋兰没耐心,直接把合同里设备详细清单往最后合计页一翻——
共计:六千万。
她猛然将合同拍在桌上,挑眉厉声斥道:“你这是敲诈,谁会给一个破学校这么多钱!”
第13章
蒋兰一句话,得罪了两拨人。
高科代表作壁上观,淡定从容看人表演,突然被她的怒斥逗笑了。
“沈氏科技的蒋总是吧。”代表人态度温和,并不是因为他脾气软,“六千万的实验设备对贵公司来说可能有点多,可是对高科来说,不过是一个实验项目十分之一的经费,用来支援学校重建实验室,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人才,我们公司觉得很值得。”
蒋兰被人这么一说,脸上无光。
高科是什么小公司,她根本听都没听过,然而代表人的意思是:高科随随便便做个实验都要六亿?
沈氏科技二十年发展,大大小小实验不胜枚举,哪怕是影响整个沈氏关键的大项目,经费也没超过五千万。
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一直是沈氏科技运营理念,蒋兰知道这次要花大钱,可六千万绝对不行。
合同僵在手上,面子却不能掉。
蒋兰说:“我们公司做的是信息科技方面,对实验设备不是很熟,捐一定要捐,不过得等两天。”
台阶找得非常精明,说捐,但不是现在。
“这样啊,赞助肯定是多多益善,我建议学校还是收下蒋总的一片心意。”
高科代表笑得格外严格,“没有六千万,赞助一千万也不会丢了沈氏科技的面子。”
蒋兰本想一两百万打发学校。
高科直接把底线提高到千万水平,她怎么可能同意!
但现在不是争口气的时候,蒋兰脸色不好,仍是扬起下巴附和道:“那是肯定的。”
杜校长不跟她计较,点点头,从她那儿抽回合同。
“行,蒋总慢慢准备,我们就先跟高科签合同了。”
不过一天时间,实验室里已经配上了沈明洲急需的设备。
邵炼提供的设备属于新型号,操作简单,性能高效,给沈明洲测量光电转换数据省了不少步骤。
距离创新科技大赛报名只剩四十天。
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理论,沈明洲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难倒他的不是技术方向,而是——
怎么才能让他提供的太阳能技术,在当前科技层面看起来不像天方夜谭?
他不得不将记忆里关于太阳能转换效率一切内容,逐一与太阳能光电转换文献进行对照。
实验数据、实验材料写满了文档,沈明洲将整个晚上交给了文献报告。
等到欧阳博艺整理好心情,回到实验室准备从零开始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搭档,独自完成了新型太阳能转换技术实验建模!
屏幕上清楚列出了模拟实验结果,52。19%、48。92%、41。89%,每一项波动值都超过了她的理解范围。
转换效率提高到14%,已经是国际平均水平,这台机器却告诉她,沈明洲写了一套理论数据,可以将转换率提高到国际水平的三四倍?!
欧阳甚至怀疑,高科公司赞助的新设备出现了严重的系统问题!
“这是干扰数据吗沈明洲?你在测试设备性能吗?”
她顾不得去为逝去的密封舱悲伤,差点被三组实验数据刺激得晕厥。
沈明洲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皱着眉说:“这只是在做理论模型,我们已经没有时间重做一次应用,所以我改成了技术理论。按照我选择的吸光材料还有转换方式,转换率应该稳定在60%。但是我测了一晚上,转换率始终上不去,现在的材料性能太差了。”
太差了……
太差了?
欧阳博艺盯着沈明洲,觉得自己在看神仙。
“你居然想做60%的太阳能转换技术!”
“嗯。”沈明洲点点头,打开电脑里的各项文献,重新挑选材料,“既然日本的光房和英国的漏斗能做到,说明现在的技术足够支撑60%的转换技术,所以我要尽快将实验条件模拟出来,才能写参赛报告。”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欧阳的震惊和诧异,眉宇间略带疲惫的说:“新型材料的信息还是太少了,我们短时间内要进行大量的比对试验,尝试从材料方面去除实验干扰。”
时限如利剑悬头,研发的动力和激情就会骤然爆发。
沈明洲有条不紊的安排,欧阳博艺收起全部的感叹和震撼,立刻投入到全新的太阳能项目之中。
转换效率高达60%的技术,听起来像是镜花水月,可欧阳见到沈明洲略带疲惫却沉稳改写实验模型的样子,心里升起满满的镇定。
实验研究的本质,就是将不可能验证为可能。
既然日本能做到,英国能做到,他们为什么不可以?
