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出魔入佛-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仿佛沉睡了过去。可看他那不时点落在扶手上的手指,听着那手指敲击在扶手上发出的清脆声响,谁都知道,仿佛也终究只是仿佛而已,当不得真。
  这会儿,定神整理所得的净涪面前可还站着一个可寿呢。哪怕可寿几乎与他们达成了协定,非友非敌却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对他动手,魔身也不可能真的就放心让净涪本尊和佛身不设防地站在可寿面前。
  他自然是要多注意一点的。
  而也正是有着魔身在,净涪本尊和佛身才能够像现下这样泰然。
  可寿金刚不知个中内里,他的目光在他面前毫无防备地入定的净涪身上转了又转,来来回回地看了好几遍,始终不解。
  这位明明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对人托付信任的人啊?现在怎么就是这番模样呢?阵法、禁制一应俱无,便连能用来警示、提醒、护持他的物什都没有,就敢这样在他面前入定?
  是信任他觉得他此时绝对不可能对他出手呢,还是有那个自信能在他出手之后还能护持得了自身?
  可寿金刚直觉,应该是后者。
  毕竟这一位,曾经可是魔门的天圣魔君啊。从魔门的尸山血海中走出的人,如何能够这般轻易就交托了他的信任?哪怕他看得再明白再清楚,那种已经深刻入骨子里形成了本能的猜疑和谨慎,必能搅得他在定境中都不得安稳。所以……这是另有后手?
  可寿金刚暗自叹了口气,却没东张西望地非要找出些端倪,他转过身,什么也没说,迈步退出了好长一段距离。
  但他没有走出太远,也没有转到那些角落去,而一直保持着他与净涪的直线距离,确保净涪睁眼的时候就能看见到他,然后,他却又什么都没做,双手虚握,自然而随意地垂落在身体两侧,只有一双眼睛抬起,转过一整个山谷。
  魔身知道可寿金刚的这些动作,却连眼皮都没有撩起来,仍旧闭目养神。
  净涪本尊和佛身却是不理外物,只专注于自身。
  他的识海世界里,那座还有诵经声传出的光明佛塔稳稳地落在佛身背后。听那诵经声,仍还只是那一句偈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偈语声中,佛身结跏趺坐,脑后一圈虚淡的功德光轮显化,光轮之外,又有佛光、清净智慧光两色华光熠熠。
  净涪本尊则坐在识海中中央处,头顶有紫气蒸腾,华贵非常。
  相对而坐的佛身和净涪本尊并没有言语交谈,甚至都没有眼神交流,而是各守一方,独自整理自己的所得。
  其实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世,他领世尊阿弥陀法旨,搜寻散落在各处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心中便升起了迷障。迷障既生,便分三身。三身既分,便就有了佛身、魔身和本尊,也才有了佛身、魔身和本尊的差别。
  净涪当初分出三身,既是为了方便修行,也是为了在保持本性的同时在佛法修行上步步迈进。
  他似乎做得还算成功。
  化出秉承恶念、善念而生的魔身、佛身之后,他有佛身参悟佛法,魔身修行魔法,本尊体悟纯粹自我,顺利在保留前世部分功果、习惯、自我、性情的情况下步步提升修为,将皇甫成、净音乃至左天行远远地抛在身后。
  在景浩界这一代青年弟子中,他几乎一骑绝尘。
  旁人看着或羡慕或震惊,更免不了赞叹夸赏。可净涪自己却还保持着冷静。
  他不止一次地想过,于他而言,秉持善念而生的佛身是“我”,承继恶念而出的魔身也是“我”,看似无善无恶纯粹至极的本尊更是“我”。既然都是“我”,既然修的是“我”,何以他待三身如此不同?
  更令他忧心的是,他修的是“我”,却分出了都是“我”的三身,若使三身始终单独一体,不论他最后修成的是哪一个“我”,其实都不完整。不完整的残缺的“我”,哪怕他走到了最后,他的道果也都将是残缺的。
  所以,想要自身道果完满,他必须将斩出的三身重新汇聚,融汇为一,成就真“我”。
  唯有如此,他的道才算是能看见了尽头。
  虽然这尽头不知是真是假,但起码是他此时所能够预期、能够触及的尽头。
  可是直到净涪有了这样的明悟之后,他才发现,分化容易,汇合却难。尤其是随着佛身、魔身、本尊三身自身境界提升,他们的整合难度也渐渐地加大。到净涪发现的时候,他再想要将三身道果融汇一体,已经不是最开始三身分化那样只要打散三身就能汇聚三身上的灵光道果那么简单了。
  因为净涪的三身本就是自净涪分化出去,他们源自净涪。便连他们自身的成长,也都是以净涪的“我”作为根基,不断分化壮大的,所以现如今净涪想要三身归一,还该从净涪的“我”着手。
  可当三身成长,三身上的种种善念、恶念、非善非恶念依附在三身身上,早已将当初分化出来的净涪的“我”隐去了。现在净涪再想要找到作为他“我”的本性,那就要照见真“我”,他也才能在三身的干扰中寻找到他的真“我”本性,才好着手开始准备三身归一。
  那很难。
  就像是要人从一池清水里寻出一股比池中其他清水还要清的水流。
  难得让净涪都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庆幸的是,净涪现如今的修行还只能算是刚开始,远未到他非得将三身融汇归一的时候。
  他还有时间,很长很长的时间。
  但即便是这样,净涪也并未因为时间的宽裕和那非同等闲的难度而将这事彻底搁置,来个眼不见心不烦。恰恰相反,净涪将这一桩事放在了心底。
  自净涪本尊意识到的那一刻起,他便更用心地体察了三身的成形和壮大过程,将那一点一滴的变化记录在心底,着重探究。
  他心念的转变,同为净涪之一的佛身、魔身也是知道的。但他们却谁都没有妨碍本尊的动作,反倒明里暗里地配合起净涪本尊来。
  对此,净涪本尊也并不觉得如何稀奇。
  原就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佛身、魔身和本尊一样,都是净涪。
  净涪,始终都是渴望力量憧憬远方的。
  身在迷障中,纵使净涪知道自己该选定的方向,也始终无法真正的找到那一个他想要去往的方位。
  他只能在他能看见看清的有限地界里走动。


第372章 静檀寺中11
  直到可寿金刚拿着《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出现在他面前,他窥破天静寺一脉和妙音寺一脉真正的不同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破开了这一层迷障。
  正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六法身非相分里那一首偈言所说的那样,执着于“色”“音”,终究见不得“我”,证不得真如。郁于“善我”“恶我”,必不明何为真如本性。
  不证真如,不明本性,他修的“我”会是真我么?
  不会,也绝对不可能会是。
  他的修行入了迷障,他自己都无从察觉,更别说景浩界中的大大小小修士们。而景浩界世界之外,不论是慧真等出身天静寺的罗汉金刚,还是清慈等出身妙音寺的罗汉金刚,怕也和景浩界里的那些佛修们一样糊涂着。
  毕竟净涪魔身执掌着景浩界的无边暗土世界本源,有世界本源自发庇护,那些已经脱离了景浩界进入极乐净土的佛修们更是看不清内中究竟。便连高坐在他化自在天外天上的天魔童子,也都是根据当下的景浩界世界局势,以原著记载的内容为底,自己猜测出来的。不过饶是天魔童子这样带着剧透外挂的人,也不知道净涪本尊的存在。
  他脑洞开得最大的时候,也不过是猜净涪佛魔双修而已,完全不知净涪居然是分出了三身。在净涪的佛身、魔身之外,还有一个本尊。
  看不清的被完全蒙在鼓里,猜到一点点的也只是盲人摸象,不见全貌。但不论这些人对净涪是恶意还是善意,亦或是赤裸裸的谋算,到底帮不了净涪,当然也伤不了他。
  净涪倘若一直按照自己早先规划的道路修行,一直无法窥破蒙蔽他的迷障,在短时间内其实也不会延误他什么。真正的危害,也只会在远方爆发。而当他真正触碰到那一个完全由他自己堆彻而成的瓶颈的时候,他又该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多少心力,才能将那一个瓶颈破去,望见那在更远处的风景,谁又知道?
  除了净涪自己之外,谁又会真正的在乎?