澄明实验室的灯经常亮整晚。
欧阳打着呵欠听沈明洲讲解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完全成为了惯例。
实验室的同学们完全习惯了这组实验狂魔。
他们进入实验室,这两人在测试。
他们离开实验室,这两人还在测试。
曾经,欧阳博艺都被自己熬夜读论文查数据的精神感动。
现在,和一天只睡三小时,常常留宿实验室的沈明洲比起来,她都觉得自己太懒了,难怪连能量转换算式都写不出来。
古青来看在眼里,心里夹杂着欣慰和惋惜。
如果不是沈浩搞破坏,这两个孩子根本不需要熬夜赶进度。
原本,他打算沈浩回学校之后,好好跟沈浩谈心。
没想到沈浩去了派出所的第二天,学校特地召集教职工开会,不允许再提这件事情,并且以沈浩请假回家准备比赛告终。
听楚立辉说,蒋兰想赞助学校,要求学校放弃追究沈浩的责任。
虽然学校没收赞助,但是出于对学生未来的考虑,仍是放弃了追责,认可警方只处罚砸破实验室犯人的决定。
而沈明洲专注于实验,并不意外这样的结果。
又是一次简单的重复实验。
沈明洲指导着欧阳博艺,尝试改写催化剂差值,验证新型材料的效率。
实验室外忽然变得吵杂,不少学生探出头去看热闹。
“哇!有记者啊。”
“记者来做什么?采访实验室重建?”
实验室外来了扛着摄像机和长焦相机的记者,声势浩大。
领路的人是袁广副校长,他身边还有一位盛装打扮的美丽妇人,笑容温柔的接受着他的嘘寒问暖。
蒋兰花了三四天,终于把适合澄明中学的设备凑好了。
就算学校拒绝了赔偿,面对她请来的记者,也不得不请出副校长,来接受这次捐赠。
果然,设备到位,记者当前。
袁广给足了蒋兰面子,热情的夸奖道:“沈氏科技一直关心我们澄明中学的教育情况,学校非常感谢热心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不过今天不太巧,杜校长开会去了,所以由我作为校方代表,请蒋总不要介意。”
蒋兰当然不介意。
她吃了杜校长好几次闭门羹,终于撂下狠话说要带报社记者上门之后,才换来了这次机会。
大家其乐融融,到场的记者、摄影师看向蒋兰的目光,都透着对成功人士的艳羡。
沈氏科技舍得捐三百万的设备,这样的新闻发出去,不仅他们生活报有了话题度,沈氏科技、澄明中学也有了正面宣传。
双赢局面,何乐而不为。
走到实验室外,蒋兰一副爱心人士的样子说道:“虽然高中生科技不能和大学专业水平相比,我们公司也愿意对高中实验室进行投资。哪怕只是小孩子尝试对科技进行探索,做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小研究、小发明,我们也非常支持。”
袁广听了她这话,奇怪的说道:“蒋总这是对我们学校不太了解啊,澄明的实验室远近闻名,这几年在创新科技大赛拿的奖项,获得了不少专利,跟很多企业都签了商业合同,可不是什么小发明而已。”
“而且,最近高科直接点名赞助实验室,就是看上了我们的学生做的新技术。花了六千万呢!”
媒体人忽然来了兴趣,“六千万?袁校长,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设备都运进来了,好多系统机器我见都没见过。”袁广笑容满面,“这是企业对我们学生实验的认可啊。”
他们在这儿热烈讨论高科的赞助,蒋兰面色一僵,才发现这位不知内情的副校长,比其他人更不留情面。
袁广可不知道蒋兰跟高科那出戏。
他出差回来,就只听说了六千万捐赠,现在记者们有了兴趣,他立刻热情欢迎道:“来,我带大家看看学校的新设备。”
校长欣然领路,蒋兰再焦躁也只能忍着。
澄明中学实验室里满满当当,崭新仪器井然有序的摆放着。
摄影师和记者身经百战,去过不少大学实验室,都没有像澄明中学实验室这样全副武装,连设备涂层都透着不同一般金钱气息的。
他们走了两步,心里只剩惊叹了,这哪里是什么高中实验室,说是国内一流研发公司的实验室都有人信!
他们抬手就拍照,比对待外面的剪彩纸箱热情多了。
身边还有袁副校长充当临时解说员,指着仪器跟他们聊价格。
“瞧,这台小仪器都要四百多万!”
摄影师一顿猛拍。
“这边这一套据说不单卖,整套一千多万!”
记者们啧啧称奇,手机都拿出来合影留念。
实验室里随随便便一台设备,都比蒋兰的三百万贵。
蒋兰见记者们全然忘了什么沈氏科技,眼里心里全是高科的名字,略带急切的说:“学生实验有什么好拍的,设备再好学生也不会用啊。”
然而,袁广眼神一脸诧异的看着她,“蒋总,我们学生用这些设备好多天了,不存在不会用的啊!你别看设备贵,但是好用着呢!”
蒋兰只想把袁广骂个半死,却只能讪讪笑道:“这样啊,那学生们可真厉害。”
报社摄影师向来自由发挥,拍照片随心所欲。
在满是高新设备的实验室转了一圈,他们发现了角落里一台占据了半面墙的设备系统。
体型大,造型抢眼。
摄影师立刻举起相机,在他按下快门瞬间,镜头里出现了一位身材高挑的学生。
他穿着一身白色实验服,浑身透着研究员似的专业。
摄影师低头看了看刚才的拍照,果然,设备照片的边缘出现了少年的虚影。
他心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