  倘若净涪他一直这么走下去的话。
  可是,世尊阿弥陀看见了,知道了,却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提点了他。
  世尊他早早就通过那一段经文、那一首偈言提点过他了。他却一直懵懂,未能真正领会世尊将这一段经文早早送到他面前的真正意思。
  净涪本尊叹了一口气,睁开眼来。那飘在识海世界各处的目光略显迷茫,也带着几分怅然,但更多的,却是激动。
  佛身也在同一时刻睁开眼来,正正撞见净涪本尊的目光,一时也是心情激动万分,胸中有无尽豪气激荡。
  便连难得在识海世界里显化出来的魔身,眼底也是失落裹夹着兴奋激动。
  能不激动么?破去了迷障,看清了前路,不管日后他到底能不能行至绝巅,但他知道了该怎么往前走。只要给他时间、机缘,他能一路无差、披荆斩棘地顺着这条路走到底!
  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如他?
  待到三身各自平复了心情后,净涪本尊转头从佛身看到魔身,最后目光停在魔身身上。他脸色严肃,态度也很是郑重。
  但还没有等他开口说话,迎着他目光的魔身便先就垂下了眼睑,避开了他的视线,抢先道:‘世尊于我等,有收容、庇护、教授、点化大恩。我等无以为报,必将皈依在他的左右,直到此等大恩报尽为止。而在这之前……’
  ‘我们都只会是佛门的修士。’
  十住中的第六住,是名正心住。而要进入这一住境界,顾名思义,便是其心要正,光明正大,不忘佛法,不忘佛恩。纵然有所阴霾,纵然遭遇恶境恶缘,其心不动。
  对于净涪而言,这一住其实不难。不过就是因为先前不久才有所突破,为了自身修行,为了合理性,他也随着左天行一道,压制了自己的修行进境。而在他为自己修行道途的谋划中,除了佛身是按着佛修的路子踏踏实实地走之外,净涪本尊和魔身却都会有所变化。
  于净涪本尊,他跨入这一重与佛身等阶的境界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可就不是什么不忘佛法,不忘佛恩,而只是简单而明确地摆正了自己的心态。
  魔身比净涪本尊还简单,他的境界完全是与佛身一体两面。佛身的正心住境界是不忘佛法,不忘佛恩,而魔身的这一重境界,却也是彻底地摈弃了其他的路,单只往魔门的那条路上走。
  这是他们原本的谋划。
  可是当净涪眼前的迷障破去,他看见了更远处的前路后,却是真的无法对世尊的恩情视而不见。
  如果说之前佛门的收容、庇护和教授等等之类的,净涪还可以说那并不是必须。或许会很难,但他也是有办法在转世之后保存自身的。可世尊的点化大恩,他却不能担保说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自己窥破那一道迷障,看到他现下看见的风景。
  点化大恩,他不能不报。
  承认了恩义,起了报答的心念,那在他报了这一份恩义之前,他就只会是佛门妙音寺的净涪。
  而从这一刻起,净涪原本独立在双身之外的本尊,日后行事就必得往佛身那边偏一偏。更甚至,不单单是净涪本尊,便连魔身,也都会是这般的态度。
  魔身言语间虽有些苦涩,但到底坦然,佛身和净涪本尊听着,也是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
  魔身看净涪本尊和佛身的模样,哼哼了两声,提醒他们道:‘方才我们突破,外头闹出好大一番动静。此后各方态度或许会有些变化,你们也需得留心着些。’
  净涪本尊和佛身对视了一眼,又齐齐转过目光来看着魔身。
  魔身却没再多说了,他一个晃身,又自回了无边暗土世界本源里。
  西天极乐净土的八宝功德池旁,相对而坐的两位世尊忽然相视一笑。其中头挽髻的准提佛母含笑开口道:“恭喜师兄,我佛门又有一匹千里驹归心。真乃喜事,可喜可贺。”
  因着上古洪荒时期,佛门所在的西方地界荒芜残破,远比不得人杰地灵的东方。所以哪怕现如今漫长时间过去后,佛门已经大兴,佛徒人才济济,极乐净土附近更有一片片的佛土绵延,穷怕了的两位佛门世尊还是会因一个归心的佛门天骄而高兴不已。
  听得准提佛母道贺,他旁边不远处的世尊阿弥陀也笑着道:“同喜同喜。”
  净涪本尊和佛身不知道西天极乐净土那头的事情,见得魔身离去,也没再在识海世界里多留,各自转了回去。
  可寿金刚能够察觉到净涪周身气息的浮动,但他却是不慌不忙,目光在左右转过一圈,才重新落到了净涪身上。
  他看了净涪两眼,合十一礼,赞道:“恭喜净涪比丘又踏出一步。”
  净涪来不及注意其他,也是双手在胸前一合,无声与可寿金刚还了一礼。
  这一个来回之后,察觉到不对的净涪才转了眼睛,往周围看了看。
  可寿金刚就站在一旁,不做任何提点和询问,只看净涪自己动作。
  净涪此时也不在意可寿金刚的态度,他的目光转过一圈,最后定定地停在他上方的虚空里,久久没有动作。
  可寿金刚见得净涪这般,心底又是一赞,暗道:这般敏锐的感知,怪不得能得世尊如此看重……
  待到净涪回神,他一扬僧袖,便有一阵微风卷起那对木鱼,将它们送回到了净涪手上。
  净涪拿定木鱼,同时转过视线,再度望向可寿金刚。
  见净涪无有所问,可寿金刚不知道净涪知道了多少,又想到了什么,兀自沉吟片刻,特特与他解释道:“方才你突破,有世尊法元降落,于此间显化世尊法身虚影。待你突破成功之后,世尊法身虚影化作无量光灵雨,普降于天地……”
  至于那世尊法元是在净涪突破的时候被他无意识牵引落下,还是世尊特意在此间显圣,可寿金刚不知道,所以他就含糊过去了。没有特指,也没有猜疑,不过可寿金刚自己也在心里头暗自琢磨,方才的那般动静,到底会是前者还是后者呢?
  倘若是前者,可见这个净涪比丘与世尊阿弥陀牵系甚密;若是后者,就更可见世尊阿弥陀对此子的看重。
  可寿金刚自己琢磨了一会儿,又自己将这些抛到了脑后。
  不管个中内情会是前者还是后者,与净涪合作都是利大于弊。更何况在这一场世尊显圣过后,凡俗百姓或许不太明白,但各寺的大和尚甚至是比丘们都是明白的。这些明白的人,以后再对上净涪,态度怎么着都要软上三分。
  这么一来,以后净涪再踏入各寺去搜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残经连带着了结双方因果,就会容易得多。
  外人不明白,但早在暗地里询问过极乐净土其他罗汉金刚又在一旁看了许久的可寿金刚却是清楚。
  这搜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可不单只是取经然后了结因果这些事情。
  它的背后大不简单。


第373章 静檀寺中12
  依义无一字,依识无量文,说的本就是般若部的经文佛典。更何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起自心传,只有一意而无一字,故而又有心外别传之说。
  世尊若只单纯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入景浩界中,也不用其他,只需一意,便可传道。但他眼下却偏偏弄出了将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依品分成三十二份,散入景浩界各处令净涪这比丘四处搜寻的事情来。这不是无事找事?再有,让净涪这比丘从旁人手中取过禅经,令他结下这份取经因果,是还嫌净涪比丘日常太过平静,修行太过平顺,非得弄出些波折来让他左右奔波,来回折腾?
  可寿自忖自己智慧有限,不敢妄自忖度世尊意图,但他作为旁观者在一旁看着,琢磨了一遍又一遍,却是多少琢磨出了点边边角角。
  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成三十二品散入景浩界世界各处,是为着意显圣,让世人皆知妙音净涪将立的那一脉佛统亦是正统,凡佛门弟子,不可装聋作哑,不可阻拦打压,必要之时,甚至还得出手相帮。
  此为其一。
  所谓名正言顺,有了正统之名,有了世尊显圣之相,净涪的作为、妙音寺的动作,就是佛门自身的蜕变,不论是谁人,都不得轻易阻拦。
  也是因着这一层,净涪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出入景浩界各处佛寺山庙。不论是天静寺总寺,还是它的各处分寺,不论作为天静寺祖师的慧真是个如何想法,其他山寺的大和尚们对净涪欢迎与否,但凡净涪出现在山门,他们都只能恭恭敬敬地迎了他进去,任他出入藏经阁重地,翻阅藏经阁中任何一部藏书。也才会有此后的种种。
  其二,净涪这比丘因寻经出入景浩界各地佛寺,可任意翻阅藏经阁中的藏书,阅读各地佛寺中珍藏的各位大和尚心得体会,既能拓展他的眼界,开阔他的视野,还能令净涪触动佛门真意,真正归心成为佛门弟子。
  现在,可寿金刚抬眼看了看他面前的青年比丘,可不就成了么?
  要知道,这一位早前可是魔门的魔君!这位魔君自孩童时候起便入得魔门,在魔门中挣扎沉浮数十年,渐渐成长成一代魔子。后来以一代魔子的名号行走景浩界,逐渐将天魔宗这一魔道第一宗握在掌中,执掌一门。及至最后,他还以一门压服一道,真正成为魔道魁首,成就景浩界中史无前例的名副其实的魔君。
  这样的人物,在入佛门之前,修的是魔道,行为肆意自我,心中自有一套行事准则,他若真正的归心,一来替佛门增添一位真正的天骄,二来也能削减魔门实力,是真正的佛门之福。
  有了他在,景浩界的佛门再如何也不会是当年被道门、魔门逼得避退一角的下场。
  其三,净涪于景浩界各处佛寺藏经阁中取经,他动作虽简单,可此间闹出的动静却是不少。这么大的一番动静,便是那佛寺中的诸位大和尚想要阻拦,也堵不住悠悠众口,拦不住人心蠢动。在这一番动静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名号和净涪便捆绑在一起,以那一座佛寺为基点,影响力辐射四方,为净涪日后的传经铺路。
  再说净涪和景浩界各地佛寺因取经而来的因果。
  因果结下,又被解开。如此一进一退之间,其实既替各地佛寺解决了他们的疑难困境,也彰显了净涪自身的手段和实力,替净涪取得那些佛寺真正的认同,其实是真真正正的一举多得。
  人心向利,本为天性。便是佛教徒们,也轻易挣脱不得这种规律。所以哪怕净涪背后有世尊阿弥陀,有大义为名,还有大利为里,但妙音寺的崛起,却是不可避免的割去了天静寺的利益。当自身利益被割让却又没有其他利益作为补偿的时候,哪怕明知道事不由己且不可违逆,人的心底还是会有怨气。
  为了消减这份怨气,得到那些佛寺僧侣们真正的认可,净涪必得了结这番因果。    再有,经文收集,虽其中经义等闲不能体悟,但也得将经文流传于世。传经本就有大功德,传经渡人后又是一番功德。
  此后妙音寺以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立寺,真正独立于天静寺一脉,渡化世人,功德无量,而净涪作为妙音寺正式立寺的一位关键人物,必能在这份大功德上分上一份。
  如此几番大功德累加,哪怕是入了极乐净土,旁人也小看不得他。更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份大功德铺路,净涪的路还能比别人走得更顺畅些。
  可寿金刚在一旁看着,也是垂涎欲滴。幸好他现在正在和净涪这个比丘讨论合作的协议。待这协议达成之后,他在景浩界中动作,也能有些收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不单能够从慧真那边分到一部分功德,还能夺过景浩界凡俗僧侣之祖的分位,一吐当年被误道的恶气。
  光是这么一想,可寿金刚都觉得眼前一派美丽景象。
  虽然其中失败的可能性也有,但可寿金刚相信自己的手段,自信凭借着他的手段,不论慧真手上的底牌多少,他最起码也能从他身上咬下一块肉来。更何况,哪怕他失利,不还有一个净涪比丘吗?
  净涪比丘哪怕现下实力上是和慧真有些差距,但有世尊站在净涪比丘身后,慧真能用实力逼迫他?便是不靠世尊,单只净涪比丘自己一人,慧真又能靠实力逼迫他多久?
  十年,百年还是千年?顶天了数千年!
  别忘了,这么多年过去,慧真可一直只是慧真罗汉,而不是慧真菩萨。
  这么一条条想法数出来,是应该需要不少的时间。但其实这么些想法在可寿金刚的脑海中闪过,却是没有花费他多少时间。起码,在可寿金刚越想越乐的这当口,他还没将刚才的动静和净涪说完。
  而待到他说完之后,他脑海里的种种思绪已经被他整理完毕,收入了心底。他这会儿正抬起眼来,直视着身前的这位青年比丘,等待他的反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